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149359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93482.2

申请日:

2016.08.18

公开号:

CN106359700A

公开日:

2017.02.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14申请日:20160818|||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14; A61K36/8998; A61P1/02; A61P31/04

主分类号:

A23F3/14

申请人:

宿松县众创茶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发明人:

吴兆得

地址:

246500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柳坪乡柳坪村风古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代理人:

程笃庆;黄乐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茶叶80‑120份,黄连2‑4份,淡竹叶6‑8份,金银花10‑12份,山楂6‑8份,麦芽5‑7份,陈皮2‑4份,紫苏5‑7份,佩兰6‑8份,藿香6‑8份,苍术3‑5份,白术3‑5份,大枣2‑4份,茯苓3‑5份,甘草2‑4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各物质相互配合,清热燥湿、理气和胃、健脾,从内部消除口臭原因,并能杀灭口腔有害细菌、消除口腔硫化物,从外部清新口气,消除口臭,并结合茶叶的消除口臭、提高免疫力、提高杀菌力等作用,标本兼治。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茶叶80-120份,
黄连2-4份,淡竹叶6-8份,金银花10-12份,山楂6-8份,麦芽5-7份,陈皮2-4份,紫苏5-7份,
佩兰6-8份,藿香6-8份,苍术3-5份,白术3-5份,大枣2-4份,茯苓3-5份,甘草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特征在于,黄连、淡竹叶、金银花的
重量比为2.5-3.5:6.5-7.5:10.5-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项所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特征在于,山楂、麦芽、陈皮、
紫苏的重量比6.5-7.5:5.5-6.5:2.5-3.5:5.5-6.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特征在于,佩兰、藿香、苍
术、白术、大枣的重量比为6.5-7.5:6.5-7.5:3.5-4.5:3.5-4.5:2.5-3.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
份包括:茶叶90-110份,黄连2.5-3.5份,淡竹叶6.5-7.5份,金银花10.5-11.5份,山楂6.5-
7.5份,麦芽5.5-6.5份,陈皮2.5-3.5份,紫苏5.5-6.5份,佩兰6.5-7.5份,藿香6.5-7.5份,
苍术3.5-4.5份,白术3.5-4.5份,大枣2.5-3.5份,茯苓3.5-4.5份,甘草2.5-3.5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
份包括:茶叶100份,黄连3份,淡竹叶7份,金银花11份,山楂7份,麦芽6份,陈皮3份,紫苏6
份,佩兰7份,藿香7份,苍术4份,白术4份,大枣3份,茯苓4份,甘草3份。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黄连、淡竹叶、金银花、山楂、麦芽、陈皮、紫苏、佩兰、藿香、苍术、白术、大枣、茯
苓、甘草粉碎混匀得到混合物A;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均煎煮1.5-2.5h,合并三次的煎煮液,
升温至40-60℃,减压浓缩7-9h得到浓缩液,其中,每次煎煮用水量相同,混合物A与每次煎
煮用水的重量比为1:20-30;
S2、取茶叶,加热杀青,摊凉后揉捻,将S1中得到的浓缩液均匀喷洒于茶叶上,凉干,升
温至110-12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25-35wt%时,取出茶叶摊平,摊凉6-7h,升温至80-90
℃,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5-7wt%得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在
加热杀青过程中,杀青温度为320-340℃,杀青时间为1-3min。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
茶叶摊平的厚度为3-5cm。

说明书

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口臭就是人口中散发出来的令别人厌烦、使自己尴尬的难闻的口气。它会使人不
敢与人近距离交往,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人际、情感交流,令人十分苦恼。口臭可
分为口源性口臭、非口源性口臭和精神性口臭。而非口源性口臭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
统疾病、内分泌和激素水平、代谢类疾病、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寄生虫病等所引起。

西医认为口臭由多种原因引起口腔内厌氧菌生长、硫化物产生所导致,其治疗以
针对原发病和保持口腔清洁为主。但对脏腑病变引起的口臭难以通过单纯的口腔治疗彻底
消除。

中医认为,口臭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累过度、外感寒湿火热之邪、久病脾虚
或素体虚弱等引起,病理因素多为火热、湿热、寒湿、痰浊、食积、瘀血等,中医认为口臭的病
机主要分为脾胃蕴热、心脾积热、肺热壅盛、肾虚热、劳郁。其中,脾胃蕴热引起的口臭的症
状有:口气秽恶热臭、流涎臭、胃脘腹满闷不适。

目前市场有很多清新口气的产品,但是只能起到暂时性作用,不能根治;茶叶具有
减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胆固醇和血压、防治早老性痴呆、抗压力、抗焦虑、提高
免疫力、提高杀菌力、减肥瘦身、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龋齿、消除口臭
等作用,且茶被人们大量广泛饮用;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缓解、清除口臭的茶叶。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及其
制备方法,本发明各物质相互配合,清热燥湿、理气和胃、健脾,从内部消除口臭原因,并能
杀灭口腔有害细菌、消除口腔硫化物,从外部清新口气,消除口臭,并结合茶叶的消除口臭、
提高免疫力、提高杀菌力等作用,标本兼治。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茶叶80-120
份,黄连2-4份,淡竹叶6-8份,金银花10-12份,山楂6-8份,麦芽5-7份,陈皮2-4份,紫苏5-7
份,佩兰6-8份,藿香6-8份,苍术3-5份,白术3-5份,大枣2-4份,茯苓3-5份,甘草2-4份。

黄连,别名为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王连、灾连、支连等,为毛茛科植物
黄、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入胃、心、肝、大肠经。能泻火,燥湿,解毒,杀
虫。用于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
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黄连还具有杀菌、
消除口腔硫化物的作用。

淡竹叶,别名为竹麦冬、长竹叶、山鸡米、山冬、野麦冬、土麦冬等,为禾本科植物淡
竹叶的茎叶。味甘、淡,性寒;入胃、心、小肠经。能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
淋痛,口舌生疮。

金银花,别名为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忍冬花、鹭鸶花、苏花、金花、金藤花等,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味甘,性寒;入胃、肺经。能清热解毒。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
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金银花还具有杀菌、消除口腔硫化物的作用。

山楂,别名为红果、棠棣、绿梨等,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味
酸、甘,性温;入胃、脾、肝经。能消食积,化滞瘀。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
经,闭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

麦芽,别名为大麦芽、大麦蘖、麦蘖、大麦毛、大麦糵、麦糵等,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
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味甘,性平;入胃、脾经。能消食,和中,下气。用于食积不消,脘腹
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

陈皮,别名为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等,为芸香科植物
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味辛、苦,性温;入肺、脾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
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紫苏,别名为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等,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叶嫩
枝。味辛,性温。能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紫苏还具有杀
菌、消除口腔硫化物的作用。

佩兰,别名为兰草、泽兰、圆梗泽兰、省头草、茴、兰、水香、都梁香、大泽兰、燕尾香、
香水兰、孩儿菊、千金草、女兰等。味辛,性平;入胃、脾经。能清暑,辟秽,化湿,调经。治感受
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佩兰还具有杀菌、消除口腔硫化
物的作用。

藿香,别名为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等,为唇
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味辛,性温;归胃、肺、脾经。能快气,和中,辟秽,祛湿。用于感冒
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苍术,别名为赤术、枪头菜、马蓟、青术、仙术、山精等,为菊科草本植物茅苍术、北
苍术或关苍术的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胃、脾经。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
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白术,别名为于术、冬术、浙术、种术、山蓟等,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味甘、
苦,性温;入胃、脾经。能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用于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
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白术还具有抗氧化、延
缓衰老、抗凝血、降血糖的作用。

大枣,别名为枣、红枣、枣子、干枣等,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
性温;入胃、脾经。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用于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
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赃躁。

茯苓,别名为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茯菟、茯灵等,为多孔菌科
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经。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
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茯苓具有抗菌、抗肿瘤、增强机体
免疫力的作用。

甘草,别名为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甜
草、甜根子、棒草等,为双子叶植物豆科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味甘,
性平;入胃、肺、脾经。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
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

优选地,黄连、淡竹叶、金银花的重量比为2.5-3.5:6.5-7.5:10.5-11.5。

优选地,山楂、麦芽、陈皮、紫苏的重量比6.5-7.5:5.5-6.5:2.5-3.5:5.5-6.5。

优选地,佩兰、藿香、苍术、白术、大枣的重量比为6.5-7.5:6.5-7.5:3.5-4.5:3.5-
4.5:2.5-3.5。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茶叶90-110份,黄连2.5-3.5份,淡竹叶6.5-7.5份,
金银花10.5-11.5份,山楂6.5-7.5份,麦芽5.5-6.5份,陈皮2.5-3.5份,紫苏5.5-6.5份,佩
兰6.5-7.5份,藿香6.5-7.5份,苍术3.5-4.5份,白术3.5-4.5份,大枣2.5-3.5份,茯苓3.5-
4.5份,甘草2.5-3.5份。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茶叶100份,黄连3份,淡竹叶7份,金银花11份,山楂
7份,麦芽6份,陈皮3份,紫苏6份,佩兰7份,藿香7份,苍术4份,白术4份,大枣3份,茯苓4份,
甘草3份。

本发明还提出了上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黄连、淡竹叶、金银花、山楂、麦芽、陈皮、紫苏、佩兰、藿香、苍术、白术、大枣、
茯苓、甘草粉碎混匀得到混合物A;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均煎煮1.5-2.5h,合并三次的煎煮
液,升温至40-60℃,减压浓缩7-9h得到浓缩液,其中,每次煎煮用水量相同,混合物A与每次
煎煮用水的重量比为1:20-30;

S2、取茶叶,加热杀青,摊凉后揉捻,将S1中得到的浓缩液均匀喷洒于茶叶上,凉
干,升温至110-12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25-35wt%时,取出茶叶摊平,摊凉6-7h,升温至
80-9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5-7wt%得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

优选地,在S2中,在加热杀青过程中,杀青温度为320-340℃,杀青时间为1-3min。

优选地,在S2中,茶叶摊平的厚度为3-5cm。

本发明选用黄连、淡竹叶、金银花为君药,清热燥湿、杀灭口腔有害细菌、消除口腔
硫化物;以山楂、麦芽、陈皮、紫苏为臣药,辅助君药进一步杀灭口腔有害细菌、消除口腔硫
化物,并能理气和胃、消食积、化滞瘀、健脾燥湿;以佩兰、藿香、苍术、白术、大枣为佐药,辅
助君药和臣药进一步燥湿、健脾和胃,并且佩兰能消除口腔硫化物;以茯苓、甘草为使药,健
脾宁心、安神疏肝、调和诸药;各物质相互配合,清热燥湿、理气和胃、健脾,从内部消除口臭
原因,并能杀灭口腔有害细菌、消除口腔硫化物,从外部清新口气,消除口臭,并结合茶叶的
消除口臭、提高免疫力、提高杀菌力等作用,标本兼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茶叶100份,黄连3份,淡竹
叶7份,金银花11份,山楂7份,麦芽6份,陈皮3份,紫苏6份,佩兰7份,藿香7份,苍术4份,白术
4份,大枣3份,茯苓4份,甘草3份。

上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黄连、淡竹叶、金银花、山楂、麦芽、陈皮、紫苏、佩兰、藿香、苍术、白术、大枣、
茯苓、甘草粉碎混匀得到混合物A;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均煎煮2h,合并三次的煎煮液,升温
至50℃,减压浓缩8h得到浓缩液,其中,每次煎煮用水量相同,混合物A与每次煎煮用水的重
量比为1:25;

S2、取茶叶,加热杀青,摊凉后揉捻,将S1中得到的浓缩液均匀喷洒于茶叶上,凉
干,升温至11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30wt%时,取出茶叶摊平,摊凉6.5h,升温至85℃,烘
干至茶叶含水量为6wt%得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

实施例2

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茶叶80份,黄连4份,淡竹叶
6份,金银花12份,山楂6份,麦芽7份,陈皮2份,紫苏7份,佩兰6份,藿香8份,苍术3份,白术5
份,大枣2份,茯苓5份,甘草2份。

上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黄连、淡竹叶、金银花、山楂、麦芽、陈皮、紫苏、佩兰、藿香、苍术、白术、大枣、
茯苓、甘草粉碎混匀得到混合物A;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均煎煮2.5h,合并三次的煎煮液,升
温至40℃,减压浓缩9h得到浓缩液,其中,每次煎煮用水量相同,混合物A与每次煎煮用水的
重量比为1:20;

S2、取茶叶,加热至340℃,杀青1min,摊凉后揉捻,将S1中得到的浓缩液均匀喷洒
于茶叶上,凉干,升温至12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25wt%时,取出茶叶摊平,摊平厚度为
5cm,摊凉6h,升温至9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5wt%得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

实施例3

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茶叶120份,黄连2份,淡竹
叶8份,金银花10份,山楂8份,麦芽5份,陈皮4份,紫苏5份,佩兰8份,藿香6份,苍术5份,白术
3份,大枣4份,茯苓3份,甘草4份。

上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黄连、淡竹叶、金银花、山楂、麦芽、陈皮、紫苏、佩兰、藿香、苍术、白术、大枣、
茯苓、甘草粉碎混匀得到混合物A;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均煎煮1.5h,合并三次的煎煮液,升
温至60℃,减压浓缩7h得到浓缩液,其中,每次煎煮用水量相同,混合物A与每次煎煮用水的
重量比为1:30;

S2、取茶叶,加热至320℃,杀青3min,摊凉后揉捻,将S1中得到的浓缩液均匀喷洒
于茶叶上,凉干,升温至11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35wt%时,取出茶叶摊平,摊平厚度为
3cm,摊凉7h,升温至8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7wt%得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

实施例4

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茶叶90份,黄连3.5份,淡竹
叶6.5份,金银花11.5份,山楂6.5份,麦芽6.5份,陈皮2.5份,紫苏6.5份,佩兰6.5份,藿香
7.5份,苍术3.5份,白术4.5份,大枣2.5份,茯苓4.5份,甘草2.5份。

上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黄连、淡竹叶、金银花、山楂、麦芽、陈皮、紫苏、佩兰、藿香、苍术、白术、大枣、
茯苓、甘草粉碎混匀得到混合物A;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均煎煮2.3h,合并三次的煎煮液,升
温至45℃,减压浓缩8.5h得到浓缩液,其中,每次煎煮用水量相同,混合物A与每次煎煮用水
的重量比为1:22;

S2、取茶叶,加热至335℃,杀青1.5min,摊凉后揉捻,将S1中得到的浓缩液均匀喷
洒于茶叶上,凉干,升温至118℃,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27wt%时,取出茶叶摊平,摊平厚度
为4.5cm,摊凉6.3h,升温至88℃,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5.5wt%得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
叶。

实施例5

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茶叶110份,黄连2.5份,淡
竹叶7.5份,金银花10.5份,山楂7.5份,麦芽5.5份,陈皮3.5份,紫苏5.5份,佩兰7.5份,藿香
6.5份,苍术4.5份,白术3.5份,大枣3.5份,茯苓3.5份,甘草3.5份。

上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黄连、淡竹叶、金银花、山楂、麦芽、陈皮、紫苏、佩兰、藿香、苍术、白术、大枣、
茯苓、甘草粉碎混匀得到混合物A;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均煎煮1.7h,合并三次的煎煮液,升
温至55℃,减压浓缩7.5h得到浓缩液,其中,每次煎煮用水量相同,混合物A与每次煎煮用水
的重量比为1:28;

S2、取茶叶,加热至325℃,杀青2.5min,摊凉后揉捻,将S1中得到的浓缩液均匀喷
洒于茶叶上,凉干,升温至112℃,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33wt%时,取出茶叶摊平,摊平厚度
为3.5cm,摊凉6.7h,升温至82℃,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6.5wt%得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
叶。

试验例1

随机选取具有口气秽恶热臭、流涎臭、胃脘腹满闷不适症状确诊为脾胃蕴热口臭
的患者200例,分为5组,每组40人,分别对应用开水冲泡实施例1-5饮用,每天3次,每次3g,
饮用1个月,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消除脾胃蕴热口臭效果好,连续饮用1个月,平均有效
率达97%。

其中,脾胃蕴热口臭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为:1、治愈:症状消失;2、有效:症状明显
缓解;3、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茶叶80120份,黄连24份,淡竹叶68份,金银花1012份,山楂68份,麦芽57份,陈皮24份,紫苏57份,佩兰68份,藿香68份,苍术35份,白术35份,大枣24份,茯苓35份,甘草24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消除脾胃蕴热口臭的茶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各物质相互配合,清热燥湿、理气和胃、健脾,从内部消除口臭原因,并能杀灭口腔有害细菌、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