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200459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49615.5

申请日:

2015.03.31

公开号:

CN104719209A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150331|||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周艳波; 陈丕茂; 李国迎; 唐振朝; 佟飞; 冯雪; 王莲莲

地址:

510300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23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代理人:

郑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广东海域增殖放流紫红笛鲷苗种野生驯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驯练放流紫红笛鲷苗种的游泳能力、锻炼其摄食能力、驯练反捕食能力、进行捕食-反捕食行为学习驯练、锻炼放流苗种的躲避能力等步骤。本发明的野生驯化方法,可以提高放流苗种适应野生环境的能力,进而提高人工放流苗种的成活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增殖放流前,将紫红笛鲷鱼苗放养于野驯装置中,所述野驯装置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根据放流地点的水流速度和流向来设置野驯装置中的水速与流向,以驯练苗种的游泳能力;
2)在野驯装置中设置水下投饵器,在水下投掷活饵,以锻炼紫红笛鲷苗种的摄食能力;
3)在野驯装置中放置敌害生物,以驯练放流紫红笛鲷苗种的反捕食能力;
4)在野驯装置中加入野生同类,进行捕食-反捕食行为学习驯练;
5)在野驯装置中放置石块、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以锻炼放流苗种的躲避能力及适应野外环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每1000 m3放置1.0~2.0 kg的敌害生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生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敌害生物为黑鲷。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加入1%~2%野生同类。

5.  一种水生动物野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驯化池(1)、设于驯化池(1)内的水下投饵器(2)、设于驯化池(1)一端的进水管(3)、设于驯化池(1)另一端的出水管(4)、设于进水管的出口和/或出水管的进口旁的流向控制板(9)、设于驯化池(1)外部的大功率水泵(5)和水流控制箱(7)、以及通过活动支杆(60)伸入池内的水流测速探头(6)。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生动物野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向控制板(9)的上部、中部、下部均至少设有一排流向控制孔,通过控制这些孔的开和关来控制水流的流向。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生动物野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池(1)侧壁和流向控制板(9)之间设有水流缓冲板(8)。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生动物野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投饵器由牵引绳(20)、盛饵箱(21)和箱盖(22)组成,牵引绳(20)一端固定于箱盖(22)上,用于打开箱盖(22)。

9.  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水生动物野驯装置,其特征在于,驯化池(1)池壁有挂环用于固定网箱,去除鱼类的趋壁效应。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增殖放流是在对野生鱼、虾、蟹、贝类等进行人工繁殖、养殖或捕捞天然苗种后,经过人工条件下培育,并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再进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目前,增殖放流作为一种有效的渔业管理手段已有国内外日益普及。
尽管增殖放流受到广泛关注,并在鱼类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鱼类增殖保护效果,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部分人工放养的鱼在增殖放流初期死亡率较高,大幅度削弱了增殖放流的效益。因此,如何降低鱼类在放流后的死亡率,是一个具备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紫红笛鲷为热带、亚热带近海底层鱼类。分我国的主要分布区为南海诸岛、海南、广东和台湾等省的近岸珊瑚礁、岩礁及沙泥底质浅海水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种,也是广东海域常见的增殖放流品种。因此,对紫红笛鲷的增殖放流效果研究也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增加增殖放流紫红笛鲷苗种在生态环境变化后的成活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增殖放流前,将紫红笛鲷鱼苗放养于野驯装置中,所述野驯装置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根据放流地点的水流速度和流向来设置野驯装置中的水速与流向,以驯练苗种的游泳能力;
2)在野驯装置中设置水下投饵器,在水下投掷活饵,以锻炼紫红笛鲷苗种的摄食能力;
3)在野驯装置中放置敌害生物,以驯练放流紫红笛鲷苗种的反捕食能力;
4)在野驯装置中加入野生同类,进行捕食-反捕食行为学习驯练;
5)在野驯装置中放置石块、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以锻炼放流苗种的躲避能力及适应野外环境。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每1000 m3放置1.0~2.0 kg的敌害生物。
作为优选的,所述敌害生物为黑鲷。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加入1%~2%野生同类。
一种水生动物野驯装置,其包括驯化池1、设于驯化池1内的水下投饵器2、设于驯化池1一端的进水管3、设于驯化池1另一端的出水管4、设于进水管的出口和/或出水管的进口旁的流向控制板9、设于驯化池1外部的大功率水泵5和水流控制箱7、以及通过活动支杆60伸入池内的水流测速探头6。
所述流向控制板9的上部、中部、下部均至少设有一排流向控制孔,通过控制这些孔的开和关来控制水流的流向。
作为优选的,所述驯化池1侧壁和流向控制板9之间设有水流缓冲板8。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下投饵器由牵引绳20、盛饵箱21和箱盖22组成,牵引绳20一端固定于箱盖22上,用于打开箱盖22。
作为优选的,驯化池1池壁有挂环用于固定网箱,去除鱼类的趋壁效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以上5种野生驯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放流苗种的适应野生环境的能力,进而提高人工放流苗种的成活率及回捕率,提高苗种增殖放流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生动物野驯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的水生动物野驯装置包括驯化池1、设于驯化池1内的水下投饵器2、设于驯化池1一端的进水管3、设于驯化池1另一端的出水管4、设于进水管的出口和/或出水管的进口旁的流向控制板9、设于驯化池1外部的大功率水泵5和水流控制箱7、以及通过活动支杆60伸入池内的水流测速探头6。
所述流向控制板9的上部、中部、下部均至少设有一排流向控制孔,通过控制这些孔的开和关来控制水流的流向。例如,仅打开上部的流向控制孔,关闭中部和下部的控制孔时,形成下沉流;仅打开下部的流向控制孔,关闭中部和上部的控制孔时,形成上升流。
所述驯化池1侧壁和流向控制板9之间设有水流缓冲板8。
所述水下投饵器由牵引绳20、盛饵箱21和箱盖22组成,牵引绳20一端固定于箱盖22上,用于打开箱盖22。使用时将活饵装于盛饵箱21内,将整个箱体投于驯化池1内,通过牵引绳20将箱盖22打开,箱内的活饵即被释放出来。
驯化池1池壁有挂环用于固定网箱,去除鱼类的趋壁效应。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野生驯化的方法
步骤如下:
1)增殖放流前,将紫红笛鲷苗种放养于野驯装置中,所述野驯装置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根据柘林湾-南澳岛海域的水流速度和流向来设置野驯装置中的水速与流向,以驯练鱼苗的游泳能力;柘林湾-南澳岛海域表层海流主要受到风向、地形及南海环流的影响,中、底层海流受地形及南海环流的影响,其中风海流占有较大的优势。表、中和底层最大流速均出现在测流地点,流速、流向分别为:60.1cm/s,87°;37.5cm/s,54°;28.8cm/s,61°
2)在野驯装置中设置水下投饵器,在水下投掷活的体长在1-2cm左右的小虾,投入量为待驯化苗种总重的1%,以锻炼鱼苗的摄食能力;
3)在野驯装置中每1000 m3放置1.0~2.0 kg的黑鲷作为敌害生物,以驯练放流苗种的反捕食能力;
4)在野驯装置中加入1%的野生紫红笛鲷,进行捕食-反捕食行为学习驯练;
5)在野驯装置中放置石块、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以锻炼放流苗种的躲避能力及适应野外环境。
野生驯化持续10日,野生驯化完毕后,可使紫红笛鲷幼鱼的丰满度提高10%以上,肝脏含脂率提高大于20%,应激耐受能力(抗逆性指标:如缺氧生存能力,抗饥饿能力)提高15%。将其放流于柘林湾-南澳岛海域,放流后死亡率降低10%左右,其放流回捕率也将由原来的17.40%提高到20%以上。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野生驯化方法,可以提高放流苗种适应野生环境的能力,进而提高人工放流苗种的成活率。
以上实施例仅为介绍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所进行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和改进,都应被视为本发明的一部分。

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广东海域紫红笛鲷苗种增殖放流存活率的野生驯化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广东海域增殖放流紫红笛鲷苗种野生驯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驯练放流紫红笛鲷苗种的游泳能力、锻炼其摄食能力、驯练反捕食能力、进行捕食-反捕食行为学习驯练、锻炼放流苗种的躲避能力等步骤。本发明的野生驯化方法,可以提高放流苗种适应野生环境的能力,进而提高人工放流苗种的成活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