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16265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9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63848.5

申请日:

2009.08.12

公开号:

CN101623281A

公开日:

2010.01.1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1/495申请公布日:201001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1/495申请日:20090812|||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495; A61P31/10; A61K9/00; A61P17/04; A61K47/18; A61K47/16; A61K47/10

主分类号:

A61K31/495

申请人: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志全; 李 欣

地址:

276005山东省临沂市红旗路20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是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目前真菌感染引起的手足癣的皮肤癣菌病大都采用抗真菌药进行对因治疗,但对瘙痒症状的起效时间较长。本发明提供了盐酸西替利嗪片及其外用制剂在制备治疗对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症状上的用途,具体临床试验表明,与常规的抗真菌药物相比起效时间更短,并且治疗有效率相当。在盐酸西替利嗪的外用制剂中,尤其数盐酸西替利嗪搽剂效果最好。

权利要求书

1: 1、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盐酸西替利嗪是盐酸西替利嗪的外用 制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盐酸西替利嗪的外用制剂为盐酸西替 利嗪的搽剂、软膏剂、气雾剂、喷雾剂或凝胶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盐酸西替利嗪的搽剂含有盐酸西替利 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氯化钠和水,并且所述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的PH为5.0-7.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盐酸西替利嗪的搽剂中盐酸西替利嗪、 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组分的重量比为: 盐酸西替利嗪  0.5-
2: 5 丙三醇        5-40 尿素          1-6 苯扎溴铵      0.02-0.15 氯化钠        0.5-1.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其特征在于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 苯扎溴铵、氯化钠五种组分的重量比为: 盐酸西替利嗪  1 丙三醇        35-40 尿素          1-3 苯扎溴铵      0.08-0.12 氯化钠        0.5-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其特征在于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 苯扎溴铵、氯化钠五种组分的重量比为: 盐酸西替利嗪  1 丙三醇        37.8 尿素          2 苯扎溴铵      0.1 氯化钠        0.9。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菌感染为皮肤真菌感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真菌感染为手癣、足癣、股癣和头 癣。

说明书


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盐酸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组胺药,主要由于治疗过敏引起的瘙痒。盐酸西替利嗪口服制剂(片剂、胶囊等)适用于呼吸系统、皮肤和眼部过敏性疾病,包括常年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皮肤病、寻麻疹、  过敏性鼻炎、眼瘙痒、眼结膜炎和哮喘等。盐酸西替利嗪口服制剂还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皮肤科过敏性疾病。如用于慢性、人工性、寒冷性、迟发压力性、日光性寻麻疹及异位皮炎等的治疗。

    皮肤真菌是能够引起皮肤感染的真菌。这些有机体寄居在角蛋白组织中,并引起真菌感染。例如脚气的皮肤真菌感染的症状是以脚趾间的损害为特征的,这种损害还可能扩展到脚的外侧表面和足底。被感染处最常见的体征和症状是发红、瘙痒和脱皮,并且所述感染是可接触传染的,并可能复发。

    皮肤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念珠菌病,容易引发感染形成手足癣、股癣、头癣等。本病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多见于经常浸于水浆中的工作者、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等,并可出现泛发性念珠菌病。

    皮肤受到了真菌感染,应当正确合理选择药物才能既获得理想的疗效,有经济实用。目前抗真菌药物主要是咪唑类、三唑类、丙烯胺类和多烯类。外用抗真菌药主要包括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环吡酮胺等。

    近几年抗真菌治疗主张联合用药,主要是因为即使是采用新的抗真菌药物,也有20%左右的失败率,如果能够从药物不同作用靶点、药物的不同渗入途径来联合治疗,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疗效,甚至产生满意的协同或相加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并减少耐药性的出现。在具体用药时,可以思考两个方面,一个是作用机制的互补(如咪唑类和丙烯胺类合用等),另一个是外用药与内服药联用。在选用皮肤抗真菌药物,选药原则是:要不易引起过敏;局部无刺激作用,无明显毒性;作用稳定,如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抗菌活性不为组织代谢产物破坏等;抗菌药要有针对性,无积蓄作用,可迅速排出体外等原则。虽然抗真菌药物能够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但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时而剧烈难忍,抗真菌药是从杀灭真菌进而抑制瘙痒症状,这样导致抗真菌药物在起始阶段大都不局备很明显的止痒效果,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的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正如上所述,目前抗真菌感染大都采用联合用药,强调对因治疗,但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比较剧烈,患者难以忍受,单纯给予抗真菌药是从杀灭真菌进而抑制瘙痒症状,这样导致抗真菌药物止痒的起效时间较长,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本发明人通过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症状时,意外的发现,西替利嗪在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手足癣、头癣和股癣方面,相比常用抗真菌药具有起效时间短的优势。

    具体地,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的真菌主要是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的真菌,主要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秕糠状鳞斑癣菌、子囊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念珠菌、犬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和疣状毛癣菌。所述的真菌感染主要是指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手足癣、头癣和股癣等。

    本发明人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有别于传统的盐酸西替利嗪用于皮肤过敏引起的各种皮肤瘙痒。总体上看,本发明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利嗪各种制剂与抗真菌药物在止痒效果上相比,虽然治疗有效率相当,但是起效时间更短。

    本发明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嗪用于制备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主要通过实施例1-3证实了盐酸西替利嗪在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方面的作用。具体地,在实施例1-2中,发明人通过对真菌致足癣、股癣患者进行了疗程治疗。结果发现盐酸西替利嗪对两种类型的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对足癣、股癣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9%、81%,而伊曲康唑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79%,这表明盐酸西替利嗪片对真菌感染患者地止痒有效率与伊曲康唑相当。在起效时间方面,与伊曲康唑治疗组相比,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的起效时间较短,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盐酸西替利嗪的口服制剂片剂可以作为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的有效药物。

    与此同时,在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足癣和股癣瘙痒的有效率方面,盐酸西替利嗪外用制剂治疗组比达克宁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在起效时间方面,盐酸西替利嗪外用制剂治疗组的止痒起效时间显著低于达克宁治疗组的止痒起效时间。这表明盐酸西替利嗪外用制剂可以作为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的有效药物。

    并且盐酸西替利嗪各外用制剂治疗组与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相比在止痒有效率和止痒起效时间上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表明盐酸西替利嗪外用制剂在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方面要比口服制剂盐酸西替利嗪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实施例3中,本发明使用了几种常见的盐酸西替利嗪的外用制剂治疗足癣引起的瘙痒,在治疗有效率和止痒的起效时间两个方面进一步考察并比较盐酸西替利嗪各外用制剂治疗组组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止痒有效率和起效时间上,本发明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与其它盐酸西替利嗪的外用制剂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为优选的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的药物。

    本发明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是经过对盐酸西替利嗪普通搽剂和脂质体搽剂(参见公开号为CN1634063A说明书第9-13页)进行改进而得到的。由于目前存在的盐酸西替利嗪的两种搽剂组织渗透能力差、达靶部位药量有限,影响了其疗效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人根据盐酸西替利嗪的理化性质,优化处方,在实验过程中筛选到更为合适的辅料,发明了一种止痒疗效更为显著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

    本发明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丙三醇作为润湿剂,尿素作为促透剂,苯扎溴铵作为防腐剂,三种物质联用通过皮肤局部吸收给药,有利于皮肤吸收,可以有效提高过敏皮肤的局部药物浓度,而且西替利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达到93%以上,通过皮肤局部吸收的西替利嗪在未进入血液之前,在皮肤组织呈游离状态,更为有效的发挥其止痒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处方中包括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氯化钠和水。本发明对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处方中的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成分的配比进行了筛选。优选地,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中的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成分的重量比为:

    盐酸西替利嗪  0.5-1.5

    丙三醇        5-40

    尿素          1-6

    苯扎溴铵      0.02-0.15

    氯化钠        0.5-1.5。

    进一步优选地,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中的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成分的重量比为:

    盐酸西替利嗪  1

    丙三醇        35-40

    尿素          1-3

    苯扎溴铵  0.08-0.12

    氯化钠    0.5-1.5。

    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由按照上述配比的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组分与一定体积的水(比如100ml)组成。

    进一步优选地,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中的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成分的重量比为: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氯化钠为1∶37.8∶2∶0.1∶0.9。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由按照上述配比的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组分与一定体积的水(比如100ml)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中优选的搽剂处方的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组分的配比可以按照重量配比进行表示。优选地,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中的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组分按照重量的配比为:盐酸西替利嗪0.5-1.5g、丙三醇5-40g、尿素1-6g、苯扎溴铵0.02-0.15g、氯化钠0.5-1.5g。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由按照上述配比的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组分与一定体积的水(比如100ml)组成。再进一步优选地,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中的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组分按照重量的配比为:盐酸西替利嗪1g,丙三醇37.8g,尿素2g,苯扎溴铵0.1g,氯化钠0.9g。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由按照上述配比的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和氯化钠五种组分与一定体积的水(比如100ml)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的PH值为4.0-7.5。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的PH值为5.0-7.0,进一步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的PH值为6.0。

    本发明提供的调节盐酸西替利嗪搽剂PH值的物质为碱性的钾盐、碱性的钠盐、碱性的磷酸盐或者它们的组合。优选地,调节盐酸西替利嗪搽剂PH值的物质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钠或磷酸氢二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地,调节PH值的物质为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再进一步优选地,调节PH值所用到的物质为氢氧化钠。

    本发明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可以按照常规搽剂的制备方法得到。具体地,在常温常压下,先将西替利嗪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加入处方量的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氯化钠,然后用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调节PH值至4.0-7.5,同时加蒸馏水至一定体积(如100ml)。或者是将含有盐酸西替利嗪、丙三醇、尿素、苯扎溴铵或氯化钠的溶液混合而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盐酸西替利嗪对足癣引起的瘙痒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临床表现

    足癣(又称脚气)是临床常见病,多由真菌感染引起,并且再次感染率极高,尤其以夏秋季节多发为特点。足癣虽无生命之忧,但也确实常困扰人们的生活,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足癣。

    1.1 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1.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1.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

    2.临床资料

    本组400例,男220例,女180例,年龄11-50岁,病程2周至3年不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被入选:(1)治疗前两周内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者;(2)治疗前一个月内系统应用皮质固醇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者;(3)有糖尿病或患有其它严重的免疫功能障碍者;(4)不配合本治疗方案者。

    3.方法

    3.1受试药物:

    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具体配制方法按照实施例10,盐酸西替利嗪的含量为2%);

    达克宁软膏(规格:20g/支,硝酸咪康唑的含量为2%,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盐酸西替利嗪片(规格:10mg/片,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伊曲康唑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3.2用法与用量:

    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组:100患者,该组患者分别给予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并一直使用直至治疗完毕,期间不更换剂量和剂型。患者将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涂于患处。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连用2-3个疗程即可。

    达克宁软膏组:100名患者,该组患者将达克宁涂于患处,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病情好转后,需要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盐酸西替利嗪片组:100名患者,该组患者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片)。成年人和7-17岁患者每天口服一次,一次一片(10mg),儿童每天口服半片,一次半片(5mg)。

    伊曲康唑组:100名患者,该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一般为1日100~200mg,顿服,一疗程为3个月。

    3.3不良反应应急处理

    如果使用该产品后,病情加重者或者出现其它皮肤损害者,立即停止用药并就医。

    3.4跟踪观察

    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及时反馈有利于本方案的信息。

    4.结果分析

    4.1标准

    4.1.1有效:使用受试药物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后停止瘙痒,7天之内不复发为有效。

    4.1.2无效:使用受试药物后,瘙痒症状有所减轻,但是继续使用受试药物7天后,瘙痒症状仍无解除为无效。

    4.2数据处理

    4.2.1分别记录各治疗组病例的有效人数、无效人数和起效时间。起效时间为从开始用药到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时的时间。

    4.2.2分别计算各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无效率,以及平均起效时间。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各治疗组有效率的x2检验。若x2>x20.05,1=3.84,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分别比较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组和达克宁软膏组组间差异性、盐酸西替利嗪片与伊曲康唑组组间差异性。在起效时间上,比较各治疗组组间差异性使用t检验。

    4.3结果

    临床结果表明:

    (1)在止痒有效率方面,盐酸西替利嗪片组与伊曲康唑组相当;在止痒的起效时间方面,盐酸西替利嗪片组与伊曲康唑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对三种类型的足癣引起的瘙痒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94%。所有患者使用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后未出现病情加重以及其它不良反应。在止痒有效率方面,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与达克宁软膏相当。但是在止痒的起效时间方面,与达克宁治疗组相比,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2。

    (3)与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相比,盐酸西替利嗪软膏组对足癣瘙痒的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盐酸西替利嗪在治疗足癣瘙痒方面,其外用制剂盐酸西替利嗪要比口服制剂盐酸西替利嗪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具体见表2。

    由此可见,盐酸西替利嗪片及其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可以作为治疗足癣瘙痒的药物使用。

    表1 盐酸西替利嗪片对足癣患者的止痒效果

    注:▲▲与伊曲康唑治疗组相比,p<0.01。

    表2 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及其片剂对足癣瘙痒患者的止痒效果

    注:▲与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相比,p<0.05;

    ▲▲与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相比,p<0.01;

    ■■与达克宁治疗组相比,p<0.01。

    实施例2盐酸西替利嗪对股癣引起的瘙痒的临床疗效观察

    1.方法和步骤:针对股癣患者的临床症状,用盐酸西替利嗪搽剂(按照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代替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和步骤对其进行实施。

    2.临床结果:

    临床结果表明:

    (1)在止痒有效率方面,盐酸西替利嗪片组与伊曲康唑组相当;在止痒的起效时间方面,盐酸西替利嗪片组与伊曲康唑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2)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对股癣引起的瘙痒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92%。所有患者使用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后并未出现病情加重以及其它不良反应。在止痒有效率方面,盐酸西替利嗪搽剂比达克宁软膏有效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在止痒的起效时间方面,与达克宁治疗组相比,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4。

    (3)与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相比,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组对股癣引起的瘙痒的有效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表明盐酸西替利嗪在治疗股癣引起的瘙痒方面,其外用制剂盐酸西替利嗪要比口服制剂盐酸西替利嗪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见表4。

    由此可见,盐酸西替利嗪片及其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可以作为治疗股癣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使用。

    表3 盐酸西替利嗪片对股癣患者的止痒效果

    注:▲▲与伊曲康唑治疗组相比,p<0.01。

    表4 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对股癣瘙痒患者的止痒效果

    注:▲与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相比,p<0.05;

    ▲▲与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相比,p<0.01;

    ■■与达克宁治疗组相比,p<0.01。

    实施例3 盐酸西替利嗪的外用制剂对足癣瘙痒患者的止痒作用研究

    1.临床资料

    足癣瘙痒患者200例,年龄2-70岁,病程2周至3年不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被入选:(1)治疗前两周内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者;(2)治疗前一个月内系统应用皮质固醇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者;(3)有糖尿病或患有其它严重的免疫功能障碍者;(4)不配合本治疗方案者。

    2.分组与给药

    随机分为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组、凝胶剂组、气雾剂组和脂质体搽剂组,每组患者50例,具体给药如下:

    盐酸西替利嗪搽剂组:50例患者,给与盐酸西替利嗪搽剂(具体配制方法按照实施例4);

    盐酸西替利嗪脂质体搽剂组:50例患者,给与盐酸西替利嗪脂质体搽剂(具体配制方法按照实施例9);

    盐酸西替利嗪气雾剂组:50例患者,给与盐酸西替利嗪气雾剂(具体配制方法按照实施例11);

    盐酸西替利嗪凝胶剂组:50例患者,给与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具体配制方法按照实施例12)。

    上述各治疗组给与的盐酸西替利嗪的外用制剂中盐酸西替利嗪的浓度均为10mg/ml。所有治疗组患者使用的该组该组提供的药物,期间不更换剂量和剂型。患者分别将盐酸西替利嗪外用制剂涂于患处。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连用2-3个疗程即可。

    3.数据记录与处理

    3.1标准

    3.1.1有效:使用受试药物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后停止瘙痒,7天之内不复发为有效。

    3.1.2无效:使用受试药物后,瘙痒症状有所减轻,但是继续使用受试药物7天后,瘙痒症状仍无解除为无效。

    3.2数据记录与处理

    3.2.1分别记录各治疗组病例的有效人数、无效人数和起效时间。起效时间为从开始用药到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时的时间。

    3.2.2分别计算各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无效率,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各治疗组有效率的x2检验。若x2>x20.05,1=3.84,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比较盐酸西替利嗪各外用制剂治疗组组组间差异性。在起效时间上,使用t检验,比较各外用制剂治疗组组间差异性

    4.结果

    临床结果表明: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盐酸西替利嗪搽剂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与盐酸西替利嗪凝胶剂组、脂质体搽剂组、气雾剂组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在起效时间方面,沿酸西替利嗪搽剂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最短,与与盐酸西替利嗪凝胶剂组、脂质体搽剂组、气雾剂组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5。

    由此可见,盐酸西替利嗪搽剂为优选的治疗足癣引起的瘙痒的十分有效的药物。

    表5 盐酸西替利嗪外用制剂对足癣瘙痒患者的止痒效果

    ▲与盐酸西替利嗪凝胶剂组相比,p<0.05;

    ★与盐酸西替利嗪气雾剂组相比,p<0.05;

    ■与盐酸西替利嗪脂质体搽剂组相比,p<0.05。

    实施例4盐酸西替利嗪搽剂

    盐酸西替利嗪  10g

    丙三醇        378g

    尿素          20g

    苯扎溴铵      1g

    氯化钠        9g

    加蒸馏水至1000ml,同时适量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

    在常温常压下,称量盐酸西替利嗪10g,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再按照处方中各组分的配比分别加入其中,即丙三醇378g,尿素20g,5%苯扎溴铵溶液20ml(或苯扎溴铵1g),氯化钠9g。最后加蒸馏水至1000ml,充分混匀,同时用适量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0。

    实施例5 盐酸西替利嗪搽剂

    盐酸西替利嗪  0.5g

    丙三醇        5g

    尿素          1g

    苯扎溴铵      0.02g

    氯化钠        0.5g

    加蒸馏水至100ml,同时用适量的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0。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4,最后加蒸馏水至100ml,充分混匀,同时用适量的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0。

    实施例6 盐酸西替利嗪搽剂

    盐酸西替利嗪  1.5g

    丙三醇        40g

    尿素          6g

    苯扎溴铵      0.15g

    氯化钠        1.5g

    加蒸馏水至100ml,同时用适量的10%的碳酸钠溶液调节PH至7.0。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4,最后加蒸馏水至100ml,充分混匀,同时用适量的10%的碳酸钠溶液调节PH至7.0。

    实施例7 盐酸西替利嗪搽剂

    盐酸西替利嗪  10g

    丙三醇        350g

    尿素          10g

    苯扎溴铵      0.8g

    氯化钠        5g

    加蒸馏水至1000ml,同时用适量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5。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4,最后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至1000ml,充分混匀,同时用适量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5。

    实施例8 盐酸西替利嗪搽剂

    盐酸西替利嗪  10g

    丙三醇        400g

    尿素          30g

    苯扎溴铵      1.2g

    氯化钠        15g

    加蒸馏水至1000ml,同时用适量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0。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4,最后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至1000ml,充分混匀,同时用适量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0。

    实施例9 盐酸西替利嗪脂质体搽剂

    盐酸西替利嗪   10g

    卵磷脂         70g

    胆固醇         30g

    十八胺         2g

    维生素E        5g

    磷酸盐缓冲溶液 1000ml

    制备工艺:将处方中的脂溶性膜材卵磷脂、胆固醇、十八胺和维生素E按照处方量溶于适量的氯仿或乙醚等有机溶剂中,以能够完全溶解的最少量为准,然后加入含有处方量盐酸西替利嗪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和有机溶液的比例在1∶3-1∶6之间,用探头型超声仪短暂超声2-5分钟,直至形成稳定的W/O乳剂,在减压条件下将有机溶剂除掉,达到胶态后,另加磷酸盐缓冲溶液在减压下继续蒸发。制得水溶混悬液,即为大单层脂质体,再次短暂超声粉碎,得到较均一的单室脂质体。

    实施例10 盐酸西替利嗪软膏剂

    盐酸西替利嗪 20g

    羧甲基纤维素 50g

    甘油         200g

    尼泊金乙酯   5g

    尿素         10g

    蒸馏水加至1000g

    制备工艺:将50g羧甲基纤维素与200g甘油混匀,然后加入适量热蒸馏水,放置待溶胀成凝胶后,再加入含有西替利嗪、尿素和尼泊金乙酯的水溶液,加水至足量即可。

    实施例11 盐酸西替利嗪的气雾剂

    西替利嗪       10g

    乙醇           20ml

    尿素           30g

    二氯二氟甲烷   150g

    维生素C        7.5g

    无菌蒸馏水加至 1000ml

    制备工艺:将处方量的西替利嗪、尿素、维生素C溶于无菌蒸馏水中,加入乙醇后砂芯漏斗过滤,用无菌蒸馏水加至1000ml,分剂量罐装,封接剂量阀门系统,分别再加压注入二氯二氟甲烷,即得。

    实施例12 盐酸西替利嗪凝胶剂

    盐酸西替利嗪 10g

    甘油         30ml

    月桂氮酮     4g

    卡波姆-940   16g

    用适量的三乙醇胺调节PH至7.0,并加蒸馏水至1000ml,

    制备工艺:取30ml甘油、16g卡波姆-940,4g月桂氮酮置乳钵中研匀,并加适量蒸馏水,慢慢滴加适量的三乙醇胺调节PH至7.0,边加边搅拌,使成凝胶,加入盐酸西替利嗪20g混合均匀,加入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分装即得。

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是盐酸西替利嗪在制备治疗真菌引起的瘙痒的药物中的用途。目前真菌感染引起的手足癣的皮肤癣菌病大都采用抗真菌药进行对因治疗,但对瘙痒症状的起效时间较长。本发明提供了盐酸西替利嗪片及其外用制剂在制备治疗对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症状上的用途,具体临床试验表明,与常规的抗真菌药物相比起效时间更短,并且治疗有效率相当。在盐酸西替利嗪的外用制剂中,尤其数盐酸西替利嗪搽剂效果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