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方桑枝香菇的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190285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8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06935.2

申请日:

2015.03.12

公开号:

CN104620859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公布日:201505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日:20150312|||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4; C05G3/00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象州县科学技术局

发明人:

潘家宽; 梁晓妮; 覃稳梅; 雷军强; 龙福全; 黄顺忠; 莫奇华

地址:

545800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银象路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45106

代理人:

黎明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南方桑枝香菇的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桑枝的粉碎;B、确定培养料的配方:桑枝屑65-75份、米糠5-10份、石灰2-4份、石膏粉1-2份、尿素1-2份、琼脂1-2份、维生素1份,其中维生素为维生素B1;C、培养料的制备;D、培养料灭菌;E、培养料接种F、大棚搭建;G、出菇期的管理;H、适时采收。本发明按香菇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配制,使得原料配制的营养基营养丰富,持续给养周期长,有利于香菇的生长发育,缩短了香菇的栽培周期,产量、质量比较稳定,充分利用了桑枝资源。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蚕房的消毒处理:在秋蚕结束后,将蚕房打扫干净,用石灰水喷于蚕房进行消毒;
B、桑枝的粉碎:将采收桑叶后的桑枝,用粉碎机粉碎成0-3mm大小的桑枝屑;
C、培养料的制备:按照质量比将桑枝屑50-70%、棉籽壳25-40%、石膏1-2%、石灰1-3%、过磷酸钙2-3%、蔗糖1-2%取出培养料原料,并按培养料原料与水的1:4-5比例充分混合制备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率为63-68%;
D、培养料装袋:将步骤C得到的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装培养料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度,装完料袋,料面压平,然后用线扎口,放入灭菌器灭菌,常压灭菌105-120℃保持8-10小时;
E、料袋接种:将步骤D灭菌完后取出并放置使之自然冷却,待袋内温度降至27℃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
F、蚕房发菌: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已消毒的蚕房中发菌,发菌期内蚕房黑暗,蚕房温度控制在24-26℃,蚕房湿度为60-70%,每天通风三四次,每次10-12分钟,每隔7-10天检查菌袋一次,发现有杂菌者立即清除;
G、适时采摘:在菌盖长至2-3厘米时及时采摘袖珍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利用冬闲蚕房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可用8%的食碱水对蚕房进行消毒。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利用冬闲蚕房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培养料原料加水混合均匀后堆置发酵8-24小时,每8个小时翻堆一次。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利用冬闲蚕房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的培养料原料的质量比为:桑枝屑62%、棉籽壳30%、石膏1%、石灰3%、过磷酸钙3%、蔗糖1%。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利用冬闲蚕房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的培养料原料的质量比为:桑枝屑58%、棉籽壳35%、石膏2%、石灰1%、过磷酸钙2%、蔗糖2%。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利用冬闲蚕房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塑料袋为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袋。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利用冬闲蚕房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F蚕房发菌中,当20-30%的菌袋有菇蕾出现时,应对菌袋给予较弱的散射光照射。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袖珍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朵小形美,菇盖直径小于3厘米,菇柄短于6厘米,其质地脆嫩,美味爽口,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是取代平菇的优秀新品种,市场潜力极大,售价比平菇高。现有袖珍菇的种植原料多选用玉米杆、杂木屑或棉籽壳为主要原料,其成本高,取材不变,影响袖珍菇种植户的积极性。
袖珍菇的栽培季节可分为春、秋两季,春栽一般在3-4月,秋栽在9-11月,因南北气候有别,可根据袖珍菇的出菇温度特性和自然气候条件选择栽培日期。而在南方,3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是养蚕的季节,11月上旬后,桑树落叶不能再养蚕,在11月中下旬秋蚕结束至3月中旬春蚕进棚前蚕房(室)、消毒设备等一般都处于闲置的状态,这就造成了蚕房资源的浪费。在秋季生产季节上,袖珍菇的栽培时间正好与养蚕互相错开,如果在蚕房闲置时间能够栽培袖珍菇,就可以达到充分利用蚕房资源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蚕农的经济收入,因此,研究利用闲置的蚕房和废弃的桑枝栽培袖珍菇是非常有意义的。
近几年国内专利数据库公开了一些有关桑枝袖珍菇种植方法的专利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申请号】CN201210303887.2,公开(公告)号【CN103621309A】,该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利用桑枝培育平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原料准备:桑枝屑87~100%,麸皮或米糠0~10%,石灰2%,石膏1%;(2)菌袋制作:把桑木屑与石灰、石膏搅拌均匀,调节培养料pH值在7.0~8.5之间,含水量50%~60%,拌完料闷堆1~2天,然后拌进麸皮或米糠,搅拌均匀,马上装袋;(3)灭菌与接种,温度为100℃,常压下灭菌10~12小时,按无菌操作接种;(4)出菇管理,调节好温度和湿度;(5)采收,当平菇菌盖基本展开,颜色由深灰色变为淡灰色或灰白色,孢子即将弹射时,是平菇的最适收获期。该发明没有公开说明利用冬闲蚕房种植平菇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申请号】CN201310295695.6,公开(公告)号【CN103314787A】,该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利用剑麻渣做原料种植袖珍菇的工艺”。其工艺包括:步骤一、按照质量比将65~70%剑麻渣、20~28%玉米粉、1~2%石灰、5~9%过磷酸钙、0.5~0.8%尿素充分混合制备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率控制在70~75%,pH控制在5.8~6.1;步骤二、将培养料装袋,常压灭菌,袋中培养料的温度稳定在80℃保持6~8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25℃进行无菌接种;步骤三、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已消毒的菇房中培养,通过菇房中安装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监测菇房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并控制菌丝生长阶段菇房中的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5%,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每次8~10分钟;出菇阶段控制菇房中的温度为16~18℃,相对湿度为88~91%,菇房四周均匀分布有远红外电热管,所述远红外电热管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并控制菇房中白天的温度高于夜间的温度2℃,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每次12~15分钟,对培养过程中发生的杂菌污染,及时给予清除;步骤四、在菌盖长至3cm时采摘袖珍菇,送至加工车间分级、包装,放入9~12℃的冷库中保存。该发明公开的是利用剑麻渣做原料种植袖珍菇的方法,也没有公开说明利用桑枝种植袖珍菇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南方冬天闲置蚕房、废弃桑枝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解决了食用菌原料紧缺问题,提高了蚕房资源利用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南方利用冬闲蚕房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蚕房的消毒处理:在秋蚕结束后,将蚕房打扫干净,用石灰水喷于蚕房进行消毒;
B、桑枝的粉碎:将采收桑叶后的桑枝,用粉碎机粉碎成0-3mm大小的桑枝屑;
C、培养料的制备:按照质量比将桑枝屑50-70%、棉籽壳25-40%、石膏1-2%、石灰1-3%、过磷酸钙2-3%、蔗糖1-2%取出培养料原料,并按培养料原料与水的1:4-5比例充分混合制备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率为63-68%,要求原料无霉变,无病虫;
D、培养料装袋:将步骤C得到的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装培养料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度,装完料袋,料面压平,然后用线扎口,放入灭菌器灭菌,常压灭菌105-120℃保持8-10小时;
E、料袋接种:将步骤D灭菌完后取出并放置使之自然冷却,待袋内温度降至27℃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
F、蚕房发菌: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已消毒的蚕房中发菌,发菌期内蚕房黑暗,蚕房温度控制在24-26℃,蚕房湿度为60-70%,每天通风三四次,每次10-12分钟,每隔7-10天检查菌袋一次,发现有杂菌者立即清除;
G、适时采摘:在菌盖长至2-3厘米时及时采摘袖珍菇,采摘时,整丛菇应一并采摘,无须采大留小。
所述的步骤A中可用8%的食碱水对蚕房进行消毒,蚕房经过消毒后可提高袖珍菇的种植产量。
所述的步骤C中培养料原料加水混合均匀后堆置发酵8-24小时,每8个小时翻堆一次,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培养料由于堆放产生的高热量而发生霉变。
优选的是,所述的步骤C中的培养料原料的质量比为:桑枝屑62%、棉籽壳30%、石膏1%、石灰3%、过磷酸钙3%、蔗糖1%。
优选的是,所述的步骤C中的培养料原料的质量比为:桑枝屑58%、棉籽壳35%、石膏2%、石灰1%、过磷酸钙2%、蔗糖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步骤D中塑料袋为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步骤F蚕房发菌中,当20-30%的菌袋有菇蕾出现时,应对菌袋给予较弱的散射光照射,散射光照射可以刺激袖珍菇的生长。
本发明南方利用冬闲蚕房种植桑枝袖珍菇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充分利用冬闲蚕房、废弃桑枝。在南方,在秋季生产季节上,袖珍菇的栽培时间正好与养蚕刚好互相错开,通过在空闲蚕房种植袖珍菇,且利用废弃的桑枝栽培袖珍菇,形成了一套综合利用资源生产模式,不但可以解决食用菌原料紧缺问题,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蚕农经济收入。
(2)原料来源广泛。该发明是利用桑枝为主要原料作培养料,来源广泛,技术操作简单,原料配制的营养基营养丰富,持续给养周期长,有利于蘑菇的生长发育,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蚕房的消毒处理:
在10月下旬,即在秋蚕结束后,将蚕房打扫干净,用石灰水喷于蚕房进行消毒,也可以用8%的食碱水对蚕房进行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杀菌灭菌,减少采用蚕房种植袖珍菇时杂菌的生长。
(2)桑枝的粉碎:
将采收桑叶后的桑枝,用粉碎机粉碎成0-3mm大小的桑枝屑,待制备培养料使用,要求桑枝无霉变,无病虫。
(3)培养料的制备:
配方质量比:桑枝屑62%、棉籽壳30%、石膏1%、石灰3%、过磷酸钙3%、蔗糖1%,按照配方质量比取出培养料原料,并按培养料原料与水的1:4比例充分混合制备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率大致为65%,PH值大致为7.2,混合均匀后将培养料堆置发酵20小时,每8个小时翻堆一次,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培养料由于堆放产生的高热量而发生霉变。
(4)培养料装袋:
将步骤(3)得到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装培养料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度,装完料袋,料面压平,然后用线扎口,放入灭菌器灭菌,常压灭菌110℃保持9小时,然后取出。
(5)料袋接种:
将步骤(4)灭菌的料袋取出后放置使之自然冷却,待袋内温度降至26℃时,在无菌操作的条件要求接种。
(6)蚕房发菌:
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已消毒的蚕房中发菌,发菌期内要求蚕房黑暗,蚕房温度控制在24-26℃,蚕房湿度为65%,每天通风四次,每次10分钟,每隔7天检查菌袋一次,发现有杂菌者立即清除,当20-30%的菌袋有菇蕾出现时,应对菌袋给予较弱的散射光照射,刺激袖珍菇的生长。
(7)适时采摘:
在菌盖长至2-3厘米时及时采摘袖珍菇,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一手抓住苗体轻轻扭转即可拔下,且必须整丛一次采收完,根据情况每天可以采菇两三次。
实施例2:
(1)蚕房的消毒处理:
在11月上旬,即在秋蚕结束后,将蚕房打扫干净,用石灰水喷于蚕房进行消毒,也可以用8%的食碱水对蚕房进行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杀菌灭菌,减少采用蚕房种植袖珍菇时杂菌的生长。
(2)桑枝的粉碎:
将采收桑叶后的桑枝,用粉碎机粉碎成0-3mm大小的桑枝屑,待制备培养料使用,要求桑枝无霉变,无病虫。
(3)培养料的制备:
配方质量比:桑枝屑58%、棉籽壳35%、石膏2%、石灰1%、过磷酸钙2%、蔗糖2%,按照配方质量比取出培养料原料,并按培养料原料与水的1:5比例充分混合制备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率大致为68%,PH值大致为6.8,混合均匀后将培养料堆置发酵24小时,每8个小时翻堆一次,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培养料由于堆放产生的高热量而发生霉变。
(4)培养料装袋:
将步骤(3)得到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装培养料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度,装完料袋,料面压平,然后用线扎口,放入灭菌器灭菌,常压灭菌120℃保持8小时,然后取出。
(5)料袋接种:
将步骤(4)灭菌的料袋取出后放置使之自然冷却,待袋内温度降至24℃时,在无菌操作的条件要求接种。
(6)蚕房发菌:
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已消毒的蚕房中发菌,发菌期内要求蚕房黑暗,蚕房温度控制在24-26℃,蚕房湿度为70%,每天通风三次,每次12分钟,每隔9天检查菌袋一次,发现有杂菌者立即清除,当20-30%的菌袋有菇蕾出现时,应对菌袋给予较弱的散射光照射,刺激袖珍菇的生长。
(7)适时采摘:
在菌盖长至2-3厘米时及时采摘袖珍菇,采摘时,整丛菇应一并采摘,无须采大留小。

一种南方桑枝香菇的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南方桑枝香菇的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南方桑枝香菇的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南方桑枝香菇的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南方桑枝香菇的栽培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南方桑枝香菇的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桑枝的粉碎;B、确定培养料的配方:桑枝屑65-75份、米糠5-10份、石灰2-4份、石膏粉1-2份、尿素1-2份、琼脂1-2份、维生素1份,其中维生素为维生素B1;C、培养料的制备;D、培养料灭菌;E、培养料接种F、大棚搭建;G、出菇期的管理;H、适时采收。本发明按香菇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配制,使得原料配制的营养基营养丰富,持续给养周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