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心电监测仪.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5121777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243307.X

申请日:

2016.12.29

公开号:

CN106725432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5/0402申请日:20161229|||公开

IPC分类号:

A61B5/0402

主分类号:

A61B5/0402

申请人:

北京工业大学

发明人:

胡鸿; 刘锐; 贾艳红; 李顽强

地址: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沈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可穿戴心电监测仪,属于智能可穿戴技术领域。后壳为两端窄中间宽的对称结构,后壳的中间设有凸起,凸起的中间为凹槽结构;磁铁、电池、主板均设置在凹槽结构内;前壳压在主板上;第一顶针式连接器焊接在主板的底部一侧。第二顶针式连接器通过点胶粘结在后壳的凹槽内侧,第二顶针式连接器与第一顶针式连接器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使用时,将标准电极贴粘贴在人体上,摁下前壳压接件,前壳压接件带动前壳、主板,将第二顶针式连接器与第一顶针式连接器相接触;左电极、右电极将人体的心电参数信息传输至主板上,由此完成人体心电参数信息的采集,本结构小巧,可批量化生产,便携性能好。

权利要求书

1.可穿戴心电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后壳(2)为两端窄中间宽的对称结构,后壳(2)的中
间设有凸起,凸起的中间为凹槽结构;磁铁(3)、电池(4)、主板(5)均设置在凹槽结构内;前
壳(6)压在主板(5)上,螺钉(7)通过前壳(6)角部的螺纹孔安装在主板(5)上;前壳压接件
(8)安装在前壳(6)的表面,前壳压接件(8)与后壳(2)通过卡扣连接在一起;电池(4)通过电
池连接线与主板(5)相连接;
磁铁(3)直接通过粘胶装入后壳(2)中,电池(4)的外壳吸附卡接在磁铁(3)上;
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焊接在主板(5)的底部一侧;
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通过点胶粘结在后壳(2)的凹槽内侧,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
与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左电极(1)、右电极(11)分别对称设置在后壳(2)的底部两端窄处;左电极(1)、右电极
(11)通过导线与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连接;
对前壳压接件(8)施加压力,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和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之间接
触;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和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通过压接进行接触进行导通控制;通过
导通控制实现左电极(1)、右电极(11)与主板(5)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心电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左电极(1)、右电极(11)的下
面分别粘贴有标准电极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心电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后壳(2)通过模内注塑方式
成型为壳体整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心电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后壳(2)内部是PC材料,外部
是硅胶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心电监测仪,其特征在于:螺钉(7)与后壳(2)相连接,
组装时,螺钉(7)固定住夹在后壳(2)和前壳(6)中间的主板(5)和电池(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心电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前壳压接件(8)通过其卡扣
与后壳(2)连接,前壳压接件(8)通过盖住螺钉(7)。

说明书

可穿戴心电监测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心电监测仪,属于智能可穿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电监测仪可随身携带的、可对个人心脏进行随时随地监护,其检测原理与医院
使用的心电图机检测原理一样,但其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及时检测以及自适应调整
ECG显示幅度等优点,为心脏疾病的早期检测和亚健康人群进行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
段,为医生提供病人相关的有效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的心电监测仪,该心电监测仪使用方便、便
于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穿戴心电监测仪,后壳2为两端窄中
间宽的对称结构,后壳2的中间设有凸起,凸起的中间为凹槽结构;磁铁3、电池4、主板5均设
置在凹槽结构内;前壳6压在主板5上,螺钉7通过前壳6角部的螺纹孔安装在主板5上;前壳
压接件8安装在前壳6的表面,前壳压接件8与后壳2通过卡扣连接在一起;电池4通过电池连
接线与主板5相连接。

磁铁3直接通过粘胶装入后壳2中,电池4的外壳吸附卡接在磁铁3上。

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焊接在主板5的底部一侧。

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通过点胶粘结在后壳2的凹槽内侧,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与
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左电极1、右电极11分别对称设置在后壳2的底部两端窄处。左电极1、右电极11通
过导线与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连接;

对前壳压接件8施加压力,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和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之间接触。
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和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通过压接进行接触进行导通控制。通过导通控
制实现左电极1、右电极11与主板5的连接。

左电极1、右电极11的下面分别粘贴有标准电极贴。

后壳2通过模内注塑方式成型为壳体整体结构。

后壳2内部是PC材料,外部是硅胶材料。

螺钉7与后壳2相连接,组装时,螺钉7固定住夹在后壳2和前壳6中间的主板5和电
池4。

前壳压接件8通过其卡扣与后壳2连接,前壳压接件8通过盖住螺钉7,使本结构的
外观更美观。

本发明是一款专门为家庭环境使用的医用心电记录仪。轻巧、便携、易收纳、快速
记录,省去去医院的很多繁杂步骤。本产品采用了创口贴的造型,底层为柔性材料,左右放
置电极。电极下面可以接标准电极贴。中间的方形结构为医用ABS,内置电池、USB充电口、电
路板。

此产品采用了创口贴的造型,底层为柔性材料,左右放置电极,整个结构应用方
便、操作简单、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心电监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可穿戴心电监测仪,后壳2为两端窄中间宽的对称结构,后壳2的中间
设有凸起,凸起的中间为凹槽结构;磁铁3、电池4、主板5均设置在凹槽结构内;前壳6压在主
板5上,螺钉7通过前壳6角部的螺纹孔安装在主板5上;前壳压接件8安装在前壳6的表面,前
壳压接件8与后壳2通过卡扣连接在一起;电池4通过电池连接线与主板5相连接。

磁铁3直接通过粘胶装入后壳2中,电池4的外壳吸附卡接在磁铁3上。

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焊接在主板5的底部一侧。

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通过点胶粘结在后壳2的凹槽内侧,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与
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左电极1、右电极11分别对称设置在后壳2的底部两端窄处。左电极1、右电极11通
过导线与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连接;

对前壳压接件8施加压力,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和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之间接触。
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和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通过压接进行接触进行导通控制。通过导通控
制实现左电极1、右电极11与主板5的连接。

左电极1、右电极11的下面分别粘贴有标准电极贴。

后壳2通过模内注塑方式成型为壳体整体结构。

后壳2内部是PC材料,外部是硅胶材料。

螺钉7与后壳2相连接,组装时,螺钉7固定住夹在后壳2和前壳6中间的主板5和电
池4。

前壳压接件8通过其卡扣与后壳2连接,前壳压接件8通过盖住螺钉7,使本结构的
外观更美观。

本发明是一款专门为家庭环境使用的医用心电记录仪。轻巧、便携、易收纳、快速
记录,省去去医院的很多繁杂步骤。本产品采用了创口贴的造型,底层为柔性材料,左右放
置电极。电极下面可以接标准电极贴。中间的方形结构为医用ABS,内置电池、USB充电口、电
路板。

此产品采用了创口贴的造型,底层为柔性材料,左右放置电极,整个结构应用方
便、操作简单、便于携带。

使用时,将标准电极贴粘贴在人体上,摁下前壳压接件8,前壳压接件8带动前壳6、
主板5,将第二顶针式连接器10与第一顶针式连接器9相接触;左电极1、右电极11将人体的
心电参数信息传输至主板5上,由此完成人体心电参数信息的采集,本结构小巧,可批量化
生产,便携性能好。

可穿戴心电监测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可穿戴心电监测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可穿戴心电监测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穿戴心电监测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穿戴心电监测仪.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可穿戴心电监测仪,属于智能可穿戴技术领域。后壳为两端窄中间宽的对称结构,后壳的中间设有凸起,凸起的中间为凹槽结构;磁铁、电池、主板均设置在凹槽结构内;前壳压在主板上;第一顶针式连接器焊接在主板的底部一侧。第二顶针式连接器通过点胶粘结在后壳的凹槽内侧,第二顶针式连接器与第一顶针式连接器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使用时,将标准电极贴粘贴在人体上,摁下前壳压接件,前壳压接件带动前壳、主板,将第二顶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