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转角连接件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修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型材转角连
接件。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装修有了
较高的要求。例如,对墙面与墙面之间转角的装修通常通过胶质
材料进行粘合,在经长时间的使用后,胶质老化,会出现连接处
断裂等问题,影响美观性,且连接不够牢固。另一方面,施工量
大,浪费人力物力。此外,大量使用胶水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影响人体健康。。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
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墙角
装饰条[申请号:200420044062.4],包括两幅定位面,两幅定位面
成一定角度相互交接。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墙角型材连接不牢固的问
题,但是该方案两片型材连接方式为插接,使用时需两片制作成
特定的角度才能满足不同角度墙角的包覆,成本较高,不适于大
批量使用,且插接口容易断裂,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牢
固,施工方便的墙角型材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连接件包
括两个分别由硬质材料制成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之间通过由柔
性材料制成的柔性连接体相连,每一连接部分别具有开口朝向远
离于柔性连接体一端且能供型材插于其中的型材容置槽。
在上述的型材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的连接部包括相互平行设
置的内侧板体和外侧板体,所述的型材容置槽形成于内侧板体和
外侧板体之间,所述的内侧板体的内端与外侧板体的内端之间设
有当两个连接部处于转角状态时能防止两个连接部内端相互干涉
的让位结构。
在上述的型材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的让位结构包括锐角部,
所述的锐角部由内侧板体的内端与外侧板体的内端相互收拢形
成,所述的柔性连接体分别连接在两个锐角部上。
在上述的型材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的锐角部的角度不超过45
度。
在上述的型材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的外侧板体的内端呈平直
状,所述的内侧板体的内端向外侧板体的内端弯曲靠拢,所述的
外侧板体的外侧面与柔性连接体的外侧面齐平。
在上述的型材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的内侧板体的内端呈弧形
弯曲向外侧板体的内端靠拢从而形成弧形部,所述的弧形部的外
表面与柔性连接体的内侧面平滑过渡相连。
在上述的型材转角连接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侧板体
和外侧板体之间设有至少一块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内侧板体
和外侧板体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连接板将型材容置槽分隔成
型材容置腔和过线腔。
在上述的型材转角连接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材容置
槽的槽口处设有能防止插入型材容置槽中的型材脱离的防脱离结
构。
在上述的型材转角连接件中,所述的防脱离结构包括设置在
内侧板体和/或外侧板体上且位于型材容置槽内的凸起。
在上述的型材转角连接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材容置
槽的槽口处所述内侧板体的外端超出所述外侧板体的外端。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型材转角连接件的优点在于:1、设计
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施工。2、包覆效果好,适用于阳角和阴角
的包覆。3、使用过程中,无需使用粘合剂,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
物质,更加安全、环保。4、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5、使用方
便,满足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部1、柔性连接体2、型材容置槽3、型材容置腔
3a、过线腔3b、内侧板体4、外侧板体5、让位结构6、弧形部7、
连接板8、防脱离结构9、凸起10、锐角部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
明。
如图1-3所示,本型材转角连接件,包括两个分别由硬质材
料制成的连接部1,两个连接部1之间通过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
性连接体2相连,每一连接部1分别具有开口朝向远离于柔性连
接体2一端且能供型材插于其中的型材容置槽3。
具体地,所述的连接部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内侧板体4和
外侧板体5,所述的型材容置槽3形成于内侧板体4和外侧板体5
之间,所述的内侧板体4的内端与外侧板体5的内端之间设有当
两个连接部1处于转角状态时能防止两个连接部1内端相互干涉
的让位结构6。
所述的让位结构6包括锐角部11,所述的锐角部11由内侧
板体4的内端与外侧板体5的内端相互收拢形成,所述的柔性连
接体2分别连接在两个锐角部11上。该锐角部11的角度不超过
45度。
此外,所述的外侧板体5的内端呈平直状,所述的内侧板体
4的内端向外侧板体5的内端弯曲靠拢,所述的外侧板体5的外
侧面与柔性连接体2的外侧面齐平。所述的内侧板体4的内端呈
弧形弯曲向外侧板体5的内端靠拢从而形成弧形部7,所述的弧
形部7的外表面与柔性连接体2的内侧面平滑过渡相连。所述的
内侧板体4和外侧板体5之间设有至少一块连接板8,所述的连
接板8与内侧板体4和外侧板体5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连接
板8将型材容置槽3分隔成型材容置腔3a和过线腔3b。
所述的型材容置槽3的槽口处设有能防止插入型材容置槽3
中的型材脱离的防脱离结构9。所述的防脱离结构9包括设置在
内侧板体4和/或外侧板体5上且位于型材容置槽3内的凸起10。
所述的型材容置槽3的槽口处所述内侧板体4的外端超出所述外
侧板体5的外端。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适用于阳角和阴角的包覆,使用时,
只需将型材卡于型材容置腔3a内,并通过凸起10实现完美卡合
定位,同时,内侧板体4的超出所述外侧板体5的设计上的施工
人员在安装过程中更有利于快速的插入。更重要的,安装过程中,
无需使用粘合剂,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更加安全、环保。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明。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
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
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连接部1、柔性连接体2、型材容置槽
3、型材容置腔3a、过线腔3b、内侧板体4、外侧板体5、让位结
构6、弧形部7、连接板8、防脱离结构9、凸起10、锐角部11
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
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
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