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常压热水锅炉。 高新科技产品-热管的问世,已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专家和科技人员如何把热管技术应用在水锅炉领域也做了许多工作,如中国专利90200696.7″组合式热管高效节能炉″,是在烟道中装有热管,已期达到吸收余热,提高节能炉热效率的目的;中国专利88219712.6、88202557.U分别采用并联环形和L型热管做反烧炉的上炉排等,以上专利基本反映了目前在水锅炉领域中应用热管技术的水平,但不难看出这些方案中存在以下明显不足,热管工作环境恶劣,热源温度过高,不能很好的保证热管的工作温度在45-250℃,这将大大降低热管的工作寿命,为此只得采用延长热管散热端长度的办法来弥补,这在以上方案中都有描述,这必然导致锅炉整体工艺和结构复杂,成本加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理使用热管、锅炉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节省钢材且热效率高的热水锅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由锅筒(1)、热管(2)、水冷壁管(3)、下集箱管(4)、水管炉排(5)构成的锅炉本体及燃烧室A、B、C(6)(7)(8)、引风机(9)、上炉门(10)、下炉门(11)、水箱(12)、调阀(13)、冷烟出管(14)、烟囱(15)、外炉墙(16)组成的卧式循环式水锅炉,其锅筒(1)为椭圆形,两侧插布若干热管(2),其散热端在锅筒(1)内,吸热端带有翅片,各热管之间均匀平行列布,安装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35度,锅筒(1)的两侧分别与外炉墙(16)、水冷壁管(3)的天蓬构成左右换热烟道(17),锅筒(1)的前部设有连通左右换热烟道(17)的通道(18),锅筒(1)的后底部有与燃烧室C(8)相通的热烟管道通过,其端口即热烟出口(19)从锅筒(1)右侧伸出,锅炉后部的外炉墙(16)设有循环管道(20)的冷烟入口,与热烟出口(19)在同一水平线并呈90度角,循环管道(20)另一端经调阀(21)与引风机(9)输出端连接地冷烟出管(14)相接,锅筒(1)右侧的换热烟道(17)相对应的后部外炉墙(16)设有冷烟出管(14)与引风机(9)的输入端相接。
锅筒(1)两侧的左右换热烟道(17),除了通道(18)以外,相互之间全部封闭隔离。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1本发明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剖面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每根带有翅片的热管(2)总长800毫米,吸热端长540毫米,共270根,均匀并平行插布在椭圆形的锅筒(1)的两侧,其安装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
在引风机(9)的作用下,热烟气产生和输送通道即燃烧室A、B、C(6)(7)(8)-热烟入口(19)-锅筒(1)右侧换热烟道(17)-通道(18)-锅筒(1)左侧换热烟道(17)-冷烟出管(14)的负压度依次增强,而循环管道(20)的冷烟入口为正压,其吹入的冷烟气不会倒灌到燃烧室C(8),只能与热烟入口(19)输出的热烟气混合并绕带有热管(2)的锅筒(1)一周后由冷烟出管(14)排出,一部分经调阀(13)由烟囱(15)排走,部分经调阀(21)循环返回换热烟道(17)与热烟混合。
经实际测量表明,热烟入口(19)热烟温度为780-800℃,冷热烟混合后温度为380-400℃,经换热后的冷烟温度为150-170℃。
冷热烟混合的温度,可以通过调阀(13)(21)调节。
本实施例中水循环通道是回水管(22)-水箱(12)-主管道(23)-下集箱管(4)及水管炉排(5)-水冷壁管(3)-锅筒(1)-出水管(2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是:
1.完全解决了热管额定工作温度(45-250℃)与使用环境温度之间的矛盾。
2.冷烟循环并与热烟混合后绕带有热管的锅筒一周,使锅炉的热效率达85%,可以省去传统的燃烧室B、C中的对流管束,消除了“爆管”的故障隐患。
3.结构和制造工艺较简单,降低钢材耗量,制造成本较低。
4.当封炉或停电时,引风机停转,热烟气在烟囱自拔力作用下,延着燃烧室A、B、C,热烟出口、冷烟气入口和冷烟气循环管、烟囱,负压度依次增强,因此热烟气不会流入换热烟道,有效地保护了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