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220809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15908.3

申请日:

2014.11.06

公开号:

CN104442712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IPC(主分类):B60S 1/02申请公布日:201503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S1/02申请日:20141106|||公开

IPC分类号:

B60S1/02

主分类号:

B60S1/02

申请人: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杰

地址:

214028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长江路7号科技园二区5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代理人:

许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设置第一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来感应车外空气的温度和车外空气的湿度,设置第二温度感应器感应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设置第三温度感应器感应车内的温度,并设置外加热层、内加热层,分别用于加热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和内玻璃层。工作时,首先根据车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出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如果外玻璃层的温度小于等于露点温度,控制外加热层对外玻璃层进行加热;然后计算出车内空气温度和车外空气温度的温度差,如果该温度差大于等于预设的温差阈值,控制内加热层对内玻璃层进行加热。本发明设计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自动根据环境判断是否会起雾,并自动进行除雾。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在车外设置第一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分别用于感应车外空气的温度和车外空气的湿度;
步骤2),在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上设置第二温度感应器,用于感应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
步骤3),在车内设置第三温度感应器,用于感应车内的温度;
步骤4),在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的外加热层;
步骤5),在汽车前挡玻璃内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玻璃的内玻璃层的内加热层;
步骤6),根据车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出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
步骤7),将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和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作比较,如果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小于等于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外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进行加热;
步骤8),计算出车内空气温度和车外空气温度的温度差;
步骤9),将计算出的温度差与预设的温差阈值做比较,如果计算出的温度差大于等于预设的温差阈值,控制内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内玻璃层进行加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温差阈值的范围为17度到25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温差阈值为20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层和内加热层均采用电阻丝制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温度传感器采用IC温度传感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C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型温度传感器。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显著特征是向控制系统化推进,用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正获得极其广泛的市场。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有如赤裸裸的、不穿戴任何衣物饰物的人体;车载汽车电子包括汽车信息系统、汽车导航系统和汽车娱乐系统。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有如人身的衣物、饰物。
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0年,平均每辆车上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23%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48个,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
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
现在汽车的电子控制装置对各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完备的考虑,然而,依旧有一些地方没有考虑到:在冬天车内车外温差较大的时候,前挡玻璃容易产生雾气,影响视线。
当前车辆的前挡玻璃一般都为三层,从外往内分别是外玻璃层、夹胶层和内玻璃层,而玻璃起雾的原因有:
1. 在空气湿度一定的情况下,车窗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就会在车窗表面形成结露,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前风挡起雾现象;   2. “内热外冷”温差大,可能是十几度,冬天甚至会达到20度,这样玻璃上就会出现雾气,即车内空气中的水分子接触到玻璃后,玻璃温度较低水分子遇冷冷凝成小水滴,玻璃上密密麻麻的小水滴造成光线折射、反射等变化,影响视线。
现在一般都是通过在车外涂一层防雾剂,不仅不方便,而且很容易就失效,需要反复喷涂。
专利“除雨除雾气挡风玻璃系统”(申请号:201310063607.X 申请日:2013-02-28)公开了一种除雨除雾气挡风玻璃系统,包括透明循环膜、上转轴、下转轴、除水头,所述上转轴、下转轴位于所述透明循环膜内圈并使所述透明循环膜保持张力,所述除水头位于所述透明循环膜外圈且紧贴所述透明循环膜。在所述上转轴、下转轴转动作用下,所述透明循环膜持续转动,所述除水头将所述透明循环膜外侧面上的雾气或雨水擦除。本发明所提供的除雨除雾气挡风玻璃系统,能够实现挡风玻璃的除雨除雾气功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雨刷除雨和加热挡风玻璃、贴防雾膜、使用防雾剂除雾气的不足。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除雨除雾气挡风玻璃系统也可应用于住宅、轮船等其他需要保持视野清晰的瞭望窗口。
这种方式仅仅是出现雾气的时候人为开动系统进行除雾,不够智能,且结构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在车外设置第一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分别用于感应车外空气的温度和车外空气的湿度;
步骤2),在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上设置第二温度感应器,用于感应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
步骤3),在车内设置第三温度感应器,用于感应车内的温度;
步骤4),在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的外加热层;
步骤5),在汽车前挡玻璃内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玻璃的内玻璃层的内加热层;
步骤6),根据车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出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
步骤7),将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和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作比较,如果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小于等于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外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进行加热;
步骤8),计算出车内空气温度和车外空气温度的温度差;
步骤9),将计算出的温度差与预设的温差阈值做比较,如果计算出的温度差大于等于预设的温差阈值,控制内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内玻璃层进行加热。
作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预设的温差阈值的范围为17度到25度。
作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预设的温差阈值为20度。
作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外加热层和内加热层均采用电阻丝制成。
作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至第三温度传感器采用IC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IC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型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 能够自动根据环境判断是否会起雾,自动进行除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在车外设置第一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分别用于感应车外空气的温度和车外空气的湿度;
步骤2),在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上设置第二温度感应器,用于感应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
步骤3),在车内设置第三温度感应器,用于感应车内的温度;
步骤4),在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的外加热层;
步骤5),在汽车前挡玻璃内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玻璃的内玻璃层的内加热层;
步骤6),根据车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出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
步骤7),将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和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作比较,如果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小于等于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外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进行加热;
步骤8),计算出车内空气温度和车外空气温度的温度差;
步骤9),将计算出的温度差与预设的温差阈值做比较,如果计算出的温度差大于等于预设的温差阈值,控制内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内玻璃层进行加热。
所述预设的温差阈值的范围为17度到25度,优先为20度。
所述外加热层和内加热层均采用电阻丝制成。
所述第一至第三温度传感器采用IC温度传感器。
所述IC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型温度传感器。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15908.3 (22)申请日 2014.11.06 B60S 1/02(2006.01) (71)申请人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长江路 7 号 科技园二区 501 号 (72)发明人 朱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 许方 (54) 发明名称 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 法 , 设置第一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来感应车 外空气的温度和车外空气的湿度, 设置第二温度 感应器感应汽车前挡玻璃。

2、外玻璃层的温度 ; 设置 第三温度感应器感应车内的温度, 并设置外加热 层、 内加热层, 分别用于加热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 和内玻璃层。 工作时, 首先根据车外空气的温度和 湿度计算出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 如果外玻璃层 的温度小于等于露点温度, 控制外加热层对外玻 璃层进行加热 ; 然后计算出车内空气温度和车外 空气温度的温度差, 如果该温度差大于等于预设 的温差阈值, 控制内加热层对内玻璃层进行加热。 本发明设计简单, 使用方便, 能够自动根据环境判 断是否会起雾, 并自动进行除雾。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3、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4271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CN 104442712 A 1/1 页 2 1.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含以下步骤 : 步骤 1) , 在车外设置第一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 分别用于感应车外空气的温度和 车外空气的湿度 ; 步骤 2) , 在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上设置第二温度感应器, 用于感应汽车前挡玻璃 外玻璃层的温度 ; 步骤 3) , 在车内设置第三温度感应器, 用于感应车内的温度 ; 步骤 4) , 在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玻璃的外 玻璃层的外加热层 ; 步骤 5。

4、) , 在汽车前挡玻璃内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玻璃的内 玻璃层的内加热层 ; 步骤 6) , 根据车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出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 ; 步骤 7) , 将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和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作比较, 如果汽车前 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小于等于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 控制外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外 玻璃层进行加热 ; 步骤 8) , 计算出车内空气温度和车外空气温度的温度差 ; 步骤 9) , 将计算出的温度差与预设的温差阈值做比较, 如果计算出的温度差大于等于 预设的温差阈值, 控制内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内玻璃层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

5、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温差阈 值的范围为 17 度到 25 度。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温差阈 值为 20 度。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加热层和内 加热层均采用电阻丝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至第三温 度传感器采用 IC 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IC 温度传感器 采用 DS18B20 型温度传感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4271。

6、2 A 2 1/3 页 3 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 车体汽车电 子控制装置, 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 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 (车身电子 ECU) 。汽 车电子最显著特征是向控制系统化推进, 用传感器、 微处理器 MPU、 执行器、 数十甚至上百个 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 正获得极其广泛的市场。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 有如赤裸裸的、 不穿戴任何衣物饰物的人体 ; 车载汽车电子包括汽车信息系统、 汽车导航系 统。

7、和汽车娱乐系统。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有如人身的衣物、 饰物。 0003 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 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 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用来开发新车型, 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汽 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 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 效手段。 0004 据统计, 从1989年至2000年, 平均每辆车上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 的比例由 16增至 23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 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 48 个, 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 50以上, 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 系统。。

8、 0005 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 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 : 一类是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 即所谓 “机电结 合” 的汽车电子装置 ; 它们包括发动机、 底盘、 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 制 动防抱死控制、 防滑控制、 牵引力控制、 电子控制悬架、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 电子动力转向 等, 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 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 装置, 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息系统 (行车电脑) 、 导航系统、 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 车载通信系统、 上网设备等。 00。

9、06 现在汽车的电子控制装置对各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完备的考虑, 然而, 依旧有一些 地方没有考虑到 : 在冬天车内车外温差较大的时候, 前挡玻璃容易产生雾气, 影响视线。 0007 当前车辆的前挡玻璃一般都为三层, 从外往内分别是外玻璃层、 夹胶层和内玻璃 层, 而玻璃起雾的原因有 : 1. 在空气湿度一定的情况下, 车窗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 就会在车窗表面形成结露,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前风挡起雾现象 ; 2. “内热外冷” 温差大, 可能是十几度, 冬天甚 至会达到 20 度, 这样玻璃上就会出现雾气 , 即车内空气中的水分子接触到玻璃后, 玻璃温 度较低水分子遇冷冷凝成小水滴, 玻璃上密。

10、密麻麻的小水滴造成光线折射、 反射等变化, 影 响视线。 0008 现在一般都是通过在车外涂一层防雾剂, 不仅不方便, 而且很容易就失效, 需要反 复喷涂。 说 明 书 CN 104442712 A 3 2/3 页 4 0009 专利 “除雨除雾气挡风玻璃系统”(申请号 : 201310063607.X 申请日 : 2013-02-28) 公开了一种除雨除雾气挡风玻璃系统, 包括透明循环膜、 上转轴、 下转轴、 除水头, 所述上转 轴、 下转轴位于所述透明循环膜内圈并使所述透明循环膜保持张力, 所述除水头位于所述 透明循环膜外圈且紧贴所述透明循环膜。 在所述上转轴、 下转轴转动作用下, 所述透。

11、明循环 膜持续转动, 所述除水头将所述透明循环膜外侧面上的雾气或雨水擦除。本发明所提供的 除雨除雾气挡风玻璃系统, 能够实现挡风玻璃的除雨除雾气功能, 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雨刷 除雨和加热挡风玻璃、 贴防雾膜、 使用防雾剂除雾气的不足。此外, 本发明所提供的除雨除 雾气挡风玻璃系统也可应用于住宅、 轮船等其他需要保持视野清晰的瞭望窗口。 0010 这种方式仅仅是出现雾气的时候人为开动系统进行除雾, 不够智能, 且结构非常 复杂。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缺陷, 提供一种汽车前挡 玻璃防雾的方法。 0012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一。

12、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 步骤 1) , 在车外设置第一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 分别用于感应车外空气的温度和 车外空气的湿度 ; 步骤 2) , 在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上设置第二温度感应器, 用于感应汽车前挡玻璃 外玻璃层的温度 ; 步骤 3) , 在车内设置第三温度感应器, 用于感应车内的温度 ; 步骤 4) , 在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玻璃的外 玻璃层的外加热层 ; 步骤 5) , 在汽车前挡玻璃内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玻璃的内 玻璃层的内加热层 ; 步骤 6) , 根据车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出车外空气的露点温。

13、度 ; 步骤 7) , 将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和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作比较, 如果汽车前 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小于等于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 控制外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外 玻璃层进行加热 ; 步骤 8) , 计算出车内空气温度和车外空气温度的温度差 ; 步骤 9) , 将计算出的温度差与预设的温差阈值做比较, 如果计算出的温度差大于等于 预设的温差阈值, 控制内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内玻璃层进行加热。 0013 作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所述预设的温差阈 值的范围为 17 度到 25 度。 0014 作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所述。

14、预设的温差阈 值为 20 度。 0015 作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所述外加热层和内 加热层均采用电阻丝制成。 0016 作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所述第一至第三温 说 明 书 CN 104442712 A 4 3/3 页 5 度传感器采用 IC 温度传感器。 0017 作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所述 IC 温度传感 器采用 DS18B20 型温度传感器。 0018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 1.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 2. 能够自动根据环境判断是否会起雾, 自动进。

15、行除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挡玻璃防雾的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 步骤 1) , 在车外设置第一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 分别用于感应车外空气的温度和 车外空气的湿度 ; 步骤 2) , 在汽车前挡玻璃的外玻璃层上设置第二温度感应器, 用于感应汽车前挡玻璃 外玻璃层的温度 ; 步骤 3) , 在车内设置第三温度感应器, 用于感应车内的温度 ; 步骤 4) , 在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玻璃的外 玻璃层的外加热层 ; 步骤 5) , 在汽车前挡玻璃内玻璃层与夹胶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加热汽车前挡。

16、玻璃的内 玻璃层的内加热层 ; 步骤 6) , 根据车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出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 ; 步骤 7) , 将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和汽车前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作比较, 如果汽车前 挡玻璃外玻璃层的温度小于等于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 控制外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外 玻璃层进行加热 ; 步骤 8) , 计算出车内空气温度和车外空气温度的温度差 ; 步骤 9) , 将计算出的温度差与预设的温差阈值做比较, 如果计算出的温度差大于等于 预设的温差阈值, 控制内加热层对汽车前挡玻璃的内玻璃层进行加热。 0020 所述预设的温差阈值的范围为 17 度到 25 度, 优先为 20 度。 0021 所述。

17、外加热层和内加热层均采用电阻丝制成。 0022 所述第一至第三温度传感器采用 IC 温度传感器。 0023 所述 IC 温度传感器采用 DS18B20 型温度传感器。 0024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 除非另外定义, 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 (包括技 术术语和科学术语) 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 应该理解的是, 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 的意义一致的意义, 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 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 详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 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4442712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