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门.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223828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80733.2

申请日:

2014.07.30

公开号:

CN104499886A

公开日:

2015.04.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6B 3/36登记生效日:20170405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胡丽春变更后权利人:广州市禹恒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25411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黄桥镇工业园区胜利东路8号变更后权利人:51047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西湖西沙梨园自编1号|||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6B 3/3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胡丽春变更后:邓长青|||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6B 3/36登记生效日:20161219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宁波市鄞州乐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胡丽春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15142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东山村变更后权利人:225411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黄桥镇工业园区胜利东路8号|||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6B 3/3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周霞变更后:胡丽春|||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6B 3/36登记生效日:20160527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周霞变更后权利人:宁波市鄞州乐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15143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上周村变更后权利人:315142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东山村|||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6B 3/36申请日:20140730|||公开

IPC分类号:

E06B3/36; E06B7/28; E05B1/00

主分类号:

E06B3/36

申请人:

周霞

发明人:

周霞

地址:

31514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上周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拉门,包括门体,限制门体向内转动的限位件,门体朝外的一面称之为门外侧面,门体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还包括第一凸块,第一转片,握手杆;第一凸块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上,第一凸块首部向外凸出,第一转片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凸块首部下侧,如此第一转片可水平向转动,握手杆上下向设置,握手杆上端连接在第一转片尾端上。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能合理地把推门动作转化成拉门动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拉门,包括门体(1),限制所述门体(1)向内转动的限位件(2),所述门体(1)朝外的一面称之为门外侧面(11),所述门体(1)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凸块(3),第一转片(4),握手杆(5);所述第一凸块(3)尾部设置在所述门外侧面(11)上,所述第一凸块(3)首部向外凸出,所述第一转片(4)首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凸块(3)首部下侧,如此所述第一转片(4)可水平向转动,所述握手杆(5)上下向设置,所述握手杆(5)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转片(4)尾端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6),横杆(7),立杆(8),套杆(9),滑杆(10),横条(11);所述转轴(6)上下向设置,所述转轴(6)下端穿过所述凸块(3)首部后同所述第一转片(4)与所述第一凸块(3)的转动连接点(Z)相连,如此所述转轴(6)可与所述第一转片(4)一起转动,所述转轴(6)上端与所述横杆(7)首端相连,所述横杆(7)与所述第一转片(4)朝向一致,所述横杆(7)尾端与所述立杆(8)下端相连,所述立杆(8)与所述横杆(7)相互垂直,所述套杆(9)尾端连接在所述门外侧面(11)上,所述套杆(9)与所述门外侧面(11)相互垂直,所述套杆(9)为中空结构,所述滑杆(10)尾端插入所述套杆(9)的中空结构中,所述滑杆(10)尾端与所述套杆(9)之间设置有弹簧(12)以使所述滑杆(10)保持向外滑动的趋势,所述横条(11)水平向设置于所述滑杆(10)首端,所述横条(11)顶接所述立杆(8)。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拉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凸块(15),第二转片(16);所述第二凸块(15)尾部设置在所述门外侧面(11)上,所述第二凸块(15)首部向外凸出,所述第二凸块(15)位于所述第一凸块(3)下方,所述第二转片(16)首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凸块(15)首部上侧,如此所述第二转片(16)可水平向转动,所述第二转片(16)尾端与所述握手杆(5)下端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拉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套筒(17),所述握手杆(5)套接在所述套筒(17)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3)和所述第二凸块(15)之间的所述门体(1)有一个向内的凹进结构(18)。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拉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拉门在城市沿街的店铺中随处可见,店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般会在拉门上设置限位件,限制门体向内转动,这样就不会影响店内的营业面积,这就使这种拉门只能向外拉开,而不能向内推进,为了对消费者进行提示,拉门的外侧面往往标有“拉”字,但在实际使用中,这种拉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城市沿街标识众多,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消费者往往忽视拉门外侧面的“拉”标志,而采用推门动作,因为推门是合理的第一选择,这样的选择通常带来麻烦和纠纷,笔者曾经多次看到这样的现象:消费者多次推门无果后,进而采用踢打门体的暴力动作,最后同店家发生拌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拉门,这种拉门能合理地把推门动作转化成拉门动作。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拉门,包括门体,限制门体向内转动的限位件,门体朝外的一面称之为门外侧面,门体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还包括第一凸块,第一转片,握手杆;第一凸块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上,第一凸块首部向外凸出,第一转片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凸块首部下侧,如此第一转片可水平向转动,握手杆上下向设置,握手杆上端连接在第一转片尾端上。本发明的拉门在使用时,若使用者对握手杆施加拉的动作,则拉门应声而开,其实现过程与一般的拉门无异,若使用者对握手杆施加推的动作,则握手杆及与其相连的第一转片向内旋转,握手杆先旋转至最内侧,在惯性的作用下,握手杆的旋转动作延续,握手杆转而向外旋出,使用者的推门动作自然地演变为拉门动作,门被轻微拉开,在这一过程的提示下,使用者继续拉门动作,门被顺利打开,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拉门在使用时,无论使用者施加推、拉的哪一种动作,门皆可被顺利打开。
进一步的技术,还包括转轴,横杆,立杆,套杆,滑杆,横条;转轴上下向设置,转轴下端穿过凸块首部后同第一转片与第一凸块的转动连接点相连,转轴可与第一转片一起转动,转轴上端与横杆首端相连,横杆与第一转片朝向一致,横杆尾端与立杆下端相连,立杆与横杆相互垂直,套杆尾端连接在门外侧面上,套杆与门外侧面相互垂直,套杆为中空结构,滑杆尾端插入套杆的中空结构中,滑杆尾端与套杆之间设置有弹簧以使滑杆保持向外滑动的趋 势,横条水平向设置于滑杆首端,横条顶接立杆。如此设置之后,横条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压在立杆上,若使用者对握手杆施加推的动作,立杆与握手杆一道向内旋转,横条对立杆的向内转动产生抵抗力,当握手杆旋转至最内侧后,在惯性的作用下,握手杆的旋转动作继续,握手杆转而向外旋出,这时横条对立杆的向外转动产生助力,即横条弹压在立杆上促使其向外转出;由于立杆与握手杆是一道转动的,横条对立杆作用力可同步传导至握手杆,在推门过程中,横条先对握手杆的向内转动施加弹性的抵抗力,当握手杆演变为向外转动时,横条对握手杆的转动施加助力,如此使推门动作演变为拉门动作更加顺利,且使推门动作的手感更佳。
进一步的技术,还包括第二凸块,第二转片;第二凸块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上,第二凸块首部向外凸出,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凸块下方,第二转片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凸块首部上侧,如此第二转片可水平向转动,第二转片尾端与握手杆下端相连接。由于之前握手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片和第一凸块,在握手杆的下端设置第二转片和第二凸块后,握手杆与门体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固,且整个装置上下对称,更加美观。
进一步的技术,还包括一套筒,握手杆套接在套筒中。握手杆在旋转过程中,容易与手的表皮发生摩擦,设置了套筒后,手握住套筒,而让摩擦发生在握手杆与套筒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的门体有一个向内的凹进结构。设置了凹进结构后,握手杆的转动过程可在凹进结构中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为一种拉门,包括门体,限制门体向内转动的限位件,门体朝外的一面称之为门外侧面,门体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还包括第一凸块,第一转片,握手杆;第一凸块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上,第一凸块首部向外凸出,第一转片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凸块首部下侧,如此第一转片可水平向转动,握手杆上下向设置,握手杆上端连接在第一转片尾端上。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能合理地把推门动作转化成拉门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推门动作转化成拉门动作的演变过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转轴、横杆、立杆、套杆、滑杆、横条相互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拉门,包括门体1,限制门体1向内转动的限位件2,门体1朝外的一面称之为门外侧面11,门体1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12,还包括第一凸块3,第一转片4,握手杆5;第一凸块3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11上,第一凸块3首部向外凸出,第一转片4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凸块3首部下侧,如此第一转片4可水平向转动,握手杆5上下向设置,握手杆5上端连接在第一转片4尾端上。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拉门在使用时,若使用者对握手杆5施加拉的动作,则拉门应声而开,其实现过程与一般的拉门无异,若使用者的手R对握手杆5施加推的动作,则握手杆5及与其相连的第一转片4向内旋转,如图2所示,握手杆5从第一位置H1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握手杆先旋转至最内侧,即如图2所示,握手杆5处于第二位置H2,继而在惯性的作用下,握手杆继续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第三位置H3,这时,使用者的推门动作自然地演变为拉门动作,门被轻微拉开,在这一过程的提示下,使用者继续拉门动作,门被顺利打开,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拉门在使用时,无论使用者施加推、拉的哪一种动作,门皆可被顺利打开。
实施例2
一种拉门,包括门体1,限制门体1向内转动的限位件2,门体1朝外的一面称之为门外侧面11,门体1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12,还包括第一凸块3,第一转片4,握手杆5;第一凸块3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11上,第一凸块3首部向外凸出,第一转片4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凸块3首部下侧,如此第一转片4可水平向转动,握手杆5上下向设置,握手杆5上端连接在第一转片4尾端上。
其中,还包括转轴6,横杆7,立杆8,套杆9,滑杆10,横条11;转轴6上下向设置,转轴6下端穿过凸块3首部后同第一转片4与第一凸块3的转动连接点Z相连,如此转轴6可与第一转片4一起转动,转轴6上端与横杆7首端相连,横杆7与第一转片4朝向一致,横杆7尾端与立杆8下端相连,立杆8与横杆7相互垂直,套杆9尾端连接在门外侧面11上,套杆9与门外侧面11相互垂直,套杆9为中空结构,滑杆10尾端插入套杆9的中空结构中,滑杆10尾端与套杆9之间设置有弹簧12以使滑杆10保持向外滑动的趋势,横条11水平向设置于滑杆10首端,横条11顶接立杆8。
其中,还包括第二凸块15,第二转片16;第二凸块15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11上,第二 凸块15首部向外凸出,第二凸块15位于第一凸块3下方,第二转片16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凸块15首部上侧,如此第二转片16可水平向转动,第二转片16尾端与握手杆5下端相连接。
其中,还包括一套筒17,握手杆5套接在套筒17中。
其中,第一凸块3和第二凸块15之间的门体1有一个向内的凹进结构18。
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类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横条11在弹簧12的作用下弹压在立杆8上,若使用者对握手杆5施加推的动作,立杆8与握手杆5一道向内旋转,横条11对立杆8的向内转动产生抵抗力,当握手杆5旋转至最内侧后,在惯性的作用下,握手杆5的旋转动作继续,握手杆5转而向外旋出,这时横条11对立杆8的向外转动产生助力,即横条11弹压在立杆8上促使其向外转出;由于立杆8与握手杆5是一道转动的,横条11对立杆8作用力可同步传导至握手杆5,在推门过程中,横条11先对握手杆5的向内转动施加弹性的抵抗力,当握手杆5演变为向外转动时,横条11对握手杆5的转动施加助力,如此使推门动作演变为拉门动作更加顺利,且使推门动作的手感更佳;握手杆5套接在套筒17中。握手杆5在旋转过程中,容易与手的表皮发生摩擦,设置了套筒17后,手握住套筒17,而让摩擦发生在握手杆5与套筒17之间。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一种拉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拉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拉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拉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拉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380733.2 (22)申请日 2014.07.30 E06B 3/36(2006.01) E06B 7/28(2006.01) E05B 1/00(2006.01) (71)申请人 周霞 地址 315143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上 周村 (72)发明人 周霞 (54) 发明名称 一种拉门 (57)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拉门, 包括门体, 限制门体向内 转动的限位件, 门体朝外的一面称之为门外侧面, 门体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 还包括第一凸 块, 第一转片, 握手杆 ; 第一凸块尾部设置在门外 侧面上, 第一凸块首部向。

2、外凸出, 第一转片首端转 动连接在第一凸块首部下侧, 如此第一转片可水 平向转动, 握手杆上下向设置, 握手杆上端连接在 第一转片尾端上。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 能合理 地把推门动作转化成拉门动作。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998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 CN 104499886 A 1/1 页 2 1. 一种拉门, 包括门体 (1), 限制所述门体 (1) 向内转动的限位件 (2), 所述门体 (1) 朝外的一面称之为门外侧面 (11)。

3、, 所述门体 (1) 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 (12), 其特征 在于 : 还包括第一凸块 (3), 第一转片 (4), 握手杆 (5) ; 所述第一凸块 (3) 尾部设置在所述 门外侧面 (11) 上, 所述第一凸块 (3) 首部向外凸出, 所述第一转片 (4) 首端转动连接在所 述第一凸块 (3) 首部下侧, 如此所述第一转片 (4) 可水平向转动, 所述握手杆 (5) 上下向设 置, 所述握手杆 (5) 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转片 (4) 尾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门,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转轴(6), 横杆(7), 立杆(8), 套杆(9), 滑杆(10), 横条(11)。

4、 ; 所述转轴(6)上下向设置, 所述转轴(6)下端穿过所述凸块 (3)首部后同所述第一转片(4)与所述第一凸块(3)的转动连接点(Z)相连, 如此所述转轴 (6) 可与所述第一转片 (4) 一起转动, 所述转轴 (6) 上端与所述横杆 (7) 首端相连, 所述横 杆 (7) 与所述第一转片 (4) 朝向一致, 所述横杆 (7) 尾端与所述立杆 (8) 下端相连, 所述立 杆 (8) 与所述横杆 (7) 相互垂直, 所述套杆 (9) 尾端连接在所述门外侧面 (11) 上, 所述套 杆 (9) 与所述门外侧面 (11) 相互垂直, 所述套杆 (9) 为中空结构, 所述滑杆 (10) 尾端插入 所。

5、述套杆 (9) 的中空结构中, 所述滑杆 (10) 尾端与所述套杆 (9) 之间设置有弹簧 (12) 以 使所述滑杆 (10) 保持向外滑动的趋势, 所述横条 (11) 水平向设置于所述滑杆 (10) 首端, 所述横条 (11) 顶接所述立杆 (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拉门,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第二凸块(15), 第二转片 (16) ; 所述第二凸块 (15) 尾部设置在所述门外侧面 (11) 上, 所述第二凸块 (15) 首部向外 凸出, 所述第二凸块 (15) 位于所述第一凸块 (3) 下方, 所述第二转片 (16) 首端转动连接在 所述第二凸块 (15) 首部上侧, 。

6、如此所述第二转片 (16) 可水平向转动, 所述第二转片 (16) 尾端与所述握手杆 (5) 下端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拉门,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一套筒 (17), 所述握手杆 (5) 套接在所述套筒 (17) 中。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拉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凸块 (3) 和所述第二凸块 (15) 之间的所述门体 (1) 有一个向内的凹进结构 (18)。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99886 A 2 1/3 页 3 一种拉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拉门在城市沿街的店铺中随处可见, 店家出于。

7、自身利益的考虑, 一般会在拉门上 设置限位件, 限制门体向内转动, 这样就不会影响店内的营业面积, 这就使这种拉门只能向 外拉开, 而不能向内推进, 为了对消费者进行提示, 拉门的外侧面往往标有 “拉” 字, 但在实 际使用中, 这种拉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城市沿街标识众多, 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消费 者往往忽视拉门外侧面的 “拉” 标志, 而采用推门动作, 因为推门是合理的第一选择, 这样的 选择通常带来麻烦和纠纷, 笔者曾经多次看到这样的现象 : 消费者多次推门无果后, 进而采 用踢打门体的暴力动作, 最后同店家发生拌嘴。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

8、状, 提供一种拉门, 这种拉门能合 理地把推门动作转化成拉门动作。 0004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拉门, 包括门体, 限制门体向内转动的 限位件, 门体朝外的一面称之为门外侧面, 门体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 还包括第一凸 块, 第一转片, 握手杆 ; 第一凸块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上, 第一凸块首部向外凸出, 第一转片 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凸块首部下侧, 如此第一转片可水平向转动, 握手杆上下向设置, 握手 杆上端连接在第一转片尾端上。 本发明的拉门在使用时, 若使用者对握手杆施加拉的动作, 则拉门应声而开, 其实现过程与一般的拉门无异, 若使用者对握手杆施加推的动作, 则握。

9、手 杆及与其相连的第一转片向内旋转, 握手杆先旋转至最内侧, 在惯性的作用下, 握手杆的旋 转动作延续, 握手杆转而向外旋出, 使用者的推门动作自然地演变为拉门动作, 门被轻微拉 开, 在这一过程的提示下, 使用者继续拉门动作, 门被顺利打开,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拉门在 使用时, 无论使用者施加推、 拉的哪一种动作, 门皆可被顺利打开。 0005 进一步的技术, 还包括转轴, 横杆, 立杆, 套杆, 滑杆, 横条 ; 转轴上下向设置, 转轴 下端穿过凸块首部后同第一转片与第一凸块的转动连接点相连, 转轴可与第一转片一起转 动, 转轴上端与横杆首端相连, 横杆与第一转片朝向一致, 横杆尾端与立。

10、杆下端相连, 立杆 与横杆相互垂直, 套杆尾端连接在门外侧面上, 套杆与门外侧面相互垂直, 套杆为中空结 构, 滑杆尾端插入套杆的中空结构中, 滑杆尾端与套杆之间设置有弹簧以使滑杆保持向外 滑动的趋势, 横条水平向设置于滑杆首端, 横条顶接立杆。如此设置之后, 横条在弹簧的作 用下弹压在立杆上, 若使用者对握手杆施加推的动作, 立杆与握手杆一道向内旋转, 横条对 立杆的向内转动产生抵抗力, 当握手杆旋转至最内侧后, 在惯性的作用下, 握手杆的旋转动 作继续, 握手杆转而向外旋出, 这时横条对立杆的向外转动产生助力, 即横条弹压在立杆上 促使其向外转出 ; 由于立杆与握手杆是一道转动的, 横条对。

11、立杆作用力可同步传导至握手 杆, 在推门过程中, 横条先对握手杆的向内转动施加弹性的抵抗力, 当握手杆演变为向外转 说 明 书 CN 104499886 A 3 2/3 页 4 动时, 横条对握手杆的转动施加助力, 如此使推门动作演变为拉门动作更加顺利, 且使推门 动作的手感更佳。 0006 进一步的技术, 还包括第二凸块, 第二转片 ; 第二凸块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上, 第 二凸块首部向外凸出, 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凸块下方, 第二转片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凸块首 部上侧, 如此第二转片可水平向转动, 第二转片尾端与握手杆下端相连接。 由于之前握手杆 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片和第一凸块, 在握手杆的下端设。

12、置第二转片和第二凸块后, 握手杆 与门体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固, 且整个装置上下对称, 更加美观。 0007 进一步的技术, 还包括一套筒, 握手杆套接在套筒中。握手杆在旋转过程中, 容易 与手的表皮发生摩擦, 设置了套筒后, 手握住套筒, 而让摩擦发生在握手杆与套筒之间。 0008 进一步的技术, 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的门体有一个向内的凹进结构。设置了 凹进结构后, 握手杆的转动过程可在凹进结构中发生。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为一种拉门, 包括门体, 限制门体向内转动的限位件, 门 体朝外的一面称之为门外侧面, 门体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 还包括第一凸块, 第一转 片, 握手杆。

13、 ; 第一凸块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上, 第一凸块首部向外凸出, 第一转片首端转动 连接在第一凸块首部下侧, 如此第一转片可水平向转动, 握手杆上下向设置, 握手杆上端连 接在第一转片尾端上。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 能合理地把推门动作转化成拉门动作。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1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中推门动作转化成拉门动作的演变过程 ; 0012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 2 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3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 2 中转轴、 横杆、 立杆、 套杆、 滑杆、 横条相互结合的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实。

14、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 0015 实施例 1 0016 一种拉门, 包括门体 1, 限制门体 1 向内转动的限位件 2, 门体 1 朝外的一面称之为 门外侧面 11, 门体 1 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 12, 还包括第一凸块 3, 第一转片 4, 握手杆 5 ; 第一凸块 3 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 11 上, 第一凸块 3 首部向外凸出, 第一转片 4 首端转动 连接在第一凸块 3 首部下侧, 如此第一转片 4 可水平向转动, 握手杆 5 上下向设置, 握手杆 5 上端连接在第一转片 4 尾端上。 0017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 本发明的拉门在使用时, 若使用者对握手杆 5 施加拉。

15、的动 作, 则拉门应声而开, 其实现过程与一般的拉门无异, 若使用者的手 R 对握手杆 5 施加推的 动作, 则握手杆 5 及与其相连的第一转片 4 向内旋转, 如图 2 所示, 握手杆 5 从第一位置 H1 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握手杆先旋转至最内侧, 即如图2所示, 握手杆5处于第二位置H2, 继而在惯性的作用下, 握手杆继续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第三位置 H3, 这时, 使用者的推门动 作自然地演变为拉门动作, 门被轻微拉开, 在这一过程的提示下, 使用者继续拉门动作, 门 被顺利打开,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拉门在使用时, 无论使用者施加推、 拉的哪一种动作, 门皆 说 明 书 CN 10。

16、4499886 A 4 3/3 页 5 可被顺利打开。 0018 实施例 2 0019 一种拉门, 包括门体 1, 限制门体 1 向内转动的限位件 2, 门体 1 朝外的一面称之为 门外侧面 11, 门体 1 朝内的一面称之为门内侧面 12, 还包括第一凸块 3, 第一转片 4, 握手杆 5 ; 第一凸块 3 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 11 上, 第一凸块 3 首部向外凸出, 第一转片 4 首端转动 连接在第一凸块 3 首部下侧, 如此第一转片 4 可水平向转动, 握手杆 5 上下向设置, 握手杆 5 上端连接在第一转片 4 尾端上。 0020 其中, 还包括转轴 6, 横杆 7, 立杆 8, 套杆。

17、 9, 滑杆 10, 横条 11 ; 转轴 6 上下向设置, 转轴 6 下端穿过凸块 3 首部后同第一转片 4 与第一凸块 3 的转动连接点 Z 相连, 如此转轴 6 可与第一转片 4 一起转动, 转轴 6 上端与横杆 7 首端相连, 横杆 7 与第一转片 4 朝向一致, 横杆 7 尾端与立杆 8 下端相连, 立杆 8 与横杆 7 相互垂直, 套杆 9 尾端连接在门外侧面 11 上, 套杆 9 与门外侧面 11 相互垂直, 套杆 9 为中空结构, 滑杆 10 尾端插入套杆 9 的中空结 构中, 滑杆 10 尾端与套杆 9 之间设置有弹簧 12 以使滑杆 10 保持向外滑动的趋势, 横条 11 。

18、水平向设置于滑杆 10 首端, 横条 11 顶接立杆 8。 0021 其中, 还包括第二凸块 15, 第二转片 16 ; 第二凸块 15 尾部设置在门外侧面 11 上, 第二凸块 15 首部向外凸出, 第二凸块 15 位于第一凸块 3 下方, 第二转片 16 首端转动连接 在第二凸块 15 首部上侧, 如此第二转片 16 可水平向转动, 第二转片 16 尾端与握手杆 5 下 端相连接。 0022 其中, 还包括一套筒 17, 握手杆 5 套接在套筒 17 中。 0023 其中, 第一凸块 3 和第二凸块 15 之间的门体 1 有一个向内的凹进结构 18。 0024 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

19、类同, 其不同之处在于 : 横条11在弹簧12的作用 下弹压在立杆 8 上, 若使用者对握手杆 5 施加推的动作, 立杆 8 与握手杆 5 一道向内旋转, 横条 11 对立杆 8 的向内转动产生抵抗力, 当握手杆 5 旋转至最内侧后, 在惯性的作用下, 握 手杆 5 的旋转动作继续, 握手杆 5 转而向外旋出, 这时横条 11 对立杆 8 的向外转动产生助 力, 即横条 11 弹压在立杆 8 上促使其向外转出 ; 由于立杆 8 与握手杆 5 是一道转动的, 横 条 11 对立杆 8 作用力可同步传导至握手杆 5, 在推门过程中, 横条 11 先对握手杆 5 的向内 转动施加弹性的抵抗力, 当握。

20、手杆 5 演变为向外转动时, 横条 11 对握手杆 5 的转动施加助 力, 如此使推门动作演变为拉门动作更加顺利, 且使推门动作的手感更佳 ; 握手杆 5 套接在 套筒 17 中。握手杆 5 在旋转过程中, 容易与手的表皮发生摩擦, 设置了套筒 17 后, 手握住 套筒 17, 而让摩擦发生在握手杆 5 与套筒 17 之间。 0025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但是, 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 当了解, 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说 明 书 CN 104499886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9886 A 6 2/2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9886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