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208024.0
2015.04.28
CN104824015A
2015.08.12
驳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N 57/24申请公布日:201508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7/24申请日:20150428|||公开
A01N57/24; A01P7/04; A01P1/00; A01N43/54(2006.01)N
A01N57/24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张志伟; 王礼文; 朱刚; 陈佛祥; 吴泽伟
516000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24号小区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44231
张汉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有效成分吡啶喹唑啉和第二有效成分毒氟磷及常用的辅助成分,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重量比为1:1~1:20。经大量的试验表明,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防治传播植物病毒病的媒介昆虫以及对病毒病本身的治疗作用,明显提高了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重量比为1∶1~1∶20,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8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在实际应用时的剂型是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和超低容量液剂中的一种。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毒病中的应用。
说明书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农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一种以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为有效成分的农药组合物,适用于防治农作物病毒病。 背景技术 植物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惨重损失,据统计,每年造成的减产达10-30%,经济损失约200亿美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因病毒病对粮食生产、园艺作物、经济作物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数百亿元。由于病毒病的流行发生主要是通过由携带病毒的昆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粉虱等传毒媒介昆虫引起的,因此,单一的采用防治病毒病的药剂,其防治效果不甚理想,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农作物上的病毒病为害。 吡啶喹唑啉(Pyrifluquinazon),属于新型喹唑啉类杀虫剂,作用机理是阻止害虫进食,直至害虫缓慢饿死,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果树和茶叶等作物上蚜虫类、粉虱类、介壳虫类、叶蝉类、蓟马类等刺吸性口器害虫,可以显著降低病毒载体的传播,该化合物可以完全穿透叶面,对在叶面下方捕食以及栖居的害虫也可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 毒氟磷,是一种含氟氨基膦酸酯类新型抗植物病毒剂,通过激活烟草水杨酸信号传导通路,提高信号分子水杨酸的含量,从而促进下游病程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诱导烟草PAL、POD和SOD防御酶活性而获得抗病毒能力;通过聚集病毒粒子减少病毒对寄主的入侵。其对烟草、黄瓜、番茄和水稻等作物上的病毒病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人对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复配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令人意外地发现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复配使 用既能够防治植物病毒病的传播媒介昆虫,同时又能够对病毒病本身起到治疗作用,明显提高了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农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防治植物病毒病的传毒媒介昆虫以及对病毒病本身的治疗作用,明显提高了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为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重量比为1:1~1:20,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85%,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所述的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崩解剂、粘结剂、消泡剂、渗透剂、增效剂、阻燃剂、密度调节剂和填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以上物质均为农药制剂中常用的已知物质,根据制备成不同的农药剂型而有所变化,但并无特别限定。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用已知的方法可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和超低容量液剂。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随农作物、害虫、天气情况变化而有小量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量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本发明适合的靶标植物是水稻、玉米、甘蔗、油菜、烟草、花生、大豆、番茄、辣椒、马铃薯、瓜类、甘蓝、草莓、荔枝、龙眼、枣树、棉花、香蕉、罗汉果和林木等。 本发明适合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矮病、水稻瘤矮病、水稻橙叶病、水稻齿矮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小麦土传花叶病、小麦黄花叶病、小麦 梭条斑花叶病、小麦红矮病、小麦线条花叶病、玉米粗缩病、甘蔗花叶病、甘蔗黄叶病、甘蔗杆状病毒病、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草莓斑驳病毒病、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病、草莓皱缩病毒病、草莓镶脉病毒病、花生条纹病毒病、花生黄瓜花叶病毒病、花生矮化病毒病、花生芽枯病毒、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苜蓿花叶病毒病、番茄病毒病、马铃薯病毒病、辣椒病毒病、香蕉束顶病、龙眼荔枝鬼帚病、罗汉果病毒病、枣树枣疯病,以及病毒病的传播媒介:飞虱、蚜虫、粉虱、叶蝉、蝽蟓、介壳虫、木虱和蓟马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既可以防治植物病毒病的传播媒介昆虫,同时对病毒病本身又具有治疗作用,明显提高了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2、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两种有效成分复配使用,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毒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一)剂型实施例 下列各实施例中各组分百分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实施例1:10%吡啶喹唑啉·毒氟磷超低容量液剂。 吡啶喹唑啉4%、毒氟磷6%、四甲苯5%、N-甲基吡咯烷酮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十二烷基硫酸钠5%、快渗T 2%,油酸甲酯补足至100%。将上述有效成分用溶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乳化剂、湿润剂和渗透剂,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即可制得10%吡啶喹唑啉·毒氟磷超低容量液剂。 实施例2:22%吡啶喹唑啉·毒氟磷悬浮剂 吡啶喹唑啉2%、毒氟磷20%、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10%、丙烯酸均聚物钠盐5%、丙三醇3%、甲基纤维素1%、硅油0.1%,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有效成分、湿润剂、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和消泡剂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在水系介质中形成的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可制得22%吡啶喹唑啉·毒氟磷悬浮剂。 实施例3:33%吡啶喹唑啉·毒氟磷水乳剂。 吡啶喹唑啉3%、毒氟磷30%、甲基萘10%、环己酮5%、端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0%、聚羧酸盐5%、柠檬酸钠1%、丙三醇1%,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稳定剂混合形成油相,防冻剂在水中溶解形成水相,在剪切机作用下慢慢把油相加入水相中,并继续剪切约30分钟,制得33%的吡啶喹唑啉·毒氟磷水乳剂。 实施例4:40%吡啶喹唑啉·毒氟磷微乳剂。 吡啶喹唑啉5%、毒氟磷35%、三甲苯10%、环己酮5%、端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0%、柠檬酸钠2%、有机硅1%、氮酮2%,去离子水补足100%。将有效成分用溶剂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乳化剂、稳定剂、渗透剂、增效剂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40%的吡啶喹唑啉·毒氟磷微乳剂。 实施例5:55%吡啶喹唑啉·毒氟磷水分散粒剂。 吡啶喹唑啉5%、毒氟磷50%、拉开粉BX 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10%、六聚偏磷酸钠2%,高岭土补足100%。将上述有效成分、湿润剂、分散剂、崩解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即可制得55%吡啶喹唑啉·毒氟磷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70%吡啶喹唑啉·毒氟磷可湿性粉剂。 吡啶喹唑啉30%、毒氟磷4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松香嵌段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5%,凹凸棒土补足100%。将上述将有效成分、湿润剂、分散剂和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70%吡啶喹唑啉·毒氟磷可湿性粉剂。 (二)本发明组合物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验证 实施例7: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在室内培养盆栽感病水稻品种,当秧苗长至1叶1心~2叶1心时,进行接种鉴定。每盆罩以透明罩,顶端用纱布封口,按每苗5头灰飞虱计算需虫量,接入2~3龄灰飞虱(带毒率约40%)。每天驱虫2次,使被测稻苗均匀受毒侵染。将配制好不同浓度的药剂均匀喷施于供试苗上,每处理50株,4次重复,药后14天分级调查病情,计算防效,用EC50值计算共毒系数。 表1、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EC50(ppm)共毒系数毒氟磷43.82100.00吡啶喹唑啉:毒氟磷(1:1)35.67122.85吡啶喹唑啉:毒氟磷(1:5)34.71126.25吡啶喹唑啉:毒氟磷(1:10)31.58138.76吡啶喹唑啉:毒氟磷(1:15)32.95132.99吡啶喹唑啉:毒氟磷(1:20)34.52126.94由表1可知,吡啶喹唑啉与毒氟磷在1:1~1:2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以1:10(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为138.76。可见吡啶喹唑啉与毒氟磷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例8: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在室内盆栽烟草感病品种植株至4-5叶期,将感染TMV的烟草病叶剪碎放入研钵,加入8倍病叶重量的0.02M(PH7.0)磷酸缓冲液,研磨成浆状,随后加入少许硅藻土,磨接烟叶,接种后用水冲洗接种的叶片。待叶片晾干后2-3hr,将配制好不同浓度的药剂均匀喷施于供试植株上,每处理3株,每株3片叶,重复4次,4天后调查枯斑数,计算病斑抑制率(防效),用EC50值计算共毒系数。 表2、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EC50(ppm)共毒系数毒氟磷41.64100.00吡啶喹唑啉:毒氟磷(1:1)33.92122.76吡啶喹唑啉:毒氟磷(1:5)31.86130.70吡啶喹唑啉:毒氟磷(1:10)30.41136.93吡啶喹唑啉:毒氟磷(1:15)32.57127.85吡啶喹唑啉:毒氟磷(1:20)34.07122.22由表2可知,吡啶喹唑啉与毒氟磷在1:1~1:2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对烟草花叶病毒病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以1:10(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为136.93。可见吡啶喹唑啉与毒氟磷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例9:防治玉米粗缩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于玉米出苗刚展开1片叶时开始喷第1遍药,之后每隔1周喷1次,共喷5次,第5次喷药后20d调查试验结果。根据资料相关调查标准分级,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 表3、各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第5次喷药后20d,22%毒氟磷·吡啶喹唑啉悬浮剂、55%毒氟磷·吡啶喹唑啉水分散粒剂和33%毒氟磷·吡啶喹唑啉水乳剂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要明显好于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和20%吡啶喹唑啉悬浮剂单独使用,防效均达85%以上,同时在试验调查过程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玉 米产生药害。 实施例10:防治辣椒病毒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于辣椒定植1周缓苗后开始喷第1遍药,之后每隔1周喷1次,共喷5次,第5次喷药后10d调查试验结果。根据资料相关调查标准分级,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 表4、各处理对辣椒病毒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表4可知,第5次喷药后10d,22%毒氟磷·吡啶喹唑啉悬浮剂、55%毒氟磷·吡啶喹唑啉水分散粒剂和33%毒氟磷·吡啶喹唑啉水乳剂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要明显好于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和20%吡啶喹唑啉悬浮剂单独使用,防效均达85%以上,同时在试验调查过程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辣椒产生药害。 实施例11:防治番茄病毒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于番茄发病初期开始喷第1遍药,之后每隔1周喷1次,共喷3次,第3次喷药后14d调查试验结果。根据资料相关调查标准分级,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 表5、各处理对番茄病毒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表5可知,第3次喷药后14d,22%毒氟磷·吡啶喹唑啉悬浮剂、55%毒氟磷·吡啶喹唑啉水分散粒剂和33%毒氟磷·吡啶喹唑啉水乳剂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要明显好于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和20%吡啶喹唑啉悬浮剂单独使用,防效均达85%以上,同时在试验调查过程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番茄产生药害。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两种有效成分复配的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既可以防治病毒病的传播媒介昆虫,同时对病毒病本身又具有治疗作用,明显提高了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农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农药组合物.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有效成分吡啶喹唑啉和第二有效成分毒氟磷及常用的辅助成分,吡啶喹唑啉和毒氟磷的重量比为1:11:20。经大量的试验表明,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防治传播植物病毒病的媒介昆虫以及对病毒病本身的治疗作用,明显提高了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