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力轮.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227029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0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20687.7

申请日:

2015.03.19

公开号:

CN104760464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60B 19/00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贺和平 贺云鹏 贺云飞变更后:贺和平 贺云鹏 程茗 贺云飞|||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B 19/00申请日:20150319|||公开

IPC分类号:

B60B19/00; B60K25/08

主分类号:

B60B19/00

申请人:

贺和平

发明人:

贺和平; 贺云鹏; 贺云飞

地址:

233010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长乐路550号7栋7单元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34113

代理人:

杨晋弘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取力轮,其特征在于包括:a、轮架包括轮毂(1),轮毂(1)上均布一组动力油缸(1a),轮毂(1)一侧连接轮缘(9),另一侧连接轮缘盖板(2);轮毂(1)的一侧连接法兰架(3),法兰架(3)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3a),法兰架(3)一端的法兰盘(3a)与轮毂(1)连接;轮毂(1)上连接动能回收装置及动能转换输出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有效的利用了汽车下坡时的过剩动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对汽车刹车系统的磨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取力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轮架
轮架包括轮毂(1),轮毂(1)中心设置空腔(1f),轮毂(1)上均布一组动力油缸(1a),空腔(1f)的侧壁上设置与轮毂(1)同轴线的输出轴孔(1d),空腔(1f)的侧壁上均布一组转轴孔(1c);轮毂(1)一侧连接轮缘(9),另一侧连接轮缘盖板(2),轮缘盖板(2)上设置与输出轴孔(1d)及转轴孔(1c)分别对应的连接孔;轮毂(1)的一侧连接法兰架(3),法兰架(3)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3a),法兰架(3)一端的法兰盘(3a)与轮毂(1)连接;
b、动能回收装置
动能回收装置包括装配于动力油缸(1a)内的活塞(7),活塞(7)上设置活塞杆(7a);活塞(7)与动力油缸(1a)底部之间连接回力弹簧(16);动力油缸(1a)的口部设置油缸盖板(6),油缸盖板(6)可被活塞杆(7a)穿过;活塞杆(7a)固定连接齿型压板(5);
c、动能转换输出装置
动能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内置于空腔(1f)并且连接于轮毂(1)上的输出架(17),输出架(17)上设置一组支撑平台(17b),每个支撑平台(17b)上连接一组输出油缸(20);输出油缸(20)通过油管与动力油缸(1a)连通;
输出轴孔(1d)及轮缘盖板(2)上连接输出主轴(4),输出主轴(4)穿过输出架(17),输出主轴(4)一端连接主齿轮(13);转轴孔(1c)及轮缘盖板(2)上装配连接副转轴(12),每个副转轴(12)一端连接行星齿轮(11),行星齿轮(11)与主齿轮(13)啮合;每个副转轴(12)上通过一组单项离合器(21)连接一组与输出油缸(20)对应的曲柄(18),每个曲柄(18)均与连杆(19)铰接,每个连杆(19)与对应输出油缸(20)的推杆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力轮,其特征在于:
    轮毂(1)外表设置一组首尾相接的平面平台(1e),平面平台(1e)构成封闭多边形环,动力油缸(1a)设置于平面平台(1e)上;周向相邻的动力油缸(1a)之间设置一组隔板(15)。

说明书

说明书取力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车轮取力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车辆在行使时车轮对路面的作用力来发电的取力轮。
背景技术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是目前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做的,而汽车的尾气排放则是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各汽车公司也在这方面做出相应的成果,混合动力、天阳能、停车熄火等。现代汽车减震时,所采取的方法是通过车身上的悬架系统弹性减震以维持车身的稳定,从力学角度考虑,震动实质是能力的释放与转换过程,通过弹性减震处理固然达到了减震目的,然而却浪费了能量。本发明就汽车的车身与地面之间由于力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震动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尝试与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利用车辆行使时车轮与路面的相互作用力做功释放能量以减少震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量可在再生的取力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取力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轮架
轮架包括轮毂,轮毂中心设置空腔,轮毂上均布一组动力油缸,空腔的侧壁上设置与轮毂同轴线的输出轴孔,空腔的侧壁上均布一组转轴孔;轮毂一侧连接轮缘,另一侧连接轮缘盖板,轮缘盖板上设置与输出轴孔及转轴孔分别对应的连接孔;轮毂的一侧连接法兰架,法兰架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法兰架一端的法兰盘与轮毂连接;
b、动能回收装置
动能回收装置包括装配于动力油缸内的活塞,活塞上设置活塞杆;活塞与动力油缸底部之间连接回力弹簧;动力油缸的口部设置油缸盖板,油缸盖板可被活塞杆穿过;活塞杆固定连接齿型压板;
c、动能转换输出装置
动能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内置于空腔并且连接于轮毂上的输出架,输出架上设置一组支撑平台,每个支撑平台上连接一组输出油缸;输出油缸通过油管与动力油缸连通;
输出轴孔及轮缘盖板连接输出主轴,输出主轴穿过输出架,输出主轴一端连接主齿轮;转轴孔及轮缘盖板上装配连接副转轴,每个副转轴一端连接行星齿轮,行星齿轮与主齿轮啮合;每个副转轴上通过一组单项离合器连接一组与输出油缸对应的曲柄,每个曲柄均与连杆铰接,每个连杆与对应输出油缸的推杆铰接。
    进一步地,有下述技术方案:
轮毂外表设置一组首尾相接的平面平台,平面平台构成封闭多边形环,动力油缸设置于平面平台上;周向相邻的动力油缸之间设置一组隔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有效的利用了汽车下坡时的过剩动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对汽车刹车系统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轮毂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装配体二维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动能回收装置轴测图;
图4为本发明齿型压板轴测图;
图5为本发明动能转换输出装置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取力轮,包括下述零部件组成:
a、轮架
    如图1及图2所示,轮架包括轮毂1,轮毂1中心设置圆柱形空腔1f。轮毂1外表设置16个首尾相接的平面平台1e,平面平台1e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环。每个平面平台1e上设置一对动力油缸1a,每个动力油缸1a底部设置油孔1b。空腔1f的侧壁上设置与轮毂1同轴线的输出轴孔1d,并且空腔1f的侧壁上均布四个转轴孔1c。轮毂1一侧连接轮缘9,另一侧连接轮缘盖板2,轮缘盖板2上设置与输出轴孔1d及转轴孔1c分别对应的连接孔。周向相邻的动力油缸1a之间设置连接于轮缘9及轮缘盖板2上的十六个隔板15,并且隔板15所分割的空间与平面平台1e构成一一对应。轮毂1的一侧连接法兰架3,法兰架3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3a,法兰架3一端的法兰盘3a通过螺栓与轮毂1连接。
b、动能回收装置
如图2及图3所示,动能回收装置包括套接于动力油缸1a内的活塞7,每个活塞7上设置两个活塞杆7a。活塞7与动力油缸1a底部之间连接回力弹簧16。每个平面平台1e连接有油缸盖板6,油缸盖板6上设置可被活塞杆7a穿过的贯穿孔。每对活塞7上的活塞杆7a连接一个齿型压板5,如图4所示,齿型压板5横截面呈等腰梯形,齿型压板5拐角处采用圆角过渡处理,齿型压板5底面设置活塞杆孔5a;活塞杆7a与活塞杆孔5a配合装配,并且由螺栓紧固。
c、动能转换输出装置
如图2及图5所示,动能转换输出装置包括连接于空腔1f的侧壁和轮缘盖板2上的输出架17,输出架17为长方形结构。输出架17上设置中心孔17a,输出架17的每个拐角分别设置支撑平台17b,每个支撑平台17b上连接一组输出油缸20,本实施例选取每组输出油缸20为四个。每个通过油管与一对动力油缸1a上的两个油孔1b联通,并且同一组输出油缸20与连续的四对动力油缸1a联通。
输出轴孔1d及轮缘盖板2上对应的连接孔通过滑动轴承8装配连接输出主轴4,输出主轴4穿过中心孔17a。输出主轴4一端连接主齿轮13。每个转轴孔1c及轮缘盖板2上对应的连接孔通过滑动轴承8与副转轴12装配连接。每个副转轴12一端连接与主齿轮13啮合的行星齿轮11,每个副转轴12上连接一组与输出油缸20对应的曲柄18,并且每个曲柄18通过一个单项离合器21与转轴12连接。每个曲柄18均与一个连杆19铰接,每个连杆19与对应的输出油缸20的推杆铰接。
d、工作原理
取力轮工作原理概述如下。
如图2所示,法兰架3外端的法兰盘3a通过螺栓与车辆主体连接,输出主轴4与受驱动装置(例如发电机组)连接。如图3及图5所示,将适量液压油注入输出油缸20及动力油缸1a所构成的回路系统内。
在车辆行驶时,本发明实体将承受车体压力作用,与地面接触的齿型压板5受到地面反作用力,与地面接触的齿型压板5将推动与之相连的一对活塞7移动,活塞7对液压油做功,液压油油压上升,高压液压油将推动输出油缸20运动,输出油缸20的推杆经过连杆9推动曲柄18运动,曲柄18与单项离合器21啮合并带动其转动,单项离合器21推动与之相连的副转轴12转动,副转轴12通过行星齿轮11及主齿轮13带动输出主轴4转动。
当齿型压板5脱离地面不承压时,活塞7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至顶端的初始位置,输出油缸20复位,曲柄18与单项离合器21回程不啮合。下一个齿型压板5重复上述做功过程。

取力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取力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取力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取力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力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取力轮,其特征在于包括:a、轮架包括轮毂(1),轮毂(1)上均布一组动力油缸(1a),轮毂(1)一侧连接轮缘(9),另一侧连接轮缘盖板(2);轮毂(1)的一侧连接法兰架(3),法兰架(3)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3a),法兰架(3)一端的法兰盘(3a)与轮毂(1)连接;轮毂(1)上连接动能回收装置及动能转换输出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有效的利用了汽车下坡时的过剩动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