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21785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22087.3

申请日:

2014.12.03

公开号:

CN104472799A

公开日:

2015.04.0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23F 3/34申请公布日:201504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34申请日:20141203|||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34; A61K36/85; A61P11/04

主分类号:

A23F3/34

申请人:

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发明人:

何桃洋

地址:

532300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环城东路县科技局大院内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代理人:

张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花蛇舌草6-8、木蝴蝶8-10、鲜地黄10-12、马鞭草5-7、猫爪草10-12、罗汉果12-14、一点红5-7、甘草12-14,其生产方法是将中药经过回流煎煮提浓缩生产而成。该清咽润喉茶参考古今中医学药理研究成就,基于中医学对咽喉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原则,能够真正起到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咳平喘,提高体质等功效,能有效治疗咽喉病,且效果十分显著、副作用较少。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清咽润喉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花蛇舌草6-8、木蝴蝶8-10、鲜地黄10-12、马鞭草5-7、猫爪草10-12、罗汉果12-14、一点红5-7、甘草12-1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咽润喉茶,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白花蛇舌草6、木蝴蝶8、鲜地黄10、马鞭草5、猫爪草10、罗汉果12、一点红5、甘草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咽润喉茶,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白花蛇舌草7、木蝴蝶9、鲜地黄11、马鞭草6、猫爪草11、罗汉果13、一点红6、甘草1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咽润喉茶,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白花蛇舌草8、木蝴蝶10、鲜地黄12、马鞭草7、猫爪草12、罗汉果14、一点红7、甘草14。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清咽润喉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了以下步骤:
步骤1)用水浸泡发酵茶,摄取茶汁,过滤,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所述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
步骤2)称取白花蛇舌草、木蝴蝶、鲜地黄、马鞭草、猫爪草、罗汉果、一点红、甘草,按重量加入5-8倍清水慢火煎煮1小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3-5倍慢火煎煮1小时,再过滤,合并药液,清液加入体积1:1浓度95%的乙醇溶液,放置至沉淀完全,去除沉淀物,按体积1: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然后浓缩为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粉末;
步骤3)用包装机按15g粉末装成一小袋,即得成品。

说明书

说明书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咽喉是进行饮食、呼吸、发声音的器官。咽喉上连口鼻,下通肺胃,是连接口腔和肺胃的通路,又为经脉循行的要冲。
喉乃肺系所属。喉为气息出入之要道,又为发声出音之器官。喉下连气道以通肺气,而肺主气、主声,以司呼吸,且肺有经脉通于喉咙,故喉咙的通气和发音直接受制于肺气、肺阴。若肺气宣畅,肺阴充足,则呼吸通利,声音洪亮;若肺气耗损,则鼓动无力,可见声音低微,懒语少言,肺阴不足,则虚火内灼。可见咽喉虚肿微痛,干咳不利,声音嘶哑。因肺虚所致的发音障碍,即所谓“金破不鸣”。若因外邪犯肺,或邪热壅肺,循经上蒸.常见咽喉红肿疼痛、声音重浊、嘶哑,甚则失音。因肺实所致发音障碍,即所谓“金实不鸣”。
咽乃胃腑所系。《重楼玉钥》说:“咽,嚥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所系,乃胃气之通道也。”《医林改错》径称咽“即胃管之上口”。咽为胃之外候,与食管相连,贯连胃腑,足阳明胃经沿咽喉下行。胃属足阳明经。络于脾,脾属足太阳经,络于胃。脾升胃降,枢机灵活,则咽利食下,胃和纳畅。若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可见吞咽不利,嗳气呕逆等;若脾胃有热,攻冲上逆,则咽喉肿痛,甚则水浆难以下咽。故有“咽喉为脾胃之候”之说。
咽喉与肝、肾在生理上亦有联系。足厥阴肝经循咽喉,上达颃颡,通过经脉的联系,调和咽喉气血。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又为刚脏,易为七情所伤。若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郁化火,灼津为痰,肝气挟痰互结于咽喉,则咽喉如有梅核所塞,时轻时重,即发为梅核气(癔病球)。足少阴肾经从肺而上循喉咙挟舌本。若肾阴不足,咽喉失于滋润,加之虚火循经上灼,则咽喉焮红干痛,劳累后多发作。
咽喉为经脉循行之要冲。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而外,其余经脉均或直接抵达咽喉,或于咽喉旁经过。至于督脉、任脉、冲脉等奇经,也分别循行于咽喉。借助众多经脉的作用,咽喉与全身的脏腑气血发生联系,维持着咽喉正常的生理功能。《灵枢·经脉》、《灵枢·经别》等对咽喉与经脉的广泛联系有详尽记载。如足阳明胃经,“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咽喉,入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太阴经别,“上出缺盆,循喉咙”;足少阴肾经,“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足厥阴肝经,“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手少阴经别,“上走喉咙,出于面”;手阳明经别,“上循喉咙,出缺盆”;足少阴经别,“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连目系”。
咽喉为消化和呼吸的通道,喉是发声器官,又是呼吸道的门户。
上火是中医的理论,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中医讲气欲、化火,会伤阴,阴虚则会出现有内热的情况,因此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而咽喉上火则是肺火旺盛,其表现有咽喉疼痛、咳嗽、痰黄等症状。
喉疾病是指包括喉部的感染、异物、外伤、肿瘤等。喉位于呼吸道的上端,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所以可因环境致病因素的影响,发生各种疾病。喉与咽、气管和食管毗邻,这些部位的病变互相影响。喉返神经与气管、大血管、胸膜和纵隔的解剖关系密切,它们的病变可能引起喉麻痹。
常见的咽喉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喉炎。在喉疾病中最常见。
②喉异物。异物嵌顿于声门可引起严重呼吸困难,应积极抢救。患者有吸入异物的历史,呈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发声障碍,应立即通过喉镜取出异物;若无此条件应先行气管切开解除窒息。
③喉麻痹。可由各种全身性和局部性原因引起,表现为呼吸困难或发声异常。
④喉职业性损伤。由发声不当或发声过度所致,也可由其他原因引起,如刺激性气体、烟雾、外伤等。主要表现为声带充血、肿胀、力弱或形成声带小结和息肉。
⑤声带小结。是位于声带边缘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小结节,两侧对称。其病理改变早期为组织水肿,晚期为纤维增生,治疗首先是发声休息;可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及局部进行透热疗法帮助水肿吸收。经保守疗法治疗无效的应在喉镜下切除小结,以后进行发声训练,纠正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习惯。
⑥声带息肉。喉部慢性炎症或长期发声不当致粘膜极度水肿,可形成息肉。一般位于声带边缘或两侧声带的会合处──前联合。声带息肉妨碍声带的闭合,故多有嘶哑;大的息肉阻塞声门,可引起呼吸困难。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⑦喉外伤。常因交通事故、喉插管、刎颈自杀等引起。软骨支架缺损或移位、肉芽和瘢痕组织增生等均可导致喉狭窄,引起呼吸困难。喉狭窄的治疗方法是切除增生组织,并进行喉扩张。手术可通过喉镜进行,也可由喉正中裂开进行。
⑧喉肿瘤。喉良性肿瘤以多发性乳头状瘤为常见,好发生于婴儿和儿童,可能由病毒引起。肿瘤常先侵入声带和室带,然后扩散至喉的其他部分,甚至侵入气管引起严重呼吸困难。喉乳头状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可配合冷冻或涂鸦胆子油,效果不定,容易复发。
咽喉病是一种多发疾病,且在深秋、初冬的发病率极高,主要有咽喉疼痛、红肿、咳嗽、积痰、干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脓点、溃疡等”,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而且,目前,对咽喉病的临床治疗研究也比较多,有西药、中药、手术、中医外治等多种治疗方法,西药见效比较快,但是由于西药内大多含有抗生素,因此副作用比较多;普通的中药治疗副作用较少,但效果不明显、见效慢。
发明内容
基于目前存在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咽润喉茶,能够真正起到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咳平喘,提高体质等功效,能有效治疗咽喉病,且效果十分显著、副作用较少。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清咽润喉茶,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花蛇舌草6-8、木蝴蝶8-10、鲜地黄10-12、马鞭草5-7、猫爪草10-12、罗汉果12-14、一点红5-7、甘草12-14。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白花蛇舌草6、木蝴蝶8、鲜地黄10、马鞭草5、猫爪草10、罗汉果12、一点红5、甘草12。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白花蛇舌草7、木蝴蝶9、鲜地黄11、马鞭草6、猫爪草11、罗汉果13、一点红6、甘草13。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白花蛇舌草8、木蝴蝶10、鲜地黄12、马鞭草7、猫爪草12、罗汉果14、一点红7、甘草14。
所述清咽润喉茶的生产方法,包含了以下步骤:
步骤1)用水浸泡发酵茶,摄取茶汁,过滤,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所述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
步骤2)称取白花蛇舌草、木蝴蝶、鲜地黄、马鞭草、猫爪草、罗汉果、一点红、甘草,按重量加入5-8倍清水慢火煎煮1小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3-5倍慢火煎煮1小时,再过滤,合并药液,清液加入体积1:1浓度95%的乙醇溶液,放置至沉淀完全,去除沉淀物,按体积1: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然后浓缩为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粉末;
步骤3)用包装机按15g粉末装成一小袋,即得成品。
本发明选取的中药原料中,各药有效成份分析:
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为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5-50cm。根细长,分枝,白花。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光滑无毛,从基部发出多分枝。花期春季。种子棕黄色,细小,且3个棱角。其成药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全草含车叶草甙,车叶草甙酸,去乙酸,基车叶草甙酸,都桷子甙酸,鸡屎藤次甙,鸡屎藤次甙甲酯, 6-O-对-羟基桂皮酰鸡屎藤次甙甲酯,6-O-对-甲氧基桂皮酰鸡屎藤次甙甲酯,6-O-阿魏酰鸡屎藤次甙甲酯,2-甲基-3-羟基蒽醌,2-甲基-3-甲氧基蒽醌,2-甲基-3-羟基-4-甲氧基蒽醌等,以及熊果酸,β-谷甾醇,三十一烷,豆甾醇,齐墩果酸,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对-香豆酸等。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擅长治疗多种癌肿。
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Vent.为紫葳科植物,别名:千层纸、千张纸、破布子、满天飞。木蝴蝶花冠大,紫红色,果长而大,似船也似剑,种子似白色蝴蝶;属紫葳科。直立小乔木,高6-10米,胸径15-20厘米,树皮灰褐色。大型奇数2-3(-4)回羽状复叶,着生于茎干近顶端,长60130厘米;小叶三角状卵形,长5-13厘米,宽3-10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心形,偏斜,两面无毛,全缘,叶片千后发蓝色,侧脉5-6对网脉在叶下面明显。总状聚伞花序顶生,粗壮,长40-150厘米;花梗长3-7厘米;花萼钟状,紫色,膜质,果期近木质,长2.2-4.5厘米,宽2-3厘米,光滑,顶端平截,具小苞片。花冠肉质,长3-9厘米,基部粗1-1.5厘米,口部直径5.5-8厘米;檐部下唇3裂,上唇2裂,裂片微反折,花冠在傍晚开放,有恶臭气味。以种子、树皮入药。秋季种子成熟时,摘取蒴果,晒干,剥出种子;树皮随用随采。玉蝴蝶具有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的效果。主要用于风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喉疼痛、肝胃气痛。在《本草纲目》中,还没有记载这味药,后人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才有记载。中医药书记载,玉蝴蝶归属肝、胃、肺经。也就是说,玉蝴蝶可以治疗肺、肝、胃三条经脉上的病症。而木蝴蝶有润肺、疏肝、和胃的功效,一药三用,一举三得。
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归经: 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马鞭草(拉丁学名:Verbena officinalis L.),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20厘米,基部木质化,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两面被硬毛,下面脉上的毛尤密。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蓝紫色,无柄,花萼膜质,筒状,花冠微呈二唇形,花丝极短;子房无毛,果包藏于萼内,小坚果。花果期6-10月。马鞭草多数生长于原野;原产于欧洲,中国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地区都有分布。全草供药用,性凉,味微葳,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牙疳。
猫爪草(拉丁学名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干燥块根。因其块根肉质,数个簇生,近纺锤形,外皮黄褐色,形似猫爪而得名。幼株疏被灰白色的细柔毛,后变秃净或稍具柔毛。块根肉质,纺锤形,常数个聚集。茎高5~15厘米,具分枝;基生叶为3出复叶或3深裂,小叶片卵圆形或阔倒卵形,长0.5~1.5厘米,宽0.5~1厘米,先端3浅裂或齿裂,基部楔形,有时裂成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央裂片较两侧者略大;具叶柄,柄长3~6厘米,基部扩大,边缘膜质;茎生叶互生,通常无柄,3裂,裂片线形,长约1.5厘米,宽约1毫米。花单生于茎端,与叶对生,直径达1.5厘米,花柄长0.5~2厘米,有短细毛:萼片5,长圆形或倒卵形,膜质,绿色,边缘淡黄色,向下反曲,外有细毛;花瓣5,阔倒卵形,黄色,无毛;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纵裂,花丝扁平;心皮多数,离生,丛集于膨大的花托上;柱头短小,单一。聚合果球形;瘦果扁卵形,细小,表面淡棕色,平滑,顶端有短喙。花期4~5月。果期5~6月。生境分布:生于田边、路旁、洼地及山坡草丛中。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西、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产河南、江苏、浙江、广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性味:甘辛,温。①《中药材手册》:"味微甘。"②《广西中药志》:"味酸甘,性平,无毒。"③《河南中草药手册》:"味辛,性温。"归经:《广西中药志》:"入肝、肺二经。"功能主治:治瘰疬,肺结核,疟疾。中药材手册》:"治颈上瘰疬结核。"《河南中草药手册》:"消肿,截疟。治瘰疬,肺结核。"
罗汉果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 的干燥果实。别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鳖、金不换、罗汉表、裸龟巴,被人们誉为“神仙果”,其叶心形,雌雄异株,夏季开花,秋天结果。主要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龙江乡、龙胜和百寿等镇,永福县和龙胜县是罗汉果之乡种植历史比较悠久,其中永福种植罗汉果已经有300多年历史,龙胜县种植罗汉果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中国百分之九十罗汉果产于永福县和龙胜县,罗汉果是桂林名贵的土特产,也是国家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材料之一,罗汉果的果实和和叶均含有罗汉果三萜皂苷,还有大量的果糖、十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酸、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微量元素等。罗汉果皂苷作为罗汉果甜味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具有甜味的三萜烯葡萄糖苷,其配糖苷元是三萜烯醇。罗汉果味甘性凉,归肺、大肠经、常与琼珍灵芝配伍,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肺热或肺燥咳嗽、百日咳及暑热伤津口渴等,此外还有润肠通便的功效。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鲜果中含400毫克~500毫克)以及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等。秋季果实由嫩绿变深绿色时采收,晾数天后,低温干燥。
一点红,又名叶下红、红背叶、羊蹄草、假芥兰。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原名紫背草。为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 sor.chifolia (L.)DC.的全草。一年生草本,根垂直。茎直立或斜升,高25-40厘米,稍弯,通常自基部分枝,灰绿色,无毛或被疏短毛。叶质较厚,下部叶密集,大头羽状分裂,长5-10厘米,宽2.5-6.5厘米,顶生裂片大,宽卵状三角形,顶端钝或近圆形,具不规则的齿,侧生裂片通常1对,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顶端钝或尖,具波状齿,上面深绿色,下面常变紫色,两面被短卷毛;中部茎叶疏生,较小,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无柄,基部箭状抱茎,顶端急尖,全缘或有不规则细齿;上部叶少数,线形。头状花序长8毫米,后伸长达14毫米,在开花前下垂,花后直立,通常2-5,在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花序梗细,长2.5-5厘米,无苞片,总苞圆柱形,长8-14毫米,宽5-8毫米,基部无小苞片;总苞片1层,8-9,长圆状线形或线形,黄绿色,约与小花等长,顶端渐尖,边缘窄膜质,背面无毛。小花粉红色或紫色,长约9毫米,管部细长,檐部渐扩大,具5深裂瘦果圆柱形,长3-4毫米,具5棱,肋间被微毛;冠毛丰富,白色,细软。花果期7-10月。本品味微苦,性凉。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急性结膜炎、肺炎、胆囊炎、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急性阑尾炎、盆腔炎、睾丸炎、菌痢、肠炎、便血、尿路感染、肾炎等证。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
1、本发明的清咽润喉茶按中医理论将白花蛇舌草、木蝴蝶、鲜地黄、马鞭草、猫爪草、罗汉果、一点红、甘草按常规工艺生产而成,参考古今中医学药理研究成就,基于中医学对咽喉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原则,能够真正起到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咳平喘,提高体质等功效,能有效治疗咽喉病,且效果十分显著、副作用较少;
2、本发明的清咽润喉茶相比市面上现有润喉茶具有天然、安全、无毒、高效、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优点,可以调整人体的失衡状态,达到养生清咽润喉的功效;
3、本发明的清咽润喉茶,其采用纯天然中草药配方,饮用后无残留药物,保障了饮用的安全性和人体健康;
4、本发明的清咽润喉茶成本低,容易被人体吸收、疗效高,见效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步骤1)用水浸泡发酵茶,摄取茶汁,过滤,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所述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
步骤2)按重量份数称取白花蛇舌草6、木蝴蝶8、鲜地黄10、马鞭草5、猫爪草10、罗汉果12、一点红5、甘草12,按重量加入5-8倍清水慢火煎煮1小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3-5倍慢火煎煮1小时,再过滤,合并药液,清液加入体积1:1浓度95%的乙醇溶液,放置至沉淀完全,去除沉淀物,按体积1: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然后浓缩为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粉末;
步骤3)用包装机按15g粉末装成一小袋,即得成品。
实施例2
步骤1)用水浸泡发酵茶,摄取茶汁,过滤,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所述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
步骤2)按重量份数称取白花蛇舌草7、木蝴蝶9、鲜地黄11、马鞭草6、猫爪草11、罗汉果13、一点红6、甘草13,按重量加入5-8倍清水慢火煎煮1小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3-5倍慢火煎煮1小时,再过滤,合并药液,清液加入体积1:1浓度95%的乙醇溶液,放置至沉淀完全,去除沉淀物,按体积1: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然后浓缩为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粉末;
步骤3)用包装机按15g粉末装成一小袋,即得成品。
实施例3
步骤1)用水浸泡发酵茶,摄取茶汁,过滤,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所述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
步骤2)按重量份数称取白花蛇舌草8、木蝴蝶10、鲜地黄12、马鞭草7、猫爪草12、罗汉果14、一点红7、甘草14,按重量加入5-8倍清水慢火煎煮1小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3-5倍慢火煎煮1小时,再过滤,合并药液,清液加入体积1:1浓度95%的乙醇溶液,放置至沉淀完全,去除沉淀物,按体积1: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然后浓缩为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粉末;
步骤3)用包装机按15g粉末装成一小袋,即得成品。
本发明清咽润喉茶的应用效果
本发明的清咽润喉茶于2013年初研究并试制出来的产品给部分人群进行服用,志愿者32名,其中有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腺发炎、声音嘶哑等症状。开水冲服本发明清咽润喉茶,一次15g,一日2次,结果患者服用后有效率达到95%以上, 1-2天症状大为减轻, 3-5天基本痊愈,除了2名症状较严重者需要到医院打针治疗以外,30名均不用去医院,也不服用西药。
典型病例
案例一:李先生,26岁,从事教师职业,由于饮食不当加上经常讲课,出现咽喉部疼痛、嘶哑失音,张嘴可见扁桃体红肿。开水冲服本发明清咽润喉茶,一次15g,一日2次。第二天即感咽喉部疼痛减轻,吞咽疼痛亦有减轻,继续饮用,三天后,所有症状消失。
案例二:陈先生,29岁,由于发热、咳嗽,出现扁桃体及舌腭弓、咽腭弓充血、水肿,开水冲服本发明清咽润喉茶,一次15g,一日2次。患者第二天即感咽喉部疼痛减轻,吞咽疼痛亦有减轻,继续饮用,三天后,所有症状消失。
案例三:梁女士,28岁,出现咽喉赤肿、舌红、苔黄、咽喉色暗红,伴有咳嗽,有痰,经诊断为急性咽喉肿痛。开水冲服本发明清咽润喉茶,一次15g,一日2次。第二天即感咽喉部疼痛减轻,吞咽疼痛亦有减轻,继续饮用,三天后,梁女士的咽喉疼痛、干痒、红肿、有痰等症状完全消失。

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22087.3 (22)申请日 2014.12.03 A23F 3/34(2006.01) A61K 36/85(2006.01) A61P 11/04(2006.01) (71)申请人 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地址 532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 环城东路县科技局大院内 (72)发明人 何桃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张锋 (54) 发明名称 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 法, 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

2、原料 : 白花蛇舌草 6 8、 木蝴蝶 8 10、 鲜地黄 10 12、 马鞭草 5 7、 猫爪草 10 12、 罗汉果 12 14、 一点红 5 7、 甘草1214, 其生产方法是将中药经过回流煎煮 提浓缩生产而成。该清咽润喉茶参考古今中医学 药理研究成就, 基于中医学对咽喉疾病的认识及 治疗原则, 能够真正起到清热解毒、 活血通络、 止 咳平喘, 提高体质等功效, 能有效治疗咽喉病, 且 效果十分显著、 副作用较少。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72799 A (43)申请。

3、公布日 2015.04.01 CN 104472799 A 1/1 页 2 1.一种清咽润喉茶,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 白花蛇舌草68、 木蝴 蝶 8 10、 鲜地黄 10 12、 马鞭草 5 7、 猫爪草 10 12、 罗汉果 12 14、 一点红 5 7、 甘草 12 14。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清咽润喉茶, 其特征在于, 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 白花蛇 舌草 6、 木蝴蝶 8、 鲜地黄 10、 马鞭草 5、 猫爪草 10、 罗汉果 12、 一点红 5、 甘草 12。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清咽润喉茶, 其特征在于, 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 白花。

4、蛇 舌草 7、 木蝴蝶 9、 鲜地黄 11、 马鞭草 6、 猫爪草 11、 罗汉果 13、 一点红 6、 甘草 13。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清咽润喉茶, 其特征在于, 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 白花蛇 舌草 8、 木蝴蝶 10、 鲜地黄 12、 马鞭草 7、 猫爪草 12、 罗汉果 14、 一点红 7、 甘草 14。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清咽润喉茶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含了以下步骤 : 步骤 1) 用水浸泡发酵茶, 摄取茶汁, 过滤, 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 所述 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 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 ; 步骤 2) 称取白花蛇舌草、 木蝴蝶、。

5、 鲜地黄、 马鞭草、 猫爪草、 罗汉果、 一点红、 甘草, 按重 量加入 5-8 倍清水慢火煎煮 1 小时后过滤药液, 药渣再加水 3-5 倍慢火煎煮 1 小时, 再过 滤, 合并药液, 清液加入体积 1 : 1 浓度 95% 的乙醇溶液, 放置至沉淀完全, 去除沉淀物, 按体 积 1 : 1 加入步骤 1 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 然后浓缩为稠膏, 真空干燥后, 研成粉末 ; 步骤 3) 用包装机按 15g 粉末装成一小袋, 即得成品。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72799 A 2 1/7 页 3 清咽润喉茶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清咽润喉茶。

6、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咽喉是进行饮食、 呼吸、 发声音的器官。 咽喉上连口鼻, 下通肺胃, 是连接口腔和肺 胃的通路, 又为经脉循行的要冲。 喉乃肺系所属。喉为气息出入之要道, 又为发声出音之器官。喉下连气道以通肺气, 而肺主气、 主声, 以司呼吸, 且肺有经脉通于喉咙, 故喉咙的通气和发音直接受制于肺气、 肺 阴。若肺气宣畅, 肺阴充足, 则呼吸通利, 声音洪亮 ; 若肺气耗损, 则鼓动无力, 可见声音低 微, 懒语少言, 肺阴不足, 则虚火内灼。可见咽喉虚肿微痛, 干咳不利, 声音嘶哑。因肺虚所 致的发音障碍, 即所谓 “金破不鸣” 。若因外邪犯肺, 或邪热壅肺, 循经上蒸常。

7、见咽喉红肿 疼痛、 声音重浊、 嘶哑, 甚则失音。因肺实所致发音障碍, 即所谓 “金实不鸣” 。 0003 咽乃胃腑所系。 重楼玉钥 说 :“咽, 嚥也, 主通利水谷, 为胃之所系, 乃胃气之通 道也。 ” 医林改错 径称咽 “即胃管之上口” 。咽为胃之外候, 与食管相连, 贯连胃腑, 足阳 明胃经沿咽喉下行。胃属足阳明经。络于脾, 脾属足太阳经, 络于胃。脾升胃降, 枢机灵活, 则咽利食下, 胃和纳畅。 若脾胃失和, 升降失常, 可见吞咽不利, 嗳气呕逆等 ; 若脾胃有热, 攻 冲上逆, 则咽喉肿痛, 甚则水浆难以下咽。故有 “咽喉为脾胃之候” 之说。 0004 咽喉与肝、 肾在生理上亦有联。

8、系。 足厥阴肝经循咽喉, 上达颃颡, 通过经脉的联系, 调和咽喉气血。 肝主疏泄, 性喜条达, 又为刚脏, 易为七情所伤。 若情志不遂, 肝失疏泄, 气郁 化火, 灼津为痰, 肝气挟痰互结于咽喉, 则咽喉如有梅核所塞, 时轻时重, 即发为梅核气 ( 癔 病球 )。足少阴肾经从肺而上循喉咙挟舌本。若肾阴不足, 咽喉失于滋润, 加之虚火循经上 灼, 则咽喉焮红干痛, 劳累后多发作。 0005 咽喉为经脉循行之要冲。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而外, 其余 经脉均或直接抵达咽喉, 或于咽喉旁经过。至于督脉、 任脉、 冲脉等奇经, 也分别循行于咽 喉。借助众多经脉的作用, 咽喉与全身的脏腑气。

9、血发生联系, 维持着咽喉正常的生理功能。 灵枢经脉 、灵枢经别 等对咽喉与经脉的广泛联系有详尽记载。如足阳明胃经,“其 支者, 从大迎前下人迎, 循咽喉, 入缺盆” ; 足太阴脾经,“上膈挟咽, 连舌本, 散舌下” ; 手太阴 经别,“上出缺盆, 循喉咙” ; 足少阴肾经,“其直者, 从肾上贯肝膈, 入肺中, 循喉咙, 挟舌本” ; 足厥阴肝经,“上贯膈, 布胁肋, 循喉咙之后, 上入颃颡, 连目系” ; 手少阴经别,“上走喉咙, 出 于面” ; 手阳明经别,“上循喉咙, 出缺盆” ; 足少阴经别,“上挟咽, 出颐颔中, 散于面, 连目系” 。 0006 咽喉为消化和呼吸的通道, 喉是发声器官。

10、, 又是呼吸道的门户。 0007 上火是中医的理论, 用 “火” 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 中医讲气欲、 化火, 会 伤阴, 阴虚则会出现有内热的情况, 因此一般所说的上火, 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 热症。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 而咽喉上火则是肺火旺盛, 其表现有咽喉疼痛、 咳嗽、 痰黄等症状。 0008 喉疾病是指包括喉部的感染、 异物、 外伤、 肿瘤等。 喉位于呼吸道的上端, 与外界环 说 明 书 CN 104472799 A 3 2/7 页 4 境直接接触, 所以可因环境致病因素的影响, 发生各种疾病。 喉与咽、 气管和食管毗邻, 这些 部位的病变互相影响。喉返神经与。

11、气管、 大血管、 胸膜和纵隔的解剖关系密切, 它们的病变 可能引起喉麻痹。 0009 常见的咽喉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 喉炎。在喉疾病中最常见。 0010 喉异物。异物嵌顿于声门可引起严重呼吸困难, 应积极抢救。患者有吸入异物 的历史, 呈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发声障碍, 应立即通过喉镜取出异物 ; 若无此条件应先 行气管切开解除窒息。 0011 喉麻痹。可由各种全身性和局部性原因引起, 表现为呼吸困难或发声异常。 0012 喉职业性损伤。 由发声不当或发声过度所致, 也可由其他原因引起, 如刺激性气 体、 烟雾、 外伤等。主要表现为声带充血、 肿胀、 力弱或形成声带小结和息肉。 0013 声。

12、带小结。是位于声带边缘前 1/3 与后 2/3 交界处的小结节, 两侧对称。其病 理改变早期为组织水肿, 晚期为纤维增生, 治疗首先是发声休息 ; 可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及 局部进行透热疗法帮助水肿吸收。经保守疗法治疗无效的应在喉镜下切除小结, 以后进行 发声训练, 纠正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习惯。 0014 声带息肉。喉部慢性炎症或长期发声不当致粘膜极度水肿, 可形成息肉。一般 位于声带边缘或两侧声带的会合处前联合。 声带息肉妨碍声带的闭合, 故多有嘶哑 ; 大 的息肉阻塞声门, 可引起呼吸困难。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0015 喉外伤。常因交通事故、 喉插管、 刎颈自杀等引起。软骨支架缺损或移位、。

13、 肉芽 和瘢痕组织增生等均可导致喉狭窄, 引起呼吸困难。 喉狭窄的治疗方法是切除增生组织, 并 进行喉扩张。手术可通过喉镜进行, 也可由喉正中裂开进行。 0016 喉肿瘤。 喉良性肿瘤以多发性乳头状瘤为常见, 好发生于婴儿和儿童, 可能由病 毒引起。 肿瘤常先侵入声带和室带, 然后扩散至喉的其他部分, 甚至侵入气管引起严重呼吸 困难。 喉乳头状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 可配合冷冻或涂鸦胆子油, 效果不定, 容易复发。 0017 咽喉病是一种多发疾病, 且在深秋、 初冬的发病率极高, 主要有咽喉疼痛、 红肿、 咳 嗽、 积痰、 干痒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脓点、 溃疡等” , 对人们的生活造成。

14、极大的困扰, 而 且, 目前, 对咽喉病的临床治疗研究也比较多, 有西药、 中药、 手术、 中医外治等多种治疗方 法, 西药见效比较快, 但是由于西药内大多含有抗生素, 因此副作用比较多 ; 普通的中药治 疗副作用较少, 但效果不明显、 见效慢。 发明内容 0018 基于目前存在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咽润喉茶, 能够真正起到清 热解毒、 活血通络、 止咳平喘, 提高体质等功效, 能有效治疗咽喉病, 且效果十分显著、 副作 用较少。 0019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一种清咽润喉茶, 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 白花蛇舌草68、 木蝴蝶810、 鲜地 黄 10 12、。

15、 马鞭草 5 7、 猫爪草 10 12、 罗汉果 12 14、 一点红 5 7、 甘草 12 14。 0020 优选地, 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 白花蛇舌草 6、 木蝴蝶 8、 鲜地黄 10、 马鞭草 5、 猫爪草 10、 罗汉果 12、 一点红 5、 甘草 12。 说 明 书 CN 104472799 A 4 3/7 页 5 0021 优选地, 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 白花蛇舌草 7、 木蝴蝶 9、 鲜地黄 11、 马鞭草 6、 猫爪草 11、 罗汉果 13、 一点红 6、 甘草 13。 0022 优选地, 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 白花蛇舌草8、 木蝴蝶10、 鲜地黄12、 马鞭。

16、草7、 猫爪草 12、 罗汉果 14、 一点红 7、 甘草 14。 0023 所述清咽润喉茶的生产方法, 包含了以下步骤 : 步骤 1) 用水浸泡发酵茶, 摄取茶汁, 过滤, 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 所述 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 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 ; 步骤 2) 称取白花蛇舌草、 木蝴蝶、 鲜地黄、 马鞭草、 猫爪草、 罗汉果、 一点红、 甘草, 按重 量加入 5-8 倍清水慢火煎煮 1 小时后过滤药液, 药渣再加水 3-5 倍慢火煎煮 1 小时, 再过 滤, 合并药液, 清液加入体积 1 : 1 浓度 95% 的乙醇溶液, 放置至沉淀完全, 去除沉淀物, 按体 积 1 。

17、: 1 加入步骤 1 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 然后浓缩为稠膏, 真空干燥后, 研成粉末 ; 步骤 3) 用包装机按 15g 粉末装成一小袋, 即得成品。 0024 本发明选取的中药原料中, 各药有效成份分析 : 白花蛇舌草 (学名 :Hedyotis diffusa)为一年生披散草本, 高 15-50cm。根细长, 分 枝, 白花。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 光滑无毛, 从基部发出多分枝。花期春季。种子棕黄色, 细小, 且 3 个棱角。其成药味苦、 淡, 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 消痛散结、 利尿除湿。尤 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在临床实践中, 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 可治疗多种疾病。别 名 : 。

18、蛇舌草、 蛇舌癀、 蛇针草、 蛇总管、 二叶葎、 白花十字草、 尖刀草、 甲猛草、 龙舌草、 蛇脷草、 鹤舌草。全草含车叶草甙, 车叶草甙酸, 去乙酸, 基车叶草甙酸, 都桷子甙酸, 鸡屎藤次甙, 鸡屎藤次甙甲酯, 6-O- 对 - 羟基桂皮酰鸡屎藤次甙甲酯, 6-O- 对 - 甲氧基桂皮酰鸡屎藤 次甙甲酯, 6-O- 阿魏酰鸡屎藤次甙甲酯, 2- 甲基 -3- 羟基蒽醌, 2- 甲基 -3- 甲氧基蒽醌, 2- 甲基 -3- 羟基 -4- 甲氧基蒽醌等, 以及熊果酸, - 谷甾醇, 三十一烷, 豆甾醇, 齐墩果酸, - 谷甾醇 - 葡萄糖甙, 对 - 香豆酸等。主治 : 肺热喘咳 ; 咽喉肿。

19、痛 ; 肠痈 ; 疖肿疮疡 ; 毒 蛇咬伤 ; 热淋涩痛 ; 水肿 ; 痢疾 ; 肠炎 ; 湿热黄疸 ; 擅长治疗多种癌肿。 0025 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 Vent.为紫葳科植物, 别名:千层纸、 千张纸、 破布 子、 满天飞。木蝴蝶花冠大, 紫红色, 果长而大, 似船也似剑, 种子似白色蝴蝶 ; 属紫葳科。直 立小乔木, 高 6-10 米, 胸径 15-20 厘米, 树皮灰褐色。大型奇数 2-3(-4) 回羽状复叶, 着生 于茎干近顶端, 长60130厘米 ; 小叶三角状卵形, 长5-13厘米, 宽3-10厘米, 顶端短渐尖, 基 部近圆形或心形, 偏斜, 两面。

20、无毛, 全缘, 叶片千后发蓝色, 侧脉 5-6 对网脉在叶下面明显。 总状聚伞花序顶生, 粗壮, 长 40-150 厘米 ; 花梗长 3-7 厘米 ; 花萼钟状, 紫色, 膜质, 果期近 木质, 长 2.2-4.5 厘米, 宽 2-3 厘米, 光滑, 顶端平截, 具小苞片。花冠肉质, 长 3-9 厘米, 基 部粗 1-1.5 厘米, 口部直径 5.5-8 厘米 ; 檐部下唇 3 裂, 上唇 2 裂, 裂片微反折, 花冠在傍晚 开放, 有恶臭气味。以种子、 树皮入药。秋季种子成熟时, 摘取蒴果, 晒干, 剥出种子 ; 树皮随 用随采。玉蝴蝶具有清肺利咽、 疏肝和胃的效果。主要用于风热咳嗽、 声音。

21、嘶哑、 咽喉疼痛、 肝胃气痛。在 本草纲目 中, 还没有记载这味药, 后人在 本草纲目拾遗 中才有记载。中 医药书记载, 玉蝴蝶归属肝、 胃、 肺经。 也就是说, 玉蝴蝶可以治疗肺、 肝、 胃三条经脉上的病 症。而木蝴蝶有润肺、 疏肝、 和胃的功效, 一药三用, 一举三得。 0026 地 黄 (拉 丁 学 名 :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 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可达 30 厘米, 根茎肉质, 鲜时黄色, 在栽培条件 说 明 书 CN 104472799 A 5 4/7 页 6 下, 茎紫红色。直。

22、径可达 5.5 厘米, 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 叶脉在上面凹陷, 花在茎顶部略排 列成总状花序, 花冠外紫红色, 内黄紫色, 药室矩圆形, 蒴果卵形至长卵形, 花果期 4-7 月。 生于海拔 50 1100m 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 其根部 为传统中药之一, 最早出典于 神农本草经 。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 : 鲜地黄、 干地黄 与熟地黄, 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 按照 中华本草 功效分类 : 鲜地黄为清热凉 血药 ; 熟地黄则为补益药。 此外, 地黄初夏开花, 花大数朵, 淡红紫色, 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性 味 : 鲜地黄 : 甘、 苦, 寒。生地黄。

23、 : 甘, 寒。归经 : 归心、 肝、 肾经。功能主治 : 鲜地黄 : 清热生 津, 凉血, 止血。用于热病伤阴, 舌绛烦渴, 发斑发疹, 吐血, 衄血, 咽喉肿痛。生地黄 : 清热凉 血, 养阴, 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 阴虚内热, 骨蒸劳热, 内热消渴, 吐血, 衄血, 发斑发疹。 0027 马鞭草 (拉丁学名 :Verbena officinalis L.) , 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高可达 120 厘米, 基部木质化, 单叶对生, 卵形至长卵形, 两面被硬毛, 下面脉上的毛尤密。顶生或腋生 的穗状花序, 花蓝紫色, 无柄, 花萼膜质, 筒状, 花冠微呈二唇形, 花丝极短 ; 子房无毛。

24、, 果包 藏于萼内, 小坚果。花果期 6-10 月。马鞭草多数生长于原野 ; 原产于欧洲, 中国华东、 华南 和西南大部地区都有分布。全草供药用, 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 散瘀、 通经、 清热、 解毒、 止 痒、 驱虫、 消胀的功效。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 活血散瘀, 利水消肿。治外感发热, 湿热黄疸, 水肿, 痢疾, 疟疾, 白喉, 喉痹, 淋病, 经闭, 症瘕, 痈肿疮毒, 牙疳。 0028 猫 爪 草 (拉 丁 学 名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 为 毛 茛 科 植 物 小 毛 茛 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干燥块根。因其。

25、块根肉质, 数个簇生, 近纺锤形, 外皮黄 褐色, 形似猫爪而得名。幼株疏被灰白色的细柔毛, 后变秃净或稍具柔毛。块根肉质, 纺锤 形, 常数个聚集。茎高 5 15 厘米, 具分枝 ; 基生叶为 3 出复叶或 3 深裂, 小叶片卵圆形或 阔倒卵形, 长 0.5 1.5 厘米, 宽 0.5 1 厘米, 先端 3 浅裂或齿裂, 基部楔形, 有时裂成线 形或线状披针形, 中央裂片较两侧者略大 ; 具叶柄, 柄长 3 6 厘米, 基部扩大, 边缘膜质 ; 茎生叶互生, 通常无柄, 3 裂, 裂片线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1 毫米。花单生于茎端, 与叶对 生, 直径达 1.5 厘米, 花柄长 。

26、0.5 2 厘米, 有短细毛 : 萼片 5, 长圆形或倒卵形, 膜质, 绿色, 边缘淡黄色, 向下反曲, 外有细毛 ; 花瓣 5, 阔倒卵形, 黄色, 无毛 ; 雄蕊多数, 花药长圆形, 纵 裂, 花丝扁平 ; 心皮多数, 离生, 丛集于膨大的花托上 ; 柱头短小, 单一。聚合果球形 ; 瘦果扁 卵形, 细小, 表面淡棕色, 平滑, 顶端有短喙。花期 4 5 月。果期 5 6 月。生境分布 : 生 于田边、 路旁、 洼地及山坡草丛中。分布浙江、 江苏、 安徽、 江西、 广西、 河南、 湖北、 四川、 云 南、 贵州等地。产河南、 江苏、 浙江、 广西等地。春、 秋二季采挖, 除去须根及泥沙, 。

27、晒干。性 味 : 甘辛, 温。 中药材手册 : “ 味微甘。“ 广西中药志 : “ 味酸甘, 性平, 无毒。“ 河南中草药手册 : “ 味辛, 性温。“ 归经 :广西中药志 : “ 入肝、 肺二经。“ 功能主治 : 治 瘰疬, 肺结核, 疟疾。中药材手册 : “ 治颈上瘰疬结核。“河南中草药手册 : “ 消肿, 截疟。 治瘰疬, 肺结核。“ 罗汉果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 的干燥果实。别名拉 汗果、 假苦瓜、 光果木鳖、 金不换、 罗汉表、 裸龟巴, 被人们誉为 “神仙果” , 其叶心形, 雌雄异 株, 夏季开花, 秋天结果。 主要产于广西壮族。

28、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龙江乡、 龙胜和百寿等镇, 永福县和龙胜县是罗汉果之乡种植历史比较悠久, 其中永福种植罗汉果已经有 300 多年历 史, 龙胜县种植罗汉果已经有 200 多年历史, 中国百分之九十罗汉果产于永福县和龙胜县, 罗汉果是桂林名贵的土特产, 也是国家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材料之一, 罗汉果的果实和和 说 明 书 CN 104472799 A 6 5/7 页 7 叶均含有罗汉果三萜皂苷, 还有大量的果糖、 十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脂肪酸、 黄酮类化合 物、 维生素 C、 微量元素等。罗汉果皂苷作为罗汉果甜味剂的主要成分, 是一种具有甜味的 三萜烯葡萄糖苷, 其配糖苷元是三萜烯醇。 罗汉果。

29、味甘性凉, 归肺、 大肠经、 常与琼珍灵芝配 伍, 有润肺止咳、 生津止渴的功效、 适用于肺热或肺燥咳嗽、 百日咳及暑热伤津口渴等, 此外 还有润肠通便的功效。果实营养价值很高, 含丰富的维生素 C(每 100 克鲜果中含 400 毫 克 500 毫克) 以及糖甙、 果糖、 葡萄糖、 蛋白质、 脂类等。秋季果实由嫩绿变深绿色时采收, 晾数天后, 低温干燥。 0029 一点红, 又名叶下红、 红背叶、 羊蹄草、 假芥兰。始载于 植物名实图考 , 原名紫背 草。为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 sor.chifolia (L.)DC.的全草。一年生草本, 根垂直。茎 直立或斜升, 高 25-40 厘米。

30、, 稍弯, 通常自基部分枝, 灰绿色, 无毛或被疏短毛。叶质较厚, 下 部叶密集, 大头羽状分裂, 长 5-10 厘米, 宽 2.5-6.5 厘米, 顶生裂片大, 宽卵状三角形, 顶端 钝或近圆形, 具不规则的齿, 侧生裂片通常 1 对, 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顶端钝或尖, 具波 状齿, 上面深绿色, 下面常变紫色, 两面被短卷毛 ; 中部茎叶疏生, 较小, 卵状披针形或长圆 状披针形, 无柄, 基部箭状抱茎, 顶端急尖, 全缘或有不规则细齿 ; 上部叶少数, 线形。头状 花序长 8 毫米, 后伸长达 14 毫米, 在开花前下垂, 花后直立, 通常 2-5, 在枝端排列成疏伞房 状 ; 花序。

31、梗细, 长 2.5-5 厘米, 无苞片, 总苞圆柱形, 长 8-14 毫米, 宽 5-8 毫米, 基部无小苞 片 ; 总苞片 1 层, 8-9, 长圆状线形或线形, 黄绿色, 约与小花等长, 顶端渐尖, 边缘窄膜质, 背 面无毛。小花粉红色或紫色, 长约 9 毫米, 管部细长, 檐部渐扩大, 具 5 深裂瘦果圆柱形, 长 3-4 毫米, 具 5 棱, 肋间被微毛 ; 冠毛丰富, 白色, 细软。花果期 7-10 月。本品味微苦, 性凉。 功能清热解毒, 散瘀消肿。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 口腔溃疡、 急性结膜炎、 肺炎、 胆囊炎、 传染性肝炎、 钩端螺旋体病、 急性阑尾炎、 盆腔炎、。

32、 睾丸炎、 菌痢、 肠炎、 便血、 尿路感 染、 肾炎等证。 0030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别名 : 国老、 甜草、 乌拉尔 甘草、 甜根子。豆科、 甘草属多年生草本, 根与根状茎粗壮, 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 的一种药, 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 长25100厘米, 直径0.63.5厘 米。外皮松紧不一, 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 表面有芽痕, 断面中部有髓。气 微, 味甜而。

33、特殊。喜阴暗潮湿, 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 半干旱的荒 漠草原、 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春、 秋二季采挖, 除去须根, 晒干。 性味 : 甘, 平。归经 : 归心、 肺、 脾、 胃经 。功能主治 : 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 痛, 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 毒, 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 0031 本发明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 : 1、 本发明的清咽润喉茶按中医理论将白花蛇舌草、 木蝴蝶、 鲜地黄、 马鞭草、 猫爪草、 罗 汉果、 一点红、 甘草按常规工艺生产而。

34、成, 参考古今中医学药理研究成就, 基于中医学对咽 喉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原则, 能够真正起到清热解毒、 活血通络、 止咳平喘, 提高体质等功效, 能有效治疗咽喉病, 且效果十分显著、 副作用较少 ; 2、 本发明的清咽润喉茶相比市面上现有润喉茶具有天然、 安全、 无毒、 高效、 提高人体 免疫力的优点, 可以调整人体的失衡状态, 达到养生清咽润喉的功效 ; 说 明 书 CN 104472799 A 7 6/7 页 8 3、 本发明的清咽润喉茶, 其采用纯天然中草药配方, 饮用后无残留药物, 保障了饮用的 安全性和人体健康 ; 4、 本发明的清咽润喉茶成本低, 容易被人体吸收、 疗效高, 见效快。。

35、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实施例 1 步骤 1) 用水浸泡发酵茶, 摄取茶汁, 过滤, 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 所述 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 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 ; 步骤 2) 按重量份数称取白花蛇舌草 6、 木蝴蝶 8、 鲜地黄 10、 马鞭草 5、 猫爪草 10、 罗汉 果 12、 一点红 5、 甘草 12, 按重量加入 5-8 倍清水慢火煎煮 1 小时后过滤药液, 药渣再加水 3-5 倍慢火煎煮 1 小时, 再过滤, 合并药液, 清液加入体积 1 : 1 浓度 95% 的乙醇溶液, 放置至 沉淀完全, 去除沉淀物, 按体积1 : 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 然后。

36、浓缩为稠膏, 真空 干燥后, 研成粉末 ; 步骤 3) 用包装机按 15g 粉末装成一小袋, 即得成品。 0033 实施例 2 步骤 1) 用水浸泡发酵茶, 摄取茶汁, 过滤, 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 所述 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 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 ; 步骤 2) 按重量份数称取白花蛇舌草 7、 木蝴蝶 9、 鲜地黄 11、 马鞭草 6、 猫爪草 11、 罗汉 果 13、 一点红 6、 甘草 13, 按重量加入 5-8 倍清水慢火煎煮 1 小时后过滤药液, 药渣再加水 3-5 倍慢火煎煮 1 小时, 再过滤, 合并药液, 清液加入体积 1 : 1 浓度 95% 的乙醇溶液。

37、, 放置至 沉淀完全, 去除沉淀物, 按体积1 : 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 然后浓缩为稠膏, 真空 干燥后, 研成粉末 ; 步骤 3) 用包装机按 15g 粉末装成一小袋, 即得成品。 实施例 3 步骤 1) 用水浸泡发酵茶, 摄取茶汁, 过滤, 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 所述 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 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 ; 步骤 2) 按重量份数称取白花蛇舌草 8、 木蝴蝶 10、 鲜地黄 12、 马鞭草 7、 猫爪草 12、 罗 汉果14、 一点红7、 甘草14, 按重量加入5-8倍清水慢火煎煮1小时后过滤药液, 药渣再加水 3-5 倍慢火煎煮 1 小时, 再过。

38、滤, 合并药液, 清液加入体积 1 : 1 浓度 95% 的乙醇溶液, 放置至 沉淀完全, 去除沉淀物, 按体积1 : 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 然后浓缩为稠膏, 真空 干燥后, 研成粉末 ; 步骤 3) 用包装机按 15g 粉末装成一小袋, 即得成品。 0034 本发明清咽润喉茶的应用效果 本发明的清咽润喉茶于 2013 年初研究并试制出来的产品给部分人群进行服用, 志愿 者 32 名, 其中有支气管炎、 咽喉炎、 扁桃腺发炎、 声音嘶哑等症状。开水冲服本发明清咽润 喉茶, 一次 15g, 一日 2 次, 结果患者服用后有效率达到 95% 以上, 1-2 天症状大为减轻, 3-5 天。

39、基本痊愈, 除了 2 名症状较严重者需要到医院打针治疗以外, 30 名均不用去医院, 也 不服用西药。 0035 典型病例 说 明 书 CN 104472799 A 8 7/7 页 9 案例一 : 李先生, 26 岁, 从事教师职业, 由于饮食不当加上经常讲课, 出现咽喉部疼痛、 嘶哑失音, 张嘴可见扁桃体红肿。开水冲服本发明清咽润喉茶, 一次 15g, 一日 2 次。第二天 即感咽喉部疼痛减轻, 吞咽疼痛亦有减轻, 继续饮用, 三天后, 所有症状消失。 0036 案例二 : 陈先生, 29 岁, 由于发热、 咳嗽, 出现扁桃体及舌腭弓、 咽腭弓充血、 水肿, 开水冲服本发明清咽润喉茶, 一次15g, 一日2次。 患者第二天即感咽喉部疼痛减轻, 吞咽疼 痛亦有减轻, 继续饮用, 三天后, 所有症状消失。 0037 案例三 : 梁女士, 28 岁, 出现咽喉赤肿、 舌红、 苔黄、 咽喉色暗红, 伴有咳嗽, 有痰, 经诊断为急性咽喉肿痛。开水冲服本发明清咽润喉茶, 一次 15g, 一日 2 次。第二天即感咽 喉部疼痛减轻, 吞咽疼痛亦有减轻, 继续饮用, 三天后, 梁女士的咽喉疼痛、 干痒、 红肿、 有痰 等症状完全消失。 说 明 书 CN 104472799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