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额窦炎可分为急性额窦炎和慢性额窦炎。急性额窦炎为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即鼻
窦黏膜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额窦炎未能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当,使黏膜严重破坏,失
去正常功能,可变为慢性炎症。可有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畏寒发热、便秘、失眠、精神萎靡等
症状。
西药治疗额窦炎常常会导致肾脏因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受损,中药通常需要长时间
的熬制,费时间费精力,因此,患者急需一种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药物来治疗额窦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成本低,副作用小且服用方
便的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所述中药
每份包括川穹10-20g;羌活5-15g;当归10-20g;荆芥10-20g;防风5-15g;辛夷10-20g;炒苍
耳子10-20g;白芷5-15g;薄荷10-20g;酒香附15-30g;菊花20-40g;藁本10-20g;京子10-
20g;甘草5-15g。
优选地,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0-15g;羌活10-15g;当归15-20g;荆芥15-20g;防
风5-10g;辛夷10-15g;炒苍耳子15-20g;白芷5-10g;薄荷15-20g;酒香附20-25g;菊花25-
35g;藁本10-15g;京子10-15g;甘草5-10g。
优选地,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5g;羌活10g;当归15g;荆芥15g;防风10g;辛夷
15g;炒苍耳子15g;白芷10g;薄荷15g;酒香附25g;菊花30g;藁本15g;京子15g;甘草10g。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过50-2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用制丸机制成0.3g的药丸;
d、将步骤c所得的药丸晒干或烘干。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10-20丸,温开水送服。
另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过50-2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
优选地,上述两种方法中步骤b还包括将过筛后所得的中药粉混合均匀。
优选地,上述两种方法中步骤b为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
碎,过80-100目筛制成中药粉。
优选地,上述两种方法中还包括将药丸或胶囊入瓶,再用封口机封口待用。
本发明中药物机理如下: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安抚神
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羌活:性温;味辛苦;归膀胱、肾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
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当归:味甘而重,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荆芥:辛温。入肺、肝经。发汗解表,散瘀止血。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
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寒,通鼻窍。
炒苍耳子:辛、苦,温。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白芷: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
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
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酒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
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解毒的作用,用于感
冒风热、发热头昏,肝经有热,目赤多泪,或肝肾阴虚、眼目昏花,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疮疡
肿痛。
藁本:辛,温。散风寒湿邪。治风寒头痛,巅顶病,寒湿腹痛,泄泻,症瘕,疥癣。
京子:辛苦,寒。感冒风热,头痛目赤,牙龈肿痛。
甘草: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缓和剂调补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活血行气、驱风止痛等功效,对额窦炎有很好的疗效,而且
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具有无耐药性、药效持久、安全适合长期服用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0g;羌活5g;当归
10g;荆芥10g;防风5g;辛夷10g;炒苍耳子10g;白芷5g;薄荷10g;酒香附15g;菊花20g;藁本
10g;京子10g;甘草5g。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将过筛后所得的中药粉混合
均匀,过80-1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用制丸机制成0.3g的药丸;
d、将步骤c所得的药丸晒干或烘干,将药丸入瓶,再用封口机封口待用。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10-20丸,温开水送服。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5g;羌活15g;当归
20g;荆芥20g;防风10g;辛夷15g;炒苍耳子20g;白芷10g;薄荷20g;酒香附25g;菊花35g;藁
本15g;京子15g;甘草10g。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将过筛后所得的中药粉混合
均匀,过50-2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将胶囊入瓶,再用封口机封口待
用。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
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5g;羌活10g;当归
15g;荆芥15g;防风10g;辛夷15g;炒苍耳子15g;白芷10g;薄荷15g;酒香附25g;菊花30g;藁
本15g;京子15g;甘草10g。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将过筛后所得的中药粉混合
均匀,过80-1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将胶囊入瓶,再用封口机封口待
用。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
本发明于2010年至2015年临床观察额窦炎50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治愈(症状消失,X线鼻窦摄片无异常)41例,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粘膜充
血肿胀减轻,X线鼻窦摄片明显改善)8例,无效(服药中断)1例。全部病例随访1~5年,治疗
后多年未发者21例.
典型病例:
1、郭某,男,21岁,安阳市人,服药前鼻塞头疼、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服药一个月后
症状消失,服药2个月痊愈。
2、患者刘某,男,36岁,自诉患额窦炎病已3年,服药前鼻塞,鼻中有脓样分泌物烦
躁不安、畏寒发热、便秘、失眠,服药2个月后症状消失,服药3个月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