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呼出阀和直接呼出阀式口罩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罩或鼻罩,具体涉及直接呼出阀和直接呼出阀式口罩。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人们经常会置身于粉尘、病菌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
空气环境中。为减少这些污染空气对人体的伤害,人们通常会佩戴过滤性的防护口罩或面
罩,但口罩或面罩与鼻腔之间会产生一个空腔,在此空腔内,呼出的低含氧空气会与经过口
罩或面罩过滤的洁净空气混合,造成再次吸入的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影响人体对空气中
氧气的吸收。
另外,现有口罩呼气时,由于无法直接将呼出的气体排出,使佩带者感觉很不舒
服,感觉气闷,面部有强烈的湿热感。为了考虑呼气时气体的累积,有些在口罩的一侧设有
呼吸阀,它能够缓解气体的积压,相对于一般不具有呼吸阀的口罩会相对舒服一些,但也无
法解决呼出气体及时排出的问题及无法消除面部的湿热感以及气闷感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在2015年向专利局提出了口罩用直接呼出阀并于
2016年获得授权公告,其公开了口罩用直接呼出阀,主要包括固定框和直接呼出阀,所述固
定框由可塑性材料制成,固定框安装在口罩上位于鼻子下方距离鼻孔一定距离的位置,所
述固定框上可拆卸连接有与固定框相配合的直接呼出阀,所述直接呼出阀包括阀体和阀开
关,所述阀体内可拆卸连接有与阀体相配合的阀开关,所述阀体内部中空,阀体的外侧和里
侧均为开口设置,阀体的上面设有多个通气口,所述阀开关包括固定座式常闭阀门和呼出
式阀门,所述固定座式常闭阀门伸入阀体里侧框边内封堵阀体里侧框边内的开口,所述固
定座式常闭阀门的里侧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呼出式阀门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呼
出式阀门,所述呼出式阀门为与阀体内顶面形状和大小相配合的薄膜,薄膜在呼气时与通
气口分离,呼出式阀门开启,薄膜在吸气时紧贴阀体内顶面通气口,呼出式阀门关闭。该口
罩用直接呼出阀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呼气效果好以及面部湿热感及气闷感等问题,但其
呼出阀需要通过固定框与口罩连接,其结构相对复杂,制作和加工复杂,而且呼出阀阀膜易
与相邻通气口之间的柱体粘接,呼气过程阀膜开启阻力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一种结构更为简单、制作方便、出气效果好及佩戴舒适的直
接呼出阀和直接呼出阀式口罩。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直接呼出阀,包括阀体和阀开关构成,所述阀体内部中空,所述阀体的顶部和外侧分别
设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阀体与口罩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阀体的顶部边框内部
形成第一出气口,所述阀体的内侧设有与阀开关相配合的常闭口,所述阀开关包括常闭阀
和呼出阀,所述常闭阀的一侧从常闭口装入进行封堵常闭口并与阀体连接,所述常闭阀的
内侧设有呼出阀,所述呼出阀为单向阀膜,所述单向阀膜位于顶部边框底部,并与顶部边框
下表面接触,所述单向阀膜的尺寸大于第一出气口的尺寸,所述单向阀膜盖住第一出气口,
并与阀体顶部边框下表面形成重叠覆盖区域,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宽度为0.05mm~1mm。本
发明直接呼出阀由阀体和阀开关构成,仅由两个部件构成,其结构更为简单。所述阀体内部
中空,顶部和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阀体内侧设有常闭口,所述阀开关包
括用于封堵常闭口的常闭阀和用于呼气的单向阀膜,所述阀开关中的常闭阀从阀体上的常
闭口装入与阀体连接,其阀体和阀开关制作和装配方便。第一出气口的设置,呼气过程中在
呼气的冲击力下单向阀膜与阀体顶部边框脱离,呼出阀打开,呼气从第一出气口流至阀体
外侧的第二出气口后排出口罩外,其第一出气口的设置,有效确保呼气效果,呼气及时排
出,确保口罩内空气清新、清爽,佩戴舒适。所述单向阀膜的尺寸大于第一出气口的尺寸的
设置,有效确保单向阀膜在吸气过程中与阀体顶部边框紧密接触,确保密封,防止受污染的
空气从第一出气口进入口罩内,有效确保口罩内部干净清爽。所述单向阀膜与阀体顶部边
框重叠覆盖区域宽度0.05mm~1mm的设置,一方面有效确保单向阀膜在吸气过程中与阀体
紧密接触,避免单向阀膜脱离阀体影响吸气过程中的单向阀膜的密封问题,另一方面,有效
确保呼气排出容易,避免呼气排出困难的问题出现。当所述单向阀膜与阀体顶部边框重叠
覆盖区域小于0.05mm时,在吸气过程中,单向阀膜在吸气的作用力下,容易出现单向阀膜脱
离阀体顶部边框的现象,造成受污染的空气从第一出气口进入口罩,使单向阀膜失去单向
阀的作用;当所述单向阀膜与阀体顶部边框重叠覆盖区域大于1mm时,由于在呼气过程中单
向阀膜与阀体顶部边框重叠覆盖区域会出现水膜,如果单向阀膜与阀体顶部边框重叠覆盖
面积过大,单向阀膜的开启阻力会明显增大,严重时甚至单向阀膜不能开启,进而造成呼气
排出困难。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边框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挡止单向阀膜上翻的挡止部,所述
挡止部位于单向阀膜的出气侧。顶部边框上挡止部的设置,有效确保单向阀膜不会从在外
力作用下上翻,避免因单向阀膜上翻造成的外部受污染的空气从第一出气口进入口罩内的
问题,与单向阀膜与顶部边框形成重叠覆盖区域结合在一起,对单向阀膜进行双重保护,避
免单向阀膜失去单向阀的作用,进而影响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感。
进一步地,所述挡止部为从顶部边框内表面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底部与
单向阀膜线接触挡止或者断续线接触挡止或者点接触挡止,当所述凸起以线接触结构挡止
单向阀膜时,所述凸起为凸柱结构,所述凸柱为三角柱或多棱柱,所述三角柱或者多棱柱的
底部棱条与单向阀膜线接触挡止单向阀膜;当所述凸起以断续线接触结构挡止单向阀膜
时,在所述凸柱的底部棱条上开设若干个缺口,使凸柱底部棱条形成断续线结构,凸柱底部
棱条与单向阀膜形成断续线接触进行挡止单向阀膜;当所述凸起以点接触结构挡止单向阀
膜时,将所述凸起设置为凸点结构,使凸起与单向阀膜点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与口罩本体采用热熔焊接或激光或超声波焊接连接,其连接
稳固、快速。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膜采用塑料膜或高分子材料膜制成,所述单向阀膜为EVA膜
或者PE膜或者PP膜或者复合材料膜。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膜的厚度为0.02mm~0.5mm,该厚度范围的单向阀膜的挺度
和柔性较好,有效确保吸气时直接呼出阀门关闭,呼气时直接呼出阀门打开。
一种直接呼出阀式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上连接有上述直接呼出阀,
所述直接呼出阀上的第一出气口距离鼻孔出气口的距离为0mm~15mm。直接呼出阀上的第
一出气口位于鼻孔的正下方,距离鼻孔出气口的距离为0mm~15mm的设置,有效确保鼻孔呼
气排出的气体及时从直接呼出阀排出,确保口罩使用的舒适度。
本发明直接呼出阀,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结构更简单,本发明直接呼出阀由阀体和阀开关构成,仅由两个部件构成,其结
构更为简单;
第二、制作和装配方便,所述阀体内部中空,顶部和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
气口,阀体内侧设有常闭口,所述阀开关包括用于封堵常闭口的常闭阀和用于呼气的单向
阀膜,所述阀开关中的常闭阀从阀体上的常闭口装入与阀体连接,其阀体和阀开关制作和
装配方便;
第三、双重保护、吸气密封效果好,一方面,所述单向阀膜的尺寸大于第一出气口的尺
寸,单向阀膜与顶部边框形成重叠覆盖区域,有效确保单向阀膜在吸气过程中与阀体顶部
边框紧密接触,确保密封,防止受污染的空气从第一出气口进入口罩内;另一方面,顶部边
框上挡止部的设置,有效确保单向阀膜不会从在外力作用下上翻,避免因单向阀膜上翻脱
离顶部边框造成的外部受污染的空气从第一出气口进入口罩内的问题,其与单向阀膜与顶
部边框形成重叠覆盖区域结合在一起,对单向阀膜进行双重保护,避免单向阀膜失去单向
阀的作用,有效确保外部气体无法从单向阀膜处进入口罩内,吸气密封效果好,有效确保口
罩内部干净清爽,提升佩戴舒适感;
第四、呼气排出效果好,第一出气口的设置,呼气过程中在呼气的冲击力下单向阀膜与
阀体顶部边框脱离,呼出阀打开,呼气从第一出气口流至阀体外侧的第二出气口后排出口
罩外,其第一出气口的设置,有效确保呼气效果,呼气及时排出,确保口罩内空气清新、清
爽,佩戴舒适;
第五、直接呼出阀与口罩连接快速、稳固,所述阀体与口罩本体采用热熔焊接或激光或
超声波焊接连接,其连接稳固、快速;
第六、单向阀膜开启阻力小,一方面,所述单向阀膜与阀体顶部边框重叠覆盖区域宽度
0.05mm~1mm的设置,单向阀膜开启阻力小,有效确保呼气排出容易,避免呼气排出困难的
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单向阀膜上表面与凸起的线接触设置,有效减少了单向阀膜与凸起的
接触面积,减少水膜面积,进而减少呼气过程单向阀膜的开启阻力,确保呼气过程排气正常
进行,提高使用者佩戴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直接呼出阀安装在口罩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直接呼出阀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设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凸起的阀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设有一个、两个或三个支撑柱的阀开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
对本发明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直接呼出阀22,包括阀体10和阀开关20,所述阀体10与口罩本体
30采用热熔焊接或激光或超声波焊接连接,其连接稳固、快速。所述阀体10内可拆卸连接有
与阀体10相配合的阀开关20,所述阀体10内部中空,所述阀体10的顶部和外侧分别设有第
一出气口11和第二出气口12,所述阀体10与口罩本体30固定连接,所述阀体10的顶部边框
14内部形成第一出气口11,所述阀体10的内侧设有与阀开关20相配合的常闭口13,所述阀
开关20包括常闭阀21和呼出阀22,所述常闭阀21的一侧从常闭口13装入进行封堵常闭口13
并与阀体10连接,所述常闭阀21的内侧设有呼出阀22,所述呼出阀22为单向阀膜,所述单向
阀膜采用塑料膜或高分子材料膜制成,所述单向阀膜为EVA膜或者PE膜或者PP膜或者复合
材料膜,所述单向阀膜的厚度为0.02mm~0.5mm,该厚度范围的单向阀膜的挺度和柔性较
好,有效确保吸气时直接呼出阀22门关闭,呼气时直接呼出阀22门打开。所述单向阀膜位于
顶部边框14底部,并与顶部边框14下表面接触,所述单向阀膜的尺寸大于第一出气口11的
尺寸,所述单向阀膜盖住第一出气口11,并与阀体10顶部边框14下表面形成重叠覆盖区域
23,所述重叠覆盖区域23的宽度为0.05mm~1mm。本发明直接呼出阀22由阀体10和阀开关20
构成,仅由两个部件构成,其结构更为简单。所述阀体10内部中空,顶部和外侧分别设有第
一出气口11和第二出气口12,阀体10内侧设有常闭口13,所述阀开关20包括用于封堵常闭
口13的常闭阀21和用于呼气的单向阀膜,所述阀开关20中的常闭阀21从阀体10上的常闭口
13装入与阀体10连接,其阀体10和阀开关20制作和装配方便。第一出气口11的设置,呼气过
程中在呼气的冲击力下单向阀膜与阀体10顶部边框14脱离,呼出阀22打开,呼气从第一出
气口11流至阀体10外侧的第二出气口12后排出口罩外,其第一出气口11的设置,有效确保
呼气效果,呼气及时排出,确保口罩内空气清新、清爽,佩戴舒适。所述单向阀膜的尺寸大于
第一出气口11的尺寸的设置,有效确保单向阀膜在吸气过程中与阀体10顶部边框14紧密接
触,确保密封,防止受污染的空气从第一出气口11进入口罩内,有效确保口罩内部干净清
爽。所述单向阀膜与阀体10顶部边框14重叠覆盖区域23宽度0.05mm~1mm的设置,一方面有
效确保单向阀膜在吸气过程中与阀体10紧密接触,避免单向阀膜脱离阀体10影响吸气过程
中的单向阀膜的密封问题,另一方面,有效确保呼气排出容易,避免呼气排出困难的问题出
现。当所述单向阀膜与阀体10顶部边框14重叠覆盖区域23小于0.05mm时,在吸气过程中,单
向阀膜在吸气的作用力下,容易出现单向阀膜脱离阀体10顶部边框14的现象,造成受污染
的空气从第一出气口11进入口罩,使单向阀膜失去单向阀的作用;当所述单向阀膜与阀体
10顶部边框14重叠覆盖区域23大于1mm时,由于在呼气过程中单向阀膜与阀体10顶部边框
14重叠覆盖区域23会出现水膜,如果单向阀膜与阀体10顶部边框14重叠覆盖面积过大,单
向阀膜的开启阻力会明显增大,严重时甚至单向阀膜不能开启,进而造成呼气排出困难。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顶部边框14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挡止单向阀膜上翻的挡止
部15,所述挡止部15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三个,如图4所示,
所述挡止部15位于单向阀膜的出气侧。顶部边框14上挡止部15的设置,有效确保单向阀膜
不会从在外力作用下上翻,避免因单向阀膜上翻造成的外部受污染的空气从第一出气口11
进入口罩内的问题,与单向阀膜与顶部边框14形成重叠覆盖区域23结合在一起,对单向阀
膜进行双重保护,避免单向阀膜失去单向阀的作用,进而影响用户的佩戴舒适感的问题。
如图4所示,所述挡止部15为从顶部边框14内表面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底
部与单向阀膜线接触挡止或者断续线接触挡止或者点接触挡止,当所述凸起以线接触结构
挡止单向阀膜时,所述凸起为凸柱结构,所述凸柱为三角柱或多棱柱,所述三角柱或者多棱
柱的底部棱条与单向阀膜线接触挡止单向阀膜;当所述凸起以断续线接触结构挡止单向阀
膜时,在所述凸柱的底部棱条上开设若干个缺口,使凸柱底部棱条形成断续线结构,凸柱底
部棱条与单向阀膜形成断续线接触进行挡止单向阀膜;当所述凸起以点接触结构挡止单向
阀膜时,将所述凸起设置为凸点结构,使凸起与单向阀膜点接触。通过线接触挡止或点接触
挡止单向阀膜,有效减少了单向阀膜与凸起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水膜的形成,进而减少了呼
气过程中单向阀膜的开启阻力,确保呼气过程正常进行,有效增加使用者佩戴的舒适度。
如图5所示,所述阀开关20上的常闭阀21内侧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单向阀膜的
支撑柱24,所述支撑柱24位于单向阀膜的下方。所述支撑柱2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也可
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者三个。
如图1所示,一种直接呼出阀22式口罩,包括口罩本体30,所述口罩本体30上连接
有上述直接呼出阀22,所述直接呼出阀22上的第一出气口11距离鼻孔出气口的距离为0mm
~15mm。直接呼出阀22上的第一出气口11位于鼻孔的正下方,距离鼻孔出气口的距离为0mm
~15mm的设置,有效确保鼻孔呼气排出的气体及时从直接呼出阀22排出,确保口罩使用的
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
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
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
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
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