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21890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05920.3

申请日:

2014.11.28

公开号:

CN104328331A

公开日:

2015.02.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33/10申请日:20141128|||公开

IPC分类号:

C22C33/10

主分类号:

C22C33/10

申请人:

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鸿魁; 范希华; 陈美育; 邹卫民; 颜玉萍

地址:

355500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城关解放街2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代理人:

林志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通过喂线设备将包含有碳化硅的包芯线添加到球铁铁水中。本发明通过在包芯线中添加碳化硅,利用SiC的脱氧性、孕育作用和长效性,有效的降低了球铁铁水中的含氧量,减少了镁的消耗,从而提高了球墨铸铁件的残留镁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喂线设备将包含有碳化硅的包芯线添加到球铁铁水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先与高镁合金混合后,再填充在带钢中制造出包芯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先与金属镁粒、硅铁、稀土硅和硅钙混合后,再填充在带钢中制造出包芯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线中含有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碳化硅1-10份,镁20-45份,稀土0-10份,钙2-10份,除碳化硅外的其他硅30-50份。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线的加入量为球铁铁水质量的0.85%。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球墨铸铁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比碳钢还高的强度。球墨铸铁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强度铸铁材料,其综合性能接近于钢,正是基于其优异的性能,已成功地用于铸造一些受力复杂,强度、韧性、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零件。球墨铸铁已迅速发展为仅次于灰铸铁的、应用十分广泛的铸铁材料。所谓“以铁代钢”,主要指球墨铸铁。
包芯线喂线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炉外精炼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炼钢和球墨铸铁球化的喂丝技术中,能净化钢夹杂物形态,提高钢水可铸性,改善钢的使用性能,并能显著提高合金的收得率,降低合金消耗,降低炼钢成本,经济效益显著。目前,用来进行球铁铁水加镁处理的包芯线共有三类:即以纯镁为芯剂的包芯线,以金属镁+硅铁为芯剂的包芯线,以及以多元复合高镁合金为芯剂的包芯线。用得最广的是高镁合金包芯线,用包芯线进行加镁处理具有合金回收率高,处理结果稳定,可以消除烟气对作业环境的影响等优点。有数据表明,只要包芯线的合金含镁量达到25%,就可在经济上胜过传统的冲入法。但即便是采用高镁合金包芯线生产球铁,也只能进行球铁铁水的加镁处理,而无法减少球铁铁水中镁的消耗,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低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通过喂线设备将包含有碳化硅的包芯线添加到球铁铁水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包芯线中添加碳化硅,利用SiC的脱氧性、孕育作用和长效性,有效的降低了球铁铁水中的含氧量,减少了镁的消耗,从而提高了球墨铸铁件的残留镁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用既能增碳、增硅,又能起预孕育作用的碳化硅添加到包芯线中并利用包芯线喂线技术生产球墨铸铁,利用SiC的脱氧性、孕育作用和长效性,有效的降低了球铁铁水中的含氧量,减少了镁的消耗,从而提高了球墨铸铁件的残留镁量。此外,SiC无论温度低或高,均可达到好的孕育效果。在铁液中SiC的溶解阶段是石墨析出前必经的中间过程,对于球墨铸铁,碳化硅孕育预处理则促进增加铸铁的石墨球数,提高球化率,改善石墨球的圆整度。
具体的,SiC对解决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起的作用原理如下:
1、脱氧性:SiC与液渣相或液态金属中的氧相互反应,释放出大量燃烧热,因此形成的SiO2在这种情况下迅速逸出,加强了反应的动力学条件,这种特性对球铁铁水的脱氧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SiC进行脱氧反应式为:Si+O2=SiO2,C+O2=CO2
对于铁液中的[FeO]:3[FeO]+SiC=3[Fe]+(SiO2)+CO+Q(热量)
对于渣中[FeO]:(FeO+SiC=[Fe]+[Si]+CO+Q(热量)
SiC的熔点为2700℃,在铁液中不熔化,按下列反应式融熔于铁液:
SiC+Fe→FeSi+C(非平衡石墨)在上式中SiC里的Si与Fe结合,余下的C就是非平衡石墨,作为石墨析出的核心。非平衡石墨使铁液中C不均匀分布,局部C元素过高,微区会出现“碳峰”。这种新生的石墨有很高的活性,它与碳 的失配度为零,因此很容易吸收铁液中的碳,孕育效果极其优越。由此可以看出SiC就是这样一种硅基生核剂。
2、孕育作用和长效性
SiC孕育剂颗粒表面生成的SiO2膜阻隔(或延缓)了碳、硅元素在熔液中的扩散过程,防止过快自身浓度匀化,减少石墨衰退,十分利于长效孕育。用SiC做孕育剂所得到的石墨核心数要比FeSi的多,一方面,“碳”直接做了核心;另一方面,富Si微区使它附近的“碳”过饱和,以石墨析出。核心数量多与受SiO2膜保护,以及富Si、富C的液体“围墙”挡住这三条件,足以使它变成长效孕育剂。
基于上述作用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即通过喂线设备将包含有碳化硅的包芯线添加到球铁铁水中。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包芯线中添加碳化硅,利用SiC的脱氧性、孕育作用和长效性,有效的降低了球铁铁水中的含氧量,减少了镁的消耗,从而提高了球墨铸铁件的残留镁量。
进一步的,所述碳化硅先与高镁合金混合后,再填充在带钢中制造出包芯线。
进一步的,所述碳化硅先与金属镁粒、硅铁、稀土硅和硅钙混合后,再填充在带钢中制造出包芯线。
进一步的,所述包芯线中含有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碳化硅1-10份,镁20-45份,稀土0-10份,钙2-10份,除碳化硅外的其他硅30-50份。
进一步的,所述包芯线的加入量为球铁铁水质量的0.85%。
实施例1
(1)将碳化硅与高镁合金混合后,填充在带钢中制造出包芯线,控制包芯线的成分含量为:碳化硅1-10wt%,镁20-45wt%,稀土0-10wt%,钙2-10wt%,除碳化硅外的其他硅30-50wt%;
(2)通过喂线设备将上述包芯线添加到球铁铁水中,包芯线的加入量为球铁铁水质量的0.85%。
实施例2
(1)将碳化硅与金属镁粒、硅铁、稀土硅和硅钙混合后,填充在带钢中制造出包芯线,控制包芯线的成分含量为:碳化硅1-10wt%,镁20-45wt%,稀土0-10wt%,钙2-10wt%,除碳化硅外的其他硅30-50wt%;
(2)通过喂线设备将上述包芯线添加到球铁铁水中,包芯线的加入量为球铁铁水质量的0.85%。
对比例
通过喂线设备将一般包芯线添加到球铁铁水中,包芯线的加入量为球铁铁水质量的0.85%。
将上述实施例1-2的实验结果与对比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原铁水含硫量终硫量残留镁量包芯线加入量%实施例1-20.016%0.010%0.043%0.85%对比例0.015%0.011%0.038%0.85%
从上述表1所示可知,本发明通过在包芯线中添加碳化硅,利用SiC的脱氧性、孕育作用和长效性,有效的降低了球铁铁水中的含氧量,减少了镁的消耗,从而提高了球墨铸铁件的残留镁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2833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04 CN 104328331 A (21)申请号 201410705920.3 (22)申请日 2014.11.28 C22C 33/10(2006.01) (71)申请人 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55500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城关解放 街 292 号 (72)发明人 高鸿魁 范希华 陈美育 邹卫民 颜玉萍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5214 代理人 林志峥 (54) 发明名称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球墨。

2、铸铁件中残留镁量 的方法, 通过喂线设备将包含有碳化硅的包芯线 添加到球铁铁水中。本发明通过在包芯线中添加 碳化硅, 利用 SiC 的脱氧性、 孕育作用和长效性, 有效的降低了球铁铁水中的含氧量, 减少了镁的 消耗, 从而提高了球墨铸铁件的残留镁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28331 A CN 104328331 A 1/1 页 2 1.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通过喂线设备将包含有碳化 硅的包芯线添加到球。

3、铁铁水中。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碳化 硅先与高镁合金混合后, 再填充在带钢中制造出包芯线。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碳化 硅先与金属镁粒、 硅铁、 稀土硅和硅钙混合后, 再填充在带钢中制造出包芯线。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包芯 线中含有以下重量份的成分 : 碳化硅 1-10 份, 镁 20-45 份, 稀土 0-10 份, 钙 2-10 份, 除碳化 硅外的其他硅 30-50 份。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

4、的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包芯 线的加入量为球铁铁水质量的 0.85。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28331 A 2 1/3 页 3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铸铁材料技术领域, 具体说是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球墨铸铁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墨, 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 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 从而得到比碳钢还高的强度。球墨铸铁是 20 世纪五十年代发展 起来的一种高强度铸铁材料, 其综合性能接近于钢, 正是基于其优异的性能, 已成功地用于 铸造一些受力复杂, 强度。

5、、 韧性、 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零件。球墨铸铁已迅速发展为仅次于灰 铸铁的、 应用十分广泛的铸铁材料。所谓 “以铁代钢” , 主要指球墨铸铁。 0003 包芯线喂线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炉外精炼技术, 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炼钢和球 墨铸铁球化的喂丝技术中, 能净化钢夹杂物形态, 提高钢水可铸性, 改善钢的使用性能, 并 能显著提高合金的收得率, 降低合金消耗, 降低炼钢成本, 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 用来进行球 铁铁水加镁处理的包芯线共有三类 : 即以纯镁为芯剂的包芯线, 以金属镁 + 硅铁为芯剂的 包芯线, 以及以多元复合高镁合金为芯剂的包芯线。 用得最广的是高镁合金包芯线, 用包芯 线进行加镁处理。

6、具有合金回收率高, 处理结果稳定, 可以消除烟气对作业环境的影响等优 点。 有数据表明, 只要包芯线的合金含镁量达到25, 就可在经济上胜过传统的冲入法。 但 即便是采用高镁合金包芯线生产球铁, 也只能进行球铁铁水的加镁处理, 而无法减少球铁 铁水中镁的消耗, 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低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球墨 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0006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通过喂线设备将包含有碳化硅的包芯线 添加到球铁铁水中。。

7、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通过在包芯线中添加碳化硅, 利用 SiC 的脱氧性、 孕育作 用和长效性, 有效的降低了球铁铁水中的含氧量, 减少了镁的消耗, 从而提高了球墨铸铁件 的残留镁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 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0009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 : 用既能增碳、 增硅, 又能起预孕育作用的碳化硅添加到 包芯线中并利用包芯线喂线技术生产球墨铸铁, 利用 SiC 的脱氧性、 孕育作用和长效性, 有 效的降低了球铁铁水中的含氧量, 减少了镁的消耗, 从而提高了球墨铸铁件的残留镁量。 此 外, SiC 无论温度。

8、低或高, 均可达到好的孕育效果。在铁液中 SiC 的溶解阶段是石墨析出前 说 明 书 CN 104328331 A 3 2/3 页 4 必经的中间过程, 对于球墨铸铁, 碳化硅孕育预处理则促进增加铸铁的石墨球数, 提高球化 率, 改善石墨球的圆整度。 0010 具体的, SiC 对解决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起的作用原理如下 : 0011 1、 脱氧性 : SiC 与液渣相或液态金属中的氧相互反应, 释放出大量燃烧热, 因此形 成的 SiO2在这种情况下迅速逸出, 加强了反应的动力学条件, 这种特性对球铁铁水的脱氧 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0012 SiC 进行脱氧反应式为 : Si+O2 SiO2, C。

9、+O2 CO2 0013 对于铁液中的 FeO : 3FeO+SiC 3Fe+(SiO2)+CO+Q( 热量 ) 0014 对于渣中 FeO : (FeO+SiC Fe+Si+CO+Q( 热量 ) 0015 SiC 的熔点为 2700, 在铁液中不熔化, 按下列反应式融熔于铁液 : 0016 SiC+Fe FeSi+C( 非平衡石墨 ) 在上式中 SiC 里的 Si 与 Fe 结合, 余下的 C 就是 非平衡石墨, 作为石墨析出的核心。非平衡石墨使铁液中 C 不均匀分布, 局部 C 元素过高, 微区会出现 “碳峰” 。 这种新生的石墨有很高的活性, 它与碳的失配度为零, 因此很容易吸收 铁液中。

10、的碳, 孕育效果极其优越。由此可以看出 SiC 就是这样一种硅基生核剂。 0017 2、 孕育作用和长效性 0018 SiC 孕育剂颗粒表面生成的 SiO2膜阻隔 ( 或延缓 ) 了碳、 硅元素在熔液中的扩散 过程, 防止过快自身浓度匀化, 减少石墨衰退, 十分利于长效孕育。用 SiC 做孕育剂所得到 的石墨核心数要比 FeSi 的多, 一方面,“碳” 直接做了核心 ; 另一方面, 富 Si 微区使它附近 的 “碳” 过饱和, 以石墨析出。核心数量多与受 SiO2膜保护, 以及富 Si、 富 C 的液体 “围墙” 挡住这三条件, 足以使它变成长效孕育剂。 0019 基于上述作用原理, 本发明提。

11、供了一种提高球墨铸铁件中残留镁量的方法, 即通 过喂线设备将包含有碳化硅的包芯线添加到球铁铁水中。 0020 从上述描述可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通过在包芯线中添加碳化硅, 利用 SiC 的脱氧性、 孕育作用和长效性, 有效的降低了球铁铁水中的含氧量, 减少了镁的消耗, 从而 提高了球墨铸铁件的残留镁量。 0021 进一步的, 所述碳化硅先与高镁合金混合后, 再填充在带钢中制造出包芯线。 0022 进一步的, 所述碳化硅先与金属镁粒、 硅铁、 稀土硅和硅钙混合后, 再填充在带钢 中制造出包芯线。 0023 进一步的, 所述包芯线中含有以下重量份的成分 : 碳化硅 1-10 份, 镁 2。

12、0-45 份, 稀 土 0-10 份, 钙 2-10 份, 除碳化硅外的其他硅 30-50 份。 0024 进一步的, 所述包芯线的加入量为球铁铁水质量的 0.85。 0025 实施例 1 0026 (1) 将碳化硅与高镁合金混合后, 填充在带钢中制造出包芯线, 控制包芯线的成分 含量为 : 碳化硅1-10wt, 镁20-45wt, 稀土0-10wt, 钙2-10wt, 除碳化硅外的其他硅 30-50wt ; 0027 (2) 通过喂线设备将上述包芯线添加到球铁铁水中, 包芯线的加入量为球铁铁水 质量的 0.85。 0028 实施例 2 0029 (1) 将碳化硅与金属镁粒、 硅铁、 稀土硅和。

13、硅钙混合后, 填充在带钢中制造出 说 明 书 CN 104328331 A 4 3/3 页 5 包芯线, 控制包芯线的成分含量为 : 碳化硅 1-10wt, 镁 20-45wt, 稀土 0-10wt, 钙 2-10wt, 除碳化硅外的其他硅 30-50wt ; 0030 (2) 通过喂线设备将上述包芯线添加到球铁铁水中, 包芯线的加入量为球铁铁水 质量的 0.85。 0031 对比例 0032 通过喂线设备将一般包芯线添加到球铁铁水中, 包芯线的加入量为球铁铁水质量 的 0.85。 0033 将上述实施例1-2的实验结果与对比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34 表 1 0035 原铁水含硫量终硫量残留镁量包芯线加入量 实施例 1-20.0160.0100.0430.85 对比例0.0150.0110.0380.85 0036 从上述表 1 所示可知, 本发明通过在包芯线中添加碳化硅, 利用 SiC 的脱氧性、 孕 育作用和长效性, 有效的降低了球铁铁水中的含氧量, 减少了镁的消耗, 从而提高了球墨铸 铁件的残留镁量。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 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4328331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