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5142905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5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231394.7

申请日:

2016.12.28

公开号:

CN106688869A

公开日:

2017.05.2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33/02申请日:20161228|||公开

IPC分类号:

A01G33/02; A01N63/02; A01N61/00; A01P3/00

主分类号:

A01G33/02

申请人: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胡传明; 周伟; 陆勤勤; 许广平; 杨立恩; 邓银银; 陈国耀

地址:

226007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路3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代理人:

蒋路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所述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调制浸泡液pH值;步骤S2,将贝壳丝状体放入S1浸泡液中浸泡;步骤S3,设定间隔时间,多次重复S2浸泡步骤。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所述培养箱体的顶部设有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沿箱体横向方向分为三个培养基,培养基之间的组成结构相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防治方法采用酸处理可以缩短对紫菜贝壳丝状体的处理时间,提高效率,同时可减少成本投入;培养装置可简化培养后的排液步骤,同时自动监控培养时间,避免在培养过程中因时间因素上的偏差,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S1,调制浸泡液pH值;
步骤S2,将贝壳丝状体放入S1浸泡液中浸泡;
步骤S3,设定间隔时间,多次重复S2浸泡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浸泡液的pH值范围
为5.0~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步骤如下,
S21:将育苗池中的贝壳丝状体分成1-5组在浸泡液中浸泡,每组浸泡时间间隔5min,浸
泡总时间则为5min~25min,浸泡后用淡水对贝壳进行充分冲洗,保证壳面pH值与淡水pH值
相同;
S22:淡水冲洗干净后贝壳丝状体复养;将浸泡后贝壳丝状体采用显微观察壳面情况,
测定紫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方法还包括浸泡育苗池步
骤,具体步骤为用醋酸或是盐酸浸泡育苗池,浸泡时间大于20min;浸泡后用淡水对育苗池
充分冲洗至pH值稳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设定间隔时间为1-2个
星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方法还包括预防步骤;所述
预防步骤为在浸泡育苗池步骤处理之后在育苗池中加入纯度大于108cfy/g的蛭弧菌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液中还添加有黄斑病防治
剂,所述黄斑病防治剂由下列化合物组成: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
产物和陈海水;其重量分数分别为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50%~60%;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产物20%~30%;陈海水10%~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液中黄斑病防治剂其质量分
数为: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55%;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25%;陈海水20%。
9.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中防治方法中的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1)包括培养箱体(2);
所述培养箱体(2)的顶部设有培养单元(4);所述培养单元(4)沿箱体横向方向分为三个培
养基,分别为培养基a、培养基b和培养基c,且培养基之间的组成结构相同,其特征在于:所
述培养基a包括气缸(45)、培养槽(41)、排水箱(43)、托盘(42)和密封圈(44);培养槽(41)底
部开有通孔,通孔截面为正等腰梯形;所述通孔中放置托盘(42),托盘(42)形状与通孔截面
形状一致,托盘(42)的底部与气缸(45)顶部进行连接,通过气缸(45)的升降带动托盘(42)
升降,所述排水箱(43)设于培养槽(41)底部,处于气缸(45)与托盘(42)之间;所述密封圈
(44)设于排水箱(43)与气缸(45)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箱(43)的侧壁上开有排水
槽,所述排水槽分为斜坡段a(46)、斜坡段b(47)、斜坡段c(48)和斜坡段d(49),所述斜坡段a
(46)的走向沿培养基的纵向方向;所述斜坡段b(47)设于培养基b上;斜坡段c(48)设于培养
基c上,其中斜坡长度由小到大排序为斜坡段a(46)<斜坡段b(47)<斜坡段c(48);斜坡段d
(49)的走向沿培养基的横向方向,将三个培养基的排水槽连接,通至培养箱体(2)侧壁。

说明书

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
装置。

背景技术

条斑紫菜的黄斑病初见于6月份,7、8月份的盛夏高温季节,发病初期在贝壳丝状
体的边缘出现一些针头大小的黄色斑点,之后逐渐扩大形成各种大小不等的病斑,随着病
斑的扩大,丝状体的颜色也由黄逐渐转变为白色,健康部分和病斑部分的交界处略呈赤褐
色。此病传染力极强,数天内就可传染到全部贝壳。

在中国文献“条斑紫菜黄斑病的防治技术”(《水产养殖》1995第3期)和中国文献
“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的病害及防治”(《水产养殖》第28卷第1期)针对紫菜黄斑病的防治给
出了现有技术中常见采用两种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在丝状体培育中,若做到培养海水经
严格的黑暗沉淀处理,培养室保持通风,一般较少发生病害。对于黄斑病、泥红病等病症,一
旦发生,应及时排掉池水,加入淡水浸泡处理48h,并对培养池进行消毒处理,在培养池海水
中施加二氧化氯,有效氯浓度0.5~1ppm,黑暗沉淀池海水可施加强氯精、二氧化氯消毒处
理,有效氯浓度需达到2ppm以上;发病期间要暂停施肥。防治方法2:由于该病的传染力极
强,作为积极的防治措施,应发病初期,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尽早尽快地将患病的贝壳丝状
体挑选出来进行隔离治疗。①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生产上最简便的方法是用低比重海水
或淡水浸泡。在壳孢子囊枝细胞形成前期,因为壳孢子囊枝细胞数量少,可用淡水浸泡1d,
在壳孢子囊枝细胞大量形成后,需改用1.005~1.010的低比重海水浸泡2~4d,待病斑由黄
色逐渐转为白色为止,这时才更换沉淀海水继续培养。②可以用100×10-6浓度的对氨基苯
磺酸浸泡15h,或用2×10-6浓度高锰酸钾15h。③用2~5×10-6浓度的游离氯海水处理。但
根据上述两种防治方法处理后的条斑紫菜如果处理不善仍可复发,同时处理的时间长,效
率低、所需投入的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处理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的防治方法,其创新点在于:所述
防治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调制浸泡液pH值;

步骤S2,将贝壳丝状体放入S1浸泡液中浸泡;

步骤S3,设定间隔时间,多次重复S2浸泡步骤。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浸泡液的pH值范围为5.0~6.2。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步骤如下,

S21:将育苗池中的贝壳丝状体分成1-5组在浸泡液中浸泡,每组浸泡时间间隔
5min,浸泡总时间则为5min~25min,浸泡后用淡水对贝壳进行充分冲洗,保证壳面pH值与
淡水pH值相同;

S22:淡水冲洗干净后贝壳丝状体复养;将浸泡后贝壳丝状体采用显微观察壳面情
况,测定紫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治方法还包括浸泡育苗池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用醋酸或盐酸浸泡育苗池,浸泡时间大于20min;浸泡后用淡水对育苗池充分冲洗
至pH值稳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设定间隔时间为1-2个星期。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治方法还包括预防处理;所述预防处理为在浸泡育苗池步
骤处理之后在育苗池中加入纯度大于108cfy/g的蛭弧菌粉。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浸泡液中还添加有黄斑病防治剂,所述黄斑病防治剂由下列
化合物组成: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和陈海水;其重量分数分
别为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50%~60%;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20%~30%;陈海水
10%~3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浸泡液中黄斑病防治剂其质量分数为: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
谢物55%;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25%;陈海水2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方法中的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
所述培养箱体的顶部设有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沿箱体横向方向分为三个培养基,分别
为培养基a、培养基b和培养基c,且培养基之间的组成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针对培养基a进
行详细说明,所述培养基a包括气缸、培养槽、排水箱、托盘和密封圈;培养槽底部开有通孔,
通孔截面为正等腰梯形;所述通孔中放置托盘,托盘形状与通孔截面形状一致,托盘的底部
与气缸顶部进行连接,通过气缸的升降带动托盘升降,所述排水箱设于培养槽底部,处于气
缸与托盘之间;所述密封圈设于排水箱与气缸连接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水箱的侧壁上开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分为斜坡段a、斜坡
段b、斜坡段c和斜坡段d,所述斜坡段a的走向沿培养基的纵向方向;所述斜坡段b设于培养
基b上,用于排出培养基b中的浸泡液;斜坡段c设于培养基c上,用于排出培养基c中的浸泡
液,其中斜坡长度由小到大排序为斜坡段a<斜坡段b<斜坡段c;斜坡段d的走向沿培养基的
横向方向,将三个培养基的排水槽连接,通至培养箱体侧壁。

本发明中特氏丙酸杆菌代谢物来自于ATCC,编号ATCC4874的特氏丙酸杆菌;解淀
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来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菌种编号:CCTCC M203069的海
洋解淀粉芽孢杆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防治方法采用酸处理可以缩短对紫菜贝壳丝状体的处理时间,提高
效率,同时可减少成本投入。

(2)本发明中浸泡液的pH值设定在5.0-6.2之间,可以保证浸泡液的酸度对紫菜贝
壳丝状体细胞的破坏强度不高,避免在浸泡过程中紫菜贝壳丝状体的快速死亡。

(3)本发明中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在浸泡液中的时间设定在5-25min,丝状体浸泡
液pH为6.2,时间设定在20min可起到既保护丝状体,同时又需抑制弧菌。

(4)本发明中在浸泡育苗池步骤结束后在育苗池中加入纯度大于108cfy/g的蛭弧
菌粉,主要目的是预防黄斑病的重新复发。

(5)本发明的防治剂对黄斑病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在酸性溶液中对条斑紫
菜贝壳丝状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当防治剂原料的的重量分数为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
物55%;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25%;陈海水15%时,其抗菌效果最佳。

(6)本发明中培养装置可简化培养后的排液步骤,同时自动监控培养时间,避免在
培养过程中因时间因素上的偏差,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7)本发明的培养装置中的排水槽设计可以在重力的情况下,自行排出培养装置,
不需采用水泵等驱动元件,节省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的防治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是培养装置三维示意图;

图3是培养箱体主视图;

图4是培养箱体侧视图;

图5是培养箱体中排水槽排布示意图;

图6是控制装置连接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

1-培养装置,2-培养箱体,3-显示装置,4-培养单元,41-培养槽,42-托盘,43-排水
箱,44-密封圈,45-气缸,46-斜坡段a,47-斜坡段b,48-斜坡段c,49-斜坡段d。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
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剂的防治方法,所述防治
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调制浸泡液pH值;

步骤S2,将贝壳丝状体放入S1浸泡液中浸泡;

步骤S3,设定间隔时间,多次重复S2浸泡步骤。

所述步骤S1,调制浸泡液,确定丝状体浸泡液的pH值范围为5.0;

所述步骤S2,所述步骤S2具体步骤如下,

S21:将育苗池中的贝壳丝状体分成1-5组在浸泡液中浸泡,本实施方式中将贝壳
丝状体分为5组,这样设计可存在多个时间点,可以更全面的观察各个时间点下的贝壳丝状
体存活情况。每组浸泡时间间隔5min,每组中采用3只贝壳丝状体浸泡,保证每组浸泡结果
的准确性;浸泡总时间则为5min~25min,在本实施方式5组浸泡时间分别设为5min、10min、
15min、20min和25min;浸泡后用淡水对贝壳进行充分冲洗,保证壳面pH值与淡水pH值相同;

S22:淡水冲洗干净后贝壳丝状体复养,本实施方式中复养时间设为24h;将浸泡后
贝壳丝状体采用显微观察壳面情况,测定紫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后续进一步的浸泡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治结束后,还包括浸
泡育苗池步骤,具体步骤如下,用醋酸或是盐酸浸泡育苗池,浸泡时间大于20min;浸泡后用
淡水对育苗池充分冲洗至pH值稳定。

由于进一步考虑到,贝壳丝状体本身的特性,所述步骤S3中设定间隔时间为1-2个
星期,本实施方式中间隔时间设为2个星期,这样可以保证贝壳丝状体存在较长时间的修
复,若时间间隔时间较短,再次进行浸泡时贝壳丝状体易受到浸泡液的侵蚀。

为防止条状贝壳丝状体黄斑病的再度复发,需要对育苗池进行预防处理,预防处
理为在浸泡育苗池步骤处理之后在育苗池中加入纯度大于108cfy/g的蛭弧菌粉,起到预防
防治作用。蛭弧菌粉在育苗池中用量可以选择为每立方水体1-2g,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
行调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调制浸泡液,确定丝状体浸泡液的pH值范
围为5.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调制浸泡液,确定丝状体浸泡液的pH
值范围为6.2;

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测定测定紫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
率,得到下表1:

表1



根据表1可知pH5.0浸泡液中贝壳丝状体的存活时间最少,浸泡时间超过15min,贝
壳丝状体全部死亡;pH5.5浸泡液中贝壳丝状体在20min之后全部死亡,而在10min之内其丝
状体存活率达100%;pH6.2浸泡液中贝壳丝状体的存活率在20min之内仍可达到90%;因此
浸泡液酸度越大情况下其丝状体存活时间越短,同时黄斑病病菌的存活时间也缩短,但从
对贝壳丝状体植株的影响程度来说,在pH为6.2的浸泡液中对贝壳丝状体细胞的破坏程度
为最低。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第一~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浸泡液中
还投入有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剂a,制成浸泡液A1,所述防治剂a的重量分数为:
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55%;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25%;陈海水20%,组成的防治剂
为防治剂a。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2,确定育苗池中贝壳丝状体安全浸泡时间:所述酸液pH值
为5.5,在其中投入所述防治剂制成浸泡液A2,将育苗池中的丝状体贝壳在浸泡液A2中浸泡
时间均以5min一组,时间分别设为5min、10min、15min、20min和25min,每组3只贝壳以上,浸
泡后需用淡水对贝壳进行充分冲洗,可用pH试纸测试贝壳表面,待壳面pH值与淡水pH值相
同后即可完成;浸泡后淡水冲洗干净后复养24h;将浸泡后丝状体贝壳采用显微观察壳面情
况,从而确定pH为5.5下的安全浸泡时间,测定紫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第四、第五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S2,确定育苗池中贝壳丝状
体安全浸泡时间:所述酸液pH值为6.2,在其中投入所述防治剂制成浸泡液A3,将育苗池中
的丝状体贝壳在浸泡液A3中浸泡时间均以5min一组,时间分别设为5min、10min、15min、
20min和25min,每组3只贝壳以上,浸泡后需用淡水对贝壳进行充分冲洗,可用pH试纸测试
贝壳表面,待壳面pH值与淡水pH值相同后即可完成;浸泡后淡水冲洗干净后复养24h;将浸
泡后丝状体贝壳采用显微观察壳面情况,从而确定pH为6.2下的安全浸泡时间,测定紫菜丝
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剂由
下列原料的重量分数组成: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60%;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20%;
陈海水20%;组成的防治剂为防治剂b。

根据该防治剂中原料重量分数组成的改变,通过显微观察贝壳表面情况,测定紫
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第四、第七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
治剂由下列原料的重量分数组成: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55%;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
物25%;陈海水15%;组成的防治剂为防治剂c。

根据该防治剂中原料重量分数组成的改变,通过显微观察贝壳表面情况,测定紫
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剂由
下列原料的重量分数组成: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60%;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20%;
陈海水20%;组成的防治剂为防治剂b。

根据该防治剂中原料重量分数组成的改变,通过显微观察贝壳表面情况,测定紫
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第五、九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
剂由下列原料的重量分数组成: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55%;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
25%;陈海水15%;组成的防治剂为防治剂c。

根据该防治剂中原料重量分数组成的改变,通过显微观察贝壳表面情况,测定紫
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剂由
下列原料的重量分数组成: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60%;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20%;
陈海水20%;组成的防治剂为防治剂b。

根据该防治剂中原料重量分数组成的改变,通过显微观察贝壳表面情况,测定紫
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第六、十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
治剂由下列原料的重量分数组成: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谢物55%;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
物25%;陈海水15%;组成的防治剂为防治剂c。

根据该防治剂中原料重量分数组成的改变,通过显微观察贝壳表面情况,测定紫
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根据实施例4、实施例7和实施例8中使用的酸液的pH值相同为pH5.0,其中实施例
4、实施例7和实施例8中使用的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剂分别为防治剂a、防治剂b
和防治剂c,通过对比得到表2。

表2贝壳丝状体防治结果





在pH值相同的情况下,防治剂成份不同对贝壳丝状体和黄斑病病菌的影响不同,
从表2可知,pH为5.0的情况下,丝状体的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当时间为25min时,
三种防治剂下的丝状体存活率均处于5%以下,此时的丝状体已被完全破坏。黄斑病病菌在
pH为5.0的情况下,存活率下降很快,时间大于20min后,存活率为0。通过对比三个实施例可
知,实施例4的条件下的丝状体存活率高于实施例7和实施例8中,可见防治剂b对贝壳丝状
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表2可知,pH5.0下贝壳丝状体的安全存活时间为5min。

根据实施例5、实施例9和实施例10中使用的酸液的pH值相同为pH5.5,其中实施例
5、实施例9和实施例10中使用的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剂分别为防治剂a、防治剂
b和防治剂c,通过对比得到表3。

表3贝壳丝状体防治结果



从表3可知,pH为5.5的情况下,丝状体的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由于表2
中酸液的pH值高于表1中的酸液pH,因此存活率降低速率慢于pH为5.0的情况下,当时间超
过20min时,三种防治剂下的丝状体存活率高于表1中的存活率。黄斑病病菌在pH为5.0的情
况下。通过对比三个实施例可知,实施例5的条件下的丝状体存活率高于实施例9和实施例
10,可见防治剂b对贝壳丝状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表3可知,pH5.5下贝壳丝状
体的安全存活时间为10min。

根据实施例6、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中使用的酸液的pH值相同为pH6.2,其中实施
例6、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中使用的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剂分别为防治剂a、防
治剂b和防治剂c,通过对比得到表4。

表4贝壳丝状体防治结果



从表4可知,pH为6.2的情况下,时间为5-20min内,贝壳丝状体的存活率均为
100%,但同时其黄斑病病菌的存活率均高于表1和表2,因此虽然酸度由于表2中酸液的pH
值高于表1中的酸液pH,因此存活率降低速率慢于pH为5.0的情况下,当时间超过20min时,
三种防治剂下的丝状体存活率高于表1中的存活率。黄斑病病菌在pH为5.0的情况下。通过
对比三个实施例可知,实施例6的条件下的丝状体存活率高于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可见防
治剂b对贝壳丝状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表4可知,pH5.5下贝壳丝状体的安全存
活时间为10min。

对比表2、表3和表4可知,由于黄斑病致病菌中的弧菌嗜碱畏酸的特性,因此浸泡
液的酸度越大,其黄斑病致病菌的存活率随时间的增加,下降速率的越快,但酸度越大对条
斑紫菜在浸泡液中的存活时间越短,pH5.0的浸泡液在对条斑紫菜黄斑病的防治中其效果
并不理想。pH5.5中的条斑紫菜的存活时间相对于pH5.0的时间延长了5min,但pH5.0和
pH5.5下的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存活时间都较短,说明这两种浸泡液在短时间内会对条斑
紫菜贝壳丝状体的细胞产生破坏。在pH为6.2下的浸泡液中紫菜贝壳丝状体的存活时间长
了较pH5.5的一倍,虽然黄斑病病菌的存活率在15min之前的存活率均高于pH5.0和pH5.5,
但在20min时其存活率降为0,由于在防治过程中希望快速消除黄斑病病菌,同时需不影响
条斑洗菜贝壳丝状体,因此选择pH6.2的浸泡液较为保险。在表2、表3和表4中针对防治剂a、
防治剂b和防治剂c对比可知,在防治剂c加入的浸泡液中的黄斑病病菌的存活率下降均快
于防治剂a和防治剂b,因此对于防治剂重量分数的选取选择防治剂c,特氏丙酸杆菌抗菌代
谢物55%;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25%;陈海水15%。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中还披露了一种用于防治方法中的培养装置1,所述培养装置1包括培养
箱体2;所述培养箱体2的顶部设有培养单元4;所述培养单元4沿箱体横向方向分为三个培
养基,在上述实施例1~10中,调节pH步骤即可在此培养基中实施;分别为培养基a、培养基b
和培养基c,且培养基之间的组成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针对培养基a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培
养基a包括气缸45、培养槽41、排水箱43、托盘42和密封圈44;培养槽41底部开有通孔,通孔
截面为正等腰梯形;所述通孔中放置托盘42,托盘42形状与通孔截面形状一致,托盘42的底
部与气缸45顶部进行连接,通过气缸45的升降带动托盘42升降,所述排水箱43设于培养槽
41底部,处于气缸45与托盘42之间;所述密封圈44设于排水箱43与气缸45连接处。通过设计
培养装置1,可简化培养后的步骤,同时自动监控培养时间。

如图,排水箱43的侧壁上开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分为斜坡段a46、斜坡段b47、斜
坡段c48和斜坡段d49,所述斜坡段a46的走向沿培养基的纵向方向;所述斜坡段b47设于培
养基b上,用于排出培养基b中的浸泡液;斜坡段c478设于培养基c上,用于排出培养基c中的
浸泡液,其中斜坡长度由小到大排序为斜坡段a46<斜坡段b47<斜坡段c48;斜坡段d49的走
向沿培养基的横向方向,将三个培养基的排水槽连接,通至培养箱体2侧壁,因此斜坡段d49
于斜坡段a46连接处的位置最高。这样设计排水槽走向,可以使得培养基中的浸泡液或浸泡
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排出培养箱体2。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培养箱体2中还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
制装置包括显示装置3、计时器、液位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计时器和液位器信号;计
时器设于显示装置3内部,显示装置3设于培养箱体2的正面,液位器置于培养槽41中。所述
计时器分为计时器a、计时器b和计时器c,计时器a用于控制培养基a的培养时间;计时器b用
于控制培养基b的培养时间;计时器c用于控制培养基c的培养时间;所述显示器上设有显示
栏、时间设定按钮和切换按钮,通过时间设定按钮可手动设定培养基的培养时间,通过切换
按钮可以切换至不同培养基中的计时器设定培养时间;同时控制装置中还设有提醒装置,
提醒装置与控制器连接,当任一一个计时器上的设定时间归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则控制
器启动提醒装置,提醒技术人员已完成培养。

进一步优选的,控制器还控制培养基中气缸45动作,当培养基中的培养时间完成
后,控制器接收计时器信号,此时控制器控制气缸45动作,气缸45作下降动作,同时带动托
盘42下降,浸泡液进入排水箱43中,从排水槽中排出培养箱体2。排液过程中通过液位器测
量培养槽41中残留的浸泡液高度,当浸泡液高度为0时,液位器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此时
控制器控制气缸45作上升动作,直至托盘42回复原位,此时控制器停止气缸45动作。这样可
以自动控制排水,不需要人工进行排水操作,简化培养步骤。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
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
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
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所述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调制浸泡液pH值;步骤S2,将贝壳丝状体放入S1浸泡液中浸泡;步骤S3,设定间隔时间,多次重复S2浸泡步骤。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所述培养箱体的顶部设有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沿箱体横向方向分为三个培养基,培养基之间的组成结构相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防治方法采用酸处理可以缩短对紫菜贝壳丝状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