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224834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12660.2

申请日:

2014.11.29

公开号:

CN104493819A

公开日:

2015.04.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J 9/02申请日:20141129|||公开

IPC分类号:

B25J9/02; B25J9/14

主分类号:

B25J9/02

申请人:

芜湖银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志刚

地址:

241000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开发区永昌路1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包括承载工作台、抓取悬臂和转动立柱,承载工作台中部设有中央支撑板,承载工作台上端面左侧设有一号通孔,承载工作台上端面右侧设有基托板,中央支撑板左侧设有一号电机,一号电机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转动立柱转动,转动立柱上设有立柱套块,立柱套块上套有轴承,轴承的外圈卡在一号通孔内,转动立柱的右侧面上并列设有一号槽和二号槽,一号槽的内侧面上设有齿条,二号槽内设有丝杠,丝杠的上端连接有二号电机。本发明以承载工作台为支撑,采用可在承载工作台上转动和升降的抓取悬臂对叠放的零部件进行抓取分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工作人员在分离锋利或沉重零部件时受工伤。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包括承载工作台、抓取悬臂和转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工作台中部设有中央支撑板,承载工作台上端面左侧设有一号通孔,承载工作台上端面右侧设有基托板,所述中央支撑板左侧设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转动立柱转动,所述转动立柱上设有立柱套块,所述立柱套块上套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卡在一号通孔内,所述转动立柱的右侧面上并列设有一号槽和二号槽,所述一号槽的内侧面上设有齿条,一号槽为T型槽,一号槽的右端设有挡边,所述一号槽内设有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所述二号槽为矩形槽,二号槽内设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上端连接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固定在转动立柱上端,所述丝杠上套有矩形的丝杠套,所述丝杠套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抓取悬臂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悬臂包括矩形提升环,所述矩形提升环套在转动立柱上,矩形提升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丝杠套固定,矩形提升环右端固连有伸出臂,所述伸出臂的右端固定有气缸,伸出臂右端下部固定有周卡盘,所述周卡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中部设有二号通孔,所述气缸的轴通过二号通孔深入周卡盘内部,气缸的轴下端设有锥面,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四块分别对应位于气缸的轴的前、后、左、右侧的楔块,所述楔块的斜面均与锥面配合,所述楔块的外端均固定有推杆,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前、后、左、右侧均设有三号通孔,所述推杆分别对应穿过三号通孔连接有三角卡块,推杆上均套有卡于楔块与挡圈之间的弹簧,所述三角卡块的高度小于上盖与下盖的间距。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包括主体框;所述主体框为矩形框,主体框的前后两侧面上各设有一限位滚轮,主体框下部设有传感器,所述主体框上部设有穿过主体框左侧面与齿条啮合的自行涡轮,主体框中部设有三号电机,所述三号电机的轴上设有与自行涡轮配合的蜗杆。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卡块为直角三角形卡块,三角卡块的斜面向下。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轴下端套有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锥头,所述楔块也由聚四氟乙烯制成,楔块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卡块由金属制成,三角卡块的外端经淬火处理,三角卡块的外端设有弧面。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分离提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背景技术
企业生产的盘类零件,尤其是盘盖类冲压件在存放或运输时,为了节省空间,多采用将盘盖堆叠放置的方法,然而堆叠放置的盘盖类零件,如法兰,由于质量较重,采用人工搬运分离的方式劳动强度大,分离效率低,对搬移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对于平面法兰,叠放在一起的平面法兰层与层之间没有间隙,手工难以分离,为了方便使用者拿取零部件,需要将零部件放置在适当的高度范围内,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将零部件分离后单独放置在适当高度的专用架上,劳动强度大,同样不利于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对于冲压的板类零件同样如此,由于冲压的盘盖类零件厚度较小,层与层之间的间隙微乎其微,采用手工分离的方式难度较大,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且冲压件锋利的边缘容易划伤搬运者。
为代替人工对盘类零件或法兰进行搬运,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劳动力,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人们需要一种能将叠放的零部件进行快速准确分离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包括用于放置零部件的承载工作台、用于抓取零部件的抓取悬臂和用于转动抓取悬臂及零部件的转动立柱,所述转动立柱位于承载工作台的左侧,所述抓取悬臂的一端套在转动立柱上。
所述承载工作台中部设有中央支撑板,承载工作台上端面左侧设有一号通孔,承载工作台上端面右侧设有用于放置和固定零部件的基托板,将零部件放 置在指定的位置处,方便抓取悬臂准确抓取零部件,所述中央支撑板左侧设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转动立柱转动,所述转动立柱上设有立柱套块,所述立柱套块上套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卡在一号通孔内,外侧面上套有轴承的立柱套块改变了转动立柱与承载工作台的接触形式,在利用轴承为转动立柱提供支撑的同时,降低了转动立柱与承载工作台之间的摩擦力,所述转动立柱的右侧面上并列设有一号槽和二号槽,所述一号槽的内侧面上设有齿条,一号槽为T型槽,一号槽的右端设有挡边,所述一号槽内设有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所述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沿齿条自行上升,并在挡边的限制下始终卡在一号槽内,所述二号槽为矩形槽,二号槽内设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上端连接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固定在转动立柱上端,所述丝杠上套有矩形的丝杠套,所述二号电机带动丝杠转动,进而将卡在二号槽内不可随丝杠转动的矩形的丝杠套沿二号槽提升或降下,所述丝杠套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抓取悬臂上。
所述抓取悬臂包括套在转动立柱上,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丝杠套固定的矩形提升环,所述矩形提升环右端固连有伸出臂,所述伸出臂的右端固定有气缸,伸出臂右端下部固定有周卡盘,所述周卡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中部设有二号通孔,所述气缸的轴通过二号通孔深入周卡盘内部,气缸的轴下端设有锥面,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四块分别对应位于气缸的轴的前、后、左、右侧的楔块,所述楔块的斜面均与锥面配合,在气缸的轴的推动下,楔块均向外侧分开移动,所述楔块的外端均固定有推杆,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固定设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前、后、左、右侧均设有三号通孔,所述推杆分别对应穿过三号通孔连接有三角卡块,推杆上均套有卡于楔块与挡圈之间的弹簧,弹簧受压时,弹簧将推动楔块向内集中,从而起到对楔块复位的作用,所述三角卡块的高度小于上盖与下盖边缘处的间距,以便在楔块向内集中时,三角卡块可收入上盖和下盖之间。
所述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包括主体框;所述主体框为矩形框,主体框的前后两侧面上各设有一限位滚轮,主体框下部设有传感器,所述主体框上部设有穿过主体框左侧面与齿条啮合的自行涡轮,主体框中部设有三号电机,所述三号电机的轴上设有与自行涡轮配合的蜗杆,所述蜗杆带动自行涡轮转动,并使 自行涡轮沿齿条上升或下降,从而使传感器上升或下降。
所述三角卡块为直角三角形卡块,三角卡块的斜面向下,当三角卡块的斜面压在法兰孔内边缘上时,斜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和内的推力,向内的推力将三角卡块推入上盖和下盖内,同时弹簧压缩,从而使上盖和下盖卡在法兰孔内。
所述气缸的轴下端套有摩擦系数较小的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锥头,所述楔块也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当锥头推动楔块时,楔块与锥头之间摩擦力较小,锥头作用在楔块上的力容易向后推动推杆移动,避免锥头将楔块卡死,所述楔块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以降低锥头在楔块的斜面上产生的竖直方向上的力,增加楔块在水平面上的推力。
所述三角卡块由金属制成,三角卡块的外端经淬火处理,以提高频繁与零部件摩擦的三角卡块的耐磨性,三角卡块的外端设有弧面,以适应被提升的零部件内孔的内壁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承载工作台为支撑,采用可在承载工作台上转动和升降的抓取悬臂对叠放的零部件进行抓取分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工作人员在分离锋利或沉重零部件时受工伤。
所述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可在一号槽内自行调整所在高度,以便需要时对叠放的零部件数量进行统计,采用涡轮蜗杆的运动形式使传感器在齿条上升降,占用空间小,运动平稳,具有自锁性能。
在气缸的控制下,所述三角卡块可在周卡盘内自由伸缩,从而实现先将周卡盘伸入零部件孔内,再伸出三角卡块,将零部件卡在周卡盘上,从而稳固移动零部件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断面图;
图4是图2中Ⅰ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转动立柱的立体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的左后侧立体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的右前侧立体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上盖与楔块、推杆、三角卡块和弹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上盖的左上侧立体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气缸与锥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包括用于放置零部件的承载工作台1、用于抓取零部件的抓取悬臂2和用于转动抓取悬臂2及零部件的转动立柱3,所述转动立柱3位于承载工作台1的左侧,所述抓取悬臂2的一端套在转动立柱3上。
所述承载工作台1中部设有中央支撑板9,承载工作台1上端面左侧设有一号通孔10,承载工作台1上端面右侧设有用于放置和固定零部件的基托板11,基托板11对零部件进行定位,将零部件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处,方便抓取悬臂2准确抓取零部件,所述中央支撑板9左侧设有一号电机12,所述一号电机12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转动立柱3转动,所述转动立柱3上设有立柱套块10,所述立柱套块10上套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外圈卡在一号通孔10内,外侧面上套有轴承13的立柱套块10改变了转动立柱3与承载工作台1的接触形式,在利用轴承13为转动立柱3提供支撑的同时,降低了转动立柱3与承载工作台1之间的摩擦力,所述转动立柱3的右侧面上并列设有一号槽15和二号槽16,所述一号槽15的内侧面上设有齿条17,一号槽15的右端设有挡边18,所述一号槽15内设有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19,所述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19沿齿条17自行上升,并在挡边18的限制下始终卡在一号槽15内,所述二号槽16内设有丝杠20,所述丝杠20的上端连接有二号电机21,所述二号电机21固定在转动立柱3上端,所述丝杠20上套有矩 形的丝杠套22,所述二号电机21带动丝杠20转动,进而将卡在二号槽16内不可随丝杠20转动的矩形的丝杠套22沿二号槽16提升或降下,所述丝杠套22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抓取悬臂2上。
所述抓取悬臂2包括套在转动立柱3上,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丝杠套22固定的矩形提升环23,所述矩形提升环23右端固连有伸出臂24,所述伸出臂24的右端固定有气缸25,伸出臂24右端下部固定有周卡盘26,所述周卡盘26包括上盖27和下盖28,所述上盖27中部设有二号通孔29,所述气缸25的轴通过二号通孔29深入周卡盘26内部,气缸25的轴下端设有锥面30,所述上盖27与下盖28之间设有四块分别对应位于气缸25的轴的前、后、左、右侧的楔块31,所述楔块31的斜面均与锥面30配合,在气缸25的轴的推动下,楔块31均向外侧分开移动,所述楔块31的外端均固定有推杆32,所述上盖27与下盖28之间固定设有挡圈33,所述挡圈33的前、后、左、右侧均设有三号通孔34,所述推杆32分别对应穿过三号通孔34连接有三角卡块35,推杆32上均套有卡于楔块31与挡圈33之间的弹簧36,弹簧36受压时,弹簧36将推动楔块31向内集中,从而起到对楔块31复位的作用,所述三角卡块35的高度小于上盖27与下盖28边缘处的间距,以便在楔块31向内集中时,三角卡块35可收入上盖27和下盖28之间。
所述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19包括主体框37;所述主体框37为矩形框,主体框37的前后两侧面上各设有一限位滚轮8,主体框37下部设有传感器6,所述主体框37上部设有穿过主体框37左侧面与齿条17啮合的自行涡轮7,主体框37中部设有三号电机5,所述三号电机5的轴上设有与自行涡轮7配合的蜗杆4,所述蜗杆4带动自行涡轮7转动,并使自行涡轮7沿齿条17上升或下降,从而使传感器6上升或下降。
所述三角卡块35为直角三角形卡块,三角卡块35的斜面向下,当三角卡块35的斜面压在法兰孔内边缘上时,斜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和内的推力,向内的推力将三角卡块35推入上盖27和下盖28内,同时弹簧36压缩,从而使上盖27和下盖28卡在法兰孔内。
所述气缸25的轴下端套有摩擦系数较小的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锥头37,所述楔块31也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当锥头37推动楔块31时,楔块31与锥头37之间摩擦力较小,锥头37作用在楔块31上的力,容易向后推动推杆32移动,避免锥头 37将楔块31卡死,所述楔块31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以降低锥头37在楔块31的斜面上产生的竖直方向上的力,增加楔块31在水平面上的推力。
所述三角卡块35由金属制成,三角卡块35的外端经淬火处理,以提高频繁与零部件摩擦的三角卡块35的耐磨性,三角卡块35的外端设有弧面38,以适应被提升的零部件内孔的内壁形状。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为将堆叠放置的零部件各个分开,以便下部工序人员快速拿取使用,工作人员首先应将堆叠的零部件放在基托板上,开通三号电机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在三号电机的带动下自一号槽的底部上升至与叠放的零部件顶部平齐的高度,在此过程中,与传感器相连的相关控制设备结合传感器的检测值和相关控制设备内预设的相邻两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参数计算出叠放的零部件总数量,以便设备在零部件被抓取完之后能及时停止,所述三号电机通过蜗杆带动自行涡轮转动,所述限位滚轮均压在挡边上,为自行涡轮提供支撑,防止自行涡轮与齿条脱离啮合。
之后在控制柜的带动下,二号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使抓取悬臂向下移动,同时气缸25的轴向内缩入,楔块31卸载,并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中部移动集中,推杆32带动三角卡块35收入周卡盘内,以便于周卡盘深入零部件的冲压孔内,之后气缸25的轴伸出,气缸25的轴下端部的圆锥面依次推动楔块31和推杆32将三角卡块35推出,卡在零部件的冲压孔内壁上。然后利用丝杠带动抓取悬臂和零部件向上移动。
然后启动一号电机,利用一号电机带动转动立柱转动,将抓取悬臂和零部件在水平面内转至一侧,以方便下个工序的工作人员拿取。
最后抓取悬臂复位,进行下次抓取动作,直至将零部件抓取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12660.2 (22)申请日 2014.11.29 B25J 9/02(2006.01) B25J 9/14(2006.01) (71)申请人 芜湖银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地址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开发区永昌 路 19 号 (72)发明人 曹志刚 (54) 发明名称 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 台, 包括承载工作台、 抓取悬臂和转动立柱, 承载 工作台中部设有中央支撑板, 承载工作台上端面 左侧设有一号通孔, 承载工作台上端面右侧设有 基托板, 中央支撑板左。

2、侧设有一号电机, 一号电机 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转动立柱转动, 转动立 柱上设有立柱套块, 立柱套块上套有轴承, 轴承的 外圈卡在一号通孔内, 转动立柱的右侧面上并列 设有一号槽和二号槽, 一号槽的内侧面上设有齿 条, 二号槽内设有丝杠, 丝杠的上端连接有二号电 机。 本发明以承载工作台为支撑, 采用可在承载工 作台上转动和升降的抓取悬臂对叠放的零部件进 行抓取分离,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避免工 作人员在分离锋利或沉重零部件时受工伤。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

3、10449381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 CN 104493819 A 1/1 页 2 1.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包括承载工作台、 抓取悬臂和转动立柱,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承载工作台中部设有中央支撑板, 承载工作台上端面左侧设有一号通孔, 承载工作 台上端面右侧设有基托板, 所述中央支撑板左侧设有一号电机, 所述一号电机通过齿轮传 动的方式带动转动立柱转动, 所述转动立柱上设有立柱套块, 所述立柱套块上套有轴承, 所 述轴承的外圈卡在一号通孔内, 所述转动立柱的右侧面上并列设有一号槽和二号槽, 所述 一号槽的内侧面上设有齿条, 一号槽为 T 型槽, 一号槽。

4、的右端设有挡边, 所述一号槽内设有 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 所述二号槽为矩形槽, 二号槽内设有丝杠, 所述丝杠的上端连接有二 号电机, 所述二号电机固定在转动立柱上端, 所述丝杠上套有矩形的丝杠套, 所述丝杠套右 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抓取悬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抓取悬 臂包括矩形提升环, 所述矩形提升环套在转动立柱上, 矩形提升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 丝杠套固定, 矩形提升环右端固连有伸出臂, 所述伸出臂的右端固定有气缸, 伸出臂右端下 部固定有周卡盘, 所述周卡盘包括上盖和下盖, 所述上盖中部设有二号通孔, 所述气缸的轴 。

5、通过二号通孔深入周卡盘内部, 气缸的轴下端设有锥面, 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四块分 别对应位于气缸的轴的前、 后、 左、 右侧的楔块, 所述楔块的斜面均与锥面配合, 所述楔块的 外端均固定有推杆, 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挡圈, 所述挡圈的前、 后、 左、 右侧均设有三号 通孔, 所述推杆分别对应穿过三号通孔连接有三角卡块, 推杆上均套有卡于楔块与挡圈之 间的弹簧, 所述三角卡块的高度小于上盖与下盖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自行式 传感器升降块包括主体框 ; 所述主体框为矩形框, 主体框的前后两侧面上各设有一限位滚 轮, 主体框下部。

6、设有传感器, 所述主体框上部设有穿过主体框左侧面与齿条啮合的自行涡 轮, 主体框中部设有三号电机, 所述三号电机的轴上设有与自行涡轮配合的蜗杆。 4.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三角卡 块为直角三角形卡块, 三角卡块的斜面向下。 5.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气缸的 轴下端套有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锥头, 所述楔块也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楔块的斜面与水平面 的夹角大于 45。 6.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三角卡 块由金属制成, 三角卡块的外端经淬火处理,。

7、 三角卡块的外端设有弧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93819 A 2 1/5 页 3 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分离提升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 工作台。 背景技术 0002 企业生产的盘类零件, 尤其是盘盖类冲压件在存放或运输时, 为了节省空间, 多采 用将盘盖堆叠放置的方法, 然而堆叠放置的盘盖类零件, 如法兰, 由于质量较重, 采用人工 搬运分离的方式劳动强度大, 分离效率低, 对搬移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尤其对于平面 法兰, 叠放在一起的平面法兰层与层之间没有间隙, 手工难以分离, 为了方便使用者拿取零 部。

8、件, 需要将零部件放置在适当的高度范围内, 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将零部件分离后单独 放置在适当高度的专用架上, 劳动强度大, 同样不利于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0003 对于冲压的板类零件同样如此, 由于冲压的盘盖类零件厚度较小, 层与层之间的 间隙微乎其微, 采用手工分离的方式难度较大, 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且冲压件锋利的边缘 容易划伤搬运者。 0004 为代替人工对盘类零件或法兰进行搬运, 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劳动力, 保护工作人 员的安全, 人们需要一种能将叠放的零部件进行快速准确分离的设备。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0006 本。

9、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0007 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包括用于放置零部件的承载工作台、 用于抓取 零部件的抓取悬臂和用于转动抓取悬臂及零部件的转动立柱, 所述转动立柱位于承载工作 台的左侧, 所述抓取悬臂的一端套在转动立柱上。 0008 所述承载工作台中部设有中央支撑板, 承载工作台上端面左侧设有一号通孔, 承 载工作台上端面右侧设有用于放置和固定零部件的基托板, 将零部件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处, 方便抓取悬臂准确抓取零部件, 所述中央支撑板左侧设有一号电机, 所述一号电机通过 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转动立柱转动, 所述转动立柱上设有立柱套块, 所述立柱套块上套有 。

10、轴承, 所述轴承的外圈卡在一号通孔内, 外侧面上套有轴承的立柱套块改变了转动立柱与 承载工作台的接触形式, 在利用轴承为转动立柱提供支撑的同时, 降低了转动立柱与承载 工作台之间的摩擦力, 所述转动立柱的右侧面上并列设有一号槽和二号槽, 所述一号槽的 内侧面上设有齿条, 一号槽为 T 型槽, 一号槽的右端设有挡边, 所述一号槽内设有自行式传 感器升降块, 所述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沿齿条自行上升, 并在挡边的限制下始终卡在一号 槽内, 所述二号槽为矩形槽, 二号槽内设有丝杠, 所述丝杠的上端连接有二号电机, 所述二 号电机固定在转动立柱上端, 所述丝杠上套有矩形的丝杠套, 所述二号电机带动丝杠转动。

11、, 进而将卡在二号槽内不可随丝杠转动的矩形的丝杠套沿二号槽提升或降下, 所述丝杠套右 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抓取悬臂上。 说 明 书 CN 104493819 A 3 2/5 页 4 0009 所述抓取悬臂包括套在转动立柱上, 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丝杠套固定的矩形 提升环, 所述矩形提升环右端固连有伸出臂, 所述伸出臂的右端固定有气缸, 伸出臂右端下 部固定有周卡盘, 所述周卡盘包括上盖和下盖, 所述上盖中部设有二号通孔, 所述气缸的轴 通过二号通孔深入周卡盘内部, 气缸的轴下端设有锥面, 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四块分 别对应位于气缸的轴的前、 后、 左、 右侧的楔块, 所述楔块的斜面均。

12、与锥面配合, 在气缸的轴 的推动下, 楔块均向外侧分开移动, 所述楔块的外端均固定有推杆, 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固 定设有挡圈, 所述挡圈的前、 后、 左、 右侧均设有三号通孔, 所述推杆分别对应穿过三号通孔 连接有三角卡块, 推杆上均套有卡于楔块与挡圈之间的弹簧, 弹簧受压时, 弹簧将推动楔块 向内集中, 从而起到对楔块复位的作用, 所述三角卡块的高度小于上盖与下盖边缘处的间 距, 以便在楔块向内集中时, 三角卡块可收入上盖和下盖之间。 0010 所述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包括主体框 ; 所述主体框为矩形框, 主体框的前后两侧 面上各设有一限位滚轮, 主体框下部设有传感器, 所述主体框上部设有穿过。

13、主体框左侧面 与齿条啮合的自行涡轮, 主体框中部设有三号电机, 所述三号电机的轴上设有与自行涡轮 配合的蜗杆, 所述蜗杆带动自行涡轮转动, 并使自行涡轮沿齿条上升或下降, 从而使传感器 上升或下降。 0011 所述三角卡块为直角三角形卡块, 三角卡块的斜面向下, 当三角卡块的斜面压在 法兰孔内边缘上时, 斜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和内的推力, 向内的推力将三角卡块推入上盖和 下盖内, 同时弹簧压缩, 从而使上盖和下盖卡在法兰孔内。 0012 所述气缸的轴下端套有摩擦系数较小的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锥头, 所述楔块也由聚 四氟乙烯制成, 当锥头推动楔块时, 楔块与锥头之间摩擦力较小, 锥头作用在楔块上的力容 。

14、易向后推动推杆移动, 避免锥头将楔块卡死, 所述楔块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 45, 以 降低锥头在楔块的斜面上产生的竖直方向上的力, 增加楔块在水平面上的推力。 0013 所述三角卡块由金属制成, 三角卡块的外端经淬火处理, 以提高频繁与零部件摩 擦的三角卡块的耐磨性, 三角卡块的外端设有弧面, 以适应被提升的零部件内孔的内壁形 状。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以承载工作台为支撑, 采用可在承载工作台上转动 和升降的抓取悬臂对叠放的零部件进行抓取分离,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避免工作 人员在分离锋利或沉重零部件时受工伤。 0015 所述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可在一号槽内自行调。

15、整所在高度, 以便需要时对叠放的 零部件数量进行统计, 采用涡轮蜗杆的运动形式使传感器在齿条上升降, 占用空间小, 运动 平稳, 具有自锁性能。 0016 在气缸的控制下, 所述三角卡块可在周卡盘内自由伸缩, 从而实现先将周卡盘伸 入零部件孔内, 再伸出三角卡块, 将零部件卡在周卡盘上, 从而稳固移动零部件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8 图 1 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2 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 0020 图 3 是图 2 沿 A-A 线的断面图 ; 说 明 书 CN 104493819 A 4 3/5 页 5 0021 图 。

16、4 是图 2 中的放大图 ; 0022 图 5 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 0023 图 6 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 0024 图 7 是本发明的转动立柱的立体视图 ; 0025 图 8 是本发明的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的左后侧立体视图 ; 0026 图 9 是本发明的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的右前侧立体视图 ; 0027 图 10 是本发明的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 11 是本发明的上盖与楔块、 推杆、 三角卡块和弹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 0029 图 12 是本发明的上盖的左上侧立体视图 ; 0030 图 13 是本发明的气缸与锥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使本。

17、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 合具体图示,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32 如图 1 至图 13 所示, 一种叠放零部件抓取分离工作台, 包括用于放置零部件的承 载工作台 1、 用于抓取零部件的抓取悬臂 2 和用于转动抓取悬臂 2 及零部件的转动立柱 3, 所述转动立柱 3 位于承载工作台 1 的左侧, 所述抓取悬臂 2 的一端套在转动立柱 3 上。 0033 所述承载工作台1中部设有中央支撑板9, 承载工作台1上端面左侧设有一号通孔 10, 承载工作台 1 上端面右侧设有用于放置和固定零部件的基托板 11, 基托板 11 对零部件 进行定位, 将零部件。

18、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处, 方便抓取悬臂 2 准确抓取零部件, 所述中央支撑 板 9 左侧设有一号电机 12, 所述一号电机 12 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转动立柱 3 转动, 所 述转动立柱 3 上设有立柱套块 10, 所述立柱套块 10 上套有轴承 13, 所述轴承 13 的外圈卡 在一号通孔 10 内, 外侧面上套有轴承 13 的立柱套块 10 改变了转动立柱 3 与承载工作台 1 的接触形式, 在利用轴承 13 为转动立柱 3 提供支撑的同时, 降低了转动立柱 3 与承载工作 台 1 之间的摩擦力, 所述转动立柱 3 的右侧面上并列设有一号槽 15 和二号槽 16, 所述一号 槽 15 的内侧。

19、面上设有齿条 17, 一号槽 15 的右端设有挡边 18, 所述一号槽 15 内设有自行式 传感器升降块 19, 所述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 19 沿齿条 17 自行上升, 并在挡边 18 的限制下 始终卡在一号槽 15 内, 所述二号槽 16 内设有丝杠 20, 所述丝杠 20 的上端连接有二号电机 21, 所述二号电机 21 固定在转动立柱 3 上端, 所述丝杠 20 上套有矩形的丝杠套 22, 所述二 号电机 21 带动丝杠 20 转动, 进而将卡在二号槽 16 内不可随丝杠 20 转动的矩形的丝杠套 22沿二号槽16提升或降下, 所述丝杠套22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抓取悬臂2上。 0。

20、034 所述抓取悬臂 2 包括套在转动立柱 3 上, 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丝杠套 22 固定 的矩形提升环 23, 所述矩形提升环 23 右端固连有伸出臂 24, 所述伸出臂 24 的右端固定有 气缸 25, 伸出臂 24 右端下部固定有周卡盘 26, 所述周卡盘 26 包括上盖 27 和下盖 28, 所述 上盖 27 中部设有二号通孔 29, 所述气缸 25 的轴通过二号通孔 29 深入周卡盘 26 内部, 气 缸 25 的轴下端设有锥面 30, 所述上盖 27 与下盖 28 之间设有四块分别对应位于气缸 25 的 轴的前、 后、 左、 右侧的楔块31, 所述楔块31的斜面均与锥面30配合。

21、, 在气缸25的轴的推动 下, 楔块 31 均向外侧分开移动, 所述楔块 31 的外端均固定有推杆 32, 所述上盖 27 与下盖 28之间固定设有挡圈33, 所述挡圈33的前、 后、 左、 右侧均设有三号通孔34, 所述推杆32分 说 明 书 CN 104493819 A 5 4/5 页 6 别对应穿过三号通孔 34 连接有三角卡块 35, 推杆 32 上均套有卡于楔块 31 与挡圈 33 之间 的弹簧 36, 弹簧 36 受压时, 弹簧 36 将推动楔块 31 向内集中, 从而起到对楔块 31 复位的作 用, 所述三角卡块 35 的高度小于上盖 27 与下盖 28 边缘处的间距, 以便在楔。

22、块 31 向内集中 时, 三角卡块 35 可收入上盖 27 和下盖 28 之间。 0035 所述自行式传感器升降块 19 包括主体框 37 ; 所述主体框 37 为矩形框, 主体框 37 的前后两侧面上各设有一限位滚轮 8, 主体框 37 下部设有传感器 6, 所述主体框 37 上部设 有穿过主体框 37 左侧面与齿条 17 啮合的自行涡轮 7, 主体框 37 中部设有三号电机 5, 所述 三号电机 5 的轴上设有与自行涡轮 7 配合的蜗杆 4, 所述蜗杆 4 带动自行涡轮 7 转动, 并使 自行涡轮 7 沿齿条 17 上升或下降, 从而使传感器 6 上升或下降。 0036 所述三角卡块 35。

23、 为直角三角形卡块, 三角卡块 35 的斜面向下, 当三角卡块 35 的 斜面压在法兰孔内边缘上时, 斜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和内的推力, 向内的推力将三角卡块 35 推入上盖 27 和下盖 28 内, 同时弹簧 36 压缩, 从而使上盖 27 和下盖 28 卡在法兰孔内。 0037 所述气缸 25 的轴下端套有摩擦系数较小的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锥头 37, 所述楔块 31 也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当锥头 37 推动楔块 31 时, 楔块 31 与锥头 37 之间摩擦力较小, 锥 头 37 作用在楔块 31 上的力, 容易向后推动推杆 32 移动, 避免锥头 37 将楔块 31 卡死, 所述 楔块31的斜。

24、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 以降低锥头37在楔块31的斜面上产生的竖直方 向上的力, 增加楔块 31 在水平面上的推力。 0038 所述三角卡块35由金属制成, 三角卡块35的外端经淬火处理, 以提高频繁与零部 件摩擦的三角卡块35的耐磨性, 三角卡块35的外端设有弧面38, 以适应被提升的零部件内 孔的内壁形状。 0039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 为将堆叠放置的零部件各个分开, 以便下部工序人员快速拿 取使用, 工作人员首先应将堆叠的零部件放在基托板上, 开通三号电机和传感器, 所述传感 器在三号电机的带动下自一号槽的底部上升至与叠放的零部件顶部平齐的高度, 在此过程 中, 与传感器相连的相关。

25、控制设备结合传感器的检测值和相关控制设备内预设的相邻两零 部件之间的距离参数计算出叠放的零部件总数量, 以便设备在零部件被抓取完之后能及时 停止, 所述三号电机通过蜗杆带动自行涡轮转动, 所述限位滚轮均压在挡边上, 为自行涡轮 提供支撑, 防止自行涡轮与齿条脱离啮合。 0040 之后在控制柜的带动下, 二号电机带动丝杠转动, 使抓取悬臂向下移动, 同时气缸 25 的轴向内缩入, 楔块 31 卸载, 并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中部移动集中, 推杆 32 带动三角卡块 35 收入周卡盘内, 以便于周卡盘深入零部件的冲压孔内, 之后气缸 25 的轴伸出, 气缸 25 的 轴下端部的圆锥面依次推动楔块 31 。

26、和推杆 32 将三角卡块 35 推出, 卡在零部件的冲压孔内 壁上。然后利用丝杠带动抓取悬臂和零部件向上移动。 0041 然后启动一号电机, 利用一号电机带动转动立柱转动, 将抓取悬臂和零部件在水 平面内转至一侧, 以方便下个工序的工作人员拿取。 0042 最后抓取悬臂复位, 进行下次抓取动作, 直至将零部件抓取完。 004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

27、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说 明 书 CN 104493819 A 6 5/5 页 7 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CN 104493819 A 7 1/12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8 2/12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9 3/12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10 4/12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11 5/12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12 6/12。

28、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13 7/12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14 8/12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15 9/12 页 16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16 10/12 页 17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17 11/12 页 18 图 11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18 12/12 页 19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3819 A 1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