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服治疗鼻窦炎、副鼻窦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鼻窦炎是一常见的鼻窦粘膜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累及骨质,而且还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伴发症状,不易引起病人重视,治疗上亦较为困难。
鼻窦炎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临床上根据其病史、鼻腔局部检查、结合鼻窦片等,诊断并不困难。因本病发病率高,影响工作、学习,甚至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不良后果,故应积极防治。对于副鼻窦炎的治疗,西医上多采用抗炎及对症治疗,对鼻息肉、中隔偏曲者以手术为主;但由于患者术后不注意保暖及体质问题,致鼻窦炎复发率较高。
鼻窦炎在中医上属“鼻渊”范畴。《素问.气劂论》曰:“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其病机有实证、虚证之分。治疗上多采用宣通肺窍,清热解毒,补中益气等法。
中国专利号200510022700.1;200710014224.8公开的是以银花、菊花、鱼腥草、茜草、霍香为原料药制成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清热利湿,疏肝解郁,燥湿健脾,芳香通窍之功的中药制剂,通过内服治疗鼻窦炎和副鼻窦炎。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选取原料药材按照重量组份分别是:金银花30份,苍耳子30份,白芷20份,薄荷15份,葛根20份,黄芩15份,细辛3份,辛荑花15份,连翘25份,蒲公英15份,五味子16份,乌梅15份,党参20份,黄芪30份,防风20份,甘草10份,薏苡仁25份,白术20份,石菖蒲20份;
将上述原料药材按照传统制剂工艺制成适合临床内服应用的制剂,其剂型首选散剂、汤剂、口服液制剂。
其中苍耳子、白芷、细辛、辛荑花辛散风邪,芳香通窍;金银花、薄荷、葛根、黄芩、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五味子、乌梅味酸收敛;党参、黄芪、白术温肺补肺,增强患者体质。诸药共用,具有清热利湿,疏肝解郁,燥湿健脾,芳香通窍之功。既可迅速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可增强患者体质,大大降低复发率。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制剂治疗鼻窦炎,临床病例167例,男98例,女69例;年龄12~80岁,平均年龄38.7岁,病程10天~15年,平均病程3.8年;其中上颌窦炎62例,多窦炎49例,鼻中隔偏曲者26例,鼻息肉30例。治愈134例,好转27例,无效6例,有效率95.8%。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制剂,选取原料药材按照重量组份分别是:金银花30份,苍耳子30份,白芷20份,薄荷15份,葛根20份,黄芩15份,细辛3份,辛荑花15份,连翘25份,蒲公英15份,五味子16份,乌梅15份,党参20份,黄芪30份,防风20份,甘草10份,薏苡仁25份,白术20份,石菖蒲20份;
将上述原料药材按照传统制剂工艺制成适合临床内服应用的制剂,其剂型首选散剂、汤剂、口服液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