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5201005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1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17292.1

申请日:

2015.03.18

公开号:

CN104719200A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150318|||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大连长海振禄水产有限公司

发明人:

魏振禄; 王春德; 李春茂

地址:

116000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海洋乡西帮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博晟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6

代理人:

于忠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深海扇贝的养殖方法。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包括深海扇贝的引种以及深海扇贝的人工育苗和养殖,亲贝经45-50天的促熟达到成熟,进行产卵,当大部分幼虫都发育到D形幼虫后,用筛绢网箱将幼虫选优到新池中培育;培育的幼虫生长率远高于同期在加拿大魁北克育苗场培育的幼虫,幼虫在受精后16-17天大部分出现眼点,第18天投附着基,投附着基10天后,将附着基取出,挂到海域保苗自然海区保苗;深海扇贝在养成平均规格达到8厘米以上为的商品规格,且达到性成熟。本发明首次成功的将大西洋深海扇贝引进中国海域,扩大扇贝养殖种类,推动现代海洋牧场建设。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深海扇贝的引种:
深海扇贝种贝引进放入隔离场暂养30天,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暂时挂养于海区;
第二步:深海扇贝的人工育苗和养殖:
(1)亲贝促熟:
将雌雄亲贝分开,分别放在不同的池中进行促熟,培育过程中使用未经加热的过滤海水,亲贝开始促熟培育时自然水温约为3.5-4.5℃,在催产孵化以前,促熟培育水温逐步自然升高至9-11℃,亲贝经45-50天的促熟达到成熟,
亲贝促熟期间喂食单胞藻饵料,单胞藻饵料选自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叉鞭金藻,巴福藻;亚心形扁藻;
(2)产卵和孵化:
亲贝经促熟达到成熟后,进行产卵,催产时先阴干20-25分钟,然后放到12-14℃的水中, 雄性亲贝在处理后45-50分钟、雌性60-65分钟后均大量排放,表明促熟效果很好;雌贝产卵移走亲贝后向池中加入适量精液并搅动,直至在显微镜下观察卵膜周围可见5-6个精子;稍后测定的受精率接近100%;水温在14-15度进行孵化,在受精后24-26小时首次观察到膜内旋转,45-47小时开始出现D形幼虫,D形幼虫最初的平均规格为88.9±3.7μm(N=30),受精后约48-50小时,当大部分幼虫都发育到D形幼虫后,用筛绢网箱将幼虫选优到新池中培育;
(3)幼虫培育:
在幼虫培育期间每日倒池换水一次,培育水温范围为14-15.6℃;培育第3天到第16天每日投喂1-3次金藻混合饵料,投喂量0.5-3L/m3,第17-29日投喂3.5~5 L/m3,混合单胞藻饵料的平均密度为4×106细胞/mL;
(4)幼虫生长:
培育的幼虫生长率远高于同期在加拿大魁北克育苗场培育的幼虫,幼虫的平均壳高生长率为5.7-6μm/天,壳长生长率为5.6-5.9μm/天,幼虫在受精后16-17天大部分出现眼点,第18天投附着基;
(5)附着变态:
    将聚乙烯网片附着基投放到眼点幼虫培育池中,网片被裁成30×100cm大小(网径1cm),在一端绑一块小坠石以保证附着基可垂直漂浮在水中,网线的直径为0.5mm;幼虫投池以后换水时均采用滤鼓虹吸法以保证附着基不会移动,幼虫在6-10天内附着,投附着基10天后,将附着基取出,挂到海域保苗;
(6)自然海区保苗:
将附着基上的坠石去掉,先放入25-60目的网袋中,每8-15袋一串挂到海区筏架上,在5月中旬水温15℃情况下,60-70天分苗到30目和18目的网袋中,养殖水深约为3-5米;
稚贝在初夏下海初期的壳长生长速度为35-39μm/天,以后生长速度大幅度提高,为壳长90-92μm/天,在夏季高温期稚贝的平均生长速度略降,为45-48μm/天,在秋初然后随着水温的降低,生长速度再次提高,9月初到11月中旬的壳长平均生长速度达到160-168μm/天,在整个冬季生长速度均很低,平均为20-25μm/天;
(7)深海扇贝在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
深海扇贝在养成平均规格达到8厘米以上为的商品规格,且达到性成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步中亲贝促熟,单胞藻饵料以250ml烧瓶保存藻种,然后扩种到20L的大瓶中,最后扩种到5000L的开放水泥池中;在促熟培育的最初6天每日投喂2次,其后每日投喂4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步中幼虫培育,金藻混合饵料是叉鞭金藻和巴福藻混合饵料。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步中深海扇贝在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深海扇贝在养成第一年壳高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117.4μm/天,第二年则降为98.8μm/天,养成两年后平均规格达到8厘米的商品规格,且达到性成熟,养成的第三年生长缓慢,壳高的平均生长速度仅为35.1μm/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步中自然海区保苗,采用底播方式,苗种暂养规格达到2.5-3厘米,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向海底投放苗种,播放密度5500-6000枚/亩。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步中自然海区保苗,前期采取筏式养殖一年,扇贝规格达到4-5厘米时再底播。

说明书

说明书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产品养殖方法,特别是深海扇贝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海域养殖的大型扇贝目前只有虾夷扇贝一种。虾夷扇贝由于个体大,味道鲜美,成为目前高档酒店消费的主要扇贝品种,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虾夷扇贝养殖中较高的死亡率使得产品的供应不够稳定,虾夷扇贝的不规则的可边缘使其容易失去水分,因而货架寿命短,而且单一的品种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扇贝养殖业需要更多口味上佳、货架寿命长和供应稳定的大规格扇贝来支撑其持续发展。
大西洋深海扇贝(Placopecten magellanicus)是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北大西洋沿岸的大型扇贝,凭借其极佳的味道和完美的形态(大小、形状和色泽)而成为大西洋海域养殖扇贝的最佳选择之一。因贝壳边缘十分光滑,所以其货架寿命长,而且其温度适应范围大体上与我国大连海域的水温条件相近。因此,这种扇贝可能适合于在我国大连海域养殖,但养殖方法尚属空白。
近年来,大海海域的养殖扇贝接连遭遇大规模的死亡现象,使扇贝养殖业对新品种的要求更加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是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方法简单,成活率高,产品的品质优良。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深海扇贝的引种:
深海扇贝种贝引进放入隔离场暂养30天,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暂时挂养于海区;
第二步:深海扇贝的人工育苗和养殖:
(1)亲贝促熟:
将雌雄亲贝分开,分别放在不同的池中进行促熟,培育过程中使用未经加热的过滤海水,亲贝开始促熟培育时自然水温约为3.5-4.5℃,在催产孵化以前,促熟培育水温逐步自然升高至9-11℃,亲贝经45-50天的促熟达到成熟,
亲贝促熟期间喂食单胞藻饵料,单胞藻饵料选自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硅藻);叉鞭金藻(ISO),巴福藻(PVA,金藻);亚心形扁藻(绿藻);
(2)产卵和孵化:
亲贝经促熟达到成熟后,进行产卵,催产时先阴干20-25分钟,然后放到12-14℃的水中, 雄性亲贝在处理后45-50分钟、雌性60-65分钟后均大量排放,表明促熟效果很好;雌贝产卵移走亲贝后向池中加入适量精液并搅动,直至在显微镜下观察卵膜周围可见5-6个精子;稍后测定的受精率接近100%;水温在14-15度进行孵化,在受精后24-26小时首次观察到膜内旋转,45-47小时开始出现D形幼虫,D形幼虫最初的平均规格为88.9±3.7μm(N=30),受精后约48-50小时,当大部分幼虫都发育到D形幼虫后,用筛绢网箱将幼虫选优到新池中培育;
(3)幼虫培育:
在幼虫培育期间每日倒池换水一次,培育水温范围为14-15.6℃;培育第3天到第16天每日投喂1-3次金藻混合饵料,投喂量0.5-3L/m3,第17-29日投喂3.5~5 L/m3,混合单胞藻饵料的平均密度为4×106细胞/mL;
(4)幼虫生长:
培育的幼虫生长率远高于同期在加拿大魁北克育苗场培育的幼虫,幼虫的平均壳高生长率为5.7-6μm/天,壳长生长率为5.6-5.9μm/天,幼虫在受精后16-17天大部分出现眼点,第18天投附着基,而同期在加拿大魁北克育苗场培育的幼虫壳高平均生长率为4.09μm/天,在受精后22-23天出现眼点,24天投附着基;
(5)附着变态:
    将聚乙烯网片附着基投放到眼点幼虫培育池中,网片被裁成30×100cm大小(网径1cm),在一端绑一块小坠石以保证附着基可垂直漂浮在水中,网线的直径为0.5mm;幼虫投池以后换水时均采用滤鼓虹吸法以保证附着基不会移动,幼虫在6-10天内附着,投附着基10天后,将附着基取出,挂到海域保苗;
(6)自然海区保苗:
将附着基上的坠石去掉,先放入25-60目的网袋中,每8-15袋一串挂到海区筏架上,在5月中旬水温15℃情况下,60-70天分苗到30目和18目的网袋中,养殖水深约为3-5米;
稚贝在初夏下海初期的壳长生长速度为35-39μm/天,以后生长速度大幅度提高,为壳长90-92μm/天,在夏季高温期稚贝的平均生长速度略降,为45-48μm/天,在秋初然后随着水温的降低,生长速度再次提高,9月初到11月中旬的壳长平均生长速度达到160-168μm/天,在整个冬季生长速度均很低,平均为20-25μm/天;
(7)深海扇贝在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
深海扇贝在养成平均规格达到8厘米以上为的商品规格,且达到性成熟。
所述第二步中亲贝促熟,单胞藻饵料以250ml烧瓶保存藻种,然后扩种到20L的大瓶中,最后扩种到5000L的开放水泥池中;在促熟培育的最初6天每日投喂2次,其后每日投喂4次。
所述第二步中幼虫培育,金藻混合饵料是叉鞭金藻和巴福藻混合饵料。
所述第二步中深海扇贝在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深海扇贝在养成第一年壳高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117.4μm/天,第二年则降为98.8μm/天,养成两年后平均规格达到8厘米的商品规格,且达到性成熟,养成的第三年生长缓慢,壳高的平均生长速度仅为35.1μm/天。
所述第二步中自然海区保苗,采用底播方式,苗种暂养规格达到2.5-3厘米,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向海底投放苗种,播放密度5500-6000枚/亩。底播方法选择小潮、缓流、风浪较小的时间内进行操作。
所述第二步中自然海区保苗,前期采取筏式养殖一年,扇贝规格达到4-5厘米时再底播。
本发明首次成功的将大西洋深海扇贝引进中国海域,建立了适合于大西洋深海扇贝的人工促熟、产卵、孵化、幼虫培育及中间保苗的技术与工艺,并成功进行大西洋深海扇贝规模化育苗;建立了大西洋深海扇贝筏式养殖和底播增养殖模式,引进改良更新种质,提高苗种培育质量,解决病害及抗逆性差等问题,确保种源质量和纯度,长期保障苗种繁育优良的供给。扩大扇贝养殖种类,对稳定产业持续发展,促进渔民增产增收,提高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现代海洋牧场建设。
本发明分别采用了筏式养殖和底播增殖两种方法,均获得成功,筏式养殖结果表明:大西洋深海扇贝能够适应大连海域的自然条件,并能够达到性成熟,前期在本地区的生长速度与本地品种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相当,后期生长变缓,养殖三年到扇贝达到8厘米左右时收获。底播增殖可以使扇贝有效避免夏季高温期的高死亡率,而且扇贝生长较快,壳型完整美观。筏式养殖和底播增殖相结合,不仅提高养殖速度,而且存活率也有所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幼虫期生长曲线与同期加拿大培育的幼虫生长的比较图。
图2是保苗期稚贝的生长曲线图。
图3 是深海扇贝养成期的壳高生长曲线图。
图4 是深海扇贝与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体重增长的比较图。
图5是深海扇贝养成期的存活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深海扇贝的引种:
深海扇贝种贝300公斤于2008年4月由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市经空运至青岛机场,历时约33.5小时。到达后立即运至位于胶南宅科的隔离场暂养30天,经检验检疫合格后再空运到大连机场,然后经船运到海洋岛,暂时挂养于海区。该批深海扇贝种贝的平均壳高为8.65±0.68厘米,平均重量为86.7±0.7克(N=30),成活率约为66.8%。
第二步:深海扇贝的人工育苗和养殖
(1)亲贝促熟:
将雌雄亲贝分开,分别放在不同的池中进行促熟,培育过程中使用未经加热的过滤海水。亲贝开始促熟培育时自然水温约为4℃。在催产孵化以前,促熟培育水温逐步自然升高至11℃。
亲贝促熟期间的单胞藻饵料种类主要包括新月菱形藻 Nitaschia closterium minutissima,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uelleri(硅藻 Diatoms);叉鞭金藻 Isochrysis zhanjianggensis(ISO),巴福藻Pavlova viridis (PAV)(金藻 Chrysophyta);and Dunaliella sp.,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Chlorella spp.(绿藻 Chlorophyta)。以250ml烧瓶保存藻种,然后扩种到20L的大瓶中,最后扩种到5000L的开放水泥池中。在促熟培育的最初6天每日投喂2次,其后每日投喂4次。
(2)产卵和孵化:
亲贝经50天的促熟达到成熟,此时培育水温为11度。催产时先阴干20分钟,然后放到14℃的水中, 雄性亲贝在处理后50分钟、雌性65分钟后均大量排放,表明促熟效果很好。雌贝产卵移走亲贝后向池中加入适量精液并搅动,直至在显微镜下观察卵膜周围可见5-6个精子。稍后测定的受精率接近100%。孵化的水温在14-15度,大约在受精后25.5小时首次观察到膜内旋转,47小时开始出现D形幼虫。D形幼虫最初的平均规格为88.9±3.7μm(N=30)。受精后约50小时,当大部分幼虫都发育到D形幼虫后,用筛绢网箱将幼虫选优到新池中培育。
(3)幼虫培育:
在幼虫培育期间每日倒池换水一次,培育水温范围为14℃-15.6℃。第3天到第16天每日投喂1-3次金藻混合饵料(ISO和PAV),投喂量0.5-3L/m3,第17-29日投喂3.5~5 L/m3。混合单胞藻饵料的平均密度为4×106细胞/mL。
(4)幼虫生长:
图1为幼虫生长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本项目培育的幼虫生长率远高于同期在加拿大魁北克育苗场培育的幼虫。本项目幼虫的平均壳高生长率为5.93μm/day,壳长生长率为5.81μm/day,幼虫在受精后17天大部分出现眼点,第18天投附着基,而同期在加拿大魁北克育苗场培育的幼虫壳高平均生长率为4.09μm/day,大约在受精后23天出现眼点,24天投附着基。
(5)附着变态:
    将聚乙烯网片附着基投放到眼点幼虫培育池中。网片被裁成30×100cm大小(网径1cm)。在一端绑一块小坠石以保证附着基可垂直漂浮在水中,网线的直径为0.5mm。幼虫投池以后换水时均采用滤鼓虹吸法以保证附着基不会移动。大部分幼虫在6天内附着,投附着基10天后,将附着基取出,挂到长海县海洋岛海域保苗。
(6)自然海区保苗:
将附着基上的坠石去掉,先放入60目的网袋中,每10袋一串挂到海区筏架上。以后大约每20天分苗一次,依次分苗到30目和18目的网袋中,养殖水深约为3米。
 下海后稚贝的生长结果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稚贝在初夏下海初期的壳长生长速度为38.3μm/天,以后生长速度大幅度提高,为壳长92.0μm/天,在夏季高温期稚贝的平均生长速度略降,为46.7μm/天。在秋初然后随着水温的降低,生长速度再次提高,9月初到11月中旬的壳长平均生长速度达到167.9μm/天。在整个冬季生长速度均很低,平均为23.0μm/天。2013 500万 2014 450万
(7)深海扇贝在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深海扇贝在养成阶段的生长曲线如图3所示。在养成第一年壳高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117.4μm/天,第二年则降为98.8μm/天,养成两年后平均规格达到8厘米的商品规格,且达到性成熟。养成的第三年生长缓慢,壳高的平均生长速度仅为35.1μm/天。
图4比较了深海扇贝与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体重生长率。由图中可以看出,深海扇贝在第一年的生长速度远小于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第二年的体重生长率与栉孔扇贝及虾夷扇贝相当,而第三年的生长率明显低于虾夷扇贝,且其在第四年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
养成期的存活曲线如图4所示。到育苗的当年年底,成活率仅为29.1%,此时的平均壳高约为2.6厘米。此后扇贝的存活率较为稳定,养成第二年的平均存活率为60.2%。深海扇贝养成的高死亡期为第一年的夏季高温期,需要进一步降低保苗水深来提高成活率。
本发明第二步中自然海区保苗,可以不采用筏式养殖而采用底播方式,底播前扇贝规格2-3厘米,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向海底投放苗种,播放密度5500-6000枚/亩。底播方法选择小潮、缓流、风浪较小的时间内进行操作。
本发明第二步中自然海区保苗,也可以采用筏式养殖和底播方式结合,前期采取筏式养殖一年,扇贝规格达到4-5厘米时再底播。

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深海扇贝的养殖方法。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包括深海扇贝的引种以及深海扇贝的人工育苗和养殖,亲贝经45-50天的促熟达到成熟,进行产卵,当大部分幼虫都发育到D形幼虫后,用筛绢网箱将幼虫选优到新池中培育;培育的幼虫生长率远高于同期在加拿大魁北克育苗场培育的幼虫,幼虫在受精后16-17天大部分出现眼点,第18天投附着基,投附着基10天后,将附着基取出,挂到海域保苗自然海区保苗;深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