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5227200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0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32077.9

申请日:

2015.03.25

公开号:

CN104727463A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00申请日:20150325|||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00; E04G21/00; E04G21/02

主分类号:

E04B2/00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志鑫; 马荣全; 苗冬梅; 孙学锋; 范新海; 牛辉; 陈丝琳; 刘亚男; 徐晨; 姚鲁; 朱庆涛

地址:

200135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代理人:

曾耀先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灌浆连接结构包括:埋设于预制构件的底部、供对接钢筋插设的灌浆套筒,灌浆套筒的筒壁下部设有灌浆口,灌浆套筒的筒壁上部设有排浆口,预制构件上开设有对应灌浆口和排浆口的灌浆孔和排浆孔;埋设于预制构件底部的观测管,观测管的第一端的管口设于预制构件的底部端面,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设于预制构件的侧壁表面,且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的设置位置高于灌浆套筒的顶部位置。本发明通过在预制构件的下端预埋观测管,浆液充罐灌浆套筒及观测管,利用灌浆浆液自身压力,完成灌浆套筒顶部液面下降时的自我补浆,并利用观测管将灌浆液面抬高,方便工人进行观察,及时补灌,确保灌浆密实度。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埋设于预制构件的底部、供对接钢筋插设的灌浆套筒,所述灌浆套筒 的筒壁下部设有灌浆口,所述灌浆套筒的筒壁上部设有排浆口,所述预制 构件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灌浆口和所述排浆口的灌浆孔和排浆孔;
埋设于所述预制构件底部的观测管,所述观测管的第一端的管口设于 所述预制构件的底部端面,所述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设于所述预制构件 的侧壁表面,且所述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灌浆套筒 的顶部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观测管包括竖直段及倾斜设置于所述竖直段上的观测段。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灌浆口和所述排浆口为开设于所述灌浆套筒的筒壁同侧的孔洞。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灌浆套筒通过钢丝绑扎于所述预制构件的内部的结构钢筋。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其特征 在于:每块所述预制构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所述灌浆套筒以及一根所述观 测管,且所述观测管设置于所述预制构件的底部中部位置。

6.  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于预制构件的底部预埋灌浆套筒,在所述灌浆套筒的筒壁下部开设灌 浆口,在所述灌浆套筒的筒壁上部开设排浆口,在所述预制构件上开设对 应所述灌浆口和所述排浆口的灌浆孔和排浆孔;
于所述预制构件的底部埋设观测管,将所述观测管的第一端的管口设 置于所述预制构件的底部端面,将所述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设置于所述 预制构件的侧壁表面,且使得所述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的设置位置高于 所述灌浆套筒的顶部位置;
将所述预制构件的灌浆套筒套设于对接构件顶部的对接钢筋上;
通过所述灌浆孔向插设有所述对接钢筋的所述灌浆套筒内灌注浆液, 直至所述浆液溢出所述观测管。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灌浆套筒内灌注所述浆液前,预先在所述预制构件的底部与所述 对接构件的顶部之间的预留施工缝的四周安装灌浆模板。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灌浆孔向插设有所述对接钢筋的所述灌浆套筒内灌注浆液的步 骤中:
所述浆液自所述灌浆套筒的底部流通至所述观测管的第一端的管口, 并沿所述观测管向所述观测管第二端的管口灌注,直至所述浆液溢出所述 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竖直段及倾斜设置于所述竖直段上的观测段制作成所述观测管,通过 观察所述观测段内的所述浆液的液面变化,判断所述灌浆套筒的密实度。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灌浆枪或灌浆泵对所述灌浆孔进行浆液灌注。

说明书

说明书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 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剪力墙,需通过对灌浆套筒灌浆进行竖向钢 筋的连接。现一般做法为选取某一灌浆套筒底部排气孔作为灌浆孔,利用 灌浆枪或灌浆泵完成灌浆,该方法存在一定弊端:(1)由于灌浆过程中为 有压操作,灌浆嘴移开后,势必造成套筒内液面下降,造成套筒顶部灌浆 不密实;(2)由于灌浆料存在水分蒸发或流失,可能导致灌浆套筒内液面 下降,但又无法及时发现,导致套筒顶部灌浆不密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灌浆套筒连接预制剪 力墙灌浆密实度的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 包括:
埋设于预制构件的底部、供对接钢筋插设的灌浆套筒,所述灌浆套筒 的筒壁下部设有灌浆口,所述灌浆套筒的筒壁上部设有排浆口,所述预制 构件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灌浆口和所述排浆口的灌浆孔和排浆孔;
埋设于所述预制构件底部的观测管,所述观测管的第一端的管口设于 所述预制构件的底部端面,所述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设于所述预制构件 的侧壁表面,且所述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灌浆套筒 的顶部位置。
所述灌浆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观测管包括竖直段及倾斜 设置于所述竖直段上的观测段。
所述灌浆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灌浆口和所述排浆口为开 设于所述灌浆套筒的筒壁同侧的孔洞。
所述灌浆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灌浆套筒通过钢丝绑扎于 所述预制构件的内部的结构钢筋。
所述灌浆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块所述预制构件的底部设置 有多个所述灌浆套筒以及一根所述观测管,且所述观测管设置于所述预制 构件的底部中部位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于预制构件的底部预埋灌浆套筒,在所述灌浆套筒的筒壁下部开设灌 浆口,在所述灌浆套筒的筒壁上部开设排浆口,在所述预制构件上开设对 应所述灌浆口和所述排浆口的灌浆孔和排浆孔;
于所述预制构件的底部埋设观测管,将所述观测管的第一端的管口设 置于所述预制构件的底部端面,将所述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设置于所述 预制构件的侧壁表面,且使得所述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的设置位置高于 所述灌浆套筒的顶部位置;
将所述预制构件的灌浆套筒套设于对接构件顶部的对接钢筋上;
通过所述灌浆孔向插设有所述对接钢筋的所述灌浆套筒内灌注浆液, 直至所述浆液溢出所述观测管。
所述灌浆连接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向所述灌浆套筒内灌注 所述浆液前,预先在所述预制构件的底部与所述对接构件的顶部之间的预 留施工缝的四周安装灌浆模板。
所述灌浆连接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通过所述灌浆孔向插设 有所述对接钢筋的所述灌浆套筒内灌注浆液的步骤中:
所述浆液自所述灌浆套筒的底部流通至所述观测管的第一端的管口, 并沿所述观测管向所述观测管第二端的管口灌注,直至所述浆液溢出所述 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
所述灌浆连接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采用竖直段及倾斜设置于 所述竖直段上的观测段制作成所述观测管,通过观察所述观测段内的所述 浆液的液面变化,判断所述灌浆套筒的密实度。
所述灌浆连接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采用灌浆枪或灌浆泵对所 述灌浆孔进行浆液灌注。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预 制构件的下端底部预埋观测管,观测管的下端连通与灌浆套筒的底部都设 于预制构件的底部端面,观测管的上端设有倾斜的观测段,观测段的上端 的管口设于预制构件的侧壁表面,形成观测口,观测口的设置位置高于灌 浆套筒的顶部位置,通过预制构件底部的灌浆孔向灌浆套筒内灌注浆液, 浆液充罐灌浆套筒及观测管,利用灌浆浆液自身压力,完成灌浆套筒顶部 液面下降时的自我补浆,并利用观测管将灌浆液面抬高,方便工人进行观 察,及时补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中灌浆套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施工方法的施工状态的局部放大结 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的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主要由埋设于 预制构件20的底部、供对接钢筋插设的灌浆套筒11,以及埋设于预制构件 20的底部的观测管12构成。
配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灌浆套筒11采用的是半灌浆套筒, 对于全灌浆套筒等其它灌浆套筒也同样适用,灌浆套筒11间隔埋设于预制 构件20的底部、供对接钢筋插设,灌浆套筒11的内部形成灌浆空间,灌 浆套筒11的筒壁下部设有灌浆口111,灌浆套筒11的筒壁上部设有排浆 口112,且灌浆口111和排浆口112开设于灌浆套筒11的同一侧筒壁上。 预制构件11的下端开设有对应灌浆口111和排浆口112的灌浆孔13和排 浆孔14,灌浆孔13通过灌浆口111与灌浆套筒11内部的灌浆空间相连通, 起到通过灌浆孔13向灌浆套筒11内部灌注浆液的作用,排浆孔14通过排 浆口112与灌浆套筒11内部的灌浆空间相连通,起到排出灌浆套筒11内 部的空气,平衡灌浆套筒11内部气压的作用。
观测管12埋设于预制构件20的下端,一般地,在一块预制构件20 中设置一根观测管12即可,该观测管20埋设在预制构件20的底部的中部 位置,观测管12的第一端121的管口设于预制构件20的底部端面,与灌 浆套筒11的底部开口相通;观测管12的第二端122的管口设于预制构件 20的侧壁表面,且观测管12的第二端122的管口的设置位置高于灌浆套 筒11的顶部位置,观测管12由一竖直段123及倾斜设置于竖直段123上 的观测段124构成,竖直段123竖直插设于预制构件20的下端的中部,竖 直段123下端的开口设于预制构件20的底部端面,即上述观测管12的第 一端121的管口,竖直段123的上端高于灌浆套管11的顶部;观测段124 的下端连接竖直段123的上端,观测段124的上端向预制构件20的侧壁表 面倾斜,且观测段124上端的开口设于预制构件20的侧壁表面,即上述观 测管12的第二顿122的管口。
本发明通过在预制构件20的下端预埋观测管12,观测管12的下端与 灌浆套筒11的底部都设于预制构件的底部端面,观测管12的上端设有倾 斜的观测段124,观测段124的上端的管口设于预制构件20的侧壁表面, 形成观测口,观测口的设置位置高于灌浆套筒11的顶部位置。利用灌浆枪 或灌浆泵对预制构件20底部的灌浆孔13进行浆液灌注,通过灌浆孔13 向灌浆套筒11内灌注浆液,浆液充罐灌浆套筒11,并且浆液在重力的作 用下,向灌浆套筒11的底部涌出,流淌至观测管12第一端121的管口, 沿观测管12涌向观测管12第二端122的管口,最后,充罐灌浆套筒11 及观测管12,并溢出观测管12的第二端122的管口。灌浆结束后,移开 灌浆枪或灌浆泵,停止注浆,利用灌浆浆液自身压力,完成灌浆套筒顶部 液面下降时的自我补浆,并利用观测管12将灌浆液面抬高,方便工人通过 观测管12的倾斜的观测段124观察观测段124内的液面变化,判断灌浆套 筒11的密实度,及时补灌,确保灌浆套筒11顶部的浆液密实度。
再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预制构件为预制剪力墙,预制构件的灌 浆连接施工方法具体如下:
于下层的对接构件30的顶部预留对接钢筋15,对接钢筋15为下层的对 接构件30内的结构竖筋的顶部延伸段;
于上层的预制构件20的底部预埋供对接钢筋15插设的灌浆套筒11,灌 浆套筒11的筒壁底部设有灌浆口111,灌浆套筒11的筒壁顶部设有排浆口 112,在预制构件20上开设对应灌浆口111和排浆口112的灌浆孔13和排浆孔 14;
于预制构件20的下端埋设观测管12,观测管12的第一端121的管口 设于预制构件20的底部端面;观测管12的第二端122的管口设于预制构 件20的侧壁表面,且观测管12的第二端122的管口的设置位置高于灌浆 套筒11的顶部位置,抬高观测液面;
于下层的对接构件30的顶部施工楼板40,对接构件30顶部的对接钢 筋15向上伸出施工完成的楼板40的上表面,作为与上层预制构件20底部 的灌浆套筒11的连接段;
将预制构件20的灌浆套筒11套设于对接钢筋15伸出楼板40的上表 面的连接段上,并且在预制构件20的底部与楼板40的上表面之间预留施 工缝16,灌浆套筒11与插设于灌浆套筒11内的对接钢筋15之间形成灌 浆空间;
待预制构件20与对接构件30相对固定且施工缝16四周的灌浆模板 (图中未显示模板)安装完成后,开始灌浆,利用灌浆枪或灌浆泵对预制 构件20底部的灌浆孔13进行浆液灌注,通过灌浆孔13向灌浆套筒11内 部的灌浆空间内灌注浆液,浆液充罐灌浆套筒11,并且浆液在重力的作用 下,向灌浆套筒11的底部涌出,通过预留的施工缝16连通灌浆套筒11 的底部与观测管12的第一端121的管口,浆液流淌至观测管12第一端121 的管口,并沿观测管12涌向观测管12第二端122的管口,最后,充罐灌 浆套筒11及观测管12的观测段124,并溢出观测管12第二端122的管口;
灌浆结束后,移开灌浆枪或灌浆泵,停止注浆,利用观测管12内的灌 浆浆液,配合灌浆浆液自身压力,完成灌浆套筒11顶部液面下降时的自我 补浆,并利用观测管12将灌浆液面抬高,方便工人通过观测管12的倾斜 的观测段124观察观测段124内的液面变化,及时补灌,确保灌浆套筒11 顶部的浆液密实度,提高预制构件20与对接构件30的灌浆连接质量。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 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 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灌浆连接结构包括:埋设于预制构件的底部、供对接钢筋插设的灌浆套筒,灌浆套筒的筒壁下部设有灌浆口,灌浆套筒的筒壁上部设有排浆口,预制构件上开设有对应灌浆口和排浆口的灌浆孔和排浆孔;埋设于预制构件底部的观测管,观测管的第一端的管口设于预制构件的底部端面,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设于预制构件的侧壁表面,且观测管的第二端的管口的设置位置高于灌浆套筒的顶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