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品,特别是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热病邪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长期饮酒,积湿蕴热,蓄于中焦,或外感湿热、暑湿之邪,内舍中焦,致湿热积于中焦。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纳降而成。证属湿热之实证或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脾、胃。常见于湿阻、霍乱、泄泻、痢疾、臌胀等病证之中。
症见胸闷腹胀、胃纳不受,头痛身重、午后身热、口苦而黏或咽喉痛、口干而不欲饮水,肢体困重,小便黄赤、大便溏而臭,或泻下急迫而不爽,或腹痛,痢下赤白,或吐泻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水,或面目肌肤发黄,腹部胀大硬满,或有低热,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证候。
湿热是内于湿热蕴结脾胃而产生,然湿热之酿成,又为外湿、内湿所生。外湿由外界湿邪入侵,内湿为脾胃功能失调,不能远化精微而生,即“脾虚生湿”。故治疗湿阻病处方立法时,应考虑“脾虚”与“湿阻”的主次,权衡轻重用药。初起,湿困中焦,脾虚不是主要矛盾,应以除湿为主,可选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之品以引邪外出,此时即使有脾虚之象,办当取健脾与化湿之剂合用。
目前,市场上温中除湿的药物或是保健品有很多,但是大多数药物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并且大多数药物的副作用较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保健品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价格高昂,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山柰温中除湿片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及其制备方法,长期服用具有温中除湿、行气消食的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由中药提取物、填充剂、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矫味剂、助流剂制成,按重量百分比,中药提取物20-60%、填充剂20-50%、崩解剂10-40%、粘合剂1-20%、润滑剂1-5%、矫味剂1-5%、助流剂1-5%;按重量份数,中药提取物20-60份、填充剂20-50份、崩解剂10-40份、粘合剂1-20份、润滑剂1-5份、矫味剂1-5份、助流剂1-5份。
所述的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按最佳重量份数,中药提取物40份、填充剂30份、崩解剂15份、粘合剂5份、润滑剂4份、矫味剂3份、助流剂3份。
所述的中药提取物中原料的优选重量份数为:山柰30-45份、拳参15-25份、山香圆15-25份、当门子7-14份、玉米须7-14份、鹰不泊7-14份、龙眼3-6份、玫瑰花3-6份、吉祥草3-6份、毛慈菇3-6份。
所述的中药提取物中原料的最佳重量份数为:山柰40份、拳参20份、山香圆18份、当门子14份、玉米须10份、鹰不泊7份、龙眼6份、玫瑰花5份、吉祥草4份、毛慈菇3份。
所述的填充剂为微晶纤维素、淀粉、乳糖、糊精、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崩解剂为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所述的粘合剂为淀粉浆或聚维酮k30或羟丙甲纤维素;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所述的矫味剂为阿司帕坦、甜菊素、枸橼酸、香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助流剂为二氧化硅、滑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所述的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为:
(1)制备中药提取物:
a、原料预处理:按重量份数,选取山柰、拳参、山香圆、当门子、玉米须、鹰不泊、龙眼、玫瑰花、吉祥草、毛慈菇,洗净并除杂,备用;
b、制备混合提取液:将山柰、拳参、山香圆、当门子、玉米须、鹰不泊、龙眼、玫瑰花、吉祥草、毛慈菇混合均匀,然后用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4倍的水,中火煎煮2-3小时,过滤,提取滤液,第二次加12倍的水,中火煎煮1.5-2小时,过滤,提取滤液,第三次加10的水大火煎煮0.5小时,过滤,提取滤液,合并三次滤液,得到混合提取液,备用;
c、过滤、浓缩、干燥:取混合提取液,过滤,然后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2-1.3的清膏,然后置于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干燥后置于粉碎机中粉碎,过60目筛,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制备山柰温中除湿片:
a、混合:按重量份数,取中药提取物、填充剂、崩解剂混合均匀,然后置于湿法制粒机中,将粘合剂放入供液槽中,开启机器,调整参数,同时开启剪切飞刀,2-5分钟,出料,使用摇摆式制粒机,过16目尼龙筛网制粒,制得湿颗粒;
b、干燥:将湿颗粒置于烘干机中烘干,烘干后采用紫外线灭菌,得到整粒;
c、混合:将整粒、润滑剂、矫味剂、助流剂混合,置于三维运动混合机中混合15-25分钟,然后使用旋转压片机压片,制得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
在药物中:山柰,温中除湿;行气消食;止痛,主脘腹冷痛;寒湿吐泻;霍乱;胸腹胀满,饮食不消,牙痛;风湿痹痛,拳参,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散结,主肺热咳嗽;热病惊痫;赤痢;热泻;吐血;衄血;痔疮出血;痈肿疮毒;山香圆,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脾脏肿大;乳蛾;疮疖肿毒,当门子,功效有开窍回苏,活血散结,催产下胎;玉米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鹰不泊,祛风,化湿,消肿,通络;治咽喉肿痛,黄肿,疟疾,风湿骨痛,跌打挫伤;龙眼,梭化气、止咳、消炎;治胃病;玫瑰花,理气解郁,和血散瘀;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吉祥草,味苦,性平;有润肺止咳、固肾、接骨之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以祖传秘方为基础,精选山柰、拳参、山香圆、当门子、玉米须、鹰不泊、龙眼、玫瑰花、吉祥草、毛慈菇、等原料进行组合,使得各种药物的药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达到效果,长期服用具有温中除湿、行气消食的功效。
本发明经两组临床验证,其中一组为治疗组服用本发明,每天服用本发明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另一组对照组服用温中除湿胶囊,每天使用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每组选择门诊病人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5岁,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寒湿吐泻、霍乱,表一为服用一个疗程后的对照数据:
表1服用前后两组疗程比较(单位:人)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从而可以看出本发明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显著的疗效。
本发明的工艺优点在于:1、选择原料科学,生产工艺先进;2、产品中不添加香料及防腐剂,保持原料本身的风味和营养成份,易被人体吸收;3、原料来源广泛,加工艺线路短,产品易加工制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由中药提取物、填充剂、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矫味剂、助流剂制成,按重量百分比,中药提取物20-60%、填充剂20-50%、崩解剂10-40%、粘合剂1-20%、润滑剂1-5%、矫味剂1-5%、助流剂1-5%;按重量份数,中药提取物20-60份、填充剂20-50份、崩解剂10-40份、粘合剂1-20份、润滑剂1-5份、矫味剂1-5份、助流剂1-5份。
所述的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按最佳重量份数,中药提取物40份、填充剂30份、崩解剂15份、粘合剂5份、润滑剂4份、矫味剂3份、助流剂3份。
所述的中药提取物中原料的优选重量份数为:山柰30-45份、拳参15-25份、山香圆15-25份、当门子7-14份、玉米须7-14份、鹰不泊7-14份、龙眼3-6份、玫瑰花3-6份、吉祥草3-6份、毛慈菇3-6份。
所述的中药提取物中原料的最佳重量份数为:山柰40份、拳参20份、山香圆18份、当门子14份、玉米须10份、鹰不泊7份、龙眼6份、玫瑰花5份、吉祥草4份、毛慈菇3份。
所述的填充剂为微晶纤维素、淀粉、乳糖、糊精、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崩解剂为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所述的粘合剂为淀粉浆或聚维酮k30或羟丙甲纤维素;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所述的矫味剂为阿司帕坦、甜菊素、枸橼酸、香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助流剂为二氧化硅、滑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所述的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为:
(1)制备中药提取物:
a、原料预处理:按重量份数,选取山柰、拳参、山香圆、当门子、玉米须、鹰不泊、龙眼、玫瑰花、吉祥草、毛慈菇,洗净并除杂,备用;
b、制备混合提取液:将山柰、拳参、山香圆、当门子、玉米须、鹰不泊、龙眼、玫瑰花、吉祥草、毛慈菇混合均匀,然后用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4倍的水,中火煎煮2-3小时,过滤,提取滤液,第二次加12倍的水,中火煎煮1.5-2小时,过滤,提取滤液,第三次加10的水大火煎煮0.5小时,过滤,提取滤液,合并三次滤液,得到混合提取液,备用;
c、过滤、浓缩、干燥:取混合提取液,过滤,然后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2-1.3的清膏,然后置于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干燥后置于粉碎机中粉碎,过60目筛,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制备山柰温中除湿片:
a、混合:按重量份数,取中药提取物、填充剂、崩解剂混合均匀,然后置于湿法制粒机中,将粘合剂放入供液槽中,开启机器,调整参数,同时开启剪切飞刀,2-5分钟,出料,使用摇摆式制粒机,过16目尼龙筛网制粒,制得湿颗粒;
b、干燥:将湿颗粒置于烘干机中烘干,烘干后采用紫外线灭菌,得到整粒;
c、混合:将整粒、润滑剂、矫味剂、助流剂混合,置于三维运动混合机中混合15-25分钟,然后使用旋转压片机压片,制得一种山柰温中除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