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5136807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60658.4

申请日:

2016.12.15

公开号:

CN106673757A

公开日:

2017.05.1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5G 1/00申请日:20161215|||公开

IPC分类号:

C05G1/00; A01G1/04

主分类号:

C05G1/00

申请人:

防城港市蓝瀚达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卢仁华

地址:

538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紫荆路桂海星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农业技术领域,是按下面的制作步骤:一、原料:谷壳20~25份,麦麸20~25份,甘蔗渣30~35份、淀粉15~20份、石膏粉0.3~0.5份,钙镁磷肥0.2~0.3份,尿素0.3~0.4份;二、将谷壳、麦麸、甘蔗渣、混合后机械粉碎;三、发酵:将混合碎屑加入淀粉和石膏,并加水混合均匀,达到湿度40~50%的混合湿料,将混合湿料堆积于隔热池中,发酵时间30~40天;四、分料与灭菌:将发酵后的混合料分装入聚乙烯薄膜袋,堆放入灭菌箱中,保持灭菌温度80℃~100℃,灭菌时间90~120分钟;五、将钙镁磷肥、尿素溶于水中成为营养液,浓度0.6~0.8%,喷淋于袋装料上,达到湿度40~50%。

权利要求书

1.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按下面的原料及制作步骤:一、所用的原
料:谷壳20~25份,麦麸20~25份,甘蔗渣 30~35份、淀粉15~20份、石膏粉0.3~0.5份,钙镁磷
肥0.2~0.3份,尿素0.3~0.4份;二、将谷壳20~25份,麦麸20~25份,甘蔗渣 30~35份混合后机
械粉碎成碎屑,碎屑直径≤0.3cm;三、堆积发酵:将混合碎屑加入淀粉和石膏,并加水混合
均匀,达到湿度40~50%的混合湿料,将混合湿料堆积于隔热池中,压实,池面盖上薄膜或盖
板,发酵时间30~40天,期间每隔7~8天翻料一次,以便发酵完全;四、分料与灭菌:将发酵后
的混合料分装入聚乙烯薄膜袋, 1每小袋0.8 kg ~1.0kg,压实,料离袋口8~10 cm,绑扎袋
口,堆放入高温灭菌箱中,横竖错放,使袋与袋间能流通热气,保持灭菌温度80℃~100℃,灭
菌时间90~120分钟,灭菌完后自然降温,取出成为灭菌培养料;五、将钙镁磷肥0.2~0.3份,
尿素0.3~0.4份溶于水中成为营养液,达到总浓度0.6~0.8%;将营养液喷淋于袋装料上,达
到湿度40~50%,即可接种白参菌。

说明书

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参菌培养基制作技术,特别涉及混合料发酵及灭菌的制作技术,属
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参菌,又名裂褶菌、白花,属裂褶菌科,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其菇体质
韧、味道清香、鲜美爽口,营养丰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白参为真菌植物门真菌裂褶菌
(树花)的子实体。菌盖宽0.6到4.2厘米,质韧,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扇形或肾形,具多
裂瓣。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柄短或无。白参为真菌植物门真菌裂褶菌(树花)
SchizophyllumcommuneFr.的子实体。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其菌盖宽0.6~4.2 厘
米,质韧,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扇形或肾形,具多裂瓣。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柄短
或无。菇体质韧、味道清香、鲜美爽口、营养丰富。据云南省农科院测试中心对人工栽培的白
参菌分析,白参菌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含量达17.04%,并富含锌、铁、钾、钙、磷、硒、
锗,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药用真菌》等籍记载,此菌“性平,味甘,气味(根)苦、微寒、
无毒。白参含有裂招菌多糖具有抗癌作用。具滋补强身的功效。气味(根)苦、微寒、无毒。有
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特别对小儿盗汗、妇科疾病、神经衰弱、头昏耳鸣等症疗效明
显。”白参菌子实体较小,簇生或群生,形似菊花,菌盖扇形或肾形,直径1~5cm,人工栽培的
鲜品单朵重达50~100g。菌肉薄,质韧,白色至灰白色或褐肉色。具有多数裂瓣,边沿常呈掌
形纵裂内卷,表面长有绒毛;基部狭窄,菌褶从基部辐射状生长,菌柄短或无。质韧,白色至
灰白色,上有绒毛,扇形或肾形,具多裂瓣。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柄短或无。 分类 从种
植生长范围来说人参分野生、人工栽培和移山三种。

白参含有裂招菌多糖具有抗癌作用,可治疗小儿腹泻、头晕、偏头痛等疾病,经常
食用有清肝明目、健胃润肠、抑制小儿盗汗等功效,对增进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促进作用。

云南特有的珍稀药用兼食用菌~白参菌的人工驯化栽培日前在腾冲县获得成功,
该项技术填补了我国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的一项空白。

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患神经衰弱、头晕耳鸣、虚汗、妇女白带过多、小儿腹泻、
头晕、偏头痛等症人群。

白参菌性平、味甘;具有滋补强身、清肝明目之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头晕耳鸣、虚
汗、妇女白带过多等症。

白参菌的栽培:野外栽培生态环境较适应。菇棚高2.5m,每棚250~300平方米均
可,竹木作骨架。棚顶盖黑色薄膜加草帘,四周茅草或草帘围护;棚内搭摆袋架,架宽90~
100cm,分设架床8层,层距25cm;地面整平夯实,铺上细沙。每个架床用塑料薄膜覆盖成保湿
棚。保湿好的专用菇棚不必盖膜。在农家庭院只要有对流门窗的房间,都可用于栽培。

发明内容

白参菌的化学成分:含多糖、核苷类、呋喃类、甾醇类、生物碱、三萜类、油脂类、多
种氨基酸及蛋白质类、酶类、有机锗及多种微量元素等。白参菌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
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及抗肿瘤作用;三萜类化合物能净化血液,保护肝功能。人工栽培白
参菌成为主要的市场供给的主要来源。

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按下面的原料及制作步骤:一、
所用的原料:谷壳20~25份,麦麸20~25份,甘蔗渣 30~35份、淀粉15~20份、石膏粉0.3~0.5
份,钙镁磷肥0.2~0.3份,尿素0.3~0.4份;二、将谷壳20~25份,麦麸20~25份,甘蔗渣 30~35
份混合后机械粉碎成碎屑,碎屑直径≤0.3cm;三、堆积发酵:将混合碎屑加入淀粉和石膏,
并加水混合均匀,达到湿度40~50%的混合湿料,将混合湿料堆积于隔热池中,压实,池面盖
上薄膜或盖板,发酵时间30~40天,期间每隔7~8天翻料一次,以便发酵完全;四、分料与灭
菌:将发酵后的混合料分装入聚乙烯薄膜袋, 1每小袋0.8 kg ~1.0kg,压实,料离袋口8~10
cm,绑扎袋口,堆放入高温灭菌箱中,横竖错放,使袋与袋间能流通热气,保持灭菌温度80℃
~100℃,灭菌时间90~120分钟,灭菌完后自然降温,取出成为灭菌培养料;五、将钙镁磷肥
0.2~0.3份,尿素0.3~0.4份溶于水中成为营养液,达到总浓度0.6~0.8%;将营养液喷淋于袋
装料上,达到湿度40~50%,即可接种白参菌。

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利用
谷壳、麦麸、甘蔗渣作为原料进行粉碎、堆积发酵,分解成生成适合白参菌生长的有机营养
物质,袋装后还进行高温灭菌高温灭菌,达到消灭杂菌,最后喷洒低浓度复合肥营养液钙镁
磷肥和尿素,达到合适的湿度,成为白参菌最好的人工培养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是按下面的原料及制作步骤:一、所用的原
料:谷壳20~25份,麦麸20~25份,甘蔗渣 30~35份、淀粉15~20份、石膏粉0.3~0.5份,钙镁磷
肥0.2~0.3份,尿素0.3~0.4份;二、将谷壳20~25份,麦麸20~25份,甘蔗渣 30~35份混合后机
械粉碎成碎屑,碎屑直径≤0.3cm;三、堆积发酵:将混合碎屑加入淀粉和石膏,并加水混合
均匀,达到湿度40~50%的混合湿料,将混合湿料堆积于隔热池中,压实,池面盖上薄膜或盖
板,发酵时间30~40天,期间每隔7~8天翻料一次,以便发酵完全;四、分料与灭菌:将发酵后
的混合料分装入聚乙烯薄膜袋, 1每小袋0.8 kg ~1.0kg,压实,料离袋口8~10 cm,绑扎袋
口,堆放入高温灭菌箱中,横竖错放,使袋与袋间能流通热气,保持灭菌温度80℃~100℃,灭
菌时间90~120分钟,灭菌完后自然降温,取出成为灭菌培养料;五、将钙镁磷肥0.2~0.3份,
尿素0.3~0.4份溶于水中成为营养液,达到总浓度0.6~0.8%;将营养液喷淋于袋装料上,达
到湿度40~50%,即可接种白参菌。

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农业技术领域,是按下面的制作步骤:一、原料:谷壳2025份,麦麸2025份,甘蔗渣3035份、淀粉1520份、石膏粉0.30.5份,钙镁磷肥0.20.3份,尿素0.30.4份;二、将谷壳、麦麸、甘蔗渣、混合后机械粉碎;三、发酵:将混合碎屑加入淀粉和石膏,并加水混合均匀,达到湿度4050%的混合湿料,将混合湿料堆积于隔热池中,发酵时间3040天;四、分料与灭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肥料;肥料制造〔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