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干旱缺水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
因素。由于降水量不足或降水模式的改变而造成的干旱使我国农业生产蒙受了巨大损失。
统计表明,从1950年至今,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2200万公顷,因干旱直接减收粮食100
亿公斤以上,约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损失的60%。
玉米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超过3700万公顷,其中2/3的面积分布在
西北、西南、华北、东北依靠自然降水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玉米带地区气象资料和玉米
产量的相关分析得出,干旱是导致我国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农业水资源短缺和土壤
贫瘠已成为提高玉米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的
合理开发,完善高效农田灌溉系统,另一方从种质改良入手,选育抗旱的玉米品种。由此可
见,对玉米种质和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筛选创新耐旱的玉米种质和培育抗旱节水的玉米
品种,寻找玉米抗旱节水的突破口,对于提高抗旱高产玉米新品种选择效率,提高水分利用
率,节省水资源,缓解以致解决干旱危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
现实意义。
对玉米进行抗旱性鉴定,是评价和选育抗旱性玉米新种质的关键步骤。目前,国内
外对玉米抗旱性筛选和鉴定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少,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室内发芽鉴定
法、盆栽鉴定法等,采用的指标也大多为生理指标,但干旱对玉米所造成的危害涉及玉米生
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最终都以产量下降为表现,鉴定方法中各种指标的优劣都应该以产量
为基准。目前还没有较为理想的对玉米的抗旱性的鉴定方法及筛选方法。因此,承需加强这
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方法。
本发明方法以玉米植株为对象,采用从拔节期至成熟期自然干旱胁迫处理和正常
水分灌溉一定时间后,检测与抗旱性显著相关的形态和产量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后,根据数
值来评价玉米抗旱能力,以达到建立一个客观准确的鉴定玉米抗旱性方法的目的,并可进
一步作为筛选玉米抗旱性种质和鉴定方法研究的参考。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与包括以下步骤:
(1)玉米种子选择
选择需要鉴定的发育良好的玉米种子;
(2)玉米种子播种
在年自然降水少于150mm的地区陆地播种或年自然降水大于150mm的地区旱棚内
播种,每材料种植一小区,每小区10.0m2,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同一材料的水旱区相邻
种植,播种密度与大田相同;
(3)玉米干旱胁迫处理和正常水分处理
干旱胁迫处理(旱地):播种后浇出苗水,使0-50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80%±5%,后期不在浇水,全生育期共灌水50方/亩;
正常水分处理(水地):分别在播种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灌水,
全生育期共灌水7次,每次灌水50方/亩,在降水量较多的年份酌情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和灌
水量;
(4)玉米指标检测
处理时期测定所有供试材料开花至吐丝天数,收获后测定小区籽粒产量;
(5)玉米抗旱能力评价
计算玉米抗旱指数:DTIg=(Yd/Yw)×(Ymw/Ymd)式中,Yd:待测材料经干旱胁迫处
理后的籽粒产量;Yw:待测材料经正常水分处理后的籽粒产量;Ymw:所有材料经正常水分处
理后的平均籽粒产量;Ymd:所有材料经干旱胁迫处理后的平均籽粒产量;
依据待测玉米抗旱性,根据抗旱指数分级,分级标准为抗旱指数≥1.16则玉米抗
旱性为1级,抗旱性极强;抗旱指数在1.06~1.15则玉米抗旱性为2级,抗旱性强;抗旱指数
0.96~1.05则玉米抗旱性为3级,抗旱性中;抗旱指数0.81~0.95则玉米抗旱性为4级,抗旱
性弱;抗旱指数≤0.80则玉米抗旱性为5级,抗旱性极弱。
根据步骤(5)所述的分级标准对供试的玉米进行分级,得出供试玉米抗旱性的大
小。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干旱胁迫处理(旱地)播种后浇
出苗水,使0-50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5%,后期不在浇水,全生育期共灌水
50方/亩,同一材料的水旱区相邻种植。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计算玉米抗旱指数,按公式DTIg=
(Yd/Yw)×(Ymw/Ymd),并依据玉米抗旱指数进行分级及分级标准。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技术而言所具有的主要优点和效果如下:
1.评价标准数值化,更客观准确。
在筛选抗旱性玉米的过程中,玉米的抗旱性的高低因不能量化无法进行准确评
价。本发明利用玉米在拔节期至成熟期进行干旱胁迫后与抗旱性高度相关的形态和产量指
标的变化,建立了玉米抗旱性评价体系,能够更客观的反映玉米抗旱性强弱的程度。
2.本发明易于掌握,重复性高。
本发明使用玉米成株作为评价筛选对象,试验材料容易获得,一次可同时评价大
量玉米植株,操作方法易于掌握,重复性高。
3.本发明方法误差小,田间容易比较观察
本发明供试玉米水旱区相邻种植,减少了试验地和环境的误差,同一材料在田间
更有利于水旱区农艺性状的对比。
本发明的主要创造点在于:
(1)本发明对玉米从拔节期至成熟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针对玉米干旱胁迫后与
抗旱性高度相关的形态和产量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立了抗旱性评价的分级标
准,建立了一种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方法。
(2)本发明玉米成株作为评价对象,试验材料容易获取,一次可同时评价大量玉米
植株,效率高。
(3)本发明的一种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将评价标准数
值化,更客观准确,不仅适用于鉴定玉米自交系,也适用于鉴定玉米品种。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
例证的目的,绝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一种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方法
1.试验材料
157份玉米自交系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见表1.
2.试验方法
参阅图1所示,鉴定供试玉米抗旱性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玉米种子选择
精选需要鉴定的发育良好的玉米种子,各供试种子要求饱满一致。
(2)玉米种子播种
在年自然降水少于150mm的地区陆地播种或年自然降水大于150mm的地区旱棚内
播种,每材料种植一小区,每小区10.0m2,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同一材料的水旱区相邻
播种,播种密度与大田相同。
(3)玉米干旱胁迫处理和正常水分处理
干旱胁迫处理(旱地):播种后浇出苗水,使0-50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80%±5%,后期不在浇水,全生育期共灌水50方/亩。
正常水分处理(水地):分别在播种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灌水,
全生育期共灌水7次,每次灌水50方/亩,在降水量较多的年份酌情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和灌
水量。
(4)玉米指标检测
处理时期测定所有供试材料开花至吐丝天数,收获时测定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收获后测定小区籽粒产量。
(5)玉米抗旱能力评价
计算玉米抗旱指数:DTIg=(Yd/Yw)×(Ymw/Ymd)式中,Yd:待测材料经干旱胁迫处
理后的籽粒产量;Yw:待测材料经正常水分处理后的籽粒产量;Ymw:所有材料经正常水分处
理后的平均籽粒产量;Ymd:所有材料经干旱胁迫处理后的平均籽粒产量;
依据玉米抗旱性,根据抗旱指数分级,分级标准为抗旱指数≥1.16则玉米抗旱性
为1级,抗旱性极强;抗旱指数在1.06~1.15则玉米抗旱性为2级,抗旱性强;抗旱指数0.96
~1.05则玉米抗旱性为3级,抗旱性中;抗旱指数0.81~0.95则玉米抗旱性为4级,抗旱性
弱;抗旱指数≤0.80则玉米抗旱性为5级,抗旱性极弱。
(6)根据步骤(5)所述的分级标准对供试的玉米进行分级,得出供试玉米抗旱性的
大小。
3.结果与分析
表1. 157份供试玉米抗旱性鉴定评价结果及抗旱性分级结果
表1 157份供试玉米抗旱性鉴定评价结果
从表1中可看出,依据此分级标准,在157份供试玉米材料中,抗旱性1级的材料有
48份,占所有供试材料的30.6%;抗旱性2级的材料有5份,占所有供试材料的3.2%;抗旱性
3级的材料有9份,占所有供试材料的5.7%;抗旱性4级的材料有20份,占所有供试材料的
12.7%;抗旱性5级的材料有75份,占所有供试材料的47.8%。
依据表1分级结果,得出157份供试玉米的抗旱性,根据需要选择抗旱性强的玉米
材料进行组配,用于培育抗旱玉米新品种。
以上所述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
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因此,在不偏
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