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1991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33378.0

申请日:

2008.12.17

公开号:

CN101744064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赵先明

发明人:

赵先明; 辜义洪; 张敬慧; 赵军

地址:

644003 四川省宜宾市西郊新村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工程系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采用了适当增加晒青与摊放时间、适度偏老杀青、适度提高芽叶细胞破碎率、干燥后期适度低温和延长干燥时间等办法,使茶叶中的多种微量芳香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得以较多的保留,为形成韵味十足、高长持久的香气提供条件,产生一系列类似兰花花香的物质,进而形成特有的“兰花香”型绿茶,茶叶外形卷曲成螺,色泽绿润,汤色绿明,滋味醇和鲜爽,兰花香明显,叶底嫩绿明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是:将鲜叶在春季下午进行40-80分钟日光萎凋,移至室内摊放8-12小时,鲜叶摊放厚度1.5~2cm,摊放程度为:青草气散失,叶色变暗,出现生苹果香气,鲜叶减重率8-10%;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120-140℃,时间为1分钟,杀青后鲜叶减重率28.2%;将杀青后鲜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成型,揉捻时间10-20分钟,揉捻叶细胞破碎率20-30%;揉捻后投入烘干机进行初烘,温度115-125℃,摊叶厚度1-2cm,烘至含水量50%左右;将初烘后的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锅温120-100℃,炒制3-5分钟后加大振动频率,炒制约25-35分钟,含水量40%左右;将炒干后的叶料放入烘干机,温度105-115℃,摊叶厚度2-3cm,烘至含水量30%左右;将烘干后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进行二次炒干,锅温100-80℃,炒制40-45分钟,含水率10-15%,下锅摊晾;最后,将叶料放入烘干机复烘,进叶口温度80-60℃,摊叶厚度2cm,烘时10分钟,烘至含水率5%,得到成品绿茶。
2: 如强烈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是:揉捻时间10-20分钟,先无压5分钟→轻压5分钟→无压5分钟。

说明书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主要是一种生产具有兰花香型绿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料,享有“国饮”之称。绿茶因其独特的香味和防癌降脂等保健功能而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每年国内消费量递增5%,国外以高于每年20%的速度递增。近年来,人们对纯天然、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质量好的、真正达到“三绿香高”的绿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走俏,供不应求。

    目前国外生产绿茶的国家主要是日本,近年来越南开始从中国引进设备和技术生产绿茶。国际绿茶市场上中国绿茶一直以超过80%的比例处于垄断地位。国外绿茶加工及研究水平最高的是日本,其主要研究内容是蒸青绿茶,其主要技术特点是采用蒸汽杀青、连续作业,从茶园管理到采摘全部机械化,加工上已实现全程电脑控制。其缺点是品种单一、在香气和滋味上不突出。

    目前我国绿茶加工水平高的主要是安徽、江浙等传统绿茶产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实现加工机械化、清洁化和标准化,产品特点为“三绿一高”即干茶色泽、茶汤色泽和叶底色泽三绿,香气高,目前已研制出比较适合当地生产的绿茶配套工艺和设备,其缺点是缺乏对特色香型绿茶的开发研究。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开展了清香型绿茶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工艺研究,现已取得初步成果,较好地解决了四川省绿茶生产存在的问题,但这一成果仅适用于中低档绿茶生产,对高档名优绿茶生产不适应,且产品香型仍显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茶叶具有兰花香型,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鲜叶在春季下午进行40-80分钟日光萎凋,移至室内摊放8-12小时,鲜叶摊放厚度1.5~2cm,摊放程度为:青草气散失,叶色变暗,出现生苹果香气,鲜叶减重率8-10%;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120-140℃,时间为1分钟,杀青后鲜叶减重率28.2%;将杀青后鲜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成型,揉捻时间10-20分钟,揉捻叶细胞破碎率20-30%;揉捻后投入烘干机进行初烘,温度115-125℃,摊叶厚度1-2cm,烘至含水量50%左右;将初烘后的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锅温120-100℃,炒制3-5分钟后加大振动频率,炒制约25-35分钟,含水量40%左右;将炒干后的叶料放入烘干机,温度105-115℃,摊叶厚度2-3cm,烘至含水量30%左右;将烘干后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进行二次炒干,锅温100-80℃,炒制40-45分钟,含水率10-15%,下锅摊晾;最后,将叶料放入烘干机复烘,进叶口温度80-60℃,摊叶厚度2cm,烘时10分钟,烘至含水率5%,得到成品绿茶。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适当增加晒青与摊放时间、适度偏老杀青、适度提高芽叶细胞破碎率、干燥后期适度低温和延长干燥时间等办法,使茶叶中的多种微量芳香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得以较多的保留,为形成韵味十足、高长持久地香气提供条件,产生一系列类似兰花花香的物质,进而形成特有的“兰花香”型绿茶,茶叶外形卷曲成螺,色泽绿润,汤色绿明,滋味醇和鲜爽,兰香明显,叶底嫩绿明亮。提高了绿茶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

    将鲜叶在春季下午进行60分钟日光萎凋,移至室内摊放9-11小时,鲜叶摊放厚度1.5~2cm,摊放程度为:青草气散失,叶色变暗,出现生苹果香气,鲜叶减重率9.9%;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120-140℃,时间为1分钟,杀青后鲜叶减重率28.2%;将杀青后鲜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成型,揉捻时间15分钟,加压为:先无压5分钟→轻压5分钟→无压5分钟,揉捻叶细胞破碎率26%;揉捻后投入烘干机进行初烘,温度115-125℃,摊叶厚度1-2cm,烘至含水量50%左右;将初烘后的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锅温120-100℃,炒制3分钟后加大振动频率,炒制约30分钟,含水量40%左右;将炒干后的叶料放入烘干机,温度110℃,摊叶厚度2-3cm,烘至含水量30%左右;将烘干后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进行二次炒干,锅温100-80℃,炒制40-45分钟,含水率10-15%,下锅摊晾;最后,将叶料放入烘干机复烘,进叶口温度80-60℃,摊叶厚度2cm,烘时10分钟,烘至含水率5%,得到成品绿茶。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采用了适当增加晒青与摊放时间、适度偏老杀青、适度提高芽叶细胞破碎率、干燥后期适度低温和延长干燥时间等办法,使茶叶中的多种微量芳香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得以较多的保留,为形成韵味十足、高长持久的香气提供条件,产生一系列类似兰花花香的物质,进而形成特有的“兰花香”型绿茶,茶叶外形卷曲成螺,色泽绿润,汤色绿明,滋味醇和鲜爽,兰花香明显,叶底嫩绿明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