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自动、简单、快速的方式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或内燃机机油滤清器的系统,包括一套连接装置与曲轴箱的机油排出口相接以替代传统的封闭发动机机油排出口的塞子,该连接装置伸入一导管中,改进的机油吸出及再注入装置则可与所述导管相连,一个机油滤清器的支座将滤清器设置在远离其常规位置的垂直倒置的位置处,所述支座通过一连接塞与机油滤清器的常规位置相连,而两根导管则使得机油从发动机穿过远离其安置的机油滤清器进行循环。 当前,发动机机油的内燃机和机油滤清器的更换是一个麻烦、脏乱、缓慢的工作。因而发动机机油的更换通常通过用手工将曲轴箱的放油塞拧下,让用过的机油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油底壳中流出直到放完,再将塞子拧上并通过相应的入口向发动机机体中再次注入机油来完成,机油滤清器的更换则将其从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拧下来完成,而这一位置通常不易于操作。
这些传统地手工操作有以下缺点:速度慢,即至少15分钟;对于汽车发动机,它还需要一台起重机或者地沟以便接近曲轴箱的放油塞;不整洁,因为它总会泄漏并至少弄脏操作者的手,而且机油流到地板上会引起严重污染。
再有,将机油通过传统的上部入口注入发动机机体中有以下缺点:机油在到达油底壳之前会在发动机内部滞留一段时间,因而要获得正确的注油量便意味着在改换成注油步骤之后要等到几乎所有的机油滴落到油底壳中。这通常要比15分钟更慢,从而使得过少或者经常是过多的机油被再次注入,不仅造成了机油的浪费而且也造成污染,因为多余的机油不可能被烧掉或者排到发动机外。
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更换通常位于不易接近位置的机油滤清器一方面是慢,而另一方面则是工作不好做,因为要到达位于被覆盖着污垢的发动机所围绕的机油滤清器安装位置会让操作者被污垢弄脏。
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系统中的这些问题并带来了以下优点:
a)不需要昂贵且耗能的起重机来进行车辆发动机机油的更换,机油的更换可在任何地方进行。
b)与传统系统相比发动机机油更换的步骤被大大减少,其中更换速度加快。
c)机油可通过抽吸被抽走而不是靠重力,而且是在压力下经常规机油入口注入,因而更换过程迅速且注入量可被调整。
d)该系统可以采用特殊材料来清洗发动机的内部并可以象传统发动机机油一样注入及排出。
e)机油滤清器安装在易于接近的位置,并可在20秒钟内更换,大大快于传统系统。
f)不会有废油或新油泄漏,因而避免了污染,且操作者不会被油沾污。
g)废油可被集中储存。
h)替换的机油量可以被自动控制及调整,避免了向发动机中注入过量的替换油料。
i)该系统可以与电子及数据处理装置相连,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型式控制注入量,与替换机油消耗测量器及废油采集处理器、替换机油储存处理器等相连。
总之,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系统造价低、灵活、速度极快、不污染环境且可以与一系列有关控制替换机油注入量及废油储存和处理的附加功能结合。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一种方式,它是处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的非限制性实施例。
图1是一台传统的内燃机的侧视图,示出了放油塞、量油杆、注油口盖和机油滤清器的位置。
图2是将本发明的系统用于传统内燃机的侧视图。
图3是连接在传统内燃机的放油口上的管路的更为详细的视图。
图4是连接管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视图。
图5、6、7分别是与放油口相连的带有连接装置的管路部分的剖示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8是与放油口相连的连接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9是用以替代传统油底壳的适于安装在内燃机中的改进的曲轴箱的局部示图。
图10是改进的曲轴箱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1是与图2相似的示图,其中机油排出和再充填管路位于发动机机体中。
图12是用于机油滤清器在传统内燃机上的安装位置处的支撑件的纵向分解剖示图。
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图14是从图13左侧部份的平面图。
图15是机油滤清器支撑件的纵向分解剖示图。
图16是图15在组装状态下的剖示图。
图17是图16的仰视的平面图。
图18是外设的一个机油排出和再充填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外设装置的流体循环回路简图。
图2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体及控制回路的简图,包括用于各种不同型式的机油的单独的泵和马达。
参见图1,传统的内燃机带有一个拧在曲轴箱2的放油口上的放油塞,它必需拧下来以便排出用过的机油并在排光后再拧上去,还有
一个覆盖在位于发动机的上部3的注油口的盖子4,通过该注油口将替换的机油注入。还示出了一根普通的管子5用以容纳测油杆以及一个位于其通常所在位置的机油滤清器6。
图2显示了组装在一台传统内燃机上的本发明的传统,其中传统和放油塞被一个具有一导管8的连接装置7所替代。该导管8的上端带有一快速接口9。
如图3所示,连接装置包括一个通过其上部螺纹拧在放油口上内部带有一直角弯的内部通道的第一元件10,通过所述第一元件10连接在一个连接元件11上的连接装置再与导管8相连。
参见图4至8,连接装置7的各种元件被更为详细地表示出来,即一个导管8的端部12和一穿入所述端部12的螺钉13,而螺钉13带有一根径向通路以流通机油。
图9显示了一个可实现导管8的最佳连接的改进的油底壳,其中所述曲轴箱17的底面16是倾斜的且自其下部延伸形成一个带有外螺纹的放油口18,导管通过螺母19连接到放油口上。
图10显示了将本发明用于新型发动机及曲轴箱结构的另一种可能性,其中曲轴箱20到底面也是倾斜的并形成一个凹坑,导管21插入其中从而达到延伸至其底部的导管8同样的功能。图10的发动机将在图11中做进一步描述,该图中也显示了机油滤清器6的安置,下面将对此做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2和11所示,机油滤清器6的布置包括一个位于机油滤清器通常位置的接口22和一个供机油滤清器6安装于其上的外设支座23。支座23和接口22通过导管24、25连接,其中一根所述导管将所述接口22的出口与所述机油滤清器6的入口相连,而另一根导管则将所述接口22的入口所述机油滤清器6的出口相连。
参见图12至14,所述接口22包括一个中心轴向通道31,它朝着发动机方向伸延到一个比通道31直径要大的中空空间28中。环绕所述空间并与之相隔有一道环形槽29用以容纳传统的密封件(未示出)。在所述接口中的一条直角弯形通道30的一端伸延到所述空间28中,而另一端与导管25相连(见图11)。一个连接元件26穿过所述轴向通道31并且拧在发动机机体上通常安装机油滤清器6的螺纹上。所述元件26具有一个轴向通道和一个大于所述接口22中的通道31的环形部分,从而让一个环形密封件27安设在所述元件26的大的部分与所述接口22的外表面之间。
支座23的安置在图15至17中有更详细的描述。支座23包括一个水平安置的带有一轴向开口33的圆盘32,一个螺钉连接装置34穿过其伸出。所述连接装置34的下部通过其带螺纹的端部43拧在传统的机油滤清器6上,以便让所述滤清器6安装在垂直倒置的位置,这样在拆下滤清器时避免了油从滤清器中泄漏。圆盘32还包括一个延伸到轴向通道33上的径向通道35,和一根弯曲的通道38、39,其第一部分39在圆盘32本身中径向延伸而第二部分38则拐向圆盘32的底面,关开口于偏心位置。
通道33的下部延伸至一个空间33b,其直径大于通道33。弯曲的通道38的下部也延伸到所述空间33b中。所述通道33的中心部分可相应由一环形腔40环绕,所述径向通道35伸入该环形腔中。
螺钉连接装置具有一轴向中心通道37,其上部至少带有一个径向开口36,在机油滤清器6装上时与通有所述径向通道35的环形腔40相重合。导管25与所述通道35相连以便让机油从所述通道35经环形腔40流到连接元件34中的所述通道37中,从而进入机油滤清器。机油通过所述滤清器6后,便流到所述空间33b及弯曲的通道38、39中,其径向部分39与导管24相连,并通过该导管24再到所述接口22的通道30中。
连接元件34的上部可有一条外环槽41以容纳“O”形密封圈(未示出)。为了将元件34固定在圆盘32上,可以在其下部安设一卡子42或者止动垫圈。所述连接元件34的头部还可以带有一径向孔44以便于让螺丝刀穿过该孔44将所述连接元件34灵活地拧到滤清器6上或者从其上旋下。
图17显示了一套通过将流入的脏的机油的实压力与流出滤清器的机油压力进行比较以及将上述两者与标准油压进行比较来检测由于机油滤清器的阻塞而带来的负载损失的传感器装置45。这样,例如正常的压力可以由绿色指示器显示,而因滤清器的阻塞产生了不正常的压力则由红色指示器显示,此时传感器装置45将带动上述指示器由绿色变为红色。
图18显示了带有一个与图2-4和11所示的管路8的上部9相连的管路47的改进的外设辅助装置46。参见图19,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抽吸装置48将用过的机油通过所述导管从发动机的油底壳48中抽出。废油储存在油箱54中。
当废油被完全从发动机中吸出后,就会有空气吸出,电阻装置检测到空气抽吸时,将信号传送能控制装置,中止抽吸装置48的工作。
另外抽吸也可以再起动几秒钟以便将滴入油底壳48中的机油抽走。而后,控制装置起动充填泵51将新鲜机油从油箱53中的一个泵出。机油的量和标号的选择决定了由不同的电磁阀52开启不同的油箱51。
图20简单描述了改进的装置46的另一个实施例。按照这个实施例,管路47的一个快速接口50与发动机一配套接口9相连接。为每个油箱53均提供有一个独立的泵55。在机油被抽吸及注入后由一压缩机装置56来清洗导管。
所述油箱53中的一个可以盛放可在发动机中循环的传统清洗液,它可以在废油被抽走之后且新鲜油被注入之前进入发动机中进行循环。
改进的装置46的所有元件实际上都是常规的,因而其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公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