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叶绿素铜钠稳定性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叶绿素铜钠稳定性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叶绿素铜钠为墨绿色、有金属光泽的粉未,无臭或略带氨臭,易溶于水,略溶于醇
和氯仿,几乎不溶于油脂和石油醚;其水溶液呈蓝绿色,透明,无沉淀,1%水溶液pH值为9.5
~10.2。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叶绿素铜钠
盐是良好的造血细胞复合剂,对放疗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细胞减少症和各种贫血有治疗
作用。叶绿素升高白细胞的机制,有研究认为主要是通过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并在肝脏
在肾上腺功能的参与下使嗜中性粒细胞从骨髓释放。亦有报道认为叶绿素的生血作用是因
为叶绿素的基本结构系由四个吡咯环组成的卟啉环与血红蛋白的结构极其相似,故能促使
生血作用。动物试验证实叶绿素不但能提升因照射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周围血象中红
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血小板等项指标,且对小鼠骨髓中多能干细胞(CFU-S)、粒-单祖细
胞(CFU-GU)、红系祖细胞(CFU-E)、及骨髓基质细胞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对骨髓基质细
胞的恢复也有一定调节作用。故认为叶绿素铜钠对造血的作用是通过对造血多能干细胞、
粒-单祖细胞、红系祖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发育的调节,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临
床研究表明本品对肝脏网状内皮细胞具有赋活作用,使肝功能得到恢复,增强肝细胞抵抗
力,加速修复与再生,使肿大肝脏明显缩小或消失。
传统关于叶绿素铜钠颗粒的制备是以淀粉为粘合剂加入辅料进行制备。而叶绿素
铜钠具有易分解的特性,且辅料对叶绿素铜钠含量也有影响,现有方法制备的叶绿素铜钠
放置3个月后,主药成分叶绿素铜钠减少,且传统方法制备的产品均匀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叶绿素铜钠稳定性的制备
方法,该方法显著提高了叶绿素铜钠的稳定性、且操作简单、制备方便、成本低、适用于工业
化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高叶绿素铜钠稳定性的制备方
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粘合剂:取羟丙纤维素,在配浆锅中加入乙醇配制成粘合剂;
S2.制湿粒:取重量为50%的叶绿素铜钠、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依次投入高效湿法
制粒机中预混2~8min,将步骤S1制备的粘合剂加入制粒机中继续搅拌5~15min,用制粒机
制成湿颗粒;
S3.干燥:将步骤S2制备的湿颗粒在温度为50~60℃的温度下干燥至颗粒的水分
≤4%;
S4.总混:将干燥后的颗粒投入混合机中,加入剩余叶绿素铜钠、硫脲和二氧化硅,
密闭混合机,设定转速为5~13r/min,混合15~25min。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羟丙纤维素和乙醇的重量比为1:5~12。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叶绿素铜钠、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粘合剂的重量比为1:7
~15:7~15:5~13。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颗粒的水分为3.8%。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叶绿素铜钠、硫脲和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0.01~0.1:
0.1~0.5。
本发明的制粒机优选为高效湿法制粒机,干燥机优选为沸腾制粒干燥机,混合机
优选为方锥形混合机。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羟丙纤维素作为粘合剂,由于叶绿素铜钠与微
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的相容性好,增加了叶绿素铜钠的稳定性,经实验发现,本发明的叶
绿素铜钠放置3个月后,基本不降解。本发明的叶绿素铜钠含水量为3.8%时其稳定性最好,
且叶绿素铜钠产品均匀性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备方便、成本低、适用于工业
化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
述:
实施例1:一种提高叶绿素铜钠稳定性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粘合剂:取羟丙纤维素,在配浆锅中加入乙醇配制成粘合剂;所述羟丙纤
维素和乙醇的重量比为1:5;
S2.制湿粒:取重量为50%的叶绿素铜钠、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依次投入高效湿法
制粒机中预混2min,将步骤S1制备的粘合剂加入高效湿法制粒机中继续搅拌5min,用制粒
机制成湿颗粒;所述叶绿素铜钠、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粘合剂的重量比为1:7:7:5;
S3.干燥:将步骤S2制备的湿颗粒在温度为50℃的温度下干燥至颗粒的水分为
4%;采用沸腾制粒干燥机进行干燥;
S4.总混:将干燥后的颗粒投入方锥形混合机中,加入剩余叶绿素铜钠、硫脲和二
氧化硅,密闭混合机,设定转速为5r/min,混合15min,所述叶绿素铜钠、硫脲和二氧化硅的
重量比为1:0.01:0.1。
实施例2:一种提高叶绿素铜钠稳定性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粘合剂:取羟丙纤维素,在配浆锅中加入乙醇配制成粘合剂;所述羟丙纤
维素和乙醇的重量比为1:12;
S2.制湿粒:取重量为50%的叶绿素铜钠、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依次投入高效湿法
制粒机中预混8min,将步骤S1制备的粘合剂加入高效湿法制粒机中继续搅拌15min,用制粒
机制成湿颗粒;所述叶绿素铜钠、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粘合剂的重量比为1:15:15:13;
S3.干燥:将步骤S2制备的湿颗粒在温度为50~60℃的温度下干燥至颗粒的水分
为3.8%;采用沸腾制粒干燥机进行干燥;
S4.总混:将干燥后的颗粒投入方锥形混合机中,加入剩余叶绿素铜钠、硫脲和二
氧化硅,密闭混合机,设定转速为13r/min,混合25min,所述叶绿素铜钠、硫脲和二氧化硅的
重量比为1:0.1:0.5。
实施例3:一种提高叶绿素铜钠稳定性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粘合剂:取羟丙纤维素,在配浆锅中加入乙醇配制成粘合剂;所述羟丙纤
维素和乙醇的重量比为1:7;
S2.制湿粒:取重量为50%的叶绿素铜钠、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依次投入高效湿法
制粒机中预混4min,将步骤S1制备的粘合剂加入高效湿法制粒机中继续搅拌8min,用制粒
机制成湿颗粒;所述叶绿素铜钠、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粘合剂的重量比为1:10:10:7;
S3.干燥:将步骤S2制备的湿颗粒在温度为530℃的温度下干燥至颗粒的水分为
3%;采用沸腾制粒干燥机进行干燥;
S4.总混:将干燥后的颗粒投入方锥形混合机中,加入剩余叶绿素铜钠、硫脲和二
氧化硅,密闭混合机,设定转速为7r/min,混合18min,所述叶绿素铜钠、硫脲和二氧化硅的
重量比为1:0.03:0.2。
实施例4:一种提高叶绿素铜钠稳定性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粘合剂:取羟丙纤维素,在配浆锅中加入乙醇配制成粘合剂;所述羟丙纤
维素和乙醇的重量比为1:10;
S2.制湿粒:取重量为50%的叶绿素铜钠、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依次投入高效湿法
制粒机中预混6min,将步骤S1制备的粘合剂加入高效湿法制粒机中继续搅拌13min,用制粒
机制成湿颗粒;所述叶绿素铜钠、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粘合剂的重量比为1:13:13:10;
S3.干燥:将步骤S2制备的湿颗粒在温度为58℃的温度下干燥至颗粒的水分为
2.8%;采用沸腾制粒干燥机进行干燥;
S4.总混:将干燥后的颗粒投入方锥形混合机中,加入剩余叶绿素铜钠、硫脲和二
氧化硅,密闭混合机,设定转速为12r/min,混合23min,所述叶绿素铜钠、硫脲和二氧化硅的
重量比为1:0.08:0.4。
以下通过试验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实验对象:采用本发明方面制备叶绿素铜钠,1号产品的含水量为8.8%,2号产
品的含水量为3.8%,3号产品为叶绿素铜钠原料,未经过加工,其含水量为3.5%;
2.实验方法:将上述产品考察0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和4个月的游离铜含量;
3.实验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0个月的实验结果
样品名称
考察条件
游离铜
总铜量
含量
1号
0月
0.0016%
0.3%
7.56%
2号
0月
0.0028%
0.3%
7.53%
3号
0月
0.0062%
4.2%
98.20%
表2:1-4个月的实验结果