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沼泽地水芹斑枯病的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芹斑枯病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湿地沼泽地水芹斑枯病的防治药剂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
统,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在水资源、调节气候、涵
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
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多湿地周边的沼泽地中含有大量的泥炭,这些泥炭营养丰富,
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植酸等,是种植蔬菜的优良土壤。目前,较常种植的蔬菜为空心菜和
水芹,其中水芹是一种耐寒的多年生匍匐植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高,可生拌和炒食,
具有清热解毒、养精益气、降低血压等功效。在水芹栽培过程中,斑枯病是主要的病害,主
要危害叶片,发病自下而上发展,病斑初为圆形后为不规则形,浅黄色,水渍状,严重时造
成叶片枯萎、脱落,较常采用的防治方法包括:轮作、施足基肥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主要
使用化学药物,但长期使用不仅造成药效的降低,还会影响沼泽地周边的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配比科学、无毒且不影响环境的一种湿地
沼泽地水芹斑枯病的防治药剂。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湿地沼泽地水芹斑枯病的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
而且,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地沼泽地水芹斑枯病的防治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按计量称取丁香、猪苓、黄芩、地黄、葛根、黄连、蛇床子、大蒜、厚朴和侧柏,切
碎后备用;
⑵将各组分在水中煎煮浸提3次,每次过滤后得到的药液掺混;
⑶在药液中加入70%的乙醇浸提48小时,过滤后的上清液回收乙醇,剩余的药液稀释200
倍后即为成品。
本发明中,按计量称取丁香、猪苓、黄芩、地黄、葛根、黄连、蛇床子、大蒜、厚朴和
侧柏,切碎后备用,各组分煎煮浸提后,再用乙醇对过滤后的药液进行浸提,最后得到的浓
缩液用水稀释制得成品。使用时,4~5月时,进行全株预防喷洒,喷洒频率为每天1次,每
隔2天喷洒一次,连续三个周期,7~8月时,进行全株治疗喷洒,喷洒频率为每天2次,每
隔1天喷洒一次,连续两个周期,能够有效的预防斑枯病的发病,而且在发病时能有效的治
愈发病的植株,避免大面积爆发性感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
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湿地沼泽地水芹斑枯病的防治药剂,本发明的创新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
下组分:
更优选的方案是: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
上述湿地沼泽地水芹斑枯病的防治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按计量称取丁香、猪苓、黄芩、地黄、葛根、黄连、蛇床子、大蒜、厚朴和侧柏,切
碎后备用;
⑵将各组分在水中煎煮浸提3次,每次过滤后得到的药液掺混;
⑶在药液中加入70%的乙醇浸提48小时,过滤后的上清液回收乙醇,剩余的药液稀释200
倍后即为成品。
本发明中,按计量称取丁香、猪苓、黄芩、地黄、葛根、黄连、蛇床子、大蒜、厚朴和
侧柏,切碎后备用,各组分煎煮浸提后,再用乙醇对过滤后的药液进行浸提,最后得到的浓
缩液用水稀释制得成品。使用时,4~5月时,进行全株预防喷洒,喷洒频率为每天1次,每
隔2天喷洒一次,连续三个周期,7~8月时,进行全株治疗喷洒,喷洒频率为每天2次,每
隔1天喷洒一次,连续两个周期,能够有效的预防斑枯病的发病,而且在发病时能有效的治
愈发病的植株,避免大面积爆发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