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7107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7107A21申请号201410312526322申请日20140703A61M3/02200601A61B17/2220060171申请人孙厚杰地址563000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72发明人孙厚杰54发明名称一种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采取保留内植入物的有限清创加创腔对口冲洗方法治疗的16例脊柱术后严重感染患者,效果良好;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即能保住内植入物装置,又能有效控制感染,为处理脊柱术后感染。
2、提供了一种效果极佳的方法,较好的克服了现有的脊柱术后感染处理方法所导致的内固定及融合手术失败的弊端,解决了现有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保留脊柱内植入物和有效控制感染这一矛盾,提高了处理该类疾病的临床医学水平。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7107ACN104117107A1/1页21一种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该方法即可保留内植入物又可有效控制脊柱术后感染,步骤如下步骤一,术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贴手术保护膜,原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3、清理周围手术缝线,打开深筋膜,显露脓肿区,取病变组织4份,分别行常规镜检、革兰氏染色、培养药敏及病理检查;步骤二,刮勺清除脓液坏死组织、频临坏死组织及脓液浸泡污染植骨颗粒,尤其内固定表面、创腔死角、及引流不畅处仔细清除,直至创面相对新鲜,生理盐水冲洗;步骤三,清创满意后,行置管对口冲洗,选用1014MMT型乳胶管,根据创腔大小剪出侧孔数个,冲洗管置于病灶死角处如钉棒外侧横突附近、打开的椎管附近,引流管置于易引流位置如棘突两侧,外接输血管,然后密致缝合深筋膜或全层缝合皮肤,避免漏水;步骤四,术后3天每12小时500ML生理盐水全速冲管后再3060滴/分钟维持冲洗,术后412天每34小时全速冲管一。
4、次,2周后68小时全速冲管一次后3060滴/分钟持续冲洗,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源感染监控指标;步骤五,记录创腔冲洗引流出入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待患者感染症状消失,血象、体温恢复正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回降正常或接近正常,出入管内液体颜色、形状相似,停止冲洗;步骤六,引流液离心检查无脓细胞,可考虑逐渐拔管,若仅深部软组织感染可同时停用抗生素,若合并椎管、椎骨或椎间隙感染,改用口服抗生素2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若探查无椎管内感染,可用稀碘伏浸泡内固定5分钟,生理盐水冲。
5、洗,若确定椎管内感染,需打开椎管,清除脓液,盐水冲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选用1014MMT型乳胶管,剪除T端并剪成鱼口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若合并椎管、椎骨或椎间隙感染,改用口服抗生素2周,加以巩固。权利要求书CN104117107A1/4页3一种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脊柱术后感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脊柱术后感染是脊柱手术较为严重并发。
6、症之一,发生率较高,由于手术区域结构特殊性,一旦感染,常常经久不愈,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瘫痪,更甚者危及生命,因此脊柱术后感染可谓灾难性并发症。包括内植入物的彻底病灶清除是控制感染的行之有效手段,但会导致内固定及融合手术失败,使患者雪上加霜,如何既能保住脊柱内植入物又能控制感染;是摆在脊柱外科医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脊柱术后感染处理方法所导致内固定及融合手术失败,不能实现即可保住脊柱内植入物和又能控制感染的问题。0004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
7、,该采用保留内植入物解决脊柱术后感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5步骤一,术前皮肤消毒铺巾,贴手术保护膜,原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清理周围手术缝线,打开深筋膜,显露脓肿区,取病变组织4份,分别行常规镜检、革兰氏染色、培养药敏及病理检查;0006步骤二,刮勺清除脓液坏死组织、频临坏死组织及脓液浸泡污染植骨颗粒,尤其内固定表面、创腔死角、及引流不畅处仔细清除,直至创面相对新鲜,生理盐水冲洗;0007步骤三,清创满意后,行置管对口冲洗,选用1014MMT型乳胶管,根据创腔大小剪出侧孔数个,冲洗管置于病灶死角处如钉棒外侧横突附近、打开椎管附近,引流管置于易引流位置如棘突两侧,外接输血管,然后密致缝合深。
8、筋膜或全层缝合皮肤;0008步骤四,术后3天每12小时500ML生理盐水全速冲管后再3060滴/分钟维持冲洗,术后412天每34小时全速冲管一次,2周后68小时全速冲管一次后3060滴/分钟持续冲洗,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0009步骤五,记录创腔冲洗引流出入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待患者感染症状消失,血象、体温恢复正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回降正常或接近正常,出入管内液体颜色、形状相似,停止冲洗;0010步骤六,引流液离心检查无脓细胞,可考虑逐渐拔管,若仅深部软组织感染可同时停用抗生素。0011进一步,在步骤二中,若探查无椎管内感染,可用稀碘伏浸泡内。
9、固定5分钟,生理盐水冲洗,若确定椎管内感染,需打开椎管,清除脓液,盐水冲洗。0012进一步,在步骤三中,选用1014MMT型乳胶管,剪除T端并剪成鱼口状。说明书CN104117107A2/4页40013进一步,在步骤六中,若合并椎管或椎骨椎间隙感染,改用口服抗生素2周,加以巩固。0014本发明提供的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采取保留内植入物的有限清创联合创腔对口冲洗方法治疗的16例脊柱术后严重感染患者,效果良好;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即能保住内植入物装置,又能有效控制感染,为处理脊柱术后感染提供了一种效果极佳的方法,较好的克服了现有的脊柱。
10、术后感染处理方法所导致的内固定及融合手术失败的弊端,解决了现有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保留脊柱内植入物和有效控制感染这一矛盾,提高了处理该类疾病的临床医学水平。附图说明001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0018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解决脊柱术后感染采用保留内植入物对口冲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9S10。
11、1术前皮肤消毒铺巾,贴手术保护膜,原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清理周围手术缝线,打开深筋膜,显露脓肿区,取病变组织4份,分别行常规镜检、革兰氏染色、培养药敏及病理检查;0020S102刮勺清除脓液坏死组织及频临坏死组织、及脓液浸泡污染植骨颗粒,尤其内固定表面、创腔死角、及引流不畅处仔细清除,直至创面相对新鲜,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若探查无椎管内感染,可用稀碘伏浸泡内固定5分钟,生理盐水冲洗,若确定椎管内感染,需打开椎管,清除脓液,盐水冲洗;0021S103清创满意后,行置管对口冲洗,选用相对较粗1014MMT型乳胶管剪除T端并剪成鱼口状,根据创腔大小剪出侧孔数个,冲洗管置于病灶死角处如钉棒外侧横突。
12、附近、打开椎管附近,引流管置于易引流位置如棘突两侧,外接输血管,然后密致缝合深筋膜或全层缝合皮肤;0022S104术后3天每12小时500ML生理盐水全速冲管后再3060滴/分钟维持冲洗,术后412天每34小时全速冲管一次,2周后68小时全速冲管一次后3060滴/分钟持续冲洗,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0023S105记录创腔冲洗引流出入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待患者感染症状消失,血象、体温恢复正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回降正常或接近正常,出入管内液体颜色、形状相似,停止冲洗;0024S106引流液离心检查无脓细胞,可考虑逐渐拔管,若仅深部软组织感染可同。
13、时停用抗生素,若合并椎管或椎骨椎间隙感染,改用口服抗生素2周,加以巩固。说明书CN104117107A3/4页50025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使用效果做补充说明00261资料与方法002711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6例,女10例,男女35;年龄2366岁,平均435岁。腰段8例,波及椎管3例,胸腰段6例,波及椎管2例,颈椎2例,1例波及椎管。所有患者均为脊柱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创伤10例,其中胸腰段6例,腰段2例,颈段2例,退变性疾病6例,均为腰段6例。0028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术后37天出现寒战、高热,无汗,体温超过390,成稽留热;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1例胸腰。
14、段、1例腰段患者神经症状加重,表现下肢乏力、皮肤痛觉过敏,肌力下降12级,9例患者出现术区疼痛加重,局部皮肤红肿、发热,触压痛,局部波动感。002913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行创腔穿刺均穿出脓性液,镜下见脓细胞成堆。所有患者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超过100250109/L。ESR范围2050MM/H,平均282MM/L。CRP范围181174MG/L,平均707MG/L。细菌培养检查4例为大肠杆菌,3例为金葡菌,1例为猪粪球菌。所有标本均来自脓液、创面分泌物及血液。003014处理方法所有患者一旦深部创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便在广谱抗生素或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
15、基础上急行有限清创术,1例清创后行VSD冲洗引流,3天后患者再次高热,感染复发,后经对口冲洗最终感染得到控制,其它15例行均行创腔对口冲洗引流术。003115手术方式,常规术前皮肤消毒铺巾,贴手术保护膜,原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清理周围手术缝线,打开深筋膜,显露脓肿区,取病变组织4份,分别行常规镜检、革兰氏染色、培养药敏及病理检查,刮勺清除脓液坏死组织及频临坏死组织、及脓液浸泡污染植骨颗粒,尤其内固定表面、创腔死角、及引流不畅处仔细清除,直至创面相对新鲜,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若探查无椎管内感染,可用稀碘伏浸泡内固定5分钟,生理盐水冲洗,若确定椎管内感染,需打开椎管,清除脓液,盐水冲洗。清创满。
16、意后,行置管对口冲洗,选用相对较粗1014MMT型乳胶管剪除T端并剪成鱼口状,根据创腔大小剪出侧孔数个,冲洗管置于病灶死角处如钉棒外侧横突附近、打开椎管附近,引流管置于易引流位置如棘突两侧,外接输血管,然后密致缝合深筋膜或全层缝合皮肤。003216术后处理继续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敏感抗生素,早期术后3天为防止血凝块及坏死组织堵塞,一般每12小时500ML生理盐水全速冲管后再3060滴/分钟维持冲洗,中期术后412天防止坏死组织及脓苔堵塞,每34小时全速冲管一次,末期2周后由于块状物明显减少,可68小时全速冲管一次后3060滴/分钟持续冲洗,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ESR及CRP,记录创腔冲洗引流出入量。
17、,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待患者感染症状消失,血象、体温恢复正常,ESR、CRP、降钙素原明显回降正常或接近正常,出入管内液体颜色、形状相似,停止冲洗,引流液离心检查无脓细胞,可考虑逐渐拔管,若仅深部软组织感染可同时停用抗生素,若合并椎管或椎骨椎间隙感染,改用口服抗生素2周,加以巩固。00332结果0034所有患者中,1例行有限清创加VSD冲洗引流,3天后患者再次高热,感染复发,后经对口冲洗最终感染得到控制,15例行有限清创加创腔对口冲洗引流术,所有患者感染症状逐渐缓解,均在24周完全治愈,经318月,平均12月随访,所有患者无感染复发,内说明书CN104117107A4/4页6固定无松动及脱出。
18、,无内固定断裂,其中5例已拆除内固定物,无椎体高度丢失,无医源性椎间失稳。003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0036本发明回顾性分析收治行脊柱内植入物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16例临床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435岁。腰椎8例,胸腰段6例,颈椎2例。感染波及椎管6例,其中腰椎3例,胸腰段2例,颈段1例。临床表现,患者术后37天突发寒战、高热,体温39以上,8例伤口无红肿、无波动感、无触压痛,所有患者均行创腔深部穿刺,穿出脓性液,镜检脓细胞成堆。血常规示核左移,血沉25MM/H60MM/H,CRP50MG/L120MG/L。血培养检查,4例阳性均为大肠杆菌,1例阳性为猪粪球菌。一经穿出脓。
19、性液便急诊行感染病灶清创加置管对口冲洗术,待冲洗液清亮,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回降至正常,一般冲洗时间23周。所有患者一经确诊为术后感染均尽早输注敏感或广谱抗生素,一般深组织感染抗生素应用时间同冲洗时间,椎管内感染或椎骨感染者待临床检测指标完全正常后继续应用2周或改口服抗生素24周,以防复发。所有患者经清创加置管对口冲洗后体温逐渐回降,24周后感染各项监测指标恢复正常,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复发,内固定无松脱。保留内植入物的有限清创加创腔对口冲洗对脊柱术后感染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117107A1/1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1710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