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借助一组滚动式导轨行走部件在导轨系统上导行物体的导向装置,该组行走部件在运行方向上通过在导轨行走部件上设置的滚动体环圈在导轨系统的滚行轨道上导行。 这个被导行的物体可以是任意形状及用于任意目的的。尤其是,这个被导行的物体作为一个机床的台面,它的另一侧上可作成用来固定工具或工件。此外该被导行的物体可以作成一个测量装置的台面,例如为一个机床用的测量装置台面,其另一侧上可装有测量头。
导轨系统可由一个或多个导轨构成,它们可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基件或一个公同的基座上。对于这个或这些导轨的形状具有广泛的构型自由度。除圆导轨外,尤其是并最好是考虑型材导轨。
当现在说到滚动体时,基本上考虑滚珠,柱针及滚柱,但也可考虑用弧形针及弧形滚子,它们的外表面从径向外侧看是作成凹或凸的弧形。导轨行走部件当然必须与一个导轨或多个导轨的相应截面形状相配合。一种特别优先考虑地一个导轨与一个导轨行走部件的组合是:一个型材导轨具有一个用于固定到基座上的底平面,一个上平面及两个侧平面,其中可以在侧面及在上平面上设置滚动体的滚动轨道。与此相对应地,导轨行走部件构成U形,具有与导轨的上平面相邻的腹板及两个翼板,翼板中的每一个与相应导轨的一个侧面对着放置。
在许多情况下必须在物体与导轨系统中间在垂直于运行方向的横截面中传递横向力及力矩。因而须这样地选择一个导轨及多个导轨的滚动轨道结构及单个滚动体环圈的横向力及力矩传递滚动体列的结构,即对于所期望的横向力及力矩可以始终保持精确度。经常是这样地选择滚动轨道及导轨行走部件中滚动体环圈的结构,即在一个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在任意的方向上能传递横向力及由此在围绕运动的方向上也能传递任意的力矩,当该导轨系统由多个导轨组成时,也可想象到:仅是在一个导轨上在一个横截面内的所有方向上可传递横向力,而在另外的一个导轨上横向力仅能在一个方向上传递,以使得这个总的结构相对于导轨的平行度偏差相对地不敏感。
在所有这些导向系统中,其要求往往是物体相对导轨系统特别精确的定位,这是鉴于加工过程和/或测量过程所必须的精度。这就意味着,物体相对于导轨系统的导向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必须是保持单一和固定不变的。
但会出现:即使是满足了物体放置在导轨系统上保持单一及固定不变的要求,也会经常发生物体相对导轨系统的振动,并当导轨系统或/和物体与一个包含运动部件的设备例如机床形成传递振动的连接时,尤其是如此。从这个常识出发已经开发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为的是在不削弱物体相对于导轨系统导向的单一性和固定性的情况下抑制可能发生的振动并由此作到不受其损坏。
在德国实用新型说明书8903980及出版物KEM第11期的INA特刊(1989年11月,Konradin出版社)中已经公开了:借助两个导向车在一个导轨上导行一个物体,这些导向车在其侧上利用辊体在导轨上导行,并且对这些导向车还附设了一个在导轨及物体之间的阻尼件,其形式为环抓导轨的滑件,其中该阻尼滑件的内部轮廓与导轨截面的上方部分这样的配合,即在阻尼滑件与导轨之间的阻尼间隙限制在0至40mμ。并在这些阻尼间隙内填入油。可以确定的是,这里在阻尼滑件与导轨之间未设有任何滚动体。
由DE-A14121559还公开了:通过滚动体在导轨上导行的导向车,并至少在它的一端设有一个振动阻尼块,该阻尼块与在导轨上构成的摩擦面形成摩擦接触。
在DE-A4104717中也公开了:对于物体在导轨上的阻尼导向装置,除去设有一个或多个以滚动体啮合为基础的直线导向单元外还设有无滚动支承的滑动导向部件,其中这个滑动导向部件作成具有处在压力下的流体填充物的弹性空心体,并也支承在相应导轨的摩擦面上。同时这里在滑动支承的区域中在待导向的物体及导轨之间没有设置任何滚动的啮合。
另外从DE-A14110131公开了:在一个直线导向单元中设置了滚动支承直线导向单元及滑动接触单元的组合,其中滑动导向部件与导轨的滑动面形成滑动接触。对此在滑动导向部件上尤其可以设置一个弹性的波纹状的弹簧材料,橡胶材料或塑料材料,它与导轨的一个或多个滑动面形成摩擦啮合。这里也是滚动啮合被限制在滚动支承单元的区域中,而在滑动导向单元的区域中仅产生与导轨的滑动或摩擦接触。
此外从日本公开文本58-6010(6907-3J.1983,01,14)及61-116119(6528-3J.1986,06,03)中公知了:一种滑动导向部件,它与导轨形成滚动啮合,并附设摩擦阻尼部件,该部件支承在导轨的摩擦面上。
同样地,本发明旨在从事振动阻尼问题的处理。一个振动阻尼应该是尤其在垂直于运行轴的、即在与运行轴垂直的横截面内的一个或多个方向上被实现,这种阻尼不是或不是总能单单地建立在导轨行走部件及导轨系统之间的摩擦啮合的基础上。
对这个任务将根据本发明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至少滚动式导轨行走部件的第一部件组以下称为:导向轨行走部件,它主要对导向的精度负责;及至少滚动式导轨行走部件的第二部件组以下称为:阻尼轨行走部件,它主要对尤其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振动的阻尼负责,其中阻尼导轨行走部件及导向的导轨行走部件鉴于内部结构和/或物体及导轨系统之间的装配关系,彼此是不同的。当这里说的是部件组时,应这样理解这个概念,即一个部件组是由一个或多个导轨行走部件组成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无论是主要的导向导轨行走部件还是主要的阻尼导轨行走部件均与导轨系统的滚动轨道形成滚动啮合。这意味着,在导轨系统上,基本上(但非绝对必须的)用于主要的阻尼导轨行走部件的相同滚动轨道也可以作为主要负责导向精度的导轨行走部件的滚动轨道。由此可以使一个导轨或多个导轨的构型被简化。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对振动的阻尼主要是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实现的。但仍然不应排除:对振动的阻尼也可在运行方向上进行。对运行方向上振动的阻尼可以用传统的方式通过与导轨系统的摩擦啮合来产生。但是经常没有必要对运行方向的振动进行抑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不影响对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的振动进行抑制的前提下,放弃与导轨系统的每种摩擦啮合。这可以具有显著的优点,因为由此可以改善运行方向上物体定向的精度。
鉴于迄今技术界在解决振动阻尼问题上的努力,即完全不用与导轨系统的摩擦啮合来解决振动阻尼,使人非常意外的发现是:通过采用种种不同的滚动式导轨行走部件同样地可以实现高效的振动阻尼,尤其是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振动阻尼。通过对主要负责阻尼的导轨行走部件的适当构型,此外还可以作到:在需要时也可对运行方向的振动进行阻尼。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型方面,尤其有意义的是:主要负责导向精度的导轨行走部件不同在阻尼上进行折衷地构形:它使物体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取得非常精确的定位。另一方面主要负责阻尼的导轨行走部件不用照顾到精确的定位这样地构型:它用以获得最佳的阻尼。
一种有利的抑制特性可以这样来确定:利用确定的激发信号产生横向振动,并特别是在物体上测量振动幅度的衰减。该振动幅度的衰减愈快,则阻尼特性就愈好。
用于阻尼型导轨行走部件与另外产生导向精度的导轨行走部件的合适组合可根据该方法通过相对简单的预先试验一个个情况地来确定。总地可以说:当从阻尼型导轨行走部件区域中的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看,物体与导轨系统之间的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比在导向型导轨行走部件区域中的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物体与导轨系统之间的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要容易变形时,或/和当在由一个确定的激发信号产生的横向振动扰动后,在阻尼型导轨行走部件区域中的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物体与导轨系统之间的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比在导向型导轨行走部件区域中的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物体与导轨系统之间的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显示出快得多的振动幅度衰减时,可以实现最佳的阻尼效果。
当这里涉及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时,它是指所有这样的部件:在物体及导轨系统之间对力或振动的传递作中间连系用的。尤其是指相应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基体,在基体上导行滚动体的结构及连接基体与物体的固定装置。
在必要时也可这样的实现阻尼作用:在阻尼轨行走部件区域中的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物体与导轨系统之间的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具有与在导向轨行走部件区域中的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物体与导轨系统之间的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不同的固有频率。
本发明的推荐在以下情况下尤其具有可用性:当至少一个导向轨行走部件及至少一个阻尼轨行走部件各自单独地设置在物体与导轨系统之间,并各与物体相连接时。但原则上也可以考虑:至少一个导向轨行走部件与物体直接相连接,以及至少一个阻尼轨行走部件总是与至少一个导向轨行走部件相连接。在后一情况下,阻尼轨行走部件不需直接地与物体相连接;而是仅通过相邻的导向轨行走部件用基体连接。
刚才已经提到:一个导向轨行走部件的滚动体和一个阻尼轨行走部件同样地、在导轨系统的相同滚动轨道上运行。
也有可能:导向轨行走部件与阻尼轨行走部件之间的区别至少部分地在于相应的轨行走部件与物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上。对此特别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在阻尼轨行走部件及物体之间至少设置了一个横向振动阻尼中间层;及在导向轨行走部件与物体之间的连接或是不用这种中间层,或是如果用的话使用另一种弹性或/和阻尼特性的中间层。
中间层或多个中间层的几何结构可根据方向来选择,在这些方向上预料有干扰振动的。如果希望一种通用的阻尼,就是说在一个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内所有方向上的阻尼,建议采用:至少设有两个阻尼层,这些层的平面基本上与运行方向平行,其中单个阻尼层的层平面彼此相交成一个不同于180°的角度,尤其是约为90°的一个角度,这些角度也是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观察的。
阻尼层可以在两个交界的刚性面间自由地安装。但也可以考虑:这样地确定与设置阻尼层,即在超出确定的振动幅值时,在两个刚面间的距离保持装置形成嵌合。
在一个导向轨行走部件与一物体之间的振动阻尼中间层可构成一个粘附中间层,例如为一个胶粘层或基于与橡胶类似的材料的一个硫化层。阻尼特性也可以通过对层材料及它们的尺寸的选择而受到影响。这样一种粘附中间层特别地也可以对运行方向上的纵向振动起抑制作用。
此外还可考虑,阻尼中间层构成为一个压缩力传递中间层,该中间层在交界的硬平面之间保持压缩。
即使通过压缩力使阻尼中间层被压实到起比较硬的挡板作用时,仍可在相应的阻尼层面延伸的情况下通过阻尼层完全实现阻尼作用。作为中间层的材料,可以尤其使用弹性材料,对其可考虑橡胶弹性材料,也可考虑普通的塑料或塑性材料。此外中间层可由流体,尤其是由高粘度的油作成。在后一情况下,当流体作成的中间层其平面延伸通过层边缘限界装置限制时,尤其能使中间层调整到指定的层强度。
这时该层边缘限界装置可作成密封装置,尤其是环形密封装置。后者可以是作成弹性的或塑性及弹性的。如果考虑在流体隔离层中是有很高压力时,则建议:将密封装置定位在其密封位置上,也就是利用刚性的支承装置支承以抵抗流体压力。
当一个固体阻尼装置与一个流体阻尼装置彼此相结合时,可使设有阻尼层的阻尼轨行走部件的阻尼作用变得特别强,其方式是:阻尼中间层包含流体室,这们的容积通过振动可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相反地变化,并且这些流体室通过至少一个阻尼通道相互连接。对此可以这样作:流体室是通过与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及物体的支承面交界的阻尼层的凹槽构成的。
一个阻尼轨行走部件的阻尼性能也可以用下列作为基础:阻尼轨行走部件与物体在至少与运行方向垂直的平面中通过摩擦接触相连接。对此可以作出:阻尼轨行走部件在运行方向中被夹持在两个夹体中间,这些夹体在另一侧与物体相固定。
此外还可以作到,阻尼轨行走部件与导向轨行走部件的区别至少部分地在于: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基体与导向轨行走部件的基体的材料有区别。这里尤其对此考虑: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基体与导向轨行走部件的基体的材料其区别在于彼此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其中在导向轨行走部件方面具有较大的弹性模量。例如考虑,导向轨行走部件的基体材料为钢,而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基体材料从一组软金属及硬弹性塑料中选取。
此外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导向轨行走部件及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区别至少部分地在于:导向轨行走部体的基体与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基体的横截面形状或/和横截面尺寸不同,所述每个横截面是指与运行方向垂直的平面。
还应该考虑以下的可能性,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基体具有至少一个约在运行方向中延伸的,使刚度下降的切口;而在导向轨行走部件的基体中或是没有相应的切口,或是在有切口的情况下,切口有另外的尺寸或/和填有填充物或/和填有另外的填充物。而且可以在至少一个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基体上的一个使刚性下降的切口中包含一个影响该基体的弹性或/和阻尼特性的填充物。利用切口可以这样地获得最佳阻尼,即至少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基体上的一个切口在运行方向上延基体的整个长度延伸。但是不应排除在运行方向上至少切口的一端是封闭的可能性,尤其是当在运行方向上切口长度很长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还需考虑这样的可能性,导向轨行走部件与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区别至少部分地在于:在导向轨行走部件的基体上传递横向力的滚动体列的支承与在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基体上传递横向力的滚动体列的支承是有区别的。并可以考虑,所述支承的区别至少部分地在于:在导向轨行走部件方面,传递横向力的滚动体列是在一个直接在基体上构成的行走轨道上滚行的;而在阻尼轨行走部件方面,传递横向力的滚动体列是在一个中间支座上滚行的,该中间支座的另一侧支承在基体上。但也不排除,无论是在导向轨行走部件上还是阻尼轨行走部件上均设有中间支座,这些中间支座不同地支承在相应的轨行走部件上。
一个非常有趣的结合是:导向轨行走部件由一种较硬的材料作成,在其上滚动体可以直接地导行;另一方面,阻尼轨行走部件是由较大易变形性的材料例如软金属作成的,它不适用于直接地导行滚动体。这时就要在阻尼轨行走部件的易变形基体上放入较硬的中间支座。这样中间支座一方面通过其较大的硬度达到很少磨损的滚动体导行;另一方面这个中间支座通过在基体上的支承得到一个附加的阻尼效果,因而致使阻尼作用可以一方面基于基体的材料结构,另一方面基于中间支座及基体之间的配合。
因此中间支座与基体的配合对阻尼作用特别关系重大,因为在它们两者之间的支承面中可允许有一种微摩擦运动。这种微摩擦运动主要发生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但在相应的支承情况下,在运行方向上并不排除有微摩擦,因而在运行方向上也可实现一定的阻尼作用,而无需导轨行走部件与导轨系统的摩擦接触。
在使用滚动体及阻尼行走部件之间的中间支座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到:在相应基体上的中间支座在其中间至少被一个横向振动阻尼隔离层所支承。同时在这里可以和基体与中间支座之间的隔离层并列地设置一个距离保持装置形式的距离限制器,它比隔离层的刚性强,例如是用这样的方式:隔离层容纳在中间支座或基体支承面的一个槽中。在中间支座及基体之间的隔离层也可是由橡胶弹性材料或塑料材料构成。只要隔离层是由保持形状的或在形状上有弹性的材料构成的话,就可以使该槽在它的运行方向上相隔的端部是开放的。但也可考虑到,该槽在沿隔离层的周缘上是封闭的;在这种情况下隔离层也可由流体,尤其是高粘度的流体构成的。该隔离层可基本上作为中间支架及基体之间单一的力传递装置设置。但也可以这样地实现阻尼效果,即当隔离层在一定情况下通过特殊的夹紧处于这样的压缩预应力下:即中间支座的及基体的各自距离保持装置形成相互的嵌合。
还有一种可能是,导向轨行走部件及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区别至少部分地在于:导向轨行走部件的滚动体与阻尼轨行走部件的滚动体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和各自轨行走部件的相应行走轨道构成不同的配合几何图形。该“配合几何图形”的概念在这里应作非常普遍的理解。配合几何图形一方面是与(从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看)滚动体的截面形状,另一方面是与行走轨道的截面形状有关的。现在可以改变滚动体的截面形状,对其可以采用不同尺寸的滚珠或不同尺寸的滚柱或/和不同的外轮廓线的形状。此外还可改变每个相应行走轨道的截面形状。利用这种方式可得到调节每种所需阻尼效果的可能性。还可直接地想象到,仅在使用滚珠作为滚动体的情况下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可以这样来显著影响其阻尼性能:即改变滚珠与行走轨道截面的“弯曲度”。
此外,还考虑这种可能性;导向轨行走部件与阻尼轨行走部件之间的区别至少部分地在于:导向轨行走部件的滚动体及阻尼轨行走部件的滚动体在至少下列一个判据上有区别:几何形状,材料选择,硬度。
另外也考虑这样的可能性:导向轨行走部件与阻尼轨行走部件之间的区别至少部分地在于;导向轨行走部件的滚动体在相关的导轨系统的滚动轨道及相关的导向轨行走部件的行走轨道之间所受预应力大于阻尼轨行走部件的滚动体在相关的轨系统的滚行轨道及相关的阻尼轨行走部件的行走轨道之间所受的预应力。
还有就是考虑这种可能性:导向轨行走部件与阻尼轨行走部件之间的区别至少部分地在于:导向轨行走部件的横向力传递滚动体列与导向轨行走部件的行走轨道形成嵌合,该轨道比阻尼轨行走部件的相应行走轨道具有较大的表面硬度。
一个导向轨行走部件与一个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区别也可在于:在阻尼轨行走部件的情况下,一个共同的棱柱形中间支座具有与相邻的滚动体环圈中的承载滚动体列的滚动体行走轨道及具有用于支承到基体的相应支承面的棱形侧面,该中间支座是这样构成的,即从与行走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看,与一个滚动体行走轨道相关的力传递合力与为了将力传递到基体相关的一个棱柱侧面相交成一个钝角δ,它大于90°,尤其是大于120°,并最好大于150°;而在导向轨行走部件的情况下,相邻的滚动体环圈的传递负载的滚动体列或是支承在直接地构成在基体上的行走轨道上,或是友承在一个共同的棱柱形中间支座的行走轨道上,其中在该棱柱形中间支座上,滚体的行走轨道及棱柱形侧面是这样构成的,从与行走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看,与一滚动体行走轨道相关的力传递的合力与为了将力传递到基体相关的一个棱柱形侧面相交成一个接近90°的角度。
所有上述对物体与导轨系统之间连接所考虑的各种变型可能性(在上述定义的一般意义上)可以相互地组合,以便通过简单的初步试验来获得不同的阻尼特性。
本发明的一个特殊优点也可从以下看出:可以根据不同的导向任务,提供不同变形特性的行走部件,这些行走部件是适于与相同的导轨组装的。作为导向行走部件现在可以采用确定的并适合用于在较高的导向精度下导行较重物体的那些行走部件,并且作为阻尼行走部件可选择确定的并适合用于导行较轻物体的那些行走部件。后者的选择然而也可利用简单的初步试验来进行。利用这种方式,就存在通过现有标准部件的组合实现一种高精度振动阻尼导向装置的可能性。
导轨行走部件的一种优选构型(它既适于导向的也适于阻尼的导轨行走部件)在于:导轨行走部件基本上具有一个U形横截面,并且有一个腹板及两个翼板,每个翼板与导轨系统的一个型轨的一个型轨侧面对着放置。同时也可以使物体在至少导轨系统的一个导轨上利用成行布置的导向及阻尼的导轨行走部件导行。
通常也会遇到这样一种结构,即在一行内的导向及阻尼的导轨行走部件相对于该行的纵向中心接近对称分布地布置;这就是说,可以是该行包括一个中间的阻尼轨行走部件及与其相邻的两个导向轨行走部件,或者该行包括位于中间的导向轨行走部件及两个与此相邻的阻尼轨行走部件。
在经受导轨行走方向上大的力矩及大的横向力的情况下,有利的作法是物体在多个、最好彼此基本平行的导轨上利用导向及阻尼的导轨行走部件导行。
以上描述过的以及在以下实施例描述部分涉及的所有鉴于阻尼特性新构型的导轨行走部件,都将作为保护内容提出。这也尤其适于这样的阻尼轨行走部件,即它们的阻尼特性至少受到以下措施之一的影响:
a)在导轨行走部件的基体及装在其上的物体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作为连接层的阻尼层,在某些情况下它作成型材料;
b)具有一个带有至少一个使横截面削弱的切口的基体;
c)在基体与一个支承横向力传递滚动体列的中间支座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阻尼隔离层;
d)具有一个用于至少一个滚动体列的中间支座,它是这样支承在相关的基体上的:它相对于基体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可以有微摩擦。
这里所建议的阻尼轨行走部件也可以根据应用情况作为导向轨行走部件应用,这就是说它无需强制地与导向轨行走部件相组合地应用。这尤其适合以下情况,即当对导向精度的要求小于对阻尼的要求时。例如,可用在机床上作为利用滚动部件在导轨上导行的防护挡板。在这种情况下不依靠一种绝对线性导向的精度。因而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仅应用一种上述的阻尼轨行走部件。
以下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出说明;其附图为:
图1:一个双导轨系统上物体导向装置的顶视图;
图2:沿图1中剖线Ⅱ-Ⅱ的剖面图;
图3:沿图1中剖线Ⅲ-Ⅲ的剖面图;
图4-8:阻尼轨行走部件另外实施例的与图3中剖面对应的剖面图;
图9:相应图3的一个阻尼轨行走部件剖面图;
图10:图9中箭头×方向的顶视图;
图11:相应图9的阻尼轨行走部件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2:图11中箭头ⅩⅡ方向的顶视图;
图13-15:相应图3的另外的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剖面图;
图16a及16b:相应图2及图3的一个导向及一个阻尼的导轨行走部件的剖面图;
图17:图16b中部分剖面的放大图;
图18:具有阻尼中间层的另一实施形式;
图19:具有阻尼轨行走部件及物体夹持固定件的另一实施形式;
图20及21:一个导向及一个阻尼轨行走部件的另一种配对形式;
图22:图21的放大细节图。
在图1至3中用标号10表示一个基座。在该基座10上放置了彼此平行的两根导轨,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导轨系统。其中每一根导轨用标号12a及12b来表示。这两根轨12a及12b利用固定螺栓14固定在基座10上。这些固定螺栓中的一个示在图2中。
在这两根导轨12a及12b的每根上引入了两个导向的导轨行走部件16及在其中间的一个阻尼的导轨道行走部件18。其结构也可以是:在一个导向的导轨行走部件16的两侧设置两个阻尼的行走部件18。
在图2中可以看到这些导向轨行走部件16中的一个。它包括具有一个腹板部分16b及两个翼板部分16c及16d组成的一个U形基体16a。在每个翼板部分16c及16d的侧面上设置了两个滚子环道即滚珠环道20a及20b,其中每个滚珠环道中设有一个承载的滚珠列20a1或20a2,它们在导轨12a的滚动轨道14a1及14a2上滚行。另一方面,这些承载滚珠列20a1及20a2支承在相应翼板部分16c及16d的行走轨道22a1及22a2上。滚珠环道通过逆行的滚珠列形成闭合,这些逆行的滚珠列经过孔24a1及24a2引导。承载滚子列20a1及20a2利用保持挡板26a与滚子行走轨道22a1及22a2相配合而被保持住,以使得滚珠环道中的滚珠成为导向轨行走部件16上不会被丢失的组成部件,而且当导向轨行走部件从相应的导轨12a上拉出时也是如此。这些承载滚珠列20a1及20a2的力传递平面彼此在图2的截面中围成一个约90°的α角。在基体16a上设有固定用孔28,这些固定孔28用于使基体16a与一个台板30用螺丝连接,后者在图1上用点划线表示。这个台板也被称为“物体”。
在图3中描绘的阻尼轨行走部件18其结构原则上与图2所示的导向轨行走部件16相同,但存在以下区别:在根据图2的导向轨行走部件16的情况下,承载滚珠列20a1及20a2是在这样的行走轨道22a1及22a2上滚行的:这些行走轨道直接地构形在基体16a上,该基体16a在某些情况下是由硬化处理过的滚动轴承钢构成的;而在根据图3的阻尼轨行走部件18的情况下,承载滚珠列120a1及120a2实质上是在一个棱柱形的中间支座132上导行的,该中间支座132上设置了滚珠行走轨道122a1及122a2。保持挡板126a在这里是被保持在该中间支座132侧的。这里承载滚珠列120a1及120a2也是在导轨12a的滚珠滚动轨道14a1及14a2上滚行的。阻尼轨行走部件18的基体18a是由铝制作的。中间支座132是由钢制成的。因此在相同横截面的情况下基体18a比基体16a容易变型。这就引起了这种后果:虽然该导轨行走部件18未对导轨系统12上的物体30的精确导向产生任何实质性贡献,但是它却能起到对振动的抑制作用。通过由钢作成的中间支座132与基体18a之间可能发生的一种微摩擦,就更增加了对振动的阻尼。该阻尼轨行走部件18的对振动的抑制功能尤其是在图3中所示的与运行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中产生影响。但是并不能排除在对平行于运行方向的振动方向也形成一定的振动阻尼作用,这是由于,这时在中间支座132相对于基体18a的微摩擦在与运行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也是可能的。
阻尼轨行走部件18a的阻尼特性还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即该部件18a的横截面作得小于导轨行走部件16的横截面。此外该阻尼特性可受到以下情况的影响:承载滚珠列120a1及120a2的滚珠相对于滚珠行走轨道122a1及122a2的润滑发生了变化。再者,通过对中间支座132不同材料的选择,并尤其是通过在滚珠行走轨道122a1及122a2区域中的中间支座的不同表面硬度也可对该阻尼特性产生影响。还有通过对滚珠环道上的滚珠采用不同的材料,尤其是不同硬度的材料也能影响该阻尼特性。基体16a及18a在物体30上的固定安装基本上是相同的。但也可以通过它们不同的固定形式使阻尼轨行走部件18的阻尼性能受到影响。
在导向轨行走部件16的情况下,基体16a,和与螺孔28共同起作用的、未示出的螺栓以及承载滚珠列20a1与20a2一起形成了物体30与导轨12a之间的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
在根据图3的阻尼轨行走部件18的情况下,其体18a,拧到孔128中的固定螺栓,中间支座132及承载滚珠列120a1及120a2形成了物体30与轨12a之间的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在将根据图2的导向轨行走部件16的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作为一方面和将根据图3的导向轨行走部件18的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作为另一方面进行比较时,基本上表明:对于阻尼轨行走部件18的横向力传递连接装置比导向轨行走部件16的该装置易变形,并且在由确定的激发信号引起的横向振动扰动后,前者比后者显示出快得多的振动幅度衰减。经常有这样的可能性:在导轨的滚动轨道与导轨行走部件之间,承载滚珠列受到预应力。这种预应力也能作为一种阻尼调节参数被利用。
对阻尼特性影响的另一方面体现在阻尼轨行走部件18与物体30之间的连接类型上。它表示在以下的图中:
根据图4,基体18a经过一个阻尼中间层234固定到一个支承板236上,后者在其方面通过螺栓214与物体30相固定。该阻尼中间层234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所有方向上保证基体18a具有抑制振动的可能性,这就是说,可以想象是在图4截面内的任何方向上。该中间层234可构成为一个中间粘着层,例如为一胶粘层或硫化橡胶层,它通过橡胶类材料的硫化可与支承板236的交界面238及与基体18a的交界面240形成连接。
图5的实施形式与图4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承板336构成一个型材料。由此,除阻尼中间层334外,在其体18a及物体30之间还可提供另一个阻尼中间层342。这两个阻尼中间层334及332两者均与行行方向平行放置,并且彼此间围成了一个近似的直角。利用相应于图5的这种方式,就可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振动的抑制作用最佳化。同样地,在图5中的中间层334及332构成为中间粘着层。
在图6中在基体18a及支承板436之间设置了一个阻尼中间层。该基体18a是经过一个有利粘着的中间层434与支承板436相连接的。这里可以通过该阻尼中间层434的预应力来影响阻尼特性。
在图7的实施形式中,在基体18a与支承板536之间设置了一个阻尼中间层546。支承板536与物体30相连接。该阻尼中间层546部分地占据一个倾斜的位置。在对称平面的左侧也有一个对应的阻尼中间层设置在基体18a及支承板536的中间(未示出),该阻尼中间层在这里也是作为粘着中间层构成的。利用阻尼中间层546的斜度可以影响阻尼特性。
在根据图8的实施形式中,物体30与基体18a是通过一个弯成角度的阻尼中间层648作粘性连接的,其中被制成型材的中间层648粘性地布置在一个型材缺口650及支承板636的一个互补型材之间。该中间层648也同样设置在对称平面的左侧上(未示出)。
在根据图9及10的实施形式中,在阻尼轨行走部件18的基体18a上设置了一个用于支承物体30的支承面752。该支承面752是个平面,但具有一个环形槽754,该槽中承放一个由弹性材料作成的密封环755。基体18a利用螺栓与物体30拧紧,螺栓拧入到螺孔728中。在密封件755的内部,也即在环形槽754的内部将放入由粘性阻尼材料作成的层。
在图11及12的实施形式中,在基体18a的顶侧构成了一个平池856。它承受一个例如由弹性塑料作成的阻尼中间层857。该弹性中间层,在未加载的状态下,稍微向上突出超过边缘平面858,并在基体18a与物体通过在螺孔828中拧入螺栓被夹紧的情况下,受到压缩,在某些情况下,被压缩到边缘平面858靠在物体的下平面上。
在根据图9至12的实施形式中,可以去掉在孔728。828中拧入的螺栓,而使得基体18a与物体之间通过粘着力来实现连接。
图13表示与图3相对应的一个剖面。与那一个实施形式不同地,中间支座932被接纳在互补的断面沟960中,在它们的支承面中构成用于接收一个阻尼中间层963的槽962。这些槽962在其端部处可以是封闭的。在该情况下,相应的阻尼层可由液态或弹性材料组成。该槽的填充,在弹性填充物的情况下可以如此衡量,即该填充物在未组装好的状态略高出支承面965,而在装入时,就是说轨行走部件与轨装配在一起时,该填充物受到压缩。但也可以想到,(如图14中表示的)该槽1062在两端或在一端上是开放的。
图15所示为图3中实施形式的变型,其中在基体18a中被开出一个切口1164。利用这样一个切口可以影响基体18a的易变形性,以便增加阻尼。不同于一个切口地,也可以在不同方向上设置不同切口深度及不同切口宽度的多个切口。该切口结构最好在对称线5-5两侧是对称的。该切口中也可填以阻尼层。可以想象,和图15中所示相同的实施形式也可应用在导向轨行走部件上,利用不同的切口填充物可以获得不同的导向及阻尼特性。
在图16a及16b中描绘了半个截面。根据图16a的半截面表示一个导向轨行走部件16,它借助于两个滚柱环圈1220a及1220b在一根导轨12侧导行。其中承载滚柱列1220a1及1220a2的一侧靠在导轨12a的滚动轨道1214a1及1214a2上。
这些滚柱的另一侧直接地靠在基体16a的行走轨道1222a1及1222a2上。这里基体最好也是滚动轴承钢制成的。与此相反地,在图16b所示的一个对应的阻尼轨行走部件上,承载滚柱列1320a1及1320a2是在中间支座1332的行走轨道上导行的,该中间支座的另一侧支承在基体18a的支承面1366上。该支承面1366以放大的比例描绘在图17中。它涉及一个凹槽,该凹槽呈圆柱状或两维凹面弯曲。中间支座1332具有与此对应的凸支承面1368,它也可以是构成圆柱凸面或球状的,其情况视槽1366如何构造而定。该凸及凹的支承面1368及1368的弯曲情况影响了中间支座1332相对基体18a的微摩擦。也可以利用对支承面1366及1368配合的几何图形的确定对阻尼特性带来影响。同样地,滚柱外围形状及硬度也会对阻尼特性产生影响。
在图18中,在一个在导轨12a上行走的阻尼轨行走部件18及台板或物体30之间构成了一个阻尼层1434,该阻尼层在其中间区域1499中构成一个液体渗透“膜”。在该膜1499上部及下部的室1495及1493彼此通过阻尼孔1497相连通,并且在其中注有液体,例如液态油。阻尼层1434可由塑料或橡胶类材料,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由金属制成,其中在金属结构的情况下利用相对小的横截面可保证一定的弹性。在与导轨纵向垂直的平面中的振动引起膜区域1499的变形,并由此引起室1495及1493的相反容积变化。这个容积的平衡是通过阻尼孔1497来实现的。室1495及1493的填充度可通过试验求得,并且它与中间层1434的弹性一样地对阻尼作用具有影响。导轨行走部件18可以取任意构形,例如象图2或图3或图13或图15或图16a及16b中所示的结构。
根据图19的实施形式也表示一个带有阻尼行走部件18的行走导轨12a。阻尼轨行走部件18与一物体或台板30相连接,其中阻尼特性通过阻尼轨行走部件18及物体30之间的连接方式来确定。该阻尼轨行走部件18其基本形状可以构造得与图2,3,13,14,15,16a,16b及17中的相同。在轨行走部件18及物体30之间的连接是由夹体1591形成的,它与物体30例如是用螺栓1589连接的,而用它们垂直于运行方向的侧面1587夹持在导轨行走部件18的端面18S,18t上。该夹持程度同样对阻尼产生主要影响。这种夹持也可利用未示出的应力装置,例如利用螺栓来实现。其阻尼作用在该实施形式中也可通过面1587,18s,18t的表面加工或是在这些面之间任意的中间层而受到影响。也可想象,该夹体1591作成两部分或多部分的,并在它们之间设置单个应力装置部件,如螺丝轴,以便不用外加的工具就能进行所需的夹持。在面1587为一方及面18s,18t作为另一方之间,在工作中会发生微摩擦,即为振幅在微米级范围中的摩擦。
在图20至21中描绘了导向轨行走部件16(图2或20)及阻尼轨行走部件18(图21及22)的另一种组合。图20表示与图3相应的实施形式。其中在U型基体16a中,具有一个作为两个承载滚珠列1620a1,1620a2共同中间支座1632的棱柱,在其上形成了滚珠列1620a1及1620a2的行走面1622a1及1622a2。该棱柱的侧面1632f,1632g彼此形成了一个角度α,它约为小于或接近90°。该棱柱利用这些侧面靠在基体16a的对应支承面上。
力传递合力R作用在滚珠轨道1622a1,1622a2及对面导轨上的滚珠轨道的中间区域上,并与棱柱侧面1632g及1632f大致垂直,它与水平中心平面E形成一个角度β,其约为45°。可以直接地想象到: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在棱柱形中间支座1632及基体16a之间只能产生很微小的微摩擦,因为这是一种取决于形状的嵌合,其嵌合是通过滚珠上的预应力来保证的。
在相应的阻尼轨行走部件18的实施形式中情况则完全不样。这里可以看出一个棱柱形中间支座1633,它支承在基体18a的互补状的凹槽中。棱柱侧面1633f及1633g彼此相交成一个角度α,它实质上大于图20情况中的角度α并小开180°。力传递合力R与水平中心平面E的夹角β在这里也为约45°。但是现在可以看出:力传递合力R与相邻的棱柱侧面1633f相交成锐角γ,而与力传递相关的棱柱侧面1633g交成一个钝角δ。故可直接地联想到,在这个实施形式中在棱柱形中间支座1633及基体18a相应的侧面之间在与运行方向垂直的平面中是可以有微摩擦的。角度α应在120°至180°之间最好选在150°及175°之间。当角度α接近180°或就等于180°时,棱柱形中间支座1633的固定仅是由摩擦力这样实现的,即可想象和基体18a及导轨之间有相应的预应力的情况一样。角度δ的值无论如何应大于90°,最好是大于120°,在一定情况下,甚至大于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