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机构、椅子及床.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521111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01854.4

申请日:

2008.04.14

公开号:

CN101578084A

公开日:

2009.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H 7/00公开日:2009111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H7/00; A47C7/62; A61H15/00

主分类号:

A61H7/00

申请人:

发美利株式会社

发明人:

长光知己; 稻田二千武; 池田伸也; 奥山干树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7.4.24 JP 113828/2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雒运朴;李 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按摩机构,具有一对分割部(5、5),该对分割部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支承面(5a);移动基座部(6),该移动基座部将这些分割部(5、5)各自安装成可自由移动;以及往复驱动部(7),该往复驱动部可使一对分割部(5、5)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往复驱动部(7)使一对分割部(5、5)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从而摇动上述被施疗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分割部,该多个分割部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支承面;移动基座部,该移动基座部将这些分割部各自安装成可自由移动;以及驱动部,该驱动部可使上述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
上述驱动部使上述多个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从而摇动上述被施疗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转动支承部,该转动支承部可使上述分割部绕与上述支承面交叉的方向的轴线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动支承部具有:转动基座部,该转动基座部将上述分割部安装成为可绕上述轴线自由转动;以及使上述分割部转动的第二驱动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驱动部具有动力产生部及切换部,其中切换部可切换到使上述分割部受到来自上述动力产生部的驱动力而转动的传动状态或使上述分割部自由转动的自由状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基座部将上述分割部各自安装成为能够反复地运动,
上述驱动部可使上述分割部各自进行相同的动作,
将上述多个分割部切换为同步的状态或非同步的状态,而由上述驱动部使上述多个分割部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做动作而能够按压上述被施疗部的按压部,上述按压部在上述驱动部使上述分割部移动时做动作。

7.
  一种椅子,具有可供使用者落座的座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部具有按摩机构,
上述按摩机构具有:多个分割部,该多个分割部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臀部的支承面;移动基座部,该移动基座部将这些分割部各自安装成可自由移动;以及驱动部,该驱动部可使上述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
上述驱动部使上述多个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从而摇动上述臀部。

8.
  一种椅子,具有可供使用者落座的座部、以及设置在该座部的前侧并支承使用者腿部的腿架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腿架部具有按摩机构,
上述按摩机构具有:多个分割部,该多个分割部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腿部的被施疗部的支承面;移动基座部,该移动基座部将这些分割部各自安装成可自由移动;以及驱动部,该驱动部可使上述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
上述驱动部使上述多个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从而摇动上述被施疗部。

9.
  一种床,具有可供使用者横卧的床主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床主体具有按摩机构,
上述按摩机构具有:多个分割部,该多个分割部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支承面;移动基座部,该移动基座部将这些分割部各自安装成可自由移动;以及驱动部,该驱动部可使上述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
上述驱动部使上述多个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从而摇动上述被施疗部。

说明书

按摩机构、椅子及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摇动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按摩机构、和具有该按摩机构的椅子及床。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摇动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椅子,在实用新型注册第3001832号公报中有过记载。该椅子具有放置在地板上的椅子主体、可水平方向移动且被支承在椅子主体上的座主体、及使该座主体移动的驱动部。驱动部所具有的马达旋转后,座主体就会在水平面上做往复移动(或圆运动)。在该椅子上,通过座主体整体的移动,可使落座于该座主体上的使用者向其移动方向摇动。
对于上述椅子而言,由于搭载有使用者臀部的座主体整体移动,因此仅可以使其臀部整体一体摇动。也就是,因座主体移动而产生的、摇动被施疗部的动作较为单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摇动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动作复杂化的按摩机构、和具备该按摩机构的椅子及床。
本发明的按摩机构具备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支承面的多个分割部、将该分割部各自安装成为可自由移动的移动基座部、以及可使上述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动作的驱动部,上述驱动部使上述多个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从而摇动上述被施疗部。
根据本发明,按摩机构具有多个分割部,且驱动部能够使这些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因此,一个分割部与其他分割部可进行不同的摇动动作。从而能够使摇动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动作复杂化。
另外,优选地,上述按摩机构还具有转动支承部,该转动支承部使上述分割部可绕与上述支承面交叉的方向的轴线转动。由此,转动支承部使分割部可绕与上述支承面交叉的方向的轴线转动。因此,可以变更分割部的移动方向。
另外,该转动支承部可构成为具有将上述分割部安装成可绕上述轴线自由转动的转动基座部、和使上述分割部转动的第二驱动部。由此,通过由第二驱动部使分割部转动,能够强制地改变分割部的移动方向。
此外,优选地,上述第二驱动部具有动力产生部和切换部,该切换部可切换为如下两个状态,即、受到来自上述动力产生部的驱动力而转动的传动状态或上述分割部可自由转动的自由状态。由此,若将切换部切换到传动状态,则分割部受到来自动力产生部的驱动力而转动驱动。若将切换部切换到自由状态,则分割部处于可自由转动的状态。
另外,优选地,上述移动基座部将上述分割部各自安装成为能够反复地运动,上述驱动部可使上述分割部各自做相同动作,将上述多个分割部切换到同步状态或非同步的状态,而通过上述驱动部使多个分割部移动。由此,可以在使多个分割部同步的状态下而由驱动部使它们移动,或在使多个分割部非同步的状态下而由驱动部使它们移动。另外,所谓上述同步状态是指在多个分割部各自反复运动时,周期与相位这两者处于相同状态,所谓上述非同步状态是指周期和相位的一方或双方处于不同状态。
另外,优选地,还具有做动作而能够按压上述被施疗部的按压部,上述按压部在上述驱动部使上述分割部移动时做动作。由此,能够在按压部按压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状态下,使上述分割部移动,摇动使用者的被施疗部。
另外,本发明是具有可供使用者落座的座部的椅子,上述座部具有按摩机构,上述按摩机构具有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臀部的支承面的多个分割部、将这些分割部各自安装成为可自由移动的移动基座部、可使上述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动作的驱动部,上述驱动部通过使上述多个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从而摇动上述臀部。
根据本发明,按摩机构具备多个分割部,该多个分割部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臀部的支承面,驱动部可使这些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动作。因此,能够使一个分割部和其他分割部进行不同的摇动动作。由此,可将摇动使用者的臀部的动作复杂化。
另外,本发明是具备可供使用者落座的座部、和设置于该座部的前侧并支承使用者的腿的腿架部的椅子,上述腿架部具有按摩机构,上述按摩机构具有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腿的被施疗部的支承面的多个分割部、将这些分割部各自安装成为可自由移动的移动基座部、可使上述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动作的驱动部,上述驱动部通过使上述多个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从而摇动上述被施疗部。
根据本发明,按摩机构具备多个分割部,该多个分割部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腿的被施疗部的支承面,驱动部可使这些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动作。因此,能够使一个分割部和其他分割部进行不同的摇动动作。由此,可将摇动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动作复杂化。
另外,本发明是具备可供使用者横卧的床主体的床,上述床主体具有按摩机构,上述按摩机构具有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支承面的多个分割部、将这些分割部各自安装成为可自由移动的移动基座部、可使上述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动作的驱动部,上述驱动部通过使上述多个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从而摇动上述被施疗部。
根据本发明,按摩机构具备多个分割部,该多个分割部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支承面,驱动部可使这些分割部各自进行不同动作。因此,能够使一个分割部和其他分割部进行不同的摇动动作。由此,可将摇动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动作复杂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椅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从侧向看座部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椅子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椅子的俯视图,且表示座主体部转动后的状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椅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椅子上的分割部分别前后移动的状态。
图7是图5的椅子上的分割部分别前后移动、并且绕轴线转动的状态。
图8是图5的椅子上的分割部分别左右移动、并且绕轴线转动的状态。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椅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从侧向看图9的椅子所具备的座部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椅子的俯视图,是分割部分别前后移动的状态。
图12是图9的椅子的俯视图,是分割部分别前后移动、并且绕轴线转动了的状态。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椅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椅子中的分割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分割部的其他动作的说明图。
图16是说明分割部的其他动作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椅子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按摩机构的要部的、从上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9是从下观察图18的按摩机构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床的立体图。
图21是床的俯视图。
图22是床的俯视图。
图23是床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椅子及床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25是表示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7是椅子的立体图。
图28是按摩机构的说明图。
图29是从下方观察按摩机构的立体图。
图30是按摩机构的主视图。
图31是身体支承体的剖视图。
图32是身体支承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椅子的立体图。该椅子具备:具有载置在地板上的左右的腿部4a的椅子主体部4、设置在该椅子主体部4的上部的座部1、立设在该座部1的后侧的靠背部2、设置在座部1的前侧的腿架部3、以及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扶手部15。
座部1对落座于椅子上的使用者的被施疗部、即臀部及大腿部进行载置并从下方进行支承。靠背部2对使用者的上半身及头部进行支承。腿架部3对使用者的腿(膝盖以下的部分)进行支承。扶手部15对使用者的肘及前臂进行支承。这样,座部1、靠背部2、腿架部3及扶手部15为支承使用者的身体各部的身体支承体。
靠背部2可倾斜活动地支承在椅子主体部4的后部。在椅子主体部4和靠背部2之间,设置有用于改变靠背部2的倾倒角度的倾斜机构(未图示)。倾斜机构具有利用例如电动马达来伸缩驱动的促动器。促动器伸长则使靠背部处于竖立状态(图1的状态),促动器收缩则使靠背部处于倾倒的状态(参照图27)。
腿架部3可转动地支承在椅子主体部4的前部。椅子主体部4和腿架部3之间设置有用于改变腿架部3的倾倒角度的转动机构(未图示)。转动机构具有利用例如电动马达来伸缩驱动的促动器。促动器收缩则使腿架部3处于前部向下垂下的状态,促动器伸长则使腿架部3向上转动,腿架部3的前部达到上面位置而处于向前方突出的状态(参照图27)。
在座部1、靠背部2和腿架部3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对使用者进行按摩的按摩构件。按摩构件是例如设置在靠背部2上的、具有施疗元件16a的施疗单元16、设置在腿架部3上的气囊32、以及设置在座部1的气囊14。另外,向上述各气囊供气的供给装置、控制各按摩构件的动作并控制座部1、靠背部2及腿架部3的动作的控制装置(控制部)8被设置在椅子主体部4上。
控制装置8与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器(未图示)连接。通过操作操作器来进行电源的开、关,或进行各种按摩动作及后述的用于对使用者的被施疗部进行摇动的动作等。在操作器上设置有用于进行电源的开、关操作的电源按钮、使动作停止的停止按钮、选择各种按摩选项的按摩选择按钮、使后述的往复驱动部7(第一驱动部A1)及转动驱动部11(第二驱动部A2)(参照图2)驱动的动作开始按钮及动作停止按钮、选择用于使后述的使用者的被施疗部在平面内运动并摇动该被施疗部的动作的选择按钮。
图18是俯视观察按摩机构的立体图,图19是仰视观察按摩机构的立体图。在图1、图18和图19中,按摩机构具有:分割为两个的分割部5、可供该分割部5安装且可令各分割部反复运动的往复移动基座部(移动基座部)6、和使这两个分割部5各自移动的往复驱动部7(第一驱动部A1)。两个分割部5在同一面(同一水平面)上相邻并列设置。如上所述,支承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身体支承体是可供使用者落座的座部1,该座部1作为按摩机构具有上述分割部5、上述往复移动基座部6及上述往复驱动部7。
往复移动基座部6及往复驱动部7设置在这些分割部5之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反复运动为往复移动(往复直线移动),往复移动基座部6将分割部5安装成为可分别自由往复移动,往复驱动部7使各分割部5分别往复移动。
各分割部5的上面(表面)是从下方支承使用者的被施疗部、也就是臀部和大腿部的支承面5a。被施疗部是使用者身体内连续的规定的区域。各分割部5俯视为矩形。在图1中,各分割部5在其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具有从靠背部2到腿架部3的长度。另外,各分割部5在与上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上具有的长度与一对扶手部15、15之间的尺寸的一半长度大致相同或比该一半长度还小。
各支承面5a为座面整体分割(分为两份)后的矩形的分割座面。也就是,座主体部的一个座面为分割(分为两份)后的构成。由此,利用相邻的一对分割部5来构成供使用者落座的一个座主体部(主体部)30,且利用一对支承面5a来构成一个座面。这样,多个支承面5a分担支承使用者身体的连续规定的区域(这里,为臀部及大腿)。各分割部5未被图示,但可以是被缓冲部件及罩部件覆盖的构成。另外,一对分割部5也可以一起被具有伸缩性的一个罩部件覆盖。上述座主体部30是座部1中的贴于使用者(经由上述罩部件)而可承接被施疗部的部分。
在图18与图19中,上述往复移动基座部6对分割部5进行安装,使分割部5分别在支承面5a的面内方向上可往复自如移动。另外,在图1的状态(初始状态)下,分割部5各自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往复移动基座部6具有安装在各分割部5的下面(背面)的多个(四个)移动块17。移动块17分开设置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各移动块17上形成有沿分割部5的长度方向平行贯通的滑孔17a。
并且,往复移动基座部6还具有作为框架部件的基架部件18、以及以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固定在基架部件18上的四根支承轴41。相邻的两根支承轴41支承一个分割部5。一根支承轴41插通在位于前后的成对的移动块17的上述滑孔17a中,可使移动块17滑动移动地对其进行支承。基于该构成,可使一对分割部5各自相对于单一的基架部件18自由地往复滑动移动。
上述往复驱动部7能够使一对分割部5各自往复移动。因此,往复驱动部7具有固定于基架部件18的马达19、经由传动部42与该马达19连结并利用该马达19而动作的臂20。在比分割部5靠下的位置上设置有一个马达19,该马达19驱动左右两方的臂20、20。传动部42具有使马达19转速减速的减速齿轮部47、与该减速齿轮部47连动并向左右两侧延伸而受马达19的旋转动力驱动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旋转轴44、以及相对该旋转轴44的轴线偏心旋转的旋转部45。臂20具有第一臂43a、第二臂43b、第三臂43c。第一臂43a的一端部可转动地安装于分割部5的背面,其另一端部与第二臂43b的一端部可转动地安装在一起。第二臂43b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基架部件18上的轴46。并且,第三臂43c的一端部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臂43b的中途部,其另一端部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旋转部45。
根据这种往复移动基座部6及往复驱动部7,利用马达19的旋转使第三臂43c的另一端部偏心旋转,则能够通过第二及第一臂43b、43c使分割部5沿支承轴41往复直线运动。由此,左右一对分割部5能够分别沿前后方向做往复移动。
另外,虽然未做图示,但可以分别设置驱动与左分割部5连接的臂20的马达19和驱动与右分割部5连接的臂20的马达19。这种情况下,与图19同样地,使一个马达19驱动一个(左)臂20,使另一个马达19驱动另一个(右)臂20,就能够使左右一对分割部5分别独立地沿前后方向做往复移动。
此外,在图24中,上述控制装置8的座部1用的主控制部58a控制作为上述第一驱动部A1的上述往复驱动部7(马达19)的动作。具体而言,主控制部58a控制马达19的正反旋转方向、旋转开始、旋转停止。如图19所示,通过使一对旋转部45相对于旋转轴44的相位(偏心地安装的位置)不同(180°),如图3的椅子的俯视图所示,能够使一个分割部5与另一个分割部5向不同的方向开始移动,且能够以非同步的状态持续往复运动。另外,图3的椅子的俯视图省略了腿架部。
在构成为具有左分割部5用的马达19和右分割部5用的马达19(未图示)的情况下,例如上述主控制部58a通过控制一个分割部5用的马达19和另一个分割部5用的马达19,能够使一个分割部5与另一个分割部5向同一方向开始移动,且能够以同步的状态持续往复运动。另外,如图3的椅子的俯视图所示,能够使一个分割部5与另一个分割部5向不同方向开始移动,并以非同步的状态持续往复运动。
另外,所谓上述同步状态是指在一对分割部5各自往复移动(反复运动)时,周期和相位这两者处于相同的状态(同样的动作),而所谓上述非同步状态,是指周期和相位的一方或双方处于不同状态(不同的动作)。使一个分割部5处于停止状态而使另一个分割部5移动的情况包含在非同步状态中。
这样,按摩机构具有一对分割部5,由控制装置8的座部1用的主控制部58a控制的往复驱动部7能够使这些分割部5各自(独立地)往复移动。因此,在座部1中,一个分割部5与另一个分割部5能够进行不同的动作。由此,可以将摇动被施疗部(臀部及大腿部)的动作变为复杂的动作。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按摩机构的变形例的图,且是从侧向观察座部1的剖视图。在图1及图2中,按摩机构具有分割为两个的分割部5、安装有该分割部5且可使它们分别做反复运动的往复移动基座部(移动基座部)6、使这些分割部5各自独立地移动的往复驱动部7。两个上述分割部5在同一面(同一水平面)上相邻并列设置,往复移动基座部6及往复驱动部7设置在这些分割部5的下方。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谓上述反复运动是指往复移动(往复直线移动),往复移动基座部6将分割部5各自安装成为可自由往复移动,且往复驱动部7使这些分割部5各自独立地往复移动。
各分割部5的上面(表面)是从下方支承使用者的被施疗部、也就是臀部及大腿部的支承面5a。各分割部5俯视为矩形。在图1中,各分割部5在其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具有从靠背部2到腿架部3的长度。另外,各分割部5在与上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上具有的长度与一对扶手部15、15之间的尺寸的长度一半大致相同,或者小于比该一半长度。
各支承面5a为座面整体分割(分为两份)后的矩形的分割座面。也就是,座主体部的一个座面为分割(分为两份)后的构成。由此,利用一对分割部5来构成供使用者落座的一个座主体部(主体部)30,且利用一对支承面5a来构成一个座面。各分割部5未被图示,但可以是被缓冲部件及罩部件覆盖的构成。另外,一对分割部5也可以一起被具有伸缩性的一个罩部件覆盖。上述座主体部30是座部1中的贴于使用者(经由上述罩部件)而可承接被施疗部的部分。
上述往复移动基座部6上安装分割部5,且可使分割部5各自在支承面5a的面内方向上自如地做往复移动。另外,在图1的状态(初始状态)下,分割部5各自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在图2中,往复移动基座部6具有安装于分割部5的下面(背面)的移动块17、和对该移动块17进行滑动支承的基架部件18。
在移动块17上形成有沿分割部5的长度方向平行贯通的滑孔17a。滑动孔17a形成为上下两个。此外,在移动块17上形成有导孔17b,该导孔17b是上下方向较长的长孔,其深度方向为与上述滑孔17a的贯通方向正交的方向。
基架部件18具有插通于上述导孔17a的上下一组轴18a、和在两端部固定这些轴18a的固定部件18b。该上下一组的轴18a对一个分割部5进行引导。作为另一个分割部5用的另一上下一组轴18a以相邻的状态固定在相同固定部件18b上。根据该构成,能够使一对分割部5各自相对单一的基架部件18自由而往复地做滑动移动。
上述往复驱动部7能够使一对分割部5各自独立地往复移动。因此,往复驱动部7具有一对马达19和与各马达19连结而动作的臂20。在比一个分割部5靠下的位置上设置有一个马达19,该马达19驱动臂20旋转。另外,在比另一个分割部5靠下的位置上设置有另一个马达19,该马达19驱动另一个臂20旋转。各臂20的前端部上设置有销20a,该销20a插入到上述导孔17b内。
根据这种往复移动基座部6及往复驱动部7,若通过各个马达19的旋转使各臂20旋转,则销20a一边在导孔17b内移动一边按压移动块17。由此,移动块17能够沿轴18a做往复直线运动。由此,左右一对分割部5能够分别独立地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图24中,上述控制装置8的座部1用的主控制部58a对作为上述第一驱动部A1的上述往复驱动部7(马达19)的动作进行控制。具体而言,主控制部58a控制马达19的正反旋转方向、旋转开始、旋转停止。例如,主控制部58a通过控制一个分割部5用的马达19和另一个分割部5用的马达19,能够使一个分割部5与另一个分割部5向同一方向开始移动,且能够以同步的状态持续往复运动。另外,如图3的椅子的俯视图所示,能够使一个分割部5与另一个分割部5向不同方向开始移动,并以非同步的状态持续往复运动。这里图3的椅子的俯视图中省略腿架部。另外,所谓上述同步状态是指在一对分割部5各自在做往复移动(反复运动)时,周期和相位这两者处于相同的状态,而所谓上述非同步状态,是指周期和相位的一方或双方处于不同状态。使一个分割部5处于停止状态而使另一个分割部5移动的情况包含在非同步状态中。
这样,按摩机构具有一对分割部5,由控制装置8的座部1用的主控制部58a控制的往复驱动部7能够使这些分割部5各自独立地做往复移动。因此,在座部1中,一个分割部5与另一个分割部5能够进行不同的动作。由此,可以将摇动被施疗部(臀部及大腿部)的动作变为复杂的动作。
另外,在图2及上述图18(图19)的各方式中,按摩机构还具有转动支承部9,该转动支承部9可使一对分割部5绕与支承面5a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的单一轴线C转动。另外,上述轴线C是朝向身体方向延伸的线,就座部1而言是上下方向的轴线,存在于一对分割部5之间,并且存在于分割部5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该转动支承部9具有将一对分割部5安装成为可绕轴线C转动自如的转动基座部10、和能够使一对分割部5一体转动的转动驱动部11。
上述转动基座部10以固定在椅子主体部4上的状态被安装。
转动基座部10的构成在图2及图18(图19)的各自方式中为相同构成,下面接合图2,并参照图3对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转动基座部10是设置在比分割部5更靠下的位置的板状部件。在该转动基座部10与上述基架部件18之间,安装有环状的轴承21(参照图3)。并且,转动基座部10支承上述基架部件18,并借助环状轴承21(参照图3)使上述基架部件18能够绕轴线C自由转动。另外,如上所述,上述基架部件18可使一对分割部5分别做往复移动地对它们进行支承。因此,通过使基架部件18相对转动基座部10转动,使得一对分割部5同时沿同方向转动。另外,上述往复驱动部7(马达19及臂20)被安装在该基架部件18上,而与基架部件18一起转动。
上述转动驱动部11具有:马达(动力发生部)12、利用该马达12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的小齿轮23、与安装于上述基座部18的小齿轮23啮合的弧状(或也可以是环状)的齿轮24(参照图3)、介于马达12和小齿轮23之间的离合器(切换部)25。离合器25能够在如下两个状态下切换,即、支承分割部5的基架部件18受到来自马达12的旋转驱动力而转动的传动状态、和支承分割部5基架部件18可自由绕轴线C转动的自由状态。也就是,离合器25处于传动状态下时,能够利用马达12的旋转使一对分割部5绕轴线C旋转。此外,在该传动状态下,当马达12的旋转处于停止状态时,基架部件18处于无法相对转动基座部10转动的固定(约束)状态。另一方面,当离合器25处于自由状态时,一对分割部5则处于能够绕轴线C自由转动的状态。另外,该离合器25的状态切换是由控制装置8的座部1用的主控制部58a(参照图24)控制执行的。
根据该转动支承部9,使得一对分割部5可进行转动,因此能够改变一对分割部5的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向。例如,通过转动驱动部11使可前后方向移动的一对分割部5(图3)绕轴线C转动,将该分割部5的长度方向变更为斜前后方向。由此,如图4所示,分割部5向右侧倾斜并可往复移动。这样,通过使一对分割部5一体地绕轴线C转动,能够强制改变该分割部5的往复移动方向。这样,能够使摇动落座于座部1的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动作变成更为复杂的动作。
另外,如图1所示,在扶手部15上形成有作为座主体部30用的空间的缺口部22。转动的分割部5的一部分会进入到该缺口部22中,从而能够防止该分割部5与扶手部15发生干涉。另外,在靠背部2的下面,存在有用于防止与转动的分割部5发生干涉的空间(未图示)。或者还可将靠背部2构成为在其下部具有柔软的部件(未图示),该柔软的部件与转动的分割部5接触后会产生弹性变形,而不妨碍该分割部5的转动。
另外,将如下状态称为初始状态,即、一对分割部5在其长度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且该长度方向为椅子的前后方向的状态(图1的状态)。从该初始状态开始,基于控制装置8的控制,利用上述往复驱动部7能使一对分割部5各自沿长度方向做往复移动,或利用转动驱动部11能够使一对分割部5绕轴线C转动。此外,控制装置8具有检测各分割部5的移动位置、转动位置的传感器部(未图示)。因此,控制装置8能够利用往复驱动部7及转动驱动部11将一对分割部5自动返回到初始位置。因此,优选地将往复驱动部7的马达19及转动驱动部11的马达12作为伺服马达。
另外,座部1还具有按压使用者的身体的按压部。在图1中,该按压部是因供气与排气而膨胀收缩的气囊14。在构成座主体部30的一对分割部5的各自中设有气囊14。该气囊14分别设置在各分割部5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各气囊14经由配管与设置在椅子主体部4上的未图示的空气供给装置连接。各气囊14在接收到供给装置的空气供给后膨胀,从而能够向上对使用者进行按压。另外,供给装置的动作由上述控制装置8控制。
第二实施方式
图5~图8是表示椅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而言分割部5的形状不同,而其他都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轴线C方向看座主体部30时(俯视),上述初始状态下的一对分割部5(座主体30)为圆形。即、一个分割部(分割座部)5的形状为半圆形状。由初始状态下的一对分割部5形成一个圆。该圆的中心位于上述轴线C上。
该椅子也具有使分割部5可绕轴线C转动的转动支承部9(参照图2)。并且处于初始状态的一对分割部5在绕轴线C转动时,该分割部5为不会与其他部分(例如靠背部2的下部或扶手部15)发生干涉的大小。因此,一对分割部5可做360°旋转而不会被限制转动角度。并且如图7所示,一对分割部5,在其长度方向处于斜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能够根据上述往复移动基座部6及上述往复驱动部7(参照图2),而沿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此外,如图8所示,一对分割部5,在其长度方向处于左右方向的状态下,能够沿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椅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0是从侧向看到的该椅子的座部所具备的按摩机构的剖视图。该椅子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或图18)相比座主体部30的形状有所不同,而其他方面都相同。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座部1中的供使用者落座的座主体部30的整体仅仅由一对分割部(分割座部)5构成。而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座主体部30整体由一对并列的分割部55和位于该分割部55的周围的边缘部26构成。如图9所示边缘部26呈环状,在中央部形成矩形的开口部。而且如图10所示,边缘部26立设于转动基座部10的表面。因此,该椅子具有上述转动支承部9,且即使一对分割部55因该转动支承部9转动,边缘部26也不会转动。
此外,该按摩机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或图18)一样,具有:将一对分割部55各自安装成为可自由往复移动的往复移动基座部6、和使这些分割部55各自独立往复移动的往复驱动部7。而且,能够使一个分割部55与另一个分割部55向同一方向开始移动,且能够以同步的状态持续往复运动。并且,如图11的椅子的俯视图所示,还能够使一个分割部55与另一个分割部55向不同方向开始移动,且能够以非同步的状态持续往复运动。另外,图11的椅子的俯视图省略了腿架部。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或图18)一样,在图10中,座部1还具有转动支承部9,该转动支承部9使一对分割部5可绕与支承面55a交叉(正交)的方向的单一轴线C转动。该转动支承部9具有将一对分割部55安装成可绕轴线C转动自如的转动基座部10、和能够使一对分割部5一体转动的转动驱动部11。由此,转动支承部9可改变一对分割部55的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向。例如,在图11中,通过使可前后方向移动的分割部55绕轴线C转动,如图12所示,使得该分割部55的长度方向变为斜前后方向,分割部55可向右侧倾斜地往复移动。这样,转动驱动部11使一对分割部5一体地绕轴线C转动,便可以强制地改变该分割部5的移动方向。由此,能够将摇动被施疗部(臀部及大腿部)的动作变为复杂的动作。
在分割部55和边缘部26之间形成有用于该分割部55的往复移动及转动的空间即间隙,以便使该分割部55能够往复移动及转动。而且优选地,在该间隙中设置容易变形的变形部件(未图示)。当分割部55往复移动及转动时,该分割部55使该变形部件弹性变形。作为变形部件有发泡树脂等。通过像这样将变形部件介于分割部55和边缘部26之间的间隙中,使该变形部件构成为座主体部30的一部分。由此,不会因上述间隙而给落座于座部1的使用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第四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椅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俯视图。该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图11)相比分割部5和边缘部6(座主体部30)的形状不同,但其他方面都相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从轴线C方向看座主体部30的情况下(俯视中),在边缘26上并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设置有一对分割部(分割座部)55。这一对分割部55在上述初始状态为圆形。也就是,一个分割部5的形状为半圆形状。由初始状态下的一对分割部5形成一个圆的中心位于上述轴线C上。
如前所述,该椅子也具有使分割部55可绕轴线C转动的转动支承部9(参照图10)。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处于初始状态的一对分割部55绕轴线C转动时,该分割部55不会与边缘部26发生干涉。因此,一对分割部5可做360°旋转而不会被限制转动角度。并且,一对分割部55在其长度方向处于斜前后方向的状态下(未图示),可根据上述往复移动基座部6及上述往复驱动部7而沿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此外,一对分割部55在其长度方向处于左右方向的状态下(未图示),可根据上述往复移动基座部6及上述往复驱动部7而沿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0中,边缘部26被安装在转动基座部10上,而未被图示,但也可以将边缘部26安装在基架部件18的外周缘部。这时,由于基架部件18可相对转动基座部10绕轴线C转动,因此边缘26会与一对分割部55一起绕轴线C转动。即便边缘部26绕轴线C转动,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一样,在扶手部15上形成有缺口部22以作为座主体部30用的空间,且转动的边缘部26会进入到该缺口部22中,因此能够防止该边缘部26与扶手部15发生干涉。另外,优选构成为在靠背部2下方存在有用于避免与缘部26间的干涉的空间(未图示),或者使靠背部2的下部具有在与边缘部26接触时会产生弹性变形而不妨碍边缘部26转动的柔软的部件(未图示)。
分割部的动作说明
对以上构成的椅子的各实施方式中,座部1中的分割部5(55)的动作即由该分割部5(55)摇动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动作进行说明。以下,以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4或图18~图19)的椅子中的摇动动作为代表进行说明。
图24的控制装置8由具有CPU、存储器(RAM)及存储装置(ROM)的可编程微机构成,进行针对动作的各部分的动作控制等的控制处理。该控制装置8将用来执行规定的各功能的程序存放在存储部8b中。控制装置8作为上述程序执行的功能部,具有控制动作的各部分的主控制部58a及后述的动作选择部8a。
用于移动分割部5的往复驱动部7(第一驱动部A1)的动作及转动驱动部11(第二驱动部A2)的动作由控制装置8的座部1用的主控制部58a控制。另外,该控制装置8具有存储部8b,存储部8b存储有用于摇动分割部5的多个动作程序。而且,主控制部58a按照各动作程序使往复驱动部7及转动驱动部11动作。动作程序是由使用者操作位于上述操作机的上述选择按钮来进行选择的。另外,动作程序包含在通过上述按摩构件(施疗单元16)进行的按摩程序(按摩选项)中。而且,通过执行所选择的按摩程序来执行上述动作程序。
上述动作选择部8a在使一对分割部5处于同步状态或非同步状态之间切换,而由往复驱动部7来使一对分割部5往复移动。动作选择部8a所作的对上述两个状态的选择是按照上述动作程序自动进行的。作为具体例子,选择某一程序,对包含该动作程序使一对分割部5以非同步的状态往复移动的部分(步骤)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14(a)所示,利用往复驱动部7使处于初始状态的一对分割部5各自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前方和后方)开始移动,从而使两者以相位相异、周期相同的状态持续往复移动。
也就是说,以使一个(右)分割部5向前移动,而另一个(左)分割部5向后移动的方式使相位相差180°。由此,如图14(a)所示,位于一个(右)分割部5上的使用者的身体的右半身意欲向前方移动,而位于另一个(左)分割部5上左半身向相反的后方移动。之后,由于两分割部5周期相同,因此,如图14(b)所示,当一个(右)分割部5向后移动时,另一个(左)分割部5向前移动。由此,位于一个(右)分割部5之上的右半身意欲向后方移动,而位于另一个(左)分割部5之上的左半身意欲向相反的前方移动。这样,可实现下述动作,使落座于座部1的使用者(虚线及双点划线所示)的腰部28(图14中双点划线所示)以上半身的身长方向为轴线而被前后交替地扭动。也就是,通过使一对分割部5向不同方向移动,可实现使身体扭动的动作。
以上的摇动动作(第一摇动动作)是两分割部5的周期相同而相位不同的情况(非同步的状态)。
另外,在该图14(a)(b)所示的动作程序中,在往复驱动部7驱动且分割部5交替地前后动作时,在图2的转动支承部9中,离合器25处于传动状态,但马达12的旋转处于停止的状态。由此,基架部件18无法相对转动基座部10转动而处于被固定(约束)的状态。
另外,在往复驱动部7驱动,分割部5交替前后动作时,在图2的转动支承部9中,离合器25也可以处于自由状态,且基架部件18可处于相对转动基座部10自由转动的状态。这时,在进行使落座于座部1的使用者以上半身的身长方向为轴线腰部28(图1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交替扭动的摇动动作时,座主体部30能够自由转动,因此,能够减小对腰部的负荷,这样,使用者便可进行轻微的运动。
另外,虽然未被图示,但在上述第一摇动动作中,两分割部5的周期相同,但也可通过使例如马达19的旋转速度不同,而使两者周期相异。也就是,可以按照使两分割部5的相位及周期各异地进行移动的方式,来进行摇动被施疗部的动作(第二摇动动作)。
图15表示选择了另一动作程序的情况。在该图15中,在往复驱动部7驱动且分割部5交替地前后动作时,在图2的转动支承部9中,离合器25处于传动状态,马达12处于旋转驱动状态。此外,控制装置8的座部1用的主控制部58a配合一对分割部5各自的往复移动,而周期性地切换转动驱动部12的马达12的旋转方向。也就是,如图15(a)所示,转动支承部9一边使一对分割部5在俯视的情况下从初始状态逆时针转动规定角度(90°以下),一边使一个(右)分割部5向前移动,另一个(左)分割部5向后移动。之后,如图15(b)所示,一边使一对分割部5在俯视的情况下顺时针转动规定角度(从初始状态开始90°以下),一边使一个(右)分割部5向后移动,另一个(左)分割部5向前移动。并且,该动作是反复进行的。
由此,对于落座于座部1的使用者可进行如下动作,即、转动驱动部11使腰部28(在图1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强制地绕上半身的身长方向的轴线扭动,同时往复驱动部7使一对分割部5向相反方向直线移动,而以与该扭转方向同向的方式交替扭动地摇动腰部28。这时,与图14的情况相比,可增大对腰部28的负荷,这样使用者可进行强劲的运动。
图16表示选择了又一动作程序的情况。该动作程序是包含使一对分割部5以同步的状态往复移动的部分(步骤)的情况。例如,转动驱动部11使处于初始状态的一对分割部5转动90°,如图16(a)所示,将分割部5的长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在该状态下,利用往复驱动部7开始动作,使得一对分割部5朝向相同方向移动,并以相同相位、相同周期持续往复移动(图16(a)(b))。由此,座部1凭借着一对分割部5沿左右方向的移动来进行摇动被施疗部的动作。这样,可对落座于该座部1的使用者施加沿左右方向往复摇动腰部28的动作。
以上的摇动动作(第三摇动动作)是两分割部5的相位及周期相同的情况(同步的状态)。
另外,作为其他动作程序,虽然未被图示,但有如下的程序:使处于初始状态的一对分割部、即以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分割部向相同方向开始往复移动,并以相位相同、周期相同的同步的状态持续往复移动。由此,一对分割部5向前后方向移动,落座于该分割部5的使用者可实现向前后方向往复摇动腰部的动作。另外,除了将分割部的长度方向设为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以外,也可以是相对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此外,作为动作程序,也有在一个动作程序中途使转动驱动部11动作,改变分割部5的摇动方向的程序。
如上所述,控制装置8的动作选择部8a可按照动作程序,利用往复驱动部7使一对分割部5以同步的状态往复移动,或利用往复驱动部7使一对分割部5以非同步的状态往复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在座部1(分割部5)上设有气囊14来作为按压部。而且,动作程序中包含在按摩动作执行中使气囊14膨胀的步骤。由此,当气囊14膨胀后,会在上述各摇动动作(以扭转的方式摇动的动作)中包含抬高使用者(腿或上半身)这样的高度方向的运动,从而能够带给使用者更加复杂的摇动动作。尤其在图1中,使设置在距离使用者的腿的膝盖较近侧的气囊14膨胀,设置在离膝盖较远侧的气囊14收缩,通过形成上述状态来抬高膝侧、使腿倾斜。由此,可看做是将座部1倾斜的状态。通过该动作可包含拉伸腿的动作。另外,在使气囊14膨胀的同时使分割部5动作,能够连续地变更气囊14相对于被施疗部的按压位置。由此,气囊14就可以按压被施疗部的更广的范围。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上述初始状态下是在座主体部30的前部和后部设置气囊14的结构,但利用上述转动支承部9使一对分割部5转动90°就可以成为在座部1的左侧部和右侧部设置有气囊14的结构。这样,就可以改变针对于使用者的大腿以至臀部的按摩对象部位。
另外,在上述各摇动动作时,如图14所示,也可以形成以靠背部2从左右两侧夹紧使用者的上半身的状态。具体而言,靠背部2在左右两侧部具有向前方(使用者侧)突出的突起体39,而使用者的上半身就嵌入在这些突起体39之间。在该突起体39各自的内侧面设置有按摩构件。该按摩构件具有气囊38,气囊38可利用空气的供与排而膨胀收缩。左右一对气囊38左右相互分离设置,从而可以从左右两侧夹紧使用者(背侧部分)并进行按压。此外,利用一对气囊38从左右两侧夹紧使用者,可对使用者的上半身进行固定而使其无法左右活动。
另外,图16示出了图14的靠背部2的变形例。在靠背部2上设置有分别与使用者的背部左右两侧部分别对应的按摩构件。该按摩构件具有利用空气的给与排而膨胀收缩的气囊38。该气囊38在靠背部2的左右两侧沿身长方向设置。左右一对气囊38左右相互分离设置,从而可以从左右两侧夹紧使用者的上半身并进行按压。此外,利用一对气囊38从左右两侧夹紧使用者,可对使用者的上半身进行固定而使其无法左右活动。
而且,在图14及图16的各实施方式中,在靠背部2上利用一对气囊38夹紧使用者的上半身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可使分割部5(55)移动。这样,在将使用者的上半身固定在靠背部2的状态下,使分割部5(55)移动,使用者可进行更为强劲的摇动腰部28的运动(扭动运动)。
此外,也可以使其他的按摩构件(例如施疗单元16)与分割部5(55)的移动一起动作。例如,在座部1为进行摇动腰部的动作而往复移动分割部5(55)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使靠背部2(参照图1)内的施疗单元16中的施疗构件16a对使用者的上半身实施按摩(揉、敲、搓、捏)。
另外,在图1中,腿架部3上作为按摩构件设置有多个气囊32。这些气囊32可利用空气的给与排而膨胀收缩。气囊32被以对置的方式成对设置。成对的气囊32通过膨胀而从左右两侧夹紧使用者的腿。而且,在以上述气囊32分别从左右两侧夹紧使用者的左右腿从而将该腿固定在腿架部3上的状态下,还可如上所述地使分割部5(55)移动。由此,可对使用者进行更为强劲的摇动腰部的运动(扭动运动)。
如上所述,根据各实施方式,座部1所具有的按摩机构具有一对分割部5(55),利用控制装置8的座部1用的主控制部58a(参照图24)控制动作的往复驱动部7能够使分割部5(55)各自独立地往复移动。因此,针对落座于座部1的使用者的身体上的、由一个分割部5(55)所支承的部分与另一个分割部5(55)所支承的部分,可赋予摇动方向不同的复杂运动。
第五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椅子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座部1上设置分割部5(5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而在图17中,在作为身体支承体的腿架部3上设置有按摩机构(一对分割部35)。利用一对分割部35来构成载放使用者的左右腿的脚掌的脚踏部36。一个(右)分割部35的上面是与右脚脚掌抵接的支承面,另一个(左)分割部35的上面是与左脚的脚掌抵接的支承面。
而且,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一样,腿架部3(参考图2或图18、图19并进行说明)作为按摩机构具有往复移动基座部6、往复驱动部7、转动支承部9(转动基座部10及转动驱动部11)。往复移动基座部6将这些分割部5各自安装成可自由往复移动。往复驱动部7使这些分割部5各自(独立地)往复移动。转动支承部9可使分割部35绕与支承面交叉的方向的轴线(从脚掌朝向膝盖的沿腿的长度方向的轴线)转动。而且,控制装置8的腿架部用的主控制部58a(参照图24)控制往复驱动部7及转动驱动部11的动作。由此,分割部35可往复移动。另外,其他的构成及通过使这些分割部35往复移动来摇动腿的被施疗部的动作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一样。
根据以上各实施方式的椅子,在座部1或腿架部3等身体支承体上,可使分割部各自移动,因此可将摇动被施疗部的动作变为复杂的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椅子并不被图示的方式所限制,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其他的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以座部1作为支承使用者身体的身体支承体而在该座部1上设置分割部5(55)的情况,以及以腿架部3作为身体支承体而在该腿架部3上设置分割部3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靠背部2上设置多个分割部,从而构成摇动使用者的上半身的背面部的构成,该构成未被图示。另外,也可以是在多个身体支承体的各自之上设置多个分割部。例如,如图1所示,也可在座部1上设置分割部5,并且在腿架部3上也设置分割部35。另外,移动基座部及使分割部各自移动的往复驱动部也可以是图示方式之外的方式。另外,转动支承部,即、将分割部安装成可绕轴线C转动自如的转动基座部及使分割部转动的转动驱动部也可以是图示方式之外的方式。
第六实施方式
图20是本发明的床的立体图。该床作为支承使用者身体(全身)的身体支承体而具备可供使用者横卧的床主体51。该床主体51具有按摩机构,该按摩机构具有多个分割部,该多个分割部分别具有支承身体(被施疗部)的支承面。具体而言,按摩机构作为上述多个分割部具有载置使用者的脊背的脊背载置部52、载置使用者的臀部的臀部载置部53以及载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架部54。
另外,按摩机构具有分别安装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的移动基座部56,可使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自由移动。此外,按摩机构具有分别使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移动的第一驱动部A1。该第一驱动部A1由床所具备的控制装置8控制。
图21及图22是上述床的俯视图。图23是床的臀部载置部53处的剖视图(图22的X1向视剖视图)。另外,脊背载置部52及腿架部54的构成与臀部载置部53的构成一样,因此就以臀部载置部53为代表进行说明。
上述臀部载置部53为由平板状的部件构成,俯视呈矩形。在支承使用者的身体的上表面(支承面)53a侧设置有柔软的部件(例如发泡树脂部件)。在内部还设置有气囊61(按压部)。气囊61可利用来自包含图外的泵的供给装置(按压驱动部)的空气的供与排而膨胀收缩,进而按压使用者进行按摩。
在图23中,上述移动基座部56具有设置在地面上的基座主体部59和设置在臀部载置部53之下的滚子60。基座主体部59具有第一部件59a和第二部件59b。第一部件59a具有左右的侧壁59c和底壁59d。第二部件59b为平板状的部件。第二部件59b与底壁59d之间设置有左右气囊62。左右气囊62可利用来自图外的空气供给装置的空气的供与排而交替膨胀收缩,从而可使设置在第二部件59b上的臀部载置部53左右倾斜摇动。而且,滚子60在基座主体部59(第二部件59b)上滚动,可使臀部载置部53沿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另外,虽然未加以图示,但可以省略第二部件59b及气囊62,而使滚子60在底壁59d上运动。
在基座主体部59的上述左右侧壁59c与臀部载置部53的左右侧面53b之间分别设有气囊57b作为第一驱动部A1。左右气囊57b可利用来自图外的供给装置的空气的供与排而交替的膨胀收缩,从而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地按压臀部载置部53。
在图24中,上述控制装置8由微机构成,利用控制装置8的主控制部58a来控制上述供给装置的动作,根据程序来选择要膨胀的气囊。利用主控制部58a的控制信号来使空气供排单元动作,进而使左右的气囊57b交替膨胀收缩。由此,气囊57b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地按压臀部载置部53。因此,滚子60滚动,可使臀部载置部53沿左右方向交替地移晃。另外,也可以将上述气囊62作为第一驱动部A1发挥作用。另外,对于脊背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而言也具有同样的结构,利用主控制部58a的控制使脊背载置部52及腿架部54各自沿左右方向交替摇动。
具有基座主体部59和滚子60的上述移动基座部56将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安装成为可反复地沿左右方向运动。而且,控制装置8可使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中的至少两个以非同步的状态利用气囊57b移动。也就是,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中的一个非同步地反复地进行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动作。由此,可以左右弯曲地摇动使用者的全身,从而带来放松的效果、训练效果及拉伸效果。
另外,控制装置8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具有选择动作并执行的动作选择部8a(参照图24)。利用该动作选择部8a的功能,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能够被切换到同步的状态或非同步的状态而在第一驱动部A1的驱动下移动。另外,所谓上述同步的状态,是指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各自在反复运动时,处于周期与相位这两者都相同的状态,而上述非同步状态是指处于周期和相位中的一方或双方不同的状态。例如,非同步的状态如图20的实线箭头所示,是脊背载置部52与腿架部54向左右方向的一方移动,而臀部载置部53向左右方向的另一方移动的状态。
此外,与图2的实施方式一样,在图23中,按摩机构还具有转动支承部9,该转动支承部9可使臀部载置部53绕与上表面(支承面)53a正交的方向的轴线C转动。转动支承部9具有将臀部载置部53安装成可绕上述轴线C自由转动的基座主体部59的底壁59d(转动基座部)、和使臀部载置部53转动的转动驱动部(第二驱动部A2)。在底壁59d与基座主体部59的第二部件59b之间装有以上述轴线C为中心的环状(圆弧状)的轴承(未图示)。这样,底壁59d经由上述环状的轴承使第二部件59b绕轴线C自由转动地对其进行支承。因此,虽然转动角度较小,但通过第二部件59b相对底壁59d转动,能够使第二部件59b上的臀部载置部53向同一方向转动。另外,气囊57b、62可多少产生变形,因此第二部件59b能够转动。
上述转动驱动部(第二驱动部A2)与图2的实施方式一样,具有:马达(动力产生部)、利用该马达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的小齿轮、安装在上述第二部件59b上的与小齿轮啮合的弧状(或也可以是环状)齿轮、装于马达和小齿轮之间的离合器(切换部)。离合器可在如下两个状态间进行切换,即、第二部件59b受到来自马达的旋转驱动力而转动的传动状态,和第二部件59可绕轴线C自由转动的自由状态。该离合器的状态的切换是通过控制装置8的主控制部58a来进行。
另外,床主体51作为上述多个分割部具有载置使用者的脊背的脊背载置部52、载置使用者的臀部的臀部载置部53及载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架部54中的至少两个即可。也就是,参考图20来进行说明的话,可以是没有腿架部54的床主体51或没有脊背载置部52的床主体51。另外,若参考图20进行说明的话,也可以将臀部载置部53和腿架部54作为一个分割部。即、臀部载置部53可以兼作为腿架部54。此外,也可以将臀部载置部53与脊背载置部52作为一个分割部。即、臀部载置部53可以兼作为脊背载置部52。
图25是表示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该床的床主体51作为上述多个分割部还具有载置使用者的头部的头部载置部55。这时,上述动作选择部8a(图24)发挥作用,可以将头部载置部55切换到与脊背载置部52同步或非同步的状态并利用第一驱动部A1使之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图20、图25)中,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的沿左右方向的反复运动(往复移动)为往复直线运动,移动基座部56可使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各自自由往复直线移动地对上述部分进行安装。而且,第一驱动部A1使这些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各自往复直线移动。
第七实施方式
图26是表示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该床与图20的实施方式一样,作为支承使用者的身体(全身)的身体支承体具有床主体51,该按摩机构具有多个分割部52、53、54、移动基座部56、第一驱动部A1,该多个分割部52、53、54分别具有支承身体的支承面。第一驱动部A1由控制装置8控制。与图20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是在图26中,脊背载置部52及腿架部54进行左右方向的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方向。也就是,如图26的箭头所示,移动基座部56将脊背载置部52及腿架部54安装成为能够绕上下方向的轴线C1、C2做往复圆弧移动。并且,第一驱动部A1使脊背载置部52及腿架部54做往复圆弧移动。如图26所示,轴线C1、C2位于靠近臀部载置部53的位置时,参考图21进行说明的话,则作为第一驱动部A1,设置最靠近头侧的左右一对气囊57a用于脊背载置部52,且设置最靠近脚尖侧左右一对的气囊57c用于腿架部54。而且,为了使脊背载置部52往复圆弧移动,只要使左右方向的一方的气囊57a膨胀即可,为了使腿架部54往复圆弧移动,则只要使左右方向的一方的气囊57c膨胀即可。另外,在图26中,臀部载置部53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构成为向左右方向往复直线移动。
另外,轴线C1、C2也可以位于脊背载置部52的中央部、腿架部54的中央部。这时,参考图21进行说明,则作为第一驱动部A1,具有最靠近头侧的左右一对第一气囊57a和位于臀部载置部53侧的左右一对的第二气囊57a,用于脊背载置部52,且具有最靠近脚尖侧的左右一对的第三气囊57c和位于臀部载置部53侧的左右一对的第四气囊57c,用于腿架部54。而且,为了使脊背载置部52做往复圆弧移动,只要使第一气囊57a中的左右方向的一方和第二气囊57a中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膨胀即可,为了使腿架部54往复圆弧移动,则只要使第三气囊57c中的左右方向的一方和第四气囊57a中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膨胀即可。
作为图26的床的具体的动作,如实线箭头所示,使脊背载置部52及腿架部54向左右方向中一方(左)转动。由此,使用者的身体成为向左右方向的一侧弯曲的状态。并使臀部载置部53向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右)直线移动。由此,不会僵硬地使使用者的身体(全身)左右摇动,从而可以对使用者进行有效的拉伸运动。
第八实施方式
另外,如图27所示,也可以由椅子来构成第六和第七实施方式的床。也就是,该椅子具备载置在地面上的椅子主体部4、设置在该椅子主体部4的上部的座部1、设置在该座部1的后侧的靠背部2以及设置在座部1的前侧的腿架部3。靠背部2可倾斜活动并可成为向后方倒下的状态,腿架部3可向上转动并成为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以这种状态可以将椅子变成床。
利用座部1、靠背部2及腿架部3来构成支承使用者的身体(全身)的床主体51。也就是,作为多个分割部,具有载置使用者的脊背的靠背部2、载置使用者的臀部的座部1以及载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架部3。靠背部2可自由移动地被安装在从椅子主体部4突出的左右的背用框架(未图示)上。座部1可移动自如地被安装在椅子主体部(移动基座部)4上的左右框架(未图示)上。腿架部3可移动自如地被安装在从椅子主体部4突出的左右的腿用框架(未图示)上。并且设置有分别使靠背部2、座部1及腿架部3移动的第一驱动部A1和控制该第一驱动部A1的动作的控制装置8。由此,这些靠背部2、座部1及腿架部3能够具有与图20的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相同的功能。
对第六实施方式(图20)的按摩机构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28是按摩机构的说明图。该按摩机构具备臀部载置部53、将臀部载置部53安装成为可移动自如的移动基座部56以及使臀部载置部53移动的第一驱动部A1。另外,在该按摩机构中,在图28的臀部载置部53的近前侧,如图20所示,设置有腿架部54,该腿架部54与臀部载置部53一样移动自如地被安装在移动基座部56上。此外,在图28的臀部载置部53的里侧,如图20所示,设置有脊背载置部52,该脊背载置部52与臀部载置部53一样可移动自如地被安装在移动基座部56上。移动基座部56上的腿架部54及脊背载置部52的安装构造与该移动基座部56上的臀部载置部53的安装构造相同。因此,以臀部载置部53为代表进行说明。
图29及图30是从下方观察图28的具有臀部载置部53、移动基座部56及第一驱动部A1的按摩机构的立体图和主视图。臀部载置部53与图20的实施方式一样,是形成为俯视矩形的板状部件。臀部载置部53在其下面的四个角上具有座连结部68。移动基座部56具有左右两侧的侧壁65、在下部连结该侧壁65的下部部件66。侧壁65具有向下方延伸的框架连结部67。臀部载置部53利用四根臂部件69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移动基座部56上。也就是,各臂部件17的上部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座连结部68上,其下部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框架连结部67上。各臂部件69的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θ0发生变化,从而使臀部载置部53左右移动。
第一驱动部A1具有马达70、降低该马达70转速的减速部71、与减速部71的输出轴(未图示)一体旋转的旋转部件72、设置在旋转部件72和臀部载置部53之间的棒状的传动部件73。在图30中,在旋转部件72上设置有偏心轴部72a,该偏心轴部72a具有相对旋转部件72的轴心C0(输出轴的轴心C0)偏心的轴心C3。
传动部件73的一端部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偏心轴部72a上。而且,传动部件73的另一端部经由轴74(参照图29)可转动地安装在臀部载置部53上。
马达70可基于来自上述控制装置8的信号而旋转。马达70旋转会使旋转部件72旋转,于是传动部件73的一端部偏心旋转。也就是,传动部件73作为曲轴部件发挥作用,能够将旋转部件72的旋转运动变换为臀部载置部53的左右往复运动。其结果,能够使支承在臂部件69上的臀部载置部53沿左右方向往复摇动。
对在第六、第七、第八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分割部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图31是表示作为分割部的臀部载置部53的大致情况的剖视图。在臀部载置部5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承部76,该支承部76从左右两侧夹紧使用者的身体B对其进行固定。支承部76是利用空气的供、排而膨胀收缩的气囊。另外,对于脊背载置部52及腿架部54而言,也与臀部载置部53一样设置有支承部76。当左右气囊膨胀后,使用者的身体B就会处于被从两侧夹紧的状态。从而能够防止使用者的身体B从臀部载置部53左右移动。而且,在气囊夹紧身体B的状态下,如果使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以非同步的状态沿左右移动,使用者全身会进行左右较大幅度的弯曲的运动。
对其他例子就分割部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2是从头部侧观察到的作为分割部的臀部载置部53的截面的图。在臀部载置部53的左侧部及右侧部上设置有将使用者的身体B的左侧部及右侧部推起的按压部77。按压部77是利用空气的供、排而膨胀收缩的气囊。通过上述控制装置8的控制,使左右气囊交替膨胀,从而可使使用者的身体B以脊柱为中心回转而交替扭转。
控制装置8使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以非同步的状态左右移动,并且上述按压部77左右交替地按压使用者的身体B。具体而言,如图20的实线箭头所示,使脊背载置部52及腿架部54向左移动,并使臀部载置部53向右移动,在使各动作停止后,如图32(b)所示,使臀部载置部53的左侧的按压部(气囊)77膨胀。之后,使脊背载置部52及腿架部54向右移动,使臀部载置部53向左移动,并停止各动作后,如图32(a)所示,使右侧的按压部(气囊)77膨胀。由此,在使使用者的全身左右弯曲的运动中包含以脊柱为中心的扭转运动,可更有效地进行拉伸。
另外,如图20的实线箭头所示,在使脊背载置部52及腿架部54向左移动而臀部载置部53向右移动时,如图32(a)所示,使臀部载置部53的右侧的按压部(气囊)77膨胀,之后当使脊背载置部52及腿架部54向右移动而臀部载置部53向左移动时,如图32(b)所示,使右侧的按压部(气囊)77膨胀。由此,能够防止在左右移动的反转时使用者的身体(臀部)被向外抛出,并且在沿左右扭曲使用者全身的运动中加入了使臀部的单侧(移动方向)抬起的运动,可实现钟摆状的左右移动。因此,可对进一步松弛下来的身体实现适当的拉伸。
在第六、第七及第八实施方式中,移动基座部56及第一驱动部A1并不限于图示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在图23中,作为第一驱动部A1的气囊57b直接按压臀部载置部53,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是气囊57b从左右按压载置在臀部载置部53之上的使用者的身体B的构成(未图示)。另外,图28的移动基座部56是通过臂部件69将臀部载置部53架起来对其支承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由悬臂悬挂臀部载置部来支承的构成。另外,在图28中,说明了在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各自之上设置第一驱动部A1(马达70等)的情况,但与在图19中利用单一的第一驱动部A1使左右座分割部5动作一样,也可以是利用单一的第一驱动部A1使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动作的构成。
此外,对于图20、图25及图26的实施方式而言,也可与图27的椅子一样,采用可使脊背载置部52向上方转动(可倾斜)的构成。另外,脊背载置部52、臀部载置部53及腿架部54不一定必须在同一平面上,也可以在彼此间呈规定的倾斜角度的状态下分别左右移动。

按摩机构、椅子及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按摩机构、椅子及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按摩机构、椅子及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摩机构、椅子及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摩机构、椅子及床.pdf(6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按摩机构,具有一对分割部(5、5),该对分割部分别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被施疗部的支承面(5a);移动基座部(6),该移动基座部将这些分割部(5、5)各自安装成可自由移动;以及往复驱动部(7),该往复驱动部可使一对分割部(5、5)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往复驱动部(7)使一对分割部(5、5)各自进行不同的动作,从而摇动上述被施疗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