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80041218.5
2013.06.03
CN104582634A
2015.04.29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F 2/06申请日:20130603|||公开
A61F2/06(2013.01)I; A61F2/02; A61F2/07(2013.01)I
A61F2/06
半影公司
A·波斯; V·古普塔; 戴夫·巴里; 德利拉·胡伊; 斯蒂芬·庞斯; 亚历山大·利诺夫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61/655,116 2012.06.04 US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2
孙静; 郑霞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脉瘤闭塞系统,该系统包括可定位在脑血管内从而覆盖血管上的动脉瘤的颈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可扩张管状元件,该管状元件具有由包括多个间隙的侧壁所包围的内腔。当扩张时,该管状元件包括在由近端向远端方向上螺旋排列的纵向立柱。所述立柱支撑支柱,并且所述间隙被限定在相邻支柱之间并且足够大以允许穿过其中递送栓塞线圈或其他栓塞材料。
权利要求书1. 一种血管内装置,包括:管状元件,其可从压缩位置径向扩张至扩张位置,所述管状元件包括壁、近端、远端和位于该近端和远端之间的中央部分;所述管状元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细长立柱,当所述管状元件处于所述扩张位置时,所述细长立柱以螺旋方式沿着所述壁从所述近端延伸至所述远端;并且所述管状元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多个条带,所述条带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到第一细长立柱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细长立柱和所述第一多个条带共同限定第一螺旋脊;以及第二多个条带,所述条带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到第二细长立柱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细长立柱和所述第二多个条带共同限定第二螺旋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装置,其中在所述近端,第一立柱沿着所述壁的第一侧安置,并且第二立柱沿着所述壁的相对侧安置,并且在所述远端附近,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交叉。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装置,其中所述管状元件包括在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附近的大致为椭圆形的横截面,以及在所述中央部分附近的大致为圆形的横截面。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装置,其中所述条带具有V形。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内装置,其中所述V形条带进一步包括S形连接构件。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内装置,其中所述V形条带包括顶点,并且所述S形连接构件安置在所述顶点附近,但不在所述顶点上。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装置,其中所述管状元件是根据一图案切割一段长度的包含形状记忆材料的管材而成,并且其中在所述图案中,所述细长立柱彼此平行地从所述近端延伸至所述远端。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装置,其中所述管状元件具有 纵轴,并且当所述管状元件处于所述扩张位置时,至少两个细长立柱在相反的方向上与所述纵轴形成15°与45°之间的角度。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装置,其中除了所述第一螺旋脊和第二螺旋脊之外,所述壁还由所述条带所限定。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仅包括两个细长立柱。11. 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系统,包括:用于桥接脑血管的动脉瘤的颈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管状元件,所述管状元件包括多个立柱、多个连接至所述立柱的条带、纵轴、外形减小的递送构形以及展开构形,其中当所述管状元件处于所述展开构形时,所述立柱与所述纵轴形成一定角度,使得所述立柱和所述条带共同限定多个螺旋脊;用于将所述管状元件引入到血管中的引入器;以及用于将栓塞材料递送到所述动脉瘤中的递送装置。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角度在15°与45°之间。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条带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S形连接件。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立柱包括介于0.0020英寸与0.0050英寸之间的宽度。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管状元件包含形状记忆材料,并且在所述递送构形与所述展开构形之间可逆地转换。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鞘套,从而将所述管状元件保持在所述小外形递送构形中,并且其中所述鞘套的撤回允许所述管状元件转换成其展开构形。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管状元件能够在所述鞘套内恢复到其递送构形。18.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鞘套,并且所述管状元件可经由所述引入器撤回到所述鞘套中。19.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所述引入器进一步包括尖端,所述尖端包括中央内腔、一个或多个支腿以及至少一个孔径。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凸块,该凸块被配置用于接合所述至少一个孔径。21. 一种制造血管内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包括一种或多种形状记忆材料、纵轴、近端和远端的管;根据预定图案切割所述管,其中所述预定图案限定至少两个平行的细长立柱;向经切割管施加周向扭转,以使所述细长元件与所述纵轴形成一定角度;以及向扭转的经切割管施加形状记忆定形。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形状记忆材料是镍钛诺。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图案仅限定两个平行的细长立柱。24.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图案进一步限定多个V形条带,所述V形条带具有至少一个连接至细长立柱的末端。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V形条带包括顶点和S形连接件,其中所述S形连接件安置在所述顶点附近,但不在所述顶点上。26.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向经切割管施加周向扭转的步骤,使得所述细长立柱中的至少一个细长立柱在所述远端与第二细长立柱交叉。27.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角度在15°与45°之间。28. 一种治疗位于受试者血管中的动脉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细长管状递送装置引入到所述血管中并接近于所述动脉瘤,所述递送装置适合于栓塞材料的递送;引入用于桥接所述动脉瘤的颈部的管状元件,所述管状元件可从压缩位置径向扩张至扩张位置,所述管状元件具有近端、远端和纵轴,以及至少两个细长立柱和多个与之附接的条带;当所述管状元件处于所述扩张位置时,所述细长立柱围绕所述纵轴从所述近端到所述远端螺旋布置,所述细长立柱和条带共同形成第一螺旋脊和第二螺旋脊;使用所述管状元件来桥接所述动脉瘤的颈部;允许所述可扩张的管状元件扩张;将一种或多种栓塞材料递送至所述动脉瘤;以及撤回所述管状递送装置。
说明书动脉瘤闭塞系统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12年6月4日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655,116号(代理人案卷号第41507-714.101号)的优先权;并且是提交于2011年12月6日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第13/312,816号(代理人案卷号第41507-713.201号)的部分连续案;并且还是提交于2007年4月6日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第11/784,236号(代理人案卷号第41507-705.201号)的部分连续案,该申请要求提交于2006年4月7日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第60/790,160号(代理人案卷号第41507-705.101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于此。 发明背景 1.发明领域。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动脉瘤治疗的系统和方法的领域,包括植入一个或多个用于动脉瘤闭塞的血管内装置。 动脉瘤是由于血管壁组织的衰弱所致的血管壁区域的异常鼓胀。尽管动脉瘤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动脉中,但很大比例的动脉瘤见于脑血管之中。如果不加以治疗,这样的动脉瘤可能破裂,从而在脑中导致威胁生命的出血,而这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缺损。 不破裂的动脉瘤可能形成血凝块,该血凝块可能从动脉瘤脱离,从而潜在地引起中风。在一些患者中,动脉瘤可能对神经或脑组织施加压力,从而引起疼痛、感觉异常和/或癫痫发作。 一种用于动脉瘤治疗的现行做法包括跨动脉瘤地外科手术放置动脉瘤夹,以阻止血液流入动脉瘤中。自然地,该过程需要高度侵入性的脑外科手术,并因此带有许多风险。 在一种用于动脉瘤治疗的侵入性较小的基于导管的技术中,通过 血管系统将填充物材料运送至动脉瘤的部位,并将其用于填塞动脉瘤。用于该用途的材料包括用以填充动脉瘤囊的铂金线圈和醋酸纤维素聚合物。虽然这些技术已经取得一些成功,但是有关它们的长期有效性、易用性以及它们使动脉瘤破裂或引发凝块形成的可能性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此外,存在栓塞材料从动脉瘤向载瘤血管中的术后迁移的一些风险。 根据另一现有技术动脉瘤治疗,将网状或编织的支架状装置定位在血管内,使得其桥接动脉瘤,从而阻断血液向动脉瘤中的流动。这类装置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装置的侧壁不仅闭塞血液流入动脉瘤中,而且它们还将会阻断血管与支架刚好覆盖住的任何侧支血管之间的流动。参见图1A,图中示出了血管V、动脉瘤A和侧支血管B。在一些对支架型装置的现有技术改进中,装置包括围绕该装置的全周长不闭塞的侧壁。在植入这些装置时,医生必须确保装置的周长的闭塞部分覆盖动脉瘤,而不覆盖任何侧支血管。 回到上述动脉瘤线圈栓塞解决方案,图2A-图2D中图示了典型的过程。典型的闭塞线圈是具有细长的初始形状的丝线圈,具有绕纵轴盘绕的绕组。该线圈以细长构形或初始形状被约束在导管内,以便穿过导管内部递送。将导管引入到股动脉中,并在荧光造影下操纵导管穿过血管系统。将导管远端定位在脑部血管系统内的动脉瘤的部位。(参见图2A,图中示出导管远端D正被定位于动脉瘤A的部位。) 在确认导管远端D的适当定位后,将线圈从导管通入到动脉瘤中。线圈在从导管的远端释放到动脉瘤的内部之后恢复成三维构形。一旦从导管释放,线圈就呈现被选择用以优化对动脉瘤腔的填充的次生形状,并且可将导管从血管撤回。(参见图2B-图2C,图中示出线圈C向动脉瘤A中的释放。)可以将多个线圈引入到单个动脉瘤腔中用于对该腔的最优填充。展开的线圈用于阻断血液流入动脉瘤中,并加固动脉瘤以防破裂。植入物旨在栓塞动脉瘤内的血液,以便减少向动脉瘤中的额外血液流动。最终,栓塞完全地封闭动脉瘤以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入动脉瘤中。有关栓塞线圈及相关方法的更详细的说明,请参见 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2/498,752号和第12/695,035号。 在一些情况中,存在线圈或其他植入物在线圈的递送和展开(或者释放或脱离)之后迁移出动脉瘤并进入到载瘤血管中的重大风险。这在“宽颈”动脉瘤的情况中尤其是一个风险。(参见图2D)。一个或多个线圈向循环系统中的迁移是不期望的,并且可能造成载瘤血管、其他血管的闭塞,以及造成其他意外影响。 在此类情况下,可能期望在栓塞植入物的递送之前用一种装置来“桥接”动脉瘤的颈部。这样的桥接装置可以是大致为管状的结构,其可经由导管定位于载瘤血管内,从而覆盖动脉瘤的颈部。这样的装置的定位通常在导丝和荧光造影的协助下进行。所述大致为管状的动脉瘤桥接器跨动脉瘤的颈部展开,并被允许扩张至与血管壁相接触。继而,通过管状桥接器的“壁”中的空隙将栓塞线圈递送至动脉瘤中。 试图在栓塞线圈递送之前桥接动脉瘤的颈部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包括:装置引导和展开的困难、装置重新入鞘和重新定位的问题、线圈递送导管与桥接装置之间的纠缠,以及装置的一些部分“膨胀”到动脉瘤中的问题。因此,仍然需要平滑的、无扭结的引导、展开、重新定位,以及可靠的、均匀的展开。还仍然需要具有适当柱体强度的足够灵活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图示了血管中的动脉瘤和对应的血液流动。 图2A-图2D图示了向血管中的动脉瘤内植入一个或多个栓塞线圈的方法的一些步骤。 图3A-图3E图示了植入装置以桥接动脉瘤的颈部并继而向动脉瘤中植入一个或多个栓塞线圈的方法的一些步骤。 图4A-图4G图示了植入装置以桥接动脉瘤的颈部并继而向动脉瘤中植入一个或多个栓塞线圈的替代方法的一些步骤。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成品装置的透视图,该装置处于当其在展开之前未被放置在血管中时产生的展开构形,以下称为“展开于空气中”。 图6图示了在弯曲的、透明的模型血管中展开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7图示了处于展开于空气中的构形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截断侧视立面图。 图7A-图7C是图7的实施方式沿着剖面线A、线B和线C截取的剖面端视图。 图8是处于展开于空气中的构形的根据本发明的成品装置的透视近端端视图。 图9是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切割图案的平面图。虽然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优选地从管状结构切割而成,被扭转和定形,但图8将经切割管图示成好像其是在扭转之前被纵向切割并展平成片状,以便可以更易于观察图案特征。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方式的切割图案的平面图。虽然桥接装置优选地是从管切割、扭转和定形的管状结构,但图9将该装置图示成好像其是在其被扭转之前被纵向切割并展平成片状,以便可以更易于观察其特征。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截断平面图。虽然桥接装置优选地是管状结构,但图11将该装置图示成好像其在定形以包括右向扭转之后被纵向切割和铺展,以便可以更易于观察其特征。 图11A-图11B是图10的细部A和细部B的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推动器导管的远端的侧立面局部剖视图,示出于血管内且在近端有安装于其上的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桥接装置。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推动器尖端的透视图。 图14是图11的推动器尖端的替代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为了清楚起见,本说明书中没有描述实际实现方案的所有特征。当然,应当理解,在任何 此类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中,必须作出许多特定于实现方案的决策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诸如符合系统相关和商业相关的约束,这将因不同的实现方案而异。此外,应当理解,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且费时的,但仍然是拥有本公开内容的获益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本文所公开的动脉瘤闭塞系统拥有单独地或组合地保证专利保护的多种创造性特征和组件。 在图3A中,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步骤的过程中,用于在向动脉瘤递送栓塞物之前桥接动脉瘤的颈部的系统。(下文关于图4A-图4G的描述讨论了替代的示例性方法。)图3A图示了在将系统定位在具有动脉瘤A的血管V中的步骤之后的系统。动脉瘤桥接装置及附随的递送系统包括动脉瘤桥接装置1、鞘套2和推动器5。在将该系统定位于血管内的步骤中还可以利用导丝(未示出)。动脉瘤桥接装置是大致为管状的装置,其能够被保持在外形减小的递送构形中。动脉瘤桥接装置1的大小适于植入在脑血管系统内,所述脑血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一般而言,动脉瘤桥接装置1是具有中央内腔6的管状装置。其由鞘套2保持在外形减小的递送构形中,并且其能够在被释放或展开成更大直径构形时扩张到与血管壁相接触。优选的装置1可扩张至2.0mm-6.0mm范围内的外径。可以向用户提供一组不同直径和不同长度的多个动脉瘤桥接装置,以便可以为手术选择具有最合适的尺寸的装置。 对于装置1,合适的材料包括形状记忆材料(包括超弹性镍钛诺或形状记忆聚合物)或者其他材料,诸如不锈钢、复合材料或者金属与聚合物材料的组合。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向一段长度的超弹性镍钛诺管材中激光切割出特征,继而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对该材料进行一次或多次化学处理和定形来形成动脉瘤桥接装置1。继而可将该装置冷却到其形状记忆转变温度以下,并将其装载到推动器5上并由鞘套2所保持。 在图3A中开始图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示例中,动脉瘤桥接装置1的近端3安置在推动器5的远端4上,同时由鞘套2所保持。鞘套2是细长的管状导管,优选地由诸如Pebax尼龙、氨基甲酸乙酯、PTFE、聚酰亚胺等聚合物材料,由诸如不锈钢、铂等金属,或者由其他合适的材料所形成。中央内腔延伸达鞘套2的长度。鞘套的大小适于穿过脑血管系统,并且可具有1mm-3mm范围内的外径。 推动器5是具有可选的内腔7的细长管状构件。该推动器可由合适的聚合物、金属和/或复合材料所形成。在下文图11-图14的描述中更详细地说明的推动器5的远端或远侧尖端4包括孔径8。当装载到远侧尖端4上时,装置1螺纹固定在推动器5上,并定位成使得其近端3的凸块9与孔径8对准或者插入到孔径8中。凸块9可以备选地为适合于接合孔径8的凸出物、耳片、柱杆、夹片或任何结构,优选为凸形。类似地,孔径8可以备选地为用于接纳凸块9的凹处、孔穴、凹陷、凹槽或任何结构,优选为凹形。鞘套2在其保持动脉瘤桥接装置1处于外形减小的构形的同时,保持凸块9与孔径8相接合。在荧光造影下引导该装置至受试者的血管系统内的治疗部位期间,装置1保持处于外形减小的构形中。 在跨动脉瘤A的开口定位动脉瘤桥接器1之后,继而将装置展开并暂时或永久地植入在血管中。如图3B中开始图示,为了展开动脉瘤桥接器1,向近侧撤回鞘套2以允许装置1扩张至其不受约束的构形而与载瘤血管V的内壁相接触。如图3C中所示,当鞘套2从桥接装置1的长度完全撤回时,装置1扩张至展开的直径。另外,当鞘套2沿着装置1的长度撤回时,凸块9不再被保持于孔径8中。继而可以从血管V撤回推动器5。或者,可以留下推动器5定位在血管V中,并且可以在后续步骤中利用中央内腔7作为管道或通道。进一步地,如果用户希望重新定位装置1,则可向远侧推进鞘套2以便使装置1重新入鞘。继而可以重复上述的定位和展开装置1的步骤。 管状装置1的壁中的空隙允许基于导管递送栓塞线圈通过壁并进入动脉瘤中。(或者,可以根据下文更详细描述的、在其中不通过装 置1的壁中的空隙递送线圈的方法来植入栓塞线圈。)如图3D中所示,可以将递送导管D定位在血管V内(以及/或者备选地定位在推动器内腔7内)。继而能够以与上文关于图2A-图2C描述的大致相同的方式将包括一个或多个栓塞线圈的栓塞物递送至动脉瘤,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通过桥接器1的“壁”中的空隙递送的。装置1跨动脉瘤颈部的位置防止栓塞材料在手术的闭塞之后意外逸出动脉瘤和进入载瘤血管之中(参见图3E)。该装置在线圈的递送期间、在此之后,并且如果期望,永久地在载瘤血管中跨动脉瘤颈部保持原位。 现在转到根据本发明的替代方法,图4A-图4G图示了根据该替代方法的示例性步骤。在图4A-图4G中所示的步骤中,再次利用上文关于图3A-图3E描述的动脉瘤桥接器1,但却是按照与前文段落中所述方法有所不同的方法来加以利用。图4A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在将递送导管D引入到具有动脉瘤A的血管V中之后的早期步骤。处于细长构形中的一个或多个栓塞线圈由递送导管D所约束并被携载于其内。递送导管D的远端定位成接近于动脉瘤A。 总体上如图4B中所示,在递送导管D接近于动脉瘤A的定位之后,将动脉瘤桥接装置1及附随的递送系统引入到血管V中,并定位成接近于动脉瘤A。除了动脉瘤桥接装置1之外,递送系统还包括上文图示和讨论的鞘套2。鞘套2保持动脉瘤桥接装置1处于外形减小的构形中。当撤回鞘套2时,装置1能够扩张至与血管壁相接触,或者被释放或展开至更大直径的构形。 在图3B和图4B中所示的递送系统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图4B中所示的系统包括替代的推动器14。推动器14可由合适的聚合物、金属和/或复合材料所形成。推动器14可以包括上文所述推动器5的任何材料和尺寸,但推动器14不包括中央内腔。在将系统定位在血管内的步骤中还可以利用导丝(未示出)。 在引入到血管V中之前,动脉瘤桥接装置1的近端3安置在推动器14的远端上。在下文图11-图14的描述中更详细地说明了推动器14的示例性远侧尖端。远侧尖端4再次包括孔径8。当被装载到远侧 尖端4上时,装置1螺纹固定在推动器14上,并定位成使得其近端3的凸块9与孔径8对准或插入到其中。凸块9可以备选地为适合于接合孔径8的凸出物、耳片、柱杆、夹片或任何结构,优选为凸形。类似地,孔径8可以备选地为用于接纳凸块9的凹处、孔穴、凹陷、凹槽或任何结构,优选为凹形。鞘套2在其保持动脉瘤桥接装置1处于外形减小的构形时,保持凸块9与孔径8相接合。在荧光造影下引导该装置至受试者的血管系统内的治疗部位的过程中,装置1保持处于外形减小的构形中。 在跨动脉瘤A的开口并接近于递送导管D的远端地定位动脉瘤桥接器1之后,继而展开该装置。如图4C开始图示,为了展开动脉瘤桥接器1,向近侧撤回鞘套2以允许装置1扩张至其不受约束的构形而与载瘤血管V的内壁相接触。如图4D中所示,当鞘套2从桥接装置1的长度完全撤回时,装置1扩张至展开的直径。如果用户希望重新定位装置1,则可向远侧推进鞘套2以便使装置1重新入鞘。继而可以重复上文所述的定位和展开装置1的步骤。继而,推动器5可以从血管V撤回,或者可以保持定位在血管V中。如图4C和图4D中所示,在本文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期间,递送导管D在接近动脉瘤处保持原位。 如图4E-图4F中所示,继而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栓塞线圈(或其他栓塞材料)以与上文所述的大致相同的方式递送至动脉瘤,不同之处在于它们被直接递送至动脉瘤中,而不是通过桥接器1的“壁”中的空隙递送的。装置1跨动脉瘤颈部的位置防止栓塞材料在手术的闭塞之后意外逸出动脉瘤并进入载瘤血管之中(参见图4G)。该装置在线圈的递送期间、在此之后,并且如果期望,永久地在载瘤血管中跨动脉瘤颈部保持原位。 在图5中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桥接装置的细节。图中示出动脉瘤桥接器10处于展开于“空气中(in air)”的构形。动脉瘤桥接器10是大致为管状的装置,其能够在展开之前保持受约束的形式或形状,并继而在展开时扩张(或被允许扩张)至与血管的壁相接触。 因此,可以使用与上文结合图3A-图4G的描述所总结的那些方法相类似的多种方法来定位和递送所述装置。如下文所详细描述,动脉瘤桥接器10相比现有技术装置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改进的递送、展开、回缩、重新定位和重新展开。 动脉瘤桥接器10可由任何数目的具有合适的生物相容性和强度特性的成分构建而成。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动脉瘤桥接器10由具有“形状记忆”或超弹性特性的Nitinol(镍钛诺)构建而成,以便优化装置在展开时的自扩张。动脉瘤桥接器10通过向镍钛诺管中切割出特征来构建。例如,可以按预定的条带、支柱和/或连接件的图案来切割3.5mm外径和.005英寸厚度的管。下文在图9和图10中图示了合适的图案的示例,但是图案的变体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在向管中切割出特征之后,将该管扭转和定形。已经发现,由扭转产生的螺旋布置有助于已展开的装置符合于血管壁,并且其还提高了装置抵抗扭结的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桥接器的尺寸可根据动脉瘤的位置、患者解剖结构的差异以及动脉瘤的大小和形状,设定成任何数目的合适的尺寸和长度。图5的处于其扩张构形的动脉瘤桥接器10在其最大外径约为2.0mm-6.0mm,而长度在10mm-45mm之间。当从左向右观察图5时,可以描述动脉瘤桥接器10,其近端15位于图的左侧,其远端18位于右侧,并有中央区域11安置在两者之间。如下文结合图7-图7C的描述而更详细地说明,当展开于空气中时,大致为管状的动脉瘤桥接器10在其近端15和其远端18处具有大致为长圆形的横截面。然而,贯穿其中央区域11的大部分的横截面大致为圆形。当桥接器10在血管中展开时,其大致呈血管的形状和横截面。 在图5中,可以看到两个立柱20和22以螺旋方式从近端15向远端18延伸达大约管状元件10的整个长度,但是替代的实施方式可以具有更多数目的立柱。动脉瘤桥接器10的螺旋阵列可以通过抓握立柱20和立柱22并施加周向扭转而被给予至经切割的管。(周向扭转的程度可由所产生的立柱20和立柱22与装置10的纵轴的角度来 表征,并在下文图7中示出)。立柱20和立柱22具有0.0020-0.0050英寸范围内、优选在0.0030-0.0045英寸之间的宽度,并给予动脉瘤桥接器10轴向强度和柱体强度。如上文所讨论,如果装置在血管内部分地展开之后有必要重新定位,则立柱还可以用来向装置提供轴向力。立柱20和立柱22可进一步配备有用以促进成品装置10向鞘套中的装载的特征。 立柱22限定第一螺旋脊25的一部分。由于向立柱20和立柱22施加的周向扭转,第一螺旋脊25以螺旋方式沿着动脉瘤桥接器10的长度从近端15延伸至远端18。类似地,立柱22限定第二螺旋脊27的一部分。第二螺旋脊27以螺旋方式从动脉瘤桥接器10的近端15延伸至远端18。第一螺旋脊25和第二螺旋脊27沿着装置10的长度给予其柱体强度和均匀的、尺寸减小的间隙间距。限定第一螺旋脊25和第二螺旋脊27的具体特征将会关于图8和图9详细描述,在所述图中更易于查看所述特征。 本文的本发明的优点有其在曲折的血管系统内优越的、抗扭结的、可逆的可引导性和可逆的可展开性。为了图示该系统优越的引导和可靠的展开,图6中示出了装置10在透明的血管模型30内展开。透明的模型血管30具有弯曲构形和位于弯曲部36的“外”侧的模型动脉瘤34。引导装置10经过弯曲部36并跨过动脉瘤34的颈部。允许动脉瘤桥接器10径向向外扩张以紧密接触血管模型的壁。并且尽管血管模型有弯曲构形,动脉瘤桥接装置却很容易地展开以接触内腔的壁。此外,当在弯曲的血管中展开时,装置10的特征(下文结合图9的讨论而更具体地描述)被安置成均匀的、有序的构形。动脉瘤桥接装置10的任何部分都不膨胀或突出到动脉瘤34中。因此,如有需要,动脉瘤桥接装置10可以很容易地重新定位和重新展开,或者从血管完全撤回。并且动脉瘤桥接装置10在支柱或条带之间提供有序的间隙,通过这些间隙,可以将闭塞线圈(未示出)递送至动脉瘤34并防止其从动脉瘤34逸出。 图7从截断侧视立面图图示了动脉瘤桥接器10的其他方面。首 先,在图7中更容易查看上文联系图5所提及的扭转角。图中将扭转角α图示为立柱20与装置10的纵轴x之间的角度。扭转角α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介于15°与40°之间,并且优选地在20°与35°之间。在向镍钛诺管中切割出下文图9和图10中图示的图案特征之后,可以对装置10施加特定的扭转角。 图7A-图7C图示了装置10(当它展开于空气中时)沿着上文图7的线A、线B和线C的横截面形状。图7A图示了细部A处的近端15的横截面。在动脉瘤桥接器10的近端15,立柱20大致与立柱22相对。图7B图示了细部B处的中央区域11的横截面。并且图7C图示了细部C处的动脉瘤桥接器10的横截面。在远端18,立柱20和立柱22沿着动脉瘤桥接器10的壁彼此相交。顶点24在椭圆形的最窄部分处彼此相对地安置。因此,延伸达管状元件10的长度的中央内腔28在动脉瘤桥接器10的近端和远端处的横截面为长圆形,而在装置的中央区域中的横截面为圆形。 图8从近端15的透视图图示了动脉瘤桥接器10,展现了中央内腔28。(为了清楚起见,位于内腔28的“背面”上的桥接器10的部分仅由虚螺旋线图示。)在图8中,远端18基本上背对观察者。再次示出桥接器10展开于空气中,并且近端15具有大致为长圆形的横截面。在近端15处,立柱20和立柱22的最近端基本上沿着椭圆形的最窄部分而彼此相对。 图9图示了用于制作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切割图案的示例。尽管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桥接器是定形成扭转构形的大致为管状的装置,但图9将该装置图示成好像其在定形成扭转之前,已经沿着其长度被切割并被平放,使得其特征可以更易于观察。切割图案50具有近端52和远端53。切割图案50还具有立柱55和立柱57。立柱55和立柱57具有相似的一组以重复图案排列的特征。为了便于参考,将会特别关于立柱55来描述这些特征,但立柱57也适应于具有大致相同特征的条带、支柱或连接件。从立柱55横向地或对角地延伸的是多个条带60。条带60具有0.00050-0.00150英寸范围内的,并且优选地在 0.00060-0.00120英寸之间的支柱宽度。条带60依次延伸以限定S-连接件65。立柱55、条带60和S-连接件65限定第一脊68。第二脊69由对应的特征结合立柱57所限定。在切割图案50中,脊68和脊69大致为笔直的。然而在成品装置中,周向扭转将会定形到装置中,从而将脊68和脊69置于螺旋构形中。 连接到S-连接件65的其他末端的是被称为V-支柱70的条带。每个V-支柱70包括短支腿71、长支腿72和位于其间的顶点73。顶点73被安置成指向远端53。虽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其他几何结构是可能的,但第一脊68、V-支柱70、第二脊69和V-支柱74所产生的格架将会限定大致为管状的动脉瘤桥接器的骨架“壁”,以及所述壁内的空隙的形状和大小。 S-连接件65的功能可以描述为限制条带60之间的扩张。在图6中可以最容易地观察扩张限制功能。展开于弯曲的模型血管30中的动脉瘤桥接器10具有条带12和S-连接件13。图中示出了与V-支柱19的较宽间距相比,条带12之间更紧的间距。S-连接件13使装置的壁中的间隙变紧,有效地将间隙26的大小减少大约一半,从而为可植入到动脉瘤34中的线圈提供了屏障。S-连接件13还防止条带12和V-支柱19“戳入”或突入动脉瘤34中——如果装置必须要重新定位,特别是如在图6的示例中那样当动脉瘤处在弯曲的血管中时,这会是一个重要的优点。由S-连接件13所给予的紧密间隔且大致均匀的阵列是沿着第一螺旋脊25(和第二螺旋脊27,在图5中不可见)的长度给予的,并因此是沿着动脉瘤桥接器10的长度给予的。 V-支柱19的功能可被表征为使装置10的柔性最大化。由V-支柱19所给予的柔性对于在装置的展开之前和装置的寿命内适应装置的挠曲是非常重要的。在装置的展开之前,施加在装置上的大部分应力出现在将装置卷曲和装载到鞘套中并继而在卷曲和入鞘的情况下引导卷曲的装置穿过曲折的血管系统的过程中。在装置展开于血管内之后,施加在装置上的大部分应力是由于血管的脉动而持续发生的长期扩张和收缩的结果。在全部两种构形中,装置上的大部分应力由V- 支柱19所吸收。期望该装置能够在“V”处挠曲;否则,应力可能破坏装置,或使装置变形超出其恢复能力,或者以其他方式导致装置故障。 图5-图8的条带12、S-连接件13和V-支柱19的具体结构类似于图9和图10中的对应特征,但在图10中可以最容易地观察。图10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方式。类似于图9,它将大致为管状的装置的切割图案图示成好像其在管被定形之前沿着管的长度被切割并被放平,使得图案的特征可以更易于观察。切割图案90具有近端92、远端93以及立柱95和立柱97。切割图案90比起上文所述的切割图案50具有更少数目的条带100。切割图案90对应地具有更少数目的S-连接件105和V-支柱110。相应地,切割图案90将会形成比切割图案50长度更短的装置。 在图10中的实施方式与其他实施方式之间的一个重要的相似性在于,S-连接件105执行相同的间隙限制功能而无需牺牲所需的柔性。为了执行该功能,将S-连接件105安置在条带100与V-支柱110之间,并且具体地安置在非常靠近V-支柱110的顶点112之处。V-支柱110因此具有短支腿114和长支腿116。S-连接件110因而在允许顶点112的挠曲的同时保持条带100之间的紧密间距。由于在由切割图案90制成的装置的挠曲期间大部分应力被顶点112所吸收,因此重要的是S-连接件不完全阻止顶点112的挠曲。图9中图示的S-连接件的定位有助于限定第一脊94和第二脊96,而又允许V-支柱110的挠曲。顶点112附加地指向远端93的方向,从而在需要时促进装置的重新入鞘。 图11图示了已被施加右向扭转的切割图案的截断视图。图中将切割图案130图示成好像根据本发明的扭转的管状动脉瘤桥接器沿着其轴线被切割和铺展,以便更好地显示其特征。在图11A中最容易看到,取自图11的切割图案130的远端部分的细部A展现了条带150、S-连接件155和V-支柱160的结构。在图11A中还可看到标记165,其被安置在立柱170的远端上。立柱170的远端延伸部175的长度在0.0200-0.110英寸之间,并且优选地在0.0300与0.1050英寸之间。 图11B是取自图11的近端区域的细部B的放大视图,以更好地图示它的一些特征。可以再次看到S-连接件155,以及V-支柱160和立柱170。附着于立柱170的近端附近的是凸块180(从凸块180的俯视图示出)。如上文所述,凸块180对于在用鞘套来保持装置之前将成品装置装载到推动器的远端上是有用的(参见图3A-图3C)。 还参见图12,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200的放大示意图,该装置200安装在推动器上,并由鞘套所保持。图中示出动脉瘤桥接器200的近端201安装在推动器202的远端上。可以看到凸块205与孔径210相接合。鞘套215将动脉瘤桥接器200保持在其外形减小的递送构形中,并因此保持凸块205与孔径210相接合,直到鞘套215的近端撤回,或者直到推动器202将装置推出鞘套215的末端。 图13是推动器尖端300的透视图,所述推动器尖端300未附着到推动器的远端。推动器尖端300具有中央内腔305和三个孔径310。更多或更少数目的孔径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类似于上文关于图10-图11所描述的孔径,孔径310允许凸块在动脉瘤桥接装置的近端上的接合。支腿315和孔眼317允许推动器尖端300向推动器的远端上的附接。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推动器尖端的替代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推动器尖端400具有中央内腔405和两个孔径410,其可容纳动脉瘤桥接装置的近端上的凸块,以增强装置在推动器的远端上的保持,直至该装置在期望的时间展开。支腿415和孔眼417增强推动器尖端400在推动器的远端上的附接。 应当认识到,鉴于前文描述,上述实施方式的多种变体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所示和所述的本发明的这些特定实施方式和方法。相反地,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项所限定。
《动脉瘤闭塞系统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瘤闭塞系统和方法.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脉瘤闭塞系统,该系统包括可定位在脑血管内从而覆盖血管上的动脉瘤的颈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可扩张管状元件,该管状元件具有由包括多个间隙的侧壁所包围的内腔。当扩张时,该管状元件包括在由近端向远端方向上螺旋排列的纵向立柱。所述立柱支撑支柱,并且所述间隙被限定在相邻支柱之间并且足够大以允许穿过其中递送栓塞线圈或其他栓塞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