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20454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3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74141.7

申请日:

2015.05.26

公开号:

CN104799719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47J 45/06登记生效日:2018032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龚柱变更后权利人:谢爱珠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滨水小区55栋2408室变更后权利人: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桃舟乡南坑村南坑头12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7J 45/06申请日:20150526|||公开

IPC分类号:

A47J45/06; A47J27/00; A47J36/00

主分类号:

A47J45/06

申请人:

龚柱

发明人:

龚柱

地址:

361021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滨水小区55栋2408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本发明公开一种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手柄设置有与锅架的第一平面紧密贴合的固定面、与锅架的第二弧面有一定距离的第一支撑面、与锅架的第二平面平行且具有一定距离的第二支撑面、平行于固定面的安装面以及与锅架紧密贴合的两侧面;第二支撑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延伸到第一支撑面和安装面,安装面设置有用于接纳部分罩子的第二凹槽,手柄还设置有可拆卸的支撑板。本发明公开的手柄与锅架及罩子配合形成通风道和汇流腔,进而将气流引导到内衬中,以利于油条翻滚。通过支撑板与锅架的异形通孔配合,限制了手柄的自由度,使手柄不脱离锅架。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手柄(3)设置有与锅架(1)的第一平面(101)紧密贴合的固定面(31)、与锅架(1)的第二弧面(105)有一定距离的第一支撑面(32)、与锅架(1)的第二平面(102)平行且具有一定距离的第二支撑面(33)、平行于固定面(31)的安装面(34)以及与锅架(1)紧密贴合的两侧面(37),固定面(31)、第一支撑面(32)、第二支撑面(33)、安装面(34)及两侧面(37)围成的空间用于接纳手;第二支撑面(33)设置有第一凹槽(35),第一凹槽(35)延伸到第一支撑面(32)和安装面(34),安装面(34)设置有用于接纳部分罩子(4)的第二凹槽(36),手柄(3)还设置有可拆卸的支撑板(5),支撑板(5)与锅架(1)的异形通孔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面(33)等间距地设置有11个第一凹槽(3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手柄(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1个支撑板(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手柄(3)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说明书

说明书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炊具,具体涉及一种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
背景技术
现有制作油条的锅具一般为圆形的,浮在油面上的油条在油体的流动作用下会向锅具的边缘移动,最终停靠在锅具的边缘处,由于长时间停留在锅具的边缘,油条的外形会弯曲成与边缘相似的外形,油条的外形成为弧形,降低了油条的合格率。为了维持油条外形的笔直不弯曲,需要人工将处于边缘的油条移动到锅具的中部继续油炸,为了提高产率,锅具中通常会同时加工多个油条,由于锅具是圆形,而油条是长条形的,因此,锅具中能放置完整笔直的油条的区域是锅具的中部,靠近锅具边缘处放置不下完整笔直的油条,除非将油条弯曲,而弯曲的油条不是合格品,因此,圆形锅具的产率不高,且制作过程中需要人工不断的维持油条在锅具中的位置,增加了人工成本。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种锅具,其具有方形的外形以及一个方形开口朝上的容纳区,容纳区由前立面、后立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及第一弧面围成。前立面平行于后立面,第二平面垂直于前、后立面,第三平面垂直于前、后立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相互倾斜,形成上宽下窄的容纳区。锅具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位于容纳区的下方,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通过第二弧面过渡连接,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通过第三弧面过渡连接,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通过第一弧面过渡连接,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关于第一弧面的中央面对称设置,且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垂直设置,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关于第一弧面的中央面对称设置。
容纳区与第一平面之间设置有集热区,集热区定义为由第一平面、第二弧面、第一弧面和第三弧面围成的区域。
容纳区为上宽下窄的结构,集热区位于第一弧面的下方,因此第一弧面的温度明显高于两侧的第二平面、第三平面的温度,因此,在温差的作用下靠近第一弧面的油会往上移动,靠近第二平面或者第三平面的油会往第一弧面下移,漂浮在油面上的油条在油体的流动下向锅具的边缘移动,直到油条停靠在边缘处,由于锅具的边缘即第二平面或者第三平面为平板状,所以油条的外形会保持笔直状态,属于合格品。笔直的油条在流动的油体的作用下会在容纳区中绕着油条的轴线翻滚,特别是在锅具的边缘处缓慢翻滚,翻滚有助于油条的均匀受热,进而使油条外观色泽一致,提高油条的品相。
发明内容
虽然方形锅具可避免油条制作过程中出现弯曲现象,维持油条笔直外形且无需人工干预,进而提高合格率和减少人工成本,但是油条在锅具边缘的自翻滚效果不明显,翻滚比较慢。因此如何提高锅具边缘油条的自翻滚效果,提高翻滚速度成本为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其设置有与锅架的第一平面紧密贴合的固定面、与锅架的第二弧面有一定距离的第一支撑面、与锅架的第二平面平行且具有一定距离的第二支撑面、平行于固定面的安装面以及与锅架紧密贴合的两侧面,固定面、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安装面及两侧面围成的空间用于接纳手;第二支撑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延伸到第一支撑面和安装面,安装面设置有用于接纳部分罩子的第二凹槽,手柄还设置有可拆卸的支撑板,支撑板与锅架的异形通孔配合。
优选地,第二支撑面等间距地设置有11个第一凹槽。
优选地,手柄的两侧对称设置有1个支撑板。
具体地,手柄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锅具的手柄具有以下优点:
1. 手柄的第一支撑面与锅架的第二弧面或者第三弧面配合形成的第一汇流腔,将来自锅架进风口的5股气流汇集在第一汇流腔内。
2. 手柄的第一凹槽与锅架的第二平面或者第三平面配合形成的11条第二通风道,将汇集在第一汇流腔内的气流均匀地引导到第二汇流腔。
3. 罩子部分嵌入手柄的安装面上进而与锅架的立边形成第二汇流腔,将11股来自第一汇流腔的气流汇集在第二汇流腔中,最终从出风口排出,并吹到内衬边缘的油条上,使油条翻转。
4. 支撑板与手柄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装配,实现了手柄装配的友好性,借助支撑板与锅架上的异形通孔的配合,限制了手柄的自由度,使手柄不脱离锅架。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制作油条的锅的手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装配有本发明的手柄的锅具;
图5是图4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4的剖视图,增加了油和一个油条;
图7是图4中的锅架的纵向剖切立体图;
图8是图4中的锅架的横向剖切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架;2.内衬;3.手柄;4.罩子;5.支撑板;6.进风口;7.第一通风道;8.第一汇流腔;9.第二通风道;10.第二汇流腔;11.出风口;0.油条;101.第一平面;102.第二平面;103.第三平面;104.第一弧面;105.第二弧面;106.第三弧面;107.集热区;108.缺口;109.前立面;110.后立面;111.第一接纳腔;112.第一通孔;113.第二通孔;114.立边;115.第二接纳腔;116.异形通孔;31.固定面;32.第一支撑面;33.第二支撑面;34.安装面;35.第一凹槽;36.第二凹槽;37.侧面;38.第三通孔;39.第三接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手柄3的立体图,第二支撑面33等间距地设置有11个第一凹槽35,第一凹槽35延伸到第一支撑面32和安装面34,安装面34设置有用于接纳部分罩子4的第二凹槽36。
如图2所示,是手柄3的立体图,手柄3由固定面31、第一支撑面32、第二支撑面33、安装面34及两个侧面37组成,固定面31、第一支撑面32、第二支撑面33、安装面34及两个侧面37围成一个开口向右的用于接纳手的第三接纳腔39,手柄3的两侧面37各设置有两个用于装配紧固螺栓的第三通孔38。
如图3所示,是手柄3的剖视图,其设置有固定面31,固定面31的末端处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一支撑面32,第一支撑面32的末端处向固定面31侧倾斜延伸第二支撑面33,第二支撑面33的末端延伸有安装面34,安装面34与固定面31平行。
如图4和图5所示,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手柄运用与制作油条的锅具的一种实施例,其具有1个方形外形的锅架1,其可拆卸地装配有2个手柄3、4个支撑板5、1个内衬2、2个罩子4以及若干个紧固螺栓及螺母。锅架1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用于接纳内衬2的第一接纳腔111,锅架1的左右两侧个各设置一个用于接纳手柄3的第二接纳腔115,锅架1的前、后立面109、110各设置两个用于接纳支撑板5的异形通孔116。先手柄3装配到第二接纳腔115中,再支撑板5装配到锅架1的异形通孔116中,再用紧固螺栓及螺母将支撑板5与手柄3紧固,借助异形通孔116对支撑板5的限位作用使得手柄3不会脱离锅架1;再将内衬2放入锅架1的第一收纳腔,借助两者之间的过盈配合,可使内衬2紧密贴合锅架1的第一接纳腔111。最后将罩子4嵌入手柄3对应的第二凹槽36中,借助两者之间的过盈配合,可使罩子4紧固在手柄3上。装配好后,锅具具有一个上宽下窄的容纳区,容纳区的方形开口朝上,容纳区用于容纳油和油条。
如图7和图8所示,是锅架1的纵向和横向剖切立体图,锅架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平面101,第一平面101的中部向上设置凸出的实体,实体的顶部向左右两侧各延伸一个平面,分别为第一平面101和第二平面102,第一平面101与第二平面102通过第二弧面105过渡连接,第一平面101与第三平面103通过第三弧面106过渡连接,第二平面102与第三平面103通过第一弧面104过渡连接;第二平面102与第三平面103关于第一弧面104的中央面对称,第二弧面105与第三弧面106关于第一弧面104的中央面对称,第二平面102与第三平面103垂直设置。第二平面102和第三平面103的顶部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立边114,锅架1的前、后立面109、110靠近顶部处各设置有一个用于让位内衬2凸唇的缺口108,由第二平面102、第三平面103、第一弧面104、前立面109、后立面110及立边114围成一个用于接纳内衬2的第一接纳腔111。由第一平面101、第二弧面105、第一弧面104及第三弧面106围成的实体定义为集热区107,集热区107沿第一弧面104的轴向设置有第一通孔112,第一通孔112贯穿锅架1的前、后立面109、110,集热区107沿锅架1的左右方向等间距地设置有5个第二通孔113,第二通孔113贯穿第二弧面105和第三弧面106,且第二通孔113与第一通孔112相通。
如图6所示,是锅具的剖切图,由于内衬2具有与锅架1的内部形状相吻合的周壁,且内衬2与锅架1紧密贴合,所以锅架1集热区107的热量可以良好地传导到内衬2相应的底部处,锅架1的第二平面102和第三平面103的热量也可以良好地传导到内衬2对应的侧面。由于集热区107的温度明显高于第二平面102或第二平面102的温度,所以内衬2中容纳区的底部成为主加热区,主加热区的两侧,即内衬2的两斜面成为辅助加热区。
手柄3上的固定面31与锅架1的第一平面101紧密贴合,手柄3的第一支撑面32与锅架1的第二弧面105或者第三弧面106具有一定距离,手柄3的第二支撑面33与锅架1的第二平面102或者第三平面103平行且具有一定距离。
罩子4部分嵌入手柄3的安装面34,罩子4的内顶面与内衬2的上顶面具有一定距离。
锅架1的底部沿其纵向设置的第一通孔112作为与外界相通的进风口6,锅架1的底部沿其横向设置的第二通孔113作为与进风口6相通的第一通风道7,手柄3的第一支撑面32与锅架1的第二弧面105或者第三弧面106间形成的空腔作为与第一通风道7相通的第一汇流腔8,手柄3的第二支撑面33上的第一凹槽35与锅架1的第二平面102或者第三平面103间的空腔作为与第一汇流腔8相通的第二通风道9,罩子4与手柄3的安装面34、锅架1的立边114围成的空腔作为与第二通风道9相通的第二汇流腔10,内衬2的开口边缘即内衬2的上顶面与罩子4的内顶面间的空间作为与第二汇流腔10相通的出风口11,出风口11朝向内衬2的中央面,出风口11的风向与内衬2中的液面间的夹角为10度。
由于主加热区的温度明显高于辅助加热区的温度,因此,在温差的作用下靠近第一弧面104的油会往上移动,靠近第二平面102或者第三平面103的油会往第一弧面104下移,漂浮在油面上的油条0在油体的流动下向内衬2的边缘移动,直到油条0停靠在边缘处,由于内衬2的边缘为平板状,所以油条0的外形会保持笔直状态,属于合格品。
锅具加热后,在温差的作用下,集热区107中的通风口内的空气的温度比第二通风道9内的空气温度高,且出风口11位于锅具的顶部,所以在烟囱效应下,从外界进入通风口中的空气会依次穿过第一通风道7、第一汇流腔8、第二通风道9、第二汇流腔10,最后从出风口11排出。从出风口11排出的气流与油面的夹角大致为10度,此方向的气流吹在靠近内衬2边缘处的油条0的上边缘处,使油条0绕其轴线顺时针翻转,油体的流动作用可协助油条的自行翻转,翻滚有助于油条0的均匀受热,进而使油条0外观色泽一致,提高油条0的品相。
当锅架1的材质是金属时,例如铁、铝、铜,或者金属合金材质,锅架1的第一平面101可以放置在明火上直接加热。当锅架1的材质是铁时,锅架1的第一平面101可以放置于电磁炉上加热。手柄的材料采用隔热材料例如电木,当用手搬动锅具时,可避免手接触到热的锅架。

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本发明公开一种制作油条的锅具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手柄设置有与锅架的第一平面紧密贴合的固定面、与锅架的第二弧面有一定距离的第一支撑面、与锅架的第二平面平行且具有一定距离的第二支撑面、平行于固定面的安装面以及与锅架紧密贴合的两侧面;第二支撑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延伸到第一支撑面和安装面,安装面设置有用于接纳部分罩子的第二凹槽,手柄还设置有可拆卸的支撑板。本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