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炎膏.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15971.7 (22)申请日 2014.11.05 A61K 36/904(2006.01) A61K 9/06(2006.01) A61P 17/16(2006.01) (71)申请人 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 32 号五矿大厦 801-A 室 (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苏雪雪 (54) 发明名称 皮炎膏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皮 炎膏, 其原料药包。
2、括金银花、 蒲公英、 甘草、 山麦 冬、 芡实、 山茱萸、 茜草、 鹿衔草、 骨碎补、 绞股蓝、 党参、 白术、 山大黄、 云芝、 飞扬草、 鸡骨草、 百部、 薏苡仁、 芦荟、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黄芩、 粉萆藓、 木蓝、 苦菜。 该皮炎膏能够实现抗菌、 消炎、 抗病毒 的功效, 辅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延缓放射引起 的细胞病变, 改善福射损伤微循环及毛细血管通 透性, 减轻渗出及炎性反应, 促进创面炎性吸收及 肉芽组织生长, 实现对放射性皮炎良好的治疗效 果, 且价格便宜, 便于推广应用。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
3、页 说明书1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9893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 CN 104398936 A 1/2 页 2 1. 一种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皮炎膏, 其特征在于 : 原料药包括金银花、 蒲公英、 甘 草、 山麦冬、 芡实、 山茱萸、 茜草、 鹿衔草、 骨碎补、 绞股蓝、 党参、 白术、 山大黄、 云芝、 飞扬草、 鸡骨草、 百部、 薏苡仁、 芦荟、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黄芩、 粉萆薢、 木蓝、 苦菜。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皮炎膏, 其特征在于 : 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 55g 65g、 蒲公英 35g 45g、 甘草 20g 30。
4、g、 山麦冬 25g 35g、 芡实 30g 40g、 山茱萸 25g 35g、 茜草 30g 40g、 鹿衔草 15g 25g、 骨碎补 20g 30g、 绞股蓝 25g 35g、 党参 15g 25g、 白术 10g 20g、 山大黄 25g 35g、 云芝 20g 30g、 飞扬草 25g 35g、 鸡骨草 20g 30g、 百部 25g 35g、 薏苡仁 20g 30g、 芦荟 20g 30g、 白花蛇舌草 15g 25g、 山慈菇 25g 35g、 黄芩 40g 50g、 粉萆薢 25g 35g、 木蓝 20g 30g、 苦菜 25g 35g。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炎膏, 其。
5、特征在于 : 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58g 62g、 蒲公英 38g 42g、 甘草 23g 27g、 山麦冬 28g 32g、 芡实 33g 37g、 山茱萸 28g 32g、 茜草 33g 37g、 鹿衔草 18g 22g、 骨碎补 23g 27g、 绞股蓝 28g 32g、 党参 18g 22g、 白术 13g 17g、 山大黄 28g 32g、 云芝 23g 27g、 飞扬草 28g 32g、 鸡骨草 23g 27g、 百部 28g 32g、 薏苡仁 23g 27g、 芦荟 23g 27g、 白花蛇舌草 18g 22g、 山慈菇 28g 32g、 黄芩 43g 47g、 粉萆薢 2。
6、8g 32g、 木蓝 23g 27g、 苦菜 28g 32g。 4. 如权利要求 1 至 3 所述的皮炎膏, 其特征在于 : 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 60g、 蒲公英 40g、 甘草 25g、 山麦冬 30g、 芡实 35g、 山茱萸 30g、 茜草 35g、 鹿衔草 20g、 骨碎补 25g、 绞股蓝 30g、 党参 20g、 白术 15g、 山大黄 30g、 云芝 25g、 飞扬草 30g、 鸡骨草 25g、 百部 30g、 薏 苡仁 25g、 芦荟 25g、 白花蛇舌草 20g、 山慈菇 30g、 黄芩 45g、 粉萆薢 30g、 木蓝 25g、 苦菜 30g。 5. 权利要求 1 。
7、至 4 所述皮炎膏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第一步, 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第 1 步, 将金银花、 蒲公英、 甘草、 鹿衔草、 山大黄、 云芝、 飞扬草、 鸡骨草、 百部、 芦荟、 白 花蛇舌草、 山慈菇、 黄芩、 粉萆薢、 木蓝、 苦菜混合均匀, 粉碎后过 10 目筛, 然后将过筛后的 药材置入渗漉筒中, 加入浓度为 70 80的乙醇进行浸泡, 乙醇的加入量为浸泡药材体积 的 1.2 1.5 倍, 浸泡 12 48 小时后, 再加入浸泡药材原体积 3 10 倍的浓度为 70 80的乙醇, 进行渗漉, 收集渗漉液备用 ; 第 2 步, 将第 1 步制备的渗漉液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 进行减。
8、压浓缩, 减压浓缩至密 度为 1.10 1.30g/cm3的稠膏, 密度测定在 50时进行, 同时回收乙醇, 制得的稠膏备用 ; 第3步, 将余下组分均匀混合, 粉碎后过10目筛, 然后将过筛后的药材加入相对于其质 量 3 5 倍的水中, 加热煮沸 2 3 小时, 煎煮液过滤, 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2 4 倍的 水中, 加热煮沸 2 3 小时, 煎煮液过滤, 将两次过滤液混合, 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 进行 减压浓缩, 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101.30g/cm3的稠膏, 密度测定在50时进行, 同时回收 乙醇, 制得的稠膏备用 ; 第 4 步, 将第 2 步和第 3 步获得的稠膏混合均匀, 。
9、烘干, 再粉碎成 200 400 目的细粉, 即制得中药提取物 ; 第二步, 基质的制备, 第 a 步, 取聚维酮 5 8g、 纯化水 40 60g、 聚乙烯醇 3 5g、 甘油 40 50g、 微粉硅 胶 20 40g、 壳聚糖 10 15g 和食用醋 5 8g, 备用 ; 第 b 步, 将第 a 中取出的聚维酮和纯化水 10 20g 加入反应釜中, 升温至 60 7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98936 A 2 2/2 页 3 搅拌 30 60 分钟, 使之充分溶胀, 得到聚维酮溶胀液, 备用 ; 第 c 步, 将第 a 步中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应釜中, 升温到 70, 。
10、搅拌 30min, 混 合均匀, 得到醇油溶液, 备用 ; 第 d 步, 将第 a 步中取出的微粉硅胶、 壳聚糖、 食用醋和纯化水 30 40g, 加入反应釜 中, 搅拌 1 2 分钟, 再加入上述第 c 步制得的醇油溶液, 升温到 40 70, 搅拌 2 10 分 钟, 停止搅拌并静止 2 5 分钟 ; 之后再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升温至 50, 加入上述第 b 步制得的聚维酮溶胀液, 搅拌 2 10 分钟, 制得基质 ; 第三步, 中药药膏的制备, 取50g第一步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和50g第二步制备的基质, 先将基质加入反应釜中, 使 反应釜内的基质升温至4555, 再将中药提取物加入反应釜中。
11、, 搅拌2040分钟, 即制 得皮炎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98936 A 3 1/12 页 4 皮炎膏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皮炎膏。 背景技术 0002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放射线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反应是 肿瘤放疗的常见副反应, 发病率在 90以上, 电离辐射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损伤基底层细 胞从而发生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炎包括红斑反应、 色素沉着、 干性脱皮、 湿性脱皮、 馈荡、 坏死及皮肤萎缩等表现。低剂量放疗能减慢底层细胞分裂, 引起皮肤变薄 ; 增加放疗剂量, 则破坏基底层细胞, 导致干性。
12、脱皮 ; 高剂量的放疗会引起湿性脱皮甚至馈场、 坏死。汗腺和 皮脂腺的破坏引起皮肤干燥, 皮肤萎缩和纤维化造成皮肤弹性丧失。放射性皮炎损伤的生 物效应被认为主要是通过福射对细胞 DNA 分子损伤表现的。 0003 面对皮肤福射损害机制的复杂性和对机体损失的严重性, 临床上用于治疗药物有 比亚芬 ( 三乙醇胺 )、 金因肽 (rhEGF)、 维生素 B2、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金属元素螯合物 (Cu、 Fe、 Zn 等 )、 碘化钾和细胞因子类药物 (G-CSI、 IL-6、 EPO、 KGF 等 ), 还不能满足病患们 的治疗需要和改善生活质量, 部分药物对健康细胞的远期效应还有待进。
13、一步研究, 人们更 趋向于从中医药着手寻找出低毒、 有效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0004 中医没有放射性皮炎的病名, 中医学认为放射线是 “火热母邪” , 由于热毒过剩, 热 邪伤阴, 引起热蕴肌腠, 而致脱屑、 红斑、 瘙痒、 溃疡等症, 属中医 “火癍疮” 、“丹” 、“紫癫风” 和 “疮疡” 的范畴。 “热邪致疮疡” 是放射性皮炎的基本病因,“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是基 本病机, 而本虚标实则贯穿整个疾病始终。其病机主要在于 : 热毒互结, 机体短期内接受大 剂量的放射后, 火热之邪循经入里, 侵犯脏腑经络, 致络脉不通, 瘀血内阻, 加之火热内盛, 热毒互结于内, 可见皮肤红斑肿痛, 。
14、甚至肌肤破溃, 流脓等症 ; 阴虚内热, 长期连续的放射治 疗, 火毒耗伤津液, 可致阴液与亏虚, 内不能濡养五脏六腑, 外不能濡养皮肤腠理, 故可见肌 肤脱屑、 瘙痒等症 ; 气阴两虚, 放疗日久, 热毒之邪耗气伤精, 致阴精亏虚, 气血不足, 加之热 邪犯里, 损伤脾胃功能, 致使气血生化之源受损, 气血生化不足, 故见肌肤粗糙, 色素沉着, 溃疡难愈等症, 因此, 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主, 辅以活血化瘀, 益气养阴, 实现抗菌、 消炎、 抗病毒的功效, 辅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延缓放射引起的细胞病变, 改善福射损伤微循环 及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轻渗出及炎性反应, 促进创面炎性吸收及肉芽。
15、组织生长, 实现对放射 性皮炎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价格便宜, 疗效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的药物, 其能够实现 抗菌、 消炎、 抗病毒的功效, 辅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延缓放射引起的细胞病变, 改善福射 损伤微循环及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轻渗出及炎性反应, 促进创面炎性吸收及肉芽组织生长, 实现对放射性皮炎良好的治疗效果, 且价格便宜, 便于推广应用。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皮炎膏, 其原料 说 明 书 CN 104398936 A 4 2/12 页 5 药包括金银花、 蒲公英、 甘草、 山麦冬。
16、、 芡实、 山茱萸、 茜草、 鹿衔草、 骨碎补、 绞股蓝、 党参、 白 术、 山大黄、 云芝、 飞扬草、 鸡骨草、 百部、 薏苡仁、 芦荟、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黄芩、 粉萆薢、 木蓝、 苦菜。 0007 其中, 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 55g 65g、 蒲公英 35g 45g、 甘草 20g 30g、 山麦冬 25g 35g、 芡实 30g 40g、 山茱萸 25g 35g、 茜草 30g 40g、 鹿 衔草 15g 25g、 骨碎补 20g 30g、 绞股蓝 25g 35g、 党参 15g 25g、 白术 10g 20g、 山 大黄 25g 35g、 云芝 20g 30。
17、g、 飞扬草 25g 35g、 鸡骨草 20g 30g、 百部 25g 35g、 薏苡仁 20g 30g、 芦荟 20g 30g、 白花蛇舌草 15g 25g、 山慈菇 25g 35g、 黄芩 40g 50g、 粉萆薢 25g 35g、 木蓝 20g 30g、 苦菜 25g 35g。 0008 其中, 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 58g 62g、 蒲公英 38g 42g、 甘草 23g 27g、 山麦冬 28g 32g、 芡实 33g 37g、 山茱萸 28g 32g、 茜草 33g 37g、 鹿 衔草 18g 22g、 骨碎补 23g 27g、 绞股蓝 28g 32g、 党参 1。
18、8g 22g、 白术 13g 17g、 山 大黄 28g 32g、 云芝 23g 27g、 飞扬草 28g 32g、 鸡骨草 23g 27g、 百部 28g 32g、 薏苡仁 23g 27g、 芦荟 23g 27g、 白花蛇舌草 18g 22g、 山慈菇 28g 32g、 黄芩 43g 47g、 粉萆薢 28g 32g、 木蓝 23g 27g、 苦菜 28g 32g。 0009 其中, 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 60g、 蒲公英 40g、 甘草 25g、 山 麦冬 30g、 芡实 35g、 山茱萸 30g、 茜草 35g、 鹿衔草 20g、 骨碎补 25g、 绞股蓝 30g、 党。
19、参 20g、 白 术 15g、 山大黄 30g、 云芝 25g、 飞扬草 30g、 鸡骨草 25g、 百部 30g、 薏苡仁 25g、 芦荟 25g、 白花 蛇舌草 20g、 山慈菇 30g、 黄芩 45g、 粉萆薢 30g、 木蓝 25g、 苦菜 30g。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皮炎膏的制备方法, 具体为 : 0011 第一步, 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0012 第 1 步, 将金银花、 蒲公英、 甘草、 鹿衔草、 山大黄、 云芝、 飞扬草、 鸡骨草、 百部、 芦 荟、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黄芩、 粉萆薢、 木蓝、 苦菜混合均匀, 粉碎后过 10 目筛, 然后将过筛 后的药材置入渗漉筒。
20、中, 加入浓度为 70 80的乙醇进行浸泡, 乙醇的加入量为浸泡药 材体积的 1.2 1.5 倍, 浸泡 12 48 小时后, 再加入浸泡药材原体积 3 10 倍的浓度为 70 80的乙醇, 进行渗漉, 收集渗漉液备用 ; 0013 第 2 步, 将第 1 步制备的渗漉液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 进行减压浓缩, 减压浓缩 至密度为1.101.30g/cm3的稠膏, 密度测定在50时进行, 同时回收乙醇, 制得的稠膏备 用 ; 0014 第3步, 将余下组分均匀混合, 粉碎后过10目筛, 然后将过筛后的药材加入相对于 其质量 3 5 倍的水中, 加热煮沸 2 3 小时, 煎煮液过滤, 滤渣加入相对。
21、于其质量 2 4 倍的水中, 加热煮沸 2 3 小时, 煎煮液过滤, 将两次过滤液混合, 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 进行减压浓缩, 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101.30g/cm3的稠膏, 密度测定在50时进行, 同时 回收乙醇, 制得的稠膏备用 ; 0015 第 4 步, 将第 2 步和第 3 步获得的稠膏混合均匀, 烘干, 再粉碎成 200 400 目的 细粉, 即制得中药提取物 ; 0016 第二步, 基质的制备, 0017 第 a 步, 取聚维酮 5 8g、 纯化水 40 60g、 聚乙烯醇 3 5g、 甘油 40 50g、 微 粉硅胶 20 40g、 壳聚糖 10 15g 和食用醋 5 8g。
22、, 备用 ; 说 明 书 CN 104398936 A 5 3/12 页 6 0018 第 b 步, 将第 a 中取出的聚维酮和纯化水 10 20g 加入反应釜中, 升温至 60 70, 搅拌 30 60 分钟, 使之充分溶胀, 得到聚维酮溶胀液, 备用 ; 0019 第 c 步, 将第 a 步中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应釜中, 升温到 70, 搅拌 30min, 混合均匀, 得到醇油溶液, 备用 ; 0020 第d步, 将第a步中取出的微粉硅胶、 壳聚糖、 食用醋和纯化水3040g, 加入反应 釜中, 搅拌 1 2 分钟, 再加入上述第 c 步制得的醇油溶液, 升温到 40 70, 搅拌 。
23、2 10 分钟, 停止搅拌并静止 2 5 分钟 ; 之后再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升温至 50, 加入上述第 b 步制得的聚维酮溶胀液, 搅拌 2 10 分钟, 制得基质 ; 0021 第三步, 中药药膏的制备, 0022 取 50g 第一步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和 50g 第二步制备的基质, 先将基质加入反应釜 中, 使反应釜内的基质升温至 45 55, 再将中药提取物加入反应釜中, 搅拌 20 40 分 钟, 即制得皮炎膏。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0024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的药物, 其能够实现抗菌、 消炎、 抗病毒的功 效, 辅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延缓放射引起的细胞病变,。
24、 改善福射损伤微循环及毛细血管 通透性, 减轻渗出及炎性反应, 促进创面炎性吸收及肉芽组织生长, 实现对放射性皮炎良好 的治疗效果, 且价格便宜, 便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皮炎膏, 其原料药包括金银花、 蒲公英、 甘草、 山麦冬、 芡实、 山茱萸、 茜草、 鹿衔草、 骨碎补、 绞股蓝、 党参、 白术、 山大黄、 云芝、 飞扬 草、 鸡骨草、 百部、 薏苡仁、 芦荟、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黄芩、 粉萆薢、 木蓝、 苦菜。 0026 进一步, 所述皮炎膏仅由上述原料药构成。 0027 金银花 : 拉丁名 lonicerae japonicae。
25、 flos, 味甘、 性寒, 入心、 肺、 胃、 大肠经, 有 清热解毒的作用, 兼能凉血止痢。主要用于外感风热、 温热病热毒较盛, 或温病初起热邪尚 在上焦而未下行时 ; 热毒下痢、 大便下血 ; 暑温证 ; 热毒积聚之疮痈初起、 焮热肿痛者等, 金 银花有较好的退热作用, 能抗炎, 控制炎症的渗出和炎性增生, 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对多种化脓性球菌及肠道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包括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脑膜炎 双球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绿脓杆菌、 结核杆菌等, 金银花对气血营分之热毒均有效, 而 且有广谱抗菌作用。 0028 蒲公英 : 拉丁名 Taraxaci Her。
26、ba, 味甘、 苦, 性寒, 入肝、 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 消痈 散结、 清肝明目、 利尿通淋的作用, 主要用于疮疡肿毒的治疗, 对乳痈效果尤其显著, 亦可用 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等证。 0029 甘草 : 性平, 味甘, 入十二经, 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 诸药的作用, 用于心气虚、 心悸怔忡、 脉结代、 以及脾胃气虚、 倦怠乏力, 痈疽疮疡、 咽喉肿 痛, 气喘咳嗽, 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0030 山麦冬 : 拉丁名 liriopes radix, 味甘、 微苦, 性微寒, 归心、 肺、 胃经, 具有养阴生 津, 润肺清心的功效, 用于肺燥干咳, 虚劳。
27、咳嗽, 津伤口渴, 心烦失眠, 肠燥便秘等证。 0031 芡实 : 味甘, 涩, 性平。归脾、 肾经。具有益肾固精, 补脾止泻, 祛湿止带的功能, 主 说 明 书 CN 104398936 A 6 4/12 页 7 治梦遗滑精, 脾虚泄泻, 脾虚白浊, 带下等证。 0032 山茱萸 : 拉丁名corni fructus, 味酸、 涩, 性微温, 归肝、 肾经, 具有补益肝肾, 涩精 固脱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 腰膝酸痛, 阳痿遗精, 遗尿尿频, 崩漏带下, 大汗虚脱。内热消 渴等证。 0033 茜草 : 性寒, 味苦, 归肝经, 功效 : 凉血止血 ; 活血化瘀, 主治血热咯血、 吐血、 衄血。
28、、 尿血、 便血、 崩漏、 经闭、 产后瘀阻腹痛、 跌打损伤、 风湿痹痛、 黄疸、 疮痈、 痔肿等证。 0034 鹿衔草 : 味甘、 苦, 性温, 入肺经、 胃经、 肝经、 肾经, 具有补虚、 益肾、 祛风除湿、 活血 调经、 补肾强骨、 止咳、 止血的功效, 用于肾虚腰痛、 风湿痹痛、 筋骨痿软、 新久咳嗽、 吐血、 衄 血、 崩漏、 外伤出血等证。 0035 骨碎补 : 味苦, 性温, 入肝、 肾经, 具有补肾壮骨, 续伤止痛的作用, 用于肾虚腰膝酸 痛, 下肢痿软, 肝肾阴虚, 虚阳上亢而致的耳聋耳鸣, 牙齿松动疼痛或牙龈出血, 脾肾两虚而 致久泻久痢等证。 0036 绞股蓝 : 性寒、。
29、 味甘, 归肺、 脾、 肾经, 有益气, 安神, 降血压之功效, 用于气虚体弱, 少气乏力 ; 心烦失眠 ; 高血压病, 头昏目眩 ; 病毒性肝炎 ; 消化道肿瘤 ; 慢性支气管炎, 绞股 蓝富含的多糖能够提高血清溶血素含量, 对体液免疫具有促进作用, 绞股蓝富含的总皂苷 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提高 DNA 多聚糖的活性, 促进淋巴细胞 DNA 的合成。 0037 党参 : 味甘, 性平, 入肺、 脾经, 有补气益脾, 养血生津的作用, 主要用于脾肺气虚或 气血两虚之倦怠乏力、 气短, 咳嗽自汗等证。 0038 白术 : 拉丁名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
30、a, 苦、 甘, 性温, 入脾、 胃经, 具 有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 食少便溏, 肢软神疲, 脾虚不运, 水湿内停所致小便不利, 水肿, 胸胁支满, 脾胃气虚, 胎动不安等证。 0039 山大黄 : 拉丁名 Radix et Rhizome Rhei Franzenbachii, 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 的根及根茎, 味苦 ; 性寒, 归胃 ; 大肠经, 具有泻热解毒 ; 凉血行瘀的功效, 主治湿热黄疸 ; 痢 疾 ; 经闭腹痛 ; 吐血衄血 ; 跌打瘀痛 ; 痈肿疔毒 ; 口舌糜烂 ; 烧烫伤等证。 0040 云芝 : 味甘、 淡, 性微寒, 归。
31、肝、 脾、 肺经, 具有健脾利湿, 止咳平喘, 清热解毒的功 效, 主治慢性活动性肝炎 ; 肝硬变 ; 慢性支气管炎 ; 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 ; 咽喉肿痛 ; 多种肿 瘤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白血病等证。 0041 飞扬草 : 味微苦、 微酸, 性凉, 具有清热解毒, 利湿止痒的功效, 用于细菌性痢疾, 阿 米巴痢疾, 肠炎, 肠道滴虫, 消化不良, 支气管炎, 肾盂肾炎 ; 外用治湿疹、 皮炎、 皮肤瘙痒等 证。 0042 鸡骨草 : 味甘、 苦, 性凉, 归心 ; 肺 ; 肝 ; 胃 ; 肾经, 具有清热利湿, 散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疗黄疸型肝炎, 胃痛, 风湿骨痛, 跌打瘀痛, 乳痛。
32、等证。 0043 百部 : 味甘、 苦, 性微温, 归肺经, 具有润肺下气、 止咳杀虫的功效, 用于新久咳嗽, 肺痨咳嗽, 百日咳, 头虱, 体虱, 蛲虫病, 阴部骚痒等证。 0044 薏苡仁 : 味甘、 性淡, 归脾、 胃、 肺经, 具有健脾渗湿、 清热排脓、 除痹、 利水的功效, 主治小便不利, 水肿, 脚气, 肺痈, 肠痈, 风湿痹痛, 筋脉挛急及湿温病等证。 0045 芦荟 : 味苦, 性寒, 归肝、 大肠经, 具有清热凉肝, 泻下通便, 消疳杀虫的功效, 主治 肝火头痛, 目赤肿痛, 烦热惊风, 热结便秘, 虫积腹痛, 小儿疳积, 湿疮疥癣, 痔瘘等证。 0046 白花蛇舌草 : 味。
33、苦、 甘, 性寒, 入心, 肝, 脾, 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 利水渗湿的作 说 明 书 CN 104398936 A 7 5/12 页 8 用, 用于肺热喘咳, 咽喉肿痛, 肠痈, 疖肿疮疡, 毒蛇咬伤, 热淋涩痛, 水肿, 痢疾, 肠炎, 湿热 黄疸, 癌肿等证。 0047 山慈菇 : 拉丁名Pleiones Pseudobulbus, 甘、 微辛, 凉。 归肝、 脾经, 具有清热解毒, 化痰散结的功效, 主治痈肿疔毒, 瘰疬痰核, 淋巴结结核, 蛇虫咬伤等证。 0048 黄芩 : 味苦、 性寒, 入心、 肺、 胃、 胆、 大肠经, 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安胎, 止血的作 用, 主要。
34、用于湿热所致之腹泻、 痢疾、 黄疸、 热淋 ; 肺热咳嗽, 口渴咽痛, 还可用于胎热不安, 热毒火邪侵淫皮肤之疮痈毒肿之证。 0049 粉萆薢 : 味苦, 性平, 入肝、 胃、 膀胱经, 具有利湿浊, 祛风湿, 清热解毒的功效, 用于 膏淋, 白浊, 带下, 风湿痹痛, 腰膝酸痛, 下部疮疡肿毒, 湿疹等证。 0050 木蓝 : 为豆科木蓝属植物木蓝的茎叶, 味微苦, 性寒, 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的功 效, 主治乙型脑炎, 腮腺炎, 急性咽喉炎, 淋巴结炎, 目赤, 口疮, 丹毒, 疥癣, 虫蛇咬伤, 吐血 等证。 0051 苦菜 : 为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苦苣菜的全草, 味苦, 性寒, 归心。
35、、 脾、 胃、 大肠经, 具有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肠炎, 痢疾, 黄疸, 淋证, 咽喉肿痛, 口疮, 乳痈, 虫蛇咬伤, 吐血, 咳血, 尿血, 便血, 崩漏等证。 0052 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 55g 65g、 蒲公英 35g 45g、 甘草 20g 30g、 山麦冬 25g 35g、 芡实 30g 40g、 山茱萸 25g 35g、 茜草 30g 40g、 鹿衔草 15g 25g、 骨碎补 20g 30g、 绞股蓝 25g 35g、 党参 15g 25g、 白术 10g 20g、 山大黄 25g 35g、 云芝 20g 30g、 飞扬草 25g 35g、。
36、 鸡骨草 20g 30g、 百部 25g 35g、 薏苡仁 20g 30g、 芦荟 20g 30g、 白花蛇舌草 15g 25g、 山慈菇 25g 35g、 黄芩 40g 50g、 粉 萆薢 25g 35g、 木蓝 20g 30g、 苦菜 25g 35g。 0053 进一步优选, 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 58g 62g、 蒲公英 38g 42g、 甘草 23g 27g、 山麦冬 28g 32g、 芡实 33g 37g、 山茱萸 28g 32g、 茜草 33g 37g、 鹿衔草 18g 22g、 骨碎补 23g 27g、 绞股蓝 28g 32g、 党参 18g 22g、 白术 1。
37、3g 17g、 山大黄 28g 32g、 云芝 23g 27g、 飞扬草 28g 32g、 鸡骨草 23g 27g、 百部 28g 32g、 薏苡仁 23g 27g、 芦荟 23g 27g、 白花蛇舌草 18g 22g、 山慈菇 28g 32g、 黄芩 43g 47g、 粉萆薢 28g 32g、 木蓝 23g 27g、 苦菜 28g 32g。 0054 最优选, 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 60g、 蒲公英 40g、 甘草 25g、 山麦冬 30g、 芡实 35g、 山茱萸 30g、 茜草 35g、 鹿衔草 20g、 骨碎补 25g、 绞股蓝 30g、 党参 20g、 白术 15g。
38、、 山大黄 30g、 云芝 25g、 飞扬草 30g、 鸡骨草 25g、 百部 30g、 薏苡仁 25g、 芦荟 25g、 白 花蛇舌草 20g、 山慈菇 30g、 黄芩 45g、 粉萆薢 30g、 木蓝 25g、 苦菜 30g。 005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皮炎膏的制备方法, 具体为 : 0056 第一步, 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0057 第 1 步, 将金银花、 蒲公英、 甘草、 鹿衔草、 山大黄、 云芝、 飞扬草、 鸡骨草、 百部、 芦 荟、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黄芩、 粉萆薢、 木蓝、 苦菜混合均匀, 粉碎后过 10 目筛, 然后将过筛 后的药材置入渗漉筒中, 加入浓度为 70 80。
39、的乙醇进行浸泡, 乙醇的加入量为浸泡药 材体积的 1.2 1.5 倍, 浸泡 12 48 小时后, 再加入浸泡药材原体积 3 10 倍的浓度为 70 80的乙醇, 进行渗漉, 收集渗漉液备用 ; 0058 第 2 步, 将第 1 步制备的渗漉液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 进行减压浓缩, 减压浓缩 说 明 书 CN 104398936 A 8 6/12 页 9 至密度为1.101.30g/cm3的稠膏, 密度测定在50时进行, 同时回收乙醇, 制得的稠膏备 用 ; 0059 第3步, 将余下组分均匀混合, 粉碎后过10目筛, 然后将过筛后的药材加入相对于 其质量 3 5 倍的水中, 加热煮沸 2 3。
40、 小时, 煎煮液过滤, 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2 4 倍的水中, 加热煮沸 2 3 小时, 煎煮液过滤, 将两次过滤液混合, 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 进行减压浓缩, 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101.30g/cm3的稠膏, 密度测定在50时进行, 同时 回收乙醇, 制得的稠膏备用 ; 0060 第 4 步, 将第 2 步和第 3 步获得的稠膏混合均匀, 烘干, 再粉碎成 200 400 目的 细粉, 即制得中药提取物 ; 0061 第二步, 基质的制备, 0062 第 a 步, 取聚维酮 5 8g、 纯化水 40 60g、 聚乙烯醇 3 5g、 甘油 40 50g、 微 粉硅胶 20 40g、 壳聚。
41、糖 10 15g 和食用醋 5 8g, 备用 ; 0063 第 b 步, 将第 a 中取出的聚维酮和纯化水 10 20g 加入反应釜中, 升温至 60 70, 搅拌 30 60 分钟, 使之充分溶胀, 得到聚维酮溶胀液, 备用 ; 0064 第 c 步, 将第 a 步中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应釜中, 升温到 70, 搅拌 30min, 混合均匀, 得到醇油溶液, 备用 ; 0065 第d步, 将第a步中取出的微粉硅胶、 壳聚糖、 食用醋和纯化水3040g, 加入反应 釜中, 搅拌 1 2 分钟, 再加入上述第 c 步制得的醇油溶液, 升温到 40 70, 搅拌 2 10 分钟, 停止搅拌并。
42、静止 2 5 分钟 ; 之后再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升温至 50, 加入上述第 b 步制得的聚维酮溶胀液, 搅拌 2 10 分钟, 制得基质 ; 0066 第三步, 中药药膏的制备, 0067 取 50g 第一步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和 50g 第二步制备的基质, 先将基质加入反应釜 中, 使反应釜内的基质升温至 45 55, 再将中药提取物加入反应釜中, 搅拌 20 40 分 钟, 即制得皮炎膏。 0068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 来解决技术问题, 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69 实施例 1 皮炎膏 1 0070 将金银花 。
43、60g、 蒲公英 40g、 甘草 25g、 鹿衔草 20g、 山大黄 30g、 云芝 25g、 飞扬草 30g、 鸡骨草 25g、 百部 30g、 芦荟 25g、 白花蛇舌草 20g、 山慈菇 30g、 黄芩 45g、 粉萆薢 30g、 木 蓝25g、 苦菜30g混合均匀, 粉碎后过10目筛, 然后将过筛后的药材置入渗漉筒中, 加入浓度 为80的乙醇进行浸泡, 乙醇的加入量为浸泡药材体积的1.5倍, 浸泡24小时后, 再加入浸 泡药材原体积 5 倍的浓度为 80的乙醇, 进行渗漉, 收集渗漉液备用, 将制备的渗漉液送入 真空减压浓缩罐中, 进行减压浓缩, 减压浓缩至密度为 1.20g/cm3的。
44、稠膏, 密度测定在 50 时进行, 同时回收乙醇, 制得的稠膏备用, 将山麦冬 30g、 芡实 35g、 山茱萸 30g、 茜草 35g、 骨 碎补 25g、 绞股蓝 30g、 党参 20g、 白术 15g、 薏苡仁 25g 均匀混合, 粉碎后过 10 目筛, 然后将 过筛后的药材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4 倍的水中, 加热煮沸 2 3 小时, 煎煮液过滤, 滤渣加入 相对于其质量 3 倍的水中, 加热煮沸 2 3 小时, 煎煮液过滤, 将两次过滤液混合, 送入真空 减压浓缩罐中, 进行减压浓缩, 减压浓缩至密度为 1.20g/cm3的稠膏, 密度测定在 50时进 行, 同时回收乙醇, 制得的稠膏备。
45、用, 将前面获得的稠膏混合均匀, 烘干, 再粉碎成 300 目的 说 明 书 CN 104398936 A 9 7/12 页 10 细粉, 即制得中药提取物 ; 取聚维酮 6g、 纯化水 50g、 聚乙烯醇 4g、 甘油 45g、 微粉硅胶 30g、 壳聚糖 12g 和食用醋 6g, 备用, 将取出的聚维酮和纯化水 15g 加入反应釜中, 升温至 70, 搅拌 40 分钟, 使之充分溶胀, 得到聚维酮溶胀液, 备用, 将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应 釜中, 升温到 70, 搅拌 30min, 混合均匀, 得到醇油溶液, 备用, 将取出的微粉硅胶、 壳聚 糖、 食用醋和纯化水 35g, 加入反应。
46、釜中, 搅拌 2 分钟, 再加入上述制得的醇油溶液, 升温到 50, 搅拌 5 分钟, 停止搅拌并静止 4 分钟 ; 之后再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升温至 50, 加 入上述制得的聚维酮溶胀液, 搅拌 5 分钟, 制得基质, 取 50g 前面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和 50g 前面制备的基质, 先将基质加入反应釜中, 使反应釜内的基质升温至 50, 再将中药提取物 加入反应釜中, 搅拌 30 分钟, 即制得皮炎膏 1。 0071 实施例 2 皮炎膏 2 0072 将金银花 58g、 蒲公英 38g、 甘草 23g、 鹿衔草 18g、 山大黄 28g、 云芝 23g、 飞扬草 28g、 鸡骨草 23g、 百。
47、部 28g、 芦荟 23g、 白花蛇舌草 18g、 山慈菇 28g、 黄芩 43g、 粉萆薢 28g、 木 蓝23g、 苦菜28g混合均匀, 粉碎后过10目筛, 然后将过筛后的药材置入渗漉筒中, 加入浓度 为80的乙醇进行浸泡, 乙醇的加入量为浸泡药材体积的1.5倍, 浸泡24小时后, 再加入浸 泡药材原体积 5 倍的浓度为 80的乙醇, 进行渗漉, 收集渗漉液备用, 将制备的渗漉液送入 真空减压浓缩罐中, 进行减压浓缩, 减压浓缩至密度为 1.20g/cm3的稠膏, 密度测定在 50 时进行, 同时回收乙醇, 制得的稠膏备用, 将山麦冬 28g、 芡实 33g、 山茱萸 28g、 茜草 33g、 骨 碎补 23g、 绞股蓝 28g、 党参 18g、 白术 13g、 薏苡仁 23g 均匀混合, 粉碎后过 10 目筛, 然后将 过筛后的药材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4 倍的水中, 加热煮沸 2 3 小时, 煎煮液过滤, 滤渣加入 相对于其质量 3 倍的水中, 加热煮沸 2 3 小时, 煎煮液过滤, 将两次过滤液混合, 送入真空 减压浓缩罐中, 进行减压浓缩, 减压浓缩至密度为 1.20g/cm3的稠膏, 密度测定在 50时进 行, 同时回收乙醇, 制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