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有利于穿过组织并且增加保持强度的成轮廓倒钩的带倒钩缝合线.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191572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48320.8

申请日:

2013.09.16

公开号:

CN104640508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B 17/06登记生效日:2017030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伊西康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伊西康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美国新泽西州变更后权利人:美国波多黎各|||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B 17/06登记生效日:2017030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伊西康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伊西康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美国波多黎各变更后权利人:美国波多黎各瓜伊纳沃市|||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17/06申请日:20130916|||公开

IPC分类号:

A61B17/06; A61B17/04

主分类号:

A61B17/06

申请人:

伊西康公司

发明人:

J.G.纳罗基; J.T.佩金斯; D.C.老林德

地址:

美国新泽西州

优先权:

13/621625 2012.09.17 US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代理人:

李强; 胡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伤口闭合装置(200),其包括具有近侧端部(206)和远侧端部(210)的丝状元件(202)以及从丝状元件向外延伸的多个倒钩(204)。每个倒钩具有与丝状元件连接的基部(230)、与基部间隔的顶端(232)以及在基部和顶端之间延伸的外边缘(234)。外边缘包括第一部分(242)和第二部分(244),所述第一部分(242)具有在基部和倒钩的过渡点(246)之间延伸的凹形表面,所述第二部分(244)具有在倒钩的过渡点和倒钩的顶端之间延伸的凸形表面。外边缘在倒钩的过渡点处从第一部分的凹形表面转变至第二部分的凸形曲面。倒钩的顶端具有面向丝状元件的远侧端部的凸形弯曲表面。倒钩的外边缘的独特双半径形状以及倒钩的顶端在沿第一方向牵拉丝状元件穿过组织时最小化阻力,并且在沿相反的第二方向牵拉丝状元件穿过组织时最大化移动的阻力,以便使伤口闭合装置保持固定。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伤口闭合装置,包括:
丝状元件,所述丝状元件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和
多个倒钩,所述多个倒钩从所述丝状元件向外延伸,每个所述倒 钩具有与所述丝状元件连接的基部、与所述基部间隔的顶端以及在所 述基部和所述顶端之间延伸的外边缘,其中所述外边缘包括第一部分 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在所述基部和所述倒钩的过渡点之间 延伸的凹形表面,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在所述倒钩的所述过渡点和所述 倒钩的所述顶端之间延伸的凸形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倒钩的所述第一部分的 所述凹形表面具有约0.075-0.25英寸的半径,并且所述倒钩的所述第二 部分的所述凸形表面具有约0.05-0.1英寸的半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外边缘在所述倒钩的所 述过渡点处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凹形表面转变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所 述凸形曲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倒钩的所述顶端具有面 向所述丝状元件的远侧端部的凸形弯曲表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丝状元件具有长度,并 且所述倒钩沿所述丝状元件的长度均匀间隔。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均匀间隔的倒钩的所述 顶端限定约0.03-0.09英寸的顶端至顶端节距。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倒钩包括沿所述丝 状元件的长度均匀间隔的成对的倒钩,并且其中每个所述对中的所述 倒钩彼此对准。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对中的所述倒钩远 离彼此突出,并且设置在所述丝状元件的相对的侧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对中的所述倒钩的 所述顶端限定约0.025-0.1英寸的顶端至顶端横向距离。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倒钩具有背离所 述丝状元件的所述外边缘和与所述丝状元件间隔且面向所述丝状元件 的内边缘,并且其中每个所述顶端具有在所述外边缘和内边缘之间延 伸的凸形弯曲外表面,所述凸形弯曲外表面具有约0.003-0.006英寸 的半径。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倒钩的所述内边缘在 所述倒钩基部和所述倒钩顶端之间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倒钩包括在所 述倒钩的所述内边缘和所述丝状元件之间延伸的内部凹形表面,所述 内部凹形表面具有约0.002-0.006英寸的半径。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倒钩中的至少一个沿 纵向轴线延伸,所述纵向轴线与所述丝状元件的纵向轴线一起限定约 5-60°的锐角。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倒钩的所述基部比所 述倒钩的所述顶端厚,并且其中每个所述倒钩在所述基部和所述顶端 之间以约1-20°的角度向内渐缩。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丝状元件的远侧 端部连接的止挡元件,所述止挡元件具有总表面积以及由厚度和宽度 限定的前缘面积,所述前缘面积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丝状元件的纵向轴 线延伸,其中所述前缘面积与所述总表面积的比率小于10%。

15.  一种伤口闭合装置,包括:
丝状元件,所述丝状元件具有近侧端部、远侧端部以及在所述近 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和
多个倒钩,所述多个倒钩从所述丝状元件向外延伸,每个所述倒 钩具有与所述丝状元件连接的基部、与所述基部间隔的顶端以及在所 述基部和所述顶端之间延伸的外边缘,其中所述外边缘包括第一部分 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在所述基部和所述倒钩的过渡点之间 延伸的凹形表面,所述凹形表面具有约0.075-0.25英寸的半径,所述 第二部分具有在所述倒钩的所述过渡点和所述倒钩的所述顶端之间延 伸的凸形表面,所述凸形表面具有约0.05-0.1英寸的半径,并且其中 所述顶端具有面向所述丝状元件的远侧端部的凸形表面,所述凸形表 面具有约0.003-0.006英寸的半径。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倒钩沿所述丝状元件 的长度均匀间隔并且限定约0.03-0.09英寸的顶端至顶端纵向节距,并 且其中所述多个倒钩包括彼此对准并且沿所述丝状元件的长度均匀间 隔的成对的倒钩,每个所述对中的所述倒钩远离彼此突出,并且设置 在所述丝状元件的相对的侧上,并且其中每个所述对中的所述倒钩的 所述顶端限定约0.025-0.1英寸的顶端至顶端横向距离。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丝状元件的远侧 端部连接的止挡元件,所述止挡元件具有总表面积以及由厚度和宽度 限定的前缘面积,所述前缘面积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丝状元件的纵向轴 线延伸,其中所述前缘面积与所述总表面积的比率小于10%。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的前缘面积 与所述止挡元件的总表面积的比率小于5%。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元件的宽度大于 70密耳,所述止挡元件的长度大于70密耳,所述止挡元件的最小厚 度为约4-12密耳,并且所述止挡元件的最大厚度为约6-25密耳。

20.  一种伤口闭合装置,包括:
丝状元件,所述丝状元件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和
多个倒钩,所述多个倒钩从所述丝状元件向外延伸,每个所述倒 钩具有与所述丝状元件连接的基部、与所述基部间隔的顶端、背离所 述丝状元件并在所述基部和所述顶端之间延伸的外边缘以及面向所述 丝状元件并在所述基部和所述顶端之间延伸的内边缘,其中所述外边 缘具有双半径曲面,所述双半径曲面包括在所述基部和所述倒钩的过 渡点之间延伸的第一凹形表面以及在所述倒钩的所述过渡点和所述倒 钩的所述顶端之间延伸的第二凸形表面,并且其中所述顶端具有面向 所述丝状元件的远侧端部的凸形表面。

说明书

说明书具有有利于穿过组织并且增加保持强度的成轮廓倒钩的带倒钩缝合线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为2011年9月29日提交的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 13/248,542的部分继续申请,其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医疗装置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倒钩的带倒 钩缝合线,所述倒钩具体地设计成当沿第一方向被牵拉时有利于穿过组 织,并且当沿相反的第二方向被牵拉时表现出极大保持强度。
相关领域的说明
许多伤口和外科切口是使用外科缝合线或其它形式的外科闭合装置来 闭合的。常常被称为带倒钩缝合线的一种类型的外科缝合线为熟知的,并 且近来因在各种医疗应用中的使用而引起注意。通常,带倒钩缝合线被构 造为具有从缝合线的中心芯或长丝向外延伸的一系列“倒钩”或“突起” (在本文中互换使用)。倒钩用于增加缝合线的保持强度和/或消除对打结 的需要。倒钩的尺寸和形状在外科定形中具有实际限制,并且不能在需要 增大的保持强度的任何地方只是简单地增大尺寸。
一些常规的缝合线和带倒钩缝合线已知在缝合线的远侧端部上包括锚 定件、突片等,以在远侧端部处提供增加缝合线的保持强度并且消除对打 结以固定缝合线的需要的“止挡件”。常规思维表明:止挡件的沿垂直于 缝合线插入方向的方向的表面积越大,所获得的保持强度将越大。然而, 因为大块体在外科手术中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和/或可触知的并且因此是不期 望的,所以在尺寸上同样存在实际限制。另外,在具有T形止挡件的情况 下,当施加弯矩时,垂直部分在结构上是脆弱的,如当牵拉缝合线以逼近 伤口时的情况。
根据以上所识别的缺陷,依然需要具有增强的保持强度而不显著增加 缝合线的插入力、刚度或装置的可触知性的外科缝合线。还需要具有倒钩 的外科缝合线,该倒钩被设计成当沿第一方向牵拉缝合线时允许缝合线容 易穿过组织,但当沿相反的第二方向牵拉缝合线时,倒钩表现出用于将缝 合线保持在适当的位置的极大保持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伤口闭合装置,该伤口闭合装置包括:丝状元件,该丝状 元件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联接到丝状元件的 远侧端部并具有总表面积以及由厚度和宽度限定的前缘面积。前缘面积面 向基本上垂直于丝状元件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并且前缘面积与总表面积的 比率小于10%。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比率小于5%。
根据各种实施例,止挡元件的宽度可大于70密耳,止挡元件的长度可 大于70密耳,和/或所述止挡元件的最大厚度可在6和25密耳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止挡元件的厚度可变化,和/或止挡元件的最小厚度 可在4和12密耳之间。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前缘厚度在中心处和/或第一外 边缘处和/或第二外边缘处包括最大厚度,并且在中心与第一外边缘之间以 及在中心与第二外边缘之间的位置处包括最小厚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伤口闭合装置还包括多个突出,该多个突出沿丝 状元件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从丝状元件向外延伸。多个突出可从所述丝状 元件向外延伸大约6-25密耳。
该装置可由可吸收的或不可吸收的聚合物材料、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 制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由聚合物材料制成,该聚合物材料选自 由下列项制成的可吸收的和不可吸收的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 或共混物:聚二氧杂环己酮、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olyglactin)、聚乙醇 酸;乙交酯、丙交酯、和/或己内酯的共聚物;聚含氧酸酯、聚卡普隆、聚 丙烯、聚乙烯、聚偏二氟乙烯(PVDF)、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和六氟丙烯 的共聚物;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二醇改 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四氟乙烯、含氟聚合物、热塑性弹性体、离 聚物;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聚酰胺、聚环氧丁烷、聚苯乙烯、聚 丁二烯、聚丁烯等,包括可吸收的和不可吸收的材料的组合物和/或共聚 物。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止挡元件的长度与最大厚度的比率大于4。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止挡件的最大厚度为大约8-25密耳,止挡件的宽 度为大约70-120密耳,并且止挡件的长度为大约39-200密耳。
本发明还提供伤口闭合装置,该伤口闭合装置包括:丝状元件,该丝 状元件沿纵向轴线在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延伸;和止挡元件,该止挡 元件联接到丝状元件的远侧端部并具有基本上平行于丝状元件的纵向轴线 延伸的长度、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宽度以及最大厚度。止挡 元件的长度与最大厚度的比率为至少4。
在另选的实施例中,止挡元件的最大厚度在8和25密耳之间,止挡元 件的长度大于39密耳,和/或止挡元件的宽度在70和120密耳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伤口闭合装置还包括多个突出,该多个突出沿丝 状元件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从丝状元件向外延伸。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止挡元件的厚度可变化,并且在另一个具体实施 例中,前缘厚度包括在中心处和/或第一外边缘处和/或第二外边缘处包括最 大厚度,并且在中心与第一外边缘之间以及在中心与第二外边缘之间的位 置处包括最小厚度。
还提供伤口闭合装置,该伤口闭合装置包括:丝状元件,该丝状元件 沿纵向轴线在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延伸;和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联 接到丝状元件的远侧端部。止挡元件具有基本上平行于丝状元件的纵向轴 线延伸的长度、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轴线延伸的宽度和最大厚度,并且对于 止挡元件的任何给定最大厚度,止挡元件的长度与宽度的比率为至少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止挡元件的长度与宽度的比率为至少1.5。
在一个实施例中,伤口闭合装置优选地包括:丝状元件,该丝状元件 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和多个倒钩,该多个倒钩从丝状元件向外延 伸。每个倒钩有利地具有与丝状元件连接的基部、与基部间隔的顶端以及 在基部和顶端之间延伸的外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边缘有利地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 部分具有在基部和倒钩的过渡点之间延伸的凹形表面,所述第二部分具有 在倒钩的过渡点和倒钩的顶端之间延伸的凸形表面。外边缘优选地在倒钩 的过渡点处从第一部分的凹形表面转变至第二部分的凸形曲面。在一个实 施例中,倒钩的第一部分的凹形表面具有约0.075-0.25英寸的半径,并且倒 钩的第二部分的凸形表面具有约0.05-0.1英寸的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倒钩具有顶端,该顶端具有面向丝状元件 的远侧端部的凸形弯曲表面。凸形弯曲外表面有利地在倒钩的外边缘和内 边缘之间延伸并具有约0.003-0.006英寸的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丝状元件具有长度,并且倒钩沿丝状元件的长度均 匀间隔。在一个实施例中,均匀间隔的倒钩的顶端限定约0.03-0.09英寸的 顶端至顶端节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倒钩包括沿丝状元件的长度均匀间隔的多对倒钩。 每对中的倒钩有利地沿丝状元件的长度彼此对准。在一个实施例中,每对 中的倒钩远离彼此突出,并设置在丝状元件的相对侧上。在一个实施例 中,每对中的倒钩的顶端限定约0.025-0.1英寸的顶端至顶端横向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倒钩具有背离丝状元件的外边缘以及与丝状元 件间隔且面向丝状元件的内边缘。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倒钩具有在 倒钩基部和倒钩顶端之间延伸的内边缘。在一个实施例中,倒钩包括在倒 钩的内边缘和丝状元件之间延伸的内部凹形表面,该内部凹形表面具有约 0.002-0.006英寸的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倒钩中的至少一个沿纵向轴线延伸,该纵向轴线与 丝状元件的纵向轴线一起限定约5-60°的锐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倒钩的基部比倒钩的顶端厚。在一个实施例中,倒 钩在基部和顶端之间以约1-20°的角度向内渐缩。
在一个实施例中,伤口闭合装置包括与丝状元件的远侧端部连接的止 挡元件。止挡元件具有总表面积和前缘面积,该前缘面积由厚度和宽度限 定,由此前缘面积基本上垂直于丝状元件的纵向轴线延伸。在一个实施例 中,前缘面积与总表面积的比率小于10%。
在一个实施例中,伤口闭合装置包括:丝状元件,该丝状元件具有近 侧端部、远侧端部以及在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和多 个倒钩,该多个倒钩从丝状元件向外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倒钩具 有与丝状元件连接的基部、与基部间隔的顶端以及在基部和顶端之间延伸 的外边缘。倒钩的外边缘优选地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 具有在基部和倒钩的过渡点之间延伸的凹形表面,所述凹形表面具有约 0.075-0.25英寸的半径;第二部分具有在倒钩的过渡点和倒钩的顶端之间延 伸的凸形表面,所述凸形表面具有约0.05-0.1英寸的半径。倒钩顶端有利地 具有面向丝状元件的远侧端部的凸形表面,该凸形表面具有约0.003-0.006 英寸的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倒钩沿丝状元件的长度均匀间隔并限定约0.03-0.09 的顶端至顶端纵向节距。多个倒钩优选地包括彼此对准且沿丝状元件的长 度均匀间隔的多对倒钩。每对中的倒钩优选地远离彼此突出,并设置在丝 状元件的相对侧上,由此每对中的倒钩的顶端限定约0.025-0.1英寸的顶端 至顶端横向距离。
本发明的这些目标和其它目标、特征和优点可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 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插入针和止挡元件的伤口闭 合装置。
图2为图1的伤口闭合装置的远侧端部和止挡元件的放大视图。
图3为图1和图2的伤口闭合装置的止挡元件的顶视图。
图4为图1-3的伤口闭合装置的止挡元件的侧视图。
图5为沿图5-图5的线截取的图3的伤口闭合装置的止挡元件的剖面 图。
图6为示出具有相等前缘最大厚度和宽度但具有变化长度的固定突片 的保持强度的图。
图7为示出给定最大厚度情况下的固定突片的伸长作为长宽比的函数 的图。
图8为示出固定突片长宽比为0.5情况下的负载-延伸曲线的图。
图9为示出固定突片长宽比为2情况下的负载-延伸曲线的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伤口闭合装置,该伤口闭合装置 包括具有倒钩的丝状元件、与丝状元件的前端连接的插入针以及与丝状元 件的后端连接的止挡元件。
图11示出图10中所示的具有倒钩的丝状元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2A示出图11中所示的具有倒钩的丝状元件的一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12B示出图12A中所示的具有倒钩的丝状元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3示出图12B中所示的具有倒钩的丝状元件的一部分的顶部平面 图。
图14示出图12B的沿图14-图14的线截取的具有倒钩的丝状元件的剖 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伤口闭合装置100的示例性实施例。参考图1 和图2,伤口闭合装置100包括包含任何合适的外科缝合线材料(即可吸收 的或不可吸收的聚合物材料、金属或陶瓷材料)的丝状元件102,该丝状元 件优选地包括从其向外延伸的多个倒钩104。缝合线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 形成,但优选地是由预成形材料以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美国专利公 布2007/0257395中更详细描述的方式冲切而成的复合轮廓。参考图1,伤 口闭合装置的近侧端部106可包括针或其它插入装置108。参考图1-5,在 一个实施例中,伤口闭合装置的远侧端部110包括固定突片或止挡元件112 等。止挡元件112具有由前缘厚度t(图5)和前缘宽度w(图3和图5) 限定的前缘114。止挡元件112还具有长度l(图3)。如先前所指出的那 样,当施加弯矩时,诸如当将张力施加至缝合线以逼近伤口时,已知的T 形构型具有相对弱的刚度。图6中描绘的图更清楚地示出本发明相比T形 端部构型的优点。制造具有相等前缘最大厚度(t)和宽度(w)(前缘面积)但 具有变化长度(l)的固定突片,并且测试保持强度。通过以下方式来测试保 持强度:使带倒钩缝合线穿过猪的腹壁筋膜样本,并且牵拉固定突片直到 由于止挡件以某种方式破裂、止挡件牵拉穿过组织或两者的组合而失效。 图6中记录并且示出失效之前的最大负载。
如图6图表中所示,当几何形状变得更类似T形构件时,或换句话 讲,当长度与前缘面积的比率或长度与最大厚度的比率减小时,保持强度 减小。保持强度可通过增加止挡件的厚度或宽度来增大,但如先前所指出 的那样,关于可植入的尺寸和质量存在实际和临床限制。
除长度与最大厚度或前缘面积的比率之外,在任何给定最大厚度情况 下,长度l与宽度w的比率也是重要考虑因素。出人意料地并且反直觉 地,至少1:1的比率提供增大许多的保持强度。图7示出给定最大厚度情况 下的固定止挡件或突片的伸长作为长宽比的函数。如图所示,达到严重失 效所需的伸长百分比(或更简单地,变形量)随长宽比的增大而增大。
除原始伸长百分比之外,装置失效所需的实际能量的量随长宽比的增 大而增大。这由图8和图9示出,其中在负载-延伸曲线以下的面积是直到 严重失效的应变能量的量度。随着长宽比增大,达到严重失效所需的应变 能量的量显著增大。图8示出具有0.5:1的长宽比的固定突片的负载-延伸曲 线。如图所示,装置达到峰值负载随后因突然失效而显著减小。图94示出 具有2:1的长宽比的固定突片的负载-延伸曲线。如图所示,曲线在严重失 效发生之前具有第二峰值和大得多的延伸。换句话讲,随着长宽比从0.5增 大至2,应变能量显著增大。
参考图3-5,当缝合线处于张力下时,止挡元件112的前缘114具有与 组织接触的相对小的表面积,但它的长度l与最大厚度t的比率非常大。因 此,沿负载的方向与组织接触的实际面积(即前缘面积114的面积)相对 于止挡元件112的总尺寸非常小。这种相对长的长度但极小厚度允许止挡 件在伤口中放置在相对平坦的位置,这最小化可触知性并且允许组织的相 对侧整齐地覆盖止挡件。因为止挡件恰好地位于组织中,止挡件可被放置 在伤口的顶点、伤口的一侧的侧面等处,而不妨碍外科医生的单独闭合技 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前缘114相对于止挡件112的总表面积(所有侧 面的表面积的和)较小,优选地小于10%还更优选地小于5%。这是反直觉 的,因为常规思维表明:为了增大保持强度和/或最小化失效,人们必须增 大或最大化承受负载的表面积,以便使负载扩展开并减小每单位面积的负 载。相对长的长度l但极小厚度t产生临床优点,包括如上所述的最小化可 触知性的平坦定位以及万向定位。
根据在图5的剖面图中详细示出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止挡元件112的 前缘114优选地不是矩形,而是具有在其宽度上变化的厚度。在一个实施 例中,止挡元件112在其外边缘120和中心122处具有最大厚度t,并且在 位于中心和外边缘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小厚度t2。在该实施例中,丝状元件 102具有大约5-25密耳的长丝宽度f,并且倒钩104从丝状元件102向外延 伸大约6-25密耳的距离d(图2)。参考图3,止挡件112具有至少39密 耳、优选地100至200密耳的长度l,以及大于70密耳、更优选地大于90 密耳并且最优选地大于95密耳的宽度。另外,参考图3-5,最大厚度t大于 6密耳并且优选地在10和25密耳之间,并且最小厚度t2小于15密耳,但 优选地在大约5和9密耳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长度与最大厚度的比率 优选地大于4,并且长度与最小厚度的比率优选地大于9。在一个实施例 中,长宽比优选地大于1,还更优选地大于1.5。
参考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伤口闭合装置200优选地包括丝状元件 202,该丝状元件具有从其向外延伸的倒钩204。丝状元件202有利地包括 近侧端部206、与丝状元件202的近侧端部206连接的插入针208、远离丝 状元件202的近侧端部206的丝状元件202的远侧端部210、以及与丝状元 件202的远侧端部210连接的止挡件212。止挡元件212具有前缘214,该 前缘具有前缘厚度(未示出)和前缘宽度W’。止挡元件212还具有长度 L’。
参考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丝状元件202具有从丝状元件向外延伸 的多个倒钩204。参考图12A和图12B,在一个实施例中,丝状元件202的 倒钩204沿丝状元件202的长度(即沿纵向轴线A1)彼此均匀间隔。在一 个实施例中,丝状元件202具有纵向轴线A1,并且倒钩204沿与纵向轴线 A1限定角度α1的轴线A2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角度α1为约5-60°,还更 优选地为约10-49°。有利地选择角度α1的准确尺寸,以控制倒钩204在穿 过组织期间的柔韧性,并且还在伤口闭合装置200已被植入组织中之后建 立倒钩保持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倒钩成对对准,成对倒钩在丝状元件202的相对侧 上远离彼此延伸。图12A示出沿丝状元件202的长度彼此对准的不同的三 对倒钩,包括第一对倒钩204A、204A’、第二对倒钩204B、204B’和第三 对倒钩204C、204C’。因为仅示出丝状元件202的一小部分,图12A中仅 示出三对倒钩。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丝状元件202可包括沿丝状元件的 长度彼此对准并且在丝状元件的相对侧上远离彼此延伸的50对、100对、 150对或更多对倒钩。在一个实施例中,从丝状元件的相对侧延伸的倒钩中 的至少一些相对彼此交错。
参考图12A和图12B,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倒钩204包括与丝状元 件202连接的基部230、与基部230间隔的顶端232、在基部230和顶端 232之间延伸的外边缘234、以及在基部230和顶端232之间延伸的内边缘 236。倒钩204的外边缘234优选地背离丝状元件202,并且倒钩的内边缘 236优选地面向丝状元件202。每个倒钩204还有利地包括在倒钩204的内 边缘236和丝状元件202之间延伸的内弯曲表面238。
参考图12A,在一个实施例中,沿丝状元件202的纵向轴线A1彼此间 隔的相邻倒钩204的顶端232之间的距离限定约0.03-0.09英寸,还更优选 地约0.075英寸的倒钩节距D1。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所有倒钩,倒钩节 距D1是一致的,使得倒钩沿丝状元件的长度彼此均匀间隔。选择相邻顶端 232之间的倒钩节距D1,以控制丝状元件202穿过组织并且提高伤口闭合 装置200的保持强度。如果相邻倒钩顶端之间的倒钩节距D1太大(即超过 0.09英寸),那么伤口闭合装置的保持强度减小。如果相邻倒钩顶端的之 间的倒钩节距D1太小(即小于约0.03英寸),那么使伤口闭合装置200穿 过组织所需的力增大至不期望的水平。
参考图12A,在一个实施例中,一对倒钩(例如,倒钩204C和 204C’)的倒钩之间的顶端至顶端横向距离D2为约0.025-0.1英寸,还更优 选地约0.03-0.06英寸。顶端至顶端横向距离D2优选地控制伤口闭合装置 200穿过组织,并且增强伤口闭合装置的保持强度。如果顶端至顶端横向距 离D2太小(即小于0.025英寸),那么伤口闭合装置200的保持强度减小 至不期望的水平。如果顶端至顶端横向距离D2太大(大于0.1英寸),那 么使伤口闭合装置200穿过组织所需的力增大至不期望的水平。
参考图12A和图12B,在一个实施例中,倒钩204的顶端232限定具 有约0.003-0.006英寸,还更优选地约0.004英寸的半径的凸形径向表面 240。针对每个倒钩,顶端232的凸形径向表面240有利地帮助控制倒钩 204在穿过组织期间的柔韧性,并且帮助决定倒钩204的力矩臂,从而最小 化倒钩一旦被植入组织中就向后弯曲的可能性。
参考图12B,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倒钩204的外边缘234包括限定 凹形表面的第一部分242以及限定凸形表面的第二部分244。具有凹形表面 的第一部分242在基部230和倒钩204的过渡点246之间延伸。具有凸形表 面的第二部分244在倒钩204的过渡点246和倒钩204的顶端232之间延 伸。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42的凹形表面具有约0.075-0.25英寸,还 更优选地约0.09-0.2英寸的半径。第一部分242的凹形表面优选地控制倒钩 204的柔韧性并且控制伤口闭合装置穿过组织性。第一部分242的凹形表面 限定倒钩204的力矩臂,这有利地最小化倒钩204一旦被植入组织中就向 后弯曲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倒钩的第二部分244的凸形表面具有约0.05-0.1英 寸,还更优选地约0.07英寸的半径。第二部分244的凸形表面优选地限定 倒钩的力矩臂,帮助控制倒钩的柔韧性,并且促进倒钩和伤口闭合装置200 穿过组织。
参考图12B,在一个实施例中,倒钩204中的一个或多个具有独特形 状,当沿指定为DIR#1的第一方向牵拉带倒钩缝合线穿过组织时,该独特 形状有利地使倒钩能够更易于向内朝丝状元件202塌缩,从而最小化沿第 一方向DIR#1牵拉带倒钩缝合线穿过组织所需的力的量。具体地,倒钩 204的外边缘的具有凹形形状的第一部分242最小化倒钩相对于组织的轮 廓,从而最小化沿第一方向DIR#1牵拉带倒钩缝合线穿过组织所需的力的 量。此外,当沿第一方向DIR#1牵拉缝合线时,倒钩的位于倒钩的过渡点 246和倒钩的顶端232之间的第二部分244的凸形曲面最小化倒钩向内挠曲 的阻力水平,使得阻力水平显著小于在第二部分244为直表面或凹形表面 情况下将存在的水平。因此,具有包括凹形表面的第一部分242以及包括 凸形表面的第二部分244的每个倒钩的外边缘234的独特形状最小化当沿 第一方向DIR#1牵拉缝合线穿过组织时由带倒钩缝合线提供的阻力水平, 并且使倒钩能够更容易地向内朝丝状元件203塌缩。在一个实施例中,可 移动过渡点的位置并且半径变化以改变倒钩的力矩臂,这将改变沿第一方 向穿过的容易度并且还改变沿第二方向移动的阻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倒钩缝合线包括具有独特形状的一个或多个倒钩 204,当沿指定为DIR#2的第二方向牵拉带倒钩缝合线穿过组织时,该独 特形状有利地使倒钩能够更容易抵抗朝丝状元件202的近侧端部弯曲(向 后弯曲),从而最大化沿第二方向DIR#2牵拉带倒钩缝合线穿过组织所需 的力的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沿第二方向DIR#2牵拉缝合线时,倒钩的 位于倒钩204的外边缘234上的第一部分242的凹形表面使倒钩能够更容 易地远离丝状元件202挠曲(即向后弯曲),从而增加成对倒钩204B、 204B’的相应顶端232之间的顶端至顶端横向距离D2(图12A),这增加缝 合线沿第二方向DIR#2移动的阻力。此外,倒钩204的顶端232处的凸形 弯曲表面240在顶端处提供用于在沿方向DIR#2牵拉带倒钩缝合线时接触 周围组织的更大表面积,以便进一步抵抗带倒钩缝合线沿第二方向DIR#2 移动。提供具有凸形表面240的顶端232提供用于接合组织的更大表面 积,并且提供优于具有成锐角表面的顶端的显著改善,该成锐角表面具有 用于接合组织的更小表面积。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具有凸形表面240的 顶端232因顶端不具有锋利边缘而最小化倒钩导致组织损坏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倒钩204的内部凹形表面238具有约0.002-0.006英 寸,还更优选地约0.003英寸的半径。所选择的内部凹形表面238的半径优 选地帮助控制倒钩在穿过组织期间的柔韧性,并且帮助决定倒钩的用于预 防倒钩一旦被植入就向后弯曲的力矩臂。
参考图13和图14,在一个实施例中,伤口闭合装置200的丝状元件 202所具有的厚度T3大于倒钩204的顶端232的厚度T4。因此,伤口闭合 装置200优选地在倒钩204的顶端232处比在丝状元件202的中心处更薄。 因此,倒钩204从丝状元件202的中心的厚度T3向内朝顶端232渐缩约1- 20°,还更优选地约2-10°的角度α2。倒钩在丝状元件202和顶端232之间 的渐缩有助于控制倒钩204在穿过组织期间的柔韧性,并且还有助于决定 一旦伤口闭合装置200已被植入组织中时倒钩的保持强度。
虽然上文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范围的情况 下,也可以设计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和更多实施例。因此,应当理解, 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所公开的精确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 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此可实现各种其它改变和修改,并且本发明 的范围仅限制为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陈述。

具有有利于穿过组织并且增加保持强度的成轮廓倒钩的带倒钩缝合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具有有利于穿过组织并且增加保持强度的成轮廓倒钩的带倒钩缝合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具有有利于穿过组织并且增加保持强度的成轮廓倒钩的带倒钩缝合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有利于穿过组织并且增加保持强度的成轮廓倒钩的带倒钩缝合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有利于穿过组织并且增加保持强度的成轮廓倒钩的带倒钩缝合线.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伤口闭合装置(200),其包括具有近侧端部(206)和远侧端部(210)的丝状元件(202)以及从丝状元件向外延伸的多个倒钩(204)。每个倒钩具有与丝状元件连接的基部(230)、与基部间隔的顶端(232)以及在基部和顶端之间延伸的外边缘(234)。外边缘包括第一部分(242)和第二部分(244),所述第一部分(242)具有在基部和倒钩的过渡点(246)之间延伸的凹形表面,所述第二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