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嫩蛹的人工培育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51275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8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19661.2

申请日:

1993.10.26

公开号:

CN1102048A

公开日:

1995.05.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7/04; A23J3/00

主分类号:

A01K67/04; A23J3/00

申请人:

朱兴友; 孙秀荣

发明人:

朱兴友; 孙秀荣

地址:

132200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吉桦路12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柞蚕蛹积蚕儿一生之营养,富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是较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昆虫营养食品,但坚韧、光滑的蛹壳,使其加工、食用受到限制。本发明解决了蛹皮的人工软化问题,实现柞蚕嫩蛹系列食品加工。方法是剖茧取蚕,通过必要的消毒、温湿、通风管理,控制不利于加工、食用、消化的蛹体组织及化学成分的形成,数天后,适时人工脱皮、加工成无硬壳柞蚕嫩蛹系列食品,对开辟人类昆虫蛋白营养源和振兴蚕业具有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书

1: 柞蚕嫩蛹的人工培育方法 其特征是: (1)、将未化蛹的鲜蚕茧在6-10℃环境中贮藏备用; (2)、剖茧将蚕取出(或不取出)裸露在适宜温湿条件中化蛹; (3)、当蚕儿发育到蛹体收缩期,人工或靠蚕自行脱去旧皮, (4)、在蛹皮硬化着色前(蛹腹、胸、翅部均乳白或淡绿色),通过热处理或冷处理,迅速杀死蚕蛹,获柞蚕嫩蛹丕料。
2: 柞蚕嫩蛹(神仙蛹)系列食品加工技术 其特征是: 以柞蚕嫩蛹为主原料,通过淹渍,烹炸等工艺处理,加工成各种风味、形状的高极营养食品。
3: 利用蚕尸加工生物杀虫剂、花卉营养肥技术 其特征是: 以病死蚕、蛹为原料,经发酵,水搅离心沉淀,烘干等,加工成花卉营养肥及富含多角体病毒、微孢子虫和多种昆虫寄生菌的生物杀虫剂。

说明书


一、本发明技术范畴:

    本发明属柞蚕蛹发育形成的生物控制技术。

    二、现有技术:

    经查《蚕业科学》、《蚕业文摘》、《国外农业》、《食品加工》等中文资料,《蚕丝科学与技术》等外文资料,具有关于利用柞蚕蛹加工蛹粉、蛹油、复合氨基酸的报道,未见有柞蚕蛹如何去皮、软化、降低蛹皮几丁质、变性蛋白含量等有关本发明技术的报道。

    三、发明的目的:

    柞蚕蛹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人类较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昆虫营养食品,近年食用柞蚕蛹的习俗波及所有柞蚕生产区。但由于柞蚕蛹皮的特殊构造及化学成分不利于加工、食用,使柞蚕蛹的消费产生很大的局限性。

    柞蚕蛹体壁由基膜(最内层,与体腔中的血淋巴直接接触)、真皮层、表皮层(真皮层上方,由真皮细胞分泌而成)构成。表皮层又分内表皮、外表皮、上表皮三层,内外表皮均含几丁质,上表皮含有腊质层。几丁质是一种含氮多糖物质,构造类似纤维素,不溶于水、稀酸、稀碱、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腊质层的脂类物质的溶点高达100℃以上,表皮中含有的蛋白质,在多元酸及其氧化酶和分子氧作用下,产生鞣化作用,使蛋白质分子侧链联结在一起,成为变性蛋白,甚至形成坚硬的骨质蛋白。这些物质即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又因其坚韧光滑、透性、粘着性差、不利于调料味渗入蛹内及多种花样加工,影响咀嚼、口感及食欲。另外,蚕为外骨骼昆虫动物,体壁肌、神经组织与表皮相连,体壁直接附着、支承内脏器官组织,食用去皮相当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蛹皮软化方面报导,我国蚕区民间作法是:①撕破蛹皮,挤出内容物;②煮熟、冷冻、扒皮;③吃时吐出或将皮吞皮,这些即不便,又不雅观,更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且损失了大量的有效营养成分。

    本发明的目地,是使柞蚕蛹不产生具有上述不良性状的表皮,便于多种方法食用加工,增强口感,减少营养损失,实现食用柞蚕蛹的工业化生产,为人类提供新昆虫保健营养食品源-柞蚕嫩蛹及其系列产品。

    四、发明的内容

    1、原理:

    吐丝结茧后的柞蚕幼虫发育成蛹,进行了激烈的器官组织改进形成变化,大致经历了蚕体收缩期、蚕体伸长期、蛹体膨胀期、蛹皮硬化着色期四个阶段。

    蚕体收缩期:五令老熟柞蚕幼虫,吐丝结茧完毕,从肛门排出主含尿酸钙和草酸钙的液体,随之身体逐渐缩短,与茧壳形成一定间隙,体壁硬度、弹性、支承力增大,蚕体静止不动,进入器官组织分解改进前的预备阶段,此期相对经历时间较长,蚕体对外界机械物理影响耐力抗性较强,是运输、冷芷、剖茧最佳期。

    蚕体伸长(膨胀)期:蚕体逐渐伸长,变软,不适于成虫期需要的器官组织,如单眼、腹足等,开始解离;同时逐渐发生和形成了成虫的器官组织;坚硬的丝腺解离消失;消化道收缩,形成蛹胃,体壁真皮细胞增大,新旧表皮分离,其间充满脱皮液,在蛋白酶,几丁酶作用下,旧表皮下层物质被溶解,其营养物质重新被蚕体吸收,剩余表皮层(外表皮、上表皮)薄软,呈黄绿色纸状,裹着膨胀的蚕体旧表皮,已可人工脱下。

    蛹体收缩期:成虫复眼、胸足、翅等器官组织基本形成,透过蚕表皮可见隐蛹态,在体液液压及体壁肌作用下,腹部有节凑的收缩伸张,借此脱去旧皮,当第三、四腹节旧皮脱至蛹尾时,胸部旧皮从背中线至颅顶沟胀裂,再通过摇摆摩擦脱去整个旧表皮。

    体壁硬化着色期:隐蛹脱下旧表皮后,新表皮层中的几丁质、腊质等合成及蛋白质鞣化、色素沉积作用加剧,表皮由腹背、胸背至腹部翅迅速硬化、着色(黑色或黄褐色),环节紧凑,散失体内多余生理水份。

    本发明就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施以适宜的温湿条件,控制蚕儿预蛹期的发育,在蛹体收缩期适时进行人工脱皮或控制其自然脱皮,在蛹皮末着色硬化前,运用物理手段终止蚕蛹发育,制得具备目的性状的柞蚕嫩蛹,并加工成柞蚕嫩蛹强化食品(神仙蛹系列食品)。

    生产条件及主要工具设备:

    需要足够的柞蚕放养量,通往蚕区交通运输便利,培育室要有控温控湿条件,有冷冻设备,大口塑桶(或大缸)、蚕箔(或纱盘)、剪刀(或削茧器)、茧筐、煮蛹用锅等。

    方法步骤:

    1、选蚕窝茧

    当在野外放养五令柞蚕见茧时,选成熟程度一致的大蚕分片移入窝茧场,剔除病弱蚕,便于适时摘茧管理,避免蚕病漫涎。

    2、摘选茧

    当窝茧场见茧10%时普遍摘一次茧,尔后每隔3-4天摘一遍茧,注意随摘随扒去护叶。及时剔除油烂茧,于阴凉处按在吐丝茧、灌浆茧、干浆茧薄摊2-3层,暂存。

    3、收茧

    当摘选后的茧,刚干浆(蚕体收缩期),即可装筐运输,每筐以15-20公斤为宜,筐高不得超过30厘米,上下有盖,便于搬运,避免挤压伤蚕,运茧应在早晚或夜间避开高温。

    4、冷藏茧

    运回后的茧,要及时倒筐选出挤压伤、油烂茧,好茧薄摊2-4层于冷库茧床(蚕箔)或大铺上保存,要求库温6-10℃,相对温度65-75%,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冷藏不超过一周。

    5、剖茧

    根据嫩蛹培育车间需要,将冷库中茧或直接运回的茧,剖开,取出蚕儿,剔除病蚕。剖茧时最好用剪刀顺长由茧蒂基部一侧剪过另一则至茧尾部,并掌握在蚕体收缩期剖茧,防止剪伤蚕,且要先入库先剖,出库多少当天剖多少,不能在库外积压,防止茧内化蛹。

    6、消毒

    将刚剖出的未化蛹裸蚕浸于1%的毒消散液1分钟,捞出控干水,送入培养室。

    7、嫩蛹培育

    将消毒后裸蚕或剖开未倒出蚕的茧,平摊于培育室内蚕箔或纱盘上,只准摊一层,每平方米约放10公斤,室温18-24℃,相对温度75-85%,裸蚕体面应保持均匀散射光,利于观察蛹体色变化。一切用具在使用前要用1%漂白粉洗刷消毒,培育室要昼夜有人值班,随时剔除病弱蚕。

    8、嫩蛹分拣及人工脱皮

    当裸蚕进入发育室后,约经2-3天开始陆续化蛹、脱皮。要及时分拣出隐蛹(蛹体膨胀后期,新旧表皮已形成离层),嫩蛹(刚脱下旧皮,未进入蛹皮硬化着色期)、半脱皮蛹(病态蛹,腹部蛹态,头胸仍为幼虫态),根据室温及蚕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1-2小时分拣一次。如夜间无人挑拣,要将室温降至12℃以下,但不得低于8℃,时间不超过6小时。如不降温,再形成嫩蛹继续发育为成熟蛹,蛹体变硬;如温度过低或降温时间过长,蚕儿受高低温冲击,神经系统紊乱,影响脱皮物质分泌,易产生半脱皮蛹,甚至诱发蚕病。

    隐蛹收集后,要及时进行人工脱皮。方法:沿颅顶沟轻捏开头壳,再沿胸腹背中线搓开旧表皮,向两侧分开,轻拔出气门腺、肛门腺,全部扒掉旧表皮,得嫩蛹上品。

    9、杀蛹

    嫩蛹收集后,要及时在表皮硬化着色前将其杀死,终止发育。

    (1)水烫法:将嫩蛹直接投入80℃以上热水中,烫死至不动(约1分钟)捞出。

    (2)速冻法:将嫩蛹迅速放入-5℃以下温度的环境中冷冻至死。

    (3)蒸气法:将嫩蛹装入透气容器中,送入80℃以上温度的蒸汽,杀死蚕蛹。

    (4)水煮法:将嫩蛹投入水中加温煮,水初温应在40℃以上,避免嫩蛹继续发育。水中可直接放入调料,进行嫩蛹熟制加工。

    10、嫩蛹系列加工防腐保鲜

    嫩蛹杀死后,要及时进行系列加工,防止腐败变质,保持蚕蛹鲜嫩风味持久,延长保存销售期。

    (1)淹渍:以1∶10的盐水比配制浓盐水,同时加入花椒、大料、姜煮沸,晾凉浸入嫩蛹,密封盛装,低温保存。

    (2)冷冻:将嫩蛹置于0℃以下环境中,冷冻保存。

    (3)冷藏:收集后未经杀死的嫩蛹,迅速移入0-4℃环境中,存活二周。

    (4)烹制:将经淹渍的嫩蛹,用鸡蛋淀粉浆抓护,投放于8分热油锅内,炸至黄熟捞出即成。

    11、废物处理

    病死蚕处理:

    (1)在剖茧及嫩蛹人工培育过程中,收集病死蚕、蛹于塑料桶中,经15-24℃温度发酵至尸体全部腐烂;

    (2)向尸体腐败物中兑水(1∶10),搅拌匀浆、澄清、取上清液纱布过滤后,2500转/分钟离心沉淀,15分钟,倒去上清液,取下层沉淀物(富含多角体病毒、微孢子虫、多种昆虫病原菌)装瓶(褐色玻璃瓶),避光常温保存,用作生物杀虫剂,防治农林害虫。

    (3)将发酵腐败蚕尸烘干粉碎,过10日筛,包装,作花卉营养肥及蚂蚁人工养殖饲料。

    蚕蜕处理:

    将隐蛹脱下的旧表皮,集中阴干,纸箱包装,通风干燥保存,是医药化工原料。

    五、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培育出的柞蚕嫩蛹与以往市售柞蚕蛹相比,蛹皮薄五分之四,蛹皮中不利于咀嚼、消化的几丁质、腊质、变性蛋白质含量降低90%以上;蛹胃、蛹皮软嫩,易消化吸收;便于多种方法烹饪加工,口感适宜,风味独特,增强食欲,营养丰富;应用本发明方法培育柞蚕嫩蛹,可避免化蛹后死亡,提高出蛹率15%以上,每公斤鲜茧得嫩蛹750-850克,减少形成蛹壳及食用中营养损失5%;实现工业化生产,扩大食用柞蚕蛹生产、销售量,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柞蚕昆虫食品的需求,促进柞蚕业的发展。

    六、实施例

    本发明最好的实施方式是:在柞蚕放养集中的蚕区乡镇或村、屯,建立嫩蛹加工点,采用水煮法杀蛹,淹渍后直接供应市场销售或运送到食品加工厂,进行柞蚕嫩蛹系列食品加工。

    七、附图

    柞蚕嫩蛹的人工培育方法工艺流程图。

柞蚕嫩蛹的人工培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柞蚕嫩蛹的人工培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柞蚕嫩蛹的人工培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柞蚕嫩蛹的人工培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柞蚕嫩蛹的人工培育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柞蚕蛹积蚕儿一生之营养,富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是较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昆虫营养食品,但坚韧、光滑的蛹壳,使其加工、食用受到限制。本发明解决了蛹皮的人工软化问题,实现柞蚕嫩蛹系列食品加工。方法是剖茧取蚕,通过必要的消毒、温湿、通风管理,控制不利于加工、食用、消化的蛹体组织及化学成分的形成,数天后,适时人工脱皮、加工成无硬壳柞蚕嫩蛹系列食品,对开辟人类昆虫蛋白营养源和振兴蚕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