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144258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81065.7

申请日:

2017.02.15

公开号:

CN106792302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R 1/08申请日:20170215|||公开

IPC分类号:

H04R1/08; A47G19/22

主分类号:

H04R1/08

申请人:

大连交通大学

发明人:

张秀娟; 孟萌; 陈彦君; 王若西; 李国庆

地址:

116028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代理人:

高永德;李洪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包括:拾音器、集成电路、杯体和电池仓;杯体为圆台结构,且杯体上设置有吸孔,且吸孔位置设置有密封塞;杯体上端加工有轴向凹槽;拾音器为压电拾音器,且外部包裹有壳体;壳体底部与杯体为可拆卸装配;集成电路嵌入装配于杯体的轴向凹槽内部,电池仓固定于杯体底部;杯体为内外两层杯壁的杯体结构,且杯体的内层杯壁外壁贴合有电热丝;电池仓供电电路与拾音器、集成电路和电热丝连接;本发明拾音器部分设计为可拆卸,便于后期维护;杯体设计为圆台结构,便于握持的同时保证内部有可拥有一个规整的容纳腔室,吸孔用于插入吸管饮水或者插入注水管进行注水的;可控制的电热丝提供进一步保证水的温度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

1.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拾音器(1)、集成电路(2)、杯体(3)和电
池仓(4);
所述杯体(3)为内部带有容纳腔室的圆台结构,且杯体(3)上端外壁设置有与内部容纳
腔室连通的吸孔(5),且吸孔(5)位置设置有用于封堵吸孔(5)的密封塞(6);
所述杯体(3)上端加工有轴向凹槽(3.1);
所述拾音器(1)为压电拾音器,且外部包裹有壳体(1.1);
其中,壳体(1.1)顶部为球体,拾音器(1)主要声音采集部分容纳于球体部分内,壳体
(1.1)底部嵌入于杯体(3)的轴向凹槽(3.1)且与杯体(3)为可拆卸装配;
所述集成电路(2)嵌入装配于杯体(3)的轴向凹槽(3.1)内部,且与拾音器(1)电路连
接;
其中,集成电路(2)和壳体(1.1)与轴向凹槽(3.1)装配间隙位置均通过硅胶密封圈密
封;
所述电池仓(4)固定于杯体(3)底部;
所述杯体(3)为内外两层杯壁的杯体结构,两层杯壁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且杯体(3)
的内层杯壁外壁贴合有电热丝(7);
其中,电池仓(4)供电电路与拾音器(1)、集成电路(2)和电热丝(7)连接,且电池仓(4)
与拾音器(1)和集成电路(2)连接的供电电路上设置有拾音开关(4.1),电池仓(4)与电热丝
(7)连接的供电电路上设置电热开关(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其特征在于:
其中,杯体(3)的内部容纳腔容积为380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其特征在于:
其中,杯体(3)的内部容纳腔为圆台腔室,且圆台腔室下底面直径为5cm,上底面直径为
3cm,高为8cm。

说明书

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学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

背景技术

教师长时间授课会导致口干舌燥,及时补充水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教师在讲台
上走来走去,无法同时手持话筒和水杯,这给教师及时补充水分造成困难,并且补充水分凉
水效果不好,最好是温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拾音保真、内置容纳水腔方便实时补充水分,
且同时具备保温和一定加热能力的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

为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包括:拾音器、集成电路、杯体和电池仓;

杯体为内部带有容纳腔室的圆台结构,且杯体上端外壁设置有与内部容纳腔室连
通的吸孔,且吸孔位置设置有用于封堵吸孔的密封塞;

杯体上端加工有轴向凹槽;

拾音器为压电拾音器,且外部包裹有壳体;

其中,壳体顶部为球体,拾音器主要声音采集部分容纳于球体部分内,壳体底部嵌
入于杯体的轴向凹槽且与杯体为可拆卸装配;

集成电路嵌入装配于杯体的轴向凹槽内部,且与拾音器电路连接;

其中,集成电路和壳体与轴向凹槽装配间隙位置均通过硅胶密封圈密封;

电池仓固定于杯体底部;

杯体为内外两层杯壁的杯体结构,两层杯壁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且杯体的内层
杯壁外壁贴合有电热丝;

其中,电池仓供电电路与拾音器、集成电路和电热丝连接,且电池仓与拾音器和集
成电路连接的供电电路上设置有拾音开关,电池仓与电热丝连接的供电电路上设置电热开
关;

其中,杯体的内部容纳腔容积为380ml;

其中,杯体的内部容纳腔为圆台腔室,且圆台腔室下底面直径为5cm,上底面直径
为3cm,高为8cm。

其中,压电拾音器采用压电石英晶体薄片拾音器,其原理为:两端电极采用压电石
英晶体薄片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电流的变化,声波碰到压电薄片,就会使薄片两端电极上
产生电荷,其大小和符号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压电晶片上电荷的变化,再通过电子
装置(集成电路),转化成为无线电波,在通过接收扬声器的无线接收,然后再转换为电信号
促使压电晶体薄片振动最终转为成声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拾音器部分设计为可拆卸,便于后期维护以及对于
内部拾音器的调试;杯体设计为圆台结构,便于握持的同时保证内部有可拥有一个规整的
容纳腔室来容纳水,杯体的吸孔用于插入吸管饮水或者插入注水管进行注水的;可控制的
电热丝提供进一步保证水的温度的功能。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
积极的社会效益。

2、本发明结构巧妙,为教师及时补充水分提供便利;

3、本发明设有保温电路对饮水进行保温。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共2幅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拾音器,1.1、壳体,2、集成电路,3、杯体,3.1、轴向凹槽,4、电池仓,4.1、拾
音开关,4.2、电热开关,5、吸孔,6、密封塞,7、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包括:拾音器1、集成电路2、杯体3
和电池仓4;

杯体3为内部带有容纳腔室的圆台结构,且杯体3上端外壁设置有与内部容纳腔室
连通的吸孔5,且吸孔5位置设置有用于封堵吸孔5的密封塞6;

杯体3上端加工有轴向凹槽3.1;

拾音器1为压电拾音器,且外部包裹有壳体1.1;

其中,壳体1.1顶部为球体,拾音器1主要声音采集部分容纳于球体部分内,壳体
1.1底部嵌入于杯体3的轴向凹槽3.1且与杯体3为可拆卸装配;

集成电路2嵌入装配于杯体3的轴向凹槽3.1内部,且与拾音器1电路连接;

其中,集成电路2和壳体1.1与轴向凹槽3.1装配间隙位置均通过硅胶密封圈密封;

电池仓4固定于杯体3底部;

杯体3为内外两层杯壁的杯体结构,两层杯壁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且杯体3的内
层杯壁外壁贴合有电热丝7;

其中,电池仓4供电电路与拾音器1、集成电路2和电热丝7连接,且电池仓4与拾音
器1和集成电路2连接的供电电路上设置有拾音开关4.1,电池仓4与电热丝7连接的供电电
路上设置电热开关4.2;

其中,杯体3的内部容纳腔容积为380ml;

其中,杯体3的内部容纳腔为圆台腔室,且圆台腔室下底面直径为5cm,上底面直径
为3cm,高为8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拾音器1部分设计为可拆卸,便于后期维护,以及对
于内部拾音器的调试;杯体3设计为圆台结构,便于握持的同时保证内部有可拥有一个规整
的容纳腔室,来容纳水,杯体3的吸孔5是用于插入吸管饮水或者插入注水管进行注水的;可
控制的电热丝提供进一步保证水的温度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
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
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
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教师授课用多功能话筒,包括:拾音器、集成电路、杯体和电池仓;杯体为圆台结构,且杯体上设置有吸孔,且吸孔位置设置有密封塞;杯体上端加工有轴向凹槽;拾音器为压电拾音器,且外部包裹有壳体;壳体底部与杯体为可拆卸装配;集成电路嵌入装配于杯体的轴向凹槽内部,电池仓固定于杯体底部;杯体为内外两层杯壁的杯体结构,且杯体的内层杯壁外壁贴合有电热丝;电池仓供电电路与拾音器、集成电路和电热丝连接;本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