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51784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105290.8

申请日:

1998.02.27

公开号:

CN1190722A

公开日:

1998.08.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24F 3/08申请日:19980227授权公告日:20040310终止日期:2010022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8.2.27|||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8.2.27|||公开

IPC分类号:

F24F3/08

主分类号:

F24F3/08

申请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野口博司; 饭岛宏幸; 小林淳

地址:

日本群马县

优先权:

1997.02.28 JP 60189/97; 1997.04.02 JP 97937/9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陈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它安装在复式空调设备上,并可插接在屋内任意的复式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配管上,它是由在金属板制的本体箱内收容单元体的制冷回路部件,在其内部空间内充填发泡绝热材料,将本体箱内的间隙埋住而形成。上述制冷回路部件由将制冷剂分流到若干管路的分流器、从分流器分支出并且末端可连接室内机的分流管、设置在分流管上并相应于连接的各室内机调节制冷剂循环量的电动膨胀阀等构成。该制冷剂分流装置制造成本低,能使配管作业等提高效率,降低了安装费用。

权利要求书

1: 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它安装在复式空调设备上,该 复式空调设备是从安装着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一台室外机,通 过制冷剂分配管分别向配置在若干房间内的室内机的利用侧热交换器 供给制冷剂,进行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该制冷剂分流装置可插接 在屋内任意的制冷剂分配管上,并且,是由在金属板制的本体箱内收 容单元体的制冷回路部件,在其内部空间内充填发泡绝热材料,将本 体箱内的间隙填埋住而形成的;上述制冷回路部件由将制冷剂分流到 若干管路的分流器、从分流器分支出并且末端可连接室内机的分流 管、设置在每个分流管上并对应于被连接的各室内机适当地调节制冷 剂循环量的电动膨胀阀等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其特征在 于,作为绝热材料,是使用原液成分为多元醇和异氰酸酯以1∶1重 量比混合配合而成的发泡氨基甲酸乙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其特征在 于,氨基甲酸乙酯在收容着制冷回路部件的金属板制本体箱内发泡 时,使在本体箱内发泡的氨基甲酸乙酯的发泡方向与作为前述制冷回 路部件的电动膨胀阀的驱动线圈埋入其本体部的方向一致地注入绝热 材料。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其特征在 于,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配设在屋内的水平布设着制冷剂分配管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其特征在 于,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屋内的水平制冷剂分配管上,并且, 其距室外机的距离至少为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距离的1/2以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其特征在 于,制冷剂分配管从室外机引出后,从沿着建筑物外壁上下行进的垂 直管路前端部进行弯折,并进入屋内,成为屋内的水平管路部,上述 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该水平管路部上并且处于距各室内机约等距离 的位置处。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其特征在 于,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中,把电气基板等安装在本体箱上,安装电 气部,同时,使相当于电气基板安装面的面部的发泡绝热材料从该本 体箱的安装面露出,将电气基板安装固定在该面上。
8: 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安装在复式空调设备上,该复 式空调设备是从安装着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一台室外机,通过 制冷剂分配管分别向配置在若干房间内的室内机的利用侧热交换器供 给制冷剂,进行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它是单元式构造的制冷剂分 流装置,该制冷剂分流装置可插接在任意的制冷剂分配管上,将制冷 剂分流到若干管路内,在每个分流管内可连接室内机,并且向这些室 内机供给适量制冷剂循环量,该制冷剂分流装置配设在布设在屋内的 制冷剂分流管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其特征在 于,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屋内的水平制冷剂分配管上,并且, 距室外机的距离至少为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距离的1/2以上。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其特征 在于,制冷剂分配管从室外机引出后,从沿着建筑物外壁上下行的垂 直管路前端部进行弯折而进入屋内,成为进入屋内的水平管路部,上 述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该水平管路部上并且处于距各室内机约等距 离的位置处。
11: 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安装在复式空调设备上,该 复式空调设备是从安装着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一台室外机,通 过制冷剂分配管分别向配置在若干房间内的室内机的利用侧热交换器 供给制冷剂,进行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它是单元式构造的制冷剂 分流装置,该制冷剂分流装置可插接在屋内任意的制冷剂分配管上, 并且是由在本体箱内收容分流器、分流管和电动膨胀阀等而形成的, 将该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布设屋内的水平制冷剂分配管上;上述分 流器用于将制冷剂分流到若干管路内,上述分流管从分流器分支出、 在其末端可连接室内机,上述电动膨胀阀设置在每个分流管上并对应 于被连接的各室内机适当地调节制冷剂循环量。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其特 征在于,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布设屋内的水平制冷剂分配管 上,并且,距室外机的距离至少为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距离的1/2 以上。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其特 征在于,制冷剂分配管从室外机引出后,从沿着建筑物外壁上下行的 垂直管路前端部进行弯折,并进入屋内成为进入屋内的水平管路部, 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该水平管路部上并且处于距各室内机约等 距离的位置处。
14: 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安装在复式空调设备上,该 复式空调设备是从安装着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一台室外机,通 过制冷剂分配管分别向配置在若干房间内的室内机的利用侧热交换器 供给制冷剂,进行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可插接在任意的制冷剂分 配管上,备有将制冷剂进一步分流并调节流量后供给若干室内机的制 冷回路部件和一对分割箱,该一对分割箱由金属板制成,用于构成收 容制冷回路部件用的外箱,将制冷回路部件放入具有与外箱同形的发 泡空间的发泡模中发泡,同时,将电气部件安装在上述一方的分割箱 的外箱上,把从发泡模中取出并周围被发泡绝热材料模铸了的制冷回 路部件放入由分割箱体合成的外箱内,将该制冷回路部件所备有的制 冷剂管从外箱中引出。

说明书


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

    本发明涉及从一台室外机通过制冷剂分配管向各房间内的室内机分配供给制冷剂而进行空气调节的复式空调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制冷剂分流装置,该分流装置插接在制冷剂分配管上使制冷剂进一步分流,该分流装置可设置在屋内而不必担心由结露等带来的冷凝水泄漏。

    现有技术中,建筑物内若干个房间的空气调节,是使用分离式空调设备,即设置具有与房间大小对应的空调能力的室外机和室内机的组合,在各房间内设置室内机,用制冷剂管将这些室内机与室外机连接,进行空气调节。

    该方式需要有与房间数相同台数的分离式空调设备,费用高,而且将室外机与室内机一台一台地用制冷剂分配管连接,施工很费时间。所以近年来,提出了复式空调设备,该复式空调设备使用具有充分制冷剂供给能力的一台室外机,从该室外机向需空调的各房间内的室内机分配供给制冷剂,进行空气调节。

    但是,该复式空调设备中,如果单纯地用制冷剂管连接室外机与室内机,则每个室内机要配置往路和复路这样2根制冷剂配管,所以制冷剂配管的合计配管距离长,从而制冷剂在配管中的压力损失大。这样,为了使所需量的制冷剂循环,要采用能力大的大型室外机,另外,室外机本体与分流配管的配管连接部、室外机周边的配管工程也复杂,造成费用高、施工困难等问题。

    另外,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可以做出密闭性、绝热性好地房间,另外,目前的倾向是房间数增加、家庭中每个人有自己使用的房间。这种情形下,如果象已往那样各房间的空调用1∶1地配置室外机和室内机的方式进行配管,施工量很大。另外,由于个人使用的房间比较小,所以使用空调能力并不需要很大、制冷剂循环量少的室内机即可。

    因此,希望能够在几个房间内容易地配置制冷剂配管,并且能向各室内机分配适量制冷剂的工程。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剂分流装置,该分流装置是能够将已分支的若干条制冷剂流路进一步分流的单元化制冷剂分流装置,可将其简单地接插在天花板或屋顶等屋内任意的制冷剂分配管中,能高效率地进行配管作业。另外,内部收容流过制冷剂的制冷回路部件的构造中,为了使在制冷剂分流装置的外表面上结露产生的水排出屋外,必须设置排水配管,但本发明可以不要这样的措施,本发明的制冷剂分流装置,是将制冷剂回路部件埋入充填在本体内的发泡绝热材内,可防止结露,具有高的实在的利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安装在复式空调设备上,该复式空调设备是从安装着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一台室外机,通过制冷剂分配管分别向配置在若干房间内的室内机的利用侧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进行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该制冷剂分流装置可插接在屋内任意的制冷剂分配管上,并且,是由在金属板制的本体箱内收容单元体的制冷回路部件,在其内部空间内充填发泡绝热材料,将本体箱内的间隙埋住而形成的,上述制冷回路部件由将制冷剂分流到若干管路的分流器、从分流器分支出并且末端可分别连接室内机的分流管、设置在每个分流管上并对应于被连接的各室内机调节制冷剂循环量的电气膨胀阀等构成。

    作为绝热材料,是使用原液成分为多元醇和异氰酸酯以1∶1重量比混合配合而成的发泡氨基甲酸乙酯。

    使氨基甲酸乙酯在收容着制冷回路部件的金属板制本体箱内发泡时,使其发泡方向与制冷回路部件即电动膨胀阀的驱动线圈埋入本体部的方向一致地注入绝热材料。

    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配设在屋内的水平布设的制冷剂分配管上。

    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屋内的水平布设的制冷剂分配管上,并且,距室外机的距离至少为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距离的1/2以上。

    制冷剂分配管从室外机引出后,在沿着建筑物外壁上下行进的垂直管路前端部弯折并使之进入屋内,从而形成进入屋内的制冷剂分配管的水平管路部,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该水平管路部上并且是距作为连接对象的各室内机约等距离的位置处。

    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中,把电气基板等安装在本体箱上,安装电气部,同时,使相当于电气基板安装面的面部发泡绝热材料从该本体箱的安装面露出,将电气基板安装固定在该面上。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安装在复式空调设备上,该复式空调设备是从安装着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一台室外机,通过制冷剂分配管分别向配置在若干房间内的室内机的利用侧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进行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是单元式构造的制冷剂分流装置,该分流装置可插接在任意的制冷剂分配管上,将制冷剂分流到若干管路内,在每个分流路上可连接室内机,并且向这些室内机供给适量制冷剂循环量,该制冷剂分流装置配设在布设在屋内的制冷剂分流管上。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安装在复式空调设备上,该复式空调设备是从安装着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一台室外机,通过制冷剂分配管分别向配置在若干房间内的室内机的利用侧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进行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是单元式构造的制冷剂分流装置,该制冷剂分流装置可插接在屋内任意的制冷剂分配管上,并且由在本体箱内收容分流器、分流管和电动膨胀阀等而形成,将该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屋内的水平布设的制冷剂分配管上;上述分流器用于将制冷剂分流到若干管路内,上述分流管从分流器分支出、在其末端可连接室内机,上述电动膨胀阀设置在每个分流管上并对应于各室内机适当地调节制冷剂循环量。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安装在复式空调设备上,该复式空调设备是从安装着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一台室外机,通过制冷剂分配管分别向配置在若干房间内的室内机的利用侧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进行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可插接在任意的制冷剂分配管上,备有将制冷剂进一步分流并调节流量后供给若干室内机的制冷回路部件和一对分割箱,该一对分割箱由金属板制成,用于构成收容制冷回路部件用的外箱,将制冷回路部件放入具有与外箱同形的发泡空间的发泡模中发泡,同时,将电气部件安装在上述一方的分割箱的外箱上,把从发泡模中取出并周围被发泡绝热材料模铸了的制冷回路部件放入由分割箱体合成的外箱内,将该制冷回路部件所备有的制冷剂管引出到外箱外。

    图1是说明制作本发明制冷剂分流装置的工序第1阶段的制冷回路部件收容工序图,表示将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埋在收容制冷回路部件的金属板制箱体内,制作绝热构造的本发明制冷剂分流装置。

    图2是金属板制箱体内收容了制冷回路部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在收容着制冷回路部件的金属板制箱体内,用发泡机械进行氨基甲酸乙酯发泡状态的发泡工序说明图。

    图4是表示发泡后,安装电气部件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进行室内空气调节的空调设备的说明图。

    图6是与现有系统的空调设备相比,说明本发明系统的空调设备优点的说明图,(a)图是本发明的配管线路图,(b)图是现有的配管线路图。

    图7是空调设备的制冷循环图。

    图8是空调设备中所用制冷剂分流装置的主体部即制冷回路部件的正面构造图。

    图9是制冷回路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制冷回路部件的一部分构成部件即电动膨胀阀的正视图。

    图11是组装到本体箱内之前的制冷回路部件的正视图。

    图12是制冷剂分流装置的构造图,表示制冷回路部件收容在本体箱内、用上板盖住、内部充填发泡绝热材料之前的状态和绝热材料发泡状态。

    图13是表示将电动膨胀阀控制用的制冷剂温度检测传感器安装在制冷剂管上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安装着控制用电气板而基本上成为完成品的制冷剂分流装置的侧视图。

    图15是安装着电气板及回路部件的本体箱的安装面状态图。

    图16是保护电气板的电气罩的俯视图及左右侧视图。

    图17分别表示组装完成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外形的正视图、俯视图和右侧面图。

    图18是氨基甲酸乙酯发泡结束并安装了电气部后成为完成品的制冷剂分流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19是制冷剂分流装置的外观斜视图,为了露出发泡绝热材料的一部分,用能卸下本体箱面的一部分的金属板形成。

    图20是取下金属板,表示绝热材料露出状态的制冷剂分流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21是表示在露出于本体箱面一部分的绝热材料上直接安装电气基板状态的制冷剂分流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22是表示在发泡模中,直接在制冷回路部件上发泡的工序图。

    图23是表示发泡结束后,用发泡绝热材料将制冷回路部件周围模铸成的长方体形模铸物的正视图。

    图24是表示将分割成2个的箱体合体在模铸物上并收容到本体箱内状态的组装斜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5表示用本发明的制冷剂分流装置,进行一层房间和二层房间的空调的空调系统的说明图。

    该图中,在二层小楼住宅的一层和二层,有若干个房间R1、R2、R3、R4、R5,在每个房间内各装有一台壁挂式室内机1a、1b、1c、1d、1e。各室内机1a、1b、1c、1d、1e内部装有利用侧热交换器和利用侧送风机等,这种情况下,由于二层的房间R1、R2、R3小于一层的房间R4、R5,所以,所使用的二层的室内机1a、1b、1c比一层室内机1d、1e的空调能力小,也就是循环的制冷剂量少的机种。

    3是设置在地面上的一台室外机,内部安装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毛细管或电动膨胀阀等的减压装置及热源侧送风机等。

    从室外机3引出若干条、例如3条制冷剂分配管5a、5b、5c,用于以约均等的量分流供给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这些管均沿建筑物6的外壁6b垂直往上,其中的2条即制冷剂分配管5b、5c配置在一层的天花板7内,制冷剂管5b与安装在房间内壁上的室内机1d连接,制冷剂管5c与安装在房间内壁上的室内机1e连接。

    流过与上述2条管路同样流量制冷剂的另一条管路即制冷剂分配管5a,上升到二层屋顶高度位置后,直角地弯折,配置在屋顶里面8内。

    在该条制冷剂分配管1a的前端、并在屋顶里8内配设着本发明的制冷剂分流装置10,该分流装置10用于把制冷剂均等地分流供给设置在二层房间内的3台室内机1a、1b、1c。

    制冷剂分流装置10中,如图7所示制冷循环那样,设有将制冷剂分流成若干流路供给的制冷剂分流器11。设置从该制冷剂分流器11分支出的配管,形成分流管路12a、12b、12c,在这些分流管路12a、12b、12c的末端口分别连接着制冷剂分流管13a、13b、13c,利用屋顶里8进行配管以与二层房间R1、R2、R3内的各室内机1a、1b、1c相连。

    另外,制冷剂分流装置10中,在内部的各分流管路12a、12b、12c上分别配设有电动膨胀阀15,该电动膨胀阀15将流入的制冷剂调节为所需的量后流出到各制冷剂分流管13a、13b、13c。

    图6是说明图,该图表示,通过将本发明的制冷剂分流装置插接在从室外机3引出的若干管路5a、5b、5c中的任意一条、例如制冷剂分配管5a中,与若干台室内机1a、1b、1c之间形成制冷剂回路,与在室外机与各室内机1a、1b、1c之间分别用往路和复路制冷剂管连接的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缩短总计制冷剂配管长度。

    即,现有技术如图6的(b)所示,从一台室外机3向5台室内机1a、1b、1c、1d、1e供给制冷剂进行运转时,设置在各房间R1、R2、R3、R4、R5内的室内机1a、1b、1c、1d、1e与室外机3各分别通过往路和复路的2根制冷剂配管16a~16e布管连接。

    因此,假设室外机3与相距10m的2台室内机1d、1e连接,共计需要2×(2×10m)共40m长的配管,而室外机3与相距20m的3台室内机1a、1b、1c连接时,则需要3×(2×20)共120m长的配管。

    另外,各室内机1a、1b、1c、1d、1e与室外机3之间,要连接多达10根的配管,所以其连接作业量大,配管也复杂。

    若为用制冷剂分流装置10向3台室内机1a、1b、1c供给制冷剂的如图6(a)所示的本发明系统,在本制冷剂分流装置10与室外机3之间只通过1条制冷剂管17连接,可向3台室内机1a、1b、1c供给制冷剂。

    这种情况下,最好将该制冷剂分流装置10尽量靠近3台室内机1a、1b、1c设置,且配置在距3台室内机约等距离的位置。这样,可缩短在制冷剂分流装置10与3台室内机1a、1b、1c之间所需的总计配管长度。

    即,与2台室内机1d、1e之间的配管长度是40m,这与现有技术中一样,但相距20m的室外机3与室内机1a、1b、1c之间,制冷剂分流装置10配设在距室外机3约15m处。制冷剂分流装置10与相距5m的3台室内机之间分别用分流配管13a、13b、13c连接。

    这样,虽然与室外机3相距10m的2台室内机1d、1e,其配管长度为40m,与现有技术中一样,但是,3台室内机1a、1b、1c与室外机3之间,其合计配管长度是,制冷剂分流装置10与室内机1a、1b、1c之间的管长为3×(2×5)=30m与室外机3与制冷剂分流装置10之间的配管长度为(2×15m)=30m之和,合计为60m,比现有技术的120m可减半。从而可降低配管成本、减轻配管作业量,而且配管管路也不复杂,维修性也良好。

    该情况下,从室外机3引出的制冷剂分配管5a,沿着建筑物6的外壁6b上下行进地配设形成了垂直管路5V后,在上端约垂直地弯折成水平管路部5H,该水平管路部5H进行入屋顶里8并水平地配设着。在配设制冷剂分流装置10时,可避免该受制冷剂流路中重力影响而压力损失高的垂直管路部5V,而配设成水平管路部5H。

    这样,室外机3与制冷剂分流装置10之间的纵方向制冷剂管路(垂直管路5V)可从现有技术中的6根配管减少4根,只要2根即可。相应的配管长度缩短,受重力影响的制冷剂流量减少,可减低压力损失。

    因此,制冷剂流通容易,可使用能力小的室内机。

    另外,制冷剂分流装置10的设置位置应远离室外机3,即,制冷剂分流装置距室外机的距离与制冷剂分流装置10距若干室内机的合计距离,至少小于1∶1的关系,即要满足后者的合计距离小于前者距离的要求。

    即,设室外机3与室内机之间的距离为L,则制冷剂分流装置10应设置在距室外机1/2×L的距离以上、较靠近室内机的位置。通常在住宅建筑中,制冷剂配管沿建筑物外壁等上行的垂直管部长度,都短于在室内延伸的水平管路部长度,所以,将制冷剂分流装置10设置在距室外机1/2×L的距离以上时,在一般住宅中都可享受节约配管等的优点。另外,使制冷剂分流装置10到室内机1a至室内机1c都是等距离。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与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而且,也可以减少与若干室内机之间的配管长度,更加减少了总计配管长度,实现配管的节约、高效率的配管作业。

    图7是表示采用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10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

    该空调系统中,用上述制冷剂分配管5a~5c和由分流装置10所分流之制冷剂流通的与3台室内机1a、1b、1c连接的制冷剂分流管13a、13b、13c,依次连接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8、进行外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9、作为减压装置的电动膨胀阀21、将向各空调房间送风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若干台利用侧热交换器即室内机1a、1b、1c、1d、1e(以下将室内机称为利用侧热交换器)、制冷及取暖时切换制冷剂循环方向的四通切换阀22、插设于经过电动膨胀阀21的3条制冷剂分配管5a~5c之中的一条管路5a中的制冷剂分流装置10构成了进行一层和二层房间空调的制冷循环。另外,在各制冷剂分配管5a~5c上也设有电动膨胀阀20a~20c。

    在该制冷循环中,也设有粗滤器71、消音器72a、72b、72c等,还设有带除霜阀73和接水槽74的除霜回路75等,在除霜时,使高温制冷剂气体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9和利用侧热交换器1a~1e内流通。热源侧热交换器和利用侧热交换器与配管的连接是由备用阀76、76进行的。

    上述制冷循环中,通过切换四通切换阀22,在制冷时,制冷剂沿实线箭头方向循环,在取暖时,制冷剂沿虚线箭头方向循环。中央带圆点的箭头表示除霜时的高温气体气流。

    在上述制冷剂分流装置10中,设有3分支分流器11和电动膨胀阀15。3分支分流器11使制冷剂分流到3台利用侧热交换器1a~1c内。电动膨胀阀15调节3个分支的分流路12a、12b、12c内的制冷剂流量,再分别流到各自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a~1c内。

    下面,说明该制冷剂分流装置10的构造。如图8至图13等所示,制冷剂分流装置10内设有细径和粗径2根连接管30、分流器11、分流管路12a~12c、制冷回路部件31。2根连接管30用于与分支管路5a连接。分流器11与制冷剂所流经的上述细径连接管30连接。分流管路12a~12c从分流器11分支成3支并蛇行地设置在本体内,与外部的各利用侧热交换器1a~1c连接,从而形成三个相同的系统,该每一个系统的分流管路由粗、细径的各一根配管组合而成,供制冷剂流通。制冷剂回路部件31由分别配设在分流管路12a~12c上的、能控制制冷剂流通量的电动膨胀阀15等部件形成。

    各分流管路12a~12c上的、用于与各利用侧热交换器1a~1c连接的细径和粗径连接管的根部位置上,如图13所示地插入安装着热敏电阻等的温度传感器33,该温度传感器33测定流入、流出利用侧热交换器12a~12c的制冷剂温度,并根据该检测值控制各电动膨胀阀15,使制冷剂流量适当。在电动膨胀阀15的液管部15d,绕着图10所示那样的橡胶等隔音部件43,以减低制冷剂液体流通时产生的噪音。

    地线34与接地端子34K连接,从本体一端侧伸出的上述2根连接管30和从本体另一端伸出的各分流管路12a、12b、12c上,由橡胶材料等形成的包复部件35a、35b包复着而受到保护。整个制冷回路构件31被吸收振动用的橡胶构件79包复着使其受到保护。

    由上述部件构成的制冷剂分流装置10的制冷回路部件31,收容固定在本体箱36内,从而形成单元构造的制冷剂分流装置10。上述本体箱36由上下、前后、左右共6块金属板组成,由小螺丝固定而形成为长方体形状。

    该制冷剂分流装置10设置在屋顶里等处,由于是内部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回路部件31的构造,所以,要进行在屋顶里配备水盘和排水管的施工,以避免金属制本体箱36上因结露产生的冷凝水漏到屋内。

    这样,除了用于供给制冷剂的配管外,还要进行排水管的施工等,提高了施工成本和施工工期,不经济。

    而本发明的制冷剂分流装置,不必采取这些措施,而是把收容制冷回路部件的本体箱内的空间全部用绝热材料埋住,使得在外部不产生结露。

    下面,参照图1、图4和图8以后的各图,说明用埋入绝热材料作成的制冷剂分流装置10的形成方法。

    金属板制的本体箱36,由通过小螺丝组装固定的上板40和底板41(见图12)、立设于前后的侧板62、62、左右的侧板63、63构成。左右侧板63、63由图14所示的左右的上下一对分割侧板63a、63b构成。该分割侧板63a、63b被上下分割成二部分,具有圆弧状的切口42、42,上下两部分合起来时,形成连接管30和制冷剂分流管12a~12c的贯穿孔42A。37、37表示固定用的小螺丝。

    如图2和卸下了上板40的图12所示,先把制冷回路部件31收容在本体箱36内。收容后安装上板40,阻塞其上面开口。阻塞该上板40时,从设在其一边的切口部44,引出地线34。收容后的状态如图2所示。

    然后,将本体箱36放在发泡模内,注入发泡绝热材料,进行发泡充填作业,该发泡作业如下述地进行。

    首先,从外部加热本体箱36,将内部的制冷回路部件31升温到某指定温度。这样,注入的绝热材料以良好的反应速度发泡,该发泡可以将本体箱36内的间隙全部充填满。

    用炉子加热发泡模,将模子表面温度调节至约40℃。

    这时的炉的环境温度满足以下条件。

    炉的温度:35℃~60℃。

    应根据季节,考虑外气温度,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调节。

    这样,发泡模的模子表面温度被加热到约40℃时,制冷回路部件31的表面温度升温并保持在30℃~40℃,可以使发泡绝热材料顺利地发泡。

    上述发泡时的温度控制,可采用表面温度计等对发泡模或制冷回路部件31的表面温度进行测定。

    发泡绝热材料可使用氨基甲酸乙酯绝热材料50。而且,由于制冷剂分流装置10设置在屋内,所以,要使用在火灾时具有阻燃性、在安装设置后、不容易产生吸收水分膨胀而破坏本体箱36的二次发泡的氨基甲酸乙酯材料。

    为了满足这种特性,本发明中使用的氨基甲酸乙酯原液,是将多元醇、MS-0126(R)和异氰酸酯、MS-0126(I)配合而成的氨基甲酸乙酯原液,其配合比是多元醇∶异氰酸酯=100∶100(重量比)。

    在上述的发泡温度条件下,用发泡机械90将该氨基甲酸乙酯原液从设在本体箱预定部位的注入口P(见图12)慢慢地注入,进行发泡作业。发泡时,箱体内部的空气从与注入口分开设置的若干个空气逸出口逸出。

    本发明中,限定了氨基甲酸乙酯50的注入方向。即,注入的氨基甲酸乙酯50发泡过程中,为了使制冷回路部件31的部件即电动膨胀阀15更充分固定,注入的方法是,使箭头Y所示的氨基甲酸乙酯的发泡方向与后述的将电动膨胀阀15的驱动用线圈嵌入阀本体部的、箭头Z所示的嵌入方向为同方向。

    也就是说,氨基甲酸乙酯的注入口P设在与电动膨胀阀15的头部15C相反侧的部位。即,在电动膨胀阀15朝下的状态、即上板40朝下的状态(图12),用发泡机械90向本体36内注入氨基甲酸乙酯50。图12中表示从位于底板41的点划线P所示的注入口,将氨基甲酸乙酯50从箭头X方向注入的状态。

    这样,从注入口P注入的氨基甲酸乙酯50,落到位于下方的本体箱36的上板40内面上,通过自然发泡,随着时间的经过,在本体箱36内空间如图12中箭头Y所示地,从上板40侧朝着下板41侧发泡。发泡产生的内部空气从设在本体箱36周面适当部位的空气逸出孔逸出。

    这时,发泡沿着箭头Y的方向进行,可牢固地固定采用步进电机的电动膨胀阀15的阀驱动用线圈15C。

    即,如图12所示,电动膨胀阀15由圆筒形金属盒制的阀本体部15A和嵌装在该阀本体部15A上的阀驱动用线圈15C构成。阀本体部15A内装有通过出入于流路中用于调节流通口面积的阀体。

    因此,箭头Y所示氨基甲酸乙酯50的发泡方向和箭头Z所示的将该阀驱动用线圈15C嵌入阀本体部15A的嵌入方向是一致的,这样,可用氨基甲酸乙酯的发泡压推压阀驱动用线圈15C,使阀驱动用线圈15C的固定稳定。

    另外,在注入氨基甲酸乙酯50时,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1个条件是,多元醇、MS-0126(R)和异氰酸酯、MS-0126(I)的原液温度,都调节至15℃~25℃后进入发泡作业。这时,由于发泡机械不能控制原液的温度,所以,采用由定点冷却器或带式加热器控制原液温度的方法。

    第2个条件是,发泡机进行所谓校准的原液排出调节,即,按上述的原液配合比(重量比1∶1)排出各液,调节氨基甲酸乙酯原液。

    第3个条件是,发泡是采用自由发泡,即在注入了氨基甲酸乙酯50后,用数分钟的时间自然发泡,所以,发泡绝热材料必须完全充填本体箱内的空间。为此,在开始生产前,要进行试验的自由发泡进行检查,对原液的反应速度和发泡状态确认为无异常后,再正式进行发泡。

    下面说明其一例。在早上第一次生产开始时,上午10:00作业休息后,下午第一次生产开始时,下午3:00作业休息后,加班开始时进行检查。

    用这样的发泡条件进行氨基甲酸乙酯发泡,把本体箱36内未被制冷回路部件31占据的空间埋住,将制冷回路部件31模铸在氨基甲酸乙酯50之中,制成单元化构造的制冷剂分流装置10。

    结束发泡后,利用本体箱36的一侧面(安装面)46设置电气部61,即图4所示电气安装板安装工序。该电气部61通过遥控器的操作指令使压缩机运转或停止,执行电动膨胀阀的节流控制等该空调系统整体的运转控制。

    该电气部61如图18所示,由安装着微控芯片60M和各种电路零件60的电气基板45和设置在安装面46周围的变压器49、端子板51、配线压板等电气部件构成。在电气基板45与本体箱36的安装面46之间,配设着绝缘片47,用设在周围的塑料制安装脚80、80等将电气基板45从前述安装面46浮起地安装,防止电气基板45与金属制本体箱36接触引起短路事故而造成不能控制。

    这样安装了电气部61后,便形成了基本上为完成品的图18所示制冷剂分流装置10。

    以上,说明了用绝缘片47和若干个安装脚80将电气基板45安装在本体箱36上的情形,下面,说明不使用绝缘片47和安装脚80的安装方法。

    在金属板制本体箱36的安装电气部61的部位、即安装面46中,与电气基板45的安装部相接的面部分,充填了作为绝热材料的发泡氨基甲酸乙酯后,形成露出该发泡氨基甲酸乙酯的构造。因此,如图19所示,在本体箱36的安装面46上,设有与电气基板45同一尺寸的切口部81,用螺丝83安装固定与电气基板45同样形状的长方形的另一金属板82,复盖住该开口81,形成本体箱36的安装面46。

    将制冷回路部件31收容在该构造的本体箱36内,在本体箱36内进行氨基甲酸乙酯发泡。发泡后经过了一定时间后冷却,成为常温时,拧开螺丝83卸下金属板82。这样,由金属板82复盖住的该开口部81成为与电气基板45面积相当的窗部,所以,如图20所示地,发泡氨基甲酸乙酯50的面50M露出。

    在该露出的发泡氨基甲酸乙酯的面50M上,如图21所示地直接设置电气基板45,用若干个螺丝84固定该周边部,完全安装固定。

    这样地安装时,就不需要设置在安装面金属板与电气基板之间的绝缘片47,也不需要将电气基板45距安装面一定距离地支承着树脂制安装脚80等,可减少零部件数目。

    另外,由于将安装面46直接靠着电气基板45,所以,安装作业也简单,电气基板与安装面之间的绝缘距离缩短,整体高度降低,使结构紧凑。

    另外,为保护电气基板45及电气部件49、51、52,复盖着由若干个电气罩组合形成的电气罩54,用螺丝固定在本体箱36上,用于电路部的防尘。另外,为了防止老鼠等对包复线的损伤,在电气罩54的表面,如图16所示地设置了制冷剂分流回路的说明板55。

    这样,金属板制本体箱36内,收容了具有使制冷剂分流用的构造的制冷剂回路部件31,用氨基甲酸乙酯50发泡充填内部空间,便完成了模铸固定成的长方体形制冷剂分流装置10。

    将发泡充填的上述氨基甲酸乙酯来制作制冷剂分流装置的顺序,简要说明如下(包含后处理)。  A:发泡工序

    (1)制冷剂分流装置、及发泡模的升温

       使制冷剂分流装置、发泡模升温至指定的温度

    (2)将制冷剂分流装置放入发泡模内

    (3)发泡绝热材料原液的注入

    (4)后硫化

    (5)从发泡模中取出制品

    氨基甲酸乙酯的充填量是否适合,可根据从空气排出部出来的泡沫量判断。其大小为鸡蛋大小时即可。

    (6)有氨基甲酸乙酯溢出时,要将其取掉。

    另外,发泡时有以下要确认的事项。  B:确认事项

    (1)发泡模温度

       发泡前必须确认。

    (2)校准

       与自由发泡同样地,在生产开始时进行。

    (3)自由发泡

       用前述的要领试验自由发泡。

    以上,说明了将制冷回路部件放入本体箱内后的发泡情形,这时,在氨基甲酸乙酯发泡结束之前,不能将电气零件安装到本体箱36上,也不能进行其它的组装。下面,说明在制冷回路部件的周围发泡时,不是在金属板本体箱中而是在发泡模中,使制冷回路部件部分发泡,将其取出后,再放入金属板制本体箱中的实施例。

    如图22所示,在发泡模100的上模100A与下模100B之间,直接放置制冷回路部件31。这时,形成在上模100A上的朝下的凹部111和形成在下模100B上的朝上的凹部112合起来时,形成了与本体箱36同样大小的发泡空间113。

    这样,把制冷回路用具31放入发泡模100内后,用发泡机械90通过注入软管90b从注入口注入规定量的氨基甲酸乙酯并使其发泡。注入的氨基甲酸乙酯在由上模100A的朝下凹部111与下模100B的朝上凹部112形成的长方体状发泡空间113内发泡,制冷回路部件31的周围被发泡氨基甲酸乙酯模铸成长方体状。

    发泡结束后,从发泡模内取出,如图23所示的制冷回路部件31埋入发泡氨基甲酸乙酯50中,该发泡氨基甲酸乙酯,形成为外形与本体箱36同样的长方体形的模铸物31M。

    然后,如图24所示,将该模铸物31M收容。在金属板形成的上下一对分割箱36A、36B中,该分割箱36A、36B合起来就构成本体箱36。

    在制冷回路部件31上进行发泡作业,是指在该一对分割箱36A、36B之中,把电气基板45及其它电气部件49、51等安装在一方分割箱36A的外面(安装面)46上进行发泡。这样,则可与发泡作业无关地形成电气部61。

    然后,从两侧包围该模铸物31M地把安装着电气部61的分割箱36A与另一个分割箱36B合起来,形成本体箱36,将模铸物31M收容在其中。

    该收容时,必须将制冷回路部件31备有的连接管30和分流管12a~12c等的制冷剂管引出本体箱36外,在将分割箱36A、36B合起来时,由于其侧板部117a、117b上有半圆弧形的切口部118a、118b,所以,连接管30和分流管12a~12c被挟在由这些切口部118a、118b合起来而形成的圆形孔119中,可向外引出。用若干个螺丝将合起来的2个分割箱36A、36B的重合部固定,本体箱36的组装便完成,制冷剂分流装置10的组装也就完成。

    这样形成制冷剂分流装置10时,可将在制冷回路部进行氨基甲酸乙酯发泡的发泡工序和将电气部组装到本体箱上的组装工序分别平行地进行。因此,整体的工序缩短化,生产性得到提高。

    另外,由于把电气部件安装到不装入制冷回路部件、不与发泡氨基甲酸乙酯成一体的轻的分割箱体上,所以,可以将分割箱简单地改变到容易安装电气部件的位置,可减轻劳力,有效地进行部件的安装。

    上述那样完成的制冷剂分流装置10,如图17和图18所示,由于在一侧板面上有安装固定用的固定孔58、58和卡挂孔59,所以,可选择与作为分流对象的若干台热利用侧热交换器都尽量等距离的位置设置在屋顶里等处,利用上述固定孔58、58、卡挂孔59螺固在横梁、梁等上的适当部位,就可以简单地进行制冷剂配管的施工。

    已安装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其中收容制冷回路部件31的本体箱36内的空间埋入了氨基甲酸乙酯发泡绝热材料50,形成绝热构造。所以,施工时即使设置在屋顶里等处,本体箱36内也不会结露,不必在屋顶里形成冷凝水的排水通路,大幅度提高施工性。另外,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在金属板制箱内只要使氨基甲酸乙酯发泡,在内部不必设置接水盆或绝热材料,可减少零部件数目,降低成本。

    此外,在实施例中,对把制冷剂分流装置10设置在二层屋顶里8的情形作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一层与二层的隔离壁部、即从一层房间看相当于天花板(天花板里7)的部位。另外,使用该制冷剂分流装置10所分流制冷剂的室内机,可设在二层房间也可设在一层房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为了使向若干个室内机循环制冷剂用的配管施工容易进行,而使用制冷剂分流装置,该制冷剂分流装置是在由金属板制的箱本体内,收容制冷回路部件而形成的,该制冷回路部件用于将来自室外机的分流制冷剂进一步分流,由于采用在本体内埋入发泡绝热材料的方法来绝热,所以,设置在屋内时可防止结露。因此,不必为了处理结露产生的冷凝水而在屋内另设排水管,也不必设置绝热部件,这样,可减少零部件,高效率地进行配管作业,大幅度提高空调设备的施工性。

    使制冷剂分流装置绝热的方法,只要在金属板制箱内使氨基甲酸乙酯发泡即可,在内部不必配备接水盘或绝热部件,可减少零部件数目,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绝热材料使用的发泡氨基甲酸乙酯,是使用在火灾时具有阻燃性、在安装设置后不容易产生吸收水分膨胀而破坏本体箱的二次发泡的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具有这种特性的该氨基甲酸乙酯,是将多元醇和异氰酸酯以1∶1混合配合而成的氨基甲酸乙酯原液,由于使用这种氨基甲酸乙酯原液,可提供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的制冷剂分流装置。

    另外,在进行氨基甲酸乙酯的发泡时,由于作为制冷回路部件的电动膨胀阀的驱动线圈嵌入本体部的嵌入方向与氨基甲酸乙酯的发泡方向一致,所以,利用氨基甲酸乙酯的发泡力,可强化电动膨胀阀的固定,可使制冷回路部件稳定地组装入本体箱内,提高牢固性和可靠性。

    另外,在天花板或屋顶里等,只要把制冷剂分流装置简单地插接在屋内制冷剂分配管上,就可以使制冷剂分流并循环到连接于前端的若干台室内机内,所以,制冷剂的分配是在靠近室内机处进行,在与室外机之间用一组配管连接,这样,缩短了总计配管长度。从而节约了配管,可有效且容易地进行配管作业。

    如果将制冷剂分流装置设置在距室外机的距离至少为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距离的1/2以上,可缩短产生压力损失的室外机与直立连接管之间的管路,可得到降低成本等效果。对于一般住宅来说,由于沿着建筑物外壁等垂直向上的管长度比在屋内延伸的水平管长度短,所以,在一般住宅中更能发挥该效果。

    该制冷剂分流装置配置在从沿建筑物外壁的垂直管路进入屋内的水平管路上,所以,可缩短受重力影响不利于制冷剂流通的垂直管路,减少压力损失,可使用能力小的室内机,降低成本。

    发泡后,相当于本体箱面的电气基板下部的面部发泡绝热材料露出,将电气基板安装在该露出的绝热材料的面上,所以,能保证绝缘地安装,不必在电气基板的下面配设绝缘片,也不必用树脂制安装脚保持绝缘距离,可减少零部件数目,高效率地进行安装作业,可提高生产性。

    另外,将制冷回路部件直接放入发泡模内进行发泡的工序和将电气部件安装到2分割箱体(该2分割箱体构成收容制冷回路部件的外箱)中的一方箱体上的工序可平行地进行,最后将被发泡绝热材料模铸了的制冷回路部件收容到由分割箱体合成的外箱内,就完成了制冷剂分流装置,所以,作业效率更高,提高生产性。

    另外,安装电气部件时,是安装到轻的分割箱上,所以,减轻劳力,作业简单,可减少不合格品。

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pdf(4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它安装在复式空调设备上,并可插接在屋内任意的复式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分配管上,它是由在金属板制的本体箱内收容单元体的制冷回路部件,在其内部空间内充填发泡绝热材料,将本体箱内的间隙埋住而形成。上述制冷回路部件由将制冷剂分流到若干管路的分流器、从分流器分支出并且末端可连接室内机的分流管、设置在分流管上并相应于连接的各室内机调节制冷剂循环量的电动膨胀阀等构成。该制冷剂分流装置制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