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521027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29339.9

申请日:

2015.01.21

公开号:

CN104623693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49/00申请日:2015012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49/00; A61K47/48; A61K31/704; 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49/00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发明人:

李立东; 唐馥; 王淳; 王晓瑜

地址: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代理人:

张仲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纳米复合物材料制备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荧光纳米复合物可以通过荧光强度变化监测药物的释放过程。其主体是金属纳米粒子与生物大分子形成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通过将生物亲和性聚合物(如聚赖氨酸分子)和药物阿霉素分子交联聚合在金属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一层包覆了阿霉素分子的聚合物壳层。当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谷胱甘肽时,交联剂中的二硫键被切断,聚合物壳层释放出阿霉素。同时,由于壳层的厚度发生变化,根据金属增强荧光效应的距离依赖性,通过检测包覆于该纳米复合物表面的荧光分子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灵敏、有效地表征药物的释放过程。本发明在药物的定点释放治疗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 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直径范围为25-35纳米的球型银纳米粒子;
(2)将新鲜配置的浓度为1-10毫摩尔每升的胱氨酸溶液加入 浓度为10-12纳摩尔每升的银纳米粒子溶液中,室温搅 拌3-5小时,然后离心洗涤银纳米粒子,除去未反应的 胱氨酸,胱氨酸溶液与银纳米粒子溶液的体积比为1:20 至1:5;将离心得到的银纳米粒子集中,重新分散在去离 子水中,将银纳米粒子体积浓缩5倍;
(3)在浓度为0.5-2克每升的聚赖氨酸溶液中加入浓度为5 毫摩尔每升的阿霉素溶液,聚赖氨酸溶液与阿霉素溶液 的体积比为250:1至500:1,搅拌均匀后,将溶液的pH 值调节到9-10,然后加入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 氨基丙酸酯),使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 酸酯)浓度为0.05-0.2克每升;在室温条件下,反应3-5 小时;
(4)按体积比为5:1的比例,在步骤(3)得到的溶液中加入 步骤(2)浓缩得到的银纳米粒子;将溶液的pH值调节 在9-10;再次加入适量的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 氨基丙酸酯),使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 酸酯)浓度为0.05-0.2克每升;常温搅拌12-15小时; 反应完成后,将纳米粒子离心洗涤等体积分散;
(5)以体积比100:1,在步骤(4)所等体积分散制得的纳米 粒子中加入浓度为2-20微摩尔每升的荧光染料Marina 琥珀酰亚胺酯,在室温条件下搅拌3-5小时;得 到表面包覆了药物分子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复合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 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金纳米粒子或者金银合金纳米粒 子替换金属银纳米粒子作为核-壳结构,其形貌为球型、三角形、立 方体、枝杈状、棒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 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2-巯基乙胺或者L-半胱氨酸替 换胱氨酸进行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氨基修饰。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 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壳聚糖分子或聚乙烯亚胺分子替 换聚赖氨酸分子,形成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聚合物壳层。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纳米复合物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 金属增强荧光的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可 以通过荧光强度变化表征金属表面所负载药物的释放过程。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化疗药物正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在血液 循环中易被快速清除,较差的生物分散性,以及对非癌变细胞毒性较 大等缺点。而相较于游离的药物分子,基于纳米粒子的药物载体可有 效提升药物的药理学性质。其优势主要有:第一,借助肿瘤细胞的高 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EPR), 直径在200纳米以内的纳米粒子可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上富集,并且 可以避免药物进入正常组织血管中,以及被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清 除;第二,某些疏水性药物在生物体系内的可溶性和渗透性较差,药 物载体可有效提升其生物分散性;第三,药物载体可提高细胞内的药 物浓度,特别是在一些抗药性较强的癌细胞中,游离化疗药物常常被 运输蛋白泵出细胞,而药物载体可有效避免这种消极效果。
当前,大多数药物载体的释放过程难以用传统的成像方法,如电 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X射线,或是内窥 镜检查来表征。如何获得药物释放时间、位置和方式的直观反馈成为 药物递送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我们制备了具有巯基响应性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 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这种载体由聚合物壳层和作为核结构的金属纳 米粒子组成。壳层表面组装荧光染料,药物分子被包覆在聚合物壳层 内部。由于聚合物壳层由二硫键交联,在该纳米复合物进入细胞后, 二硫键被高浓度的谷胱甘肽分子打断实现药物释放。同时,由于荧光 染料与金属纳米粒子的距离随释放过程变化,金属纳米粒子的增强荧 光效应随之发生变化,引起体系荧光强度的改变,从而药物的释放过 程可通过荧光变化来表征。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荧光检测技 术的可直观反馈药物释放过程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在癌症治疗 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药物释放载体药物释放过程监测手段 繁琐,灵敏度低等缺点,提供一种可实现对药物释放位点、释放过程 进行灵敏、便捷、有效的监测的功能性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选用含有二硫键的交联剂,将生物亲和性聚 合物(如聚赖氨酸分子)交联聚合在金属纳米粒子表面,同时将药物 通过化学键或者静电吸附作用与聚合物分子结合,从而将药物包覆在 聚合物壳层中,形成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然后在所制备的 纳米复合物最外层组装上荧光染料。当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含有巯基 的还原性生物分子时,聚合物壳层中的二硫键被切断,释放出药物。 并且壳层厚度发生改变,引起其表面荧光物质与金属纳米粒子之间距 离的变化,从而荧光强度发生改变,实现通过对荧光强度的观测达到 对药物释放过程监测的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银离子浓度为0.5-1毫摩尔每升的新鲜配置的银氨溶液快 速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0.1毫摩尔每升的单宁酸溶液中,室 温下快速搅拌30分钟至60分钟,制备直径范围为25-35纳 米的球型银纳米粒子。反应完成后,将银纳米粒子离心洗涤, 分散在等体积的水中待用;
(2)以体积比1:20至1:5,将新鲜配置的浓度为1-10毫摩尔每 升的胱氨酸溶液加入浓度为10-12纳摩尔每升的银纳米粒子 溶液中,室温搅3-5小时,然后离心洗涤银纳米粒子,除去 未反应的胱氨酸,将离心所得的银纳米粒子集中收集,分散 在去离子水中,将其体积浓缩5倍;
(3)以250:1至500:1的体积比,在浓度为0.5-2克每升的聚赖 氨酸溶液中加入浓度为5毫摩尔每升的阿霉素溶液,搅拌均 匀后,将溶液的pH值调节在9-10,然后加入适量的3,3’- 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浓度为0.05-0.2 克每升。在室温条件下,反应3-5小时;
(4)以体积比5:1,向步骤(3)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步骤(2)得 到的银纳米粒子。将溶液的pH值调节在9-10,再次加入适 量的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浓度 为0.05-0.2克每升。室温搅拌12-15小时。反应完成后,将 粒子离心洗涤等体积分散;
(5)以100:1的体积比,在步骤(4)所制得的纳米粒子中加入 浓度为2-20微摩尔每升的荧光染料Marina琥珀酰亚 胺酯,在室温条件下搅拌3-5小时。得到表面包覆了药物分 子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复合物。
步骤(1)中所制得的金属纳米粒子优选为银纳米粒子、金纳米 粒子以及金银合金纳米粒子。
步骤(2)中对金属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氨基修饰的小分子优选为 胱氨酸、2-巯基乙胺、L-半胱氨酸等同时具有巯基和氨基的小分子化 合物。
步骤(3)中所述的聚赖氨酸可以用同样富含氨基的壳聚糖分子 及聚乙烯亚胺分子替代。
步骤(3)中所述药物优选为阿霉素,也可选择其它带有氨基或 者羧基的药物。
与现有的药物载体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功能性荧光纳米复合物作 为药物载体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优选为带有氨基基团的药物。由于粒 子外层组装了荧光物质作为观测药物释放过程的指示物质,因此不要 求所选药物具有荧光性,从而扩大了该荧光纳米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 的实用性。
此外,该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壳层选用聚赖氨酸、壳聚糖等生物兼 容性优异的聚合物大分子进行组装,大大提高了此种药物载体体系的 细胞亲和性,对正常细胞毒性小。而在癌细胞中,其内部谷胱甘肽含 量通常大大高于正常细胞,因此,聚合物壳层的交联点被谷胱甘肽切 断,引起药物的释放,并且壳层厚度的改变引起荧光物质与金属纳米 粒子表面间距的变化。由于金属增强荧光效应具有距离依赖性,通过 对荧光物质荧光强度变化的监测可以间接反应出药物释放的过程,而 通过荧光显微镜则可以观察药物释放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所制备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标记为1为金属纳米粒子,2为聚合物壳层。图中的小 黑点代表药物分子,标记F的类太阳符号则代表荧光分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银离子浓度为1毫摩尔每升的新鲜配置的银氨溶液快速 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0.1毫摩尔每升的单宁酸溶液中,室温 下快速搅拌半小时至一小时,制备平均直径为25纳米的球 型银纳米粒子。反应完成后,将银纳米粒子离心洗涤,分散 在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待用;
(2)以1:5的体积比,将浓度为1毫摩尔每升的新鲜配置的胱氨 酸溶液加入浓度为10纳摩尔每升的银纳米粒子溶液中,室 温搅拌5小时,然后离心洗涤银纳米粒子,将溶液体积浓缩 5倍;
(3)以250:1的体积比,在浓度为0.5毫克每毫升的聚赖氨酸溶 液中加入浓度为5毫摩尔每升的阿霉素溶液,搅拌均匀后, 将溶液的pH值调至pH=10,然后加入3,3’-二硫代双(磺酸 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浓度为0.2克每升,在室温条 件下,反应5小时;
(4)以5:1的体积比,在步骤(3)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步骤(2) 中得到的银纳米粒子,将溶液的pH值调至pH=10,再次加 入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浓度为 0.2克每升,常温搅拌12小时。反应完成后,将粒子离心洗 涤等体积分散;
(5)以100:1的体积比,在步骤(4)所制得的纳米粒子中加入 浓度为2微摩尔每升的荧光染料Marina琥珀酰亚胺 酯,在室温条件下搅拌5小时。得到表面包覆了药物分子的 核-壳结构荧光纳米复合物。
实施例2
(1)取质量分数为0.01%的氯金酸溶液,煮沸,以体积比133:1, 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钠溶液,保持沸腾30 分钟,制得平均直径为25纳米的金纳米粒子;
(2)将溶液pH值调至pH=8,以体积比1:20,将新鲜配置的浓 度为1毫摩尔每升的半胱氨酸溶液加入步骤(1)中制备的 金纳米粒子溶液中,室温搅拌5小时,然后离心洗涤金纳米 粒子,除去未反应的半胱氨酸,将离心所得的金纳米粒子集 中收集,体积浓缩5倍;
(3)以250:1的体积比,在浓度为1毫克每毫升的聚赖氨酸溶液 中加入浓度为5毫摩尔每升的阿霉素溶液,搅拌均匀后,将 溶液的pH值调至pH=10,然后加入适量3,3’-二硫代双(磺 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在整个反应液中浓度为0.1 克每升。在室温条件下,反应5小时;
(4)以体积比5:1,在(3)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步骤(2)中得到 的金纳米粒子,将溶液的pH值调至pH=10,再次加入3,3’- 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在整个反应液 中浓度为0.1克每升。室温搅拌12小时。反应完成后,将 粒子离心洗涤等体积分散;
(5)以体积比100:1,在步骤(4)所制得的纳米粒子中加入浓度 为20微摩尔每升的荧光染料Marina琥珀酰亚胺酯, 在室温条件下搅拌5小时。得到表面包覆了药物分子的核- 壳结构荧光纳米复合物。
实施例3
(1)取质量分数为0.01%的氯金酸溶液,煮沸,以体积比133:1, 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钠溶液,保持沸腾30 分钟,制得平均直径为25纳米的金纳米粒子;
(2)将溶液pH值调至pH=8,以体积比1:20,将新鲜配置的浓 度为1毫摩尔每升的2-巯基乙胺溶液加入步骤(1)中制备 的金纳米粒子溶液中,室温搅拌5小时,然后离心洗涤金纳 米粒子,除去未反应的半胱氨酸,将离心所得的金纳米粒子 集中收集,体积浓缩5倍;
(3)以体积比250:1,在浓度为2毫克每毫升的聚赖氨酸溶液中 加入浓度为5毫摩尔每升的阿霉素溶液,搅拌均匀后,将溶 液的pH值调至pH=10,然后加入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 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在整个反应液中浓度为0.1克每升。 在室温条件下,反应5小时;
(4)以体积比5:1,在(3)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步骤(2)中得到 的金纳米粒子,将溶液的pH值调至pH=10,再次加入3,3’- 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在整个反应液 中浓度为0.1克每升。室温搅拌12小时。反应完成后,将 粒子离心洗涤等体积分散;
(5)以体积比100:1,在步骤(4)所制得的纳米粒子中加入浓度 为20微摩尔每升的荧光染料Marina琥珀酰亚胺酯, 在室温条件下搅拌5小时。得到表面包覆了药物分子的核- 壳结构荧光纳米复合物。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 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金属纳米粒子除了金、银纳米粒子外,还有金 银合金纳米粒子等具有表面等离子体的金属纳米结构。纳米粒子的粒 径在20-100纳米范围内均可,纳米粒子的形貌可以是球状、棒状、 立方体、枝杈状等;而药物在壳层中的包覆,并不限于用交联剂交联, 还可以是氢键作用、静电吸附作用或者氨基羧基缩合反应,因而药物 的选择也具有多样性。而富含氨基的聚合物分子均可作为聚合物壳层 的组合单元。

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纳米复合物材料制备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荧光纳米复合物可以通过荧光强度变化监测药物的释放过程。其主体是金属纳米粒子与生物大分子形成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通过将生物亲和性聚合物(如聚赖氨酸分子)和药物阿霉素分子交联聚合在金属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一层包覆了阿霉素分子的聚合物壳层。当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谷胱甘肽时,交联剂中的二硫键被切断,聚合物壳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