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148190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17640.8

申请日:

2016.10.21

公开号:

CN106344753A

公开日:

2017.01.2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05申请日:2016102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05; A61P11/02

主分类号:

A61K36/8905

申请人:

代立新

发明人:

代哲尘; 代立新

地址:

456150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白营乡大付庄村2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0‑20g;羌活5‑15g;当归10‑20g;荆芥10‑20g;防风5‑15g;辛夷10‑20g;炒苍耳子10‑20g;白芷5‑15g;薄荷10‑20g;酒香附15‑30g;菊花20‑40g;藁本10‑20g;京子10‑20g;甘草5‑15g。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活血行气、驱风止痛等功效,对额窦炎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具有无耐药性、药效持久、安全适合长期服用的优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0-20g;羌活5-15g;当
归10-20g;荆芥10-20g;防风5-15g;辛夷10-20g;炒苍耳子10-20g;白芷5-15g;薄荷10-20g;
酒香附15-30g;菊花20-40g;藁本10-20g;京子10-20g;甘草5-1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0-
15g;羌活10-15g;当归15-20g;荆芥15-20g;防风5-10g;辛夷10-15g;炒苍耳子15-20g;白芷
5-10g;薄荷15-20g;酒香附20-25g;菊花25-35g;藁本10-15g;京子10-15g;甘草5-10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5g;
羌活10g;当归15g;荆芥15g;防风10g;辛夷15g;炒苍耳子15g;白芷10g;薄荷15g;酒香附
25g;菊花30g;藁本15g;京子15g;甘草10g。
4.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过50-2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用制丸机制成药丸;
d、将步骤c所得的药丸晒干或烘干。
5.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过50-2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
包括将过筛后所得的中药粉混合均匀。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为
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过80-100目筛制成中药粉。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
包括将药丸或胶囊入瓶,再用封口机封口待用。

说明书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额窦炎可分为急性额窦炎和慢性额窦炎。急性额窦炎为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即鼻
窦黏膜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额窦炎未能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当,使黏膜严重破坏,失
去正常功能,可变为慢性炎症。可有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畏寒发热、便秘、失眠、精神萎靡等
症状。

西药治疗额窦炎常常会导致肾脏因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受损,中药通常需要长时间
的熬制,费时间费精力,因此,患者急需一种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药物来治疗额窦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成本低,副作用小且服用方
便的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所述中药
每份包括川穹10-20g;羌活5-15g;当归10-20g;荆芥10-20g;防风5-15g;辛夷10-20g;炒苍
耳子10-20g;白芷5-15g;薄荷10-20g;酒香附15-30g;菊花20-40g;藁本10-20g;京子10-
20g;甘草5-15g。

优选地,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0-15g;羌活10-15g;当归15-20g;荆芥15-20g;防
风5-10g;辛夷10-15g;炒苍耳子15-20g;白芷5-10g;薄荷15-20g;酒香附20-25g;菊花25-
35g;藁本10-15g;京子10-15g;甘草5-10g。

优选地,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5g;羌活10g;当归15g;荆芥15g;防风10g;辛夷
15g;炒苍耳子15g;白芷10g;薄荷15g;酒香附25g;菊花30g;藁本15g;京子15g;甘草10g。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过50-2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用制丸机制成0.3g的药丸;

d、将步骤c所得的药丸晒干或烘干。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10-20丸,温开水送服。

另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过50-2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

优选地,上述两种方法中步骤b还包括将过筛后所得的中药粉混合均匀。

优选地,上述两种方法中步骤b为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
碎,过80-100目筛制成中药粉。

优选地,上述两种方法中还包括将药丸或胶囊入瓶,再用封口机封口待用。

本发明中药物机理如下: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安抚神
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羌活:性温;味辛苦;归膀胱、肾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
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当归:味甘而重,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荆芥:辛温。入肺、肝经。发汗解表,散瘀止血。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
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寒,通鼻窍。

炒苍耳子:辛、苦,温。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白芷: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
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
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酒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
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解毒的作用,用于感
冒风热、发热头昏,肝经有热,目赤多泪,或肝肾阴虚、眼目昏花,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疮疡
肿痛。

藁本:辛,温。散风寒湿邪。治风寒头痛,巅顶病,寒湿腹痛,泄泻,症瘕,疥癣。

京子:辛苦,寒。感冒风热,头痛目赤,牙龈肿痛。

甘草: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缓和剂调补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活血行气、驱风止痛等功效,对额窦炎有很好的疗效,而且
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具有无耐药性、药效持久、安全适合长期服用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0g;羌活5g;当归
10g;荆芥10g;防风5g;辛夷10g;炒苍耳子10g;白芷5g;薄荷10g;酒香附15g;菊花20g;藁本
10g;京子10g;甘草5g。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将过筛后所得的中药粉混合
均匀,过80-1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用制丸机制成0.3g的药丸;

d、将步骤c所得的药丸晒干或烘干,将药丸入瓶,再用封口机封口待用。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10-20丸,温开水送服。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5g;羌活15g;当归
20g;荆芥20g;防风10g;辛夷15g;炒苍耳子20g;白芷10g;薄荷20g;酒香附25g;菊花35g;藁
本15g;京子15g;甘草10g。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将过筛后所得的中药粉混合
均匀,过50-2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将胶囊入瓶,再用封口机封口待
用。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

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5g;羌活10g;当归
15g;荆芥15g;防风10g;辛夷15g;炒苍耳子15g;白芷10g;薄荷15g;酒香附25g;菊花30g;藁
本15g;京子15g;甘草10g。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将过筛后所得的中药粉混合
均匀,过80-1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将胶囊入瓶,再用封口机封口待
用。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

本发明于2010年至2015年临床观察额窦炎50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治愈(症状消失,X线鼻窦摄片无异常)41例,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粘膜充
血肿胀减轻,X线鼻窦摄片明显改善)8例,无效(服药中断)1例。全部病例随访1~5年,治疗
后多年未发者21例.

典型病例:

1、郭某,男,21岁,安阳市人,服药前鼻塞头疼、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服药一个月后
症状消失,服药2个月痊愈。

2、患者刘某,男,36岁,自诉患额窦炎病已3年,服药前鼻塞,鼻中有脓样分泌物烦
躁不安、畏寒发热、便秘、失眠,服药2个月后症状消失,服药3个月痊愈。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额窦炎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川穹1020g;羌活515g;当归1020g;荆芥1020g;防风515g;辛夷1020g;炒苍耳子1020g;白芷515g;薄荷1020g;酒香附1530g;菊花2040g;藁本1020g;京子1020g;甘草515g。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活血行气、驱风止痛等功效,对额窦炎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具有无耐药性、药效持久、安全适合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