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5171372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33561.3

申请日:

2014.07.14

公开号:

CN104151163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69/157申请日:20140714|||公开

IPC分类号:

C07C69/157; C07C67/52; A61K31/616; A61P29/00; A61P9/00

主分类号:

C07C69/157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发明人:

林蓉; 张继业; 李亚楠; 王维蓉; 杨广德; 曾爱国; 边晓丽; 丁书江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代理人:

陆万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阿司匹林原料药溶于无水乙醇中,然后于75~85℃水浴中回流,回流后加入1~3倍体积的4℃蒸馏水,然后于0~15℃静置结晶,常温下真空干燥7~9h,晶型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约在2θ=15.5°、23.3°、23.4°、27.1°和31.4°处表现出特征峰,本发明方法简易、环保,尤其是选用乙醇为结晶溶剂,安全且易分离,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晶型在体外溶出试验中具有快速释放特性,在动物体内具有起效快、药效高、作用持久的优势,可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制备开发固体制剂及其药物组合物,在解热、镇痛、抗炎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其特征在于:该晶型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在2θ=15.54°、23.35°、23.42°、27.09°和31.40°处表现出特征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型的吸热转变温度为139~14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型的红外吸收光谱在3421cm-1、3020cm-1、2999cm-1、2962cm-1、2871cm-1、1753cm-1、1693cm-1、1604cm-1、1576cm-1、1458cm-1、1420cm-1、1371cm-1、1308cm-1、1221cm-1、1188cm-1、918cm-1、756cm-1、706cm-1、600cm-1、544cm-1和515cm-1处表现出特征吸收峰。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型的拉曼光谱在3096cm-1、3081cm-1、2945cm-1、1754cm-1、1640cm-1、1631cm-1、1624cm-1、1609cm-1、1296cm-1、1262cm-1、1194cm-1、1049cm-1、788cm-1、754cm-1、554cm-1和428cm-1处表现出特征吸收峰。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型在体外溶出试验中60min的溶出度达65~10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型口服用药后1小时开始起效,口服用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药效,药效维持时间为1~4h。

7.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阿司匹林的晶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10g阿司匹林原料药加入30~80mL无水乙醇中,然后于75~85℃水浴中回流2~3h得回流液,向回流液中加入1~3倍回流液体积的4℃蒸馏水,然后于0~15℃静置结晶,通过抽滤将结晶得到的固体物质分离,然后将所述固体物质于常温下真空干燥。

8.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阿司匹林的晶型在制备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阿司匹林的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系统化学命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结构式如式1所示。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是经典的解热镇痛抗炎药,近年来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被国内外医学指南广泛推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通过专利检索发现,在中国专利CN86102837A记载弗雷德.P.杜卡特曼发明的“乙酰水杨酸钠稳定结晶体的制备”,其中涉及一种阿司匹林钠的片状结晶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01977888A记载托德.F.奥沃凯泰斯发明的“室温下稳定的非结晶阿司匹林”,涉及发现阿司匹林的非晶型的固体存在状态及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03613500A记载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明的“阿司匹林细结晶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制备阿司匹林细结晶的方法。
经检索未发现关于阿司匹林新晶型发现方面的中文文献记载;进一步检索外文发现有关阿司匹林存在2种晶型的资料,拜耳的阿司匹林原研药及国内的阿司匹林原料药和制剂所涉及的都是阿司匹林已知的晶型I;在Science(1968,76:160)和J.PHarm.PHarmacol.Lett.(1969,21:701-702)上的两篇文章最早揭示阿司匹林存在晶型II,并且通过测试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发现晶型II比以往药用的晶型I血药浓度高出70%。随后大 量的学者对阿司匹林的晶型II进行研究,如Bundgaard,H.J.PHarm.PHarmacol.,1974,26,535-540;Braga,D;A.D.Bond,R.Boese and G.R.Desiraju,Angew.Chem.,Int.Ed.,2007,46,615.;Grepioni,F.;Maini,L.Chem.Commun.,2010,46,6232-6242等。但上述文献给出阿司匹林晶型II特征信息并不统一,且制备方法繁琐、晶型稳定性不好,在常温下很快转晶变成晶型I;2012年Partha Pratim Bag和C.Malla Reddy发表在《晶型生长与设计》上的一篇快讯(Cryst.Growth Des.2012,12,2740-2743)才明确给出晶型II的熔点及XRD信息,制备方法为快速蒸发法,结晶溶剂是乙醚或二氯甲烷,但是该法所涉及的结晶溶剂毒性很大,并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阿司匹林晶型II,所以晶型II的药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研究药效更佳的阿司匹林新晶型及发明一种简易、环保并且适宜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对制药行业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结晶溶剂不同或结晶方法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晶型,不同晶型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理化性质与药效差异。目前,无相关文献报道阿司匹林多晶型体外溶出及体内药效的研究。鉴于阿司匹林的市场应用前景,研究阿司匹林的新晶型及环保、简易的制备方法,并深入地探究多晶型之间的溶出行为及药效差异,明确不同阿司匹林晶型的理化性质、药物制剂性能的异同,可为制药行业提供优势药用晶型的原料药及生产工艺。采用优势晶型的阿司匹林原料药不仅可以提高药效,并且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晶型III),该晶型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约在2θ=15.54°(15.5°)、23.35°(23.3°)、23.42°(23.4°)、27.09°(27.1°)和31.40°(31.4°)处表现出特征峰。
所述晶型X射线粉末衍射图在2θ为10~50°范围内的具体衍射峰位置及相对强度如表1所示:
表1 阿司匹林晶型III2θ在10~50°范围内的XRD峰值

所述晶型的吸热转变温度为139~141℃。
所述晶型的红外吸收光谱约在3487cm-1、3462cm-1、3446cm-1、3431cm-1、3421cm-1、3057cm-1、3020cm-1、2999cm-1、2962cm-1、2943cm-1、2891cm-1、2871cm-1、2835cm-1、2698cm-1、2669cm-1、2588cm-1、2548cm-1、2361cm-1、1753cm-1、1693cm-1、1654cm-1、1604cm-1、1576cm-1、1558cm-1、1541cm-1、1533cm-1、1522cm-1、1516cm-1、1483cm-1、1458cm-1、1435cm-1、1420cm-1、1371cm-1、1308cm-1、1256cm-1、1221cm-1、1188cm-1、1136cm-1、1095cm-1、1013cm-1、970cm-1、918cm-1、885cm-1、841cm-1、804cm-1、791cm-1、756cm-1、706cm-1、667cm-1、644cm-1、600cm-1、563cm-1、544cm-1、515cm-1、424cm-1处有吸收峰,其中在3421cm-1、3020cm-1、2999cm-1、2962cm-1、2871cm-1、1753cm-1、1693cm-1、1604cm-1、1576cm-1、1458cm-1、1420cm-1、1371cm-1、1308cm-1、1221cm-1、1188cm-1、918cm-1、756cm-1、706cm-1、600cm-1、544cm-1和515cm-1处表现出特征吸收峰。
所述晶型的拉曼光谱约在3096cm-1、3081cm-1、3071cm-1、3063cm-1、2945cm-1、1754cm-1、1640cm-1、1631cm-1、1624cm-1、1609cm-1、1444cm-1、1431cm-1、1429cm-1、1376cm-1、1373cm-1、1370cm-1、1296cm-1、1271cm-1、1262cm-1、1227cm-1、1194cm-1、1165cm-1、1049cm-1、1036cm-1、1018cm-1、788cm-1、754cm-1、708cm-1、644cm-1、641cm-1、554cm-1、428cm-1、326cm-1、294cm-1、264cm-1、268cm-1、173cm-1处有吸收峰存在,其中在3096cm-1、3081cm-1、2945cm-1、1754cm-1、1640cm-1、1631cm-1、1624cm-1、1609cm-1、1296cm-1、1262cm-1、1194cm-1、1049cm-1、788cm-1、754cm-1、554cm-1和428cm-1处表现出特征吸收峰。
所述晶型溶出特征在于:在体外溶出试验中,在同一溶出介质中,与原料药相比,晶型Ⅲ具有更快的溶出速率、更高的溶出量,多种溶出介质中晶型Ⅲ在60min的溶出度达65~100%。
所述晶型口服用药后1小时开始起效,口服用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药效,药效维持时间为1~4h,与阿司匹林原料药相比在口服用药后1~4h内具有明显的药效优势。
制备上述阿司匹林的晶型(晶型III)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g阿司匹林原料药加入30~80mL无水乙醇中,然后于75~85℃水浴中回流2~3h得回流液,向回流液中加入1~3倍回流液体积的4℃蒸馏水,然后于0~15℃静置结晶,通过抽滤将结晶得到的固体物质分离,然后将所述固体物质于常温下真空(小于等于0.02Mpa)干燥7~9h。
上述阿司匹林的晶型在制备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 用。上述阿司匹林晶型(晶型III)在体内抗炎、镇痛实验中,与同剂量的原料药相比晶型III起效时间快、药效高、作用时间持久,适于制备阿司匹林新晶型药物制剂及其组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制备得到了一种纯度高、稳定性好的阿司匹林新晶型(晶型III),其晶型制备方法简易、环保,尤其是选用乙醇为结晶溶剂,安全且易分离,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在体外溶出实验中晶型III溶出速率更快,累计释放浓度显著高于原料药;在动物体内药效实验中晶型III的药效显著优于原料药,可用于制备阿司匹林的新晶型制剂及其药物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III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
图2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III的DSC图谱;
图3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III的傅里叶-红外图谱;
图4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III的拉曼光谱图;
图5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III在pH1.2的盐酸中的累计释放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III在pH4.5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累计释放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III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累计释放曲线图;
图8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III在水中的累计释放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III在小鼠热板模型的镇痛药效;
图10为本发明所述阿司匹林原料药(晶型Ⅰ)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被命名为阿司匹林晶型III的阿司匹林新晶型,阿司匹林晶型III与目前文献报道的两种阿司匹林晶型的固体存在状态不同;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阿司匹林晶型III的制备方法,具有环保、简易,且适于工业化大生产的优势;实验表明,阿司匹林晶型III具有体外释放快速、药效高且作用时间持久的优势特性。
1.阿司匹林晶型III的具体特征描述如下:
DSC表征:升温速率为10℃/min,温度范围为25~170℃,吸热转变在139~141℃;XRD表征:Cu-Kα辐射(40kV,40mA),扫描范围10~50°,衍射图约在2θ=15.54°、23.35°、23.42°、27.09°和31.40°处表现出特征峰;红外吸收光谱表征:KBr压片,约在3421cm-1、 3020cm-1、2999cm-1、2962cm-1、2871cm-1、1753cm-1、1693cm-1、1604cm-1、1576cm-1、1458cm-1、1420cm-1、1371cm-1、1308cm-1、1221cm-1、1188cm-1、918cm-1、756cm-1、706cm-1、600cm-1、544cm-1和515cm-1处表现出晶型III的特征吸收峰;拉曼光谱表征:激光波长为633nm,扫描波数范围为100~4000cm-1,约在3096cm-1、3081cm-1、2945cm-1、1754cm-1、1640cm-1、1631cm-1、1624cm-1、1609cm-1、1296cm-1、1262cm-1、1194cm-1、1049cm-1、788cm-1、754cm-1、554cm-1和428cm-1处表现出特征峰。
2.阿司匹林晶型III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将阿司匹林原料药溶于约3~8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即阿司匹林原料药与无水乙醇的重量体积比为1g/(3~8mL))中,置于恒温水浴中,在温度为75~85℃下回流2~3h,稍冷却后(防止容器遇冷爆裂)加1~3倍体积的4℃蒸馏水,然后于0~15℃静置结晶,抽滤,结晶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常温、小于等于0.02Mpa下真空干燥7~9h,除去残存溶剂和水分,收集所得晶型。本发明制备的晶型III,溶出速率快,药效较高,稳定性好,是理想的制药原料,且制备方法简单环保,适于工业化大生产。
3.阿司匹林晶型III的制剂性能评价如下:
(1)体外累计释放度测定
阿司匹林原料药及晶型III分别过4-6号筛,取粉末适量,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的相关方法,于四种溶出介质(水、pH1.2的盐酸溶液、pH4.5的醋酸盐缓冲液、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采用双波长法测定两者的累计释放浓度,绘制溶出度曲线。测得阿司匹林晶型III较原料药有较快的溶出速率及较高的累计释放度。
(2)体内药效测定
采用抗炎(小鼠耳肿胀、大鼠角叉菜实验)及镇痛(小鼠热板实验、醋酸扭体实验)模型测定同等剂量下阿司匹林原料药及晶型III的药效。体内药效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晶型III在起效时间、药效持续时间、最大效应等方面均优于原料药。
实施例:
阿司匹林晶型III的制备
取10g阿司匹林原料药溶于50mL的无水乙醇中,制成阿司匹林的乙醇溶液,然后置于80℃水浴上回流2h,稍冷却后加2倍回流液体积的4℃蒸馏水,并于4℃静置结晶2h,结晶后减压抽滤,抽滤得到的滤渣转移至培养皿中,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常温、0.02Mpa下真空干燥8h,收集所得晶体,称重(9.0g),封存。
阿司匹林晶型III的物理表征分析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阿司匹林晶型III粉末样本(测定条件:Cu-Kα辐射,石墨单色衍射,40kV,40mA,扫描范围为10~50°;测试仪器:德国Bruker-axs公司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测定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晶型III约在2θ=15.54°、23.35°、23.42°、27.09°和31.40°处表现出特征峰。阿司匹林晶型III的代表性X射线粉末衍射图见图1。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分析阿司匹林晶型III的吸热转变特性(测定条件:起始温度为25℃,终止温度为170℃,升温速率为10℃/min;测试仪器: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DSC822型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晶型III的特征性吸热转变约在139~141℃。阿司匹林晶型III的代表性DSC图见图2。
通过红外(IR)吸收光谱分析阿司匹林晶型III(测试方法:KBr压片法;测试仪器:日本Shimadzu公司FTIR-8400S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晶型III的特征吸收峰约在3421cm-1、3020cm-1、2999cm-1、2962cm-1、2871cm-1、1753cm-1、1693cm-1、1604cm-1、1576cm-1、1458cm-1、1420cm-1、1371cm-1、1308cm-1、1221cm-1、1188cm-1、918cm-1、756cm-1、706cm-1、600cm-1、544cm-1和515cm-1。阿司匹林晶型III的代表性红外光谱图见图3。
通过拉曼光谱分析阿司匹林晶型III(测试条件:激光波长633nm,扫描波数范围为100~4000cm-1,17mW;测试仪器:法国HORIBA JOBIN YVON公司HR800型激光拉曼光谱仪)。测试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晶型III的特征吸收峰约在3096cm-1、3081cm-1、2945cm-1、1754cm-1、1640cm-1、1631cm-1、1624cm-1、1609cm-1、1296cm-1、1262cm-1、1194cm-1、1049cm-1、788cm-1、754cm-1、554cm-1和428cm-1。阿司匹林晶型III的代表性拉曼光谱图见图4。
阿司匹林晶型III的体外释放度测定
通过实施例制备的阿司匹林晶型III与阿司匹林原料药预先依次过4号、6号筛,取4-6号筛的样品,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的溶出度测定的方法(转篮法)在四种溶出体系(pH1.2盐酸、pH4.5醋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及水)中进行测定。
1)试验条件
方法:转篮法
温度:37±0.5℃;
转速:控制浆转速为100±1r/min;
粒度:原料药及晶型III均过4-6号筛;
溶出介质:pH1.2盐酸、pH4.5醋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及水;
2)样品的收集与测定
量取pH1.2的盐酸500mL(以pH1.2的盐酸为例,其他三种介质均同),注入溶出杯,加热使温度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为100r/min,将已精密称量的阿司匹林原料药或晶型III8g置于转篮内,立即启动旋转并开始计时;分别在1min、5min、15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180min、240min时取样,每次取样1mL,经0.45μm的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0.5mL,在每次取样后,立即向溶出杯中添补1mL相应的溶出介质。每种晶型在每种溶出介质中平行测定三次。采用双波长法测定阿司匹林与水杨酸的吸收值,计算A差值,排除水杨酸的干扰,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不同时间点阿司匹林的浓度,绘制阿司匹林原料药与晶型III的体外累计释放曲线图,结果见图5-图8,可以看出在四种溶出介质中晶型III比原料药在60min内表现出较高的溶出度(晶型III的溶出度为65~100%);晶型III在四种溶出介质中,15~60min内的累计释放浓度显著高于原料药(P<0.05);即晶型III比原料药具有较快的溶出速率及较高的溶出度。
阿司匹林晶型III的体内药效测定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30~150g。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抗炎实验
阿司匹林晶型III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
1)取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溶剂组、原料药组、晶型III组),每组10只。
2)临用前,将药物用0.4%黄原胶溶液制备成混悬液,给药剂量为100mg/kg,按照药液浓度换算成0.2mL/10g进行灌胃给药:对照组不给药;溶剂组:给予0.4%黄原胶溶液;原料药组:给予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混悬液;晶型III组:给予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晶型III混悬液。
3)给药1h后,各组小鼠右耳涂20μL二甲苯致炎,1h后,迅速脱颈椎处死,沿耳廓边缘剪下双耳,用直径9mm的打孔器,在相同部位冲下耳片,用分析天平称量,记录耳片的重量。
4)计算肿胀度,用肿胀度作为评价指标:肿胀度=右耳重量-左耳重量。
5)结果绘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见表2,可以看出阿司匹林晶型III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部肿胀(与对照组相比P<0.01);并且阿司匹林晶型III的效果优于阿司 匹林原料药(P<0.01);即在治疗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症方面,阿司匹林晶型III疗效优于原料药。
表2 阿司匹林晶型III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作用(n=1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原料药组比较#P<0.05,##P<0.01
阿司匹林晶型III抑制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实验
1)取32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溶剂组、原料药组、晶型III组),每组8只,测量大鼠右后足的初始容积,即大鼠在正常状态下的足容积。
2)临用前,将药物用0.4%黄原胶溶液制备成混悬液,给药剂量为100mg/kg,按照药液浓度换算成2mL/100g进行灌胃给药:对照组不给药;溶剂组:给予0.4%黄原胶溶液;原料药组:给予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混悬液;晶型III组:给予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晶型III混悬液。
4)给药后0.5h,各组大鼠右后足注射1%角叉菜胶致炎。
5)致炎后0.5h、1h、2h、3h、4h、6h时分别测定大鼠右后足容积;
6)计算肿胀度,以肿胀度作为评价指标:肿胀度=(不同时间点的足容积-初始足容积)/初始足容积×100%。
7)结果绘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给药后1~6h,阿司匹林晶型III可显著抑制由角叉菜引起的大鼠足肿胀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0.01);阿司匹林晶型III在1~4h的效果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原料药(与原料药组相比P<0.01或P<0.05)即阿司匹林晶型III在治疗角叉菜致大鼠足部炎症方面的疗效比原料药更佳。
表3 阿司匹林晶型III抑制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作用(n=8)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原料药组比较#P<0.05,##P<0.01
(2)镇痛实验
阿司匹林晶型III抑制热板致小鼠疼痛实验
1)设置热板温度为55℃,使温度恒定于55±0.5℃时,试验即可开始进行;
2)取80只昆明种雌性小鼠,首先测定小鼠的正常痛反应(抬后足并回头或舔后足)时间,即基础痛阈,共测3次,时间间隔为10min,以平均时间在5~30s内的小鼠为合格小鼠,选择40只合格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溶剂组、原料药组、晶型III组),每组10只。
2)临用前,将药物用0.4%黄原胶溶液制备成混悬液,给药剂量为100mg/kg,按照药液浓度换算成0.2mL/10g进行灌胃给药:对照组不给药;溶剂组:给予0.4%黄原胶溶液;原料药组:给予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混悬液;晶型III组:给予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晶型III混悬液。
4)给药后,测定小鼠在0.5h、1h、1.5h、2h、2.5h、3h、3.5h、4h的痛反应时间,如小鼠在烧杯中60s无反应,则按60s计算。
5)计算痛阈提高率,以痛阈提高率作为评价指标:痛阈提高率=(给药后痛反应时间-给药前痛反应时间)/给药前痛反应时间×100%。
6)结果绘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见图9,可以看出在给药后1~4h,阿司匹林晶型III可显著改善热板致小鼠疼痛反应(与对照组相比P<0.01);阿司匹林晶型III在1.5、2、2.5h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原料药(与原料药组比P<0.05)即晶型III在治疗热板致小鼠疼痛方面的疗效比原料药更好。
阿司匹林晶型III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
1)预试验,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只,观察15min内小鼠扭体(腹部内陷、 躯干与后肢伸张)次数,挑选扭体次数在30次左右的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
2)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溶剂组、原料药组、晶型III组),每组10只。
3)临用前,将药物用0.4%黄原胶溶液制备成混悬液,给药剂量为100mg/kg,按照药液浓度换算成0.2mL/10g进行灌胃给药:对照组不给药;溶剂组:给予0.4%黄原胶溶液;原料药组:给予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混悬液;晶型III组:给予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晶型III混悬液。
4)给药后1h,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只,观察15min内小鼠扭体次数,以扭体次数作为评价指标。
5)结果绘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见表4,可以看出阿司匹林晶型III能显著改善醋酸引起的小鼠腹部疼痛反应(与对照组相比P<0.01);阿司匹林晶型III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原料药(与原料药组相比P<0.01)即阿司匹林晶型III在治疗醋酸致小鼠疼痛方面的疗效比原料药更好。
表4 阿司匹林晶型III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作用(n=1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原料药组比较#P<0.05,##P<0.01
本发明所用的阿司匹林原料药是目前经典的药用阿司匹林晶型I,粉末衍射图见图10所示,表现出晶型I的特征衍射峰。
阿司匹林晶型III的稳定性
将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晶型III于常温下封存半年后,再次进行了物理表征分析,分析结果保持不变,说明阿司匹林晶型III的稳定性良好。
由于阿司匹林晶型III在体外具有较快的释放特性,影响其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进程,进而在生物体内表现出较高的药效和较长的药效作用时间,因此,利用阿司匹林晶型III固体物质作为活性成分,可制备开发出药物及其组合物并在解热、镇痛、抗炎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临床应用,从而达到提高药物临床疗效的作用。

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5116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1.19 CN 104151163 A (21)申请号 201410333561.3 (22)申请日 2014.07.14 C07C 69/157(2006.01) C07C 67/52(2006.01) A61K 31/616(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9/00(2006.01) (71)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 28 号 (72)发明人 林蓉 张继业 李亚楠 王维蓉 杨广德 曾爱国 边晓丽 丁书江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

2、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1200 代理人 陆万寿 (54) 发明名称 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 法和应用, 将阿司匹林原料药溶于无水乙醇中, 然 后于 75 85水浴中回流, 回流后加入 1 3 倍体积的 4蒸馏水, 然后于 0 15静置结晶, 常温下真空干燥 7 9h, 晶型的 X 射线粉末衍射 图约在 2 15.5、 23.3、 23.4、 27.1和 31.4处表现出特征峰, 本发明方法简易、 环保, 尤其是选用乙醇为结晶溶剂, 安全且易分离, 适用 于工业化大生产, 晶型在体外溶出试验中具有快 速释放特性, 在动物体内具。

3、有起效快、 药效高、 作 用持久的优势, 可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制备开发固 体制剂及其药物组合物, 在解热、 镇痛、 抗炎及防 治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51163 A CN 104151163 A 1/1 页 2 1. 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 其特征在于 : 该晶型的 X 射线粉末衍射图在 2 15.54、 23.35、 23.42、 27.09和 31.40处表现出特征峰。 2. 。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晶型的吸热转变温度 为 139 141。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晶型的红外吸收光谱 在 3421cm-1、 3020cm-1、 2999cm-1、 2962cm-1、 2871cm-1、 1753cm-1、 1693cm-1、 1604cm-1、 1576cm-1、 1458cm-1、 1420cm-1、 1371cm-1、 1308cm-1、 1221cm-1、 1188cm-1、 918cm-1、 756cm-1、 706cm-1、 600cm-1、 544cm-1和 515cm。

5、-1处表现出特征吸收峰。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晶型的拉曼光谱在 3096cm-1、 3081cm-1、 2945cm-1、 1754cm-1、 1640cm-1、 1631cm-1、 1624cm-1、 1609cm-1、 1296cm-1、 1262cm-1、 1194cm-1、 1049cm-1、 788cm-1、 754cm-1、 554cm-1和 428cm-1处表现出特征吸收峰。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晶型在体外溶出试验 中 60min 的溶出度达 65 100。 6. 根据权利要求 1。

6、 所述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晶型口服用药后 1 小 时开始起效, 口服用药后 2 小时达到最大药效, 药效维持时间为 1 4h。 7.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 1 所述阿司匹林的晶型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以下步骤 : 将 10g 阿司匹林原料药加入 30 80mL 无水乙醇中, 然后于 75 85水浴中回流 2 3h 得回流液, 向回流液中加入 1 3 倍回流液体积的 4蒸馏水, 然后于 0 15静置结 晶, 通过抽滤将结晶得到的固体物质分离, 然后将所述固体物质于常温下真空干燥。 8. 一种如权利要求 1 所述阿司匹林的晶型在制备用于解热、 镇痛、 抗炎或预防心脑血 。

7、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51163 A 2 1/8 页 3 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产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阿司匹林的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 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阿司匹林 ( 乙酰水杨酸 ), 系统化学命名为 : 2- 乙酰氧基苯甲酸, 结构式如式 1 所 示。阿司匹林于 1898 年上市, 是经典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近年来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 聚的作用, 被国内外医学指南广泛推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0003 0004 通过专利检索发现, 在中国专利CN86102837A记。

8、载弗雷德.P.杜卡特曼发明的 “乙 酰水杨酸钠稳定结晶体的制备” , 其中涉及一种阿司匹林钠的片状结晶的制备方法 ; 中国专 利CN101977888A记载托德.F.奥沃凯泰斯发明的 “室温下稳定的非结晶阿司匹林” , 涉及发 现阿司匹林的非晶型的固体存在状态及制备方法 ; 中国专利 CN103613500A 记载山东新华 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明的 “阿司匹林细结晶的制备方法” , 涉及一种制备阿司匹林细结晶的 方法。 0005 经检索未发现关于阿司匹林新晶型发现方面的中文文献记载 ; 进一步检索外文 发现有关阿司匹林存在 2 种晶型的资料, 拜耳的阿司匹林原研药及国内的阿司匹林原料 药和制剂所。

9、涉及的都是阿司匹林已知的晶型 I ; 在 Science(1968,76:160) 和 J.PHarm. PHarmacol.Lett.(1969,21:701-702) 上的两篇文章最早揭示阿司匹林存在晶型 II, 并 且通过测试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血药浓度, 发现晶型 II 比以往药用的晶型 I 血药浓度高 出 70。随后大量的学者对阿司匹林的晶型 II 进行研究, 如 Bundgaard,H.J.PHarm. PHarmacol.,1974,26,535-540 ; Braga,D ; A.D.Bond,R.Boese and G.R.Desiraju,Angew. Chem.,Int.Ed。

10、.,2007,46,615. ; Grepioni,F. ; Maini,L.Chem.Commun.,2010,46,6232-6242 等。但上述文献给出阿司匹林晶型 II 特征信息并不统一, 且制备方法繁琐、 晶型稳定性不 好, 在常温下很快转晶变成晶型 I ; 2012 年 Partha Pratim Bag 和 C.Malla Reddy 发表在 晶型生长与设计 上的一篇快讯 (Cryst.Growth Des.2012,12,2740-2743) 才明确给出晶 说 明 书 CN 104151163 A 3 2/8 页 4 型II的熔点及XRD信息, 制备方法为快速蒸发法, 结晶溶剂。

11、是乙醚或二氯甲烷, 但是该法所 涉及的结晶溶剂毒性很大, 并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阿司匹林晶型 II, 所以晶型 II 的药用受 到很大限制。 因此, 研究药效更佳的阿司匹林新晶型及发明一种简易、 环保并且适宜工业化 生产的制备方法, 对制药行业意义重大。 0006 众所周知, 结晶溶剂不同或结晶方法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晶型, 不同晶型之间可能 存在较大的理化性质与药效差异。目前, 无相关文献报道阿司匹林多晶型体外溶出及体内 药效的研究。 鉴于阿司匹林的市场应用前景, 研究阿司匹林的新晶型及环保、 简易的制备方 法, 并深入地探究多晶型之间的溶出行为及药效差异, 明确不同阿司匹林晶型的理化性质、 药物。

12、制剂性能的异同, 可为制药行业提供优势药用晶型的原料药及生产工艺。采用优势晶 型的阿司匹林原料药不仅可以提高药效, 并且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8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 0009 一种阿司匹林的晶型 ( 晶型 III), 该晶型的 X 射线粉末衍射图约在 2 15.54 (15.5 )、 23.35 (23.3 )、 23.42 (23.4 )、 27.09 (27.1 ) 和 31.40 (31.4 ) 处表现出特征峰。 0010 所述晶型 X 射线粉末衍射图在 2 为 10。

13、 50范围内的具体衍射峰位置及相对 强度如表 1 所示 : 0011 表 1 阿司匹林晶型 III2 在 10 50范围内的 XRD 峰值 0012 0013 所述晶型的吸热转变温度为 139 141。 0014 所述晶型的红外吸收光谱约在 3487cm-1、 3462cm-1、 3446cm-1、 3431cm-1、 3421cm-1、 3057cm-1、 3020cm-1、 2999cm-1、 2962cm-1、 2943cm-1、 2891cm-1、 2871cm-1、 2835cm-1、 2698cm-1、 2669cm-1、 2588cm-1、 2548cm-1、 2361cm-1、。

14、 1753cm-1、 1693cm-1、 1654cm-1、 1604cm-1、 1576cm-1、 1558cm-1、 1541cm-1、 1533cm-1、 1522cm-1、 1516cm-1、 1483cm-1、 1458cm-1、 1435cm-1、 1420cm-1、 1371cm-1、 1308cm-1、 1256cm-1、 1221cm-1、 1188cm-1、 1136cm-1、 1095cm-1、 1013cm-1、 970cm-1、 918cm-1、 885cm-1、 841cm-1、 804cm-1、 791cm-1、 756cm-1、 706cm-1、 667cm-1。

15、、 644cm-1、 600cm-1、 563cm-1、 544cm-1、 515cm-1、 424cm-1处 有 吸 收 峰,其 中 在 3421cm-1、 3020cm-1、 2999cm-1、 2962cm-1、 2871cm-1、 1753cm-1、 1693cm-1、 1604cm-1、 1576cm-1、 1458cm-1、 1420cm-1、 1371cm-1、 1308cm-1、 1221cm-1、 1188cm-1、 918cm-1、 756cm-1、 706cm-1、 600cm-1、 544cm-1和 515cm-1处表现出 说 明 书 CN 104151163 A 4 。

16、3/8 页 5 特征吸收峰。 0015 所 述 晶 型 的 拉 曼 光 谱 约 在 3096cm-1、 3081cm-1、 3071cm-1、 3063cm-1、 2945cm-1、 1754cm-1、 1640cm-1、 1631cm-1、 1624cm-1、 1609cm-1、 1444cm-1、 1431cm-1、 1429cm-1、 1376cm-1、 1373cm-1、 1370cm-1、 1296cm-1、 1271cm-1、 1262cm-1、 1227cm-1、 1194cm-1、 1165cm-1、 1049cm-1、 1036cm-1、 1018cm-1、 788cm-1、。

17、 754cm-1、 708cm-1、 644cm-1、 641cm-1、 554cm-1、 428cm-1、 326cm-1、 294cm-1、 264cm-1、 268cm-1、 173cm-1处有吸收峰存在, 其中在 3096cm-1、 3081cm-1、 2945cm-1、 1754cm-1、 1640cm-1、 1631cm-1、 1624cm-1、 1609cm-1、 1296cm-1、 1262cm-1、 1194cm-1、 1049cm-1、 788cm-1、 754cm-1、 554cm-1和 428cm-1处表现出特征吸收峰。 0016 所述晶型溶出特征在于 : 在体外溶出试。

18、验中, 在同一溶出介质中, 与原料药相比, 晶型具有更快的溶出速率、 更高的溶出量, 多种溶出介质中晶型在 60min 的溶出度达 65 100。 0017 所述晶型口服用药后1小时开始起效, 口服用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药效, 药效维持 时间为 1 4h, 与阿司匹林原料药相比在口服用药后 1 4h 内具有明显的药效优势。 0018 制备上述阿司匹林的晶型 ( 晶型 III) 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19 将 10g 阿司匹林原料药加入 30 80mL 无水乙醇中, 然后于 75 85水浴中回 流 2 3h 得回流液, 向回流液中加入 1 3 倍回流液体积的 4蒸馏水, 然后于 0 15。

19、 静置结晶, 通过抽滤将结晶得到的固体物质分离, 然后将所述固体物质于常温下真空 ( 小 于等于 0.02Mpa) 干燥 7 9h。 0020 上述阿司匹林的晶型在制备用于解热、 镇痛、 抗炎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 的应用。上述阿司匹林晶型 ( 晶型 III) 在体内抗炎、 镇痛实验中, 与同剂量的原料药相比 晶型 III 起效时间快、 药效高、 作用时间持久, 适于制备阿司匹林新晶型药物制剂及其组合 物。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 0022 本发明制备得到了一种纯度高、 稳定性好的阿司匹林新晶型 ( 晶型 III), 其晶型 制备方法简易、 环保, 尤其是选用乙醇为结晶溶剂,。

20、 安全且易分离, 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在 体外溶出实验中晶型 III 溶出速率更快, 累计释放浓度显著高于原料药 ; 在动物体内药效 实验中晶型 III 的药效显著优于原料药, 可用于制备阿司匹林的新晶型制剂及其药物组合 物。 附图说明 0023 图 1 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 X 射线粉末衍射图谱 ; 0024 图 2 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 DSC 图谱 ; 0025 图 3 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傅里叶 - 红外图谱 ; 0026 图 4 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拉曼光谱图 ; 0027 图 5 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在 pH1.。

21、2 的盐酸中的累计释放曲线图 ; 0028 图 6 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在 pH4.5 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累计释放曲线 图 ; 0029 图 7 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在 pH6.8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累计释放曲线 图 ; 说 明 书 CN 104151163 A 5 4/8 页 6 0030 图 8 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在水中的累计释放曲线图 ; 0031 图 9 为本发明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在小鼠热板模型的镇痛药效 ; 0032 图 10 为本发明所述阿司匹林原料药 ( 晶型 ) 的 X 射线粉末衍射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

22、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0034 本发明提供一种被命名为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阿司匹林新晶型, 阿司匹林晶型 III 与目前文献报道的两种阿司匹林晶型的固体存在状态不同 ;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阿司匹 林晶型 III 的制备方法, 具有环保、 简易, 且适于工业化大生产的优势 ; 实验表明, 阿司匹林 晶型 III 具有体外释放快速、 药效高且作用时间持久的优势特性。 0035 1.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具体特征描述如下 : 0036 DSC 表征 : 升温速率为 10 /min, 温度范围为 25 170, 吸热转变在 139 141 ; XRD 表征 : Cu-K 辐射 (40kV, 。

23、40mA), 扫描范围 10 50, 衍射图约在 2 15.54、 23.35、 23.42、 27.09和 31.40处表现出特征峰 ; 红外吸收光谱表征 : KBr 压 片,约 在 3421cm-1、 3020cm-1、 2999cm-1、 2962cm-1、 2871cm-1、 1753cm-1、 1693cm-1、 1604cm-1、 1576cm-1、 1458cm-1、 1420cm-1、 1371cm-1、 1308cm-1、 1221cm-1、 1188cm-1、 918cm-1、 756cm-1、 706cm-1、 600cm-1、 544cm-1和 515cm-1处表现出晶。

24、型 III 的特征吸收峰 ; 拉曼光谱表征 : 激光 波长为633nm, 扫描波数范围为1004000cm-1, 约在3096cm-1、 3081cm-1、 2945cm-1、 1754cm-1、 1640cm-1、 1631cm-1、 1624cm-1、 1609cm-1、 1296cm-1、 1262cm-1、 1194cm-1、 1049cm-1、 788cm-1、 754cm-1、 554cm-1和 428cm-1处表现出特征峰。 0037 2.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 0038 将阿司匹林原料药溶于约 3 8 倍体积的无水乙醇 ( 即阿司匹林原料药与无水 乙醇的。

25、重量体积比为 1g/(3 8mL) 中, 置于恒温水浴中, 在温度为 75 85下回流 2 3h, 稍冷却后 ( 防止容器遇冷爆裂 ) 加 1 3 倍体积的 4蒸馏水, 然后于 0 15静置结 晶, 抽滤, 结晶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 于常温、 小于等于 0.02Mpa 下真空干燥 7 9h, 除去残 存溶剂和水分, 收集所得晶型。 本发明制备的晶型III, 溶出速率快, 药效较高, 稳定性好, 是 理想的制药原料, 且制备方法简单环保, 适于工业化大生产。 0039 3.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制剂性能评价如下 : 0040 (1) 体外累计释放度测定 0041 阿司匹林原料药及晶型 III。

26、 分别过 4-6 号筛, 取粉末适量, 按照 2010 版中国药典 溶出度测定的相关方法, 于四种溶出介质 ( 水、 pH1.2 的盐酸溶液、 pH4.5 的醋酸盐缓冲液、 pH6.8 的磷酸盐缓冲液 ) 中, 采用双波长法测定两者的累计释放浓度, 绘制溶出度曲线。测 得阿司匹林晶型 III 较原料药有较快的溶出速率及较高的累计释放度。 0042 (2) 体内药效测定 0043 采用抗炎 ( 小鼠耳肿胀、 大鼠角叉菜实验 ) 及镇痛 ( 小鼠热板实验、 醋酸扭体实 验 ) 模型测定同等剂量下阿司匹林原料药及晶型 III 的药效。体内药效结果表明阿司匹林 晶型 III 在起效时间、 药效持续时间。

27、、 最大效应等方面均优于原料药。 0044 实施例 : 0045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制备 说 明 书 CN 104151163 A 6 5/8 页 7 0046 取 10g 阿司匹林原料药溶于 50mL 的无水乙醇中, 制成阿司匹林的乙醇溶液, 然后 置于 80水浴上回流 2h, 稍冷却后加 2 倍回流液体积的 4蒸馏水, 并于 4静置结晶 2h, 结晶后减压抽滤, 抽滤得到的滤渣转移至培养皿中, 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 于常温、 0.02Mpa 下真空干燥 8h, 收集所得晶体, 称重 (9.0g), 封存。 0047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物理表征分析 0048 通过 X 射线粉末衍。

28、射 (XRD) 分析阿司匹林晶型 III 粉末样本 ( 测定条件 : Cu-K 辐射, 石墨单色衍射, 40kV, 40mA, 扫描范围为 10 50 ; 测试仪器 : 德国 Bruker-axs 公 司 d8advance 型 X 射线衍射仪 )。测定结果显示,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约在 2 15.54、 23.35、 23.42、 27.09和31.40处表现出特征峰。 阿司匹林晶型III的代表性X射线 粉末衍射图见图 1。 0049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 (DSC) 分析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吸热转变特性 ( 测定条 件 : 起始温度为 25, 终止温度为 170, 升温速率为 10 。

29、/min ; 测试仪器 : 瑞士 METTLER TOLEDO 公司 DSC822 型差示扫描量热仪 )。测试结果表明,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特征性吸热 转变约在 139 141。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代表性 DSC 图见图 2。 0050 通过红外 (IR) 吸收光谱分析阿司匹林晶型 III( 测试方法 : KBr 压片法 ; 测试仪 器 : 日本 Shimadzu 公司 FTIR-8400S 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测试结果表明, 阿司匹 林晶型 III 的特征吸收峰约在 3421cm-1、 3020cm-1、 2999cm-1、 2962cm-1、 2871cm-1、 1753。

30、cm-1、 1693cm-1、 1604cm-1、 1576cm-1、 1458cm-1、 1420cm-1、 1371cm-1、 1308cm-1、 1221cm-1、 1188cm-1、 918cm-1、 756cm-1、 706cm-1、 600cm-1、 544cm-1和 515cm-1。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代表性红外光谱 图见图 3。 0051 通过拉曼光谱分析阿司匹林晶型 III( 测试条件 : 激光波长 633nm, 扫描波数范围 为 100 4000cm-1, 17mW ; 测试仪器 : 法国 HORIBA JOBIN YVON 公司 HR800 型激光拉曼光谱 仪 )。测。

31、试结果表明,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特征吸收峰约在 3096cm-1、 3081cm-1、 2945cm-1、 1754cm-1、 1640cm-1、 1631cm-1、 1624cm-1、 1609cm-1、 1296cm-1、 1262cm-1、 1194cm-1、 1049cm-1、 788cm-1、 754cm-1、 554cm-1和 428cm-1。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代表性拉曼光谱图见图 4。 0052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体外释放度测定 0053 通过实施例制备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与阿司匹林原料药预先依次过 4 号、 6 号筛, 取 4-6 号筛的样品, 按照 20。

32、10 版 中国药典 的溶出度测定的方法 ( 转篮法 ) 在四种溶出 体系 (pH1.2 盐酸、 pH4.5 醋酸盐缓冲液、 pH6.8 磷酸盐缓冲液及水 ) 中进行测定。 0054 1) 试验条件 0055 方法 : 转篮法 0056 温度 : 370.5 ; 0057 转速 : 控制浆转速为 1001r/min ; 0058 粒度 : 原料药及晶型 III 均过 4-6 号筛 ; 0059 溶出介质 : pH1.2 盐酸、 pH4.5 醋酸盐缓冲液、 pH6.8 磷酸盐缓冲液及水 ; 0060 2) 样品的收集与测定 0061 量取 pH1.2 的盐酸 500mL( 以 pH1.2 的盐酸为。

33、例, 其他三种介质均同 ), 注入溶出 杯, 加热使温度保持在 370.5 ; 调整转速为 100r/min, 将已精密称量的阿司匹林原料 药或晶型 III8g 置于转篮内, 立即启动旋转并开始计时 ; 分别在 1min、 5min、 15min、 30min、 说 明 书 CN 104151163 A 7 6/8 页 8 45min、 60min、 90min、 120min、 150min、 180min、 240min 时取样, 每次取样 1mL, 经 0.45m 的 微孔滤膜滤过, 取续滤液 0.5mL, 在每次取样后, 立即向溶出杯中添补 1mL 相应的溶出介 质。每种晶型在每种溶出。

34、介质中平行测定三次。采用双波长法测定阿司匹林与水杨酸的 吸收值, 计算 A差值, 排除水杨酸的干扰,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不同时间点阿司匹林的浓度, 绘 制阿司匹林原料药与晶型 III 的体外累计释放曲线图, 结果见图 5- 图 8, 可以看出在四 种溶出介质中晶型 III 比原料药在 60min 内表现出较高的溶出度 ( 晶型 III 的溶出度为 65 100 ) ; 晶型 III 在四种溶出介质中, 15 60min 内的累计释放浓度显著高于原料药 (P0.05) ; 即晶型 III 比原料药具有较快的溶出速率及较高的溶出度。 0062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体内药效测定 0063 实验动物。

35、 : 昆明种小鼠, 体重 18 22g ; SD 大鼠, 雌雄各半, 体重 130 150g。由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0064 (1) 抗炎实验 0065 阿司匹林晶型 III 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 0066 1) 取 40 只雄性昆明种小鼠, 随机分为 4 组 ( 对照组、 溶剂组、 原料药组、 晶型 III 组 ), 每组 10 只。 0067 2) 临用前, 将药物用 0.4黄原胶溶液制备成混悬液, 给药剂量为 100mg/kg, 按 照药液浓度换算成 0.2mL/10g 进行灌胃给药 : 对照组不给药 ; 溶剂组 : 给予 0.4黄原胶溶 液 ; 原料药组 : 。

36、给予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混悬液 ; 晶型 III 组 : 给予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混悬液。 0068 3) 给药 1h 后, 各组小鼠右耳涂 20L 二甲苯致炎, 1h 后, 迅速脱颈椎处死, 沿耳廓 边缘剪下双耳, 用直径 9mm 的打孔器, 在相同部位冲下耳片, 用分析天平称量, 记录耳片的 重量。 0069 4) 计算肿胀度, 用肿胀度作为评价指标 : 肿胀度右耳重量左耳重量。 0070 5)结果绘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见表2, 可以看出阿司匹林晶型III能显著抑制二 甲苯导致的小鼠耳部肿胀 ( 与对照组相比 P0.01) ; 并且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效果优于阿 司匹林原料药。

37、 (P0.01) ; 即在治疗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症方面,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疗效优 于原料药。 0071 表 2 阿司匹林晶型 III 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作用 (n 10) 0072 0073 与对照组比较, *P0.05,*P0.01 ; 与原料药组比较#P0.05,#P0.01 0074 阿司匹林晶型 III 抑制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实验 0075 1)取32只SD大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 溶剂组、 原料药组、 晶型III 说 明 书 CN 104151163 A 8 7/8 页 9 组 ), 每组 8 只, 测量大鼠右后足的初始容积, 即大鼠在正常状态下的足容积。。

38、 0076 2) 临用前, 将药物用 0.4黄原胶溶液制备成混悬液, 给药剂量为 100mg/kg, 按照 药液浓度换算成 2mL/100g 进行灌胃给药 : 对照组不给药 ; 溶剂组 : 给予 0.4黄原胶溶液 ; 原料药组 : 给予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混悬液 ; 晶型 III 组 : 给予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混悬液。 0077 4) 给药后 0.5h, 各组大鼠右后足注射 1角叉菜胶致炎。 0078 5) 致炎后 0.5h、 1h、 2h、 3h、 4h、 6h 时分别测定大鼠右后足容积 ; 0079 6) 计算肿胀度, 以肿胀度作为评价指标 : 肿胀度 ( 不同时间点的足容积初始。

39、 足容积 )/ 初始足容积 100。 0080 7) 结果绘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见表 3, 可以看出给药后 1 6h, 阿司匹林晶型 III 可显著抑制由角叉菜引起的大鼠足肿胀作用 ( 与对照组相比 P0.01) ; 阿司匹林晶型 III 在 1 4h 的效果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原料药 ( 与原料药组相比 P0.01 或 P0.05) 即阿 司匹林晶型 III 在治疗角叉菜致大鼠足部炎症方面的疗效比原料药更佳。 0081 表 3 阿司匹林晶型 III 抑制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作用 (n 8) 0082 0083 与对照组比较, *P0.05,*P0.01 ; 与原料药组比较#P0.05,#P0.0。

40、1 0084 (2) 镇痛实验 0085 阿司匹林晶型 III 抑制热板致小鼠疼痛实验 0086 1) 设置热板温度为 55, 使温度恒定于 550.5时, 试验即可开始进行 ; 0087 2) 取 80 只昆明种雌性小鼠, 首先测定小鼠的正常痛反应 ( 抬后足并回头或舔后 足 ) 时间, 即基础痛阈, 共测 3 次, 时间间隔为 10min, 以平均时间在 5 30s 内的小鼠为合 格小鼠, 选择40只合格小鼠, 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 溶剂组、 原料药组、 晶型III组), 每组 10 只。 0088 2) 临用前, 将药物用 0.4黄原胶溶液制备成混悬液, 给药剂量为 100mg/kg,。

41、 按 照药液浓度换算成 0.2mL/10g 进行灌胃给药 : 对照组不给药 ; 溶剂组 : 给予 0.4黄原胶溶 液 ; 原料药组 : 给予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混悬液 ; 晶型 III 组 : 给予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混悬液。 0089 4) 给药后, 测定小鼠在 0.5h、 1h、 1.5h、 2h、 2.5h、 3h、 3.5h、 4h 的痛反应时间, 如小 鼠在烧杯中 60s 无反应, 则按 60s 计算。 0090 5) 计算痛阈提高率, 以痛阈提高率作为评价指标 : 痛阈提高率 ( 给药后痛反应 说 明 书 CN 104151163 A 9 8/8 页 10 时间给药前痛反应。

42、时间 )/ 给药前痛反应时间 100。 0091 6) 结果绘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见图 9, 可以看出在给药后 1 4h, 阿司匹林晶型 III 可显著改善热板致小鼠疼痛反应 ( 与对照组相比 P0.01) ; 阿司匹林晶型 III 在 1.5、 2、 2.5h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原料药(与原料药组比P0.05)即晶型III在治疗热板致小鼠 疼痛方面的疗效比原料药更好。 0092 阿司匹林晶型 III 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 0093 1) 预试验, 腹腔注射 0.6醋酸溶液, 0.2mL/ 只, 观察 15min 内小鼠扭体 ( 腹部内 陷、 躯干与后肢伸张 ) 次数, 挑选扭体次数在 30。

43、 次左右的昆明种小鼠 40 只, 雌雄各半 ; 0094 2) 随机分为 4 组 ( 对照组、 溶剂组、 原料药组、 晶型 III 组 ), 每组 10 只。 0095 3) 临用前, 将药物用 0.4黄原胶溶液制备成混悬液, 给药剂量为 100mg/kg, 按 照药液浓度换算成 0.2mL/10g 进行灌胃给药 : 对照组不给药 ; 溶剂组 : 给予 0.4黄原胶溶 液 ; 原料药组 : 给予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混悬液 ; 晶型 III 组 : 给予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晶型 III 混悬液。 0096 4) 给药后 1h, 各组小鼠腹腔注射 0.6醋酸溶液, 0.2mL/ 只, 观察 15min 。

44、内小鼠扭 体次数, 以扭体次数作为评价指标。 0097 5) 结果绘表,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见表 4, 可以看出阿司匹林晶型 III 能显著改善 醋酸引起的小鼠腹部疼痛反应 ( 与对照组相比 P0.01) ;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镇痛效果显 著优于原料药 ( 与原料药组相比 P0.01) 即阿司匹林晶型 III 在治疗醋酸致小鼠疼痛方面 的疗效比原料药更好。 0098 表 4 阿司匹林晶型 III 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作用 (n 10) 0099 0100 与对照组比较, *P0.05,*P0.01 ; 与原料药组比较#P0.05,#P0.01 0101 本发明所用的阿司匹林原料药是目前经。

45、典的药用阿司匹林晶型 I, 粉末衍射图见 图 10 所示, 表现出晶型 I 的特征衍射峰。 0102 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稳定性 0103 将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晶型 III 于常温下封存半年后, 再次进行了物理表征分析, 分析结果保持不变, 说明阿司匹林晶型 III 的稳定性良好。 0104 由于阿司匹林晶型 III 在体外具有较快的释放特性, 影响其在生物体内的吸收、 分布、 代谢等进程, 进而在生物体内表现出较高的药效和较长的药效作用时间, 因此, 利用 阿司匹林晶型 III 固体物质作为活性成分, 可制备开发出药物及其组合物并在解热、 镇痛、 抗炎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临床应用, 从而达到提高药物临床疗效的作用。 说 明 书 CN 104151163 A 10 1/5 页 11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51163 A 11 2/5 页 1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51163 A 12 3/5 页 13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51163 A 13 4/5 页 14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51163 A 14 5/5 页 15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51163 A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