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21328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43136.1

申请日:

2014.12.01

公开号:

CN104491596A

公开日:

2015.04.0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6/8998申请公布日:201504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8申请日:20141201|||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36/899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蒋勇变更后:蒋勇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52300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南环路318号4号楼5单元102室变更后: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西路68号院内1号楼4单元202室|||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8; A61P9/10; A61K35/55(2015.01)N; A61K33/10(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8

申请人:

蒋勇

发明人:

蒋勇

地址:

252300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南环路318号4号楼5单元1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熟地黄、西洋参、枸杞子、核桃肉、鲜荔枝肉、鲜桑椹、鲜龙眼肉、鲜葡萄、乌豆衣、胡麻仁、天门冬、旱莲草、蕤仁、三七、血竭、花蕊石、檵木、黑老虎、蒲黄、川牛膝、泽兰、藁本、白茅根、生山楂、炒麦芽、炒莱菔子、佛手、飞来参、生甘草、麝香。本发明的药物的优点: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疗效明显,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愈后不易复发,有效率95%,治愈率86%。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熟地黄500、西洋参350、枸杞子450、核桃肉450、鲜荔枝肉800、鲜桑椹800、鲜龙眼肉800、鲜葡萄800、乌豆衣450、胡麻仁450、天门冬400、旱莲草450、蕤仁450、三七450、血竭450、花蕊石450、檵木450、黑老虎450、蒲黄450、川牛膝350、泽兰450、藁本150、白茅根250、生山楂800、炒麦芽600、炒莱菔子360、佛手450、飞来参450、生甘草120、麝香6,首先将麝香6、血竭450共研极细粉收瓶备用,然后将以上其它中药原料放进砂锅内,然后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浸泡20分钟把水倒掉,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把以上四次熬的药液一块倒进砂锅内用武火熬开,改用中火熬至稀糊时,改用文火熬成药膏,倒出阴干或用烘箱烘干,烘箱的温度在45-55℃之间,将药膏粉碎过200目筛,既得药粉,然后将药粉和麝香、血竭共研的极细粉混合均匀炼蜜为丸,每丸6克。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纯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中风传统医学还叫偏瘫,偏枯等。现代医学则归于中急性脑血管疾病。肝肾阴虚型中风传统医学单独论述的很少,本人在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肝肾阴虚型中风一症颇多。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不足,不能上充于脑以充盈脑部血管,致使血郁,血凝滞于脑部血管而形成血拴使脉道不通、蒙闭清窍,则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红津少,脉细弦数。现代医学则认为中风由中急性脑血管疾病因起。是由血脂高,血液粘稠,血管壁弹性降低,血压高而形成栓塞或血管破裂、血流于血管外形成脑溢血所致。现代医学多采取降血压,降血脂,稀释血液治疗,而不究其病因,只知治标不治本,因此有的患中风病人虽然一时治好了,但极易复发,甚至越治越重,治愈率低,治疗慢。西药大都有副作用,对人体有害。中医则多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天麻钧藤散《杂病论治新义》,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小活络丹《局方》加减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具有辩证不准,用药不精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效果好,治愈快, 治愈率高的纯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熟地黄500、西洋参350、枸杞子450、核桃肉450、鲜荔枝肉800、鲜桑椹800、鲜龙眼肉800、鲜葡萄800、乌豆衣450、胡麻仁450、天门冬400、旱莲草450、蕤仁450、三七450、血竭450、花蕊石450、檵木450、黑老虎450、蒲黄450、川牛膝350、泽兰450、藁本150、白茅根250、生山楂800、炒麦芽600、炒莱菔子360、佛手450、飞来参450、生甘草120、麝香6。首先将麝香6、血竭450共研极细粉收瓶备用,然后将以上其它中药原料放进砂锅内,然后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浸泡20分钟把水倒掉,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把以上四次熬的药液一块倒进砂锅内用武火熬开,改用中火熬至稀糊时,改用文火熬成药膏,倒出阴干或用烘箱烘干,烘箱的温度在45-55℃之间,将药膏粉碎过200目筛,既得药粉,然后将药粉和麝香、血竭共研的极细粉混合均匀炼蜜为丸,每丸6克。
所述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服用方法:每次服6克,日服2次,早、晚饭后温开水服下。
治疗疗程:60天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可治愈,重者,2-3个疗程 可治愈。
治疗效果:应用本发明上述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疗效明显,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愈后不易复发,有效率95%,治愈率86%。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开胃消食的功效。
本发明的药物主治肝肾阴虚型中风引起的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红津少,脉细弦数。
本发明的药物机理如下: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肝、肾、心经。具有补血,滋阴的功效。参考《中医方药学,广东中医学院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6月第1次印刷,见609页》
西洋参:味甘、苦,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益气生津,养阴清热的作用。《同上,见605页》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名目的作用。《同上,见613-614页》
鲜桑椹:味甘,性微凉。入肝、肾经。具有养血滋阴,润燥滑肠的作用。《同上,见615页》
鲜龙眼肉:味甘,性平。入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同上,见616页》具有养肝血的作用。
核桃肉:味甘,性温。质润多脂。入肾、肺经。具有补肾强腰膝,益肺喘的功效。《同上,见630页》
乌豆衣: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养血补肾的功效。《同上,见615-616页》
胡麻仁:味甘、咸,性微温。入肾、肺经。具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的功效。《同上,见617页》
天门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肾经。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同上,见632页》
旱莲草:味甘、酸,性微寒。入肝、肾经。具有滋养肝肾,凉血止血的功效。《同上,见636页》
蕤仁:味甘,性平。入肝经。具有养肝明目的功效。《同上,见639页》本品养肝血。
三七: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肝、胃经。具有祛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同上,见527页》
血竭:味甘、咸,性平。入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祛瘀止痛,敛疮生肌的功效。《同上,见530-531页》
花蕊石:味酸、涩,性平。入肝经。具有化瘀止血的功效。《同上,见532页》
檵木: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止血,活血祛瘀的功效。《同上,见538-539页》
黑老虎:味辛,性温。气香。具有行气止痛,活血祛瘀的功效。《同上,见501页》
蒲黄:味甘,性平。入肝,脾经。具有止血,活血祛瘀的功效《同上,见526页》
川牛膝:味苦、酸,性平、入肝、肾经。具有活血祛淤,强筋骨、利关节,引血下行之功,《同上,见551-552页》
泽兰:味苦、辛,性微温。气香。入脾、肝经。具有活血通经,行水的作用。《同上,见555页》
藁本:味辛,性温。入膀胱经。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同上,见381页》可引药力上达巅顶。
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同上,见522页》
生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导滞,化瘀散结功效。《同上,见461页》
炒麦芽:味咸、甘,性平。入脾、胃经。具有消食健胃,回乳的功效。《同上,见462页》
炒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具有消食导滞,降气祛痰的功效。《同上,见460页》
佛手:味辛、微苦,微温。入肝、脾、胃经。具有行气止痛,和胃健脾的功效。《同上,见485页》
飞来参:味甘,性平。具有养阴润燥,补脾益气的功效。《同上,见642页》
生甘草:生用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功效。《同上,见602-603页》
麝香:味辛,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芳香宣窍,活血散瘀的功效。《同上,见718页》;
鲜荔枝肉:味甘、酸,性温。归肝、脾经。具有养血健脾,行气消肿的功效。参考(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2月第18次印刷,见2193页)本品能温滋肝血。
鲜葡萄:味甘、酸,性平。归肺、脾、肾经。具有补气血,舒筋络,利小便的功效。(同上,见3216页)本品能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本人在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肝肾阴虚型中风一症颇多。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不足,不能上充于脑以充盈脑部血管,致使血郁,血凝滞于脑部血管而形成血拴使脉道不通、蒙闭清窍,则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红津少,脉细弦数,治宜补肝肾,益精血,活血化瘀,健脾开胃,方能迅速治愈肝肾阴虚型中风。故用熟地黄、西洋参、枸杞子、鲜桑椹、鲜龙眼肉、核桃肉、乌豆衣、胡麻仁、旱莲草、蕤仁、天门冬、鲜荔枝肉、鲜葡萄为君滋补肝肾,肝肾阴液充足,能上达脑部血管,使血管充盈,使血活瘀祛,则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红津少,脉细弦数自然消失;用三七、血竭、花蕊石、檵木、黑老虎、蒲黄、川牛膝、泽兰为臣活血化瘀,以化脑部之血瘀;用麝香、藁本芳香开窍,引药力达病所; 用生山楂、飞来参、佛手、炒莱菔子、炒麦芽、白茅根、生甘草为使健脾开胃,消食化积,运载药力直达病所,诸药相合,相得益彰,具有滋补肝肾,活血祛瘀,开胃消食的功效,诸症自然消失于无形,故具有迅速治愈肝肾阴虚型中风。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取熟地黄500、西洋参350、枸杞子450、核桃肉450、鲜荔枝肉800、鲜桑椹800、鲜龙眼肉800、鲜葡萄800、乌豆衣450、胡麻仁450、天门冬400、旱莲草450、蕤仁450、三七450、血竭450、花蕊石450、檵木450、黑老虎450、蒲黄450、川牛膝350、泽兰450、藁本150、白茅根250、生山楂800、炒麦芽600、炒莱菔子360、佛手450、飞来参450、生甘草120、麝香6。首先将麝香6、血竭450共研极细粉收瓶备用,然后将以上其它中药原料放进砂锅内,然后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浸泡20分钟把水倒掉,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把以上四次熬的药液一块倒进砂锅内用武火熬开,改用中火熬至稀糊时,改用文火熬成药膏,倒出阴干或用烘箱烘干,烘箱的温度在45-55℃之间,将药膏粉碎过200目筛,既得药粉,然后将药粉和麝香、血竭共研的极细粉混合均匀炼蜜为丸,每丸6克。
所述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服用方法:每次服6克,日服2次,早、晚饭后温开水服下。
治疗疗程:60天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可治愈,重者,2-3个疗程可治愈。
治疗效果:应用本发明上述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疗效明显,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愈后不易复发,有效率95%,治愈率86%。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开胃消食的功效。
本发明的药物主治肝肾阴虚型中风引起的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津少,脉细弦数。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将临床共同主要症状: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津少,脉细弦数的200例诊断为肝肾阴虚型中风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分给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试验组分给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立档留查加以统计对比。对照组用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上的计量用药,水煎服,一日一剂,晚饭后服,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60天。试验组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按上述服用方法治疗,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60天。共治疗3个疗程。皆以症状: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 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津少,脉细弦数减轻为有效,皆以症状:手足麻痹,瘫痪,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神志尚清,头发皱而晕痛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酸腿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遗精、盗汗,性欲低,月经不调、量少,不孕、舌津少,脉细弦数完全消失为痊愈,统计结果如下:
表1 对照组疗效情况

表2 实现组疗效情况

本发明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效果优于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效果,值得推广。
举例说明:
典型病例1、阳谷县城关镇东街,干部,李XX,男,48岁,2009年7月8号来诊,家人述,得中风不语已经2个月余,曾到聊城人民医院看,聊城人民医院做CT检查,脑后左侧血管栓塞有1.2厘米长,被聊城人民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即中风不语。经用中西药治疗近两个月症状未见轻,故来诊。症见:言语不清、口眼向右歪,流口水,意识清楚,右手、足不能活动自如,有知觉,视物模糊,耳鸣耳聋、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胁隐痛,盗汗,大便干,舌红津少,脉细弦数,临床诊断肝肾阴虚型 中风,咐其停一切药物,改服本发明药物,开始,日服3次,每次1丸,饭后温开水冲服,服30天后,每天改服2次,每次1丸,早、晚饭后温开水冲服,服30天后,再来,二诊,症见:口水流的轻了,右手、右足能活动,口眼向右歪斜的轻了,其它诸症均已改善,咐其仍按每日服2次,每次1丸,早、晚饭后温开水冲服,服60天后再来,三诊,本人骑着自行车来的,自述,一切症状全部消失,就是右手和右腿还不如以前有劲,症见:脉已平和,苔已正常,说话一如常人,精神良好,意识清楚,手、足感觉敏感,用力不如常人,咐其仍按每日服2次,每次1丸,早、晚饭前温开水冲服,服30天后,四诊,一切症状完全消失,已能恢复正常工作,手、足感觉正常,用力一如常人,于2009年12月15号到聊城市人民医院做CT检查,发现脑后左侧1.2厘米长的血管栓塞已经消失。为防复发,改每天晚饭后服本发明药物1丸,温开水服下,服30天,随访自今未复发。
病例2、阳谷县西湖乡大门村民王XX,女,45岁,2010年3月11号来诊,症见:左手发麻,言语不清、神志清楚,头晕目眩、两眼干涩、眼模糊,耳鸣、腰酸腿软无力,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两胁隐隐疼痛,月经不调、量少,舌苔少,脉细弦,做CT检查,脑后右侧血管栓塞有0.6厘米长,临床诊断为肝肾阴虚型中风,随让其服本发明药物,日服2次,每次1丸,早、晚饭前温开水冲服,服60天后再来,二诊,诸症均改善,咐其仍按日服2次,每次1丸,饭前温开水冲服,服60天后再来,三诊,一切症状全部消失,脉细,咐其仍按日服2次,每次1丸,饭前温开水冲服,服30天后,四诊,脉已平和,能下地干活了,为防复发,改每天晚饭前用温开水服本发明药1丸,服30天,随访自今未复发。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43136.1 (22)申请日 2014.12.01 A61K 36/8998(2006.01) A61P 9/10(2006.01) A61K 35/55(2015.01) A61K 33/10(2006.01) (71)申请人 蒋勇 地址 252300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南环路 318 号 4 号楼 5 单元 102 室 (72)发明人 蒋勇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 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 药组合物, 它是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 熟地 黄、 西洋。

2、参、 枸杞子、 核桃肉、 鲜荔枝肉、 鲜桑椹、 鲜 龙眼肉、 鲜葡萄、 乌豆衣、 胡麻仁、 天门冬、 旱莲草、 蕤仁、 三七、 血竭、 花蕊石、 檵木、 黑老虎、 蒲黄、 川 牛膝、 泽兰、 藁本、 白茅根、 生山楂、 炒麦芽、 炒莱菔 子、 佛手、 飞来参、 生甘草、 麝香。本发明的药物的 优点 : 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疗效明显, 服用方便, 无毒副作用, 愈后不易复发, 有效率 95, 治愈率 86。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9159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

3、04.08 CN 104491596 A 1/1 页 2 1.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它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 配制而成的, 熟地黄 500、 西洋参 350、 枸杞子 450、 核桃肉 450、 鲜荔枝肉 800、 鲜桑椹 800、 鲜龙眼肉 800、 鲜葡萄 800、 乌豆衣 450、 胡麻仁 450、 天门冬 400、 旱莲草 450、 蕤仁 450、 三七 450、 血竭 450、 花蕊石 450、 檵木 450、 黑老虎 450、 蒲黄 450、 川牛膝 350、 泽兰 450、 藁本 150、 白茅根 250、 生山楂 800、 炒麦芽 600、 炒莱。

4、菔子 360、 佛手 450、 飞来参 450、 生甘草 120、 麝香 6, 首先将麝香 6、 血竭 450 共研极细粉收瓶备用, 然后将以上其它中药原料放进砂锅内, 然 后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 5 厘米, 浸泡 20 分钟把水倒掉, 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 5 厘米, 用武火熬开, 改用文火熬 30 分钟把药液倒出, 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 3 厘米, 用武火熬开, 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 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 用武火 熬开, 改用文火熬 30 分钟把药液倒出, 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 3 厘米, 用武火熬开, 改用文火熬 30 分钟把药液倒出, 把以上四。

5、次熬的药液一块倒进砂锅内用武火熬开, 改用中 火熬至稀糊时, 改用文火熬成药膏, 倒出阴干或用烘箱烘干, 烘箱的温度在 45-55之间, 将药膏粉碎过 200 目筛, 既得药粉, 然后将药粉和麝香、 血竭共研的极细粉混合均匀炼蜜为 丸, 每丸 6 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91596 A 2 1/6 页 3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纯中药技术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及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中风传统医学还叫偏瘫, 偏枯等。现代医学则归于中急性脑血管疾病。肝肾阴虚 型中风传统医学单独论述的很少, 本人。

6、在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 肝肾阴虚型中风一症颇多。 因肝藏血, 肾藏精, 精血不足, 不能上充于脑以充盈脑部血管, 致使血郁, 血凝滞于脑部血管 而形成血拴使脉道不通、 蒙闭清窍, 则手足麻痹, 瘫痪, 言语不清, 口眼歪斜, 神志尚清, 头发 皱而晕痛目眩、 目干、 视物模糊, 耳鸣耳聋、 手足麻木, 腰酸腿软, 口燥咽干, 失眠多梦, 五心 烦热, 胁隐痛, 遗精、 盗汗, 性欲低, 月经不调、 量少, 不孕、 舌红津少, 脉细弦数。现代医学则 认为中风由中急性脑血管疾病因起。是由血脂高, 血液粘稠, 血管壁弹性降低, 血压高而形 成栓塞或血管破裂、 血流于血管外形成脑溢血所致。现代医学多采。

7、取降血压, 降血脂, 稀释 血液治疗, 而不究其病因, 只知治标不治本, 因此有的患中风病人虽然一时治好了, 但极易 复发, 甚至越治越重, 治愈率低, 治疗慢。西药大都有副作用, 对人体有害。中医则多用补阳 还五汤 医林改错 , 天麻钧藤散 杂病论治新义 ,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小活络丹 局方 加减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具有辩证不准, 用药不精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效果好, 治愈快, 治愈率高的 纯中药制剂。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 征在于 : 它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

8、配制而成的, 熟地黄 500、 西洋参 350、 枸杞子 450、 核桃 肉 450、 鲜荔枝肉 800、 鲜桑椹 800、 鲜龙眼肉 800、 鲜葡萄 800、 乌豆衣 450、 胡麻仁 450、 天门 冬 400、 旱莲草 450、 蕤仁 450、 三七 450、 血竭 450、 花蕊石 450、 檵木 450、 黑老虎 450、 蒲黄 450、 川牛膝 350、 泽兰 450、 藁本 150、 白茅根 250、 生山楂 800、 炒麦芽 600、 炒莱菔子 360、 佛 手 450、 飞来参 450、 生甘草 120、 麝香 6。首先将麝香 6、 血竭 450 共研极细粉收瓶备用, 然后。

9、 将以上其它中药原料放进砂锅内, 然后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 5 厘米, 浸泡 20 分钟把水倒 掉, 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 5 厘米, 用武火熬开, 改用文火熬 30 分钟把药液倒出, 然 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 用武火熬开, 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 然后再向 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 用武火熬开, 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 然后再向砂锅内 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 用武火熬开, 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 把以上四次熬的药液一 块倒进砂锅内用武火熬开, 改用中火熬至稀糊时, 改用文火熬成药膏, 倒出阴干或用烘箱烘 干, 烘箱的温度在 45-55之间, 将药膏粉。

10、碎过 200 目筛, 既得药粉, 然后将药粉和麝香、 血 竭共研的极细粉混合均匀炼蜜为丸, 每丸 6 克。 0005 所述的中药原料的 “重量” 以 “克” 为单位。 说 明 书 CN 104491596 A 3 2/6 页 4 0006 服用方法 : 每次服 6 克, 日服 2 次, 早、 晚饭后温开水服下。 0007 治疗疗程 : 60 天为 1 个疗程, 轻者 1 个疗程可治愈, 重者, 2-3 个疗程可治愈。 0008 治疗效果 : 应用本发明上述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疗效明显, 服用方便, 无毒副 作用, 愈后不易复发, 有效率 95, 治愈率 86。 0009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滋补。

11、肝肾, 活血化瘀, 开胃消食的功效。 0010 本发明的药物主治肝肾阴虚型中风引起的手足麻痹, 瘫痪, 言语不清、 口眼歪斜, 神志尚清, 头发皱而晕痛目眩、 目干、 视物模糊, 耳鸣耳聋、 手足麻木, 腰酸腿软, 口燥咽干, 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 胁隐痛, 遗精、 盗汗, 性欲低, 月经不调、 量少, 不孕、 舌红津少, 脉细弦 数。 0011 本发明的药物机理如下 : 0012 熟地黄 : 味甘, 性微温。入肝、 肾、 心经。具有补血, 滋阴的功效。参考 中医方药 学, 广东中医学院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3 年 6 月第 1 次印刷, 见 609 页 0013 西洋参 : 味。

12、甘、 苦, 性凉。入肺、 胃经。具有益气生津, 养阴清热的作用。 同上, 见 605 页 0014 枸杞子 : 味甘, 性平。入肝、 肾经。具有滋补肝肾, 益精名目的作用。 同上, 见 613-614 页 0015 鲜桑椹 : 味甘, 性微凉。入肝、 肾经。具有养血滋阴, 润燥滑肠的作用。 同上, 见 615 页 0016 鲜龙眼肉 : 味甘, 性平。入心、 脾经。具有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的功效。 同上, 见 616 页 具有养肝血的作用。 0017 核桃肉 : 味甘, 性温。 质润多脂。 入肾、 肺经。 具有补肾强腰膝, 益肺喘的功效。 同 上, 见 630 页 0018 乌豆衣 : 味甘,。

13、 性平。入肝、 肾经。具有养血补肾的功效。 同上, 见 615-616 页 0019 胡麻仁 : 味甘、 咸, 性微温。入肾、 肺经。具有滋养肝肾, 润燥滑肠的功效。 同上, 见 617 页 0020 天门冬 : 味甘、 微苦, 性寒。入肺、 肾经。具有养阴清热, 润肺滋肾的功效。 同上, 见 632 页 0021 旱莲草 : 味甘、 酸, 性微寒。入肝、 肾经。具有滋养肝肾, 凉血止血的功效。 同上, 见 636 页 0022 蕤仁 : 味甘, 性平。入肝经。具有养肝明目的功效。 同上, 见 639 页 本品养肝血。 0023 三七 : 味甘、 微苦, 性微温。入肝、 胃经。具有祛瘀止血, 。

14、消肿止痛的作用。 同上, 见 527 页 0024 血竭 : 味甘、 咸, 性平。 入心、 肝经。 具有收敛止血, 祛瘀止痛, 敛疮生肌的功效。 同 上, 见 530-531 页 0025 花蕊石 : 味酸、 涩, 性平。入肝经。具有化瘀止血的功效。 同上, 见 532 页 0026 檵木 : 味苦、 涩, 性微寒。具有止血, 活血祛瘀的功效。 同上, 见 538-539 页 0027 黑老虎 : 味辛, 性温。气香。具有行气止痛, 活血祛瘀的功效。 同上, 见 501 页 0028 蒲黄 : 味甘, 性平。入肝, 脾经。具有止血, 活血祛瘀的功效 同上, 见 526 页 0029 川牛膝 :。

15、 味苦、 酸, 性平、 入肝、 肾经。具有活血祛淤, 强筋骨、 利关节, 引血下行之 说 明 书 CN 104491596 A 4 3/6 页 5 功,同上, 见 551-552 页 0030 泽兰 : 味苦、 辛, 性微温。气香。入脾、 肝经。具有活血通经, 行水的作用。 同上, 见 555 页 0031 藁本 : 味辛, 性温。入膀胱经。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 同上, 见 381 页 可引药力 上达巅顶。 0032 白茅根 : 味甘, 性寒。入肺、 胃、 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 清热利尿的功效。 同上, 见 522 页 0033 生山楂 : 味酸, 甘。性微温。归脾、 胃、 肝经。具有消食导。

16、滞, 化瘀散结功效。 同 上, 见 461 页 0034 炒麦芽 : 味咸、 甘, 性平。入脾、 胃经。具有消食健胃, 回乳的功效。 同上, 见 462 页 0035 炒莱菔子 : 味辛、 甘, 性平。入脾、 胃、 肺经。具有消食导滞, 降气祛痰的功效。 同 上, 见 460 页 0036 佛手 : 味辛、 微苦, 微温。入肝、 脾、 胃经。具有行气止痛, 和胃健脾的功效。 同上, 见 485 页 0037 飞来参 : 味甘, 性平。具有养阴润燥, 补脾益气的功效。 同上, 见 642 页 0038 生甘草 : 生用味甘, 性平。入脾、 肺经。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润肺止咳, 调和药 性。

17、, 缓急止痛的功效。 同上, 见 602-603 页 0039 麝香 : 味辛, 性温。入心、 脾经。具有芳香宣窍, 活血散瘀的功效。 同上, 见 718 页 ; 0040 鲜荔枝肉 : 味甘、 酸, 性温。 归肝、 脾经。 具有养血健脾, 行气消肿的功效。 参考(中 药大辞典,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年 2 月第 18 次印刷, 见 2193 页 ) 本品能温滋肝血。 0041 鲜葡萄 : 味甘、 酸, 性平。归肺、 脾、 肾经。具有补气血, 舒筋络, 利小便的功效。( 同 上, 见 3216 页 ) 本品能补气, 滋肾液, 益肝阴, 强筋骨, 止渴, 安胎。。

18、 0042 本人在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 肝肾阴虚型中风一症颇多。因肝藏血, 肾藏精, 精血 不足, 不能上充于脑以充盈脑部血管, 致使血郁, 血凝滞于脑部血管而形成血拴使脉道不 通、 蒙闭清窍, 则手足麻痹, 瘫痪, 言语不清、 口眼歪斜, 神志尚清, 头发皱而晕痛目眩、 目干、 视物模糊, 耳鸣耳聋、 手足麻木, 腰酸腿软, 口燥咽干, 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 胁隐痛, 遗精、 盗 汗, 性欲低, 月经不调、 量少, 不孕、 舌红津少, 脉细弦数, 治宜补肝肾, 益精血, 活血化瘀, 健 脾开胃, 方能迅速治愈肝肾阴虚型中风。故用熟地黄、 西洋参、 枸杞子、 鲜桑椹、 鲜龙眼肉、 核桃肉、 。

19、乌豆衣、 胡麻仁、 旱莲草、 蕤仁、 天门冬、 鲜荔枝肉、 鲜葡萄为君滋补肝肾, 肝肾阴液 充足, 能上达脑部血管, 使血管充盈, 使血活瘀祛, 则手足麻痹, 瘫痪, 言语不清、 口眼歪斜, 神志尚清, 头发皱而晕痛目眩、 目干、 视物模糊, 耳鸣耳聋、 手足麻木, 腰酸腿软, 口燥咽干, 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 胁隐痛, 遗精、 盗汗, 性欲低, 月经不调、 量少, 不孕、 舌红津少, 脉细弦 数自然消失 ; 用三七、 血竭、 花蕊石、 檵木、 黑老虎、 蒲黄、 川牛膝、 泽兰为臣活血化瘀, 以化脑 部之血瘀 ; 用麝香、 藁本芳香开窍, 引药力达病所 ; 用生山楂、 飞来参、 佛手、 炒莱。

20、菔子、 炒麦 芽、 白茅根、 生甘草为使健脾开胃, 消食化积, 运载药力直达病所, 诸药相合, 相得益彰, 具有 滋补肝肾, 活血祛瘀, 开胃消食的功效, 诸症自然消失于无形, 故具有迅速治愈肝肾阴虚型 说 明 书 CN 104491596 A 5 4/6 页 6 中风。 具体实施方案 004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44 实施例 : 取熟地黄 500、 西洋参 350、 枸杞子 450、 核桃肉 450、 鲜荔枝肉 800、 鲜桑椹 800、 鲜龙眼肉 800、 鲜葡萄 800、 乌豆衣 450、 胡麻仁 450、 天门冬 400、 旱莲草 450、 蕤仁 450、 三七 。

21、450、 血竭 450、 花蕊石 450、 檵木 450、 黑老虎 450、 蒲黄 450、 川牛膝 350、 泽兰 450、 藁本 150、 白茅根 250、 生山楂 800、 炒麦芽 600、 炒莱菔子 360、 佛手 450、 飞来参 450、 生甘草 120、 麝香 6。首先将麝香 6、 血竭 450 共研极细粉收瓶备用, 然后将以上其它中药原料放进砂锅 内, 然后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5厘米, 浸泡20分钟把水倒掉, 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 高 5 厘米, 用武火熬开, 改用文火熬 30 分钟把药液倒出, 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 3 厘 米, 用武火熬开, 改用文火熬 30 分钟。

22、把药液倒出, 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 3 厘米, 用 武火熬开, 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 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 用武火熬 开, 改用文火熬 30 分钟把药液倒出, 把以上四次熬的药液一块倒进砂锅内用武火熬开, 改 用中火熬至稀糊时, 改用文火熬成药膏, 倒出阴干或用烘箱烘干, 烘箱的温度在 45-55之 间, 将药膏粉碎过 200 目筛, 既得药粉, 然后将药粉和麝香、 血竭共研的极细粉混合均匀炼 蜜为丸, 每丸 6 克。 0045 所述的中药原料的 “重量” 以 “克” 为单位。 0046 服用方法 : 每次服 6 克, 日服 2 次, 早、 晚饭后温开水服下。 0。

23、047 治疗疗程 : 60 天为 1 个疗程, 轻者 1 个疗程可治愈, 重者, 2-3 个疗程可治愈。 0048 治疗效果 : 应用本发明上述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疗效明显, 服用方便, 无毒副 作用, 愈后不易复发, 有效率 95, 治愈率 86。 0049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滋补肝肾, 活血化瘀, 开胃消食的功效。 0050 本发明的药物主治肝肾阴虚型中风引起的手足麻痹, 瘫痪, 言语不清、 口眼歪斜, 神志尚清, 头发皱而晕痛目眩、 目干、 视物模糊, 耳鸣耳聋、 手足麻木, 腰酸腿软, 口燥咽干, 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 胁隐痛, 遗精、 盗汗, 性欲低, 月经不调、 量少, 不孕、 。

24、舌津少, 脉细弦数。 0051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 将临床共同主要症状 : 手足麻痹, 瘫痪, 言语不清、 口眼 歪斜, 神志尚清, 头发皱而晕痛目眩、 目干、 视物模糊, 耳鸣耳聋、 腰酸腿软, 口燥咽干, 失眠 多梦, 五心烦热, 胁隐痛, 遗精、 盗汗, 性欲低, 月经不调、 量少, 不孕、 舌津少, 脉细弦数的 200 例诊断为肝肾阴虚型中风患者, 其中男 100 例, 女 100 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 分给 100 例, 其中男 50 例, 女 50 例 ; 试验组分给 100 例, 其中男 50 例, 女 50 例, 立档留查加 以统计对比。对照组用镇肝熄风汤 。

25、医学衷中参西录 上的计量用药, 水煎服, 一日一剂, 晚 饭后服, 治疗 3 个疗程, 每个疗程 60 天。试验组用本发明药物治疗, 按上述服用方法治疗, 治疗 3 个疗程, 每个疗程 60 天。共治疗 3 个疗程。皆以症状 : 手足麻痹, 瘫痪, 言语不清、 口 眼歪斜, 神志尚清, 头发皱而晕痛目眩、 目干、 视物模糊, 耳鸣耳聋、 手足麻木, 腰酸腿软, 口 燥咽干, 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 胁隐痛, 遗精、 盗汗, 性欲低, 月经不调、 量少, 不孕、 舌津少, 脉 细弦数减轻为有效, 皆以症状 : 手足麻痹, 瘫痪, 言语不清、 口眼歪斜, 神志尚清, 头发皱而晕 痛目眩、 目干、 。

26、视物模糊, 耳鸣耳聋、 手足麻木, 腰酸腿软, 口燥咽干, 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 胁 隐痛, 遗精、 盗汗, 性欲低, 月经不调、 量少, 不孕、 舌津少, 脉细弦数完全消失为痊愈, 统计结 说 明 书 CN 104491596 A 6 5/6 页 7 果如下 : 0052 表 1 对照组疗效情况 0053 0054 表 2 实现组疗效情况 0055 0056 本发明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效果优于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疗 肝肾阴虚型中风的效果, 值得推广。 0057 举例说明 : 0058 典型病例 1、 阳谷县城关镇东街, 干部, 李 XX, 男, 48 岁, 2009 年 7 。

27、月 8 号来诊, 家人 述, 得中风不语已经 2 个月余, 曾到聊城人民医院看, 聊城人民医院做 CT 检查, 脑后左侧血 管栓塞有 1.2 厘米长, 被聊城人民医院诊断为脑血栓, 即中风不语。经用中西药治疗近两个 月症状未见轻, 故来诊。症见 : 言语不清、 口眼向右歪, 流口水, 意识清楚, 右手、 足不能活动 自如, 有知觉, 视物模糊, 耳鸣耳聋、 口燥咽干, 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 胁隐痛, 盗汗, 大便干, 舌红津少, 脉细弦数, 临床诊断肝肾阴虚型中风, 咐其停一切药物, 改服本发明药物, 开始, 日服 3 次, 每次 1 丸, 饭后温开水冲服, 服 30 天后, 每天改服 2 。

28、次, 每次 1 丸, 早、 晚饭后温开 水冲服, 服 30 天后, 再来, 二诊, 症见 : 口水流的轻了, 右手、 右足能活动, 口眼向右歪斜的轻 了, 其它诸症均已改善, 咐其仍按每日服 2 次, 每次 1 丸, 早、 晚饭后温开水冲服, 服 60 天后 再来, 三诊, 本人骑着自行车来的, 自述, 一切症状全部消失, 就是右手和右腿还不如以前有 劲, 症见 : 脉已平和, 苔已正常, 说话一如常人, 精神良好, 意识清楚, 手、 足感觉敏感, 用力不 如常人, 咐其仍按每日服 2 次, 每次 1 丸, 早、 晚饭前温开水冲服, 服 30 天后, 四诊, 一切症状 完全消失, 已能恢复正常。

29、工作, 手、 足感觉正常, 用力一如常人, 于 2009 年 12 月 15 号到聊城 市人民医院做 CT 检查, 发现脑后左侧 1.2 厘米长的血管栓塞已经消失。为防复发, 改每天 晚饭后服本发明药物 1 丸, 温开水服下, 服 30 天, 随访自今未复发。 0059 病例 2、 阳谷县西湖乡大门村民王 XX, 女, 45 岁, 2010 年 3 月 11 号来诊, 症见 : 左手 发麻, 言语不清、 神志清楚, 头晕目眩、 两眼干涩、 眼模糊, 耳鸣、 腰酸腿软无力, 咽干, 失眠多 梦, 五心烦热, 两胁隐隐疼痛, 月经不调、 量少, 舌苔少, 脉细弦, 做 CT 检查, 脑后右侧血管栓。

30、 塞有 0.6 厘米长, 临床诊断为肝肾阴虚型中风, 随让其服本发明药物, 日服 2 次, 每次 1 丸, 早、 晚饭前温开水冲服, 服 60 天后再来, 二诊, 诸症均改善, 咐其仍按日服 2 次, 每次 1 丸, 饭前温开水冲服, 服 60 天后再来, 三诊, 一切症状全部消失, 脉细, 咐其仍按日服 2 次, 每次 1 丸, 饭前温开水冲服, 服 30 天后, 四诊, 脉已平和, 能下地干活了, 为防复发, 改每天晚饭前 说 明 书 CN 104491596 A 7 6/6 页 8 用温开水服本发明药 1 丸, 服 30 天, 随访自今未复发。 说 明 书 CN 104491596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