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向伞。
背景技术
伞作为常用的遮雨避阳的工具被广泛运用,传动的伞在收伞状态下,伞布的朝向
把手的方向收拢,导致直骨伞的开合幅度较大,不利于在狭小空间进行伞的展开和闭合,不
管是长柄伞、短柄伞还是折叠伞,通常都是由一个伞面构成,依靠伞骨将伞面撑开。另外,在
雨水天气伞布会附着大料雨水,在收伞后伞布的积水会滴落下来,打湿底板或者其他用品。
同时,雨天上下车时,人们通常需要打开比较大的车门才能将伞打开,而打开过大的车门往
往容易导致雨水过多的落入车中,使车内容易进水,并且撑开的伞和车门的位置关系会导
致人上下车过程中,无法将伞保持撑在头顶直到上下车结束,容易被雨淋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反向伞。通
过反向收起雨伞,便于上下车开车门时使用,同时,裸露的伞面不会沾湿接触道德物品的反
向伞。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反向伞,包括:中棒;上巢,固定
设置在所述中棒的上端部;下巢,活动套设在所述中棒上,包括第一巢体和第二巢体;伞骨,
包括多组主骨、多组支骨和多组拉杆组件,所述主骨、所述支骨和所述拉杆一一对应;所述
支骨的两端分别和所述上巢和所述主骨相铰接;所述主骨和所述第一巢体相铰接;所述拉
杆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巢体和所述主骨之间;伞布,包括上伞布和下伞布,所述上伞布和所
述下伞布分别覆设在所述伞骨的上下两侧。
在本发明提供的反向伞中,所述主骨包括第一主骨架和第二主骨架;所述第一主
骨架和所述第二主骨架相铆接,所述支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骨架和所述第二主骨架的铆
接处相铰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反向伞中,所述主骨还包括辅助骨架,所述辅助骨架的一端与所
述第一主骨架和所述第二主骨架的铆接处相铆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巢体相铰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反向伞中,所述支骨、所述第一主骨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主骨架
的长度相等。
在本发明提供的反向伞中,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拉杆和滑套,所述滑套套设在所述
第二主骨架上,并可沿所述第二主骨架滑动;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二巢体和所述
滑套相铰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反向伞中,所述反向伞还包括防风骨架44,所述防风骨架44的一
端与所述第一主骨架和所述第二主骨架的铆接处相铆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二主骨架的延伸
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提供的反向伞中,所述上伞布包括防风伞布和主伞布,所述下伞布上开
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防风孔;所述主伞布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主骨架和所述第二主骨架的
铆接处相系接,所述主伞布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二主骨架延伸出的端部相系接;所述防风伞
布的中心固定在所述中棒的端部,所述防风伞布的边缘与所述防风骨架44延伸出的端部相
系接;所述防风孔在所述下伞布上呈圆周分布。
在本发明提供的反向伞中,所述下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巢体和所述第二巢体
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巢体和所述第二巢体相抵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反向伞中,所述中棒上段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巢保持开伞状态的
第一制动机构,所述中棒下端设置有用于是所述下巢保持收伞状态的第二制动机构;所述
第二巢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制动机构和第二制动机构均适配的限位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反向伞中,所述主骨、支骨、拉杆和防风骨架的材料为弹性树脂
和/或弹性金属和/或金属合金。
实施本发明中的反向伞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结构简单,开收伞平顺,反向开伞,雨天上下车使用方便,与雨接触面反向折收,不
容易沾湿收伞后的接触物。同时还可以起到防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中反向伞的一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显示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元件标号说明:
1 中棒
2 上巢
3 下巢
4 伞骨
31 第一巢体
32 第二巢体
33 弹簧
41 主骨
42 支骨
43 拉杆组件
44 防风骨架44
411 第一主骨架
412 第二主骨架
413 辅助骨架
431 拉杆
432 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
“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
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3所示,图1显示为本发明中反向伞的一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
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显示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向伞,包
括:中棒1;上巢2,固定设置在中棒1的上端部;下巢3,活动套设在中棒1上,包括第一巢体31
和第二巢体32;伞骨4,包括多组主骨41、多组支骨42和多组拉杆组件43,主骨41、支骨42和
拉杆431一一对应;支骨42的两端分别和上巢2和主骨41相铰接;主骨41和第一巢体31相铰
接;拉杆组件43连接在第二巢体32和主骨41之间;伞布,包括上伞布和下伞布,上伞布和下
伞布分别覆设在伞骨4的上下两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中棒1的底部设置有把手,把手
的形状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弯钩的形状如拐杖状,也可以是套设再中棒1底部的类似圆柱筒
状的把手。上巢2固定在中棒1的顶部或者接近顶部的地方,不需要移动。下巢3套设在中棒1
上,可沿中棒1上下滑动,进而带动伞骨4进行开伞和闭伞的动作。多个主骨41圆周且均匀分
布在第一巢体31上并沿径向延伸。多个支骨42圆周且均匀分布在上巢2上并沿径向延伸。多
个拉杆431圆周且均匀分布在第二巢体32上并沿径向延伸。开伞时,向上推动第二巢体32,
第二巢体32带动第一巢体31向上运动,拉杆431带动主骨41的端部向下运行,第一巢体31带
动主骨41的尾部向上运行,以支骨42与主骨41的铰接处为支点转动,形成主骨41打开的状
态,从而撑开伞布,从而实现开伞,通常第一巢体31到达或接近到达上巢2时,伞达到完全打
开的状态。闭伞时,向下拉动第二巢体32,第二巢体32带动第一巢体31向下运动,支骨42拉
动主骨41向中棒1运动,主骨41的端部向中棒1的端部靠拢,到主骨41的端部到达或者接近
到达中棒1的端部时,伞达到闭伞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骨41包括第一主骨41架411和第二主骨41架412;第一
主骨41架411和第二主骨41架412相铆接,支骨42的一端与第一主骨41架411和第二主骨41
架412的铆接处相铰接。在本发明中,主骨41可以是一根具有弹性和韧性的材料构成,本实
施例中为了保证整个主骨41的强度,采用了第一主骨41架411和第二主骨41架412两部分铆
接组成整个主骨41。支骨42与第一主骨41架411和第二主骨41架412的铆接处或铆接处的附
近相铰接,可以用于在开伞时限制主骨41的转动以及在收伞时拉动第一主骨41架411进而
带动第二主骨41架412向中棒1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骨41还包括辅助骨架413,辅助骨架413的一端与第一
主骨41架411和第二主骨41架412的铆接处相铆接,另一端与第一巢体31相铰接。辅助骨架
413用于增加主骨41的强度,保证伞的强度,也可以在有强气流时保证伞的稳定,不会被吹
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支骨42、第一主骨41架411的长度和第二主骨41架412的
长度相等。当支骨42、第一主骨41架411和第二主骨41架412长度相等时,一方面可以在使支
骨42拉动第一主骨41架411开伞时能够完全和第一主骨41架411重叠,保证主骨41完全打
开,使得开伞效果最佳;另一方面可以在收伞后使得主骨41的外端和中棒1的上端处于想接
近的位置,美观大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拉杆组件43包括拉杆431和滑套432,滑套432套设在第二
主骨41架412上,并可沿第二主骨41架412滑动;拉杆431的两端分别和第二巢体32和滑套
432相铰接。拉杆431在开伞时起到对主骨41进行拉弯的作用。开伞时滑套432沿第二主骨41
向主骨41的端部滑动,同时拉弯主骨41,使伞面呈现出一曲面,能够更好的遮挡风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向伞还包括防风骨架44,防风骨架44的一端与第一主
骨41架411和第二主骨41架412的铆接处相铆接,另一端沿第二主骨41架412的延伸方向延
伸。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防风骨架44包括防风骨(图未示)和防风骨包头(图未示),
防风骨包头为槽型冲压件,槽的两侧壁开设有安装孔,防风骨包头覆设在第一主骨41架411
和第二主骨41架412的铆接处,在通过安装孔同第一主骨41架411和第二主骨41架412的铆
接处相铆接。防风骨使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弹性材料构成,在开伞状态下,如有风吹起,防风
骨被风吹的翘起,风从防风骨架44的翘起端漏出,待风停止后,防风骨回弹,防风骨架44随
即恢复原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伞布包括防风伞布(图未示)和主伞布(图未示),下伞
布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防风孔(图未示);主伞布的内边缘与第一主骨41架411和第二
主骨41架412的铆接处相系接,主伞布的外边缘与第二主骨41架412延伸出的端部相系接;
防风伞布的中心固定在中棒1的端部,防风伞布的边缘与防风骨架44延伸出的端部相系接;
防风孔在下伞布上呈圆周分布。在防风伞布和主伞布安装完成后,防风伞布的外边缘覆设
在主伞布的外边缘和内边缘之间,在防风伞布吹起时,防风伞布的外边缘同样位于在主伞
布的外边缘和内边缘之间。既可以在有风时使得风能通过,又能保证雨水不会漏进来。此
外,如防风孔直接采用镂空的通孔,则需要在防风孔的圆周进行加强,防止防风孔损坏进而
损坏下伞布。防风孔也可以是网孔,即可保证下伞布的完整性,也可以在有风时保证风的有
效通过。在起风时,风通过防风孔进入上伞布和下伞布之间,然后将防风伞布吹起,从防风
伞布与主伞布之间的空隙处吹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下巢3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巢体31和第二巢体32之间的弹
簧33,弹簧33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巢体31和第二巢体32相抵接。在使用时,在第一巢体31和第
二巢体32之间设置弹簧33,可以在开伞时自动摊开第一巢体31,实现自动开伞,方便了用户
的使用,增加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中棒1上段设置有用于使下巢3保持开伞状态的第一制动
机构(图未示),中棒1下端设置有用于是下巢3保持收伞状态的第二制动机构(图未示);第
二巢体32上设置有与第一制动机构和第二制动机构均适配的限位件(图未示)。在开伞时,
第一制动机构与限位件相适配,限制住下巢3的位置,进而保持开伞状态。在闭伞时,第二制
动机构与限位件相适配,限制住下巢3的位置,进而保持闭伞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骨41、支骨42、拉杆431和防风骨架44的材料为弹性树
脂和/或弹性金属和/或金属合金。例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反向伞,结构简单,开收伞平顺,反向开伞,雨天上下车使用方便,与
雨接触面反向折收,不容易沾湿收伞后的接触物。同时还可以起到防风的效果。具有很高的
商业利用和推广的价值。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
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
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