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19316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0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15380.8

申请日:

2008.06.23

公开号:

CN101612202A

公开日:

2009.12.3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63公开日:2009123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63; A61K9/107; A61P3/02; A61K31/685(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63

申请人:

佟 兵; 北京百美特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博时安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颜文革; 佟 兵; 漆新国; 王立强; 于 杨; 阚迎昕; 曹晓冬

地址:

100055北京市宣武区南滨河路27号贵都国际中心7号楼B座3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研究人员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含有有效量的橄榄油和大豆油及其他适宜辅料的脂肪乳注射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橄榄油与大豆油结合制成的制剂,大大降低了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带来的不良反应,研究人员发现橄榄油和大豆油之间的配比对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当橄榄油与大豆油配比为4∶1时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稳定性最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其特征在于该脂肪乳注射液含有橄榄油和大豆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其特征在于该脂肪乳注射液还含有甘油,卵磷脂,油酸钠。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其特征在于该脂肪乳注射液中橄榄油与大豆油的重量比为4∶1。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称取处方量的甘油、油酸钠加50%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配成水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9.5~10.5作为水相,75±5℃保温备用;
(2)称取处方量的橄榄油和大豆油,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5±5℃保温,备用;
(3)将处方量卵磷脂加至油相,搅拌至溶解,在转速30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中,直至加入完毕;继续搅拌约25±5min,制得初乳;
(4)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初乳pH值至8.5~9.5,用注射用水稀释定容至全量,转移至高压匀质机中,在880bar条件下,温度为45±5℃,高压循环5次得乳剂,乳剂制备过程中全程通氮气保护;将制得的乳剂过3μm滤膜过滤,充氮气,灌封,121℃旋转水浴灭菌15分钟,得脂肪乳注射液。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70℃~80℃做为初乳制备的温度。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初乳搅拌时间确定为20~30分钟。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剂的pH定为7.0~8.0。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匀化压力为一级阀800bar。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乳匀次数为5次。

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121℃,15min旋转水浴进行灭菌。

说明书

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乳是肠外营养机体的能量来源之一,作为肠外营养组成成分之一的脂肪乳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并能防止体内必需氨基酸的缺乏,这在临床实践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临床上应用,近50年来,脂肪乳从最初的长链脂肪乳到最近的鱼油脂肪乳,脂肪乳一般是用从大豆油中提取的长链甘油三酯和蛋黄磷脂制备的,已经有多种类型的制剂在国内使用。由大豆加入一定量的磷脂酰胆碱(卵磷脂)乳化而成的脂肪乳剂,是一种静脉营养药,临床主要用于肿瘤及其他恶性病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经胃肠道摄取营养的患者,以补充适当热量和人体必须脂肪酸。
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是由大豆油和橄榄油混合而成,橄榄油是最优质的脂肪,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需物质,在国际上被公认为食用油中的“绿色食品”,英、美等国早已把它列入药典。橄榄油中富含一种名叫多酚的抗氧化剂,它可以抵御心脏病和癌症,这种物质能够有效地减缓结肠癌、肺癌和皮肤癌细胞的生长。除此之外橄榄油还含有丰富的维他命E等维生素,这些物质结合在一起会有效阻止高血脂,减少动脉硬化和某些癌症发生的危险。大豆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既能满足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基本需要,同时大大降低了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带来的不良反应,能最大限度降低脂质过氧化,改善免疫功能,增加乳剂稳定性及加快长链脂肪酸的合成,同时与其他脂肪乳相比,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同样具有治疗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研究人员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含有有效量的橄榄油和大豆油及其他适宜辅料的脂肪乳注射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橄榄油与大豆油结合制成的制剂,大大降低了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带来的不良反应,研究人员发现橄榄油和大豆油之间的配比对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当橄榄油与大豆油配比为4∶1时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稳定性最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脂肪乳注射液。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含有:
橄榄油,大豆油,甘油,卵磷脂,油酸钠;
本发明所述的脂肪乳注射液中橄榄油与大豆油的重量比为4∶1。
本发明所述的脂肪乳注射液制成1000ml制剂中各组分的含量为:160g橄榄油,40g大豆油,22.5g甘油,12.0g卵磷脂,0.3g油酸钠。
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1)称取处方量的甘油、油酸钠加50%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配成水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9.5~10.5作为水相,75±5℃保温备用;
(2)称取处方量的橄榄油和大豆油,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5±5℃保温,备用;
(3)将处方量卵磷脂加至油相,搅拌至溶解,在转速30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中,直至加入完毕;继续搅拌约25±5min,制得初乳;
(4)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初乳pH值至8.5~9.5,用注射用水稀释定容至全量,转移至高压匀质机中,在880bar条件下,温度为45±5℃,高压循环5次得乳剂,乳剂制备过程中全程通氮气保护;将制得的乳剂过3μm滤膜过滤,充氮气,灌封,121℃旋转水浴灭菌15分钟,得脂肪乳注射液。
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制备方法中采用70℃~80℃做为初乳制备的温度。
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制备方法中初乳搅拌时间确定为20~30分钟。
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制备方法中将制剂的pH定为7.0~8.0。
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制备方法中选择匀化压力为一级阀800bar。
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制备方法中为获得粒径均一的粒子,将乳匀次数为5次。
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制备方法中选择121℃,15min旋转水浴进行灭菌。
将橄榄油与大豆油结合后与适宜的辅料制成脂肪乳注射液,大大降低了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带来的不良反应,能最大限度降低脂质过氧化,改善免疫功能,增加乳剂稳定性及加快长链脂肪酸的合成,同时与其他脂肪乳相比,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同样具有治疗功效。
制备工艺研究
据文献报道,影响乳剂粒子大小的工艺条件主要有初乳的制备温度、制备时间及高压匀化的压力及次数等,故在工艺考察过程中主要考察这几项参数。由于初乳制备时初乳部分乳滴的粒径超出了粒径分析仪的测定范围,因此未使用粒径分析仪测定初乳的粒径,而以不同制备条件下制备初乳的离心稳定性参数及初乳外观作为评判指标。
外观检查:取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400ml,缓缓倒入500ml的烧杯中,盖上烧杯使其静置1小时,立即垂直观察外观2秒钟;将烧杯倾斜45°,观察5秒钟。重复3次。3次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应小于5级,见表1。

1.初乳制备温度、时间的研究
根据温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选择60~90℃作为乳剂制备温度的考察范围,将油水两相分别加热到所需试验的温度,混合后,以组织捣碎机制备乳剂,测定结果见表2、3。
表2初乳制备温度对离心稳定常数、外观的影响

升高温度可以降低连续相的粘度,有利于剪切力的传递和乳剂的形成,但升高温度界面膜会膨胀,同时也增大了乳滴的动能,乳滴易聚集合并,且温度过高,卵磷脂和注射用油易被水解,因此选择80℃。在此温度附近制备的乳剂,粒径较小而且粒度分布较窄,乳剂较稳定,且此时油相的粘度较低,外部施加的剪切力所作的功较小,也利于乳化,因此采用70℃~80℃做为初乳制备的温度。
表3初乳制备时间对离心稳定常数、外观的影响

由以上数据可知,随着制备时间的增加,初乳的物理稳定性增强,且在外观上有所表现,但在时间增加到30分钟后,其离心稳定常数及外观未见有明显变化,且卵磷脂及注射用油长时间存在于高温环境中,易被水解,故初乳搅拌时间确定为20~30分钟。
2.pH值范围的考察
pH值会影响乳剂的物理稳定性,按照处方制备脂质乳剂,以0.1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考察制剂灭菌前后pH的变化及乳剂外观的变化,乳剂外观评分参考已有国家标准(JX20010352)的分级评分,实验结果见表4。
表4pH值范围的考察

由上述结果可知:该乳剂灭菌前后pH值明显降低,灭菌后,在pH值7.0~8.0的范围内,制剂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考虑到临床用药的耐受性,将制剂的pH定为7.0~8.0。
3.高压均化压力的考察
以前处方制备初乳,以高压匀质机制备最终乳剂,调节高压乳匀机的一级阀和二级阀至不同压力制备乳剂,其中二级阀的压力为一级阀压力的十分之一。调节压力,制备乳剂。测定不同压力下匀化所得乳剂的粒径,结果见表5。
表5不同压力时乳剂粒径的大小及分布

由上表可见,乳剂的粒径随均化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粒径分布随压力的增大而趋向集中。且随压力增大到800bar后,粒径变化趋势减小。本试验选择的粒径及其分布范围均符合已有国家标准的要求,考虑到能耗因素,选择匀化压力为一级阀800bar,二级阀80bar。
4.高压乳匀次数的考察
按前述处方及工艺制备初乳,以高压匀质机制备最终乳剂,分别调节高压匀质机的二级阀的压力为80bar,一级阀的压力为800bar,对初乳进行匀化,匀化不同的次数。匀化后测定粒径,结果见表6。
表6不同匀化次数乳剂粒径的大小及分布

由以上数据可知:当乳匀次数小于5次时,随着乳匀次数的增加,粒径减小,粒子分布趋向均匀;当乳匀次数大于5次时,粒径分布开始变大,可能是因为在上述压力下制备乳剂,乳剂的粒径已经趋于分散稳定,再增加匀化次数,会增加粒子的碰撞机会,增加小粒子合并的可能,因此应避免匀化次数过多。为获得粒径均一的粒子,将乳匀次数为5次。
5.灭菌方式的考察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X VII灭菌灭菌法中湿热灭菌项下有关规定,考察121℃,15min灭菌条件下乳剂体系的粒径和外观的变化,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灭菌条件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使用121℃,15min对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进行灭菌时,乳剂外观、性状、无菌检查、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值均符合规定。平均粒径稍有增大,考虑到实际生产情况,选择121℃,15min旋转水浴对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进行灭菌,以便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在灭菌时受热的均一性。同时,灭菌时,最好减少受热的时间,快速加热,快速降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称取22.5g甘油、0.3g油酸钠加50%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配成水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9.5作为水相,75℃保温备用;
(2)称取160g橄榄油和40g大豆油,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5℃保温,备用;
(3)将12.0g卵磷脂加至油相,搅拌至溶解,在转速30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中,直至加入完毕;继续搅拌约25min,制得初乳;
(4)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初乳pH值至8.5,用注射用水稀释定容至全量,转移至高压匀质机中,在880bar条件下,温度为45℃,高压循环5次得乳剂,乳剂制备过程中全程通氮气保护;将制得的乳剂过3μm滤膜过滤,充氮气,灌封,121℃旋转水浴灭菌15分钟,得脂肪乳注射液。
实施例2
(1)称取处方量的50g甘油、0.8g油酸钠加50%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配成水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10.5作为水相,80℃保温备用;
(2)称取320g橄榄油和80g大豆油,搅拌均匀,作为油相,80℃保温,备用;
(3)将24.0g卵磷脂加至油相,搅拌至溶解,在转速30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中,直至加入完毕;继续搅拌约30min,制得初乳;
(4)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初乳pH值至9.5,用注射用水稀释定容至全量,转移至高压匀质机中,在880bar条件下,温度为50℃,高压循环5次得乳剂,乳剂制备过程中全程通氮气保护;将制得的乳剂过3μm滤膜过滤,充氮气,灌封,121℃旋转水浴灭菌15分钟,得脂肪乳注射液。
实施例3
(1)称取30g甘油、0.5g油酸钠加50%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配成水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10作为水相,70℃保温备用;
(2)称取240g橄榄油和60g大豆油,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保温,备用;
(3)将18.0g卵磷脂加至油相,搅拌至溶解,在转速30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中,直至加入完毕;继续搅拌约20min,制得初乳;
(4)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初乳pH值至9,用注射用水稀释定容至全量,转移至高压匀质机中,在880bar条件下,温度为40℃,高压循环5次得乳剂,乳剂制备过程中全程通氮气保护;将制得的乳剂过3μm滤膜过滤,充氮气,灌封,121℃旋转水浴灭菌15分钟,得脂肪乳注射液。
实施例4
(1)称取50g甘油、1g油酸钠加50%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配成水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9.8作为水相,78℃保温备用;
(2)称取360g橄榄油和90g大豆油,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8℃保温,备用;
(3)将30g卵磷脂加至油相,搅拌至溶解,在转速30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中,直至加入完毕;继续搅拌约28min,制得初乳;
(4)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初乳pH值至8.8,用注射用水稀释定容至全量,转移至高压匀质机中,在880bar条件下,温度为48℃,高压循环5次得乳剂,乳剂制备过程中全程通氮气保护;将制得的乳剂过3μm滤膜过滤,充氮气,灌封,121℃旋转水浴灭菌15分钟,得脂肪乳注射液。
实施例5
(1)称取10g甘油、0.15g油酸钠加50%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配成水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9作为水相,75℃保温备用;
(2)称取60g橄榄油和15g大豆油,搅拌均匀,作为油相,80℃保温,备用;
(3)将5g卵磷脂加至油相,搅拌至溶解,在转速30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中,直至加入完毕;继续搅拌约30min,制得初乳;
(4)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初乳pH值至9,用注射用水稀释定容至全量,转移至高压匀质机中,在880bar条件下,温度为50℃,高压循环5次得乳剂,乳剂制备过程中全程通氮气保护;将制得的乳剂过3μm滤膜过滤,充氮气,灌封,121℃旋转水浴灭菌15分钟,得脂肪乳注射液。
实施例6
(1)称取25g甘油、0.35g油酸钠加50%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配成水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10作为水相,70℃保温备用;
(2)称取200g橄榄油和50g大豆油,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5℃保温,备用;
(3)将15g卵磷脂加至油相,搅拌至溶解,在转速30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中,直至加入完毕;继续搅拌约25min,制得初乳;
(4)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初乳pH值至8.5,用注射用水稀释定容至全量,转移至高压匀质机中,在880bar条件下,温度为40℃,高压循环5次得乳剂,乳剂制备过程中全程通氮气保护;将制得的乳剂过3μm滤膜过滤,充氮气,灌封,121℃旋转水浴灭菌15分钟,得脂肪乳注射液。
稳定性实验研究
按照《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及《新药注册管理办法》中有关药物稳定性试验的规定,对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包括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根据药品质量标准,考察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研制的脂肪乳注射液的性状、外观、pH值、乳粒、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和脂肪、甘油和磷脂含量的变化。
1.加速试验
取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按市售包装(玻璃输液瓶),置30℃±2℃、相对湿度为65%±5%的恒温箱中,放置,于1、2、3、6个月末时取样,按质量标准检查,与0月结果比较,结果见表8、9、10。

表9加速实验含量变化

表10加速实验无菌及细菌内毒素实验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在加速试验的条件下,甘油、磷脂及脂肪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药品性状稳定。过氧化值、游离酸均符合规定。外观级别及粒径略有增大,pH值稍有下降,无菌及细菌内毒素均符合规定,由此可见,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稳定。
2.长期试验
取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按市售包装(玻璃输液瓶),置25℃±2℃、相对湿度为60%±10%的恒温箱中,放置,于3、6、9、12,18个月时取样,按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方法检查,与0月结果比较,结果见表11、12、13。
表11长期实验结果

表12长期实验含量变化

表13长期实验无菌及细菌内毒素


长期试验结果表明:长期试验的18个月,甘油、磷脂及脂肪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药品性状稳定。过氧化值、游离酸均符合规定。外观级别及粒径略有增大,pH值稍有下降,无菌及细菌内毒素均符合规定,由此可见,在长期试验条件下,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稳定。

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研究人员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含有有效量的橄榄油和大豆油及其他适宜辅料的脂肪乳注射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橄榄油与大豆油结合制成的制剂,大大降低了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带来的不良反应,研究人员发现橄榄油和大豆油之间的配比对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当橄榄油与大豆油配比为41时本发明脂肪乳注射液稳定性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