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膏.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20982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66374.0

申请日:

2013.08.21

公开号:

CN104415266A

公开日:

2015.03.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904申请公布日:2015031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4; A61P11/14; A61P11/06; A61P11/10

主分类号:

A61K36/904

申请人:

吴会亮

发明人:

吴会亮

地址:

266300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阜安办事处苏州路凯金大厦17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祛痰利肺,止咳平喘的中药膏。各种类型的咳嗽,包括肺热型外感、支气管炎咳嗽、气喘、多黄痰、口渴等症多发于各年龄段人群,本发明中药膏材料易得,制作简便,治疗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祛痰利肺,止咳平喘的中药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雪梨750-1500 份,百部40-80份,前胡20-30份、杏仁10-20份、川贝母10-30份、制半夏10-20份、茯苓20-40份、桔红粉25-50份,款冬花15-30份,生甘草10-20份、香橼粉10-20份,植物油5-1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祛痰利肺,止咳平喘的中药膏,其特征在于,其中各中药重量配比是:雪梨1500 克,百部80克,前胡30克、杏仁20克、川贝母30克、制半夏20克、茯苓40克、桔红粉50克,款冬花30克,生甘草20克、香橼粉20克,植物油10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中药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梨切碎,与百部、前胡、杏仁、川贝母、制半夏、茯苓、节红粉、款冬花、生甘草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熬,20 分钟后取药汁,再加清水适量煎煮,这样反复煎取4 次;
 (2)将4 次的药汁一起倒入锅内,用武火烧沸后,再转用文火煎熬至药汁稍稠时,加白糖700 克调匀,继续煎熬至稠粘时,加桔红粉和香橼粉搅匀,再继续用文火熬至用筷子挑起药糖汁呈丝状时停火;
 (3)将药糖汁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稍晾,将其压平,用刀切成大小2CM方块即成。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中药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膏,尤其涉及一种止咳平喘的中药膏。 
背景技术
各种类型的咳嗽,包括肺热型外感、支气管炎咳嗽、气喘、多黄痰、口渴等症多发于各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儿童、老人,吸烟患者更容易咳嗽不止,普通止咳中药味道苦辛,难以下咽,而西药副作用大,只能治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咳嗽,痰多,百日咳的中药膏,本中药膏治疗效果好,药源广,不刺激胃,成本低,无毒副作用,味甜而香。
                                  
一种祛痰利肺,止咳平喘的中药膏,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雪梨750-1500 份,百部40-80份,前胡20-30份、杏仁10-20份、川贝母10-30份、制半夏10-20份、茯苓20-40份、桔红粉25-50份,款冬花15-30份,生甘草10-20份、香橼粉10-20份,植物油5-10份。 
本发明最佳中药重量配比是:雪梨1500 克,百部80克,前胡30克、杏仁20克、川贝母30克、制半夏20克、茯苓40克、桔红粉50克,款冬花30克,生甘草20克、香橼粉20克,植物油1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中药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梨切碎,与百部、前胡、杏仁、川贝母、制半夏、茯苓、节红粉、款冬花、生甘草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熬,20 分钟后取药汁,再加清水适量煎煮,这样反复煎取4 次。 
    (2)将4 次的药汁一起倒入锅内,用武火烧沸后,再转用文火煎熬至药汁稍稠时,加白糖700 克调匀,继续煎熬至稠粘时,加桔红粉和香橼粉搅匀,再继续用文火熬至用筷子挑起药糖汁呈丝状时停火。 
(3)将药糖汁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稍晾,将其压平,用刀切成大小2CM方块即成。 
本发明其所述各味中药的功效为 
雪梨:味甘性寒,具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养血生肌之功效;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功能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等;
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痛、喉痹
制半夏: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
桔红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款冬花:性味辛温,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的作用;
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
香橼粉:具有理气宽中,消胀降痰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祛痰利肺,止咳平喘的中药膏,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雪梨750-1500 份,百部40-80份,前胡20-30份、杏仁10-20份、川贝母10-30份、制半夏10-20份、茯苓20-40份、桔红粉25-50份,款冬花15-30份,生甘草10-20份、香橼粉10-20份,植物油5-10份。 
本发明最佳中药重量配比是:雪梨1500 克,百部80克,前胡30克、杏仁20克、川贝母30克、制半夏20克、茯苓40克、桔红粉50克,款冬花30克,生甘草20克、香橼粉20克,植物油10克 
实施例1:
取雪梨1500 克,百部80克,前胡30克、杏仁20克、川贝母30克、制半夏20克、茯苓40克、桔红粉50克,款冬花30克,生甘草20克、香橼粉20克,植物油10克
(1)将梨切碎,与百部、前胡、杏仁、川贝母、制半夏、茯苓、节红粉、款冬花、生甘草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熬,20 分钟后取药汁,再加清水适量煎煮,这样反复煎取4 次。 
    (2)将4 次的药汁一起倒入锅内,用武火烧沸后,再转用文火煎熬至药汁稍稠时,加白糖700 克调匀,继续煎熬至稠粘时,加桔红粉和香橼粉搅匀,再继续用文火熬至用筷子挑起药糖汁呈丝状时停火。 
(3)将药糖汁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稍晾,将其压平,用刀切成大小2CM方块即成。 
 每日三次,每次一块,十天为一个疗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中药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中药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中药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中药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药膏.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10366374.0 (22)申请日 2013.08.21 A61K 36/904(2006.01) A61P 11/14(2006.01) A61P 11/06(2006.01) A61P 11/10(2006.01) (71)申请人 吴会亮 地址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阜安办事 处苏州路凯金大厦 1703 室 (72)发明人 吴会亮 (54) 发明名称 一种中药膏 (57)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祛痰利肺, 止咳平喘的中药膏。 各种类型的咳嗽, 包括肺热型外感、 支气管炎咳 嗽、 气喘、 多黄痰、 口渴等症多发于各年龄段。

2、人群, 本发明中药膏材料易得, 制作简便, 治疗效果明 显。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152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8 CN 104415266 A 1/1 页 2 1. 一种祛痰利肺, 止咳平喘的中药膏,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 成 : 雪梨 750-1500 份, 百部 40-80 份, 前胡 20-30 份、 杏仁 10-20 份、 川贝母 10-30 份、 制 半夏 10-20 份、 茯苓 20-40 份、 桔红粉 25。

3、-50 份, 款冬花 15-30 份, 生甘草 10-20 份、 香橼粉 10-20 份, 植物油 5-10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祛痰利肺, 止咳平喘的中药膏, 其特征在于, 其中各中药重 量配比是 : 雪梨 1500 克, 百部 80 克, 前胡 30 克、 杏仁 20 克、 川贝母 30 克、 制半夏 20 克、 茯 苓 40 克、 桔红粉 50 克, 款冬花 30 克, 生甘草 20 克、 香橼粉 20 克, 植物油 10 克。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祛痰利肺, 止咳平喘中药膏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下步骤 : (1) 将梨切碎, 与百部、 前胡、 杏。

4、仁、 川贝母、 制半夏、 茯苓、 节红粉、 款冬花、 生甘草一起 放入锅内, 加清水适量煎熬, 20 分钟后取药汁, 再加清水适量煎煮, 这样反复煎取 4 次 ; (2) 将 4 次的药汁一起倒入锅内, 用武火烧沸后, 再转用文火煎熬至药汁稍稠时, 加白 糖 700 克调匀, 继续煎熬至稠粘时, 加桔红粉和香橼粉搅匀, 再继续用文火熬至用筷子挑起 药糖汁呈丝状时停火 ; (3) 将药糖汁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 稍晾, 将其压平, 用刀切成大小 2CM 方块即 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15266 A 2 1/2 页 3 一种中药膏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膏, 。

5、尤其涉及一种止咳平喘的中药膏。 背景技术 0002 各种类型的咳嗽, 包括肺热型外感、 支气管炎咳嗽、 气喘、 多黄痰、 口渴等症多发于 各年龄段人群, 尤其是儿童、 老人, 吸烟患者更容易咳嗽不止, 普通止咳中药味道苦辛, 难以 下咽, 而西药副作用大, 只能治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咳嗽, 痰多, 百日咳的中药膏, 本中药膏治疗效果 好, 药源广, 不刺激胃, 成本低, 无毒副作用, 味甜而香。 0004 一种祛痰利肺, 止咳平喘的中药膏, 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 : 雪梨 750-1500 份, 百部 40-80 份, 前胡 20-30 份、 杏仁 。

6、10-20 份、 川贝母 10-30 份、 制半夏 10-20 份、 茯苓 20-40 份、 桔红粉 25-50 份, 款冬花 15-30 份, 生甘草 10-20 份、 香橼粉 10-20 份, 植 物油 5-10 份。 0005 本发明最佳中药重量配比是 : 雪梨 1500 克, 百部 80 克, 前胡 30 克、 杏仁 20 克、 川 贝母 30 克、 制半夏 20 克、 茯苓 40 克、 桔红粉 50 克, 款冬花 30 克, 生甘草 20 克、 香橼粉 20 克, 植物油 10 克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祛痰利肺, 止咳平喘中药膏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下步骤 (1。

7、) 将梨切碎, 与百部、 前胡、 杏仁、 川贝母、 制半夏、 茯苓、 节红粉、 款冬花、 生甘草一起 放入锅内, 加清水适量煎熬, 20 分钟后取药汁, 再加清水适量煎煮, 这样反复煎取 4 次。 0006 (2) 将 4 次的药汁一起倒入锅内, 用武火烧沸后, 再转用文火煎熬至药汁稍稠时, 加白糖 700 克调匀, 继续煎熬至稠粘时, 加桔红粉和香橼粉搅匀, 再继续用文火熬至用筷子 挑起药糖汁呈丝状时停火。 0007 (3) 将药糖汁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 稍晾, 将其压平, 用刀切成大小 2CM 方 块即成。 0008 本发明其所述各味中药的功效为 雪梨 : 味甘性寒, 具生津润燥、 。

8、清热化痰、 养血生肌之功效 ; 百部 : 润肺止咳 ; 杀虫灭虱, 主新久咳嗽, 肺痨, 百日咳 ; 前胡 : 味苦、 辛, 性微寒, 功能散风清热, 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 痰热喘满, 咯痰 黄稠等 ; 杏仁 :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 川贝母 : 清热润肺, 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 干咳少痰, 阴虚劳嗽, 咯痰带血。治虚劳 咳嗽、 吐痰咯血、 心胸郁结、 肺痿、 肺痛、 喉痹 说 明 书 CN 104415266 A 3 2/2 页 4 制半夏 : 燥湿化痰, 用于痰多咳喘, 痰饮眩悸, 风痰眩晕, 痰厥头痛 ; 茯苓 : 利水渗湿, 健脾化痰, 宁心安神, 败毒抗癌, 药性平和。

9、, 利湿而不伤正气 ; 桔红粉 : 散寒, 燥湿, 利气, 消痰, 用于风寒咳嗽, 喉痒痰多, 食积伤酒, 呕恶痞闷 ; 款冬花 : 性味辛温, 具有润肺下气, 化痰止嗽的作用 ; 生甘草 : 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 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 香橼粉 : 具有理气宽中, 消胀降痰之功效 ;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一种祛痰利肺, 止咳平喘的中药膏, 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 : 雪梨 750-1500 份, 百部 40-80 份, 前胡 20-30 份、 杏仁 10-20 份、 川贝母 10-30 份、 制半夏 10-20。

10、 份、 茯苓 20-40 份、 桔红粉 25-50 份, 款冬花 15-30 份, 生甘草 10-20 份、 香橼粉 10-20 份, 植 物油 5-10 份。 0010 本发明最佳中药重量配比是 : 雪梨 1500 克, 百部 80 克, 前胡 30 克、 杏仁 20 克、 川 贝母 30 克、 制半夏 20 克、 茯苓 40 克、 桔红粉 50 克, 款冬花 30 克, 生甘草 20 克、 香橼粉 20 克, 植物油 10 克 实施例 1 : 取雪梨 1500 克, 百部 80 克, 前胡 30 克、 杏仁 20 克、 川贝母 30 克、 制半夏 20 克、 茯苓 40 克、 桔红粉 50。

11、 克, 款冬花 30 克, 生甘草 20 克、 香橼粉 20 克, 植物油 10 克 (1) 将梨切碎, 与百部、 前胡、 杏仁、 川贝母、 制半夏、 茯苓、 节红粉、 款冬花、 生甘草一起 放入锅内, 加清水适量煎熬, 20 分钟后取药汁, 再加清水适量煎煮, 这样反复煎取 4 次。 0011 (2) 将 4 次的药汁一起倒入锅内, 用武火烧沸后, 再转用文火煎熬至药汁稍稠时, 加白糖 700 克调匀, 继续煎熬至稠粘时, 加桔红粉和香橼粉搅匀, 再继续用文火熬至用筷子 挑起药糖汁呈丝状时停火。 0012 (3) 将药糖汁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 稍晾, 将其压平, 用刀切成大小 2CM 方 块即成。 0013 每日三次, 每次一块, 十天为一个疗程。 00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 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4415266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