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床.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5197812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1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05642.1

申请日:

2014.11.27

公开号:

CN104666007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G 7/00申请日:20141127|||公开

IPC分类号:

A61G7/00; A61G5/00; A61G7/05; A61G7/16

主分类号:

A61G7/00

申请人: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发明人:

塚田将平; 久米洋平; 河上日出生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13-247142 2013.11.29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代理人:

张宝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床,其具有床部和能够从该床部装卸的轮椅部。床部具有第一主体部;第一座面部,其固定于第一主体部;U字部件,其位于第一座面部的下侧,且固定于第一主体部。轮椅部具有第二主体部、第二座面部、第一扶手、第二扶手。第二座面部固定于第二主体部。第一扶手能够上下滑动,且固定于在床部与轮椅部组合时与床部面对面的第一侧面。第二扶手能够上下滑动,且固定于第一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U字部件在床部与轮椅部组合时能够收纳被按下的第一扶手的一部分。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组合床,具备床部、能够从所述床部装卸的轮椅部,
所述床部具有:
第一主体部;
第一座面部,其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部;
U字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座面部的下侧,且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部,
所述轮椅部具有:
第二主体部,其具有在所述床部与所述轮椅部组合时与所述床部面对 面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一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
第二座面部,其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
第一扶手,其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所述第一侧面,且能够上下滑 动;
第二扶手,其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所述第二侧面,且能够上下滑 动,
所述U字部件在所述床部与所述轮椅部组合时能够收纳被按下的所 述第一扶手的一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床,其中,
所述床部还具有对所述床部和所述轮椅部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部,
在解除了所述第一固定部对所述轮椅部的固定、且所述第一扶手的一 部分位于所述U字部件内的状态下,所述轮椅部仅能够在与所述床部接触 的位置和第一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床,其中,
所述第一分离位置是从所述床部离开所述第一扶手的宽度+40mm的 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床,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升降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在通过所述升降部而使所述床部下降后的状态下解 除所述轮椅部的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床,其中,
所述第一扶手具有:
第一部件,其具有第一扶手顶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扶手顶部的第一管、 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中的与所述第一扶手顶部相反的一侧且能够从所述第 一管的侧面突出的第一销;
第二部件,其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一管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且设置有与 所述第一销结合的第一孔的第二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中的与所述第一孔 相反的一侧且能够从所述第二管的侧面突出的第二销;
第三部件,其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二管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且设置有与 所述第二销结合的第二孔的第三管、将所述第三管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 的第二固定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床,其中,
所述第一扶手具有:
第一部件,其具有第一扶手顶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扶手顶部的第一管;
第二部件,其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一管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的第三管、 将所述第三管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二固定部;
锁止机构,其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将所述第一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部 件。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床,其中,
所述第一扶手具有:
第一部件,其具有第一扶手顶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扶手顶部的第一管、 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中的与所述第一扶手顶部相反的一侧且能够从所述第 一管的侧面突出的第一销;
第二部件,其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一管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且设置有与 所述第一销结合的第一孔的第二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中的与所述第一孔 相反的一侧且能够从所述第二管的侧面突出的第二销;
第三部件,其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二管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且设置有与 所述第二销结合的第二孔的第三管、将所述第三管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 的第二固定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床,其中,
所述第一扶手具有:
第一部件,其具有第一扶手顶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扶手顶部的第一管;
第三部件,其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一管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的第三管、 将所述第三管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二固定部;
锁止机构,其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将所述第一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三部 件。

说明书

说明书组合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其一部分分离作为轮椅而使用的组合床。
背景技术
当护理人在床与轮椅之间转移被护理人时,有时会使护理人的腰等疼 痛。被护理人是指卧床不起的老年人或病人等。因此,提出了一种能够使 床的一部分分割自如并将该部分作为轮椅来使用的组合床(例如,参照日 本实开平5-51330号公报)。
图9是以往的组合床1(以下,称为床1)的立体图。床1中的供使 用者躺卧的面包括床部1A的侧部床板2、4、轮椅部5的中央部床板3。 通过将处于平坦姿态的中央部床板3向侧部床板2、4之间的空间3A移动 从而构成该面。床1构成为,通过以旋转机构7为旋转中心将臂8向箭头 7A的方向旋转,从而将固定于臂8的侧部床板4抬起,由此能够将轮椅 部5向空间3A移动。这样,床1能够容易地在轮椅部5与床部1A之间 转移被护理人(轮椅部5的搭乘人)。
需要说明的是,轮椅部5的一对栏杆9被用作为轮椅的臂托。在将轮 椅部5与床部1A连结时,栏杆9从轮椅部5的插入孔9B被换插到床1 的插入孔9A,被用作为床1的侧框。
这种床1能够减轻用于在轮椅部5与床1之间转移被护理人的护理人 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护理人滚落的可能性低且安全性高的 组合床。
本发明的组合床具有床部和能够从该床部装卸的轮椅部。床部具有第 一主体部;第一座面部,其固定于第一主体部;U字部件,其位于第一座 面部的下侧,且固定于第一主体部。轮椅部具有第二主体部、第二座面部、 第一扶手、第二扶手。第二主体部具有在床部与轮椅部组合时与床部面对 面的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第二座面部固定于第二 主体部。第一扶手能够上下滑动,且固定于第二主体部的第一侧面。第二 扶手能够上下滑动,且固定于第二主体部的第二侧面。U字状部件在床部 与轮椅部组合时能够收纳被按下的第一扶手的一部分。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本发明的组合床中,被护理人滑落的可能性低并 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组合床的组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在图1A所示的组合床中轮椅部被锁止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C是表示图1A所示的组合床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图1D是表示在图1A所示的组合床中将第一扶手拉起的状态的立体 图。
图2是表示图1A~图1C所示的组合床中的轮椅部的分离方法的流程 图。
图3A是表示图1A所示的组合床的轮椅部的平坦状态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图3A所示的轮椅部的座椅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图1D所示的第一扶手的拉起状态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图4A所示的第一扶手的收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4A所示的第一扶手的第一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4A所示的第一扶手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4A所示的第一扶手的第三部件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图1A所示的床部落下的状态下的第一扶手与U字管的 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8B是表示图1B所示的第一扶手与U字管抵接的状态下的第一扶 手与U字管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8C是表示图1B所示的将第一扶手拉起的状态下的第一扶手与U 字管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8D是图1C所示的轮椅部从床部脱离的状态下的第一扶手与U字 管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以往的组合床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之前,对图9所示的以往的床1中的 课题进行简单说明。在床1中,在轮椅部5上未设置有栏杆9的状态下也 能够分离。因此,在将轮椅部5分离时,存在被护理人向其肩宽方向滚动、 滚落的可能性。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 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且有时省略说明。另外,在附图中, 为了便于理解,以主体示意性示出各构成要素。
图1A~图1C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组合床100(以下,称为 床100)进行说明的图。图1A是组合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通过联锁机 构将轮椅部10锁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C是将轮椅部10分离的分离状 态的立体图。图1D是表示将第一扶手14拉起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A~图1C所示,床100包括轮椅部10和床部20。
床部20包括:具有滚轮的基框21、固定于基框21的升降部22、上 框23、第一座面部24、第一固定部25、U字管211。能够通过升降部22 来变更第一座面部24的高度以及上框23的高度。床部20的第一主体部 包括基框21、升降部22、上框23、第一固定部25。第一主体部是床主体 部的一个例子。第一座面部24是床座面部的一个例子,通过与轮椅部10 的第二座面部12合并而构成床100的床面。第一固定部25是用于固定轮 椅部10的轮椅固定部的一个例子。
第一座面部24固定于上框23,且能够变更座面的姿态。第一固定部 25固定于上框23,被设置用于固定轮椅部10。作为U字部件的一个例子 的U字管211固定于基框21。即,床部20具有:第一主体部、固定于该 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座面部24、位于第一座面部24的下侧且固定于第一主 体部的U字部件。
轮椅部10包括:具有滚轮的第二主体部11、第二座面部12、第一扶 手14、第二扶手13。第二座面部12固定于第二主体部11,并能够变更座 面的姿态。第二主体部11是轮椅主体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座面部12是轮 椅座面部的一个例子。第一扶手14和第二扶手13固定于第二主体部11。 第一扶手14和第二扶手13是扶手的一个例子。
第二主体部11具有:在床部20与轮椅部10组合时与床部20面对面 的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第一扶手14固定于该第 一侧面,第二扶手13固定于该第二侧面。在图1C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侧 面是被护理人200的左手侧,第二侧面是被护理人200的右手侧。
第二扶手13和第一扶手14是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的结构,详细的机 构后述。通过使第二扶手13和第一扶手14沿上下方向滑动,能够形成拉 起状态和收纳状态。在图1A中,第二扶手13处于拉起状态,第一扶手 14处于收纳状态。
在此,参照图1A~图1D、图2对床100的分离方法进行说明。图2 是表示轮椅部10的分离方法的流程图。
在轮椅部10与床部20组合的状态下,首先,如图1A所示,护理人 将被护理人200移动至轮椅部10(图2的步骤S01)。
之后,护理人操作升降部22使上框23下降直至第二主体部11到达地 面。在第二主体部11到达地面之后,如果继续仅使床部20下降,则解除 了由第一固定部25实施的轮椅部10的固定(图2的步骤S02)。其结果是, 能够将轮椅部10从床部20中移出。此时,在第二座面部12与第一座面 部24之间形成有第二座面部12较高的这种阶梯差。
然后,护理人将轮椅部10拉出至图1B所示的第一分离位置(图2的 步骤S03)。此时,在床100中,第一扶手14的一部分(下端部)位于固 定于基框21的U字管211内并且与U字管211抵接。因此,在第一分离 位置处,无法继续拉出轮椅部10。在此,第一扶手14的一部分位于U字 管211内的状态是指图1D的虚线、后述的图8A、图8B所示的状态。这 样,第一固定部25在通过升降部22使床部20下降的状态下,解除轮椅 部10的固定。而且,在第一固定部25对轮椅部10的固定被解除、且第 一扶手14位于U字管211内的状态下,轮椅部10仅能够在与床部20接 触的位置和第一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在该状态下,如图1D所示,护理人将第一扶手14的臂托、即第一扶 手顶部141A拉起至与第二座面部12相比靠上侧。于是,第一扶手14位 于U字管211之外,能够不使U字管211与第一扶手14抵接从而将轮椅 部10拉出(图2的步骤S04)。在此,第一扶手14位于U字管211之外 的状态是指图1D的实线、后述的图8C、图8D所示的状态。
这样,对于轮椅部10而言,在将第一扶手14向上侧拉起的状态下护 理人拉出轮椅部10时,如图1C所示,能够拉出至第二分离位置(图2的 步骤S05)。
第一分离位置是指能够在轮椅部10与床部20之间形成有足以使第一 扶手14向上侧拉起的间隙的轮椅部10的位置。即,第一分离位置是从组 合状态将轮椅部10略微拉出的状态下的位置。第二分离位置是指轮椅部 10与床部20完全分离的状态下的轮椅部10的位置。
对于床100而言,如果不将第一扶手14的第一扶手顶部141A拉起至 比第二座面部12靠上侧,则无法拉出轮椅部10,无法分离。也就是说, 为了使轮椅部10与床100分离,需要将第一扶手14拉起,使第一扶手14 作为栏杆而发挥功能。这样,床100对于被护理人200而言具有安全的分 离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轮椅部10使用向被护理人200的右 手侧分离的结构来进行说明,然而也可以是向被护理人200的左手侧分离 的结构。此时,与U字管211抵接的构件不是第一扶手14而是第二扶手 13,成为将说明中的第一扶手14替换为第二扶手13的结构。
图3A是平坦状态的轮椅部10的立体图,图3B是座椅状态的轮椅部 10的立体图。平坦状态是指轮椅部10的第二座面部12平坦的状态。座椅 状态是指,如图3B所示,轮椅部10的第二座面部12成为形成有靠背、 座部、脚托部等椅子形状的状态。轮椅部10在与床部20分离后,能够变 更第二座面部12的姿态。即,能够将姿态从图3A的平坦状态向图3B的 座椅状态变更。图3B的座椅状态的轮椅部10能够作为轮椅而利用。
接下来,参照图4A~图7对第一扶手14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A是 第一扶手14的拉起状态的立体图,图4B是第一扶手14的收纳状态的立 体图。图5~图7分别是第一扶手14中的第一部件141、第二部件142、 第三部件143的立体图。
如图4A、图4B所示,第一扶手14包括:利用螺钉等通过第二固定 部固定于第二主体部11的第三部件143、能够在第三部件143的内侧滑动 移动的第二部件142、能够在第二部件142的内侧滑动移动的第一部件 141。
如图5所示,第一部件141包括第一扶手顶部141A、第一管141B、 第一销141C、柄141D。第一扶手顶部141A是用于放置被护理人200的 臂的部件。第一管141B对第一扶手顶部141A进行支承,并且在第二部 件142中滑动。第一销141C设置于第一管141B的下侧。即,第一管141B 固定于第一扶手顶部141A。在第一管141B的延伸方向上的与第一扶手顶 部141A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销141C。
柄141D被设置用于操作第一销141C。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5中 未图示,在第一部件141中设置有当将柄141D拉起时将第一销141C收 纳于第一管141B内的机构。即,第一销141C被设置为,能够从第一管 141B的侧面突出、以及向第一管141B内收纳。
如图6所示,第二部件142包括第二管142A和第二销142B。另外, 在第二管142A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孔142C。第一销141C能够与第一 孔142C结合。通过第一销141C与第一孔142C结合,从而第一部件141 的位置相对于第二部件142被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6中未图示, 但在第二管142A的下部设置有如下机构,即,在第一部件141滑动而位 于下方的情况下,用于将第二销142B收纳于第二管142A内的机构。即, 第二管142A能够供第一管141B插入,并且设置有与第一销141C结合的 第一孔142C。第二销142B被设置为,能够在第二管142A的延伸方向上 的与第一孔142C相反的一侧,从第二管142A的侧面突出、以及向第二 管142A内收纳。
如图7所示,第三部件143包括第三管143A、通过螺钉等将第三管 143A固定于第二主体部11的第二固定部143C。在第三管143A的侧面设 置有第二孔143B。通过第二销142B与第二孔143B结合,从而第二部件 142相对于第三部件143而被固定。即,第三管143A能够供第二管142A 插入,并且具有与第二销142B结合的第二孔143B。
在此,对用于从图4A的拉起状态向图4B的收纳状态转变的动作进行 说明。首先,护理人通过抓握柄141D使第一销141C动作而从第一孔142C 中脱出。通过该操作,解除第一部件141相对于第二部件142的固定。其 结果是,第一部件141能够相对于第二部件142自由滑动。在该状态下, 当护理人将第一部件141向下侧下压时,第二销142B动作而从第二孔 143B中脱出。通过该操作,解除了第二部件142相对于第三部件143的 固定。其结果是,第二部件142能够相对于第三部件143自由滑动。在该 状态下,当护理人将第一部件141下压时,第二部件142收纳于第三部件 143中,成为图4B所示的收纳状态。
图2中的步骤S04的拉起动作是与以上所说明的下压动作相反的动 作。首先,护理人通过抓握柄141D使第一销141C动作,从而解除第一 部件141的固定。在该状态下,护理人将能够自由动作的第一部件141向 上侧拉起。由此,第一销141C与第一孔142C结合,第一部件141相对于 第二部件142被固定。当在该情况下护理人将第一部件141拉起时,第二 销142B与第二孔143B结合,第二部件142相对于第三部件143而被固定。
图8A~图8D是用于对分离中途的第一扶手14与U字管211的位置 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8A、图8B是分别表示床部20落下的状态、第一 扶手14与U字管211抵接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8C、图8D是分别表 示将第一扶手14拉起的状态、轮椅部10从第一分离位置向外侧脱离的状 态的局部放大图。
如前文所述,为了使轮椅部10与床部20分离,首先通过升降部22 使床部20下降,成为图8A的状态。当从该状态起拉出轮椅部10时,如 图8B所示,第二部件142与U字管211抵接。此时,在轮椅部10与床 部20之间存在有90mm左右的间隙。该间隙是被护理人200不会滚落程 度的宽度。然而,通过该间隙,由于在宽度50mm左右的第一扶手顶部141A 的旁边剩余有40mm左右的间隙,因此能够放入人的手。如前文所述,形 成该间隙的位置为第一分离位置。即,第一分离位置是从床部20隔开第 一扶手14的宽度+40mm的位置。另外,如前文所述,第一分离位置例如 是从床部20隔开90mm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通过将第一部件141拉起,成为图8C的状态,第二部 件142向不与U字管211抵接的位置移动。因此,如图8D所示,轮椅部 10能够与床部20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了缩小收纳状态下的整体的高度, 由第一部件141、第二部件142、第三部件143构成第一扶手14。另外, 在第二管142A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142C,以便能够在拉起状态下调节第 一扶手顶部141A的高度。
然而,由于床100的座面较高,因此即使在收纳状态下也可以略微增 高第一扶手14的高度,并且有时不需要进行第一扶手顶部141A的高度调 节。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仅由第一部件141和第三部件143构成第一扶 手14。在该情况下,以第一管141B能够在第三管143A的内侧滑动的方 式调节第三管143A的内尺寸和第一管141B的外尺寸。在该情况下,第 一销141C与第二孔143B结合而作为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将第一管141B固 定于第三管143A的锁止机构发挥功能。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结构,在作为轮椅而能够分离的组合床中,床100 能够实现被护理人200滚落的可能性低且安全性高的床。
床100通过使一部分作为轮椅而分离,从而作为卧床不起的老年人、 病人的护理用的轮椅和床有用。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轮椅部
11   第二主体部
12   第二座面部
13   第二扶手
14   第一扶手
20   床部
21   基框
22   升降部
23   上框
24   第一座面部
25   第一固定部
100  组合床(床)
141  第一部件
141A 第一扶手顶部
141B 第一管
141C 第一销
141D 柄
142  第二部件
142A 第二管
142B 第二销
142C 第一孔
143  第三部件
143A 第三管
143B 第二孔
143C 第二固定部
200  被护理人
211  U字管

组合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组合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组合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合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床.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床,其具有床部和能够从该床部装卸的轮椅部。床部具有第一主体部;第一座面部,其固定于第一主体部;U字部件,其位于第一座面部的下侧,且固定于第一主体部。轮椅部具有第二主体部、第二座面部、第一扶手、第二扶手。第二座面部固定于第二主体部。第一扶手能够上下滑动,且固定于在床部与轮椅部组合时与床部面对面的第一侧面。第二扶手能够上下滑动,且固定于第一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U字部件在床部与轮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