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向系统及使用其的自行车.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522313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7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84651.8

申请日:

2013.10.16

公开号:

CN104554547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2K 3/00申请公布日:201504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K 3/00申请日:20131016|||公开

IPC分类号:

B62K3/00

主分类号:

B62K3/00

申请人:

黄允熙

发明人:

黄允熙

地址:

中国香港沙田愉翠苑愉政阁2704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4

代理人:

杨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导向系统,其包括前叉、前轮、车架、第一至第二把手及第一至第二传动部。车架包括支撑部及分别位于支撑部两端的第一及第二手肘部。每个把手均包括手握部及连接部,连接部穿过对应的手肘部与所述手握部相连,每个传动部均与对应的把手及前叉相连,用于根据对应的手握部的摆动方向控制前叉的转动方向,以控制前轮的运动方向。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导向系统的自行车。本发明的导向系统及使用其的自行车,利用车架延伸出手肘部,且利用手握部的摆动控制前轮的方向,操作简单,很好的兼顾了骑行效率及转向灵活度。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导向系统,包括前叉及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系统还包括:
车架,包括支撑部及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两端的第一及第二手肘部;
第一至第二把手,每个把手均包括手握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对应的手肘部与所述手握部相连;及
第一至第二传动部,每个传动部均与对应的把手及所述前叉相连,用于根据对应的手握部的摆动方向控制所述前叉的转动方向,以控制所述前轮的运动方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传动部均与对应的把手的连接部相连。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二把手还包括摆动部,且每个传动部均与对应的把手的摆动部相连。

4.  如权利要要求3所述的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部与所述手握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端。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摆动部或所述手握部相互垂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肘部或第二手肘部为中空管。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连接部穿过对应的手肘部的两端。

8.  如权利要要求1所述的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手握部或所述连接部为圆柱体。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为铁线或齿轮或皮带。

10.  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 述的导向系统。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导向系统及使用其的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导向系统。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代步工具,具有轻便灵巧,无污染的特点,在提倡环保的现代社会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般来说,自行车包括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及制动系统。其中,导向系统包括车架、车把、前叉、前轴及前轮等部件。骑乘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现有的车把主要分为弯形把手及休息把。其中,休息把(aero handlebars)包括内把手和外把手,带休息把的自行车在骑乘者的手肘靠在内把手上时,能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性能(风阻小),并更能兼顾舒适性和骑行效率,因此其带较弯形把手的自行车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带休息把的自行车在骑乘者的手肘靠在内把手上时,会造成转向呆滞,难以应对突发情况,其必须将手肘移动到外把手上才能较易地控制转向,但这样会造成风阻变大,骑行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骑行效率高、转向灵活的自行车的导向系统。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使用上述导向系统的自行车。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向系统,其包括前叉、前轮、车架、第一至第二把手及第一至第二传动部。所述车架包括支撑部及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两端的第一及第二手肘部。每个把手均包括手握部及连接部,所述连 接部穿过对应的手肘部与所述手握部相连,每个传动部均与对应的把手及所述前叉相连,用于根据对应的手握部的摆动方向控制所述前叉的转动方向,以控制所述前轮的运动方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导向系统,所述导向系统包括前叉、前轮、车架、第一至第二把手及第一至第二传动部。所述车架包括支撑部及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两端的第一及第二手肘部。每个把手均包括手握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对应的手肘部与所述手握部相连,每个传动部均与对应的把手及所述前叉相连,用于根据对应的手握部的摆动方向控制所述前叉的转动方向,以控制所述前轮的运动方向。
本发明的导向系统及使用其的自行车,利用车架延伸出手肘部,且利用手握部的摆动控制前轮的方向,操作简单,很好的兼顾了骑行效率及转向灵活度。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把手与手肘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把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轮右转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轮左转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架1包括包括支撑部11、分别位于支撑部11两端的第一手肘部12、第二手肘部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手肘部12及第二手肘部13均与支撑部11垂直。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手肘部12或第二手肘部13与支撑部11成80度等其它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手肘部12或第二手肘部13为中空管。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手肘部12或第二手肘部13为实心球体等其它结构或形状。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把手2包括手握部21、连接部22及摆动部23。第二把手3包括手握部31、连接部32及摆动部33。其中,第一把手2的手握部21及摆动部23分别位于连接部22的两侧,第一把手2的连接部在第一把手2的手握部21摆动时,带动摆动部23摆动。第二把手3的手握部31及摆动部33分别位于连接部32的两侧,第二把手3的连接部32在手握部31摆动时,带动摆动部33摆动。其中,第一把手2或第二把手3的连接部与其摆动部、其手握部成任意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把手2或第二把手3的摆动部与其手握部分别位于其连接部的两端。第一把手2或第二把手3的连接部与其摆动部和其手握部均垂直,且第一把手2或第二把手3的摆动部与其手握部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把手2或第二把手3的手握部、连接部及摆动部均为圆柱体。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把手2或第二把手3的手握部、连接部及摆动部为球形等其它形状。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把手与手肘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把手2的连接部22穿过第一手肘部12。第二把手3的连接部32穿过第二手肘部13。第一把手2或第二把手3的手握部与对应的手肘部的相对距离可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把手2和第二把手3的连接部穿过对应的手肘部的两端,也就是说,第一把手2和第二把手3的连接部与对应的手肘部平行。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把手2或第二把手3的连接部穿过对应的手肘部的侧面而与手肘部成一定的夹角。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把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把手2的手握部21左右摆动时,带动摆动部23左右摆动。第二把手3的连接部在手握部31左右摆动时,带动摆动部33左右摆动。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向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导向系统10,其包括车架1、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第一传动部4、第二传动部5、前轮6、前叉7。第一传动部4与第一把手2的摆动部23及前叉7相连,用于根据的第一把手2的摆动部23的摆动方向控制前叉7的转动方向,以控制前轮6的运动方向。第二传动部5与第二把手3的摆动部33及前叉7相连,用于根据的第二把手3的摆动部33的摆动方向控制前叉7的转动方向,以控制前轮6的运动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部4及第二传动部5为铁线,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动部4及第二传动部5为齿轮或皮带等传动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部4及第二传动部5为同一根铁线,第一传动部4及第二传动部5缠绕在前叉6上。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动部4及第二传动部5为两根不同的铁线,第一传动部4及第二传动部5均固定在前叉6上。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前轮右转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把手2及第二把手3的手握部均向右摆动,带动摆动部23及摆动部33均向左摆动,以使第二把手3的摆动部33逐渐远离前叉,从而使第二传动部5拉动前叉7向右转,进而使前轮6右转。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前轮左转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把手2及第二把手3的手握部均向左摆动,带动摆动部23及摆动部33均向右摆动,以使第一把手2的摆动部23逐渐远离前叉,从而使第一传动部4拉动前叉7向左转,进而使前轮6左转。
第二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把手与图2所示的把手的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把手2’仅仅包括手握部21’及连接部22’。第二把手3’仅仅包括手握部31’及连接部32’。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的导向系统10’与如图5所示的导向系统10相同,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导向系统10’中的第一传动部4与第一把手2’的连接部22’及前叉7相连,用于根据的第一把手2’的连接部22’的转动方向控制前叉7的转动方向,以控制前轮6的运动方向。第二传动部5与第二把手3’的连接部32’及前叉7相连,用于根据的第二把手3’的连接部32’的转动方向控制前叉7的转动方向,以控制前轮6的运动方向。如图8所示的导向系统10’的工作原理与如图5所示的导向系统1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行车,自行车包括导向系统,导向系统包括车架、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前轮、前叉。车架包括支撑部及分别位于支撑部两端的第一及第二手肘部。每个把手均包括手握部及连接部,连接部穿过对应的手肘部与所述手握部相连。每个传动部均与对应的把手及前叉相连,用于根据对应的手握部的摆动方向控制前叉的转动方向,以控制前轮的运动方向。
本发明的导向系统10及使用其的自行车,利用车架1延伸出手肘部12、13,且利用手握部21、31的摆动控制前轮6的方向,操作简单,很好的兼顾了骑行效率及转向灵活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一种导向系统及使用其的自行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导向系统及使用其的自行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导向系统及使用其的自行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导向系统及使用其的自行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导向系统及使用其的自行车.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导向系统,其包括前叉、前轮、车架、第一至第二把手及第一至第二传动部。车架包括支撑部及分别位于支撑部两端的第一及第二手肘部。每个把手均包括手握部及连接部,连接部穿过对应的手肘部与所述手握部相连,每个传动部均与对应的把手及前叉相连,用于根据对应的手握部的摆动方向控制前叉的转动方向,以控制前轮的运动方向。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导向系统的自行车。本发明的导向系统及使用其的自行车,利用车架延伸出手肘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