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21252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50485.6

申请日:

2014.12.10

公开号:

CN104521693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01G 25/02登记生效日:2018011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贵州远方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贵州远方城投市政环境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山西路77号华亿大厦20-6变更后权利人: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山西路77号华亿大厦1幢20层7号|||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01G 25/0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贵州远方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变更后:贵州远方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山西路77号华亿大厦20-6变更后: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山西路77号华亿大厦20-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25/02申请日:20141210|||公开

IPC分类号:

A01G25/02; A01G25/16

主分类号:

A01G25/02

申请人:

贵州远方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鼎; 袁盛华; 汪培己

地址:

550002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山西路77号华亿大厦20-6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2108

代理人:

赵彦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在园林雨水汇集区域开设有蓄水池(1),在蓄水池(1)内设水泵(5),水泵(5)的进水管位于蓄水池(1)内,出水管与园林滴管系统连接,在水泵(5)上设有启停控制芯片(6),启停控制芯片(6)与连接在园林内的湿度检测探头(7)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坡地园林雨水汇集区域开设蓄水池,在蓄水池内连接灌溉用水泵,在水泵上设有启停控制芯片,启停控制芯片与连接在园林内的湿度检测探头连接,这样当湿度检测探头检测的湿度信号低于启停控制芯片的限值后,控制芯片就可控制水泵工作,实现智能化灌溉;蓄水池的设置可利用雨水进行园林灌溉,达到节水、降耗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它包括需人工灌溉的园林,其特征在于:在园林雨水汇集区域开设有蓄水池(1),在蓄水池(1)内设水泵(5),水泵(5)的进水管位于蓄水池(1)内,出水管与园林滴管系统连接,在水泵(5)上设有启停控制芯片(6),启停控制芯片(6)与连接在园林内的湿度检测探头(7)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蓄水池(1)内设有根据其开口形状设计的环形隔板(2),在环形隔板(2)的中下段开设有漏水孔,环形隔板(2)上漏水孔的上方连接有水平滤板(3),在环形隔板(2)的上方设有网孔状盖板(4),网孔状盖板(4)的上端面与蓄水池(1)端口齐平,水泵(5)和启停控制芯片(6)连接在网孔状盖板(4)的下端面,水泵(5)的进水管与水平滤板(3)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环形隔板(2)的顶部开设有穿管的凹槽(8),凹槽(8)所对的蓄水池(1)的池壁上开设有穿管孔(9),水泵(5)的出水管位于凹槽(8)和穿管孔(9)内。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蓄水池(1)的底部设有15-20°的倾角;蓄水池(1)内壁与环形隔板(2)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抽污泥管的直径。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泵(5)的进水管上设有滤网。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网孔状盖板(4)的上方覆盖有人工草坪或摆放有花卉。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属于园林建设技术领。
背景技术
园林建设是指为人为的对人类生活、休息、游览场所而进行的绿化。其包括常见的公园、植物园、生活、办公小区等。现有的园林建设是利用植物材料为主,因景造园;同时充分发挥园林的综合功能,提供更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上述基础上,人工种植前后的植物灌溉是不可缺少。
在现有的园林中,灌溉技术多为以下两种,其一是多将供水管道与园林内浇灌水管连接,其二或采用抽水泵与园林内浇灌水管连接;上述两种方式第一种成本较高,浇灌管路较长、造价较高;第二种水泵供水,存在噪音大、受水资源限制。同时现有灌溉时间的均由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通过土壤的干湿程度进行监控,其灌溉时间的掌握存在较大差异,智能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化程度高、且节水、降耗效果好的园林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它包括需人工灌溉的园林,在园林雨水汇集区域开设有蓄水池,在蓄水池内设水泵,水泵的进水管位于蓄水池内,出水管与园林滴管系统连接,在水泵上设有启停控制芯片,启停控制芯片与连接在园林内的湿度检测探头连接。
在蓄水池内设有根据其开口形状设计的环形隔板,在环形隔板的中下段开设有漏水孔,环形隔板上漏水孔的上方连接有水平滤板,在环形隔板的上方设有网孔状盖板,网孔状盖板的上端面与蓄水池端口齐平,水泵和启停控制芯片连接在网孔状盖板的下端面,水泵)的进水管与水平滤板接触。。
在环形隔板的顶部开设有穿管的凹槽,在凹槽所对的蓄水池的池壁上开设有穿管孔,水泵的出水管位于凹槽和穿管孔内。
蓄水池的底部设有15-20°的倾角;蓄水池内壁与环形隔板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抽污泥管的直径。
在水泵的进水管上设有滤网,在网孔状盖板的上方覆盖有人工草坪或摆放有花卉。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通过在坡地园林雨水汇集区域开设蓄水池,在蓄水池内连接灌溉用水泵,在水泵上设有启停控制芯片,启停控制芯片与连接在园林内的湿度检测探头连接,这样当湿度检测探头检测的湿度信号低于启停控制芯片的限值后,控制芯片就可控制水泵工作,实现智能化灌溉;蓄水池的设置可利用雨水进行园林灌溉,达到节水、降耗的目的,在蓄水池内设有下段开设漏水孔的环形隔板,在环形隔板的中下段开设有漏水孔,同时环形隔板上漏水孔的上方连接有水平滤板,这样就可使环形隔板内水平滤板上方水的洁净度较高,确保园林灌溉装置在使用时不会被堵塞。在环形隔板的上方设有网孔状盖板,网孔盖板的设置可以确保园林内无陷阱,且可以具备渗水与透气的功效;穿管凹槽与穿管孔的设置可以使灌溉用管道埋于地下,确保园林的美观度。将蓄水池的底部根据坡地倾斜方向设有15-20°的倾角,这样便于加工;蓄水池内壁与环形隔板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抽污泥管的直径,这样方便定期清理蓄水池内的杂物。在网孔状盖板的上方覆盖有人工草坪,这样可以掩盖人为施工痕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园林雨水汇集区域开设有蓄水池1,蓄水池1由水泥砂浆堆砌而成,在其表面涂有防水材料,蓄水池1的底部为设有15-20°的倾角,在蓄水池1内设有根据蓄水池1开口形状堆砌的环形隔板2;堆砌时蓄水池1内壁与环形隔板2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抽污泥管的直径,且在环形隔板2的中下段设有与蓄水池池底接触的支撑柱、形成漏水孔确保底部的贯通;在环形隔板2上漏水孔的上方连接有水平滤板3,这样环形隔板2的上半段与水平滤板3就可形成一个过滤后的蓄水池;为方便管道的填埋在环形隔板2的顶部开设有穿管的凹槽8,在凹槽8所对的蓄水池1的池壁上开设有穿管孔9;为避免蓄水池成为陷阱,在环形隔板2的上方设有网孔状盖板4,覆盖后网孔状盖板4的上端面与蓄水池1端口齐平,水泵5连接在网孔状盖板4的下端面,水泵5的进水管与水平滤板3接触,且在进水管的端部设有滤网,水泵5的出水管从凹槽6和穿管孔7穿出后与园林滴管系统连接,在水泵5上设有启停控制芯片6,启停控制芯片6与连接在园林内的湿度检测探头7连接,为掩盖人为痕迹,在网孔状盖板4的上方覆盖有人工草坪或摆放有花卉。

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在园林雨水汇集区域开设有蓄水池(1),在蓄水池(1)内设水泵(5),水泵(5)的进水管位于蓄水池(1)内,出水管与园林滴管系统连接,在水泵(5)上设有启停控制芯片(6),启停控制芯片(6)与连接在园林内的湿度检测探头(7)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坡地园林雨水汇集区域开设蓄水池,在蓄水池内连接灌溉用水泵,在水泵上设有启停控制芯片,启停控制芯片与连接在园林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