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蚜茧蜂繁育过程中病虫害防控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蚜茧蜂繁育过程中病虫害的防
控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草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是近年来研究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
防治技术,用烟蚜茧蜂防治烟田中的蚜虫,效果非常显著,实际应用中人们通过人工繁育来
获得大量的烟蚜茧蜂,人工繁育烟蚜茧蜂时,容易发生的病害有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
病毒病、白粉病、黑胫病、烟草根黑腐病、蚜霉病,虫害有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斜纹夜
蛾、食蚜蝇、重寄生蜂。
病虫害在烟蚜茧蜂繁育过程中严重危害了寄主植物和寄主烟蚜,降低了烟蚜茧蜂
的繁育率;烟蚜茧蜂养成释放时,烟蚜茧蜂容易将病虫害引入农田造成作物病虫害流行。其
中:蚜霉病会影响烟蚜茧蜂生产过程中寄主烟蚜的生长繁殖,造成烟蚜茧蜂繁育率下降,严
重时能造成烟蚜茧蜂的生产完全绝收;食蚜蝇在烟蚜茧蜂繁育过程中制约寄主烟蚜的生
产,降低烟蚜茧蜂的繁育率;重寄生蜂在烟蚜茧蜂繁育过程中是烟蚜茧蜂的天敌,严重影响
烟蚜茧蜂的羽化率,降低烟蚜茧蜂的繁育率,同时降低繁育释放及自然种群中烟蚜茧蜂对
蚜虫种群的控制率,烟蚜茧蜂繁育过程中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控。
发明内容
针对人工繁育烟蚜茧蜂过程中,存在烟蚜茧蜂受病虫害影响,繁育率低,并且受病
虫害感染的烟蚜茧蜂容易将病虫害引入农田造成病虫害流行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烟蚜
茧蜂繁育过程中病虫害防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设置尼龙网
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的四周及顶部用白色的尼龙网防护起来,四周的尼龙网上边口与
顶部的尼龙网对应边口搭接在一起,使烟蚜茧蜂繁育区域与外界环境之间隔离,尼龙网的
规格为70目,顶部尼龙网的离地距离控制在1.5-1.8米;
(b)在寄主植物培育阶段进行病虫害防控
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播种寄主植物烟草,烟草出苗后5-10天,繁育区域内开始出现
有斜纹夜蛾、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的成虫迁入,进行斜纹夜蛾的成虫防控,
然后对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进行防控;
所述斜纹夜蛾的成虫防控方法是,用手持式捕虫网对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的斜纹夜蛾
成虫进行人工猎捕,将斜纹夜蛾的成虫猎入捕虫网后置死,然后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每
亩挂置1—2个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器;
所述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防控方法是,用6%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对
烟草的植株表面进行喷雾,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喷雾15-20kg;
烟草出苗后10-20天,进行斜纹夜蛾的虫卵防控;
所述斜纹夜蛾的虫卵防控方法是,将赤眼蜂虫卵蜂卡放置到烟草的叶片上,控制放置
的赤眼蜂虫卵数量:斜纹夜蛾虫卵数量为1:20—30;
(c)在烟蚜繁育阶段进行病虫害防控
烟草出苗后20-25天,对烟草的病残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清除,然后在烟草植株上接种烟
蚜,烟草出苗后25-30天,进行第二次斜纹夜蛾的成虫防控和食蚜蝇的成虫防控,然后对白
粉病、蚜霉菌进行防控;
所述食蚜蝇的成虫防控方法是,用手持式捕虫网对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的食蚜蝇成虫
进行人工猎捕,将食蚜蝇的成虫猎入捕虫网后释放到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外;
所述白粉病、蚜霉菌防控方法是,用25%嘧菌酯1500倍液均匀喷雾烟草的叶片正面和背
面,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喷雾20kg;
烟草出苗后30-35天,对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进行第二次防控,然后进
行第二次斜纹夜蛾的虫卵防控,进行食蚜蝇幼虫和食蚜蝇蛹防控;
所述食蚜蝇幼虫和食蚜蝇蛹防控方法是,将食蚜蝇姬蜂释放到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
控制释放的食蚜蝇姬蜂数量:食蚜蝇幼虫与食蚜蝇蛹合计数为1:20—50;
烟草出苗后35-40天,对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进行防控;
所述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防控方法是,用2%氨基寡糖素800倍液和0.3%过
磷酸钙的混合液均匀喷雾到烟草的叶片正面和背面,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喷雾20kg;
烟草出苗后40-45天,对黑胫病、根黑腐病进行防控;
所述黑胫病、根黑腐病防控方法是,用6%荧光假单孢杆菌、2%奈乙酸可湿性粉剂和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均为1500倍的混合液均匀喷雾烟草,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喷雾20kg。
(d)烟蚜茧蜂繁育阶段病虫害防控
烟草出苗后45-50天,在繁育有烟蚜的烟草植株上接种烟蚜茧蜂,烟蚜茧蜂接种结束
后,进行第二次白粉病、蚜霉菌防控;
烟草出苗后50-53天,进行第三次斜纹夜蛾的成虫和食蚜蝇的成虫防控,清除烟草的病
残体,对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进行第三次防控;
烟草出苗后53-57天,对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进行第二次防控,然后进行
第三次斜纹夜蛾的虫卵防控,进行第二次食蚜蝇幼虫和食蚜蝇蛹防控;
烟草出苗后57-60天,对黑胫病、根黑腐病进行第二次防控,然后进行斜纹夜蛾的幼虫
防控;
所述斜纹夜蛾的幼虫防控方法是,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释放到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
控制释放的斜纹夜蛾侧沟茧蜂数量:斜纹夜蛾幼虫数量为1:10-20;
烟草出苗后60-70天,繁育得到大量健康优质的烟蚜茧蜂;
本发明首先通过设置尼龙网,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与外界环境之间构建隔离屏障,有
效减少了迁入繁育区域内的害虫数量,70目的白色尼龙网能够保持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通
风、温湿度、光照度等环境因素不因尼龙网的隔离而造成负面影响,保证繁育烟蚜茧蜂的环
境条件,对虫害发生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本发明按照成虫期、幼虫期、卵或蛹期特点采取适宜的措施全程防控斜纹夜蛾和
食蚜蝇,用6%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防控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用2%氨基寡
糖素800倍液和0.3%过磷酸钙的混合液防控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用25%嘧菌
酯1500倍液防控白粉病、蚜霉菌,用6%荧光假单孢杆菌、2%奈乙酸可湿性粉剂和25%甲霜灵
可湿性粉剂均为1500倍的混合液防控黑胫病、根黑腐病,对病虫害的防控措施简单方便易
行,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对繁育过程中需要的烟蚜和烟蚜茧蜂的生长繁育
不造成影响。
本发明根据烟蚜茧蜂繁育各阶段中病虫害容易发生的时间节点、以及在该时间节
点上病虫害发生的类型和发展的特点,适时地采取物理措施、化学方法、生物防治技术,对
病虫害进行全面及时精准的防控,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机率,控制危害发展,杜绝病虫害
在繁育区域内流行,在繁育过程中能够确保优质高效生产,繁育率高,得到的烟蚜茧蜂未受
到病虫害感染,释放时能够避免将病虫害引入农田造成病虫害流行的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烟蚜茧蜂繁育过程中病虫害防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设置尼龙网
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的四周及顶部用白色的尼龙网防护起来,四周的尼龙网上边口与
顶部的尼龙网对应边口搭接在一起,使烟蚜茧蜂繁育区域与外界环境之间隔离,尼龙网的
规格为70目,顶部尼龙网的离地距离控制在1.5米;
(b)在寄主植物培育阶段进行病虫害防控
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播种寄主植物烟草,烟草出苗后5天,繁育区域内开始出现有斜
纹夜蛾、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的成虫迁入,对斜纹夜蛾的成虫进行防控,用
手持式捕虫网对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的斜纹夜蛾成虫进行人工猎捕,将斜纹夜蛾的成虫猎
入捕虫网后置死,然后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每亩挂置1个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器;然后对
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进行防控,用6%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对烟草的植株
表面进行喷雾,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喷雾15kg;
烟草出苗后10天,进行斜纹夜蛾的虫卵防控,将赤眼蜂虫卵蜂卡放置到烟草的叶片上,
控制放置的赤眼蜂虫卵数量:斜纹夜蛾虫卵数量为1:20;
(c)在烟蚜繁育阶段进行病虫害防控
烟草出苗后20天,对烟草的病残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清除,然后在烟草植株上接种烟蚜,
烟草出苗后25天,进行第二次斜纹夜蛾的成虫防控和食蚜蝇的成虫防控,用手持式捕虫网
对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的食蚜蝇成虫进行人工猎捕,将食蚜蝇的成虫猎入捕虫网后释放到
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外;然后对白粉病、蚜霉菌进行防控,用25%嘧菌酯1500倍液均匀喷雾烟
草的叶片正面和背面,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喷雾20kg;
烟草出苗后30天,对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进行第二次防控;然后进行第
二次斜纹夜蛾的虫卵防控;进行食蚜蝇幼虫和食蚜蝇蛹防控,将食蚜蝇姬蜂释放到烟蚜茧
蜂繁育区域内,控制释放的食蚜蝇姬蜂数量:食蚜蝇幼虫与食蚜蝇蛹合计数量为1:20;
烟草出苗后35天,对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进行防控,用2%氨基寡糖素800
倍液和0.3%过磷酸钙的混合液均匀喷雾到烟草的叶片正面和背面,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喷
雾20kg;
烟草出苗后40天,对黑胫病、根黑腐病进行防控,用6%荧光假单孢杆菌、2%奈乙酸可湿
性粉剂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均为1500倍的混合液均匀喷雾烟草,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
喷雾20kg;
(d)烟蚜茧蜂繁育阶段病虫害防控
烟草出苗后45天,在繁育有烟蚜的烟草植株上接种烟蚜茧蜂,烟蚜茧蜂接种结束后,进
行第二次白粉病、蚜霉菌防控;
烟草出苗后50天,进行第三次斜纹夜蛾的成虫和食蚜蝇的成虫防控,清除烟草的病残
体,对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进行第三次防控
烟草出苗后53天,对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进行第二次防控;然后进行第三
次斜纹夜蛾的虫卵防控;进行第二次食蚜蝇幼虫和食蚜蝇蛹防控;
烟草出苗后57天,对黑胫病、根黑腐病进行第二次防控;然后进行斜纹夜蛾的幼虫防
控,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释放到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控制释放的斜纹夜蛾侧沟茧蜂数量:
斜纹夜蛾幼虫数量为1:10;
烟草出苗后60天,繁育得到大量健康优质的烟蚜茧蜂。
实施例2
一种烟蚜茧蜂繁育过程中病虫害防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设置尼龙网
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的四周及顶部用白色的尼龙网防护起来,四周的尼龙网上边口与
顶部的尼龙网对应边口搭接在一起,使烟蚜茧蜂繁育区域与外界环境之间隔离,尼龙网的
规格为70目,顶部尼龙网的离地距离控制在1.8米;
(b)在寄主植物培育阶段进行病虫害防控
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播种寄主植物烟草,烟草出苗后10天,繁育区域内开始出现有
斜纹夜蛾、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的成虫迁入,对斜纹夜蛾的成虫进行防控,
用手持式捕虫网对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的斜纹夜蛾成虫进行人工猎捕,将斜纹夜蛾的成虫
猎入捕虫网后置死,然后在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每亩挂置2个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器;然后
对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进行防控,用6%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对烟草的植
株表面进行喷雾,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喷雾20kg;
烟草出苗后20天,进行斜纹夜蛾的虫卵防控,将赤眼蜂虫卵蜂卡放置到烟草的叶片上,
控制放置的赤眼蜂虫卵数量:斜纹夜蛾虫卵数量为1:30;
(c)在烟蚜繁育阶段进行病虫害防控
烟草出苗后25天,对烟草的病残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清除,然后在烟草植株上接种烟蚜,
烟草出苗后30天,进行第二次斜纹夜蛾的成虫防控和食蚜蝇的成虫防控,用手持式捕虫网
对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的食蚜蝇成虫进行人工猎捕,将食蚜蝇的成虫猎入捕虫网后释放到
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外;然后对白粉病、蚜霉菌进行防控,用25%嘧菌酯1500倍液均匀喷雾烟
草的叶片正面和背面,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喷雾20kg;
烟草出苗后35天,对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进行第二次防控;然后进行第
二次斜纹夜蛾的虫卵防控;进行食蚜蝇幼虫和食蚜蝇蛹防控,将食蚜蝇姬蜂释放到烟蚜茧
蜂繁育区域内,控制释放的食蚜蝇姬蜂数量:食蚜蝇幼虫与食蚜蝇蛹合计数为1:50;
烟草出苗后40天,对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进行防控,用2%氨基寡糖素800
倍液和0.3%过磷酸钙的混合液均匀喷雾到烟草的叶片正面和背面,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喷
雾20kg;
烟草出苗后45天,对黑胫病、根黑腐病进行防控,用6%荧光假单孢杆菌、2%奈乙酸可湿
性粉剂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均为1500倍的混合液均匀喷雾烟草,用量控制在每亩烟草
喷雾20kg;
(d)烟蚜茧蜂繁育阶段病虫害防控
烟草出苗后50天,在繁育有烟蚜的烟草植株上接种烟蚜茧蜂,烟蚜茧蜂接种结束后,进
行第二次白粉病、蚜霉菌防控;
烟草出苗后53天,进行第三次斜纹夜蛾的成虫和食蚜蝇的成虫防控,清除烟草的病残
体,对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生蜂进行第三次防控
烟草出苗后57天,对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进行第二次防控;然后进行第三
次斜纹夜蛾的虫卵防控;进行第二次食蚜蝇幼虫和食蚜蝇蛹防控;
烟草出苗后60天,对黑胫病、根黑腐病进行第二次防控;然后进行斜纹夜蛾的幼虫防
控,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释放到烟蚜茧蜂繁育区域内,控制释放的斜纹夜蛾侧沟茧蜂数量:
斜纹夜蛾幼虫数量为1:20;
烟草出苗后70天,繁育得到大量健康优质的烟蚜茧蜂。
病虫害防控效果对比实例
对比实例一:不同目数的尼龙网处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烟蚜茧蜂繁育效率
在外界条件及技术操作一致情况下,采用不同目数的尼龙网繁育烟蚜茧蜂,虫害随着
尼龙网的目数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但是受尼龙网影响容易发生的白粉病也随着尼龙网目数
的增加病株率呈上升趋势,本发明采用 70目的尼龙网进行防护最宜烟蚜茧蜂人工繁育;
对比实例二:不同农药对虫害的防控效果及对烟蚜、烟蚜茧蜂的致死情况
上表中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选择、配液和喷施的几种杀虫剂对烟蚜茧蜂繁育过程
中的虫害均能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但是对繁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烟蚜和烟蚜茧蜂也产生了
较高的致死率,只有6%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对繁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烟蚜和烟蚜茧蜂致死
率均为最低,所以本发明用6%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防控烟蓟马、斑潜蝇、烟草盲蝽、重寄
生蜂;
对比实例三:不同农药对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的防控效果及对烟蚜、烟蚜
茧蜂的致死情况
表中列出的均为防治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常用农药,在人工繁育烟蚜
茧蜂过程中, 2%氨基寡糖素800倍液+0.3%过磷酸钙混合液对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
毒病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并且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的繁育造成的致死率最低,所以本
发明采用2%氨基寡糖素800倍液+0.3%过磷酸钙混合液来防控普通花叶病和烟草番茄斑萎
病毒病;
对比实例四:不同农药对白粉病、蚜霉菌的防控效果及对烟蚜、烟蚜茧蜂的致死情况
上表列出的防控措施对白粉病和蚜霉菌危害均能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但是在人工繁
育烟蚜茧蜂过程中,采用25%嘧菌酯1500倍液来防控白粉病和蚜霉菌,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的
繁育致死率最低,对生产的影响最小,所以本发明采用25%嘧菌酯1500倍液来防控白粉病和
蚜霉菌危害;
对比实例五:不同农药对黑胫病、根黑腐病防控效果及对烟蚜、烟蚜茧蜂的致死情况
上表列出的常用药剂对黑胫病、根黑腐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但是在烟蚜茧蜂人
工繁育过程中,对生产所需要的烟蚜和烟蚜茧蜂也产生了不同的致死效果,本发明采用6%
荧光假单孢杆菌+2%奈乙酸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均为1500倍的混合液防控黑
胫病和根黑腐病,不仅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危害防治效果显著,而且对繁育过程中需要的
烟蚜和烟蚜茧蜂影响最小,致死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