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制药中的用途.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52053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92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26340.3

申请日:

2008.06.25

公开号:

CN101612142A

公开日:

2009.12.3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1/075公开日:20091230|||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075; A61K31/047; A61P3/10

主分类号:

A61K31/075

申请人:

广州威尔曼新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 霆; 舒向荣; 孙明杰

地址:

510075广东省广州市水荫路56号13栋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建山;逯长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制药中的用途,经实验研究发现上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糖苷酶抑制活性,在体外可用作糖苷酶抑制剂使用,经动物试验研究发现上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降低血糖作用。上述肌醇衍生物或其盐作为活性成份并加入常规药用载体可制备用于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的药物,也可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权利要求书

1、  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制备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或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肌醇衍生物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R是-O-或-NH-或R1是饱和链式烷基-CnH2n-(0≤n≤26),R2是H、-CH3、-COOH、环形烷基、苯基或甲苯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肌醇衍生物的R1是C1-4饱和链式烷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肌醇衍生物的母核立体结构为5-myo-的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R是-O-或-NH-。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R1中n为0,R2为-CH3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治疗糖尿病药物还含有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类或中成药类降糖药物中的至少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或治疗糖尿病药物可制备成经口给药的制剂、吸入制剂、栓剂或注射制剂。

说明书

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制药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肌醇及肌醇衍生物的用途,尤其涉及在制药领域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糖尿病患者中I型糖尿病(即胰岛细胞破坏而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也称胰岛素依赖型——IDDM)占10%,II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亦称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占90%。
目前糖尿病的一般治疗方法为饮食疗法、胰岛素疗法、口服降糖药和中医药疗法等,其中在II型的治疗中口服降糖药占有主要地位。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等。其中以糖苷酶抑制剂副作用为小,其作用机理是竞争性地抑制小肠刷状缘的近腔上皮细胞内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延迟双糖、低聚糖和多糖的吸收,延迟减轻餐后血糖的升高。糖苷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等,在体内承担将多糖转化为单糖的功能。其抑制剂的研究始于60年代的野尻霉素,其后不断发现新的抑制剂,大多为生物碱类。
肌醇(INOSITOL),又名环己六醇,分子式:C6H12O6,分子量:180.16,肌醇立体异构体有9种,分别为cis-inositol、epi-inositol、muco-inositol、allo-inositol、myo-inositol、neo-inositol、scyllo-inositol、L-chrio-inositol和D-chrio-inositol。肌醇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医药工业上:目前多用于治疗肝硬化症、脂肪肝、肝炎、血管硬化、胆固醇过高等症,可以制成烟酸肌醇脂,脉通等药物,也是制造复合维生素的原料。
2、营养保健品和化妆品方面:作为食品强化添加剂、营养剂,保健饮料、儿童食品都加有肌醇,肌醇是一种生物活素,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高等动物若缺少肌醇,会出现生长停滞,毛发脱落,体内生理活动失去平衡。人体每天肌醇的摄入量为1-2克。
肌醇衍生物中以西曲依醇(又名红杉醇,sequoyitol)比较多见,其结构如下:

西曲依醇的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迅速分裂的肿瘤细胞,西曲依醇冻结有丝分裂纺锤体,从而使肿瘤细胞停在G2期和M期,直至死亡。二是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西曲依醇已知作为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肌醇衍生物或其盐的新用途,即在制药中的新用途。
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下图结构的肌醇衍生物具有糖苷酶抑制作用,其母核为六元环结构。

其中,R可以是-O-或-NH-或R1可以是饱和链式烷基-CnH2n-(0≤n≤26),R2是H、-CH3、-COOH、环形烷基-CnH2n-1-(n≥3)、苯基或甲苯基等。其中R1优选C1-4饱和链式烷基。
发明人研究还发现即使分子式相同,但空间立体结构不同,其抑制效果也不尽相同。其中优选的母核立体结构为5-myo-,进一步优选R为-NH-或-O-,最优选R1中n为0,R2为-CH3。最优选的立体结构为:

鉴于上述发现,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制备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或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体外可用作糖苷酶抑制剂使用,也可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尤其适用于II型糖尿病的治疗,给药量因药物活性组分的不同有所不同,对成人来说,采用各制剂的常规使用方法,有效量以每天抑制剂含量150-450mg比较合适,疗程根据病情轻重酌情考虑,一般为300mg;每天三次,每次100mg。
上述上述肌醇衍生物或其盐还可和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类或中成药等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上述糖苷酶抑制剂和其它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量可根据不同个体病情程度酌量使用,如上述药物与本发明糖苷酶抑制剂按重量配比为1∶10-1∶15联合应用。
其中,上述磺酰脲类药物可选自格列吡嗪(Glpizide)、格列喹酮(Gliquidone)、格列齐特(Gliclazide)、格列美脲(Glimepiride)、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或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上述双胍类降糖药可选用二甲双胍(Metformin);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选用阿卡波糖(Acarbose)或伏格列波糖(Voglibose);促胰岛素分泌剂可选用瑞格列奈(Repaglinide)或那格列奈(胺)(NateglinideStarlix)。
所述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或治疗糖尿病药物可制备成经口给药的制剂、吸入制剂、栓剂或注射制剂。口服制剂是活性组分与常规的药用辅剂如赋形剂、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抗氧化剂、包衣剂、着色剂、芳香剂、表面活性剂等混合,使用常规的制剂技术将其制备成颗粒剂、胶囊、片剂等口服制剂;同样,吸入制剂、栓剂或注射制剂也可加入辅剂采用常规的方法制得。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本质,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上述肌醇衍生物对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及动物试验中的降糖效果,以说明其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浓度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图。
图2为不同浓度阿卡波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图。
图3为不同浓度阿卡波糖对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效果图。
图4为不同浓度阿卡波糖对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效果图。
图5为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图。
图6为阿卡波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类型图。
图7为阿卡波糖对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类型图。
图8为不同浓度西曲依醇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图。
图9为不同浓度西曲依醇对β-半乳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图。
图10为西曲依醇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图。
图11为西曲依醇对β-半乳糖苷酶的抑制类型图。
图12为不同浓度中肌醇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图。
图13为中肌醇对β-半乳糖苷酶的抑制类型图。
图14为不同浓度松醇对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效果图。
图15为松醇对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类型图。
图16为9种肌醇异构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验例可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验例一用于分析不同构型的肌醇及其衍生物对糖苷酶的抑制效果,进一步说明了立体构型不同,其糖苷酶的抑制效果也不同,取代基不同时,其抑制效果也不同;实验例二验证了肌醇衍生物的降糖作用;实验例三验证了肌醇衍生物能够显著的降低肾上腺素诱发的高血糖;实验例四验证了肌醇衍生物能够降低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降低血清甘油三脂及胆固醇含量。
实验例一、几种不同构型化合物对糖苷酶抑制效果的比较
(一)试验方法:下文中所述待测物质分别指西曲依醇、中肌醇和松醇。
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
α-葡萄糖苷酶(EC 3.2.1.20)抑制实验,底物为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Sigma N1377(PNPG),以PNP的释放量计算活性。
将对照药(阿卡波糖)和待测定物质配置系列浓度(阿卡波糖为15.2,5.07,1.69,0.56,0.19,0.02mg/mL,待测物质均为100,10,1,0.1,0.01mg/mL浓度),取10uL;α-葡萄糖苷酶配成1U/ml,取10uL,分别加入到含有10uL PNGP(20mmol/L),160uL pH7.0缓冲液的96孔板中,37℃保温15分钟,加入10uL,1mol/L Na2CO3终止反应,40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IC50值。
配制20,10,5,2.5,1.25mmol/L浓度的PNPG,100,50mg/mL的待测物质,80,40mg/mL阿卡波糖,按上述方法,测定405nm处吸光度。然后根据所得数据处理后得出抑制类型。
2、β-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
β-葡萄糖苷酶(EC 3.2.1.21),底物为PNPG,以PNP的释放量计算活性。
将阿卡波糖和待测物质配置系列浓度(阿卡波糖为100,10,1,0.1,0.01mg/mL,待测物质均为100,10,1,0.1,0.01mg/mL浓度),取10uL;β-葡萄糖苷酶配成2.5U/ml,取10uL,分别加入到含有10uL PNGP(25mmol/L),160uL pH5.0缓冲液的96孔板中,60℃保温15分钟,加入10uL,1mol/L Na 2CO3终止反应,40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IC50值。
3、α-半乳糖苷酶抑制实验
α-半乳糖苷酶(EC 3.2.1.22),底物选用PNPG,通过测定生成的PNP含量计算酶活性。
将阿卡波糖和待测物质配置系列浓度(阿卡波糖和待测物质均为100,10,1,0.1,0.01mg/mL浓度),取10uL;α-半乳糖苷酶配成5U/ml,取10uL,分别加入到含有10uL PNPG(50mmol/L),160uL pH6.0缓冲液的96孔板中,37℃保温15分钟,加入10uL,1mol/L Na2CO3终止反应,40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IC50值。
4、β-半乳糖苷酶抑制实验
β-半乳糖苷酶(EC 3.2.1.23),底物选用邻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苷(ONPG),通过测定生成的ONP含量计算酶活性。
将阿卡波糖和待测物质配置系列浓度(阿卡波糖和待测物质均为100,10,1,0.1,0.01mg/mL浓度),取10uL;β-D半乳糖苷酶配成20U/ml,取10uL,分别加入到含有10uL ONGP(50mmol/L),160uL pH7.0缓冲液的96孔板中,37℃保温15分钟,加入10uL,1mol/L Na2CO3终止反应,40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IC50值。
配制50,40,30,20,10mmol/L浓度的ONPG,100,50mg/mL的待测物质,按上述方法,测定405nm时吸光度,用以计算抑制类型。
5、α-淀粉酶抑制实验
α-淀粉酶(EC 3.2.1.1),底物选用可溶性淀粉。
取10uL 2%淀粉溶液,70uL缓冲液(pH 6.8),10uL 10U/mL酶液,加10uL抑制剂(阿卡波糖为10,5,1,0.1,0.01mg/mL,待测物质均为100,10,1,0.1,0.01mg/mL浓度)混匀,置于37℃水浴10min,加100uL 3,5-二硝基水杨酸中止反应,然后沸水浴5min,于540nm波长测吸光值。计算IC50值。
配制20,15,10,5,2.5g/L浓度的淀粉,10,5mg/mL阿卡波糖,按上述方法,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试剂),测定540nm时吸光度,用以计算抑制类型。
6、葡萄糖淀粉酶抑制实验
葡萄糖淀粉酶(EC 3.2.1.3),底物选用淀粉溶液。
取10uL 2%淀粉溶液,70uL缓冲液(pH 6.8),10uL 10U/mL酶液,加10uL抑制剂(阿卡波糖为0.1,0.025,0.00625,0.00156,0.000391mg/mL,待测物质均为100,10,1,0.1,0.01mg/mL浓度)混匀,置于37℃水浴10min,加100uL 3,5-二硝基水杨酸中止反应,然后沸水浴5min,于540nm波长测吸光值。计算IC50值。
配制20,15,10,5,2.5g/L浓度的淀粉,100,50mg/mL的待测物质,0.01,0.0025mg/mL阿卡波糖,按上述方法,加入DNS试剂,测定540nm处吸光度,用以计算抑制类型。
7、蔗糖酶抑制实验
蔗糖酶(EC 3.2.1.26),底物选用5%蔗糖溶液。
取10uμl5%蔗糖溶液,70μl缓冲液(pH6.8),10μl5U/mL酶液,加10μl抑制剂(阿卡波糖为100,10,1,0.1,0.01mg/ml,待测物质均为100,10,1,0.1,0.01mg/ml浓度)混匀,置于37℃水浴10min,加100μl 3,5-二硝基水杨酸中止反应,然后沸水浴5min,于540nm波长测吸光值。计算IC50值。
配制25,20,15,10,5g/L浓度的蔗糖溶液,10,5mg/ml的待测物质和阿卡波糖,按上述方法,加入DNS试剂,测定540nm处吸光度,用以计算抑制类型。
8、海藻糖酶抑制实验
海藻糖酶(EC 3.2.1.28),底物选用5%海藻糖溶液。
取25uL 5%海藻糖溶液,25uL缓冲液(pH 6.0),25μl 1U/mL酶液,加25μl抑制剂(阿卡波糖为100,10,1,0.1,0.01mg/mL,待测物质均为100,10,1,0.1,0.01mg/mL浓度)混匀,置于37℃水浴30min,加100μl 3,5-二硝基水杨酸中止反应,然后沸水浴5min,于540nm波长测吸光值。计算IC50值。
(二)实验结果:
第一组:阿卡波糖对糖苷酶的抑制结果
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蔗糖酶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0.132、0.047、0.001和0.185mmol/L,均为竞争性抑制,Ki分别为0.74、1.64、0.001mmol/L。对β-半乳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和海藻糖酶几乎没有抑制效果。实验数据处理得图1-7。
第二组:西曲依醇对糖苷酶的抑制结果
西曲依醇对α-葡萄糖苷酶和β-D-半乳糖苷酶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0.962mmol/L和25.77mmol/L,均为竞争性抑制。5mg/ml时对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海藻糖酶抑制分别为14%,30%和15%。对α-葡萄糖苷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Ki分别为:5.733mmol/L和11.51mmol/L。而对β-葡萄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和蔗糖酶没有抑制效果。实验数据处理得图8-11。
第三组:中肌醇(myo-inositol)对糖苷酶的抑制结果
中肌醇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5.303mM,为竞争性抑制。5mg/ml时对α-半乳糖苷酶抑制为29%。对β-葡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和海藻糖酶没有抑制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的Ki为:18.620mmol/L。实验数据处理得图12-13。
第四组:松醇对糖苷酶的抑制结果
松醇对葡萄糖淀粉酶的IC50值为2.4mmol/L,5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和海藻糖酶的抑制分别为16%和26%,对β-葡萄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α-淀粉酶,蔗糖酶和海藻糖酶没有抑制作用。对葡萄糖淀粉酶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Ki为9.2mmol/L。实验数据处理得图14-15。
将以上几组数据整理得如下表格:
表1不同物质对各种糖苷酶的抑制数据

由上表可以看出:对于糖苷酶的抑制效果,西曲依醇的效果优于中肌醇,中肌醇的效果又优于松醇。
9种肌醇立体异构体的结构见附图16。其中西曲依醇为中肌醇(myo-inositol)的衍生物、而松醇则为D-chrio-inositol的衍生物。虽然西曲依醇和松醇的结构相似,但由于立体构型不同,其糖苷酶抑制效果也不同,我们进一步对这九种异构体进行抑酶活性比较,结果发现,相同取代基条件下,其中5位取代的myo-结构是活性最好的。
选定母核为中肌醇(5-myo-)的结构作为优选结构,将R由-O-替换为-NH-,对其支链进行衍生(支链衍生物采用本公司的编号)并测定抑酶活性,所得一系列衍生物的实验数据如下:
表2不同衍生物对糖苷酶的抑制作用(IC50:单位mg/mL)

由上表看出,当取代基不同时,其抑制效果也不同,其中以-(R1-R2)为-CH3时其对糖苷酶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因此又用R为-O-,-(R1-R2)为-CH3时即西曲依醇进行了小鼠在体实验。实验如下:
实验例二、优化结构后的肌醇衍生物对小鼠降糖作用
实验材料:昆明种小鼠,体重19-25g,雄性。
药物及试剂:西曲依醇、wm0624、降糖灵、5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测定试剂盒,以上试剂可从市场途径购得。
实验方法:取小鼠107只,随机分为9组,其中7组分别按0.1mg/10g体重经口给予wm0624、西曲依醇25、50、100mg/kg和降糖灵75mg/kg,正常组及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7天。末次给药前降糖灵组禁食8.5h,给药再禁食1.5h,其余各组禁食7.5h后分别给予西曲依醇各剂量和水,再禁食2.5h,即所有小鼠禁食10h。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葡萄糖2g/kg,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后30、60、90、120分钟,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清,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
统计处理:实验数据以表示,并用t检验统计表示组间差异。
结果:如表3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后30、60、90、120分钟,血糖极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wm0624与西曲依醇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在腹腔注射葡萄糖后30、60、90、120分钟,显著降低葡萄糖诱发的高血糖;wm0624与西曲依醇大剂量组和降糖灵组在腹腔注射葡萄糖后30、60、90、120分钟,极显著降低葡萄糖诱发的高血糖;wm0624与西曲依醇的作用基本呈剂量依赖性,wm0624与西曲依醇100mg/kg的降糖作用与降糖灵75mg/kg相当。
表3西曲依醇、wm0624和降糖灵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西曲依醇、wm0624、降糖灵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实验例三、西曲依醇对肾上腺素诱发小鼠血糖升高的影响
实验方法:取小鼠71只,随机分为6组,其中4组分别按0.1mg/10g体重经口给予西曲依醇25、50、100mg/kg和优降糖10mg/kg,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7天。末次给药前禁食1h后给予优降糖,然后再禁食5h,其余各组禁食3h后分别给予西曲依醇各剂量和水,然后再禁食3h。即禁食6h后,除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肾上腺素0.2mg/kg,注射后30分钟,小鼠断头取血,分离血清,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同时取肝脏,以蒽酮法测定肝糖原。
结果:如表4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糖极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西曲依醇各剂量组和优降糖组显著降低肾上腺素诱发的高血糖。同时,模型组小鼠肝糖原极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西曲依醇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极显著升高低下的肝糖原含量,西曲依醇中剂量组和优降糖组显著升高低下的肝糖原含量。
表4西曲依醇和优降糖对肾上腺素诱发小鼠血糖升高的影响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西曲依醇、优降糖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实验例四、西曲依醇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影响
实验方法:随机取出大鼠9只为正常组,其余74只大鼠禁食14-16h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后股静脉注射四氧嘧啶48mg/kg,注射四氧嘧啶后96h眼眶后静脉丛取血,预测血糖,去除未造成糖尿病(高血糖),即禁食10h血糖低于200mg/dl者。根据血糖值分为5组,每组11只,其中4组分别按1ml/100g体重经口给予西曲依醇25、50、100mg/kg和降糖灵75mg/kg,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18天,分别于给药后第6、12天测空腹血糖,即降糖灵组禁食8h后给药,再禁食2h;其余各组禁食7h后给予西曲依醇各剂量和等体积的水。然后,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清,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见表7。第18天时,降糖灵组禁食8h后给药,再禁食2h;其余各组禁食7h后给予待测物质各剂量和等体积的水。即所有小鼠禁食10h后,股动脉取血,再颈椎脱臼处死大鼠,肝组织匀浆,测肝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并测定血清中血糖,胰岛素水平、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胰腺浸泡在10%福尔马林中,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由两名病理专业研究人员分别阅片,根据每种病变程度,记为”-“、”+”、”++”、”+++”,分别换算成”0”、”1”、”2”、”3”分,计算每组的平均积分值。
结果:如表5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极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西曲依醇的小剂量组在给药后第12天时有降低四氧嘧啶的诱发高血糖的趋势,在第18天时极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西曲依醇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和降糖灵组在给药后第6天起极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西曲依醇的降糖作用基本呈剂量依赖性。
如表6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西曲依醇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降糖灵组有升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的趋势,西曲依醇大剂量组明显升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
如表7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极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西曲依醇各剂量组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而降糖灵组对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明显影响。
表5西曲依醇和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表6西曲依醇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西曲依醇、降糖灵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7西曲依醇和降糖灵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西曲依醇、降糖灵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通过以上实验例可以得出,此类肌醇衍生物具有糖苷酶抑制效果,可以作为降糖药物的组分,其中西曲依醇的抑制作用强,可作为此类药物中的优选化合物。
制剂实施例1将此类糖苷酶抑制剂制成胶囊剂
以wm0612为例,称取wm0612物质50g,230g的微晶纤维,20g的滑石粉;将微晶纤维和滑石粉置于研磨器中,再加入wm0612,研磨混合20-30分钟,直至混匀,然后灌装于1号胶囊中,随机抽样每粒装量控制在约300mg。其中随机抽取20粒,测定其每个装量相对于20粒的平均装量误差大于10%的不得超过两粒,超过10%的任一粒装量误差不得大于20%。
制剂实施例2将此类糖苷酶抑制剂制成片剂
以wm0621为例,称取wm0621物质50g,180g的微晶纤维,47g淀粉,3g聚乙烯吡咯烷酮,20g滑石粉;将一半的微晶纤维、淀粉和滑石粉置于研磨器中,再加入wm0621,研磨混合30分钟,直至混合均匀。再加入另一半经研磨处理过的微晶纤维和加少量水溶解了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充分混合均匀后,平铺开放入烘箱中(60摄氏度),直至干燥后结成颗粒状。将所得颗粒状物质,进行压片,使得每片重约为300mg。随机抽取其中20片,测定其每片的重量相对于20片的平均片重的误差不得超过7.5%。
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所做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的些许变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制药中的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制药中的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制药中的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制药中的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制药中的用途.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肌醇衍生物或其盐在制药中的用途,经实验研究发现上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糖苷酶抑制活性,在体外可用作糖苷酶抑制剂使用,经动物试验研究发现上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降低血糖作用。上述肌醇衍生物或其盐作为活性成份并加入常规药用载体可制备用于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的药物,也可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