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10846813.2
2014.12.31
CN104523134A
2015.04.22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47J 27/00申请公布日:20150422|||公开
A47J27/00; A47J36/00
A47J27/00
马骏劼
404700重庆市巫山县高塘街道净坛二路168号2幢2单元8-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部挡沿锅,其结构包括锅体、挡沿和透气孔;所述锅体呈大致的球冠状,所述锅体的外表面设有挡沿,所述挡沿呈圆环状,所述挡沿环绕在所述锅体的外表面,所述挡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锅体的口部所在的平面平行;挡沿的作用使从炉中上升的火焰不会直接跑掉而在挡沿中间与锅底的表面进行循环接触加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挡沿能使火焰在锅底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热效率。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底部挡沿锅,其结构包括锅体、挡沿和透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呈大致的球冠状,所述锅体的外表面设有挡沿,所述挡沿呈圆环状,所述挡沿环绕在所述锅体的外表面,所述挡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锅体的口部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挡沿的壁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所述挡沿壁的内外面,所述透气孔设有多个,所述多个透气孔周向环绕分布在所述挡沿壁上。
说明书底部挡沿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挡沿锅,尤其涉及一种热效率高的底部挡沿锅。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锅的底部是呈球面型的,这种锅底表面的缺点是:炉中的火焰或者热气在上升的过程中只与锅底的表面进行短暂的接触就散失了,很显然火焰或者热气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而热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底部挡沿锅,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增大锅底对火焰的利用率。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底部挡沿锅,其结构包括锅体、挡沿和透气孔;所述锅体呈大致的球冠状,所述锅体的外表面设有挡沿,所述挡沿呈圆环状,所述挡沿环绕在所述锅体的外表面,所述挡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锅体的口部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挡沿的壁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所述挡沿壁的内外面,所述透气孔设有多个,所述多个透气孔周向环绕分布在所述挡沿壁上。 挡沿的作用使从炉中上升的火焰不会直接跑掉而在挡沿中间与锅底的表面进行循环接触加热。 透气孔的作用是防止火焰从挡沿的下侧向外溢出而灼烧灶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挡沿能使火焰在锅底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竖直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其结构包括锅体1、挡沿2和透气孔3;锅体1呈大致的球冠状,锅体1的外表面设有挡沿2,挡沿2呈圆环状,挡沿2环绕在锅体1的外表面,挡沿2所在的平面与锅体1的口部所在的平面平行;挡沿2的壁上设有透气孔3,透气孔3贯穿挡沿2壁的内外面,透气孔3设有多个,多个透气孔3周向环绕分布在挡沿2壁上。 挡沿2的作用使从炉中上升的火焰不会直接跑掉而在挡沿2中间与锅底的表面进行循环接触加热。 透气孔3的作用是防止火焰从挡沿2的下侧向外溢出而灼烧灶台。
《底部挡沿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底部挡沿锅.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部挡沿锅,其结构包括锅体、挡沿和透气孔;所述锅体呈大致的球冠状,所述锅体的外表面设有挡沿,所述挡沿呈圆环状,所述挡沿环绕在所述锅体的外表面,所述挡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锅体的口部所在的平面平行;挡沿的作用使从炉中上升的火焰不会直接跑掉而在挡沿中间与锅底的表面进行循环接触加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挡沿能使火焰在锅底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热效率。。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