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204119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6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60982.5

申请日:

2015.04.07

公开号:

CN104758614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8申请日:20150407|||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8; A61K9/08; A61P17/10; A61K35/02(2015.01)N; A61K35/12(2015.01)N; A61K35/64(2015.01)N; A61K35/644(2015.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8

申请人:

山东省立医院

发明人:

张红霞

地址:

250021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五路32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代理人:

王汝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为:黄柏、苦艾、荷叶、龙胆草、萱草、蓖麻、节节花、白僵蚕、连翘、细柄书带蕨、蒺藜、矮陀陀、八楞木、艾虎、独一味、槐白皮、龙骨、红芪、白果、白芨、芦荟、蜂蜜、橄榄油。本发明的酊剂具有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活血祛风,敛疮生肌之功效,便于随身携带,使用方便,治疗手段简单,治疗痤疮疗效确切,有效率高,治愈后不易复发,经药物试验证明,本发明的酊剂无毒副作用,可放心使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其特征在于,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包括:黄柏20-30份、苦艾15-25份、荷叶20-30份、龙胆草15-35份、萱草15-30份、蓖麻10-20份、节节花10-18份、白僵蚕6-12份、连翘5-11份、细柄书带蕨4-10份、蒺藜4-10份、矮陀陀3-7份、八楞木3-9份、艾虎3-9份、独一味4-10份、槐白皮3-9份、龙骨4-10份、红芪4-10份、白果5-15份、白芨4-10份、芦荟5-15份、蜂蜜5-15份、橄榄油6-12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其特征在于,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包括:黄柏15-25份、苦艾18-22份、荷叶22-28份、龙胆草20-30份、萱草18-27份、蓖麻12-18份、节节花12-16份、白僵蚕8-10份、连翘7-9份、细柄书带蕨5-9份、蒺藜5-9份、矮陀陀4-6份、八楞木4-8份、艾虎4-8份、独一味6-8份、槐白皮5-7份、龙骨6-8份、红芪5-9份、白果8-12份、白芨6-8份、芦荟8-12份、蜂蜜8-12份、橄榄油7-11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其特征在于,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包括:黄柏25份、苦艾20份、荷叶25份、龙胆草25份、萱草22份、蓖麻15份、节节花14份、白僵蚕9份、连翘8份、细柄书带蕨7份、蒺藜7份、矮陀陀5份、八楞木6份、艾虎6份、独一味7份、槐白皮6份、龙骨7份、红芪7份、白果10份、白芨7份、芦荟10份、蜂蜜10份、橄榄油9份。

4.  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配比的黄柏、苦艾、荷叶、龙胆草、蓖麻、节节花、连翘、细柄书带蕨、蒺藜、艾虎、独一味、槐白皮、红芪进行研磨粉碎,过80目筛,然后混合得混合粉末,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加入乙醇得量以没过混合粉末为准,装入密闭容器浸泡并搅拌3-5天,搅拌速率为100r/min,在浸泡过程中添加超声,每隔1h超声10min,超声功率250w,超声频率50KHz,然后将其药液滤过,收集滤渣,得滤液I;
(2)将步骤(1)所得滤渣加入4倍水煎煮1.5h,滤过,得滤液II;
(3)将上述配比的萱草、白僵蚕、矮陀陀、八楞木、龙骨、白芨混合后进行超微粉碎,并过800目筛,得到中药超微粉;
(4)将新鲜、无损伤的白果、芦荟洗净后,共同送入榨汁机中进行榨汁,然后将汁液用500目网纱过滤,得混合汁液;
(5)将步骤(1)制得的滤液I、步骤(2)制得的滤液II、步骤(4)制得的混合汁液充分混合,然后加入蜂蜜、橄榄油分散溶解,最后加入步骤(3)制备的中药超微粉,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至料液的重量为800份,并进行均质,即得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男女青春期的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病程常缓慢迁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而且易留疤痕,甚至毁坏容貌。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中医将本病称为“肺风粉刺”,古代文献中又有“皶”、“面疱”、“酒皶”、“粉刺”、“面粉渣”、“酒刺”、“粉化疮”、“粉疵”等众多病名。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最早记载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杨牧祥老师认为,痤疮多发于头面部及胸背部,头面部为诸阳之汇,背为阳,督脉循行之处,阳气汇聚,因此痤疮多因阳热偏胜所致。从本病所涉及的脏腑病位来看,肺主皮毛,肺经郁热,复感风邪,则发痤疮;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导失司,影响肺气宣肃,易生痤疮;《素问·至真要大论》谓之“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属火,火热炎上,心火上炎头面,可发痤疮;若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内生痰湿,湿郁化热,湿热火毒内生,或湿热痰瘀凝滞可致痤疮;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上犯颜面,可发痤疮。由此可见,痤疮虽在颜面,但其发病与肺、心、肝、脾、胃、大肠等脏腑均有密切关系。
目前,医学上对痤疮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性激素、 维甲酸类等药物来治疗痤疮,虽有一定效果,但是治标不治本,诱发痤疮的内在因素仍然存在,并且用这些化学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疗程长,容易复发。目前中药方面虽然也有一些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一般多用黄连、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服用时间长,而且容易复发,没有从根本上治愈痤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酊剂具有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活血祛风,敛疮生肌之功效,对痤疮治疗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有效率高,可从根本上治愈痤疮,治愈后不易复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包括:黄柏20-30份、苦艾15-25份、荷叶20-30份、龙胆草15-35份、萱草15-30份、蓖麻10-20份、节节花10-18份、白僵蚕6-12份、连翘5-11份、细柄书带蕨4-10份、蒺藜4-10份、矮陀陀3-7份、八楞木3-9份、艾虎3-9份、独一味4-10份、槐白皮3-9份、龙骨4-10份、红芪4-10份、白果5-15份、白芨4-10份、芦荟5-15份、蜂蜜5-15份、橄榄油6-12份。
进一步的,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包括:黄柏15-25份、苦艾18-22份、荷叶22-28份、龙胆草20-30份、萱草18-27份、蓖麻12-18份、节节花12-16份、白僵蚕8-10份、连翘7-9份、细柄书带蕨5-9份、蒺藜5-9份、矮陀陀4-6份、八楞木4-8份、艾虎4-8份、独一味6-8份、槐白皮5-7份、龙骨6-8份、红芪5-9份、白果8-12份、白芨6-8份、芦荟8-12份、蜂蜜8-12份、橄榄油7-11份。
进一步的,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包括:黄柏25份、苦艾20份、荷叶25份、龙胆草25份、萱草22份、蓖麻15份、节节花14份、白僵蚕9份、连翘8份、细柄书带蕨7份、蒺藜7份、矮陀陀5份、八楞木6份、艾虎6份、独一味7份、槐白皮6份、龙骨7 份、红芪7份、白果10份、白芨7份、芦荟10份、蜂蜜10份、橄榄油9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配比的黄柏、苦艾、荷叶、龙胆草、蓖麻、节节花、连翘、细柄书带蕨、蒺藜、艾虎、独一味、槐白皮、红芪进行研磨粉碎,过80目筛,然后混合得混合粉末,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加入乙醇得量以没过混合粉末为准,装入密闭容器浸泡并搅拌3-5天,搅拌速率为100r/min,在浸泡过程中添加超声,每隔1h超声10min,超声功率250w,超声频率50KHz,然后将其药液滤过,收集滤渣,得滤液I;
(2)将步骤(1)所得滤渣加入4倍水煎煮1.5h,滤过,得滤液II;
(3)将上述配比的萱草、白僵蚕、矮陀陀、八楞木、龙骨、白芨混合后进行超微粉碎,并过800目筛,得到中药超微粉;
(4)将新鲜、无损伤的白果、芦荟洗净后,共同送入榨汁机中进行榨汁,然后将汁液用500目网纱过滤,得混合汁液;
(5)将步骤(1)制得的滤液I、步骤(2)制得的滤液II、步骤(4)制得的混合汁液充分混合,然后加入蜂蜜、橄榄油分散溶解,最后加入步骤(3)制备的中药超微粉,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至料液的重量为800份,并进行均质,即得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
使用方法:每日将患有痤疮的部位进行清洁后,将本发明的酊剂擦涂到患处,每日擦涂3-5次。
药理作用: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苦艾:苦、寒、涩。入脾、胃二经。清热燥湿、健胃消食、止血去痛、治湿热症、食欲不振症状。治湿热症、食欲不振,如湿寒性胃虚纳少,咽喉炎,扁桃体炎,乃孜乐性感冒,伤寒,肝炎,脾脏炎肿,心包炎及关节疼痛,疗疮, 湿疹;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荷叶炭则有收涩化瘀止血的功能。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肺、肝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萱草:性味甘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用于腮腺炎,黄疸,膀胱炎,尿血,小便不利,乳汁缺乏,月经不调,衄血,便血。外用治乳腺炎;蓖麻:叶: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叶:消肿拔毒,止痒。治疮疡肿毒,鲜品捣烂外敷;治湿疹搔痒,煎水外洗;根:祛风活血,止痛镇静。用于风湿关节痛,破伤风,癫痫,精神分裂症。镇静解痉,祛风散瘀。治破伤风,癫痫,风湿疼痛,跌打瘀痛,瘰疬;节节花:苦,凉。清热,利尿,解毒,咳嗽吐血,痢疾,肠风下血,淋病,痈疽肿毒,湿疹;白僵蚕:辛咸,平。入肝、肺,胃经。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连翘:苦,凉。入心、肝、胆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细柄书带蕨:微涩,平。入肝、肾二经。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者;蒺藜: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矮陀陀:辛、微苦,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解热截疟。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胃痛,气胀腹痛,感冒发热,疟疾。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大;八楞木:味苦、辛,性平。祛风活络,散瘀止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孕妇忌服;艾虎:味甘,性温。归心、肝经。祛风,镇痉,活血通络。癫痫,瘫痪,半身不遂;独一味:味甘、苦,性平。归肝经。有活血止血,祛风止痛有作用。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痹痛,黄水病。《四川中药志》:活血行瘀,止痛,行气,消肿,续筋接骨。治跌伤筋骨及闪腰挫气等症;槐白皮:《药性论》:“味苦,无毒。”②《纲目》:“苦, 平,无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风邪外中,身体强直,肌肤不仁,热病口疮,牙疳,喉痹,肠风下血,疽,痔,烂疮。阴部痒痛,汤、火烫伤;龙骨:甘涩,平。入心、肝、肾、大肠经。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红芪: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白果:味甘,微苦、涩,性温,有小毒。具有生津、止渴、清热等功效,可入药。同时具有排毒养颜、祛痘之功效,适用于痤疮青春痘患者。经常食用白果,可以滋阴养颜抗衰老,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使人肌肤红润,精神焕发,延年益寿。白果还具有通畅血管、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能力、治疗老年痴呆症和脑供血不足等功效;白芨: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芦荟:苦,寒。杀菌作用,抗炎作用,湿润美容作用,健胃下泄作用,强心活血作用,免疫和再生作用,免疫与抗肿瘤作用,解毒作用,抗衰老作用,镇痛、镇静作用,防晒作用。泻火;解毒;化瘀;杀虫。主目赤;便秘;白浊;尿血;小儿惊痫;疳积;烧烫伤;妇女闭经;痔疮;疥疮;痈疖肿毒;跌打损伤;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气芳香,味极甜。蜂蜜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有润滑性祛痰和轻泻作用。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解毒。主脘腹虚痛,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风疹瘙痒,水火烫伤,手足皲裂;橄榄油:橄榄油中的ω-3脂肪酸能增加氧化氮,可以松弛动脉,从而防止因高血压造成的动脉损伤。另外ω-3脂肪酸还可以降低血小板的黏稠度,让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不易缠绕在一起,促进血液循环;橄榄油富含与皮肤亲和力极佳的角鲨烯和人体必需脂肪酸,吸收迅速,有效保持皮肤弹性和润泽;橄榄油中所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K、A、D等及酚类抗氧化物 质,能消除面部皱纹,防止肌肤衰老,有护肤护发和防治手足皴裂等功效,是可以“吃”的美容护肤品,另外用橄榄油涂抹皮肤能抗击紫外线防止皮肤癌。
中医将本病称为“肺风粉刺”,古代文献中又有“皶”、“面疱”、“酒皶”、“粉刺”、“面粉渣”、“酒刺”、“粉化疮”、“粉疵”等众多病名。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最早记载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素问·至真要大论》谓之“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属火,火热炎上,心火上炎头面,可发痤疮;若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内生痰湿,湿郁化热,湿热火毒内生,或湿热痰瘀凝滞可致痤疮;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上犯颜面,可发痤疮。所以本发明人认为本病多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复感外邪,使毛囊闭塞,内热不得透达,致使血热蕴蒸于面部,或肺经蕴热,外感风邪,或脾胃湿热,内蕴上蒸于面部而形成,在治疗痤疮时以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活血祛风,敛疮生肌为治则。
方中,黄柏,苦艾,荷叶,龙胆草,萱草共为君药,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苦艾能清热燥湿、健胃消食、止血去痛,荷叶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萱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针对痤疮的发病机理,诸痛痒疮,皆属于火,五味药共奏清热祛湿、泻火除蒸之功效;蓖麻,节节花,白僵蚕,连翘为臣药,蓖麻镇静解痉、祛风散瘀,节节花能清热利尿、解毒、痈疽肿毒,白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连翘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四味药共奏消肿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针对湿热火毒内生、湿热痰瘀凝滞进行解毒消肿;方中细柄书带蕨能活血止痛,蒺藜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矮陀陀能舒筋活络、祛风止痛,解热截疟,八楞木祛风活络、散瘀止痛,艾虎祛风镇痉、活血通络,独一味有活血止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针对复感外邪,使毛囊闭塞,内热不得透达或肺经蕴热,外感风邪,六味药共奏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之功效;槐白皮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龙骨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红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白果具有生津止渴、清热、排毒养颜、祛痘之功效,白芨有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芦荟具有杀菌抗炎、湿润美容、解毒、抗衰老的作用,蜂蜜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能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调和诸药,橄榄油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效保持皮肤弹性和润泽,此几味药合用能达到消肿止痛、敛疮生肌、杀菌消炎之功效,共为使药。以上诸药共奏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活血祛风、敛疮生肌之功效,祛除外邪,使毛囊开放,内热透达,致使血热通过面部散发出去,标本兼治,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采用乙醇搅拌超声浸提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中药在浸提过程中受到超声波的机械剪切作用,细胞更易破碎,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更易被析出,滤过的滤渣继续用水煎煮一次,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能更大限度的提取出来,使本发明的酊剂具有更高的疗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的药物组方符合中医理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所有原药料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协调在一起克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共奏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活血祛风,敛疮生肌之功,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采用乙醇搅拌超声浸提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中药在浸提过程中受到超声波的机械剪切作用,细胞更易破碎,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更易被析出,滤过的滤渣继续用水煎煮一次,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能更大限度的提取出来,使本发明的酊剂具有更高的疗效,且制备方法简单,容易实施;
(3)本发明的酊剂中的乙醇的质量分数为75%,这个质量分数的乙醇具有最高的杀菌效果,橄榄油能促进血液循环,该酊剂作用于患处后,药物的有效成分可通过毛孔快速、充分渗入人体,达到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活血祛风,敛疮生肌的作用。该酊剂便于随身携带,使用方便,治疗手段简单,疗效确切,有效率高,治愈后不易复发,经药物试验证明,本发明的酊剂无毒副作用,可放心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包括:黄柏20份、苦艾15份、荷叶20份、龙胆草15份、萱草15份、蓖麻10份、节节花10份、白僵蚕6份、连翘5份、细柄书带蕨4份、蒺藜4份、矮陀陀5份、八楞木3份、艾虎3份、独一味4份、槐白皮3份、龙骨4份、红芪4份、白果5份、白芨4份、芦荟5份、蜂蜜5份、橄榄油6份。
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配比的黄柏、苦艾、荷叶、龙胆草、蓖麻、节节花、连翘、细柄书带蕨、蒺藜、艾虎、独一味、槐白皮、红芪进行研磨粉碎,过80目筛,然后混合得混合粉末,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加入乙醇得量以没过混合粉末为准,装入密闭容器浸泡并搅拌3天,搅拌速率为100r/min,在浸泡过程中添加超声,每隔1h超声10min,超声功率250w,超声频率50KHz,然后将其药液滤过,收集滤渣,得滤液I;
(2)将步骤(1)所得滤渣加入4倍水煎煮1.5h,滤过,得滤液II;
(3)将上述配比的萱草、白僵蚕、矮陀陀、八楞木、龙骨、白芨混合后进行超微粉碎,并过800目筛,得到中药超微粉;
(4)将新鲜、无损伤的白果、芦荟洗净后,共同送入榨汁机中进行榨汁,然后将汁液用500目网纱过滤,得混合汁液;
(5)将步骤(1)制得的滤液I、步骤(2)制得的滤液II、步骤(4)制得的混合汁液充分混合,然后加入蜂蜜、橄榄油分散溶解,最后加入步骤(3)制备的中药超微粉,加入质量分数为65%的乙醇至料液的重量为800份,并进行均质,即得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包括: 黄柏30份、苦艾25份、荷叶30份、龙胆草35份、萱草30份、蓖麻20份、节节花18份、白僵蚕12份、连翘11份、细柄书带蕨10份、蒺藜10份、矮陀陀13份、八楞木9份、艾虎9份、独一味10份、槐白皮9份、龙骨10份、红芪10份、白果15份、白芨10份、芦荟15份、蜂蜜15份、橄榄油12份。
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配比的黄柏、苦艾、荷叶、龙胆草、蓖麻、节节花、连翘、细柄书带蕨、蒺藜、艾虎、独一味、槐白皮、红芪进行研磨粉碎,过80目筛,然后混合得混合粉末,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加入乙醇得量以没过混合粉末为准,装入密闭容器浸泡并搅拌4天,搅拌速率为100r/min,在浸泡过程中添加超声,每隔1h超声10min,超声功率250w,超声频率50KHz,然后将其药液滤过,收集滤渣,得滤液I;
(2)将步骤(1)所得滤渣加入4倍水煎煮1.5h,滤过,得滤液II;
(3)将上述配比的萱草、白僵蚕、矮陀陀、八楞木、龙骨、白芨混合后进行超微粉碎,并过800目筛,得到中药超微粉;
(4)将新鲜、无损伤的白果、芦荟洗净后,共同送入榨汁机中进行榨汁,然后将汁液用500目网纱过滤,得混合汁液;
(5)将步骤(1)制得的滤液I、步骤(2)制得的滤液II、步骤(4)制得的混合汁液充分混合,然后加入蜂蜜、橄榄油分散溶解,最后加入步骤(3)制备的中药超微粉,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至料液的重量为800份,并进行均质,即得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包括:黄柏15份、苦艾18份、荷叶22份、龙胆草20份、萱草18份、蓖麻12份、节节花12份、白僵蚕8份、连翘7份、细柄书带蕨5份、蒺藜5份、矮陀陀7份、八楞木4份、艾虎4份、独一味6份、槐白皮5份、龙骨6份、红芪5份、白果8份、白芨6份、芦荟8份、蜂蜜8份、橄榄油7份。
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配比的黄柏、苦艾、荷叶、龙胆草、蓖麻、节节花、连翘、细柄书带蕨、蒺藜、艾虎、独一味、槐白皮、红芪进行研磨粉碎,过80目筛,然后混合得混合粉末,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加入乙醇得量以没过混合粉末为准,装入密闭容器浸泡并搅拌5天,搅拌速率为100r/min,在浸泡过程中添加超声,每隔1h超声10min,超声功率250w,超声频率50KHz,然后将其药液滤过,收集滤渣,得滤液I;
(2)将步骤(1)所得滤渣加入4倍水煎煮1.5h,滤过,得滤液II;
(3)将上述配比的萱草、白僵蚕、矮陀陀、八楞木、龙骨、白芨混合后进行超微粉碎,并过800目筛,得到中药超微粉;
(4)将新鲜、无损伤的白果、芦荟洗净后,共同送入榨汁机中进行榨汁,然后将汁液用500目网纱过滤,得混合汁液;
(5)将步骤(1)制得的滤液I、步骤(2)制得的滤液II、步骤(4)制得的混合汁液充分混合,然后加入蜂蜜、橄榄油分散溶解,最后加入步骤(3)制备的中药超微粉,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至料液的重量为800份,并进行均质,即得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包括:黄柏25份、苦艾22份、荷叶28份、龙胆草30份、萱草27份、蓖麻18份、节节花16份、白僵蚕10份、连翘9份、细柄书带蕨9份、蒺藜9份、矮陀陀11份、八楞木8份、艾虎8份、独一味8份、槐白皮7份、龙骨8份、红芪9份、白果12份、白芨8份、芦荟12份、蜂蜜12份、橄榄油11份。
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配比的黄柏、苦艾、荷叶、龙胆草、蓖麻、节节花、连翘、细柄书带蕨、蒺藜、艾虎、独一味、槐白皮、红芪进行研磨粉碎,过80目筛,然后混合得混合粉末,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加入乙醇得量以没过混 合粉末为准,装入密闭容器浸泡并搅拌4天,搅拌速率为100r/min,在浸泡过程中添加超声,每隔1h超声10min,超声功率250w,超声频率50KHz,然后将其药液滤过,收集滤渣,得滤液I;
(2)将步骤(1)所得滤渣加入4倍水煎煮1.5h,滤过,得滤液II;
(3)将上述配比的萱草、白僵蚕、矮陀陀、八楞木、龙骨、白芨混合后进行超微粉碎,并过800目筛,得到中药超微粉;
(4)将新鲜、无损伤的白果、芦荟洗净后,共同送入榨汁机中进行榨汁,然后将汁液用500目网纱过滤,得混合汁液;
(5)将步骤(1)制得的滤液I、步骤(2)制得的滤液II、步骤(4)制得的混合汁液充分混合,然后加入蜂蜜、橄榄油分散溶解,最后加入步骤(3)制备的中药超微粉,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至料液的重量为800份,并进行均质,即得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及其重量份数包括:黄柏25份、苦艾20份、荷叶25份、龙胆草25份、萱草22份、蓖麻15份、节节花14份、白僵蚕9份、连翘8份、细柄书带蕨7份、蒺藜7份、矮陀陀9份、八楞木6份、艾虎6份、独一味7份、槐白皮6份、龙骨7份、红芪7份、白果10份、白芨7份、芦荟10份、蜂蜜10份、橄榄油9份。
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配比的黄柏、苦艾、荷叶、龙胆草、蓖麻、节节花、连翘、细柄书带蕨、蒺藜、艾虎、独一味、槐白皮、红芪进行研磨粉碎,过80目筛,然后混合得混合粉末,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加入乙醇得量以没过混合粉末为准,装入密闭容器浸泡并搅拌4天,搅拌速率为100r/min,在浸泡过程中添加超声,每隔1h超声10min,超声功率250w,超声频率50KHz,然后将其药液滤过,收集滤渣,得滤液I;
(2)将步骤(1)所得滤渣加入4倍水煎煮1.5h,滤过,得滤液II;
(3)将上述配比的萱草、白僵蚕、矮陀陀、八楞木、龙骨、白芨混合后进行超微粉碎,并过800目筛,得到中药超微粉;
(4)将新鲜、无损伤的白果、芦荟洗净后,共同送入榨汁机中进行榨汁,然后将汁液用500目网纱过滤,得混合汁液;
(5)将步骤(1)制得的滤液I、步骤(2)制得的滤液II、步骤(4)制得的混合汁液充分混合,然后加入蜂蜜、橄榄油分散溶解,最后加入步骤(3)制备的中药超微粉,加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至料液的重量为800份,并进行均质,即得所述治疗痤疮的酊剂。
实施例6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该中药酊剂按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急性经皮毒性一次限量试验法”一次经口给予健康成年大鼠,体重180-220g,20只,雌雄各半,一次经皮涂抹剂量5000mg/kg体重,观察14天,试验大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未出现明显中毒现象和死亡现象,处死后解剖无明显异常,判断该中药组合物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属实际无毒级。
实施例7
临床试验研究:
(1)临床资料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取180例痤疮患者对本发明中药酊剂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患者年龄15-30周岁,男女均可,且患者能够完成试验,并在试验开始前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治疗前30日内患者未用过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或光敏药物。
(2)诊断标准
标准参考Pill Sburv及国际改良痤疮分级法、赵辨所著《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寻常痤疮诊断标准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色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 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3)治疗方法
使用方法:每日将患有痤疮的部位进行清洁后,将本发明的酊剂擦涂到患处,每日擦涂3-5次。10天为一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消失,皮损痊愈,皮肤恢复正常,或仅有少量色素沉着;
有效: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显减少,皮损明显减轻,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无效: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无明显改变,或症状加重。
(5)治疗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180例患者中,治愈125例,好转53例,未愈2例;经统计学分析治愈率达69.4%,总有效率达98.9%,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表明用药安全有效。
(6)典型病例
病例1:谭某,男,25岁,患者面部痤疮已有近十年,米粒大小痤疮遍布前额部及两腮部,色红,尖部有脓胞。整个面部出油较多,吃油腻、辛辣食物,长期大便不调,二或三日一次。经常有口臭,脾气急躁,心烦易怒,舌苔白腻,脉弦细滑。曾用过多种外洗、外擦、外涂药物,均效果不明显或反复发作。服用本发明的酊剂一个疗程后,脓胞明显减小,皮损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酊剂两个疗程后,脓胞消失,痤疮也基本消失,皮损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病例2:郑某,女,19岁,患者面部布满丘疹,有脓胞,色暗紫红,微痒微疼,挤压时可挤出乳黄色脂状物,部分形成疤痕,伴月经前后不定期,经前乳房、小腹胀痛,舌红,有瘀点,苔腻,脉弦细。服用本发明的酊剂一个疗程后,脓胞明显减小,皮损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酊剂两个疗程后,脓胞消失,疤痕也基本消失,皮损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制成酊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为:黄柏、苦艾、荷叶、龙胆草、萱草、蓖麻、节节花、白僵蚕、连翘、细柄书带蕨、蒺藜、矮陀陀、八楞木、艾虎、独一味、槐白皮、龙骨、红芪、白果、白芨、芦荟、蜂蜜、橄榄油。本发明的酊剂具有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活血祛风,敛疮生肌之功效,便于随身携带,使用方便,治疗手段简单,治疗痤疮疗效确切,有效率高,治愈后不易复发,经药物试验证明,本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